数学史小故事

合集下载

50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50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50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在数学的王国里,数字“0”曾经很不受待见。

其他数字都觉得它什么都没有,没有价值。

有一次,数字们在争论谁的作用大。

1说:“我是万物的开始,没有我就没有后面的数字。

”2说:“我能表示一对东西,很有用。

”这时候,0站出来说:“如果没有我,10、20这些数字就不存在了,而且在计算中,我能占位,要是没有我,很多运算都会出错。

”比如503,如果没有0占位,就变成53了。

从此,数字们认识到0的重要性。

- 叙拉古的国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皇冠里掺了银子。

他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苦思冥想,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进入浴缸时,水会溢出来。

他突然意识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所排开液体的体积。

于是他把皇冠和等重的纯金分别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发现皇冠排出的水更多,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纯金的。

阿基米德通过这个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国王的难题。

-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时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情况下,祖冲之通过大量的计算,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可能采用了割圆术,就是把圆不断分割成多边形,通过计算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的周长。

祖冲之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他的智慧和毅力令人钦佩。

- 高斯小时候,他的数学老师为了惩罚调皮的学生,出了一道题:1 + 2+3+…+100等于多少?老师以为学生会算很久。

可是小高斯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他发现1+100 = 101,2 + 99=101,3+98 = 101……这样两两相加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就是101×50 = 5050。

高斯的这种聪明才智让他的老师大为震惊,也预示着他日后在数学领域将大有作为。

- 泰勒斯是古希腊的一位智者。

当时埃及的金字塔非常高大,人们都不知道它有多高。

泰勒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在金字塔旁边立了一根小木棍,等到小木棍的影子和它的长度相等的时候,他去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这个影子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

中外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故事(一)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 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着,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数学小故事(二)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与数学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与数学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与数学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数学的历史中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数学知识的演变,也反映了人类智慧的火花。

以下是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1.泰勒斯测量金字塔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几何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据说,他曾经测量过埃及金字塔的高度,而不需要爬到金字塔的顶部。

他通过观察金字塔的影子,使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来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2.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这个定理表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是古希腊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成就,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3.阿基米德和圆周率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是第一个尝试计算圆周率的人。

他使用了一种称为穷竭法的方法,通过逼近圆的周长和面积,来估计圆周率的值。

阿基米德能够计算出圆周率的前几位数字,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哥伦布的鸡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发现美洲后,有人质疑他是否真的到达了新大陆。

为了证明他的发现,哥伦布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如何将一个鸡蛋立在桌子上。

这个问题后来成为了拓扑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被称为“哥伦布的鸡蛋”。

5.莱昂哈德·欧拉18世纪的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数学家。

他的工作涵盖了数学的几乎每个分支,包括数论、几何、微积分和图论。

欧拉还发现了数学常数e,这个常数在数学和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小故事只是数学历史中的一部分,它们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历史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和令人着迷的故事。

数学历史短故事

数学历史短故事

1、高斯巧解算术题高斯在数学和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特殊的影响力,被列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高斯从小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他在8岁时就发现了数学定理。

当时高斯上小学,老师在班上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

老师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以得到半天悠闲。

哪知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

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

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他就说先算1+100=101,2+99=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因此结果是5050。

这就是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巧解算术题。

2、阿基米德测皇冠阿基米德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知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测皇冠的故事了。

传说希伦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

他冥思苦想多日,在跨进澡盆洗澡时,从看见水面上升得到启示,作出了关于浮体问题的重大发现,并通过王冠排出的水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

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3、牛顿煮怀表牛顿作为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被誉为是“物理学之父”。

其实牛顿除了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外,还是一位数学家,其创立了微积分。

说起数学家的故事,想必不少人想到了牛顿煮怀表这个故事。

牛顿醉心于科学研究,工作时十分投入。

一次,牛顿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煮鸡蛋。

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

牛顿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发现锅里煮的是一块怀表。

原来他在专心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进了锅里。

4、泰勒斯量金字塔关于数学的经典故事,有不少,泰勒斯便是第一个测量出金字塔高度的人。

几何学家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有“科学之父”和“希腊数学的鼻祖”美称的伟大学者。

有一天,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关于数学的故事

关于数学的故事

关于数学的故事故事一,费马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最早由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马在17世纪提出,他声称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证明,但却在书信中写道,“此处无法容下此证”,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终于给出了完整的证明,解决了这个问题。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过程充满了数学家们的智慧和毅力,也展现了数学的深奥和美妙。

