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11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中装置配置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1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中装置配置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电力设施的智能化建设成为电力行业的重点。
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是实现电力智能化的重要内容,但建设中需要考虑大量因素,例如变电站的功能需求、安全要求、技术配套等,因此对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计需要深入研究。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在于探讨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中的装置配置问题,为各种设备的配置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指导,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2、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装置配置和选型;3、二次设备的布置,特别是安全设备的布置和保护的设计;4、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间的协调与配合。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关于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发展、成果、问题等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深入的研究和总结;2、案例分析法,对已建成的智能化变电站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分析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数学模型法,采用变电站仿真系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
三、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介绍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并对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第二章: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阐述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等。
第三章: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装置配置和选型。
对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包括不同型号、技术要求、生产厂家等,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第四章:二次设备的布置。
介绍二次设备的布置方式和标准,并阐述如何合理布置,提高安全性和整体效率。
第五章: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间的协调与配合。
介绍如何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并对未来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计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开题报告
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开题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传输和分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展开研究,旨在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能力。
二、背景介绍110kV变电站作为中压电网与高压电网之间的关键节点,承担着电能的输送和转换任务。
其电气部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次设计将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电气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三、设计目标1. 确保变电站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 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3. 减少能源损耗,提高电网供电质量;4. 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四、设计内容1. 变电站布置方案设计:根据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和用地条件,合理规划变电站的布置方案,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和通风条件。
2. 变电站主变压器设计:根据变电站的负荷需求,选择合适的主变压器容量,并进行相应的冷却系统设计。
3. 变电站开关设备设计:根据电网的运行要求,选择合适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并进行电气连接图的设计。
4. 变电站保护与自动化设计:根据变电站的安全保护要求,设计合理的保护装置和自动化系统,确保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的及时切除和自动重启。
5. 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接地系统,确保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与地之间具有良好的接地连接,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6. 变电站照明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确保变电站的各个区域都能得到良好的照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五、设计方法与工具1.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电气系统布置和连接图的设计;2. 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参数计算;3. 使用电气仿真软件,对电气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4. 借助电气设备厂家提供的软件,进行设备参数配置和系统调试。
开题报告-110kv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设计
⑴各种保护方式的确定与整定计算及电气设备的选择;
⑵如何采用微机保护装置来实现电力设备的保护。
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的思路:
⑴搜集关于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的资料,确定变电站的主接线、参数设定及阻抗计算等;
⑵确定变电站继电保护方式、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式、设计母线的继电保护方式以及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等。
5、设计母线和线路的保护及微机保护,初步选定微机型号为南瑞RCS-915系列,以及母线保护的整定计算。
6、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回路设计,互感器的配置与接线设计,微机保护、测控及操作箱(PCS系列)的联系方案。
7、将外部电流及电压输入经隔离互感器隔离变换后,由低通滤波器输入至A/D变换器,CPU经采样数字处理后,构成各种保护继电器,并计算各种测量数据。
进度计划:
1、整理资料,确定设计的大体方向及内容,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查看资料,掌握所需的设计理论知识。
3、变电站的参数设定,阻抗计算,设计线路的保护及整定计算。
4、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设计,初步选定微机型号为南瑞RCS-9000系列中的RCS-9671为主保护,RCS-9681为后备保护,RCS-9682为低压侧后备保护等,变压器博湖的整定计算。
1.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任务的学生在正式开始做论文(设计)前独立撰写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学院审查。
2.每篇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撰写本报告一份,作为指导教师、学院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依据,并接受学校的抽查。
国外继电保护发展较早,继电保护技术已经经过了机电式、半导体式、微机式等三个发展阶段。
110kV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四、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一至第三周:毕业实习
第四周:写开题报告,提出总体方案
第五周:查找相关资料,学习相关文献、规程、手册,复习有关的知识点
第六周:标幺值计算、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确定运行方式
第十六周:毕业答辩
五、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第七周:确定变压器配置和保护配置的整定
第八周:确定母线的保护配置
第九周:输电线路保护配置设计
第十周:并进行中期检查,上交中期检查报告
第十一周:确定发电机保护配置
第十二周:确定微机成套自动保护装置
第十三周:借助绘图软件设计图纸
第十四周:撰写和整理设计说明书
