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知识点归纳(新版)浙教版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化学变化。
知识点2 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放出气体、产生沉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了新物质。
2.探索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知识点1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知识点2 酸碱指示剂1.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2.紫色的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红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
3.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使指示剂变色,不能说成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因为变色的物质是指示剂,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
4.花瓣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的汁液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知识点3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
2.化学上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3.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物质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物质碱性越强。
(2017)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节)知识点归纳【知识衔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常见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碱、盐5、1-18号元素:6、常用元素: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汞Hg7、常见的原子团:8、常见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①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
“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6)简明地写出答案。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1-1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吸水性等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脱水性、毒性等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
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1-2物质的酸碱性一、酸:酸是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化合物碱: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4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浙教版科学九上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汇总
3、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 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其中,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 显性。
4、酸的通性 ① 酸使指示剂变色,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 酸 + 碱 ===== 盐 + 水 3HCI+ AI(OH)3 ==== AICI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2SO4 +2 NaOH==== Na2SO4 + H2O ③ 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I + CaCO3====CaCI2 + H2O + CO2 (实验室制取CO2 ) HCI + AgNO3 ==== AgCI + HNO3 (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2SO4 + BaCI2 ==== BaSO4 + 2HCI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 酸) ④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I + Fe2O3 ====2 FeCI3 +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 形成黄色溶液) H2SO4 + CuO ==== CuSO4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 溶液) ⑤ 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I ==== FeCI2 + H2 Zn + H2SO4==== Zn SO4 + H2 (实验室用于制H2)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 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①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②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具体事例: • 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反应后液体显紫红色)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 或少 量水分的吸收剂。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CuSO4· 5H2O=== CuSO4+5H2O 蓝色 白色 CuSO4+5H2O=== CuSO4· 5H2O 白色 蓝色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总结第1节 物质的变化B.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 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 1) 变化前: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2) 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能量变化等现象 3) 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等2.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4.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 化学性质a)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b) 内容: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等 2) 物理性质物质的变化规律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决定 反映决定 反映a)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b)内容: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光泽、导电性等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A.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融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酸性物质1)常见的酸性物质:a)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b)2)3)酸的电离HCl = H+ + Cl—H2SO4 = H+ + SO42−HNO3 = H+ + NO3−4)酸根离子: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3.碱性物质1)常见的碱性物质:a)强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b)2)3)碱的电离NaOH = Na+ + OH—Ba(OH)2 = Ba2+ + 2OH—B.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简称指示剂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2)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的过程是化学变化3)不溶于水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它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pH和酸碱性1)2)pH和酸碱性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1)用品:pH试纸2)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3)用pH试纸测试的方法比较粗略,精确的测试可使用一种称为酸度计的仪器第3节常见的酸A.盐酸2.化学性质现象:鸡蛋壳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放在试管口的燃着的火柴熄灭3)与铁锈和铁反应说明: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放在盐酸中会有无色气体生成,因铁锈与盐酸反应完毕后,铁继续与盐酸反应4)与氧化铜反应B.硫酸2.硫酸的化学性质1)与锌粒反应3)与Cu(OH)2反应4.浓硫酸的稀释和特性1)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要把水倒入浓硫酸里2)特性a)强腐蚀性:浓硫酸对皮肤、衣物等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b)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植物纤维(如棉花、麻、造纸的木纤维)、人的皮肤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c)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可用于干燥一些气体,如H2、O2、SO2、Cl2、HCl、CO2等。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课件
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 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变化的规律呢?
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感知到哪些? 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知识点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观察几个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物理变化
了?”