故事二,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数学问题,它在艺术、建筑和自然界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曾经研究过黄金分割,并给出了其几何构造方法。

黄金分割的比例被认为是最具美感的比例之一,许多艺术作品和建筑都采用了黄金分割比例,给人以和谐、美丽的感觉。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叶子、花瓣和果实的排列也遵循着黄金分割的规律,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智慧。

故事三,无穷大和无穷小。

无穷大和无穷小是数学中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概念。

在数学分析中,无穷大和无穷小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行为的重要工具。

它们在微积分、极限理论和实数理论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数学的发展,也启发了许多数学家对无限性的思考和探索。

总结。

数学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奥秘,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蕴含着数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

通过这些关于数学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也能被数学所启发,去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感受数学的魅力,探索数学的无限可能性。

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有时它是一个伟大的科学领域,而有时它也是一种诗意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本文将介绍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故事一:蒙特卡罗和他的概率数学几百年前,蒙特卡罗是个爱投机取巧的商人,他有一种体系化的做法,可以用来评估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他称之为概率数学。

事实证明,他的完美无瑕的理论和方法既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用于研究自然现象,从而改变了世界。

故事二:哥白尼的圆周定理哥白尼是法国的一个科学家,他在16世纪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圆的周长等于其半径的平方乘以圆周率。

他最终发现了这一圆周定理,并将其发表在了著名的《圆周率及比例》一书中,从而纳入了数学史册。

故事三:贝尔定理和投机取巧贝尔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定理,它指明了三角形内角的总度数为180度。

这个定理最初是由希腊数学家贝尔发现的,但其实它的真正发现源于一个古老的投机取巧,当时有一个叫布拉克斯的商人,他用它来骗取了一笔巨额财富,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

故事四: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它提出了整数的惊人联系,它指出这个定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质数之和来表达。

达罗士哥德巴赫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他发现了这个现象,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证明它的真实性。

故事五:牛顿的数学与物理学英国科学家牛顿是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巨人,他发现了一种叫做牛顿力学的革命性理论,并用它来证明各种现象,例如重力定律和圆周运动。

他发现了宇宙的秩序,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从而使人类对自然的奥秘有了更多的了解。

故事六:勒莱定理的无限可能勒莱定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定理,它说明整数间存在一种奇妙的联系,并提出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这个定理的研究者是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勒莱,他证明了不同的数字之间存在着某种神奇的联系,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数学家们的共鸣。

故事七:瓦莱乌定理的实用性瓦莱乌定理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学定理,它指出了任何单形两顶点之距离总是相同的。

数学史趣味故事

数学史趣味故事

数学史趣味故事在人类历史上,数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学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让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数学并不总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数学史中也有一些趣味的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历史故事。

1. 哥德巴赫猜想的背后故事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声称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虽然这一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其解答却花费了数学家们数百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一位18世纪的数学家约瑟夫·路易斯·弗朗索瓦·勒梅尔。

他曾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从未放弃寻找证据。

然而,勒梅尔悲剧性地在追寻解答的道路上失败了,最终导致了他精神崩溃的悲惨结局。

2. 马尔科夫链的随机游戏马尔科夫链是一个随机过程,其状态转移满足马尔科夫性质。

它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建模和分析。

然而,关于马尔科夫链的一个有趣应用出现在20世纪初。

一名俄国数学家马尔科夫曾经在火车站上观察了一个有趣的游戏。

在该游戏中,参与者必须跳上火车并确定车厢的顺序。

马尔科夫发现,即使参与者完全随机选择车厢,他们仍有可能最终到达一个特定的状态。

这引发了他对马尔科夫链的研究和后来的应用。

3. 卡梅隆的魔术正方体魔术正方体是一种受欢迎的益智玩具,它的目标是将所有面上的小块都还原到同一个颜色。

数学家约翰·康韦·卡梅隆提出了一个关于魔术正方体的问题,他问“是否存在一些操作能将任何一种错乱状态下的正方体还原到初始状态?”通过数学的角度研究,卡梅隆证明了这一任务对于 3×3 的正方体来说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存在一些错乱状态是无法还原的。

这个故事引发了数学家们对解决更大规模魔术正方体的兴趣和探索。

4. 弗朗西斯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经典问题,它描述了两个囚徒在审判前是否合作的选择。

如果两个囚徒都选择合作,他们将获得较轻的刑罚;如果一个人合作而另一个背叛,合作的人将面临重刑而背叛的人则可以免罪;如果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他们都将面临较重的刑罚。

