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胶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胶粒表面分子的离解: 例:硅胶的胶核由许多 xSiO2 · yH2O 分子组成, 表层分子与H2O作用生成硅酸:
H2SiO3 HSiO3 -
HSiO3 - +H+ SiO3 2- +H+
硅酸电离出的H+扩散到介质中去, SiO32-则留在 胶核表面,结果使胶粒带负电荷。
(二) 胶粒的双电层结构* 1. m个Fe(OH)3分子聚成的固体粒子---胶核。 [ Fe(OH)3]m 2.胶核选择性吸附:nFeO+离子,带正电。 3. 静电作用,吸附少量Cl- , (n-x) Cl吸附层: nFeO+ ·(n-x) Cl胶核与吸附层组成胶粒。 n﹥x,胶粒带x正电荷。 4.据呈电中性的要求,胶粒仍然要吸附Cl这部分Cl-借助于扩散作用分布于离胶核较远处 形成扩散层: x Cl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反离子。
即临界聚沉浓度与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
这就是舒尔茨-哈代(Schulze-Hardy)规则。 (2)同价反离子的聚沉能力虽相差不大,但也 有所不同。 如:一价正离子(对负溶胶)聚沉能力: H+﹥ Cs+﹥ Rb+﹥ NH4+﹥ K+﹥ Na+﹥ Li+
一价负离子(对正溶胶)聚沉能力:
F- ﹥Cl- ﹥Br- ﹥I -﹥CNS-
100nm之间。
表5-2 一些胶体的例子
分散介质
气体 气体 液体
分散相
液体 固体 固体
名 称
气溶胶 气溶胶 液溶胶
实 例
雾 烟 油漆
总之,溶胶是由物质高度分散到介质中所形 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二)胶体分散系的制备
分散法 1、研磨法
2、超声波法
3、胶溶法
4、电弧法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例如:水解反应
S0增加7个数量级,总面积自由能亦增加7个数 量级。
2.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气相
液相
可见,表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一部分能量, 称为表面能(表面自由能)。
高度分散的溶胶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它 们有自动聚积成大的颗粒而减小表面积的趋势,称为 聚结不稳定。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临界聚沉浓度愈小,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愈大。
表5-3 不同电解质对几种溶胶的临界聚沉浓度/mmol· L-1
电解质使溶胶的聚沉作用,有如下规律。 (1)反离子的的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强。 一价、二价、三价反离子的临界聚沉浓度之比: (1/1)6:(1/2)6:(1/3)6 =100: 1.8:0.14
,而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引起的扩散作用又促使浓 度均一的趋势 当沉降速率和扩散速率相等时,达到一个平衡状 态称为沉降平衡。
达到沉降平衡时,粒子的分布达 到平衡,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底部 浓度最大,随着高度的增加,粒子 浓度逐渐降低)。
胶体分散系由于胶粒很小,因 此在重力场中沉降速度非常缓慢。
1923年,斯威伯格(Svedberg)发明超速 离心机成功,可使胶粒迅速沉降。超 速离心机广泛用于测定溶胶中胶粒的 大小及质量。也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 子量和进行病毒的分离提纯。 图5-3 沉降平衡示意图
煮沸
FeCl3(稀溶液)+3H2O
Fe(OH)3(溶 胶)+3HCl
二、胶体分散系的表面特性
高度分散,使得分散相表面积急剧增大。 1. 分散度—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分散的程度,分散 度常用比表面来表示。
–
比表面 —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S 0 = S /V
实例:当 r = 0.62cm的水滴分散成 r = 10-7cm 时,
意义: ①电泳现象可以说明胶粒带电荷,并且根据电 泳方向可以确定胶粒带何种电荷。 正溶胶 负溶胶 ②电泳在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方面有极其重要的应用。
③胶粒表面带某种电荷,介质必然带数量相等 且符号相反的电荷,因为整个溶胶是电中性的。
2.电渗(electroosmosis)
若按图示,把溶胶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原因: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主要是改变胶粒吸 附层的结构。 电解质加入后,把扩散层中的反离子斥入吸附 层,胶粒的荷电数减少甚至消失,水合膜和扩散层
随之变薄或消失,胶粒便发生聚沉。 临界聚沉浓度(聚沉值):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的
