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2019年部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
2、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内容。
3、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著名的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新佑卫门、足利义满三个人物,说明三者的身份分别是天皇的儿子、武士和幕府将军,并设问天皇、武士和将军三者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三、讲授新课第一目、大化改新(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5、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二)背景材料引入相关史事1、汉倭奴国王金印和邪马台国的亲魏倭王两幅图片了解日本历史2、大和政权的统一(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和国是一个奴隶制性质的国家。
(三)大化改新背景1. 背景:(1)国际:受到中国唐朝的影响。
(2)国内:苏我氏专权,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目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3. 时间:646年开始4. 特点: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5. 主要内容:(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治理。
6. 影响:改革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日本古代史,包括三个子目: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三个子目之间既是时间上的相继,也是内容上的递进。
“6世纪前的日本”子目重点介绍了大和统一日本后奴隶制社会的状况,也点出了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为第二子目进行了铺垫。
“大化改新”这一子目介绍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武士和武士集团”子目讲述了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了幕府统治。
本课是《世界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的第一课,与下一课《阿拉伯帝国》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代表着亚洲国家步入封建社会的两种典型方式:学习和宗教。
同时日本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之一,了解其历史发展的进程有助于后续世界史的学习。
旧教材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整合在一课中,囿于篇幅的限制,只对大化改新这一重点进行了介绍。
统编版教材补充了奴隶社会时期日本的生产组织以及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发展走向,使得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加完整连贯,一方面更好地衔接了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日本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为现实提供历史依据。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唐朝的对外交往,初步了解了唐朝对古代日本的影响;通过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系统学习,知道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史实;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的外交,明确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尽管部分学生知道日本号称大和民族,男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总体来说,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这一领域,对于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却是匮乏的,日本古代史尤其如此。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认知相对较弱,对于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掌握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奈良时代的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图片、图表引导:运用生动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呈现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感知。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学设计(表格式)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2.展示图片《遣唐使入朝觐见》和遣唐使相关
文字。
教师:能否举例说明“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
远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举出中日之间在货币、文字、建筑上的相似之处。
教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日本在社会生活当中向中国学习、效仿的地方,但并非仅限于此,中国文化推动着日本更深层次地向中国学习,例如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第二部分“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
1.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2.自主学习,找出大化改新的措施。
教师向学生解释每一条措施的影响。
教师: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中,我们非常容易就能找到一个共同点,就是“仿效唐朝”。
所以大化改新的显著特点就是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教师:通过内容与特点,我们了解到大化改新在政治、经济方面仿效唐朝的制度,日本也通过大化改新,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制度上,变成了中央集权制;在社会形态上,演变为封建社会。
教师:大化改新将日本的土地归为了国有,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变了,日本出现了庄园。
接下来大家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大家总结一下,庄园产生有哪些原因?