数学名人趣故事

数学名人趣故事

数学名人趣故事一、阿基米德测皇冠。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话说有一次,国王让人打造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皇冠里掺了银子,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想啊想,怎么才能知道皇冠到底是不是纯金的呢?这可把他愁坏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当他坐进澡盆的时候,水就溢了出来。

阿基米德那聪明的小脑袋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了!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它排开的水的体积。

他兴奋得连衣服都没穿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然后他就开始用这个原理来检测皇冠。

他把皇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分别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比纯金排出的水多。

这就说明皇冠不是纯金的,工匠果然在里面掺了假。

阿基米德就这样凭借着洗澡时的灵感,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也为后来的物理学和数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呢。

二、高斯巧算1 + 2 + 3 + … + 100。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

他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计算1 + 2 + 3 + … + 100等于多少。

老师心想,这道题够孩子们算上好一阵子了。

可谁知道,小高斯很快就举起了手。

老师很惊讶,就问高斯是怎么算的。

高斯说:“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3加98也等于101……这样一直到50加51等于101。

一共有50个101,所以答案就是50×101 = 5050。

”老师听了之后,对高斯那是赞不绝口。

高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他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来他在数论、代数、统计学等多个数学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是个超级大难题。

祖冲之呢,就下定决心要把圆周率算得更精确。

他整天就对着那些算筹(古代的计算工具),不停地计算。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艰苦计算之旅。

他计算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数学名人小故事50字

数学名人小故事50字

数学名人小故事50字数学名人小故事。

在数学领域,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家们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魅力。

他们的贡献不仅对数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数学名人的小故事吧!1. 费马。

费马是17世纪一位杰出的法国数学家,他提出了费马大定理,这一定理在数论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费马大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著名问题,直到1994年才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 欧拉。

欧拉是18世纪著名的瑞士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欧拉是数学分析和图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许多定理和公式至今仍然在数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高斯。

高斯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数学家,他被誉为“数学之王”,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斯在代数、数论、几何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成就,他的高斯曲线在密码学和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 牛顿。

牛顿是17世纪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现代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5.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是17世纪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和牛顿一样,也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莱布尼兹还发明了二进制系统,这一发明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数学名人的小故事,展现了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非凡智慧。

他们的贡献不仅让人类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让我们铭记这些伟大的数学家,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为人类的未来作出更多的贡献。

数学史上的趣闻小故事

数学史上的趣闻小故事

数学史上的趣闻小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性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史上的趣闻小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数学史上的趣闻小故事篇一: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数学史上的趣闻小故事篇二: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数学史上的趣闻小故事篇三: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

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数学史上的趣闻小故事篇四: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

数学历史小故事

数学历史小故事

数学历史小故事在数学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不如传奇故事那般引人入胜,但却是数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数学历史小故事吧。

故事一,毕达哥拉斯和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数学家,他创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

而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勾股定理。

传说中,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是因为他在一天散步时,发现了一群牛在三角形的草地上吃草。

他观察到,当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4时,斜边的长度恰好为5。

这个发现让毕达哥拉斯兴奋不已,他意识到了这个规律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勾股定理。

最终,他得出了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² + b² = c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常常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故事二,费马大定理的解答。

费尔马大定理,又称费马最后定理,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马提出的一个数论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数学界,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一定理的方法。

怀尔斯的解答让整个数学界为之震惊,费马大定理终于被证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谜团的领域,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有可能找到解答。

故事三,黎曼猜想的证明。

黎曼猜想是19世纪德国数学家伯纳德·黎曼提出的一个数论问题,至今仍未被证明。

然而,数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证明这一猜想的方法。

直到最近,一位年轻的数学家通过创新的方法,终于找到了证明黎曼猜想的途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思维。

故事四,图灵的机器。

艾伦·图灵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杰出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概念,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灵机概念是一种理论上的计算模型,它能够模拟任何可计算的问题。

古代数学小故事

古代数学小故事

古代数学小故事•相关推荐古代数学小故事(通用28篇)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下面是古代数学小故事,请参考!古代数学小故事篇1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

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古代数学小故事篇2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古代数学小故事篇3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数学史趣味故事

数学史趣味故事

数学史趣味故事数学,作为一门深入人心的学科,拥有精彩纷呈的发展历史。

下面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数学史故事,让我们一同探索数学的奇妙之处。

一、毕达哥拉斯与令人惊叹的勾股定理在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是他时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据说,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一个著名的定理,即勾股定理。

