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美学风格共52页
电影美学-精选
他们使电影成为真正的现代艺术
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创 造了电影特技,是创造电 影艺术的“电影之父”。 他创作了一大批戏剧化 电影,如《女婿学校》、 《醉汉的梦》等。
•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大英百科全书·电 影史部分》都有阐述:“电影的前驱”就是“皮影 戏与幻灯”。
•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创造电影艺术的灵感。相传公 元142年,汉武帝曾把他最宠爱的李夫人用灯影照 在帘上欣赏,这可算作是较早的对电影艺术的构思。 中国民间的走马灯、皮影戏,都含有类似电影的艺 术效果。
•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
CinematographeInside
mutoscope
Cinematographe
1.2电影的诞生——技术基础
• 照相术的发展
–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 “银版摄影法”
–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 摄实验。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 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
卓 别 林 的 签 名
(二)有声电影
由于录音设备的完善,1927年,美国华纳 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虽然只是在片中 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他却 标志着电影进入一个新时代,标志着电影由 单一的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综合艺术,音乐、 音响、语言都成为电影的创作元素,大大丰 富了电影的表现力。
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s)
金像奖创建于1927年,哈佛大学艺术与 科学学院成立的晚宴上,奥斯卡是后来根 据一个图书室员工的叔叔命名的。
电影的美学本性、美学特征,作为一门艺术最吸引人的特征
电影的美学本性、美学特征,作为一门艺术最吸引人的特征电影的美学本性、美学特征,作为一门艺术最吸引人的特征1、电影艺术的真实性艺术的审美个性都具有真实这一特征,真实是艺术审美的首要前提。
所谓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
它包括有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真实。
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
形式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外在规律的反映,是社会生活外表的再现或是表现。
内容的真实,对于每个门类艺术来说,都是一样,都要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内在规律,揭示出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
而形式的真实就不一样,因每个门类艺术的个性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每门艺术的真实表现特征就会大不相同。
就以电影和戏剧相比较,同是表现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中国的戏曲可以用四个龙套一跑园场,两军将领用刀枪把子按规定动作对打一阵子就交待了;中国的话剧舞台可以通过若干演员模拟表演,通过导具的运用和声响效果的配合再现出来。
电影战场的再现就与上面大不相同,必须真实地再现,像摄影机拍摄到的真实战场一样,让人亲临其境。
在电影里虽然也是在表演,也有导具类代用品,典型环境中也可能有布景之类,但显露出的画面是不易看破的,让人感到真实,逼真。
艺术美学上的“似”的理论,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有不同的尺度和标准。
在艺术的感觉中,观众自有公论。
在电影艺术表现里,凡是给观众所能感知到的,都必须是生活的真实,即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一样。
人的社会生活行为和语言都是在生活的逻辑中进行的,违反了生活逻辑就会不正常或是闹笑话。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就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不按生活逻辑进行表演,如《三岔口》的表演就可以是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表现黑夜中的行为,而在电影艺术中就不可以这样,黑夜的行为必须发生在黑夜的典型环境中。
这里附带要说的是,有的电影导演过于死板,在黑夜发生的情节戏里,过于黑暗,乃至看不见,不能形成艺术知觉,也是错误的。
电影艺术表现的真实,体现在我们的艺术感知上,它与生活的感知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一点与其它的艺术感知是很不一样的。
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影视美学课件
运动,甚至无生命事物的运动,例如小溪中水的流动或微风 中树叶的摆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这些幻觉的形成:
视觉滞留 更高级的心理活动 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是、都不是确定的
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品,它们存在,但不在事 物之中。我们给予了它们这种印象。 它的深度和运动与其说是我们看到的,还不如说是我们想象 出来的,我们通过心理功能创造出了这种深度和运动。
