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
感受器名词解释生理学
![感受器名词解释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3216e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b.png)
感受器名词解释生理学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其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如与痛觉有关的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细胞或数层结构,共同形成一个特殊结构,如与触压觉有关的触觉小体和环层小体等。
另外还有一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觉细胞,它们以类似突触形式与神经末梢相连,如视网膜中的感觉细胞,耳蜗中的声波感受细胞等。
感觉器官是指机体内的特殊感受器,其结构包括感受器及其附属器。
高等动物具有的一些重要感受器主要有眼、耳、前庭器官等。
依据它是对外在环境的变化发生反应,还是对内在环境的变化发生反应,而又可分为外部感受器与内部感受器两大类。
然后又可依据在正常情况下引起感受器兴奋的刺激的性质,又可将内、外感受器再细分为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光感受器、声感受器等。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感受刺激后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
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某一反射活动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的综合体。
传出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将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包括肌肉和腺体等组织。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1ca1437c376baf1ffc4fadb7.png)
(二)视敏度
❖ 视敏度(visual acuity)又称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 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就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 大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视角是物 体两点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叉时所形成的夹角 。
❖ 同一距离视角越小表明视力越好。
▪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米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E字形符号 的缺口方向时,此时视角为1分角(1/60度)。说明该眼具有正常 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表示为1.0,按对数视力表表示为5.0。若 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看清视力表上第1行E字形符号时,其视力仅为 正常眼的1/10,以0.1表示。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种折光体组成。其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 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折光能力越小;反 之折光能力越大。由于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随 视物距离而改变,所以它在眼折光系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量,使视网膜不 至因为光亮过强而受到损害;弱光下瞳孔扩大可增加进入 眼的光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 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侧瞳孔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 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9e71f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e.png)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受器,也被称为感觉器官,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结构,具有感知外界刺激的能力,使生物能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感受器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各个系统中,并具有各自特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以下将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感受器的形态结构多样,但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部分:感受细胞(或称为感受元件)、传导通路和中枢神经系统。
感受细胞是感受器的组成单位,也是感受器官的核心部分。
它们能够感受和转换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压力等)为神经电信号,并将其传递给传导通路。
不同感受细胞对不同类型的刺激有着专门的结构和功能。
传导通路由神经纤维组成,其作用是将感受细胞传递的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传导通路的结构因感受器而异,例如视觉系统中的视神经、听觉系统中的听神经等。
中枢神经系统是感受器官的最终目的地,负责接收、解码和整合感受器传递的信号,并进行有意义的信息处理。
中枢神经系统将感受器传递的信号翻译为我们能够理解的信息,如图像、声音、触觉等。
感受器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门性:不同感受器对不同类型的刺激有着专门的结构和功能,即使刺激非常微弱,感受器也能准确地感应到。