这个定理让人们震惊不已,因为它揭示了数学与几何之间的深刻关系。

勾股定理表明,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一发现引起了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们的极大兴趣。

据说,毕达哥拉斯的学生们在边长为3、4和5的三角形中发现了这一关系,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测量领域。

至今,勾股定理仍然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二、阿基米德的浴缸趣事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有一天,当他正沉浸在浴缸中时,他突然领悟到了一个重要的原理。

他发现了浮力定律,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排除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据说,阿基米德非常兴奋,以至于他忘记了穿衣服,一边光着身子一边大喊“我找到了!”。

这一发现被广泛应用于船只的设计和建造中。

为了庆祝这一成就,阿基米德据说还在城市里奔跑,高喊“Eureka!”(希腊语,意为“我找到了!”)三、费马大定理的找寻者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它的发现者皮埃尔·德费马也在数学界享有盛誉。

这个定理被认为是费马于1637年提出的,但他没有给出证明,只是写下了一个注释称“我找到了一种精妙的证明,可是这个注释太小,放不下。

”这引起了后来数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寻求证明的努力。

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终于找到了一种证明这一定理的方法,这个惊人的消息让整个数学界炸开了锅。

怀尔斯的证明需要数百页的篇幅,耗时近10年才最终得到确认。

这一故事展示了数学家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

四、高斯的手算天赋德国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是数学领域中最杰出的天才之一。

数学历史小故事

数学历史小故事

数学历史小故事数学历史小故事是人类记录数学发展历程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叙述数学的重大发现和突破,向读者生动展示了人类智慧的辉煌历程。

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展示数学历史的发展。

小故事一:古代巴比伦数学公元前2000年左右,位于现今伊拉克境内的巴比伦王国涌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数学成就。

根据当时的信用贷款需求,巴比伦人发明了简单易懂的计数和计算系统,记录在泥板上,保存至今。

这些泥板上的数学公式被研究者认为是最早的代数公式,它们含有一些未知数,巴比伦人试图通过一些简单的代数学规则来求解这些未知数。

因此,巴比伦数学成为了代数学的先驱,为后来的数学发展打下了基础。

小故事二:希腊几何学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腊。

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了一本名为《几何原本》的书,这本书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几何学体系,其中有许多重要的几何概念和证明,如平行线公理和勾股定理等。

这本书一经发表,便成为了几乎所有后来几何学家的基本参考书,直到今天它仍被广泛地使用着。

欧几里得对几何学的贡献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故事三:阿拉伯数学公元700年,阿拉伯数学家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霍拉尼开始将印度数学中的数字系统和计算法引入到阿拉伯世界中,这一颇为重要的数学发明成为了现在日常计算中我们常用的十位数字以及小数点的起源。

阿拉伯数学家还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代数技巧,使得代数学的理论更加完备。

在不久之后,阿拉伯数学成为了领先的数学强国,并将数学的应用扩展到了化学、天文和地理等领域。

小故事四: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17世纪时,计算杠杆以及天文规律的发现让数学家们面对一个难题:如何求导和积分。

这时,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学,这是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发明,可以说,它是现代数学的基石。

微积分学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天文、统计和工程学等领域,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微积分学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经典数学小故事资整理

经典数学小故事资整理

经典数学小故事资整理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魅力和神秘的学科。

它以抽象的符号和逻辑推理为基础,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通过严谨的推导和演算,探索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和现象。

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数学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令人震惊,更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我们领悟数学的奥妙与精华,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这些精彩的小故事。

一、古希腊数学的奇妙探索古希腊数学是数学史上的重要分支之一,这门学科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亚细亚和埃及,达到鼎盛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

希腊人是世界上最早意识到数学本质抽象性的民族之一,他们用简洁明了的思维方式和图形方法探索着真理之路,从基本概念和定理出发,一步一步展开了一幅富于生机和美感的数学画卷。

1、毕达哥拉斯定理:a²+b²=c²这是古希腊数学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6世纪发现。

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是: a²+b²=c²,其中a、b、c均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c为直角边,这一定理成为了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一定理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计算机图形学、测量学、物理学等。

2、阿基米德的割圆术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科学家,其发明的“割圆术”是以“化圆为方”的思路为基础,用简单的几何构造方法重新定义了圆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阿基米德的割圆术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数学遗产、科学遗产和人文遗产。

