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和心得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正文第一篇:《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从接受教育以来,凡是有关历史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感兴趣过,也包括这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课程。
要说之前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它的文字太过于枯燥,现在是因为自己的确实不喜欢。
所以要我写一篇规范的关于历史的学术论文那实在是太难为我了,因为自己脑子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都没有,写不出来什么好的文章,就选择了写感想。
在我接受的历史教育历程中,每次一谈到我国的历史,编者们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吹嘘,什么华夏上下5000年历史文明;什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什么伟大的四大发明;什么历朝历代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疆土多么的大,他们的文明影响多么深远……这让我感觉就像一个失败者在别人面前或者安慰自己说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辉煌一样,令人厌恶。
我承认那些丰功伟绩都存在,而确实也存在,我就是不知道我们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觉得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还不是有那么的多同胞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再说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有5000多年的文明。
借用某老师的一番话,”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5000年文明,朝代的更迭,一帮人战胜了另一帮人,然后更换姓氏,开始破坏上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文明植入自己的文明,文明并不是得到了延续而是遭到了毁灭”。
到今天只剩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明了,人们仅存的良知和道德被鼓吹是中华5000年文明,试说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吗?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也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
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
而胡人,无。
”这些足以让我相信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
编者们对历史教育如此的不负责任,试问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个祖国还是盲目崇拜啊?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常常居高临下,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知识的制高点上,用教师爷的态度自说自话地编写着教科书和入门书,我们的教科书和入门书用教条替代了历史,书里面所讲的历史仿佛不再是一个有人有事的时间过程,而是一个在某些怀有政治意图的强迫性架构中被分解填充的东西,几千年的故事被压缩成干巴巴的半打理论和一堆概念。
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对于这个问题,除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曾一度涉及外,以后少有人再作专门的探讨。
最近在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上海和北京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同志们对此问题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及其趋势作一个大致的估计,对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和农村商品经济的性质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及其趋势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初步考察:(一)几种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量值的增长和商品率的提高总之,从1840年—1936年的近百年间,我国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商品值,一般都是在增加着的,虽然各个阶段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
(二)农产专门化区域的形成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还表现在农业生产的专门化上,即表现在一些区域专门生产一种市场生产品,另一些区域又专门生产另一种市场生产品,并且农业的其它方面也都适应于这种主要的生产品。
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十九世纪末年以后,我国农产商品化的过程加速了。
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全国不少地方已形成了许多新的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区域。
如东北是生产大豆的主要区域,河北、江苏、湖南和湖北等地已成为棉花生产的中心;江浙、广东等地是蚕丝的生产中心;山东、河南等地是烟草和花生的集中产区;内蒙等地是盛产皮毛的畜牧区域等等。
这些专门化农业区域的出现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同时它又是农业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动力。
这种专门化农业区域的形成,“不仅引起农产品与工业品间的交换,并且引起各种不同的农产品之间的交换”(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0页)。
我国近代农业专门化虽有发展,但程度不高。
首先,从地区上看,其分布是很不普遍、很不平衡的。
它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等一些交通比较发达的区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 先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农业的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特点。
2.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等,并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政策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进行分享,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我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结构性。布局上,我将板书分为三个区域:左侧为课程标题和知识点列表,中间为详细讲解和案例分析,右侧为总结和作业布置。主要内容将包括课程重点、难点、关键词和图表。风格上,我会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辅以流程图、时间线等图形,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结构。
(2)关注古代农业经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对历史与观。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