例如,眼睛中的视觉感受细胞能够感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而耳朵中的听觉感受细胞能够感受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2.适应性: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具有适应性,即当刺激持续存在时,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这种适应性使得感受器可以对环境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更好的区分和筛选。
3.阈值:感受器具有一定的刺激阈值,只有当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感受器才能被激活并发送信号。
不同感受器的阈值不同,反映了其对刺激灵敏度的差异。
4.可塑性:感受器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感受器可以发生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这种可塑性使得感受器能够对外界刺激的变化做出及时的适应。
5.动态范围:感受器的动态范围是指感受器对刺激强度变化的响应范围。
感受器
![感受器](https://img.taocdn.com/s3/m/3ee05e738e9951e79b89279d.png)
玻璃体 返回目录
眼副器
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及筋膜等。
眼睑
皮肤 皮下组织 肌层 睑板 睑结膜
返回目录
结膜
结膜是一层富含血管的透明薄膜,一部分位于眼睑的后面,称 睑结膜,另一部分覆盖在巩膜的前面,称球结膜 球结膜。上、下睑的睑结 睑结膜 球结膜 膜与球结膜反折依行处,分别形成结膜上穹 结膜下穹 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 结膜上穹 结膜下穹。结膜各部 分共同围成的囊状腔隙称结膜囊 结膜囊。 结膜囊
睫状体
脉络膜
睫状体
脉络膜占血管膜的后2/3, 薄而柔软,外面与巩膜结合疏 松,脉络膜内有丰富的血管, 对眼球起营养作用。色素可以 吸收光线,防止光线反射干扰 物像。
睫状突
返回目录
视网膜
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其中位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 无感光作用,称视网膜盲部 视网膜盲部,位于脉络膜内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称 视网膜盲部 视网膜视部。 视网膜视部 眼球的后部偏鼻侧,视网膜上有一圆盘状隆起,称视神 视神 经盘或视神经乳头 视神经乳头,此处无感光作用,称生理盲点 生理盲点。在视神经盘颞侧 经盘 视神经乳头 生理盲点 约 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 光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分内、外两层, 视神经盘 外层为色素上皮层 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细胞层 神经细胞层, 中央凹 色素上皮层 神经细胞层 两层结合疏松。 神经层有三层神经细胞,由外向内 依次为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细胞、双极细胞 节细胞。视 视细胞 双极细胞、节细胞 细胞分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前者 能感受强光刺激并能辨色,后者只能感 受弱光刺激,不能辨色。视细胞感受光 的刺激后,转变成神经冲动,依次传导 给双极细胞、节细胞。节细胞是多极神 经元,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为视神经, 黄斑 穿出眼球壁,向后与脑相连。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74eb84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2.png)
感受器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 经信号,传递给神经系统,进而 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
感受器的分类
01
02
03
04
化学感受器
能够感受化学刺激,如气味、 味道等,常见于口腔、鼻腔等 部位。
机械感受器
能够感受机械刺激,如压力、 振动等,常见于皮肤、关节等 部位。
温度感受器
能够感受温度刺激,如冷、热 等,常见于皮肤、口腔等部位 。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信息传递
01
02
03
信息传递方式
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 神经系统的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进行处理。
传递速度
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慢直接 影响到生物体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速度。
信息整合
大脑对来自不同感受器的 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 完整的感知印象。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适应性
适应外界环境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能够随 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 适应,维持生物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为反应。
生态平衡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维持生态平 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动物通过 感知天敌的存在来避免被捕食。
物种交流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也是生物之间 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如视
觉、听觉和化学信号等。
06
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功能
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 功能,了解生物体如何接收外界刺激 并作出反应。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器官
总结词
嗅觉感受器能够检测和传递外界的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刺激,嗅觉器官则负责接收 这些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详细描述