2. 液氧通过减压、升温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B) A. 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分子总数增加
3.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
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分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
间的空隙可能改变
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的证据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铁丝弯折
木工家俱
证据:(1)形状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干冰升华
河面结冰
证据:(2)状态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钢铁熔化
冷水烧开
证据:(3)温度改变
烧红的铁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习题课件(41张ppt)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碱的含义,并能列举常见的碱;掌握氢氧化 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的共性,并说明原因;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2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解析 (1)CO2 与 Ca(OH)2 反应生成 CaCO3 白色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 是 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 利用该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 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பைடு நூலகம்
变酸 化
酸
盐酸的特性:与AgNO3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沉淀
的 个 性
硫酸 的特 性
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
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于 稀硝酸的BaSO4沉淀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碱
的
通
物
性
质常
及见
其的 碱
变碱 的
化
个
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知识框架 本章中考 挑战自我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变化(解析版)
1.1 物质的变化考点目录;考点一、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考点二、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一、考点分析考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注;1.物理变化多是物质的外形或状态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这些现象仅能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发生,并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判断某一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变化”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国有的属性,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会”“容易”“难”等描述。
3.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是物质性质的外在体现。
二、热点题型详解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解析】解: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故说法正确;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故说法错误;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故说法正确;故选:C。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 知识点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中肯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熔化是物理变化)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气味等。
化学性质:物质的酸性、碱性、可燃性(H2、CO2、CH4、酒精、汽油)、助燃性(O2)、氧化性(O2、CuO等)、还原性(C、H2、CO)等2、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①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②物质混合时会产生沉淀;(化学变化)③物质颜色的变化;(化学变化)④物质变化时有气体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都有可能)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状态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3、CuSO4·H2O= CuSO4+ H2O(晶体:蓝色) (粉末:白色)CuSO4+ H2O =CuSO4·H2O白色粉末遇水变蓝,此变化用以检验某些反应生成物中是否有水生成,检验蛋白质的存在,重金属铜的中毒,农药波尔多液【Ca(OH)2、CuSO4】杀虫剂。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1、生活中常见的酸:食醋里含有醋酸,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2、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酸碱性酸碱(大约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磊试液遇酸变红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色酸碱度(确定值): PH试纸(比色卡)或PH计4、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Al(OH)3+ 3 HCl =AlCl3+3H2O5、盐酸能使鸡蛋壳变软:2HCl + CaCO3=CaCl2+ H2O + CO2↑6、盐酸与铁锈反应:6HCl +Fe 2O3=2FeCl3+ 3H2O7、盐酸与氧化铜反应:2HCl + CuO =CuCl2+ H2O8、Zn +H2SO4=ZnSO4+ H2OFe2O3+ H2SO4= 2FeSO4+ H2OCuO + H2SO4=CuSO4+ H2OCu(OH)2+ H2SO4=CuSO4+ 2H2OBaCl2+ H2SO4=BaSO4↓+ 2HCl9、酸的共性:①酸能使指示剂变色;②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③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⑤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归纳(整理版)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书写——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书写——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书写——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备注:酸根离子不一定有氧元素(Cl-),可能有金属元素( );金属离子不一定有金属元素(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不变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相关性质(一)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三态转化,形状改变,挥发,潮解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燃烧,爆炸,生锈,氧化还原反应等(二)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溶解性,挥发性,易潮解,吸水性等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的性质:脱水性,易风化,有毒,酸碱性等三、实验现象的描述1.溶液颜色是否改变:溶液从X色变为Y色2.是否有X色沉淀或者气体生成:有X色沉淀/气体生成需要描述现象,3.固体物质是否逐渐消失/溶解:X色固体逐渐消失/溶解但不可直接说出4.和气压有关的现象:液面上升,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气球胀大生成物的名称5.导致气压变化的原因: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气体减少,气压减小热胀冷缩: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四、溶解性表(是指物质放在水中的溶解性)(1)大多数酸可溶()(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微溶,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其余全不溶。
两种有色沉淀: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以上说的不溶是指物质不溶于水会生成沉淀,但有的沉淀会溶于酸,将沉淀分类: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氯化银( )、硫酸钡( )两者都是白色沉淀溶于酸,会有气体产生:碳酸盐沉淀,如碳酸钙( )、碳酸钡( )等溶于酸,但没有气体产生:氢氧化物沉淀: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附:医院里常用BaSO4做胃的透视检查,虽然Ba2+是重金属离子,会让我们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沉淀,但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会电离出Ba2+,所以对人体无害。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节物质的变化(一)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有新物质的产生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如:标准大气压下;无色氧气在-183℃时变化为淡蓝色的液体;是物理变化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酸碱性;可燃性(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2.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如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发生凝固。