人们一般不会以另一种结构来看它我们倾向于看见一些有内在的连续性或者方向的线条我们可以强迫自己看到两个弯曲的有尖顶的图形即ab和cd可是我们倾向于看到的东西是更为自然的格式塔形态即两条相交的曲线ac和bd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有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图9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
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有某个部分没有 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 它
我们倾向于把它看作一颗星,而不是五个构成此图的V形
图9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 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 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这种完整 倾向说明知觉者心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 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
图10所示。观察者总会将此视作猫头鹰图形,而不会视作其他分别独立 的线条或圆圈。
当相似和不相 似的物体放在 一起时,我们 会把相似的物 体看作一组
第二章电影的基本美学形态讲解
(2)以写事件为主的影片
这类影片更着重叙述重大战争、战役或军 事行动的发生发展过程,阐明它们的政治 性质或军事特点,形象化的讲述其中体现 出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及其重要的历史 意义。
(3)反战片
此类影片也描写战争,但其用意却不是让 观众欣赏其中血淋淋的场面,而是让观众 从中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以便引起对战争 的反思、反感和厌恶。
2、类型:狭义上,它又被称之为探险片或冒险片, 通常讲述主人公进入蛮荒领地,同严酷的自然环境 或野蛮部落相遭遇的故事。
广义上除冒险片探险片外,还包括间谍片、侦探 片、恐怖片、灾难片、悬念片、西部片推理片等等。
3、美学特征
(1)以逻辑悬念推动整个情节发展。 悬念是事关重大结局,在银幕上处于未
二特点:
1、以绘画或剪纸木偶折纸等方式来给人物和环境空 间造型。
2、高度的假定性。
三、类型
1、动画片: 又称卡通片,它以绘画为表现手段,运用逐格拍摄的
方法,把绘制的人物动作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 映而形成的活动影像。
2、木偶片 先根据剧本设计出各种木偶造型,然后制成不同的木
偶,可以分为关节木偶、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
第二章 电影的基本美学形态
电影美学形态的分类:
1、根据电影使用工具、材料、技术工艺不同, 将电影分为无声片、有声片、黑白片、彩色片、 普通银幕、宽银幕、遮幅、环幕、立体、全息 电影等。
2、根据某种艺术因素在电影中占据的比重,将 其分为美术电影、音乐电影、歌舞电影、戏曲 电影等类别。
3、鉴于观赏对象的区别,分为儿童和成人电影 4、根据电影的流通方式和发行渠道不同,将其
3、剪纸片 是在民间剪纸艺术和皮影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
以平面雕镂给人物动物造型,用绘制的纸天片及贴在 玻璃板上的前后景构成环境空间,拍摄时将纸偶放在 玻璃板上,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分解动作逐一拍摄下 来。
电影艺术表现美学特征
电影艺术表现美学特征从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看,电影艺术的表述情态可以分为再现的表述逻辑和表现的表述逻辑。
前者追求的是写实的美学效果,后者试图达到的是造梦的艺术目的;前者似一位朴实无华的村姑,不事装扮,时时呈现出清水出芙蓉般的天然之美,后者像一位时髦迷人的都市女郎,喜涂脂抹粉,爱披金戴银,处处呈现出精心妆扮的人工之美;前者近似于物的‚单纯显现‛,后者近似于物的‚出庭受审‛(波德莱尔语);前者营造的是王国维所谓的‚写境‛,后者营造的是王国维所谓的‚造境‛;前者体现了黑格尔式的正命题,后者体现了黑格尔式的反命题,这一正一反,恰好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完整表述逻辑。
一、再现的表述逻辑1911年,法国导演路易•费雅德为高蒙公司拍摄了一套巨片,总称《真实的生活》。
他在广告上称,这些影片‚绝不允许带有丝毫空想,它们所反映的乃是人和事物确系如此的情况,而不是应该怎样的情况。
‛①路易•费雅德的观点恰好反映了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述逻辑:可以像镜子一样再现‚真实的生活‛。
其实,早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电影艺术再现的表述逻辑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此后,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影片中,再现的表述逻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诗学特征电影艺术再现的表述逻辑最基本的诗学特征是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是指电影艺术要立足于现实,忠实于现实,而不能绕开现实,到主观的天地中进行随意的神游。
法国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是对电影艺术客观性的一种有力诠释。
其理论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电影影像的本体论。