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内的嗅细胞,它们能够检测到气体的浓度和特征,并将其 转化为神经信号。嗅觉器官还包括鼻腔内的其他结构,如鼻甲和鼻腔粘膜等,它 们共同作用将气体的刺激传递到嗅细胞,进而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9d1b7fda360cba1aa811da7c.png)
Na 内流(Na 通道开放)(暗电流) Na 外运(Na 泵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
光 照
光照
感受器电位
部分Na 通道关闭,Na 外运Na 内流
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
传向视觉中枢
视紫红质
1个光量子
变视紫红质Ⅱ
激活G蛋白(Gt,传递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 cGMP分解,cGMP↓ 外段视盘膜Na+通道关闭,Na+内流↓ 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终足神经递质释放
视觉代表区:
1 、位置:枕叶距状裂 的上下缘(17区)。 2、投射特点: ①视网膜的鼻侧交叉投射 到对侧枕叶,颞侧不交叉投 射到同侧枕叶。 ②视网膜的上(下)半部投 射到距状裂的上 ( 下 ) 缘 ; 黄 斑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 的后(前)部。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一)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从明亮处进入黑暗处时,最初什么都看不见,经过一定
到耳蜗的,耳蜗的感音装置又是如何把声
波的机械能转换成神经冲动的。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1、听阈 对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 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 2、最大可听阈 当声音强度增加到一定 限度时,不但引起听觉,同时引起鼓膜的 疼痛,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
3、听域 不同声波频率的听阈 连线与 不同声波频率的最大可听阈连线所包含的 面积称为听域 。
在感受器细胞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在把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 时,不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 将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变成神经动作电位 的某种特有的序列传入中枢,称为感受器 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当以恒定强度的刺激连续作用于感受器 时,虽然刺激持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的脉冲 逐渐下降,主观感觉可减弱或消失。
感受器的概念 高中生物
![感受器的概念 高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ac9356d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0.png)
感受器的概念高中生物《神奇的感受器》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感受器吗?不知道?那让我这个小学生来给你们讲讲吧!感受器啊,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小侦探!你们想想,我们能感受到热、冷、痛、痒,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能听到动听的音乐,能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味道,这可都多亏了感受器呢!比如说眼睛,它就是一种感受器。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小相机,能够捕捉到周围各种各样的图像。
当光线照进来,眼睛里的那些小零件就开始工作啦,把看到的东西传送给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知道这是花,那是草,这边有个可爱的小狗在跑,那边有个大大的房子。
这难道不神奇吗?再说说耳朵,它也是个重要的感受器哟!耳朵就像一个小小的收音器,能把外面的声音都收集起来。
当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当小鸟欢快地唱歌;当上课铃声响起,耳朵都能听到,然后告诉我们的大脑。
这不就像有个专门给我们传递声音消息的小使者吗?还有我们的鼻子,它也是感受器家族的一员呢!鼻子能闻到各种气味,香的、臭的、甜的、酸的。
当妈妈做了美味的红烧肉,鼻子一下子就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馋得我们直流口水。
这鼻子不就像个能分辨气味的小魔法师吗?皮肤也是感受器哦!当我们碰到很烫的东西,皮肤马上就能感觉到,赶紧让我们把手缩回来,免得被烫伤。
当有小虫子在身上爬,痒痒的,皮肤也会告诉我们。
这皮肤是不是像个时刻保护我们的小卫士呀?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在外面跑啊跳啊,玩得可开心啦!可是跑着跑着,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皮,疼得我“哎哟哎哟”直叫。
这时候,就是皮肤里的感受器把疼痛的感觉传给了我的大脑,让我知道受伤啦,得赶紧处理伤口。
还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闻到一股香香的味道,原来是教室外面飘来了桂花的香气。
我的鼻子这个感受器呀,可真是厉害,一下子就闻到了,让我在上课的时候都有点分心啦,哈哈!感受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啦!要是没有它们,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黑漆漆、静悄悄、什么感觉都没有的世界里,那该多可怕呀!所以呀,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身体里的这些小侦探、小使者、小魔法师和小卫士,让它们能一直为我们工作,让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生理学感受器名词解释
![生理学感受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54eb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d.png)