(2)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农业经济发展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3. 然后,我会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对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农业经济的历史作用。
4. 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后,我会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9-第八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富农经济
2. 富农经济
•富农是由农民内部分化出来的富裕农民,按其经营状况的 不同,通常分为旧式富农和新式富农两种。 •所谓旧式富农,是指自己占有一部分土地,拥有比较先进 的生产工具,自己或家属虽参加劳动,但主要依靠雇工劳动 来为其增值财富的土地经营形式。 •所谓新式富农,即马克思所说的租地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 。新式富农投资农业的目的就是为市场而生产,生产使用价 值只是其获取更多价值的一个手段。
2.引进化肥
•以农业集约化最发达的无锡为例,据1933年3个村121户生 产成本的调查,肥料一项竟占一半以上,而雇用农工、畜工 、机器工合计只占1/3。
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推广(续2)
3.生产工具的进步
•中国引进的西方近代农机具主要包括:洋犁、马耙、玉蜀 黍播种机、抽水机、刈麦器、刈草器、玉蜀黍自束器及脱粒 器、缫丝机、制茶机、渔轮等。 •除引进机械外,这一时期国内也开始有人创制和改良新式 农具。例如,扬州铁匠自制的提水器。
种植业的发展(续3)
• 表8-2为近代时期粮食生产的总产量和亩均产量的具体数 值,这里的粮食统计包括了稻米、小麦、高粱、小米、玉 米和其他杂粮的合计。
• 20世纪以来粮食的总产量是增长的,并于1936年到达高点 ,其增长速度大体可以与人口的增长相当。
• 农产品剩余最多的东北地区,1931年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使粮食和大豆生产大受影响。1937年后,广大华北和华 中也遭日寇蹂躏,农业生产衰退。全国粮食产量的最低谷 1949年比1939年时减少20%强,经济作物损失更多。
种植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量·续1)
种植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量·续2)
• 1822—1833年的人均产量为558市斤,太平天国战争及之 后有所下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恢复和增长,并在 20年代到达最高的578市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 低至440多斤,多处饥馑。
《中国简史》读后感5篇
《中国简史》读后感5篇《中国简史》读后感篇1看《中国哲学简史》看的非常吃力,不要说能读到什么,有什么领悟,能把这本书大致浏览一下翻一遍,都是件痛苦的事情。
看这书最大的感觉就是,在这书之前,应该对百家各自的书籍有过涉猎,不然只是看对百家的归纳总结和评论,会让人措手不及,眼睛和心灵都饱受折磨。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对儒家和道家稍微熟悉一点,是当年高考奠定的基础,为了高考,对《论语》、《孟子》、《庄子》的内容都有较为认真的学习,所以读这些的时候,感觉像遇到老熟人,至少知道其中大意和主旨。
看了本书之后,发现自己以前的理解更加片面一些,没有将儒家作为一个体系去理解那些内容,更多的只是从字面意思去了解儒家思想。
一个是从面到点的分析,一个是从点到面的探索,两个不同的境界,所探究出来的深意当然不可相比。
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以前理解的小人,会跟现今社会上通俗理解的小人混为一谈,虽然知道这两个小人肯定不是一个意思,但我猜想现在通俗理解的小人,应该很大缘由是从这引申过去的。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这小人的含义已经此话的缘由。
在儒家体系,遵循的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的伦理关系,而各阶级有有不同等级的,按照士、农、工、商各自排序。
而小人是平民老百姓,是不在这序列以内的,他们没有获得教育的资源,不知道深明大义为何物,唯利益而趋,女子也是如此。
所以孔子说,不要跟女子和小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喜欢冯老对哲学的态度。
一直以来都觉得高深莫测,哲学是可以给人新的知识的。
但冯老说,哲学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的价值。
这样,我感觉我对哲学可以更加大胆一些,应该不会将其束之高阁。
看完这本书,感觉更多的是对中国各种文化的一种解析、概括,而这些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处世哲学,有人认可儒家克己复礼,有人喜欢道家洒脱随心,有人喜欢名家善于辩论,也有人崇拜心学内圣外王。
《中国近代经济史》课件
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以及应对措施。
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贸易概述
介绍了商业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和作用,以及商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商业贸易的变革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商业 贸易逐渐受到冲击,开始出现一些变 革。
商业贸易的现代化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开始尝试引进西 方商业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推动商 业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重要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和 深化,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 关键因素,应加大科技创新 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提高经济发 展效率的重要手段,应加强 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配置 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 投资计划,推动产业结构 向更加合理和高附加值的 方向发展。
产业扶持
政府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 产业给予扶持,包括财政 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 持等措施。
04
近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与思潮
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思潮
总结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现代化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注重民生改善
经济发展必须以改善民生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加大民 生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未来中国经济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促进绿色发展
未来中国经济应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境 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
举重简介介绍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十大论争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十大论争•结论•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为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可以揭示乡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文献整理、经济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等方面。