第十五周:形成初稿交指导老师审查,对论文进行修改,解决遗留问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纵联差动保护、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零序电流Ⅰ、Ⅲ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定子绕组接地保护、电流速断保护
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马永翔,王世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增订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110kV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Fra bibliotek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110kV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配置。经过对设计要求,设计内容的分析可知,首先要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的知识,求出各短路点的短路电流,从而确定各短路点短路时系统的最大及最小运行方式,由于电力系统分析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因此这一步进行得比较顺利。接下来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求出各出线的最大最小三相短路电流,两相短路电流和相应的最大负荷电流,在计算这一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困难,通过查找相关的书籍,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很快的迈了过去。其次,根据经验习惯,通过方案比较,论证选择了一套初始的保护。为了能够确定这些保护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有足够的实用性,我们还需要对它们进行整定计算和灵敏性校验。对于110kV侧输电线路,经过对电流I,III段保护的灵敏性校验不合格后,改用了距离保护,它的整定计算和灵敏性校验与电流保护相类似,因此很好处理,但是110kV侧还必须考虑接地故障保护,我采用的是零序电流保护,因为这种保护平时很少做过练习,所以感觉比较陌生,经过多日的参考相关书籍,以及在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辅导下,渡过了难关。对于变压器,它涉及的保护较多,主保护是纵联差动保护与瓦斯保护的配合,后备保护主要有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其中纵联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和灵敏性校验过程比较繁琐,我根据工具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理及整定计算》上的框架来进行整定和校验,中间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经过认真分析,仔细思考后问题仍然得以解决,剩下的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的整定与校验都容易理解,不难计算,这些是我毕业设计能顺利完成的一个基础;对于母线来说,采用了母联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差动保护,这种保护简单,可靠又经济,恰倒好处。这种保护灵活性高,适用于母线连接元件运行方式经常变动的母线。这些保护就目前国内继电保护的发展水平来说并不是最完美的,它有它的缺陷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它只能从某些方面来满足继电保护的四大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将会被新一代保护所代替,这是无法避免的,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学生姓名:郭飞飞学号:29专业: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12091指导教师:王玲2012 年 4 月 25日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因此,目前的变电站迫切需要一个简约的、智能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投资,提高运行、维护效率。
这些运行和管理的需求使智能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新方向。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离我们越来越近。
建设智能变电站(即数字化变电站)的必要性: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改革对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变电站外部看,更加强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信息化程度,和与电力系统整体的协调操作能力;从变电站内部看,体现在集成应用的能力上,也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的智能。
2.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1)装置功能独立,且部分内容重复,缺乏高级应用。
虽然独立的装置实现了智能,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变电站系统智能,由于功能独立,装置间缺乏整体协调、集成应用和功能优化;高级应用功能,如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决策支持等尚未完全实现。
2)二次接线复杂、CT/VT负载过重由于测量数据和控制机构不能共享,自动化装置之间缺乏通信等原因,变电站内二次接线十分复杂,且系统内使用的通讯规约不统一,不同的厂家使用不同的通讯规约,在系统联调的时候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规约转换,加大了调试的复杂性,也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给设计、调试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存在大量硬接线,造成CT/VT负载过重。
3)装置的智能化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站内各套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集成应用,使得智能装置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从而降低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投资价值。
4)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
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1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的输送、转换和分配等关键任务。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110kV变电站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以及所需的技术和资源等。
二、设计目标110kV变电站的设计目标是确保电能的高效、稳定和安全传输。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足够的电力容量,满足周边地区的用电需求。
2. 保证电能的可靠供应,降低停电风险。
3. 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4. 保障变电站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三、设计原则在110kV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变电站的设备和系统安全可靠,防止火灾、爆炸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2.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3. 环境友好原则: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需求,确保变电站的长期可用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流程110kV变电站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设计需求和约束条件。
2. 方案设计:根据设计需求,制定合适的变电站布局方案,并进行初步设计。
3. 设备选型:根据方案设计,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器件,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
4. 系统设计:设计变电站的电力系统,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5. 安全设计:根据安全性原则,设计安全系统和防护措施,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6. 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和系统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电气布线、设备安装等。
7. 施工和调试: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变电站的施工和设备安装,并进行系统调试和测试。
8. 运行和维护:变电站建成后,进行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所需技术和资源110kV变电站设计所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1. 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负荷、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