电解质溶液的最小浓度,单位为mmol· L-1。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electrophoresis) 向 U 形管中注入有色溶 胶,在液面上加 NaCl 溶液, 两相之间有一清晰的界面。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 可看到负极一端有色溶胶液 面下降 , 而正极一端液面上 升,表明溶胶向正极移动。 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在介质中定向移动 的现象,称为电泳。*
性
质*
小于
1nm
1~ 100 nm
均相,能透过半透膜, 热力学稳定
胶 体 分 散 系
溶胶
高分子 溶液 缔合 胶体
非均相,不能透过半透 膜,热力学不稳定
均相,不能透过半透膜, 热力学稳定,透明
高分子
胶束
粗粒子*
均相,不能透过半透膜, 热力学稳定,透明
非均相,不能透过半透 膜,热力学不稳定
大于 100 nm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或分 散质,而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dispersed medium)或分散剂。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真溶 液、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表5-2
分散相 粒子 大小
分散系 真溶液
分散相的 粒子组成
低分子, 离子
胶粒(分子, 原子或离子 聚集体)
令一束聚焦的光束 通过溶胶,则从侧面可 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 体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Tyndall 效 应 (Tyndall effect) 。 又称乳光现象 乳光现象产生原因? Tyndall现象
d<<λ
d 略小于λ 或接近于λ
d>>λ
光波环绕胶粒向各个方向散射,成为散射 光或称乳光。
FeCl 3+3H 2O 沸腾 Fe(OH)3+3HCl
部分Fe(OH)3与HCl作用:
Fe(OH)3+HCl
FeOCl+3H2O
FeOCl
FeO +Cl
+
-
Fe(OH)3胶核就吸附与其组成相似的FeO+而带正 电荷。 如AgI溶胶带电性: • 当KI过量时,AgI溶胶吸附过量的I-离子而带负电荷 • 当AgNO3过量时,AgI溶胶吸附过量的Ag+离子而带 正电荷
如:As2S3溶胶加热至沸,析出淡黄色沉淀。
4.高分子物质对溶胶的保护作用和敏化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能显著提高溶 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对溶胶的保护作
用。
图5-7 高分子物质对溶胶保护作用(a) 和敏化作用(b)示意图
三、气溶胶(aerosol)
气溶胶:由极小的固体或液体粒子悬浮在气体 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系统。 例如:烟、粉尘、雾等。 预防医学中很重视气溶胶问题。在工农业生产
-水合双电层,水合双电层犹如一层弹性膜,阻碍
了胶粒间相互碰撞,使胶粒彼此隔开,不易聚集。
水合膜越厚,胶粒越稳定。 3.布朗运动也是溶胶稳定因素之一。
(四)溶胶的聚沉现象
当溶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坏,胶粒碰撞时合并
变大,胶粒就从介质中析出而下沉,称为聚沉
(colgulation)。
影响聚沉作用的因素*
粗分散系
二、胶体分散系(colloidal dispersed system): (一)胶体分散系的分类 胶体分散系包括溶胶 (sol) 、高分子溶液 (macromolecular solution)和缔合胶体(associated colloid) 。
胶 体 分 散 系 的 分 散 相 粒 子 的 大 小 介 于 1nm ~
充满多孔隔膜(活性炭、
素烧磁片等),胶粒被吸
附而固定。由于胶粒带
电,介质必然与胶粒带 相反电荷。
图5-5 电渗示意图
电渗: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液体介质通过多 孔隔膜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这种现象 称为电渗。
二、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
(一) 胶粒带电的原因: 1. 胶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 胶核常选择性的吸附组成与其相似的离子。 例:制备Fe(OH)3溶胶*,反应为:
第五章
胶
* 体
Chapter 5 Colloid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第二节 溶胶 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一、分散系系统及其分类(P5)
分散系(dispersed system) :
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 成的系统。
(3)一些有机物离子具有非常强的聚沉能力。特
别是一些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盐)和聚酰胺类化合物的
离子,能有效地破坏溶胶使之聚沉,这可能是有机物