生理学感受器名词解释
感受器是指人体或动物体内的一种特殊细胞或组织,能够感知和接收外界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中进行解释和处理。
感受器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感知世界、维持平衡和做出反应。
感受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能够对特定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
比如,视觉感受器就是眼睛中的视网膜细胞,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和颜色;听觉感受器则是耳朵中的毛细胞,能够感知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感受器的工作原理通常涉及到刺激的转duction,即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神经信号的产生和传递。
这些神经信号会通过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中的相应区域,然后被解释和处理,最终形成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体验。
感受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是我们与外界互动的桥梁,使我们能够感知世界、做出反应,并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对感受
器的研究也对理解人体的感知机制和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对感受器的认识和理解在生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感觉器
![第四章感觉器](https://img.taocdn.com/s3/m/5e9ff92fbcd126fff7050b18.png)
刺激可引起离子通道开放引起 Na 十 内流,使感受器膜去极
化。这种局部去极化性膜电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 电位。它是一种幅度和时程均依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而改变 的分级电位。 感受器电位没有绝对不应期,可对快速连续的刺激产生总 和反应。
• 分辨刺激强度可通过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和激
活某一区域内感受器的数目来实现。即所谓刺激强度的频率
(四)感觉的精确度
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
域内----感受野。
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
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影响感觉精确度的第二个因素是侧抑制。当感受野兴奋时, 其周围区域也受到刺激,如果刺激点边缘兴奋的信息也能到达 皮质,对刺激点的定位是模糊的。这是由于上行纤维间的抑制 性中间神经元能对来自感受野边缘或邻近的上行纤维产生侧抑
称位置。 人眼看近物的能力,取决于晶状体变凸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
体自身的弹性下降,其调协能力也降低。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在白昼
所能视物的最近点来表示,这个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点称为近点。近点越 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的近点平均约8.8cm,20
岁左右的人约为10.4cm,到60岁时增大到83.3 cm。
和一分子视黄醛所组成。 •视紫红质 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
能重新合成。 •光线越暗、合成过程越强,合成的视紫红质数量也越多,视网 膜对弱光就越敏感; •在亮光处时视紫红质的分解增强,合成过程减弱,视杆细胞逐
神经乳头,其中央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视 神经乳头在生理学上叫做盲点。在视神经乳头的侧 方,有黄斑,其中央为中央凹,该处视锥细胞密集 分布,是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部位。
感受器名词解释
![感受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3366d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c.png)
感受器名词解释
感受器是指接收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感觉和知觉的器官或结构。
感受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中,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它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的性质、强度和位置,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感觉和知觉。
视觉感受器是眼睛中的视网膜细胞,能够感知光线和颜色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视觉感知。
听觉感受器是耳朵中的听觉细胞,能够感知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听觉感知。
嗅觉感受器是鼻腔中的嗅觉细胞,能够感知气味的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感知。
味觉感受器是舌上的味蕾细胞,能够感知食物的味道,包括酸、甜、苦、咸和鲜味,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舌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味觉感知。
触觉感受器包括皮肤中的感受神经末梢和皮肤感受器官,能够感知物体的触碰、压力、温度和痛觉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触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触觉感知。
此外,人体还有其他一些感受器,如痛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等,它们分布于人体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能够感