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电能转换、配电和维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作用。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110kV变电站的设计要求和主要工作内容。
背景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负责将高电压的输电线路转换为适用于城市和工业用电的低电压,以及提供供电的可靠保障和维护。
110kV变电站是中等电压范围内的重要设备,因其输电距离较近、工作压力适中,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工业电力系统中。
设计目标本次设计旨在完成一个满足以下要求的110kV变电站:1.供电可靠性:确保高质量的电力供应,避免停电和电压波动的发生。
2.安全性: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火灾事故和人员伤亡。
3.经济性:合理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环保性: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内容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本次110kV变电站设计将涉及以下主要内容:1.变电站规模确定:根据输电线路的长度和负载需求,确定变电站的容量和规模,并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
2.设备选型和布置:选择合适的变压器、断路器、开关设备等主要设备,并合理布置在变电站的平面布局中。
3.保护措施设计:设计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过电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4.自动化系统设计: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智能运行。
5.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变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和噪音污染。
6.施工和验收标准: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7.运行规程和维护策略:制定运行规程和维护策略,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长寿命。
方法和技术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系统分析和仿真: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仿真,评估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设备选型和技术参数优化:根据变电站的需求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参数,并优化其性能。
3.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和过程的监控、控制和管理。
110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开题报告_2
3、如何设计变电所电气主接线,使其在满足技术性的基础上,还能使成本最低
4、如何选择短路点,可以使短路计算的工作量小,且能满足要求
5、根据不同设备的选择原则,选择不同的电气设备
6、防雷保护的规划设计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确定变电所主变型号,选择最佳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选择和校验所需的电气设备。
设计本课题,是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发变电站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提高知识理解应用水平,认真对待.
设计本课题,是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发变电站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提高知识理解应用水平,认真对待.
洛阳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3年3月20日(学生填表)
课题名称
110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
周宁
专业班级
B110434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
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师
王璇
职称
讲师
课题来源
生产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电力资源是一种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将逐步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变电站设计是将本专业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运用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它涉及到电力系统课程的各方面内容,以及发电厂电气部分和继电保护的部分内容。可见它涉及面的广泛。从工程上来说,它相当于实际工程设计的一部分,其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35--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开题报告
35--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随着电网发展的需求,人们对电网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电力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和质量,在电力设施建设中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因此,35--110kV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的技术路线智能化改造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建设智能化监控系统:在35--110kV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环节之间,如主变、开关、电缆、保护、控制设备等设备之间,布置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设备状态和运行的全面监测、实时掌握和远程控制。
2、引入高性能计算机:在变电站的控制中心,安装高性能计算机,用于控制和管理变电站的运行,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的实时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故障诊断以及控制命令的下达等。
3、集成智能化设备:引进智能化电气设备,例如自动开关、智能保护设备等,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自愈和故障的自动切换,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4、改造变电站开关柜:在变电站的开关柜中,安装智能式电器设备,如遥控继电器、接触器和空气开关等,使其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实现对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
5、搭建信息化平台:为变电站的各项活动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交流平台,包括故障预测、巡检管理、运行监测、维修管理、文档管理等。
三、项目的应用价值1、提高运行效率:通过智能化改造,变电站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测、实时掌握和远程控制,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质量。
2、降低运行成本:智能化设备和监控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自愈和故障的自动切换,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的维修和运行成本。
3、提高设备可靠性:智能化电器设备的使用,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自愈和故障的自动切换,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对巡检、维修等活动的全面管理和统计,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开题报告-110kv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设计
⑷主变压器微机保护设计,母线微机保护设计
⑸中央信号系统的设计及设备装置的选型
3.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工作方案: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使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选择相应的硬件,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计算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且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把整定值输入电力系统的微机保护装置中,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主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继电保护方式;变压器、母线及线路保护方式确定;设备和线路保护整定计算。难点在于:
⑴各种保护方式的确定与整定计算及电气设备的选择;
⑵如何采用微机保护装置来实现电力设备的保护。
解决问题的思路:
