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9)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1.点P为直线l外一点,点A、B、C为直线l上三点,P A=4cm,PB=5cm,PC=3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A.4cm B.5cm C.小于3cm D.不大于3cm 【分析】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中,垂线段最短”进行解答.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点P到直线a的距离≤PC,即点P到直线a的距离不大于3cm.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的()A.垂线段B.垂线C.垂线的长度D.垂线段的长度【分析】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对照定义进行判断.解:根据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3.如图,CD⊥AB,垂足为D,AC⊥BC,垂足为C,则图中表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的线段是()A.AD B.AB C.AC D.CD【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的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可得答案.解:AC⊥BC,垂足为点C,则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C的长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的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点E在边BC上.则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A.AD的长度B.AC的长度C.AE的长度D.AB的长度【分析】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解:∵AB⊥BC于B,∴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AB的长度,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长度,而不是一个图形,也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
七年级下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46)
七年级下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1.如图,B点在A点的北偏西30°方向,距A点100米,C点在B点的北偏东60°,∠ACB=40°.
(1)A点在C点的南偏西20度;
(2)A点到直线BC的距离为100米.
【分析】(1)过点C作BM的平行线B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E,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AN=20°,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ABC=90°,所以A点到直线BC的距离即为AB的距离.
【解答】解:(1)过点C作BM的平行线BE,如右图
∵CE∥BM
∴∠ECB=∠MBC=60°
∵∠ACB=40°
∴∠ECA=∠ECB﹣∠ACB=60°﹣40°=20°
∴A点在C点的南偏西20度;
故答案为:20.
(2)∵AN∥CE
∴∠CAN=∠ECA=20°
∴∠BAC=50°
在△ABC中,∠ACB=40°,∠BAC=50°
∴∠ABC=90°
∴A点到直线BC的距离即为AB的距离为100米.
故答案为:1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又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学习要求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AOE =90°.(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2)若∠1=20°,那么∠2=______;∠3=∠B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且∠COE =90°,则(1)与∠BOD 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 =42°17′,则∠AOD =__________; ∠EOD =______;∠AOE =______. 二、选择题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7.如图,∠1的邻补角是(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若AOD AOC ∠=∠31,则∠BOD 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D)135°9.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A)∠1=90°,∠2=30°,∠3=∠4=60°(B)∠1=∠3=90°,∠2=∠4=30°(C)∠1=∠3=90°,∠2=∠4=60°(D)∠1=∠3=90°,∠2=60°,∠4=30°三、判断正误10.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2.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 13.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一定互为补角.( ) 14.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15.有一条公共边和公共顶点,且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16.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17.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86°.求∠4的度数.18.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DOE=4∶1.求∠AOF的度数.19.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拓展、探究、思考20.如图,O是直线CD上一点,射线OA,OB在直线CD的两侧,且使∠AOC=∠BOD,试确定∠AOC与∠BOD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你的理由.21.回答下列问题:(1)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四条直线AB,CD,EF,GH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3)m条直线a1,a2,a3,…,a m-1,a m相交于点O,则图中一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 垂线学习要求1.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能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__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__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2.垂线的性质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____________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_________中,_________最短.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4.