知疼痛、温度和压力等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产生相关的感觉和知觉。
感受器的作用是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为大脑提供感觉和知觉的基础。
通过感受器,人体能够感知和理解外界的细微变化,从而进行适应环境和做出反应。
感受器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的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它们的失去或损伤会导致感知能力下降和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因此,保护和保持感受器的健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事情。
感受器
![感受器](https://img.taocdn.com/s3/m/95f50cec4afe04a1b071debf.png)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一、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二、分类(一)外感受器:距离、接触(二)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还可分为本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
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感受器的换能作用:神经末梢感受器来说,发生器电位=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适应: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类,前者以皮肤接触感受器为代表,后者以肌羧、颈动脉窦和关节囊感受器为代表。
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
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一、眼的调节视近物(6m以内)时,如果眼不作调节,近物发出的散射光线,经折射后必定成像于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形成的是模糊不清的物像。
但是,正常眼能看清一定近距离的物体。
这是因为视近物时,由于眼的折光系统能随着物体的移近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使物像仍能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眼睛发生这种能看清近物的适应性变化,称为眼的调节。
包括晶状体折光能力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会聚晶状体折光能力的调节当眼看远物时,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这时悬韧带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晶状体受悬韧带的牵引,其形状相对扁平。
当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因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和向后凸出,尤其前凸明显。
近点: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叫老视。
瞳孔的调节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当视近物时,在晶体调节的同时还伴随瞳孔缩小。
这种反应可减少入眼的光线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形成的物像更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量过强而受到损害。
感觉器官ppt课件(共62张PPT)
![感觉器官ppt课件(共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860d2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7.png)
视锥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凹——明视; 近似球形,位于眶内,前----睑裂与外界相通;
(2〕睫状体:切面上呈三角形,整体呈环形,分睫状突 特殊感受器----位于头面部,感受声、光、嗅、味觉,他们还有非神经性的附属结构。
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与此同时,可看到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再引起其他视网膜细胞的活动。
紧贴 在色素细胞层的内面。有感觉物质,光刺激
时, 引起化学变化和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双极细胞层:双极神经元,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 将感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传导至最内层的神经节 细胞。
节细胞层:多极神经元,节细胞轴突汇合为视神 经,汇合处为视神经盘,又称盲点,在盲点颞 侧3.5mm处呈黄色为黄斑,其中央有一凹陷, 为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3、内膜〔视网膜) 视网膜盲部:贴附于虹膜和睫状体内 面——无感光机能
视网膜视部:贴脉络膜的内面,可见视 神经盘和黄斑〔如图)。
视网膜
色素上皮层
视觉细胞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神经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节细 胞层
色素上皮层 由单层细胞组成,内含色素颗粒,细胞
的突起能伸入到视觉细胞的周围。 神经细胞层 视觉细胞层: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
辨别某种颜色能力较弱称色弱。 分别对三原色的光刺激产生光化学反应,细胞兴奋,或使某一种细胞占优势兴奋,将光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入视觉中枢引起不同的颜色
感由觉睫。 状体(分泌3产〕生→脉后房络→瞳孔膜→前:房→后虹膜2角/膜3角,→巩膜由静脉血窦 管+色素C,具有营养和遮光 的作用。 但能辨别颜色,且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境界都能看得清楚,有很高的分辨力。
感受器的功能
![感受器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1251c1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e.png)