二、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智慧启示数学家们在探究自然规律中不断提出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世界。

在这其中,不少著名的数学家们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一笔,成为了数学史上的瑰宝。

1、欧拉的公式:e^πi+1=0欧拉是18世纪的一位杰出数学家,他发明了一种主流的数学符号表示法,并为分析数学奠定了基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公式。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个被称为“欧拉公式”的神奇等式:e^πi+1=0,它包含了五个重要的数学常数:0、1、e、π和i,它们统一了代数、几何和分析三个数学领域,集中体现了欧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天才。

数学的历史小故事

数学的历史小故事

数学的历史小故事五篇数学小故事一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

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

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

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

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

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

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

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数学小故事二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

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

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学小故事三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10个数学趣味小故事

10个数学趣味小故事

10个数学趣味小故事中国数学家古诸葛说过:“数学是比人更高的科学。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数学家们都在用努力丰富数学的内容,拓展数学的应用范围,探索数学的新发现,数学就如同一部无穷无尽的史诗,带着人类以不断前行。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这些数学趣味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古希腊数学家几何家利比里奥。

他在赫拉克利特的“七论”中提出的第四论,受到普里马克斯的激励,他发现可以使用图形来为定理证明,这革命性的发现拉开了数学证明的帷幕。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福楼拜。

他被誉为“运筹帝”,是运筹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运用正方形最优设计精确计算船舶帆型,成功修建了许多运河,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第三个故事,是英国数学家格雷厄姆的故事。

格雷厄姆提出的无穷数学论,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被世人公认为数学的大突破。

第四个故事,是美国数学家埃文斯贝克的故事。

他提出了独特的“贝克革命”,即让数学变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人们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更加有效、准确。

他的思想在数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个故事,是古典几何家埃及数学家阿基米德。

他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解释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它们的对边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人类对空间几何的认识。

第六个故事,是日本数学家细谷正宗。

他发明了“细谷算法”,求解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使日本数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第七个故事,是英国数学家阿尔弗雷德狄拉克。

他发现了十八世纪被称为“狄拉克共神论”的一种新的空间理论,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成为数学大突破的开端。

第八个故事,是美国数学家索瓦尔埃尔德,他发明了椭圆函数,又改进了黎曼积分的概念,填补了许多数学的空白,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九个故事,是英国数学家亚瑟莫尔,他发明了概率论,提出了“莫尔不等式”,给出了复杂问题的数学解决方案,扩展了数学应用的范围。

最后一个故事,是美国数学家格里夫斯霍夫曼,他发明了图论,发展了网络理论,为计算机和科学实验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支持,成为数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数学小故事

数学小故事

一、数学小故事1. 毕达哥拉斯发现无理数: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

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

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

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

2.让中国人骄傲的“π的发展”:与最初一些文明古国均取π=3,如我国《周髀算经》就说“径一周三”,后人称之为“古率”。

人们通过实践逐步认识到用古率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时,所得到的值均小于实际值,于是不断利用经验数据修正π值,例如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分别得到π=3.1605和π=3.125。

后来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来求圆周率的近似值,得到当时关于π的最好估值约为:3.1409;等等。

待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层楼,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求出了准确到七位小数的π值。

我国以这一精度,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记录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

二、数学悖论1. 关于π的讨论:在18世纪以前,“π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一直是许多数学家研究的课题之一。

直到1767年兰伯脱才证明了π是无理数,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然而人类对于π值的进一步计算并没有终止,例如1610年德国人路多夫根据古典方法,用262边形,计算π到小数点后第35位。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5篇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5篇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5篇1. 兔子和乌龟的赛跑从前有一只聪明的兔子和一只慢吞吞的乌龟,他们决定参加一场赛跑。

兔子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会赢得比赛,而乌龟却表现出平静和耐心。

比赛开始了,兔子如预料般飞快地向前跑着,乌龟则缓慢而专注地前进。

兔子高傲自满地看着乌龟,觉得自己肯定可以休息一下再继续奔跑。

当兔子醒来时,他发现乌龟已经越过终点线了。

他大吃一惊,问乌龟怎么可能赢得比赛。

乌龟温和地回答说,虽然自己速度慢,但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而兔子则太过自负,浪费了自己的优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速度慢,只要有耐心和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2. 农场的数学问题在一个农场里,有许多动物。

农场主John想要统计农场里的动物数量,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依次数了鸡、猪和羊的数量,然后得到了以下信息:鸡的脚数为2,猪的脚数为4,羊的脚数为4,而总的脚数为68。