巴赞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照片作为‘自然’现象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它犹如兰卉,宛若雪花,而鲜花与冰雪的美离不开植物与大地的本源。
‛‚它完全满足了我们把人排除在外的、单靠机械的复制来制造幻像的欲望。
‛②也就是说,影像与被摄物具有同一性,所以,电影能再现物体的原貌。
影像本体论是巴赞电影美学理论的基础。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PPT课件
对手 语义方阵:或称符号学矩阵。
24
4.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方法的论文 顺序:叙事本文中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想象世
界中事件发展的顺序可能不一致。 时间:叙事本文中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想象世界中
的时间。 视角:叙事本文中的叙述方法,尤其表现在谁是
叙事者和人物视点变化上。
25
二.电影叙事学
; 六、根据直线叙事组合段中陈述是否中断切分(场景和段
落); 七、根据中断镜头是否有组织性切分(插曲式和普通)。
16
八大组合段:
自主镜头:表现完整情节的镜头段落或被称做组合段 的插入镜头。
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不同画面之间的时间关系并非 真实的时间。
非时序性的括入组合段:几个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 一般和回忆相关。
就是“某种借助自身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东西
”,例如照片、地图、肖像画。“指示符号”是“某种根据自己和对
象之间事实的或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也就是符号
和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并不类似,只有某种经验上的因果联系。例如
敲门声意味着客人到来。“象征符号”是指标志者与被标志者之间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电影的美学风格
11、辛德勒名单
主演:利亚姆· 尼森 本· 金斯
1993
拉尔夫· 法因斯
导演: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
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 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12、达· 芬奇密码 导演:朗· 霍华德
2006
主演:汤姆· 汉克斯、奥黛丽· 塔图 让· 雷诺
四、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
新好莱坞-后现代电影:反传统、反文化、滑稽模仿、叙 述游戏、颠覆和解构、开放的结尾、自相矛盾、“摇滚化” 1、美国:从对好莱坞的反叛开始 《邦妮与克莱德》《飞越疯人院》《不准掉头U形拐弯》 《天生杀人狂》《低俗小说》《楚门的世界》《骇客帝国》 2、英国:从绅士文化到嬉皮士文化 《相见恨晚》《红菱艳》《桂河大桥》==(库布里克) 《发条橘子》《闪灵》==《滑动门》《迷墙》《猜火车》 3、其他: 《误打盲撞》(《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罗拉快 跑》、《暴雨将至》、《碰撞》
撞击,它至少说明中国电影理论正在提出自己的
美学体系构想。不仅对中国电影理论,而且对世 界电影界在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规范性都提出了挑 战。遗憾的是探讨、争鸣之余,尚未来得及对 “电影美学”作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西方
当代电影已经开始大量涌进我们那被封闭得太久
的国门。
与此同时,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和批评方法也不 断被引进国内。这种积极参与文化批判,并迅速改 变传统“政治――道德”一体化的开放局面,对中 国影视业的反思、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电影界在对“电影美 学”理念尚未理清头绪之际,又一次受到了西方电 影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客观上在 影视研究视域中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更不规范。
然而,80年代中后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文 化队伍中的各路豪杰重又纷纷登场亮相,充分显 示出新一代知识精英的不甘寂寞,中国电影界第 五代导演的崛起,更使一位“从小心理和性格就 压抑、扭曲”,却又“由衷地欣赏和赞美那生命 的舒展和辉煌,并渴望将这一情感在艺术中加以 抒发”的电影奇才张艺谋,凭着自己的天赋、自 信和坚忍不拔的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 一位杰出的文化英雄。
万萍电影美学完整ppt课件
2、由于这种对未经改动的现实的偏爱,照相倾向于
强调偶见的事物;
3、照相倾向于暗示人生之无涯;这是它强调偶然性
.
第四章:《电影的本性》
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 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
物质现实的再现:
用的是戏剧
追赶:“最后一分钟营救”起决定作
运动
内核还是电影性?
.
.
第二章 蒙太奇美学
蒙太奇的时间与空间 造型艺术具有捕捉空间和时间运动的趋向,以克服自身二
维平面空间和一瞬时间的局限。 蒙太奇首先就是把造型艺术“运动”的驱动力释放出来。 蒙太奇由运动来体现—— 1、电影画面是二维空间,在时间维度内形成运动的(超越
二维空间)的幻觉。 2、空间选择的自由
.