感受器的功能感受器是一种仪器或装置,用于感知并测量物理或化学量,以提供有关环境或物体状态的信息。
它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例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和环境监测等。
感受器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和监测:感受器可以测量和监测各种物理和化学量,例如温度、压力、湿度、光强度、声音强度、气体浓度等。
通过精确测量和实时监测,我们可以对环境和物体的状态进行评估和控制。
2. 探测和检测:感受器可以探测和检测特定的物质或现象。
例如,用于火灾报警的感受器可以探测到烟雾或火焰的存在;用于安全系统的感受器可以检测到入侵者的行为等。
这些感受器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
3. 数据采集和分析:感受器可以收集和记录大量的数据,并将其传输给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理或化学现象,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4. 自动控制和反馈:感受器可以与控制系统或机器人系统集成,实现自动控制和反馈。
例如,温度感受器可以监测到房间的温度,并根据设定值调整暖气或空调的输出。
这种自动调节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活质量。
5. 远程监控和控制:一些感受器具有无线连接功能,可以与远程设备通信,并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例如,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我们可以远程监控家中的摄像头、温度传感器和门锁等设备。
这种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6. 多功能集成:现代感受器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通常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智能手机上的感受器可以测量温度、湿度、光线和加速度等,并通过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和展示。
这种多功能集成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可能性和用户体验。
总之,感受器的功能丰富多样,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通过感知和测量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环境和物体的状态,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和便利。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感受器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和拓展,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感受器和效应器》课件
![《感受器和效应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a5ab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5.png)
在自动化控制中,感受器用于检测设备的状态和环境参数,效应器用于控制设备 的运行状态。例如,恒温控制器可以通过温度感受器检测室内温度,并通过效应 器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理变化。
药物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相应 的药物处方,药物通过效应器在 人体内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疾病
的效果。
手术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利用各种手 术器械作为效应器,对病变部位
进行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动物行为
动物通过感受器感知环境中的信息, 如温度、湿度、光线等,进而影响其 行为。例如,蜜蜂通过感受花粉的香 气来寻找花朵。
植物生理
植物通过感受器感知环境中的光照、 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而影响其生长 和发育。例如,向日葵通过感受阳光 的方向来调整花盘的朝向。
在工程学的应用
机器人技术
在机器人技术中,感受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线等,进而 影响机器人的行为。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感知物体的温度。
根据传导速度分类
根据传导速度,感受器可 以分为快速感受器(Aδ和 Aβ纤维)和慢速感受器( C纤维)。
感受器的工作原理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的感受细胞,引起感受细胞的兴奋或抑制 。
神经信号的传递
感受细胞兴奋后,会释放神经递质或调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产生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结构特点不同
感受器通常是一些特定的 感觉细胞或感受器官,而 效应器则是由肌肉或腺体 组成。
功能特点不同
感受器主要负责接收信息 ,效应器则负责执行动作 。
04 感受器和效应器的应用
感受器名词解释解剖学
![感受器名词解释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87a1b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b.png)
感受器名词解释解剖学
感受器是位于人体组织中感受外界刺激的神经元的集合体,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如温度、压力、光线、声音等,并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相关器官。
感受器的类型和位置非常多样化,可以位于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不同的组织层次上。
例如,在皮肤中感受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组织中;在肌肉中,感受器则分布在肌梭和肌电图上;在骨骼中,感受器则主要
分布在关节囊和骨骼上。
感受器的分布和类型对我们的身体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呼吸系统中,感受器可以感知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这对于呼吸系