经济统计分析方面,学者们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近代乡村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史》、《中国农村经济发展:1840-1949》等。
专题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中国近代乡村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方面。
历史文献整理方面,一些学者整理出版了大量近代乡村经济史料,如《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中国农业经济史》等。
既有研究概述02十大论争总结词对于中国近代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方式的变革,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
详细描述这场论争主要围绕传统农业生产由家庭经营向集体经营转变的必然性、土地改革对农业经营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方式变革的论争总结词土地改革是中国近代农业发展道路的重大转折点。
详细描述这场论争主要围绕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改革后的农业生产力变化、土地改革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土地改革与农业发展道路的论争农民负担与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总结词这场论争主要围绕农民负担的合理比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展开。
详细描述农民负担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论争总结词农民流动与城市化趋势是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详细描述这场论争主要围绕农民流动的原因、农民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城市化趋势的必然性等方面展开。
农民流动与城市化趋势的论争总结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问题。
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发信人: Vibration (振动控制工程), 信区: MilitaryView标题: 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zz发信站: 水木社区(Tue Feb 3 19:47:17 2015), 站内【以下文字转载自Modern_CHN 讨论区】发信人: gaoO0 (猪圈圈), 信区: Modern_CHN标题: 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zz发信站: 水木社区(Tue Feb 3 14:23:02 2015), 站内看历史,大势重于细节,数据重于故事。
如果研究所谓“康乾盛世”只纠缠于什么“九龙夺嫡”、宫闱阴谋、秘闻野史,却对小冰河气候、玉米红薯的引种扩展、摊丁入亩等一无所知,这不是历史学者,而是三流网络写手。
在我看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大势就是“工业化”,顺此大势就是正确的,除此以外什么主义都是假的。
因为只有工业化的中国才不会重陷绝境,不用以血肉长城去抵抗钢铁洪流,不用为裹腹口粮徒劳地深耕日削益瘠的耕地……而在历史迷局中的当事者已经为“工业化重要和困难”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国府无视了“重要”,土共轻视了“困难”,我们回顾、研究这段历史时依然犯同样的错误就太不应该了。
但是,在对红松实木家具的价格望洋兴叹的今天,确无法想象当年的“老解放”居然是用三寸厚的上好红松板做货厢,原因仅是因为钢材缺乏;在担心果蔬农残的今天,也无法想象看到整片整片庄稼被铺天盖地的粘虫(或蝗虫或稻苞虫或……)吃得精光,却只能手捉脚踩木板拍,原因仅是因为没有农药。
在追捧不用化肥的有机食品的今天,也无法想象当年最主要的水稻病害竟是因缺肥缺水引起的胡麻叶斑病……所以,某些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以现在的情况去揣测当年,以事后孔明的心态去指点江山,仿佛工业化可以神赐天降,似乎庞大但落后的“无法对外竞争”的工业就毫无意义,好象“世界主流是和平发展”我们睡着也能和平发展。
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之1——工业化的重要不提国防军事、独立自主、殖民经济、抽血贸易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只谈小民之天——粮食。
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国民经济史是一门新建设的学科。
几年来,在这门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部分;随着这门学科的建设,许多有关的基本问题都提到讨论的日程上来了。
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在公开讨论,如对象问题;有的虽未公开讨论,但不同的意见都以各种方式提出来了,如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等问题。
很明显,这些问题的讨论是有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的。
本文企图对后一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根据近年来发表的著作、文章和一些学校的讲义或提纲来看,对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大致有下列几种意见:(一)把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的经济发展分成八个时期:1840~1895年,1895~1912年,1912~1919年,1919~1927年,1927~1931年,1931~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
“以上的八个时期又分成两个阶段,从1840年到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①(二)在好几个学校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讲义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分期意见,但在讲义编章的安排上和内容的叙述上大---------------------①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6页。
致是把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分为七个时期:1840~1864年,1864~1894年,1895~1914年,1914~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
①,(三)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农业、手工业的资料中,都采取了一定的分期办法。
虽然由于各个经济部门的具体情况不同,采用的分期不尽相同,但是也可以看出其中共同的地方,如都采用了1927年和1937年为断限的时间,都没有以1919年作为一个时期的断限等等。
2024年学习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方面,对于了解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对农业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提供粮食、纤维和能源等生活必需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作用广泛,因此学习农业经济对于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业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核心部门,农村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掌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再次,农业经济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是农业经济的主体,他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质量。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民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掌握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群众的富裕提供支持和指导。