离子能被胶核强烈吸附的缘故。 2.溶胶的相互聚沉: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有相互聚 沉能力。例如,用明矾净水。*
3.加热 加热增加了胶粒的运动速度和碰撞机会,同时降 低了它对离子的吸附作用,从而降低了胶粒所带电荷 的电量和水化程度,使溶胶在碰撞中聚沉。
图5-6 胶团结构示意图
同理,可以写出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式(KI过量):
{[AgI]m·nI- ·(n-x) K+ }x- ·x K+
胶核 吸附层 胶粒 胶团 扩散层
胶团结构式表示意图
注意:1.胶粒带电,胶团为电中性。 2.胶粒带电的正负,取决于选择性吸附
(三)溶胶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溶胶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其稳定性因素主
中形成的粉尘,会长期飘浮在大气中,污染环境,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粉尘的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与溶胶胶粒的性质类似。粉尘被机体吸入的机会以 及其在大气中的稳定程度,与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及 荷电状况有直接关系。粉尘分散度愈大,稳定程度
就愈高,被机体吸入的机会也愈多。
飘浮在大气中的尘粒,90%以上是荷电的,更 增大了尘粒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一般认为,带电尘粒易被机体滞留,直径小于 50nm的尘粒会进入肺泡。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
第二节 溶胶
一、溶胶的基本性质 溶胶是难溶性固体或液体在分散介质中形
成的胶体分散系。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面,
所以溶胶是多相、高度分散体系,有很大的界
面和界面能,易聚集不稳定。 溶胶在光学、动力学和电学等方面具有一
些特殊的性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Tyndall Effect
溶液
溶胶
Tyndall现象产生的特性:
(1)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内胶粒数成正比; (2)散射光强度与胶粒体积成正比; (3)散射光强度与波长成反比;
(4)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折射率的差愈大,散射光
愈强。
应用:
区分真溶液、悬浊液和溶胶 真溶液,悬浊液均无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故丁 达尔现象是区分真溶液、悬浊液和胶体的最简便的 方法。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2.扩散和沉降平衡
扩散: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
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移动,称为扩散 (diffusion)。
沉降:在重力场中,胶粒受重力的作用要下沉,称
为沉降(sedimentation)。
沉降平衡:胶体分散系一方面粒子受到重力而下降
起的心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尘肺,如
一种结晶形二氧化硅粉尘可引起矽肺,是尘肺中病 情发展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为
要是胶粒带电和水合膜的存在。
1.胶粒带电
胶粒都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
斥,即两个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阻止两胶粒合并 变大。因此溶胶中的胶粒能相对稳定地存在。 但是,当胶粒的动能增大到能克服这种静电斥力 时,胶粒间就会相互碰撞合并,出现聚沉*。
2.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
胶团结构式中的吸附层、扩散层均为水合膜层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布朗运动(Brownian movement ) 用超显微镜观察溶胶时,可以观察到胶体粒子 在介质中作不规则运动。称为Brown运动。
Brown运动的本质
①处于热运动状态的介质分子不断撞击胶粒。 ②某一瞬间胶粒受到各方撞击力不均,向合力方 向移动。
布朗运动的特点:
粒子愈小,温度愈高,布朗运动愈剧烈; 且其运动的剧烈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 Fe(OH)3]m· nFeO+ · (n-x) Cl- }x+ ·x Cl胶核 胶粒 吸附层 扩散层
胶团
吸附层和扩散层均为水合膜层 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两层结构称 为扩散双电层(diffused electric double layer)。 扩散层外的介质称胶团间液。溶胶就是胶团 和胶团间液构成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