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什么不能在Y染色体上

合集下载

果蝇遗传综合题

果蝇遗传综合题

遗传综合题(2013/11/15)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

(1)①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

②右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是。

③果蝇体内的图1染色体上所呈现的基因,不一定能在后代中全部表达,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个)④与图1相比,图2发生了。

图1中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关系(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原因(2)①将果蝇的一个体细胞放入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发现一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放射性,则其姐妹染色单体有条链含有放射性。

②将果蝇的一个体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无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发现一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放射性,则其姐妹染色单体有条链含有放射性。

③将果蝇的一个的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④将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DNA用15N标记,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3)摩尔根通过杂交试验发现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红眼A、白眼a)位于X染色体上,他的学生蒂更斯将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在子代个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取其体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分析可知可能是由于亲代果蝇的细胞在减数第次分裂异常所致。

(4)已知果蝇中对CO2敏感与对CO2有抗性为一对相对性状。

研究发现,果蝇对CO2有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对CO2敏感的基因上有一个碱基被替换,从而使相应蛋白质的第151位丝氨酸被脯氨酸替代,已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AGU、AGC,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由此推测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被替换。

高中生物第二册 2 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生物第二册 2 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

根据这一事实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A. 受精完成后基因和染色体由单个恢复成对B. 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C.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2.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是()A. 亲本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B. 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C. 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D. 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3.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 萨顿的蝗虫实验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 人类红绿色盲研究4.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B. 成对的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5.如图为某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 该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 基因型为BbX D X d的个体能产生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D. 若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为cX 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 D、CX d、cX d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两大遗传定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豌豆的黄色子叶与绿色豆荚是一对相对性状B.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D. 萨顿应用与孟德尔相同的研究方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7.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下列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B. 基因不仅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C.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D. 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也是如此8.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前者遵循分离定律,后者不遵循B. 前者相对性状易区分,后者不易区分C. 前者的结论对后者得出结论有影响D. 前者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后者使用了类比推理法9.下列对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对性状指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类型,例如牛的细毛与短毛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C. 所有的基因都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受基因型控制10.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1866 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D. 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11.萨顿在研究蝗虫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B. 如果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一条染色体缺失,则杂合子可能表现隐性性状C.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形成配子时,基因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也减半D. 基因型为X A Y a的个体,A基因来自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12.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和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全为朱红眼。

高中生物第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检测含解析

高中生物第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检测含解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萨顿和摩尔根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选择的研究材料分别是()A.蝗虫和果蝇B。

果蝇和蝗虫C。

蝗虫和蝗虫D。

果蝇和果蝇【解析】选A。

萨顿选择的实验材料是蝗虫,而摩尔根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果蝇。

2。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DNA)组成的【解析】选C.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并非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3.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性状,w基因控制白色性状。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C。

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解析】选D.先写出亲代的基因型。

红眼雌果蝇: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X W Y.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可见,后代中不可能有白眼雌果蝇。

4。

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基因C。

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解析】选D。

根据萨顿的假说,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1条;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也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

重走摩尔根之路:果蝇白眼基因位置的推理和实验验证(微课设计)

重走摩尔根之路:果蝇白眼基因位置的推理和实验验证(微课设计)

重走摩尔根之路:果蝇白眼基因位置的推理和实验验证周南梅溪湖中学-邓久波一、提出问题摩尔根选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分析而提出假设: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W位于X 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再通过测交实验证明这个假说是正确的亦即提出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

在中学阶段去做这个果蝇杂交实验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方式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重温这个思维的过程。

染色体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而性染色体又有X,Y染色体,如果按照萨顿的理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白眼的基因不是常染色体上就是在性染色体上,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假设?二、做出假设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上而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假设四: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三、制定计划(分析的过程)基于以上四种假设,现在我们分成四组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行推理,或通过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重在探究这个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假设一:杂交实验中白眼基因不可能只出现在雄果蝇上!因此本假设不成立!假设二:雌果蝇没有Y染色体,因此在测交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白眼的雌果蝇,本假设不成立!假设三:可以合理的解释杂交实验和测交实验,现代的科学研究要证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确实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本假设成立!假设四:依此假设我们可以写出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型,发现可以解释杂交实验和测交实验,难道摩尔根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吗?其实不然,科学是严谨的,如果摩尔根没有考虑这个问题,那么其他的科学家能接受他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自己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推翻这个假设呢?我们利用红眼的雄果蝇(XWYW)和测交实验中得到的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按照假设必然会得到红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W)且比例是1:1 ,但是我们发现,若是按照假设三,这样的杂交组合其结果是红眼雌果蝇(XWXW)和白眼雄果蝇(XWY),那么这里就会产生矛盾。