最后,农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消耗情况,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为构建生态农业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学习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农业经济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农业经济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另外,学习农业经济还需要关注农业的实践和创新。
近代史书籍读后感800字五篇
近代史书籍读后感800字五篇近代史书籍读后感800字1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身。
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身,夜郎自大,昏庸愚昧。
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
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
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身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身,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
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身的地位,自身的生活处境要靠自身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用自身的实力来保护自身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
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越_越勇,战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中国近代史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作者:张冰洁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6期摘要:农村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一国经济发展中最复杂最不易解决的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对于这个问题,除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曾一度涉及外,之后就少有人再作专门的探讨。
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阻碍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改善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近代史;农村发展;经济一、阻碍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残破,最直接的表现是农业生产凋敝,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又与当时农村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少,城乡差别大的症结所在。
(1)生产力水平低。
近代农村生产力水平很低,且有衰落之势,整个农业生产不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也就不可能有长期稳定的发展。
在我国耕地少、产量低的情况下,我国近代粮食总产量始终徘徊在两千多亿斤左右,这些粮食大部分被农村人口消费掉了,运销城镇的真正商品粮占的比重很小。
由于我国的交通阻塞,运输不便,对外贸易又处于不利地位,广大农民不易通过外贸和内贸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粮食,所以他们极力发展粮食的自给生产;有时为了保证粮食的自给,甚至不惜放弃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
因此,我国近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总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始终不超过20%,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一直占80%以上。
我国粮食的商品率既没有很大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又不可能有很大增长,这是我国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程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劳动力不能就业。
建国以来,我们走的基本上是城乡隔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不能充分就业利用,而且随着农民人口的长,将有更多的劳动力不能就业。
其结果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继续下降,农民收入更低,城乡差别进-步扩大,这就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3)社会分工不发达。
第七章 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 (3)花生。花生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山 东、河北、河南等省。
(二)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横向考察
▪ (4)烟叶。河南、山东和四川是烟叶 的重要产区。三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的45.1%。
第一节 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 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体现在三个 方面,一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二是在制度上小农生产方式发生转化, 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三是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三者的出现均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一.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交通 运输事业发达以保证“货畅其流”; 商品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农业生产力 的不断发展(最重要)。
▪ 农产品商品化不仅具有纵向发展的阶 段性,而且表现出横向发展的区域差 别性。农产品专门化区域的形成,加 速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横向考察
▪ 1. 农业生产专门化区域的形成
▪ 所谓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就是在一些 区域专门生产一种市场产品,而另一 些区域又专门生产另一种市场产品。
粮食 大豆 棉花 烟叶 茶叶
蚕茧 合计
我国农产品的产值、商品量和商品值
1840年前
1894年
1919/1920
商品量 商品值 商品量 商品值 商品量 商品值 (万担) (万两)(万担)(万两) (万担) (万两)
23300. 15533. 37250. 37250. 52683. 105366.
1644.7 1905.5 4744.2 12156.