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______;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点,记作____________;线段PO的长度是点_________到直线_________的距离;点M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画图5.如图,过A点作CD⊥MN,过A点作PQ⊥EF于B.图a 图b 图c6.如图,过A点作BC边所在直线的垂线EF,垂足是D,并量出A点到BC边的距离.图a 图b 图c7.如图,已知∠AOB及点P,分别画出点P到射线OA、OB的垂线段PM及PN.图a 图b 图c8.如图,小明从A村到B村去取鱼虫,将鱼虫放到河里,请作出小明经过的最短路线.综合、运用、诊断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9.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10.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11.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 ) 12.平面内,过线段AB 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 垂直. ( ) 13.连接直线l 外一点到直线l 上各点的6个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 14.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的距离. ( ) 1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 16.在三角形ABC 中,若∠B =90°,则AC >AB . ( )二、选择题17.如图,若AO ⊥CO ,BO ⊥DO ,且∠BOC =α,则∠AOD 等于( ).(A)180°-2α (B)180°-α(C)α2190+︒ (D)2α-90°18.如图,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P 到直线m 上的三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P A =4cm ,PB =6cm ,PC =3cm ,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 ). (A)3cm (B)小于3cm (C)不大于3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19.如图,BC ⊥AC ,CD ⊥AB ,AB =m ,CD =n ,则A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A)AC <m (B)AC >n (C)n ≤AC ≤m (D)n <AC <m 20.若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于点A ,则直线b 上到直线a 距离等于2cm的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1.如图,AC ⊥BC 于点C ,CD ⊥AB 于点D ,DE ⊥BC于点E ,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3条 (B)4条 (C)7条 (D)8条 三、解答题22.已知:OA ⊥OC ,∠AOB ∶∠AOC =2∶3.求∠BOC 的度数.23.已知: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且CD ⊥EF ,∠AOE =70°,若OG 平分∠BOF .求∠DOG .拓展、探究、思考24.已知平面内有一条直线m 及直线外三点A ,B ,C ,分别过这三个点作直线m 的垂线,想一想有几个不同的垂足?画图说明.25.已知点M ,试在平面内作出四条直线l 1,l 2,l 3,l 4,使它们分别到点M 的距离是1.5cm .·M26.从点O 引出四条射线OA ,OB ,OC ,OD ,且AO ⊥BO ,CO ⊥DO ,试探索∠AOC与∠BOD 的数量关系.27.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为邻角,过顶点作公共边的垂线,若此垂线与锐角的另一边构成75直角,与钝角的另一边构成直73角,则此锐角与钝角的和等于直角的多少倍?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习要求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能从所构成的八个角中识别出哪两个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所构成的八个角中指出,下列各对角之间是属于哪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1)∠1与∠2是_______;(2)∠5与∠7是______;(3)∠1与∠5是_______;(4)∠5与∠3是______;(5)∠5与∠4是_______;(6)∠8与∠4是______;(7)∠4与∠6是_______;(8)∠6与∠3是______;(9)∠3与∠7是______;(10)∠6与∠2是______.2.如图2所示,图中用数字标出的角中,同位角有______;内错角有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3.如图3所示,(1)∠B和∠ECD可看成是直线AB、CE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A和∠ACE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4.如图4所示,(1)∠AED和∠A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EDB和∠D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3)∠EDC和∠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综合、运用、诊断一、选择题5.已知图①~④,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在上述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 ).图2 图3 图4(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6.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5与∠2是对顶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3是同旁内角(D)∠1与∠2是同旁内角7.如图,∠1和∠2是内错角,可看成是由直线( ).(A)AD,BC被AC所截构成(B)AB,CD被AC所截构成(C)AB,CD被AD所截构成(D)AB,CD被BC所截构成8.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GH分别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A)4对(B)8对(C)12对(D)16对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9.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4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学习要求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依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8.已知:点P是∠AOB内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CD∥OA,直线EF∥OB.9.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D点作DE∥AB交AC于N点.二、解答题10.已知:如图,∠1=∠2.求证:AB∥CD.(1)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1=______.证法1:∵∠1=∠2,(已知)又∠3=∠2,( )∴∠1=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3=∠4.证法2:∵∠4=∠1,∠3=∠2,( )又∠1=∠2,(已知)从而∠3=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绘图员画图时经常使用丁字尺,丁字尺分尺头、尺身两部分,尺头的里边和尺身的上边应平直,并且一般互相垂直,也有把尺头和尺身用螺栓连接起来,可以转动尺头,使它和尺身成一定的角度.