如何饲养果蝇

如何饲养果蝇

如何饲养果蝇果蝇现在也有人在饲养,那么它应该怎么饲养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果蝇的饲养方法。

果蝇的饲养方法果蝇的形态特征体型较小,身长3~4mm。

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雌雄鉴别方法:雌果蝇体型大,末端尖。

背面:环纹5节,无黑斑。

腹面:腹片7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无性梳。

雄果蝇体型小,末端钝。

背面:环纹7节,延续到末端呈黑斑。

腹面:腹片5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有黑色鬃毛状性梳。

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果蝇性状变异很多,比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也有很大好处。

一只正常果蝇的复眼由800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又是8个细胞凑成一圈。

科学家找到一个能做主的统领基因eyeless(无眼),这个基因出现异常,果蝇就成了无眼蝇;顺便说下,eyeless在小鼠里被叫做“Small eye(小眼睛)”,在人类则叫“Aniridia(没虹膜)”,都和缺失后的毛病有关。

为了证明这个基因的绝对权威,科学家在果蝇身体其他部位表达eyeless,最后复眼竟长上了翅膀、腿和触角,最多的一身长了14个——二郎神看见准保气晕了。

果蝇的生活环境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纱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小果蝇对危害人类健康的家居装饰材料所散发的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这种有毒气体一般被称为“隐形杀手”。

作为一种真核多细胞昆虫,果蝇有类似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系统,对空气质量非常敏感。

果蝇的异常表现能反应室内空气污染。

目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室内空气污染已列十强之一。

这些有毒物质主要是不合格家居装饰材料所排放,其在中国污染原因年度报告上的死亡人数已愈111,000人。

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课时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2025年高考生物备考教案

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课时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2025年高考生物备考教案

课时3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标要求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2022:海南T18(5)、河北T8A 、江苏T11;2021:江苏T24(1)(2)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通过伴性遗传的杂交实验,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及遗传规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2023:江苏T23(3)、海南T18、北京T4、山东T18、浙江6月T18、广东T16、新课标T34、浙江1月T25;2022:湖南T15、山东T22、广东T19、全国乙T6、浙江6月T28(3)(4)(5)、海南T18(1)、北京T4、河北T7;2021:山东T6和T17、广东T20(1)、辽宁T20、浙江1月T24; 2020:浙江7月T28、江苏T32; 2019:全国ⅠT5、浙江4月T31命题分析预测 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很少单独考查,常与细胞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伴性遗传常与遗传规律、可遗传变异相结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预计2025年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还将集中在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上。

另外,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也将是一个命题热点考点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学生用书P1461.萨顿的假说比较项目基因行为染色体行为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3]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4]形态结构相对稳定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5]父方,一个来自[6]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7]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8]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1)研究方法:[9]假说—演绎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第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第7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课标要求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2.掌握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

考点一萨顿的假说1.萨顿的假说中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示(1)体细胞中成对出现: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

(2)配子中单个存在:单个基因、单条染色体。

(3)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

2.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并非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在原核生物中,细胞内无染色体,其内的基因位于拟核区的DNA上或者质粒DNA上;病毒中有基因,但无染色体。

1.萨顿假说在遗传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不属于提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A.细胞的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均一个(条)来自父方,一个(条)来自母方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答案A2.下列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正确的是()A.萨顿利用蝗虫为材料证明了上述说法B.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使其得出的结论更可信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D.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结果是不可靠的答案C解析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中的染色体提出了假说,并未证明,A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发现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进而发现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结果非常可靠,D错误。

考点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摩尔根先做了杂交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2)现象分析实验一中⎩⎪⎨⎪⎧ F 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性状F 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都是雄性(3)提出问题:为什么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假说 假说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X 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 假说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都有实验一图解实验二图解疑惑上述两种假说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 3.演绎推理 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说1得到了证实。