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消化系统中,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酸碱度,这对于营养不良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器在医学影像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CT和MRI扫描中,感受器可以感知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感受器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的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感受器的分布和类型,对于我们的身体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感受器的基本特征
![感受器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a33125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3.png)
感受器的基本特征嘿,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仪器呢?而感受器呀,就像是这个仪器里的小小探测器,时刻在为我们捕捉着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
今天呀,我就来好好给你讲讲感受器的基本特征。
感受器,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接受刺激并且把这个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
这就好比一个小小的翻译官,把外界那些五花八门的“语言”,像是光线呀、声音呀、压力呀,转化成我们身体能懂的“神经信号语言”。
先来说说感受器的适宜刺激这个特征吧。
你看啊,每一种感受器都像是一个有着独特喜好的小生物。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里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特别喜欢光线这种刺激。
视锥细胞呢,在明亮的环境下特别活跃,就像一个白天的小侦探,能让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什么红的花、绿的叶啦。
而视杆细胞呢,就像一个夜晚的小卫士,在昏暗的光线里也能发挥作用,让我们不至于在黑夜里完全摸瞎。
这就好像每一个感受器都有一把特定的钥匙,只有适宜的刺激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它的大门,让它开始工作。
你想想,如果眼睛的感受器对声音刺激有反应,那这个世界得有多混乱呀?就好像让一个钢琴家去修理汽车一样,完全不对路嘛!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也特别神奇。
这就像是一个能量的魔术师,把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比如说,我们的耳朵里的毛细胞,当声音这种机械振动传过来的时候,它就把这个振动转化成了神经冲动这种电信号。
这多奇妙啊!就像把一阵风吹动树叶的能量,一下子变成了能在身体里传递的特殊信号。
要是没有这种换能作用,那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只能一直在耳朵里振动,根本无法被大脑理解。
这就好比是你收到了一封用外语写的信,你得把它翻译成自己能看懂的语言才能知道内容,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就是这个翻译的过程。
再说说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呀,可不是简单地把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就完事儿了,它还会给这个冲动编上码呢。
这就像给每个信息都贴上一个独特的标签。
比如说,我们皮肤里有不同的感受器,有的能感受轻触,有的能感受重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球的内容物:
眼球:
房 水 晶状体
玻璃体
眼副器: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
一、眼球
(一)眼球壁
1、纤维膜(fibrous tunic):
1)角膜(cornea): 角膜透明:
角膜由外向分为5层:
(1)角膜上皮: (2)前界膜:
(3)角膜基质:
(4)后界膜:
(5)角膜内皮:
3、玻璃体(vitreous body) 飞蚊症:
(三)光在眼 内的传导途径: 自学
二、眼副器: (一)眼睑(eyelids)
1、皮肤: 睑缘腺(又称Zeis腺 “麦粒肿”,俗称“针 眼”: 在睑缘处还有一种汗腺 称睫腺(又称Moll腺)。
2、皮下组织: 3、肌层: 4、睑板: 睑板腺:
霰粒肿:
触觉小体
环层小体
肌梭
(二)根据感受器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可分为:
1、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2、内感受器(interoceptor):
1)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 2)内脏感受器(visceral receptor):
(三)根据适宜刺激的性质可分为:
1、光感受器:如眼。
耳 轮
外 耳 耳屏 门
耳垂
(二)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分部:
形态:
结构:
(三)鼓膜(tympanic membrane) 位置:
结构:
形态和分部:
二、中耳(middle ear)
(一)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的形态与分部: 鼓室上隐窝: 鼓室本部: 鼓室下隐窝: 鼓室可分6个壁:
pigment epithelium)
胞质内含有许多黑色素颗粒和吞 噬体,可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 遇强光时突起伸长,遇弱光突起缩 短。
色素上皮细胞可吞噬视细胞脱 落的碎片。 色素上皮细胞还能 贮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 红质的形成。
2、视细胞层:
主要由视细胞 (感光部) 组成(又称感光细 连接纤毛 胞). 外突 在视细胞之间 内节(蛋白 由米勒细胞 质合成部位) (Mü ller cell )将其 隔开。
2、睫状体 (cilliary body)
睫状突: 睫状小带:
1)睫状肌层: 睫状肌收缩时: 睫状肌舒张时: 2)血管层: 3)睫状体上皮层:
3、脉络膜(choroids)
三、视网膜(retina)
•视网膜分区: 视部 视盘 黄斑 盲部 锯齿缘 •视网膜分层: 1、色素上皮层(retinal
2)第二条途径: 声波