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下面的三个图所示.画直线时要按住尺身,推移丁字尺时必须使尺头靠紧图画板的边框.请你说明:利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CD ⊥DA ,DA ⊥AB ,∠1=∠2.试确定射线DF 与A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DF ______AE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 ______AE ,只要证∠3=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CD ⊥DA ,DA ⊥AB ,( )∴∠CDA =∠DAB =______°.(垂直定义) 又∠1=∠2,( )从而∠CDA -∠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即∠3=___.∴DF ___AE .(____,____)13.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求证:AB ∥DC .证明:∵∠ABC =∠ADC ,.2121ADC ABC ∠=∠∴( ) 又∵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212,211ADC ABC ∠=∠∠=∠∴ ( ) ∴∠______=∠______.( )∵∠1=∠3,( ) ∴∠2=∠______.(等量代换) ∴______∥______.( )14.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 与直线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a 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 ______c ,只要证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1=∠2,(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 ∥______,c ∥______, ∴a ______c .(________,________)5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要求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3.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1)性质1: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两直线______,同位角______.(2)性质2:两条平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质3:___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3.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果AB∥EF,那么∠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B∥DC,那么∠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F∥BE,那么∠1+∠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AF∥BE,∠4=120°,那么∠5=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DE∥A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E∥AB,(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AB( ),∴∠1+______=180°.(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5.如图,∠1=∠2,∠3=110°,求∠4.解题思路分析:欲求∠4,需先证明______∥______.解:∵∠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1+∠2=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AB∥CD,∠1=∠B.求证:CD是∠BCE的平分线.证明思路分析:欲证CD是∠BCE的平分线,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1=∠B,( )∴______=______.(等量代换)即C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已知:如图,AB∥CD,∠1=∠2.求证:BE∥CF.证明思路分析:欲证BE∥CF,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ABC-∠1=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BE∥CF.(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如图,AB∥CD,∠B=35°,∠1=75°.求∠A的度数.解题思路分析:欲求∠A,只要求∠ACD的大小.解:∵CD∥AB,∠B=35°,(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1=75°,∴∠ACD=∠1+∠2=______°.∵CD∥AB,( )∴∠A+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B =50°.求∠D 的度数.分析:可利用∠DCE 作为中间量过渡. 解法1:∵AB ∥CD ,∠B =50°,( )∴∠DCE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又∵AD ∥BC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如果以∠A 作为中间量,如何求解? 解法2:∵AD ∥BC ,∠B =50°,(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 ∥AB ,( )∴∠D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如图,AB ∥CD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求∠APC 的度数.解:过P 点作PM ∥AB 交AC 于点M .∵AB ∥CD ,( )∴∠BAC +∠______=180°.( ) ∵PM ∥AB ,∴∠1=∠_______,( )且PM ∥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3=∠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 )∠=∠∴211______,∠=∠214______.( ) 90212141=∠+∠=∠+∠∴ACD BAC .( )∴∠APC =∠2+∠3=∠1+∠4=90°.( ) 总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______.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AB ∥CD ,EF ⊥AB 于M 点且EF 交CD 于N 点.求证:EF ⊥CD .13.如图,DE∥BC,∠D∶∠DBC=2∶1,∠1=∠2,求∠E的度数.14.问题探究:(1)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15.如图,AB∥DE,∠1=25°,∠2=110°,求∠BCD的度数.16.如图,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 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AEC,∠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6 命题学习要求1.知道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2.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并会把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定该命题的真假.