John现在想知道农场里有多少只鸡、猪和羊。

我们可以设鸡的数量为x,猪的数量为y,羊的数量为z。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2x + 4y + 4z = 68这是一个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来求解。

通过整理方程,我们得到新的方程:x + 2y + 2z = 34如果我们将x、y和z的值代入这个方程中,应该满足等式。

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出农场里鸡、猪和羊的数量。

3. 数学家和魔法师的游戏一天,一位数学家和一位魔法师决定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数学家要想出一个两位数的数字,而魔法师需要通过魔法来猜出这个数字。

魔法师开始问问题,数学家只能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他首先问:“这个数字是奇数吗?”数学家回答:“是”。

接着,魔法师继续问:“是不是个位数是1?”数学家回答:“否”。

接下来,魔法师问:“这个数字是素数吗?”数学家回答:“是”。

通过这些线索,魔法师推断出这个两位数的数字是11。

这个游戏展示了数学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史简介——兼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福安二中:冯恒春一、数的发展史正整数→(零,负整数)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熟)实数→(虚数)复数1、正整数的形成你是否看过杂技团演出中"小狗做算术"这个节目?台下观众出一道10以内的加法题,比如"2+5",由演员写到黑板上。

小狗看到后就会"汪汪汪……"叫7声。

台下观众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对这只狗中的"数学尖子"表示由衷的赞许,并常常惊叹和怀疑狗怎么会这么聪明?因为在一般人看来狗是不会有数量概念的。

人类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

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

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

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

"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

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

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

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

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国家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正整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

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

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

如:"XV "表示 "15,000"," CLXV "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

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

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

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

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

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

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

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

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

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

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 ╥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

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

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

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2、 零、分数的出现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

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

如"零头"、"零星"、"零丁"。

"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

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

"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

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

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

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

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

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

"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

如:气温C 00,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

除了十进制以外,在数学萌芽的早期,还出现过五进制、二进制、三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数字进制法。

在长期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十进制最终占了上风。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

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正整数是远远不行的。

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

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正整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

正整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

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

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3、 无理数的发现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让我们回到大经贸部2500年前的希腊,那里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团体。

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支配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数或数的比例,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谐的源泉。

他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

分数的出现,使"数"不那样完整了。

但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所以他们的信仰没有动摇。

但是学派中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

如果设这个数为X ,既然21x x =,推导的结果即22=x 。

他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 ,根据勾股定理211222=+=x ,可见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是所要找的那个数,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

可它是多少?又该怎样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

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感到震惊,动摇了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

为了保持支撑世界的数学大厦不要坍塌,他们规定对新数的发现要严守秘密。

而希帕索斯还是忍不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

据说他后来被扔进大海喂了鲨鱼。

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

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 就是最重要的一个。

人们把它们写成31032,,,π等形式,称它们为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

每次数系的扩充、尤其是无理数的发现、建立了实数理论,使数学高速发展、这时期产生了许多数学分支。

数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是数的发展历史。

4、 虚数的产生在实数范围内对各种数的研究使数学理论达到了相当高深和丰富的程度。

这时人类的历史已进入19世纪。

许多人认为数学成就已经登峰造极,数字的形式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了。

但人们在解方程(如方程25=+x 在+N 中无解、但在Z 中有解,方程073=-x 在Z 中有无解、但在Q 中有解,方程32=x 在Q 中有无解、但在R 中有解,方程12-=x 在R 中有无解、在什么数集中有解呢?)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

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 "表示"-1"的平方根,即1-=i ,虚数就这样诞生了。

"i "成了虚数的单位。

后人将实数和虚数结合起来,写成 a+bi的形式(a 、b 均为实数),这就是复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用虚数和复数表示的量,所以虚数总让人感到虚无缥缈。

随着科学的发展,虚数现在在水力学、地图学和航空学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掌握和会使用虚数的科学家眼中,虚数一点也不"虚"了。

1797年高斯给出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证明(后又给出了四个不同的证明)。

即:任何一个系数为复数的一个变量的代数方程都至少有一个根。

从它可以推出:“一个n 次代数方程必有且仅有n 个根”,由此定理的证明,告诉我们无须把复数域扩充了,复数域是代数封闭和的。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

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

所谓四元数,就是一种形如k z j y i x a +++的数。

它是由一个标量 (实数)和一个向量k z j y i x ++(其中x 、y 、z 为实数)组成的。

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

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