⑴搜集关于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的资料,确定变电站的主接线、参数设定及阻抗计算等;
⑵确定变电站继电保护方式、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式、设计母线的继电保护方式以及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等。
⑵半导体式: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了晶体管保护装置。这种装置体积小、动作快、无机械转动部分。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晶体管保护装置的抗干扰问题从理论和实际都得到了满意的解决。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静态继电保护装置由晶体管式向集成电路式过渡,成为静态继电保护的主要形式
⑶微机式: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于实际采用。但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便出现了性能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并投入运行。20世纪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软件技术方面已趋成熟,进入90年代,微机保护已被大量应用,主运算器由8位机,16位机发展到目前的32位机。数据转换与处理器件由A/D转换器,压频转换器(VFC),发展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2.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快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
要实现这些功能,采用常规变电所的一、二次设计,选用传统的二次设备是很难满意要求的,必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和开发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以全微机化的新型二次设备代替常规设备,尽量做到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共享,用不同的模块软件实现常规设备的各种功能,用计算机局域网代替大量信号电缆的联接,用主动模式代替常规设备的被动模式。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不仅功能上满意了配电自动化的要求,而且集微机监控、数据采集和微机保护于一体,将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变电管理和通信等综合为一体,做到硬、软件资源共享。
实现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城网变电所的遥控、通测、通信、遥调的要求,并实现了变电所的无人值班运行,同时简化了变电所二次部分的硬件配置,减轻了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了变电所的总造价和运行费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断路器交流操作技术的成熟,保护和监控系统平安牢靠性的提髙和对室外环境的适应范围扩大,小型化无人值班110kV变电所必定向三无(即无人值班、无房屋建筑、无电缆沟道)方向发展。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4.1电气主接线设计110kv进出线的接线方式,35kv出线的接线方式,10kv出线的接线方式设计。
在进出线路较多时为便于电能的汇合和安排,常设置母线作为中间环节,是线路简洁清楚,运行便利,有利于安装和扩建。
由于本变电站各电压等级进出线较多,应采用有母线连接。
接线方式主要有单母线接线、单母分段、单母分段带旁路母线、桥形接线、3/2接线、双母接线、双母分段接线。
4.2变压器选择包括变压器台数的确定,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变压器相数的确定,绕组数量的确定,调压方式和冷却方式的选择。
4.3短路电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设计中,短路电流计算应按远景规划水平年来考虑,远景规划水平年一般取工程建成后5—10年中的某一年。
计算内容为系统在最大运行方式时,各枢纽点的三相短路电流和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4.4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进行设备选择时,应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平安牢靠的前提下,乐观地采用新技术并留意节省。
开题报告110kV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最大变化是二次系统。
信息数字化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二次系统架构、数据采集模式、数据传输模式、电流和电压回路、通信协议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这些变化,传统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设计模式己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要求。
同时也为110kV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借鉴的意义。
二、论文综述国家电网公司从2009年初开始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同时全面启动智能电网试点项目。
在建设起初,智能变电站项目的建设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那时,现成的技术、设备和智能变电站在国内外都没有统一标准。
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智能化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标准应用的角度来看,DL/T860由于设备要求和操作习惯的巨大差异,不能完全满足中国智能变电站这类问题的发展需求,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网省公司制定了一套企业标准,如Q / GDW 396.2009 {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以指导智能变电站的具体建设。
从试点项目的总体建设来看,标准规范的制定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
在试点项目和早期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中,选择了许多电子互感器。
在过程层网络设计中,SV 和GOOSE的同一网络传输尚未完全实现。
依据现有的设计,SV, GOOSE量共网传输时对交换机的端口流量和传输延时的计算分析被忽略了。
对于具有非常高采样值的仪器,例如故障记录仪,设备不联网或直接从合并单元收集模拟记录信息,反复收集大量的二次系统信息会造成重复采集,降低效率值。
三、论文提纲1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1.3.2国外研究现状1.4主要研究内容2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概述2.1模块化设计总原则2.2二次设备模块划分原则2.3二次设备机架式模块化安装3装配式建筑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模块化设计3.1户内预制式模块化二次组合设备3.2户内模块化二次组合设备的技术方案4预制二次设备舱方案选择及应用4.1舱体尺寸类型4.2舱体屏柜布置方式4.3预制舱内布线方案4.4预制舱内辅助设施参考文献致谢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1]梁正云.浅谈变电站二次防雷接地[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8,43(06):186-187.[2]宋昆,陈存.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新型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和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139-141.[3]王凯.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信息存储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212-215.[4]贾宁,张永伍,张志朋,宁国丽,袁浩,张国辉.智能变电站改扩建二次系统配置文件自动重构技术[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216-219+223.[5]黄鑫.探索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检修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6):50-51.[6]陈洋.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电涌措施探讨[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8(06):3-5.[7]刘劼,徐超,徐声龙,朱彤,郭莎莎,袁文.智能变电站工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7,39(12):140-144+148.[8]业娅.智能变电站全模型SCD介绍及在二次系统应用的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7(12):92-93.[9]周思宇,陈洛风,杜洪波,张利丹.变电站二次系统等电位接地网敷设方式研究综述[J].四川电力技术,2017,40(06):24-27+75.[10]井洪德.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75.[11]Big data driven smart energy management: From big data to big insights[J] . Kaile Zhou,Chao Fu,Shanlin Yang.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15[12]Big Data Analytics for Dynamic Energy Management in Smart Grids[J] . Panagiotis D. Diamantoulakis,Vasileios M. Kapinas,George K. Karagiannidis. Big Data Research . 2015 (3)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10千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110千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10千伏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摘要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110千伏变电站一次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以及研究的重要性。