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什么不能在Y染色体上

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什么不能在Y染色体上

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什么不能在Y染色体上(2012-03-19 21:00:26)转载▼标签:分类:生物八卦杂谈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及教学策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段志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四中学张惠敏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他发现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的一致性,所以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但是类比推理的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接下来,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供了证据。

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果蝇是一种昆虫,有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饲养容易等优点。

1909年,摩尔根从野生型的红眼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这只例外的白眼雄果蝇特别引起了他的重视,他抓住这个例外不放,用它作了一系列设计精巧的实验。

摩尔根首先做了实验一:P 红眼(雌)×白眼(雄)↓红眼(雌、雄)F1雌雄交配↓F1红眼(雌、雄)白眼(雄)F23/4 1/4从实验一中,不难看出F1中,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而F2中红眼和白眼数量之比为3:1,这也是符合遗传分离规律的,也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来控制。

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摩尔根认为,既然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在20世纪初期,生物学家对于果蝇的性染色体有了一定的了解。

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一些。

X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的片段可以分为三个区段: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

(如下图)。

在雌果蝇中,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果蝇中,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那果蝇的眼色基因到底在哪里呢?是在Ⅰ、Ⅱ、Ⅲ中哪个区段上呢?教材出示了摩尔根的假设,他认为: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由X染色体所携带,Y染色体上不带有白眼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Ⅰ区段上。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和伴性遗传题型归纳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和伴性遗传题型归纳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和伴性遗传题型归纳解析1 下列哪项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A. 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B. 体细胞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C. 人有对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也是对D.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染色体也是如此【答案】C【解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①基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是如此;②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③体细胞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染色体也是如此。

故选:C。

1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控制眼色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雄性红眼果蝇与任何表现型的雌性果蝇杂交,后代中都不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B. 雌性红眼果蝇与雄性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C. 雌性白眼果蝇与雄性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雌性红眼果蝇D. 雄性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来源于父本【答案】A【解析】A、雄性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它产生的精子中有,这种精子将来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雌性个体,基因型为,性状为红眼,因此,雄性红眼果蝇与任何表现型的雌性果蝇杂交,后代中都不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A正确;B、当雌性红眼果蝇基因型为时,它与雄性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会出现雌性白眼果蝇,B错误;C、雌性白眼果蝇与雄性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中的雌性个体全部为红眼,C错误;例题12323达标检测1(W)(w)X X Y W X W X X W −XX W wD、雄性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来源于母本,D错误。

故选:A。

1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双亲中的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代中,雌果蝇眼色与亲代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眼色与亲代雌果蝇相同,则亲代雌果蝇、雄果蝇、中雌果蝇、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从题中已知双亲中一方为红眼,一方为白眼,而中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中雌果蝇的染色体来自亲代雄果蝇的部分若为,则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的眼色相同,若亲代雄果蝇提供的为,则要满足以上关系,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必须是,与亲代眼色不一致,故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不难推断出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辨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题析

辨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题析

辨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题析一、未知显隐性突变类型:(解题方法:正反交)例1: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百获得“诺贝尔奖”。

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Array物。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被进行基因测序的一种动物。

科学家常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两点即可)(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条常染色体,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

应测序的染色体包括_____ _____。

(3)已知果蝇的红眼(W)和白眼(w)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其后代雄果蝇全为白眼,而雌果蝇全为红眼。

这对亲本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

(4)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

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

第一,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相对性状明显、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雌雄易辨、染色体数目较少等(2) 6 5 (II、III、IV、X、Y)(3)X w X w×X W Y(4)第一:不能,该变异只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第二:方法步骤:1)选取一只始终在正常培养温度25℃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异性果蝇与该残翅果蝇进行杂交,2)将产的受精卵以及幼虫、蛹等始终在25℃条件培养,其他饲喂条件符合正常要求3)观察统计后代的翅的形态。

摩尔根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的难点突破

摩尔根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的难点突破

摩尔根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的难点突破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671000)刘永生云南省祥云县第一中学(672100)张洪芬关键词:摩尔根基因染色体性别决定果蝇1.摩尔根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的常规教学设计思路及其问题人教版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节在教学设计上相对困难,尤其是摩尔根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更是设计的难点。