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______一件事件的______叫做命题.2.许多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 _____.3.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4.所谓真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就______的命题.相反,所谓假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______的命题.二、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顶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9.90°的角是直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末位数字是零的整数能被5整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等角的余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 14. 不是有理数.( )15.直线a与b能相交吗?( ) 16.连接AB.( )17.作AB⊥CD于E点.( ) 18.三条直线相交,有三个交点.( )二、判断下列各命题中,哪些命题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对于真命题画“√”,对于假命题画“×”)19.0是自然数.( )20.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2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2.如果AC=BC,那么C点是AB的中点.( )23.若a∥b,b∥c,则a∥c.( )24.如果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B=2BC.( )25.若x2=4,则x=2.( )26.若xy=0,则x=0.( )27.同一平面内既不重合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28.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29.同位角相等.( )30.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拓展、探究、思考3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下列论断:①AB∥DC;②AD∥BC;③AB=AD;④∠A=∠C;⑤AD=BC.以上面论断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再从余下的论断中选一个作为结论,并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一个真命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求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7 平移学习要求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线段ON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DE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FG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2.如图所示,线段AB在下面的三个平移中(AB→A1B1→A2B2→A3B3),具有哪些性质.图a图b 图c(1)线段AB上所有的点都是沿______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都________.因此,线段AB,A1B1,A2B2,A3B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线段AB,A1B1,A2B2,A3B3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3.如图所示,将三角形ABC平移到△A′B′C′.图a 图b在这两个平移中:(1)三角形ABC的整体沿_______移动,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______和______完全相同.(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即AA′,BB′,C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按要求画出相应图形4.如图,AB∥DC,AD∥BC,DE⊥AB于E点.将三角形DAE平移,得到三角形CBF.5.如图,AB∥DC.将线段DB向右平移,得到线段CE.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及A′点.将平行四边形ABCD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平行四边形A′B′C′D′.7.已知:五边形ABCDE及A′点.将五边形ABCDE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到五边形A′B′C′D′E′.拓展、探究、思考一、选择题8.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如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二、解答题9.河的两岸成平行线,A,B是位于河两岸的两个车间(如图).要在河上造一座桥,使桥垂直于河岸,并且使A,B间的路程最短.确定桥的位置的方法如下:作从A到河岸的垂线,分别交河岸PQ,MN于F,G.在AG上取AE=FG,连接EB.EB交MN于D.在D处作到对岸的垂线DC,那么DC就是造桥的位置.试说出桥造在CD位置时路程最短的理由,也就是(AC+CD+DB)最短的理由.10.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BC,AC,AB分别作正方形①、②、③,如何用①中各部分面积与②的面积,通过平移填满正方形③?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第六章 实数6.1平方根学习要求1. 理解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含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点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OP=d点P在⇔d>r点P在⇔d=r点P在⇔d<r。
2.三点圆:不在直线上的三个点一个圆。
3.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考点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这条直线叫做圆的线。
(2)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这条直线叫做圆的线这个点叫做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
(4)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直线l和⊙O⇔d<r直线l和⊙O⇔d=r直线l和⊙O⇔d>r。
2.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点之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两条切线的夹角。