110kv变电站设计的开题报告
12、尹克宁.电力工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3、电气工程师常用法规及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上、下)
五、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
序号
起止日期
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1
第1~2周
借阅相关参考资料,熟悉电力工程设计的有关技术规程、设计原则及方法等,学会阅读电力工程设计图纸。
3、主变压器容量计算: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一般应按5~10年的规划负荷来选择。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对于有重要负荷的变电站,其余变压器容量在设计及过负荷能力后的允许时间内,应保证用户的一级和二级负荷:对一般性变电站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应能保证全部负荷的60~70%。
预期目标:
本次设计完成110kv降压变电站的初步设计,绘制电气主接线图,总平面布置图,10kV配置图,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线路保护装置的整定值计算等。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扩建性。
1、110kV侧电气主接线:110kV配电装置的出线数目为4回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在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35kV~110kV系统中,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母线。优点:简单清晰、操作方便、易于发展。缺点:可靠性、灵活性差。
2、10kV侧电气主接线:10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20回故选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①断路器把母线分段后,对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个回路,有两个电源供电;②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段切除,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和不致使大面积停电。缺点:①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时,该段母线的回路都要在检修期间内停电;②当出线为双回路时,常使架空线路出现交叉跨越;③扩建时需向两个方向均衡扩建。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变电站的建设,传统的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
数字化变电站因为其高度集成、灵活性高等特点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变电站的出现,可以极大地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探索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优化方向,关注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运行管理系统及安全与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推广数字化变电站应用的理念和技术。
三、研究内容1.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及技术原理的研究。
2. 数字化变电站中各种设备的选择、配置和运行管理系统研究,包括数字保护、数字测量、数字变压器等。
3. 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与可靠性研究,包括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预防。
4. 数字化变电站的在建设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技术路线1.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设计。
2. 数字化变电站各种设备的选择、配置和运行管理系统设计。
3. 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与可靠性管理。
4. 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与运行问题解决。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如下成果:1.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报告。
2. 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设计。
3. 数字化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应用推广方案及优化建议。
六、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数字化变电站的实际应用场景,深入探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设计及应用研究。
同时,将在行业内开展调研,了解数字化变电站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市场需求情况。
110kV变电站的设计开题报告
110kV变电站的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开题报告题⽬: 110kV变电站的设计学院:电⽓信息学院专业:电⽓⼯程及其⾃动化学⽣姓名:刘浩学号200601010323 指导教师:⾦国彬2010年 3 ⽉14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答辩委员会对学⽣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在毕业设计(论⽂)⼯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墨⽔笔⼯整书写或按此电⼦⽂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页上下载)打印,禁⽌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献综述”应按论⽂的格式成⽂,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栏⽬内,学⽣写⽂献综述的参考⽂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册),其中⾄少应包括1篇外⽂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说明书》等资料装⼊⽂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开题报告1.⽂献综述:结合毕业设计(论⽂)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献资料,每⼈撰写2500字以上的⽂献综述,⽂后应列出所查阅的⽂献资料。
⽂献综述⼀、引⾔变电站是电⼒系统组成的⼀个重要环节,是电⼒⽹中线路的连接点,其作⽤是变换电压、汇集和分配电能。
变电站能否正确运⾏关系到电⼒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问题,变电站安全可靠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达到优质、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要求,必须建⽴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变电站,进⽽实现变电站的综合⾃动化。
近年来,为了满⾜经济快速增长对电⼒的需求,我国电⼒⼯业在⾼速发展,电⽹规模不断扩⼤。
电⽓设备的制造⽔平也在不断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都有了较⼤的改进。
除空⽓绝缘的⾼压电⽓设备外,GIS、组合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压配电装置也有了新的发展;计算机监控微机保护已经在电⼒系统中全⾯推⼴采⽤。
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110KV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110KV变电站设计院系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2月论文编号:110KV变电站设计110KV Substation Design院系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2月1 引言1.1 变电站的作用一、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电力系统是由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