最难的就在于摩尔根为什么直接提出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

实际教学中笔者见到过两种处理方式,一种就是直接给出这个假设进行教学,这固然是可以的,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摩尔根后来的所有实验都可以用Y染色体上有隐性基因来解释。

而这明显和假设中的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基因不一致。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直接提出很多种假设,比如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基因同时存在于X和Y染色体上等等。

这种枚举的方式看似合理,但是做出这种假设的前提已经默认基因在染色体上了,接下来所做的从逻辑上讲仅是循环论证。

而且如果需要枚举,你需要排除各种可能性,比如基因在细胞质、基因在细胞膜或者属于核质互作等等,而细胞质遗传以及核质互作等都是后来的研究成果,摩尔根那个时代根本不清楚,也无从谈起排除这些可能性。

2.摩尔根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的假设中为什么忽视了Y染色体那么摩尔根是如何说服其他科学家相信控制果蝇白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呢?在那篇划时代的论文中,摩尔根这样说到“…half of the spermatozoa carry a sex factor X,the other half lack it,i.e.,the male is heterozygous for sex”[1]。

这里摩尔根明确指出了雄性果蝇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一个X,一种不含有X,也就是说雄性果蝇可以视作是杂合的。

这里不禁有人要问:果蝇的性别决定中,摩尔根为什么选择性忽视了雄性中的Y染色体呢?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果蝇的性别决定不是人那样取决于有无Y 染色体,而是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量,有一条X染色体的将表现为雄性,有两条X染色体的将表现为雌性,例如XO和XY在在果蝇中都表现为雄性,XX和XXY都表现为雌性。

摩尔根实验的深度解析

摩尔根实验的深度解析

回顾: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1.发现实验现象2.做出假说3.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4.重要成就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

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1928年,摩尔根在总结对果蝇20余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遗传学专著《基因论》。

摩尔根由于在染色体遗传理论上的杰出贡献,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以遗传学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这一奖项的科学家。

疑惑1:为什么摩尔根直接假定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在布林马尔的同事Stevens曾研究过多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摩尔根等人从她那里得到的认识是雌果蝇有两条X染色体,而雄果蝇只有一条不成对的X染色体,摩尔根等人因而误以为果蝇是类似于蚜虫的性别决定,雌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而无Y染色体。

即,XO型性别决定。

这与果蝇的XY型性别决定异乎寻常地契合,不得不佩服摩尔根的运气。

摩尔根团队后来才意识到正常雄果蝇中存在Y染色体,但是Y染色体并不决定果蝇的性别,而是赋予雄果蝇以育性(即含一条X染色体不含Y染色体的雄果蝇是不育的)。

在本世纪之初,经过一系列遗传学实验结果证明了“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份数的比率(X:A)决定”这一重大发现。

X是指X染色体的份数,A是指常染色体的份数。

由X:A信号启动的果蝇性别决定复杂而又精确,这里不做过多说明。

疑惑1:为什么摩尔根直接假定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人、果蝇、蚜虫常见性染色体组成的比较,如表所示:XY XX XO XXX XXY XYY人雄性可育雌性可育雌性不育超雌可育雄性可育超雄不育蚜虫——雌性可育雄性可育——————果蝇雄性可育雌性可育雄性不育胚胎致死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鉴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摩尔根把基因假定在X染色体上也就不奇怪了。

疑惑2:即便Y 染色体上含它的等位基因,上述实验现象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基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事实,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阐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2.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角度,对孟德尔遗传规律作出现代解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敢于质疑、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1.萨顿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主干知识梳理]一、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2.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现象4.实验现象的解释(1)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遗传图解:F1配子1/2X W1/2Y1/2X W1/4X W X W(红眼雌性) 1/4X W Y(红眼雄性)1/2X w1/4X W X w(红眼雌性) 1/4X w Y(白眼雄性)5.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6.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供了证据。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果蝇是一种昆虫,有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饲养容易等优点。1909年,摩尔根从野生型的红眼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这只例外的白眼雄果蝇特别引起了他的重视,他抓住这个例外不放,用它作了一系列设计精巧的实验。
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什么不能在Y染色体上
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及教学策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 段志军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四中学 张惠敏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他发现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的一致性,所以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是类比推理的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可知基因在Ⅱ区段上,可以解释实验一。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所得的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杂交。
P XBXb(红、雌)×XbYb(白、雄)