4.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限时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全国·同步练习)以点P(1,2)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与坐标轴恰好有三个交点则r应满足( )A. r=2或√ 5B. r=2C. r=√ 5D. 2≤r≤√ 52.(2024·全国·同步练习)如图在△ABC中O是AB边上的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O与AC相切于点D BD平分∠ABC AD=√ 3OD AB=12CD的长是( )A. 2√ 3B. 2C. 3√ 3D. 4√ 33.(2024·江苏省·同步练习)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经过三点可以作一个圆②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③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⑤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斜边的中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过程直线与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投影公式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总公式: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o,Yo),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AXo+BYo+C|/√(A²+B²)。
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d=|(x1x0,y1y0,z1z0)×(l,m,n)|/√(l²+m²+n²)引申公式:公式①:设直线l1的方程为Ax+By+C1=0;直线l2的方程为Ax+By+C2=0。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3节“直线的交点与距离公式”中的重要知识点。
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问题(推导公式)、应用公式”的线索展开研究,既是直线方程应用的延续,又是坐标法这一核心知识的发展,同时还是充分展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优越性的载体。
作为直线方程的一个应用,公式的推导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属于具有较高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
同时,该公式还将在学生今后的代数、立体几何及圆锥曲线学习过程中,作为解析几何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泛用之于问题的求解过程当中,因此,该内容又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不仅如此,该内容还是刚刚学过的两直线交点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用武之地。
就内容本身来说,作为公式的学习与应用又是引领学生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强化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好素材。
因此,这是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一个重要基础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解析几何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经历发现推导公式的基础上,理解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特点,学会公式的运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对教学过程的充分参与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研究方法,领会蕴涵在公式推导及范例解决过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灵活运用公式能力及用解析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
第27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对应学生用书P73知识点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若点(1,a)到直线x -y +1=0的距离是32,则实数a 为( )A .-1B .5C .-1或5D .-3或3 答案 C解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a +1|2=322,∴a=-1或5.2.已知两点A(1,1)和B(-1,4)到直线x +my +3=0的距离相等,则m 为( ) A .0或-23 B .23或-65C .-23或23D .0或23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x +my +3=0与AB 平行或过AB 的中点,则有-1m =4-1-1-1或1-12+m×1+42+3=0,∴m=23或m =-65.知识点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A .1110B .85C .157D .45答案 A解析 由两直线平行,得m =6,所以mx -8y +5=0可化成3x -4y +52=0,因此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d =⎪⎪⎪⎪⎪⎪-3-5232+42=1110,故选A .4.已知直线l 与两直线l 1:2x -y +3=0和l 2:2x -y -1=0平行且距离相等,则l 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 2x -y +1=0解析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2x -y +c =0(c≠3,c≠-1),分别在l 1:2x -y +3=0和l 2:2x -y -1=0上取点A(0,3)和B(0,-1),则此两点到2x -y +c =0的距离相等,即|-3+c|22+-12=|1+c|22+-12,解得c =1,故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1=0.知识点三距离公式的应用5.已知点P(m ,n)是直线2x +y +5=0上任意一点,则m 2+n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5解析 因为m 2+n 2是点P(m ,n)与原点O 间的距离,所以根据直线的性质,原点O 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就是m 2+n 2的最小值.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d =522+12=5.故答案为5.6.已知直线l 1:x +y -1=0,现将直线l 1向上平移到l 2的位置,若l 1,l 2和两坐标轴围成的梯形的面积为4,求直线l 2的方程(如图).解 ∵l 1∥l 2,可设l 2的方程为x +y -m =0. l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 l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D ,得A(1,0),D(0,1),B(m ,0),C(0,m). ∵l 2在l 1的上方,∴m>1.∵S 梯形ABCD =S △OBC -S △AOD ,∴4=12m 2-12,解得m =3或m =-3(舍去).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3=0.对应学生用书P73一、选择题1.已知两点A(3,2)和B(-1,4)到直线mx +y +3=0的距离相等,则m 的值为( ) A .0或-12 B .12或-6C .-12或12D .0或12答案 B 解析 依题意得|3m +5|m 2+1=|-m +7|m 2+1,即|3m +5|=|m -7|,∴(3m+5)2=(m -7)2,展开合并同类项得8m 2+44m -24=0,即2m 2+11m -6=0,解得m =12或m =-6.2.点P(x ,y)在直线x +y -4=0上,则x 2+y 2的最小值是( ) A .8 B .2 2 C . 2 D .16 答案 A解析 由题知所求即为原点到直线x +y -4=0的距离的平方,即0+0-4212+12=162=8.故选A .3.