神经性耳聋:内耳螺旋器、蜗神经或听觉中枢障碍 引起的听力下降。
(二)前庭与位觉斑
1、形态特点: 后方: 前方: 外侧壁:
圆囊:
球囊:
位觉斑:
2、位觉斑的结构特点:
支持细胞 毛细胞
支持细胞: 位砂膜 毛细胞:
3、位觉斑的主要功能:
(三)半规管和壶腹脊
1、骨半规管:
2、膜半规管:
2)巩膜(sclera)
角膜缘 巩膜静脉窦 小梁网 筛板
二、血管膜(vascular tunic)
从前向后可分为: 1、虹膜(iris): 瞳孔 前房 后房 虹膜角膜角。
虹膜内的肌纤维排列方式有两种:
1)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开大。
2)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 缩小。
人一个眼内可含有约12000万个视 杆细胞,700万个视锥细胞。
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 胞;猫头鹰等夜间活动的动物只有视 杆细胞、鸡等白昼活动的动物只有视 锥细胞。
3、双极细胞层(bipolar cell)
1)弥散双极细胞:
2)侏儒双极细胞: 在双极细胞层内还有水 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 细胞三种中间神经元。
外 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胞体
内突
1)视杆细胞(rod cell): 外突称视杆 内突末端与双级细胞形成突触。 功能:感受暗光或弱光刺激。 视紫红质
位于外节膜盘上由11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
在光 刺激下 分解成
视黄醛 视蛋白
引起视杆细胞 产生神经冲动
2)视锥细胞cone
cell)
外突:呈圆锥形,称视锥,内突: 末端膨大与双级细胞形成突触。
第三节 前庭蜗器 (vestibulocochlear organ)
前庭蜗器又称耳(ear),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 成,外耳和中耳主要起收集和传导声波;内耳位觉 和听觉感受器。
一、外耳(external ear)
包括耳廓、外耳道、和 鼓膜三部分。
(一)耳廓(auricle): 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构成。
内侧壁: 鼓岬, 前听窗(卵圆窗): 窝窗(圆窗: 2、听小骨(auditory ossicles) 锤骨: 镫骨: 砧骨:
3、肌:
(二)咽鼓管(auditory tube)又称耳咽管
形态特点:
咽鼓管的咽口:
功能:
(三)乳突小房(mastoid cells)和乳突窦 ( mastoid autrum)
第十章
感觉器(sensory organs)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感受器(receptor): 2、感觉器( sensory organs ): 如:视器、前庭蜗器、皮肤等。
3、感觉(feeling):
二、感受器的分类:
(一)根据结构特点:
1、结构简单型: 2、结构复杂型:
游离感觉神经末梢
5、睑结膜: 球结膜
结膜穹隆。
(二)泪器(lacrimal apparatus)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泪腺:浆液性复管
状腺。
2)泪道:
(1)泪点: (2)泪小管: (3)泪囊: (4)鼻泪管:
(三)眼球外肌(ocular muscie)
运动眼球的6条肌: 4条直肌均起自总腱环,分 别止于眼球的上、下、内、外 巩膜的前半部。 上斜肌使眼球转向外下方。 下斜肌使眼球转向外上。
内界膜 视神经纤维层 节细胞层 内网层
节细胞层
双级细胞层
内核层 外网层 外核层 外界膜 视锥视杆层
色素上皮层
视细胞层
色素上皮层
(二)眼球内容物: 1、房水(aqueous humor)
房水的产生:
房水回流:
房水的功能 青光眼:
2、晶状体(lens)
视近物时: 视远物时: 老花眼: 白内障: 近视眼:
granulosum): 4)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6)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 (2)朗格汉斯细胞 (Langehans cell):
(3)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2、真皮(dermis)
支持细胞: 毛细胞:
终帽:
当头部转 动时,可产生 旋转感觉。 晕车、晕船:
第四节 皮肤(skin)
(一)主要功能
(二)组织结构:
表皮: 真皮:
皮肤附属器:
1、表皮(epidermis) 1)基底层 (stratum basale) 2)棘层(stratum spinosum):
3)颗粒层(stratum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盖 膜
4、声波传导途径: 1)第一条途径: 声波 蜗窗第二鼓膜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脑 蜗神经 蜗管内淋巴及螺旋器 前庭节外淋巴 鼓室节外淋巴
前庭窗
蜗孔
外耳道 鼓膜 鼓室内空气 蜗管内淋巴及螺旋器 鼓室节外淋巴 蜗窗第二鼓膜 蜗神经 脑 3)第三条途径: 声波 颅骨 骨迷路 前庭节和鼓 脑 室节外淋巴 蜗神经 蜗管内淋巴及螺旋器 传导性耳聋:鼓膜或听骨链障碍引起的听力下降。
2)骨蜗管分部: 前庭节: 鼓室节:
蜗 孔: 外淋巴: 蜗小管: 蛛网膜下腔:
3、螺旋器(spira
(1)支持细胞: ①柱细胞: 内柱细胞
organ)
内毛细胞
外柱细胞
内隧道
盖膜
外毛细胞
外指细胞
内柱细胞 外柱细胞
②指细胞:
盖膜
外毛细胞
内毛细胞
内指 细胞
外指细胞 内外柱细胞
内指细胞 外指细胞
(2)毛细胞(hair cell)
可分为乳头层和网 织层。
1)乳头层 (papillary layer)
2)网织层(reticular layer):
鼓室外侧壁
乳突小房和乳突窦内表面衬以粘膜并与鼓室的粘膜 相连,患中耳炎时易引发乳突炎。
三、内耳(internal ear)
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骨迷路:
膜迷路:
外淋巴:
(一)耳蜗(cochlea)
形态特点:
窝顶:
窝底: 结构特点: 1、骨蜗管:
2、膜蜗管(membranous cochlear duct)(又称中间阶) 1)形态及结构特点: 骨螺旋板: 螺旋韧带: 膜螺旋板: 鼓室唇: 前庭唇: 盖 膜: 膜蜗管:
膜蜗管有三个壁:
(1)上壁:即前庭膜, 中间为结缔组织,连绵被有 单层扁平上皮。
(2)外壁:为增厚的骨
膜,有2~3层上皮细胞,因 有丰富的血管又称血管纹。 参与内淋巴的形成。
(3)下壁:由基底膜和骨螺旋板组成。下面覆有单
层扁平上皮,上面有螺旋器。
基底膜内的结缔组织中有从内向外呈放射状的纤维, 称听弦。基底膜和听弦从蜗底到蜗顶逐渐增宽。 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科蒂氏器),为听觉感受器。
4、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1)侏儒节细胞:
2)弥散节细胞: 节细胞的轴突向眼球后 端集中,穿出巩膜组成视神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