三、幕府统治
1.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2.讲解“源平之争”和幕府统治。
注意解释“幕府”一词,重点讲解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3.讲解武士道,并从动漫作品和抗日战争中分析出武士道影响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四、探究与思考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代日本的发展历史,接下来我们以两种方式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史实。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以及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历史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古代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日本与中国在古代时期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的认识,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社会建立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古代日本》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如神社、宫殿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日本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教案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月日课题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古代日本的统一时间,统一以后统治情况。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部,锻冶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PPT展示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古代日本》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日本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特点、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等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掌握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对日本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大化改新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2.辅助材料:图片、图表、文字材料等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介绍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产生兴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1.识记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中日交往历史的讨论,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认识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教学难点武士和武士集团;幕府统治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富士山》,让学生说一说富士山位于哪个国家。
提问:日本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6世纪前的日本(一)日本的兴起【教师活动】出示地图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述日本兴起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学生活动】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教师活动】提问:大和政权是如何统治管理国家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倭王印》《“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印文》和材料。
讲述古代日本与中国的“通使”。
【学生活动】知道古代日本很早就与中国“通使”。
二、大化改新(一)改革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活动】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二)改革时间、人物【教师活动】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他在位时,发现日本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地方豪强割据等,于是便下令进行大化改新,以期改善社会状况。
2.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颁布了《大化法》。
这部法律规定了土地制度、官制、税制等方面的改革,对于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重要阶层,他们的出现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平安时期,___逐渐崛起,并控制了中央政权,成为了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3.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日本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大和兴起、大化改新、武士和___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___是日本国的尊称,最早由___所使用。
传说他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在明治维新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在现代日本,天皇已经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材料一: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上层社会由王族和豪强占据,他们占领了国家的各种资源,而贫民百姓无法立足。
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并且向朝廷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
材料二:初唐时期,___调整了统治政策,实行了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
这使得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谴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日本的位置、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历史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大化改新的内容。
2.难点: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大化改新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文明,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加深对大化改新的理解。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1课《古代日本》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1课《古代日本》一. 教材分析《古代日本》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历史事件。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了解到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以及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日本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掌握幕府统治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史实。
2.难点:分析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课件:古代日本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日本历史知识,如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背景。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分享,总结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同时,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古代日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学习目标】1.了解大和政权、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史实。
2.认识到要不断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弘扬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以及带给日本的影响。
难点:大化改新的启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同学们,这些图片大家熟悉吗?(给出一些图片:富士山、柯南、寿司、日本地图等)它们都和一个国家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国家。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己看书,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6世纪前日本的概况。
2.大化改新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3.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4.幕府统治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探究新知一、6世纪前的日本学生完成时间轴,概括日本兴起的过程。
1—2世纪,出现上百个国家;3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出现;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二、大化改新,走向封建1.学生回答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背景:国内: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时间:646年人物:孝德天皇 (年号:大化)内容: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管理。
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幕府统治1.学生总结武士兴起的原因。
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开垦私田,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垦荒、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地方失去控制,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学生回答幕府统治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地位、影响。
建立时间:12世纪晚期建立者:源赖朝(征夷大将军)地位: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
教材从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入手,阐述了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接着,教材介绍了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
随后,教材讲述了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包括庄园制度、武士阶级的形成以及日本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天皇和幕府将军。
最后,教材提到了日本对中国的借鉴和学习,以及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大化改新、庄园制度等知识点产生疑问。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掌握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理解大化改新、庄园制度等关键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大化改新、庄园制度、武士阶级的形成等知识点。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庄园制度的运作机制,武士阶级的形成及其在日本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大化改新,讨论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庄园制度、武士阶级的形成等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内容包括: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以及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本节课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这一课题,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已学知识,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
2.难点: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日本的典型历史事件,如大化改新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古代日本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
4.历史图片:展示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如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古代日本》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部分,属于第四部分“世界各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中的“1.东亚地区的古代文明”一节,共四个小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日本的古代历史和文明,包括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该了解到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能够分析日本的古代文化对现代日本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古代日本的文化遗产。
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过渡。
描述古代日本文化的特点,如其宗教信仰、制度、文学艺术等等。
从日本古代文化的特点中探索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互相尊重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生了解日本古代文化跟现代文化的接续与变化,并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古代日本1.古代日本的历史概述2.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3.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4.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5.古代日本社会风俗6.古代日本文化对现代日本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日本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2.讲解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概述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3.讨论法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或启示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预习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概述》和《思维导图》,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有初步认识。
2.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动画或视频,进入古代日本的世界,感受其中神秘的气氛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
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大和__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大王__”。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2.背景:__中国文化__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时间及人物:从__646年__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__孝德天皇__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4.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__中央集权__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__赋税__。
5.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中央集权制的封建__国家。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6.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__武士__”。
7.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_征夷大将军__”称号,设__幕府__于镰仓。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8.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_武士阶层__手中。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__武士道__。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__国家__,而是他的__主公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探究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说说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谈谈大化改新的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谈谈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探究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3.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并把日本文化与中国唐朝文化做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大化改新的理解。
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