若动点A(x 1,y 1),B(x 2,y 2)分别在直线l 1:x +y -11=0和l 2:x +y -1=0上移动,则AB 中点M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6=0B .x +y +6=0C .x -y +6=0D .x +y -6=0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点M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l 1,l 2平行,所以设为x +y +n =0,此直线到直线l 1和l 2的距离相等,所以|n +11|2=|n +1|2,解得n =-6,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6=0.故选D .4.直线2x +3y -4=0关于点(2,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 .3x -2y -4=0 B .2x +3y +6=0 C .3x -2y -10=0 D .2x +3y -10=0 答案 D解析 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 +3y +C =0,由题意可知|4+3-4|22+32=|4+3+C|22+32. ∴C=-4(舍)或C =-10,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 +3y -10=0.5.若动点A(x 1,y 1),B(x 2,y 2)分别在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上移动,则AB 的中点M 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A .3 2B .2C . 2D .4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点M 在直线l 1与l 2之间且与两直线距离相等的直线上,设该直线方程为x +y +c =0,则|c +7|2=|c +5|2,即c =-6,∴点M 在直线x +y -6=0上,∴点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就是原点到直线x +y -6=0的距离,即|-6|2=32.二、填空题6.如果已知两点O(0,0),A(4,-1)到直线mx +m 2y +6=0的距离相等,那么m 可取不同实数值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3解析解方程6m2+m4=|4m-m2+6|m2+m4(m≠0),得m=6或m=-2或m=4.7.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1,又点A(-2,-1),B(4,5)到l的距离相等,则l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x-y-1=0或x=1解析显然l⊥x轴时符合要求,此时l的方程为x=1.设l的斜率为k,则l的方程为y=k(x-1),即kx-y-k=0.∵点A,B到l的距离相等,∴|-2k+1-k|k2+1=|4k-5-k|k2+1,∴|1-3k|=|3k-5|,∴k=1,∴l的方程为x-y-1=0.8.已知平面上一点M(5,0),若直线上存在点P使|PM|=4,则称该直线为“切割型直线”.下列直线是“切割型直线”的有________.①y=x+1 ②y=2 ③y=43x ④y=2x+1答案②③解析可通过求各直线上的点到点M的最小距离,即点M到直线的距离d来分析.①d=5+12=32>4,故直线上不存在点到点M的距离等于4,不是“切割型直线”;②d=2<4,所以在直线上可以找到两个不同的点,使之到点M的距离等于4,是“切割型直线”;③d=20 32+42=4,直线上存在一点,使之到点M的距离等于4,是“切割型直线”;④d=115=1155>4,故直线上不存在点到点M的距离等于4,不是“切割型直线”.故填②③.三、解答题9.已知直线l1:ax+by+1=0(a,b不同时为0),l2:(a-2)x+y+a=0.(1)若b=0且l1⊥l2,某某数a的值;(2)当b=3且l1∥l2时,求直线l1与l2间的距离.解(1)当b=0时,l1:ax+1=0,由l1⊥l2知a-2=0,解得a=2.(2)当b=3时,l1:ax+3y+1=0,当l 1∥l 2时,联立⎩⎪⎨⎪⎧a -3a -2=0,3a -1≠0,解得a =3,此时,l 1的方程为3x +3y +1=0,l 2的方程为x +y +3=0,即3x +3y +9=0,则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 =|9-1|32+32=423. 10.过点M(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x ,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若四边形OAMB 的面积被直线AB 平分,求直线AB 的方程.解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 a +yb =1(a >0,b >0),∴A(a,0),B(0,b). ∵MA⊥MB,∴(a-2)×(-2)+(-4)×(b-4)=0, 即a =10-2b .∵a>0,b >0,∴0<b <5,0<a <10. ∵直线AB 的一般式方程为bx +ay -ab =0, ∴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d =|2b +4a -ab|a 2+b2. ∴△MAB 的面积S 1=12d|AB|=12|2b +4a -ab|=|b 2-8b +20|=b 2-8b +20,△OAB 的面积S 2=12ab =5b -b 2.∵直线AB 平分四边形OAMB 的面积, ∴S 1=S 2,可得2b 2-13b +20=0,解得⎩⎪⎨⎪⎧b =4,a =2或⎩⎪⎨⎪⎧b =52,a =5.∴所求直线AB 的方程为x +2y -5=0或2x +y -4=0.。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点到直线的距离》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B 版 数学 必修2:点到直线的距离一、选择题1、过点(1,3)且与原点相距1的直线共有( )A. 0条B. 一条C. 2条D.3条2、点P ),(y x 在直线04=-+y x 上,O 为坐标原点,则|OP|的最小值是( )A. 10B. 22C. 6D.23、A 、B 、C 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它们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已知直线C B y A x sin sin sin ++=0,到原点的距离大于1,则此三角形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4、设a ,b ,k ,p 分别表示同一直线的横截距,纵截距,斜率和原点到直线的距离,则有( )A .a 2k 2=p 2(1+k 2)B .k =b aC .1a +1b=p D .a =-kb 5、直线1l 过点A (3,0),直线2l 过点B (0,4),1l ∥2l ,用d 表示1l 和2l 的距离,则( )A. 5≥dB. 53≤≤dC. 50≤≤dD.50≤<d二、填空题6、经过直线032=-+y x 和012=--y x 的交点,且与点(0,1)的距离等于21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7、若P<-1,则点)sin ,(cos αα到直线0sin cos =++P y x αα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8、 已知A (3,0),B (0,4),则过B 且与A 的距离为3的直线方程为 .9、若点(1,1)到直线xcos α+ysin α=2的距离为d ,则d 的最大值是 .10、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1,5),B (-2,4),C (-6,-4),M 为BC 边上的一点,且三角形ABM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C 面积的41,则线段AM 的长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 11、已知一直线经过点(1,2),并且与点(2,3)和(0,-5)的距离相等,求此直线的方程。