第二章 蒙太奇美学
摄影祛除对客观世界的“习见与偏见以及掩盖直觉的 所有精神污垢” 通过摄影人能摆脱艺术的自负感,发现神秘和变化无 穷的世界本身
电影中的视觉艺术与美学追求
电影中的视觉艺术与美学追求在电影中,视觉艺术和美学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运用各种视觉技巧和艺术手法,电影可以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强烈的张力以及丰富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探讨电影中的镜头运用、色彩运用和画面构图等方面,来表达电影中的视觉艺术与美学追求。
一、镜头运用镜头运用是电影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通过不同的镜头运用能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当使用特写镜头来放大人物的面部表情时,可以更加凸显人物情感的细腻和丰富。
而通过大远景镜头,可以展现出广阔的场景和壮丽的景色。
此外,电影还经常运用运动镜头来增加戏剧效果。
通过运动镜头的运用,可以使观众获得更加强烈的参与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追逐场景中,运动镜头能够带动观众一同体验角色的紧张和刺激。
二、色彩运用色彩的运用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和色调等参数,电影能够在视觉上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冷色调常常用来表达冷漠、恐怖或悲伤等情绪,而暖色调则可以渲染温暖、浪漫或喜悦的气氛。
此外,电影中的色彩对比也是创造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电影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同时,对比色彩也可以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使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故事中。
三、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合理的摆位和布局,能够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美感。
在电影拍摄中,常常运用对称、平衡或不对称、失衡的构图方式,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镜头的左右两侧分别安排一个人物,可以形成对称的画面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常常用来表现人物关系的和谐和均衡。
而如果画面构图呈现不对称,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使观众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主题内容上。
结语电影中的视觉艺术与美学追求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视觉技巧和艺术手法,电影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使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在镜头运用、色彩运用和画面构图等方面的探索,为电影打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体验。
论电影场景设计中的美学风格
论电影场景设计中的美学风格摘要〕在现代电影中,场景设计对传统不再一味遵循,而是对其进行了革命性的颠覆。
现代主义的电影场景设计,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主流意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或赞美或批判,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特征和意义。
因此,研究电影场景设计中的美学风格,具有更深层次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场景设计美学风格艺术表现1 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场景设计1.1 现代主义风格的电影场景设计。
19 世纪的现代主义场景设计,是对之前的现实主义的直接反叛和颠覆,和当时的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要求电影及其场景设计场景都要以现代主义为基本出发点。
现代主义包含的范围很广,最关键的当然是其现代性的特点。
现代主义电影的发展,伴随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影响,多种科技效果已经开始运用到其中。
对于现代主义电影场景的设计,应该注意象征化、反叙事的特点。
不论以哪种艺术表现形式出现,现代主义电影追求的是主观观念的情绪和感觉的思考表达。
在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文学题材里,就需要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实现。
在这些电影中,主要场景和个性的塑造是通过梦幻化、立体化等方式来体现。
同时,对形象的刻画进行夸张、歪曲、抽象等方式打破传统做法,对比强烈、浓墨重彩的强调手法,也是现代主义电影场景设计在美学风格上突破的显著特点,从而营造出纯粹、神秘、浪漫的艺术氛围和精神世界。
1.2 后现代主义风格电影场景设计。
作为融合建筑、广告、美术等领域的一种风格,后现代主义在20 世纪40 年代出现之后即迅速流传。
这种反一切假象的中心和权威、批判陈腐现行制度和个性主义的主张,从怀疑到反抗,进而追求一种绝对公平和自由。
这是一个发源于战后的后现代、后工业社会的思想潮流,与传统主义既有天壤之别,又有着必然的继承与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影不断发展,电影场景设计从现代主义发展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美学风格。
具有鲜明后现代风格烙印的电影,旗帜鲜明反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与制度。
影视美学课件ppt
浪漫主义风格
总结词
以个人情感和主观想象为核心,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理想 的追求,常常通过夸张、想象和抒情的方式来表现。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风格的影视作品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理想的追求 ,常常以夸张、想象和抒情的方式来表现。它强调对个人情 感和主观想象的描绘,通过富有诗意的画面和情节,来展现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越。
审美判断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 观念,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从而获得思 考审美体验。
04
影视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
总结词
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严格摹写现实,聚焦于典型环境和人物,强调细节真 实和形象逼真。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风格的影视作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通过细腻的刻画和写实的表 现手法,力求再现生活的原貌。它强调对典型环境和人物的刻画,注重细节的 真实性和形象的逼真感,以达到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目的。
来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语言。
05
影视文化内涵
影视与社会文化
影视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