二.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滋长
▪ 一般情况来说,农业经济日益商品化, 必然会导致农业资本主义的增长,并 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一般资 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规律都是由于城市 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 得自然经济迅速破坏和农产品日益商 品化,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农业的产生 和发展。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第一篇:《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从接受教育以来,凡是有关历史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感兴趣过,也包括这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课程。
要说之前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它的文字太过于枯燥,现在是因为自己的确实不喜欢。
所以要我写一篇规范的关于历史的学术论文那实在是太难为我了,因为自己脑子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都没有,写不出来什么好的文章,就选择了写感想。
在我接受的历史教育历程中,每次一谈到我国的历史,编者们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吹嘘,什么华夏上下5000年历史文明;什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什么伟大的四大发明;什么历朝历代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疆土多么的大,他们的文明影响多么深远……这让我感觉就像一个失败者在别人面前或者安慰自己说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辉煌一样,令人厌恶。
我承认那些丰功伟绩都存在,而确实也存在,我就是不知道我们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觉得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还不是有那么的多同胞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再说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有5000多年的文明。
借用某老师的一番话,“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5000年文明,朝代的更迭,一帮人战胜了另一帮人,然后更换姓氏,开始破坏上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文明植入自己的文明,文明并不是得到了延续而是遭到了毁灭”。
到今天只剩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明了,人们仅存的良知和道德被鼓吹是中华5000年文明,试说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吗?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也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
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
而胡人,无。
”这些足以让我相信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
编者们对历史教育如此的不负责任,试问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个祖国还是盲目崇拜啊?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常常居高临下,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知识的制高点上,用教师爷的态度自说自话地编写着教科书和入门书,我们的教科书和入门书用教条替代了历史,书里面所讲的历史仿佛不再是一个有人有事的时间过程,而是一个在某些怀有政治意图的强迫性架构中被分解填充的东西,几千年的故事被压缩成干巴巴的半打理论和一堆概念。
(经济思想史专业论文)中国近代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
摘要●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是富国富民思想。
中国古代的富国富民的方法主要是发展农业。
到了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从新考虑传统的富国富民思想。
j从中国近代的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来看,中国的经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与西方经济学说史大致相类似的过程。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也先后出现了与西方的重农主义、重商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类似的学术观点。
中国近代的重农主义主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的延续。
降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主体是重商主义,可以说从洋务运动一直到百日维新,在经济政策上都是重商主义的主张。
严复翻译的《国富论》是中国自由经济思想的开端,但是并没有留下很大的影响。
j由中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比较看,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经济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的是一个相同的过程。
关键词:富国富民,重农主义,重商主义分类号:F092●ThesisAbstractThebasisofancientChineseeconomicthoughtsisthethoughtsabout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InancientChina,thewaytomakethenationandpeoplerichwasdevelopingagriculture.ButinmodemtimesthewestemindustrycivilizationexertedenormousinfluencesonChina.Chineseintellectualsbegantoreconsiderthetraditional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JudgedfromheevolutionofmodemChinese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the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icthoughtsexperiencedaprocesssimilartothatofthewesterneconomicthoughts.InthehistoryofmodemChineseeconomicthoughtstherealsoemergedacademicopinionssimilartofollowingtheories:physiocmcy,mercantiletheory,andfreemarkettheory.ThephysiocracyofmodemChinawasthecontinuanceoftraditionalthoughtsofancientChinathatregardedagricultureasthefundamentalbasisofthenationandsocietywhiletradeWaSoflittleimportance.ThemainstreamofmoderneconomicthoughtsismercantiletheoryanditWaSmanifestedintheeconomicpoliciesfromTheWesternizationMovementtoT1leReforillMovementofl898.Thetranslationof“AResearchintotheSourceofNationalWealth'’byYanfuWaStheoriginofthefleeeconomicthoughtsbutithadliuleinfluenceonthesociety.BycomparingthedevelopmentprocessofChineseandwesterneconomicthoughts,wecanfindthatduringthetransitionperiodwhenagriculturalsocietydevelopedintoaindustrialsociety,thedevelopmentprocessesofChineseandWesterBeconomicthoughtsalegenerallythesame.Keyword: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physiocracymercantiletheory2中国近代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第一章导论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分类,大多采用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同的方法,划分的依据一般是重要的历史事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读后感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中国史纲要读后感本文就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真的很极好,热烈欢迎评测和互动。