F1 XBXb(红、雌) XbXb(白、雌) XBYb(红、雄)XbYb(白、雄)
可知基因在Ⅱ区段上,可以解释实验二。
实验三:将实验二所得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进行杂交。
我在设计之初也想按照课本思路进行授课,也听过类似思路的课,而且我发现大家的处理都是在引导学生发现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规律,跟性别有关之后,教师就出示了摩尔根的假设,之后用假设来解释他所做的实验。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科学家经过那么艰难的思维过程才得出的结论现在被我们不费任何力气就得到了,这个过程好像“太容易了”,感觉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实验,而且设计过程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探究,也没有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才能充分利用好这个实验,让学生充分探究呢?为引导学生重演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生:将实验中所得的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杂交。
然后,师生共同完善相应的遗传图解及推理过程,很快,学生们就得到基因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结论。最后,教师再介绍摩尔根的实验二和实验三,到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想到的方法和摩尔根是一样的!
事实上,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是很严谨的,他除了做了上面的实验一,还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所得的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杂交。
P红眼(雌)×白眼(雄)实验三:摩尔根将实验二所得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进行杂交。
P白眼(雌)×红眼(雄)

F1红眼(雌)白眼(雄)
P XbXb(白、雌)×XBYB(红、雄)

F1 XBXb(红、雌) XbYB(红、雄)
果蝇种群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只需要以上一个杂交组合就足以证明基因在Ⅱ区段上,不能解释实验三。
综上所述,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即Y染色体上并没有其等位基因。
2.摩尔根果蝇杂交试验的教学策略
师:(正当学生一筹莫展时给予及时提示)X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的差异表现在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上。如果在同源区段上,那么一只纯合红眼雄蝇基因型应该是XBYB,如果在X非同源区段上,则红眼雄基因型为XBY,那如何让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配子都显现出来呢?
生:测交,即与白眼雌果蝇杂交。
师:那如何获得白眼雌果蝇呢?(学生讨论)
在雌果蝇中,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果蝇中,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那果蝇的眼色基因到底在哪里呢?是在Ⅰ、Ⅱ、Ⅲ中哪个区段上呢?
摩尔根果蝇实验中,白眼基因为什么不能在Y染色体上?
教材出示了摩尔根的假设,他认为: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由X染色体所携带,Y染色体上不带有白眼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Ⅰ区段上。之后摩尔根用这个假设合理的解释了他所得到的实验现象即实验一。后来通过测交实验进行了验证。到这里,难免让人产生如此疑问:摩尔根怎么如此“草率”的认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Ⅰ区段上?难道不需要排除基因在Ⅱ、Ⅲ区段的可能性吗?
摩尔根认为,既然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在20世纪初期,生物学家对于果蝇的性染色体有了一定的了解。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一些。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片段可以分为三个区段: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如下图)。
生: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师:很好。(出示果蝇X、Y染色体图,介绍X非同源区段、Y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请大家再认真的观察一下果蝇的X、Y染色体,结合果蝇杂交实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到底是在哪个区段上?
师:大家能自己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下去巡视,及时提示并观察问题解决的进度。学生很容易排除基因在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但是通过遗传图解的书写,学生们发现另外两种情况都能解释课本上的实验)
简单推理就容易得到,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可能在Ⅲ上,那么在Ⅱ区段上呢?
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在Ⅱ区段上,果蝇眼色基因用B、b来表示,则实验一、二、三的遗传分析图解如下:
实验一:
P XBXB(红、雌)×XbYb(白、雄)

F1 XBXb(红、雌) XBYb(红、雄)
↓F1雌雄交配
F2 XBXB(红、雌) XBXb(红、雌) XBYb(红、雄)XbYb(白、雄)
摩尔根首先做了实验一:
P红眼(雌)×白眼(雄)

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 1/4
从实验一中,不难看出F1中,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而F2中红眼和白眼数量之比为3:1,这也是符合遗传分离规律的,也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来控制。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教学片断】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师:大家思考一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与前面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矛盾吗?
生:从3:1的分离比可知,并不矛盾。
师:那这一实验结果有没有特别之处呢?
生:白眼性状与性别有关。
师:(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引导学生明确性染色体的形态)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你能提出怎样的假设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