电力系统中的这些互联元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元件,它们对电能进行生产(发电机)、变换(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送和分配(电力传输线、配电网),消费(负荷);另一类是控制元件,它们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调速器以及继电器等。
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变电所根据它在系统中的地位,可分为下列几类:(1)枢纽变电站;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连接电力系统高压和中压的几个部分,汇集多个电源,电压为330—500kv的变电站,成为枢纽,全所停电后,将引起系统解列,甚至出项瘫痪。
(2)中间变电站: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其系统变换功的作用。
或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一般汇聚2—3个电源,电压为220—330kv,同时又降压供当地供电,这样的变电站起中间环节的作用,所以叫中间变电站。
全所停电后,将引起区域电网解列。
(3)地区变电站:高压侧一般为110—220kv,向地区用户供电为主的变电站,这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主要变电站。
全所停电后,仅使该地区中断供电。
(4)终端变电站:在输电线路的终端,接近负荷点,高压侧的电压为110kv,经降压后直接向用户供电的变电站,即为终端变电站。
全所停电后,只是用户受到损失。
二、电力系统供电要求(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是一种集变压器、隔离开关、母线、配电设备及控制设备于一体的紧凑型开关站,由于其便携、灵活、快捷的特点,在电力施工、抢修、临时供电、某些特殊场合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岛屿等一些地方以及移动供电等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课题旨在设计、研究及应用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在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供电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智能化管理、设备自动监测和故障自动调节能力,为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设计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对智能化移动变电站的整体结构、能效管理、故障处理、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和设计相应的措施和方案;2. 智能化管理:对移动变电站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设备自动诊断、故障定位等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实现智能化管理;3. 设备自动监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研究移动变电站设备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设备故障率的预测和预防能力;4. 故障自动调节:研究移动变电站故障自动调节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故障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5. 应用研究:探索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的应用场景及其经济效益,并对现有的主流移动变电站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6. 实验验证: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课题研究的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将为现代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提升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预期成果包括:1. 较为完备的110(66)kV智能化移动变电站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成果,涵盖整体方案、智能化管理、设备自动监测、故障自动调节以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为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提供重要参考。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设计开题报告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变电站是连接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中电气主回路是变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
传统的电气主回路设计通常采用手动控制和巡视,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等问题。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开始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电气主回路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种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
集成控制、保护、监测和通信四大功能,实现全自动化控制。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传感器设备和智能算法技术,实现在变电站电气主回路系统中的高精度的测量、监控、保护和通讯等功能。
设计方法上,将采用基于PLC的控制器,实现自动化控制;集成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能计量设备等传感器设备,实现测量、检测及电力信号采集等功能;在通讯功能上,选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三、设计重点和难点1.电气主回路控制设计:设计自动控制程序,分析控制逻辑和功能,实现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
2.传感器设备的集成和优化:实现传感器的互相协调和联合工作,提高系统的监控、保护和通讯能力。
3.安全和可靠性考虑:根据国家电力安规和变电站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规程和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目标和意义本设计将设计出一种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能够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控制和传感器设备的联合,提高系统的监控、保护和通讯能力。
减少了手动操作的依赖,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并且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110kV何桥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
110kV何桥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标题:110kV何桥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电力变电站已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110kV何桥变电站是我国电力行业中重要的变电站之一,其智能化建设对于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优化电网质量、加强信息化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对110kV何桥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设计一套能够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方案。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1. 研究变电站智能化的概念、发展趋势和意义。
2. 分析110kV何桥变电站现有系统,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3. 设计变电站智能化方案,包括智能化控制、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并确定相关技术和设备。
4. 编写智能化方案实施计划和投资预算。
5. 实现智能化方案,并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6. 对智能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了解智能化电力变电站的相关技术、设备和普及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2.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3. 根据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相应的技术和设备,设计智能化方案,包括智能化控制、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等。
4. 利用相关软件和工具实现智能化方案,并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5. 对智能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1. 实现110kV何桥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提高其安全稳定运行和管理水平。