九年级数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专题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设⊙O的半径为3,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若直线l与⊙O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则d 应满足的条件是()A.d=3 B.d≤3 C.d<3 D.d>3答案:B解析:解答:因为直线l与⊙O至少有一个公共点,所以包括直线与圆有一个公共点和两个公共点两种情况,因此d≤r,即d≤3,故选B.分析:当d=r时,直线与圆相切,直线l与圆有一个公共点;当d<r时,直线与圆相交,直线l与圆有两个公共点;当d>r时,直线与圆相离,直线L与圆没有公共点.2.在△ABC中,∠A=90°,AB=3cm,AC=4cm,若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作⊙O,则BC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离C.相切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解答:做AD⊥BC,∵∠A=90°,AB=3cm,AC=4cm,若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作⊙O,∴BC=5,∴AD×BC=AC×AB,解得:AD=2.4,2.4<3,∴BC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选A.分析:首先求出点A与直线BC的距离,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BC与⊙O的位置关系.3.在Rt△ABC中,∠C=90°,AC=6cm,则以A为圆心6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外离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点A到直线BC的距离=AC,∵AC=6cm,圆的半径=6cm,∴以A为圆心6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相切.故选B.分析: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线段AC的长度,正好等于圆的半径,则直线BC与圆相切.4.⊙O的半径为8,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4,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解答:∵⊙O的半径为8,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4,∵8>4,即:d<r,∴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选:B.分析:根据圆O的半径和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的大小,相交:d<r;相切:d=r;相离:d>r;即可选出答案.5.已知⊙O的半径为5,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3,则反映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的图形是()A.B.C.D.答案:B解析:解答:∵⊙O的半径为5,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3,∵5>3,即:d<r,∴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选B.分析:根据圆O的半径和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的大小,相交:d<r;相切:d=r;相离:d>r;即可选出答案.6.已知⊙O的半径为10cm,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O的距离为10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交或相离解析:解答: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0等于圆的半径10,则直线和圆相切.故选B.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若d=r,则直线于圆相切;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7.圆O与直线L在同一平面上.若圆O半径为3公分,且其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2公分,则圆O和直线L的位置关系为()A.不相交B.相交于一点C.相交于两点D.无法判别答案:C解析:解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2小于圆的半径3,∴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和圆有2个公共点.故选C.分析: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2小于圆的半径3,则直线和圆相交,此时直线和圆有2个公共点.8.已知⊙O的半径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当d=r时,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切C.相离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联系:当d=r时,则直线和圆相切.故选B.分析: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若d=r,则直线于圆相切;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 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A.1 B.1或5 C.3 D.5答案:B解析:解答:当⊙P位于y轴的左侧且与y轴相切时,平移的距离为1;当⊙P位于y轴的右侧且与y轴相切时,平移的距离为5.故选:B.分析:平移分在y轴的左侧和y轴的右侧两种情况写出答案即可.10.⊙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6,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切C.相离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O的直径为10∴r=5,∵d=6∴d>r∴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离故选C分析:因为⊙O的直径为10,所以圆的半径是5,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6即d=6,所以d>r,所以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离.11.已知:⊙O的半径为2cm,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1cm,将直线l沿垂直于l的方向平移,使l与⊙O相切,则平移的距离是()A.1cm B.2cm C.3cm D.1cm或3cm答案:D解析:解答:如图,当l经过点B时,OB=1cm,则AB=1cm;当l移动到l″时,则BC=3cm;故选D.分析: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数量关系,可得点O到l的距离为1cm,可向上或向下平移,使l与⊙O相切,即可得出答案.12.如图,已知线段OA交⊙O于点B,且OB=AB,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 的最大值是()A.30°B.45°C.60°D.90°答案:A解析:解答:如图:根据题意知,当∠OAP取最大值时,OP⊥AP;在Rt△AOP中,∵OP=OB,OB=AB,∴OA=2OP,∴∠OAP=30°.故选A.分析:根据题意找出当OP⊥AP时,∠OAP取得最大值.所以在Rt△AOP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得此时∠OAP的值.13.已知⊙O的半径为2,直线l上有一点P满足PO=2,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离C.相离或相切D.相切或相交答案:D解析:解答:当OP垂直于直线l时,即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2=r,⊙O与l相切;当OP不垂直于直线l时,即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2=r,⊙O与直线l相交.故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或相交.故选D.