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一)看看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使我感慨颇多。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
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
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
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
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
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
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
“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读后感,期望对您存有协助!么能够存在?》等着名论断,鼓舞了气势。
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使我赞叹,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使我看见了他霸气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从接受教育以来,凡是有关历史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感兴趣过,也包括这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课程。
要说之前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它的文字太过于枯燥,现在是因为自己的确实不喜欢。
所以要我写一篇规范的关于历史的学术论文那实在是太难为我了,因为自己脑子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都没有,写不出来什么好的文章,就选择了写感想。
在我接受的历史教育历程中,每次一谈到我国的历史,编者们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吹嘘,什么华夏上下5000年历史文明;什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什么伟大的四大发明;什么历朝历代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疆土多么的大,他们的文明影响多么深远……这让我感觉就像一个失败者在别人面前或者安慰自己说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辉煌一样,令人厌恶。
我承认那些丰功伟绩都存在,而确实也存在,我就是不知道我们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觉得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还不是有那么的多同胞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再说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有5000多年的文明。
借用某老师的一番话,"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5000年文明,朝代的更迭,一帮人战胜了另一帮人,然后更换姓氏,开始破坏上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文明植入自己的文明,文明并不是得到了延续而是遭到了毁灭"。
到今天只剩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明了,人们仅存的良知和道德被鼓吹是中华5000年文明,试说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吗?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也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
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
而胡人,无。
"这些足以让我相信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
编者们对历史教育如此的不负责任,试问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个祖国还是盲目崇拜啊?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常常居高临下,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知识的制高点上,用教师爷的态度自说自话地编写着教科书和入门书,我们的教科书和入门书用教条替代了历史,书里面所讲的历史仿佛不再是一个有人有事的时间过程,而是一个在某些怀有政治意图的强迫性架构中被分解填充的东西,几千年的故事被压缩成干巴巴的半打理论和一堆概念。
其实,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当一个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教材时,他并不能够感觉到历史的流动,却只能被动地捧着一大堆被"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经济背景"等等分割切开出手的概念,尽管概念作为知识,比较容易背诵、复述和考试,但是真实的历史就在僵硬的条块中渐渐流失。
当然,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历史教育,脱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让我觉得研究历史是没有意义的,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为了证明我国历史的辉煌。
然而那辉煌早已成为过去,于当代人毫不相干。
可我却没看到历史研究的另外一面,就是通过研究历史,取得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方法。
这与我个人短视有很大的关系,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面。
记得老师课上讲到清政府为了保护其满族血统,阻止汉人迁入其祖籍地,由于人口稀疏最终导致被俄罗斯占领,丢失了国土丧失了尊严。
而我国的统治阶层却没有从历史中意识到这一点,依旧严厉控制国人移民,导致我国人口数量已经严重超出了国家资源的承载能力。
(由于上课没做笔记,这部分内容表述的不是很详细,望老师见谅)直到听到老师讲到这个例子,我才明白研究历史还有这一层的意义。
历史的事实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成功的事件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在失败的事件中得到教训以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义重大,而对于历史教科书上歌颂祖国历史的辉煌我还是不认同。
历史真正的普遍的意义仍然在于布罗岱尔说的"国民意识"的建构,用一个比喻说罢,历史仿佛给人们提供着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一定是对于村庄位置、房舍田地、乡亲父老、水井道路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温馨感受。
布罗岱尔在他自己写的《文明的文法》这本教科书的序言中说,"历史学不应当热衷于民族主义的编造,也不应当只沉湎于人文注意,重要的问题在于,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有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
"希望我国的教育部能够意识到教育上的问题,并尽快的加以改善。
上面是个人对历史教育问题的看法,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对于文章中引用一些的老师的话来证明"我国有5000年历史却没有5000年文明"而不是引用来自可靠文献上的内容想向老师说明一下。