我们就能得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因此;能用这个性质;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寻找未知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一)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强酸性物质:盐酸、硫酸和硝酸弱酸性物质:食醋、番茄酱、苹果2.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同理;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OH-))3.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强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弱碱性物质:纯碱、洗涤剂等注: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4.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三)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 pH:反应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word版)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酸碱性;可燃性沸点;晶体的熔点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三、酸碱指示剂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4)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那么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1②酸+金属=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④酸+碱=盐+水⑤酸+盐=新盐+新酸五、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六、SO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节)知识点归纳【知识衔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常见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碱、盐5、1-18号元素:6、常用元素: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汞Hg7、常见的原子团:8、常见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①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
“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6)简明地写出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4、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凝固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5、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6、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沉淀、气体、温度、发光、发热、PH、状态、形状7、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①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②寻找发现未知物质③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8、变化和性质的区别:变化是正在发生的。
(变化特殊字眼:正在、了、已经、出现等)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不一定在发生。
(性质特殊字眼:能、会、可以、易、难、具有等)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H++酸根阴离子)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柠檬酸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金属阳离子(或NH4+)+OH-)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钾KOH3、盐: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盐=金属阳离子(或NH4+)+酸根阴离子)4、酸碱指示剂(测酸碱性):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5、酸碱度(PH值表示):酸性:PH<7,PH越小酸性越强(酸性溶液稀释后酸性变弱,PH值变大)中性:PH=7碱性:PH>7,PH越大碱性越强(碱性溶液稀释后碱性变弱,PH值变小)6、酸碱度(PH值)的测定:PH试纸(广泛试纸)、PH计。
7、PH试纸使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约30秒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值。
第三节:常见的酸1、酸的通性(H+)(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H2 (现象:冒气泡)2HCl+Fe==FeCl2+H2H2SO4+Fe==FeSO4+H22HCl+Zn==ZnCl2+H2H2SO4+Zn==ZnSO4+H2 (实验室制H2原理)6HCl+2Al==2AlCl3+3H23H2SO4+2Al==Al2(SO4)3+3H2(3)酸+金属氧化==盐+水(用途:工业上除铁锈(Fe2O3))6HCl+Fe2O3==2FeCl3+3H2O 3H2SO4+Fe2O3==Fe2(SO4)3+3H2O(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为黄色)2HCl+CuO==CuCl2+H2O H2SO4+CuO==CuSO4+H2O(现象:黑色的氧化铜消失,溶液变成蓝色)(4)酸+碱==盐+水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2HCl+Ca(OH)2==CaCl2+2H2O H2SO4+Ca(OH)2==CaSO4+2H2O(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2HCl+Cu(OH)2==CuCl2+2H2O H2SO4+Cu(OH)2==CuSO4+2H2O(现象:蓝色氢氧化铜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3HCl+Fe(OH)3==FeCl3+3H2O 3H2SO4+2Fe(OH)3==Fe2(SO4)3+6H2O(现象:红褐色氢氧化铁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3HCl+Al(OH)3==AlCl3+3H2O H2SO4+Ba(OH)2==BaSO4+2H2O(治疗胃酸过多)(现象:出现白色沉淀)(5)酸+盐==新酸+新盐HCl+AgNO3==AgCl +HNO3(Cl-检验:Cl-+Ag+==AgCl )H2SO4+Ba(NO3)2==BaSO4 +2HNO3 (SO42-检验:SO42-+Ba2+==BaSO4 )2HCl+CaCO3==CaCl2+CO2 +H2O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2HCl+Na2CO3==2NaCl+CO2 +H2O H2SO4+Na2CO3==Na2SO4+CO2 +H2O2、盐酸HCl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Fe3+,呈黄色)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打开瓶塞,瓶口出现白雾(白雾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③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④用途:重要化工产品、金属除锈、制造药物、胃酸帮助消化3、浓硫酸H2SO4①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
②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碰到浓硫酸处理方法:干布拭去,大量清水冲洗,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的送医。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化学性质)——炭化变黑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用做气体干燥剂(不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⑤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⑥浓硫酸稀释:将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注意: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否则会因为滴水部位形成局部高温使水沸腾,致使酸液飞溅,造成事故。
⑦浓硫酸敞口放置: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⑧用途:重要化工原料、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练石油、金属除锈,实验室中做气体干燥剂。
4、硝酸:HNO3①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②强氧化性、腐蚀性。
③见光易分解,密封保存在棕色瓶中。
5、几种重要离子(原子团)检验:(1)Cl-检验:原理:Cl-+Ag+==AgCl具体步骤:①待测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如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无Cl-,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有Cl-②再滴加稀HNO3溶液,如白色沉淀消失,则无Cl-,如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有Cl-。
(2)SO42-检验:原理:SO42-+Ba2+==BaSO4具体步骤:①待测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如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无SO42-②再滴加稀HNO3溶液,如白色沉淀消失,则无SO42-,如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有SO42-。
(3)CO32-检验:原理:CO32-+2H+==CO2+H2O具体步骤:①待测溶液中滴加稀HCl溶液,如无气泡产生,则无CO32-如有气泡产生,可能有CO32-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不变浑浊,则无CO32-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有CO32-(4)NH4+检验:原理:NH4++OH-==NH3 +H2O具体步骤:①待测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无刺激性气体产生,则无NH4+如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则可能有NH4+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不变蓝,则无NH4+如变蓝色,则有NH4+第四节:常见的碱1、碱的通性(OH-)(可溶性碱:NaOH、KOH、Ca(OH)2、Ba(OH)2)(1)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2NaOH+SO2==Na2SO3+H2O(吸收SO2)Ca(OH)2+SO2==CaSO3+H2O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 +H2O(检验CO2)(3)碱+盐==新碱+新盐2NaOH+CuCl2==Cu(OH)2 +2NaCl Ca(OH)2+CuCl2==Cu(OH)2 +CaCl2(现象:产生蓝色絮状沉淀)6NaOH+Fe2(SO4)3==2Fe(OH)3 +3Na2SO43Ca(OH)2+Fe2(SO4)3==2Fe(OH)3 +3CaSO4(现象: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Ca(OH)2+Na2CO3==2NaOH+CaCO3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4)碱+酸==盐+水(同酸的通性中:酸+碱==盐+水)(5)不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Cu(OH)22O 2Fe(OH)32O3+3H2O2、氢氧化钠(NaOH)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②白色片状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③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气体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④与空气中CO2发生反应而变质(CO2+2NaOH==Na2CO3+H2O)判断NaOH是否变质:方法1:滴加稀HCl,如有气泡冒出,则变质。
(Na2CO3+2HCl==2NaCl+CO2 +H2O)方法2:滴加Ca(OH)2或Ba(OH)2,如产生白色沉淀,则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