2. 确定智能化方案实施计划和投资预算,为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保障。
3. 对智能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
学生姓名:郭飞飞学号:29
专业: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12091
指导教师:**
2012 年4 月25日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因此,目前的变电站迫切需要一个简约的、智能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投资,提高运行、维护效率。
这些运行和管理的需求使智能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新方向。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离我们越来越近。
建设智能变电站(即数字化变电站)的必要性:
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改革对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变电站外部看,更加强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信息化程度,和与电力系统整体的协调操作能力;从变电站内部看,体现在集成应用的能力上,也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的智能。
2.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
1)装置功能独立,且部分内容重复,缺乏高级应用。
虽然独立的装置实现了智能,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变电站系统智能,由于功能独立,装置间缺乏整体协调、集成应用和功能优化;高级应用功能,如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决策支持等尚未完全实现。
2)二次接线复杂、CT/VT负载过重由于测量数据和控制机构不能共享,自动化装置之间缺乏通信等原因,变电站内二次接线十分复杂,且系统内使用的通讯规约不统一,不同的厂家使用不同的通讯规约,在系统联调的时候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规约转换,加大了调试的复杂性,也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给设计、调试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存在大量硬接线,造成CT/VT负载过重。
3)装置的智能化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站内各套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集成应用,使得智能装置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从而降低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投资价值。
4)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
相互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互操作性,一方面局
限了其在站内的应用,另一方面也给集控中心对信息的集成和维护带来困难。
数字化变电站是基于IEC61850标准体系上,采用了非常规互感器、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设备,能够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的互操作和信息的共享。
因为IEC61850技术的先进性,它将推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变革,为我国电力系统稳健、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产生巨大的效益。
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担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研究、实施示范智能变电站。
国内各网省公司纷纷开始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
目前,智能变电站技术很多,有些已成熟,有些还在研究阶段,有的还处于概念阶段。
如:
1)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实践:目前已有应用,如淮北桓潭110kV智能变电站。
2)二次功能网络化的实践:目前已有工程应用,如洛阳金谷园110kV数字化变电站。
3)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智能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目前正在开展研究。
4)站内智能高级应用方案研究: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等,正在研究阶段。
5)分布协同智能控制与智能保护研究:目前正在研究阶段。
6)主变压器应用新型光栅式温度在线监控系统:目前正在研究阶段。
7)GIS组合电气应用SF6压力、微水在线监测系统。
智能变电站研究、建设工作尚处于赴阶段,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开关设备的研究开发,尚不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
主要
问题表现在:
1)智能变电站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验收规范、装置检验规程、计量检定规程、运行规范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摸索并制定。
2)智能变电站技术尚不成熟,在智能设备检测装置、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3)智能变电站的投产,使得原有的检验手段已不能满足现场检验的需要,亟待研究新的检测方法,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
4)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导致在维护界限、人员分工等方面需要重新划分。
国外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国外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1985年投运了第一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LSA-678,此后陆续在德国及欧洲投运的该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达300多套,LSA-67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995年在中国正式投运。
LSA-678系统结构有两类:一类是全分布式系统;另一类是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
这两类系统均由64MB测控系统、7S/7U保护系统和8TK 开关闭锁系统三部分构成。
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多座高压变电站采用了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运行系统,其主要特点是继电保护装置下放至开关站,并设置微机控制终端,采集测量值和断路器触点信息,通过光缆传输到主控制室的后台计算机系统中,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操作命令也由主控制室通过光缆下达至终端执行。
总体上来看,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同国内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一致,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逐步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
三、设计的主要了解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1)分析智能变电站和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2)分析智能变电站需求和功能
3)了解数字化变电站三层网络的含义,在变电站内,三层网络内各智能设备的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4)了解GOOSE、MMS、SV的组网特性。
5)以浙江110KV云林变为例,对站内的二次设备产品、网络、监控后台进行设计和配置。
其中包括:
Ⅰ.完成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包括变压器的选择:变压器型号及台数的确定;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变压器容量的选择等;电气主接线设计:主接线设计的原则、常见的主接线方式、主接线的经济技术方案比较、主接线的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短路点的选取、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选择的原则、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等。
Ⅱ. 完成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包括通信方式设置,通讯系统协议等。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
1)设计110kv变电站主接线方式,并根据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原则,制定全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2)说明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情况。
3)对110kv智能变电站结构图进行了解学习。
4)画出智能变电站中保护的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