影视作品通过影像和叙事反映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影视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影视作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推动文化创新,引领社会思潮和审美风尚。
影视与民族文化
民族特色与影视表现
影视作品通过刻画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影视美学课件
CONTENTS
• 影视美学概述 • 影视艺术语言 • 影视审美体验 • 影视艺术风格 • 影视文化内涵
01
影视美学概述
影视美学的定义
影视美学是一种研究影视作品中的美 学元素和审美特征的学科,它涉及到 影视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语言 等方面的美学分析。
现代电影美学与叙事风格分析
现代电影美学与叙事风格分析现代电影美学和叙事风格是影片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电影的美学和叙事风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影艺术对于观众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美学和叙事两个角度对现代电影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影响和发展。
首先,现代电影美学是指电影制作中所采用的美学原则和技巧。
美学原则包括镜头运动、摄影、色彩运用、剪辑等方面。
镜头运动是指相机的移动方式,如平移、推拉、旋转等。
现代电影常用的镜头运动技巧如稳定器、无人机和运动轨道等,使得电影画面更具流畅感和观赏性。
摄影是指摄影师通过运用光线、色调和构图等手段来表现电影画面的过程。
色彩运用在电影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色调来表现情绪、氛围和主题。
剪辑是将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得电影的叙事更连贯和富有张力。
其次,现代电影的叙事风格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叙事风格涉及到电影中故事的展开方式和剧情结构。
传统的线性叙事是最常见的叙事方式,它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故事并解决冲突。
然而,随着电影技术和观众审美的变化,非线性叙事也逐渐被影片制作人采用。
非线性叙事通过跳跃时间和空间来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新颖的观影体验。
此外,现代电影还采用了多重叙事和分段叙事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富有层次感和趣味性。
在电影美学和叙事风格的发展过程中,无疑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技术的进步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制作更加便捷,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可能性。
例如,通过合成技术,导演可以在虚拟的场景中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电影的后期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音效处理和特效制作。
其次,社会文化因素也对电影美学和叙事风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的变迁和观众的需求不断变化,导致电影制作人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又影响和塑造了观众的审美观点。
随着电影美学和叙事风格的不断发展,一些标志性的电影作品催生了新的艺术潮流。
巴拉兹·贝拉的电影美学思想 影视美学课件
蹄印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它有了“表情”:愈来愈飘忽不定的蹄印告 诉我们说,马已经从疲乏到完全失力了。
人的脚印:从Z字形的脚印进而看出他是在摇摇晃晃地走着。 来福枪,军刀……一系列的特写表现那个人怎样一件件地扔掉他的装
观众与剧中人“合一”
在电影院里,摄影机把观众引入了画面本身。我们仿佛站在 画面里观看一切东西,影片里的人物就像在我们周围。
我们“用罗密欧的眼睛去看朱丽叶的阳台,并用朱丽叶的眼 睛去俯视罗密欧”
电影打破欧洲美学和艺术哲学中的“小世界”原则
小世界原则:艺术品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有距离的“小世界” 电影消除了观众与艺术作品的之间的距离,带来了一种置身事中的参
与感。 中国的“人入画”故事: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风景画,他自己也循画中的小径而去 一个青年看了一幅少女嬉春图,入画娶之,第二年,画上出现了一个婴
孩
特写
可见的生活:
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通过特写来揭示我们生活中 最隐蔽的东西。
就像听音乐,我们不只听到了主旋律,还听到了 每个细节。
特写的抒情力量
巴拉兹·贝拉的电影美学思想
电影美学思想和贡献
开创电影文化学 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研究 肯定电影技术进步 重视电影教育
开创电影文化学
古代人的视觉文化
在文字没有伴随印刷术大规模普及以前,人们的很多东西通 过视觉加以传达
“画家可以画出人的精神和思想,而无需借助于‘文言’, 因为人的精神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化为非文字不能表达的概念; 它们能够被点点滴滴地彻底体现出来。”
艺术家能够通过手势或表情等外形动作来朴实地表现人的心 灵。
文字文化对视觉文化的冲击:
电影美学风格
《浅谈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美学风格》绪言当代世界电影展示给人们是这门20世纪的艺术媒介依然在持续不的不景气中奋力挣扎,好莱坞影坛展示给人们的仍是票房纪录的连年上升。
而在这一矛盾景象中,世界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笔却似乎是当代世界影坛首席电影票房大师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以两部看上去差不多是截然相反的大片获得了电影票房和艺术成就的双双丰收。
他的集科幻、灾难与恐怖于一身的《侏罗纪公园》创下了惊人的票房收入,迄今为止在全球的总收入已经超过11亿美元。
而他在这一年的另一部作品,主要以黑白胶片拍摄的《辛德勒名单》又在下一年的奥斯卡评选中一举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金奖。
这一近乎超人的记录,对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来说,可以说是名至实归。
他在经历了无数次商业的成功和几乎同样多的艺术失败后,电影美学风格愈加成熟又不失独特,比起一些电影导演,他的电影美学风格带着浓重的商业性质,在现代电影美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样非常具有意义与可行性。
主要内容本文将从他的代表作《辛德勒名单》作为例子,通过电影符号学分析其商业价值及艺术美感,从而论证其电影美学风格,更多的做着眼于对《辛德勒名单》的电影文本以及电影与观影者的关系,并且分析其镜头、画面、剪辑、背景音乐及背后的深刻内涵,构建起完整的论文体系。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是一位个性浓厚的导演,他一向以好莱坞既定成功元素为基础,精心制作大众梦幻,营造商业奇迹。
在《辛德勒名单》中,这种“个人化”的创作尤为明显。
在童年时期,作为班级中唯一一名犹太孩子,备受欺辱,这一切使得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告别幻想、追踪自己的生活体验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基础上,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终于可以不在依赖使他屡获成功的美国公众对幻想的期待和那些为他建立起不朽名声的魔术、动作和特技,而把视点转向了真实生活的描绘和历史场面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