记得老师说写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时,一定要对读者负责,引用的观点需要来自可靠文献。
但我也觉得,一个观点一个想法的传承是看读者的,读者认为对的东西才会去接受它,这是读者的主观性。
如果非要限制引用来源,会导致一些很好的想法或者观点得不到很好的传播。
我也不是追求另类,我只是在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可能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在别人那是错的,但在我没发现它是错的时候我都会认为它是对的,而只要有一天我发现能证明它错误的时候我就会认为它是错的了。
就像上次提到关于"封建"这个问题一样,一个观点的表述只要有足够的理由让读者相信,读者就会接受它,如果读者怀疑,这个观点即使引用了再多的论着也是枉然。
1日本多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政策是由日本最高当局,关东军和“满铁”共同制订的。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3在东北地区凡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都要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控制,中国人几乎4不可能从事这些行业和领域的经营活动,日本可任其需要随意掠夺东北的资源和财富。
55月31日,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并把察北,冀东拱手让给日本。
6日本对华北,华中进行经济掠夺的机构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兴亚院”,“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等。
7日本在几个不同的阶级,其经济侵略政策也有所演变:第一阶段自“七七”事变至1938年底第二阶段是从广州沦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止,第三阶段自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至1944年盟军全面反攻前为止第四阶段自盟军全面反攻至日本战败投降战败时止,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军事地位逆转,其军事战略由攻势转为防御。
893%的石油和55%的黄金采量,铁路长度占全国的41%,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额的37%,是当时全国唯一出超的地区。
9满铁与满业的名词解释“满铁”是“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简称,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亲笔下昭书指令成立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满铁”虽然以经营铁路为主,但还经营船舶,矿业,石油,钢铁,煤气,仓库,码头,金融,旅馆,报纸等企业以及移民部门,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庞大的调查机构,广泛搜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满铁”的业务被限制在经营铁路方面,其供销业务则由另成立的“日满贸易公司”经营,其他附属于“满铁”的许多重要企业1944年这两个系统所属公司的企业资本额为125.55亿伪满元10简答: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后,在东北农村实行殖民主义农业政策,对农民进行极其野蛮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掠夺土地和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活动2对农产品的掠夺3繁重的苛捐杂税,高利贷剥削与劳动力的破坏111932年6月,在东北原有四行号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它成立了伪满洲金融的中心。
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依照伪满政权《货币法》的规定,发行伪满币。
12多选,简答: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采取“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几种形式进行。
13在占领华北的初期,日军采取“军管理”的方式,把劫夺来的中国工矿企业,交给日本财阀的“会社”代为经营,但企业的主权仍归军队。
14适地适产主义:要求在“日,满,华三者之间,实行适当分业”,日本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华北着重开发盐业和矿业,华中则允许存在一些轻工业。
这样的分工,就是要把沦陷区的经济完全变成日本的经济附庸,使沦陷区工业生产的发展服从于日本的军事与经济需要。
这样的结果也就造成了沦陷区经济的畸形发展。
15除此之外,日本还对华北华中沦陷区进行疯狂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1掠夺土地2掠夺劳动力3各种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榨取4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统治和掠夺5对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势力的维持161941年1月,又在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资本1亿元,发行“中储券”伪“中储券”发行后,伪“华兴券”即被收回。
17多选日本采取各种手段对法币予以打击和破坏。
其主要手段有: 1进行所谓“收兑法币”,禁止法币流通2强使法币贬值3限制人民持有法币18专卖物资类,包括盐,糖,火柴,烟卷,管制机构为专卖事业局。
19论述: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统治制度与战时工业政策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非常时间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生产到流通领域,进行了全面统制。
统制的武器大体分为五类:(1)粮食类;(2)日用必须类;(3)工业器材类;(4)外销物资类;(5)专卖物资累类。
20由贸易委员会所属三大垄断公司,即复兴贸易公司,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垄断收购和出口。
21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政策主要包括组织工厂内迁,大力扩展国营工业,援助发展民营工业以及支持工业合作运动等项内容。
22工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集体式,即在后方安全地区,集中大多是在同一处所从实际小型基本工业的机器生产;二是分散式,即乡村农民分散进行农业加工制造;三是混合式,兼有以上两种性质。
23战时财政政策:如何郑家财政收入为此国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增加税收,2举借内债,3求助外债,4田赋征实。
24同伙膨胀与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是战时经济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在抗战期间的国统区尤为严重和突出25名词解释:工厂内迁:在抗战初期,为了避免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的破坏与掠夺,有国民党政府组织的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企业迁往内地的活动。
抗日战争钱中国发展的工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迁保护了东南沿海的工业避免破坏,另一方面有效的加强了中国大后方的工业实力,支援了抗日战争。
26简答:沿海工厂的内迁与复工对后方经济发展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1:工厂内迁奠定了内地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工业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2:工厂内迁为后方带来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力量,这对大后方的工业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3:工厂内迁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后方的军需民用。
27抗战时期,办理重工业为主的国营工矿业的主要机构是资源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