分析: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判定.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①直线l和⊙O相交⇔d <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分OP垂直于直线l,OP不垂直直线l两种情况讨论.14.如图,等边△ABC的周长为6π,半径是1的⊙O从与AB相切于点D的位置出发,在△ABC 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到与AB相切于点D的位置,则⊙O自转了()A.2周B.3周C.4周D.5周答案:C解析:解答:圆在三边运动自转周数:6π÷2π =3,圆绕过三角形外角时,共自转了三角形外角和的度数:360°,即一周;可见,⊙O自转了3+1=4周.故选:C.分析:该圆运动可分为两部分:在三角形的三边运动以及绕过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计算即可得到圆的自传周数.15.同学们玩过滚铁环吗?当铁环的半径是30cm,手柄长40cm.当手柄的一端勾在环上,另一端到铁环的圆心的距离为50cm时,铁环所在的圆与手柄所在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交C.相切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由已知得:BC=30cm,AC=40cm,AB=50cm,∵2222502500AB==,+=+=+=,22BC AC304090016002500∴222+=BC AC AB∴∠ACB=90°,即AC⊥BC,∴AC为圆B的切线,则此时铁环所在的圆与手柄所在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相切.故选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由三角形ABC的三边,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CB=90°,根据垂直定义得到AC与BC垂直,再利用切线的定义:过半径外端点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为圆的切线,得到AC为圆B的切线,可得出此时铁环所在的圆与手柄所在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相切.二、填空题16.在△ABC中,∠C=90°,AC=6,BC=8,以C为圆心r为半径画⊙C,使⊙C与线段AB 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则r的取值范围是.答案:245<r≤6解析:解答:如图,∵BC>AC,∴以C为圆心,r为半径所作的圆与斜边AB只有一个公共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10.圆与AB相切时,即r=CD=6×8÷5=24 5;∵⊙C与线段AB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245<r≤6.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出其斜边上的高,再根据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进行求解.17.⊙O的直径为12,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12,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答案:相离解析:解答:∵⊙O的直径为12∴r=6,∵d=12∴d>r∴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离.分析:因为⊙O的直径为12,所以圆的半径是6,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12即d=12,所以d>r,所以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离.18.如图,⊙O的半径OC=5cm,直线l⊥OC,垂足为H,且l交⊙O于A、B两点,AB=8cm,则l沿OC所在直线向下平移cm时与⊙O相切.答案:2解析:解答:∵直线和圆相切时,OH=5,又∵在直角三角形OHA中,HA=AB÷2 =4,OA=5,∴OH=3.∴需要平移5-3=2cm.故答案为:2.分析:根据直线和圆相切,则只需满足OH=5.又由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可求出此时OH的长,从而计算出平移的距离.19.⊙O的半径为R,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R,d是方程2x-4x+m=0的两根,当直线l 与⊙O相切时,m的值为.答案:4解析:解答:∵d、R是方程-4x+m=0的两个根,且直线L与⊙O相切,∴d=R,∴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16-4m=0,解得,m=4,故答案为:4.分析:先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再根据△=0即可求出m的值.20.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它的边与半径为1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所有可能的情况是(写出符合的一种情况即可).答案:2解析:解答:∵2223425,525+==∴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设内切圆半径为r,则1 2(3+4+5)r=12×3×4,解得r=1,所以应分为五种情况:当一条边与圆相离时,有0个交点,当一条边与圆相切时,有1个交点,当一条边与圆相交时,有2个交点,当圆与三角形内切时,有3个交点,当两条边与圆同时相交时,有4个交点,故公共点个数可能为0、1、2、3、4个.故答案为2.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为1,圆在不同的位置和直线的交点从没有到最多4个.三、解答题21.已知⊙O的周长为6π,若某直线l上有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为3,试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答案:相切或相交解答:∵⊙O的周长为6π,∴⊙O的半径为3,∵直线l上有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为3,∴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相切.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圆的周长求得圆的半径,然后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得到两圆的位置关系即可.22.如图,∠O=30°,C为OB上一点,且OC=6,以点C为圆心,试判断半径为3的圆与OA 的位置关系.答案:相切解答:过点C作CD⊥AO于点D,∵∠O=30°,OC=6,∴DC=3,∴以点C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与O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解析:分析:利用直线l和⊙O相切⇔d=r,进而判断得出即可.23.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答案:2解析:解答: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则半径为6.5cm,又∵圆心距为4.5cm,小于半径,∴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交点.答:直线和圆有2个公共点.分析:欲求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即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把直线和圆心的距离4.5cm与半径6.5cm进行比较.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若d=r,则直线于圆相切;若d >r,则直线与圆相离.(d为直线和圆心的距离,r为圆的半径)24.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O半径为r,若d、r是方程2x-6x+m=0的两个根,且直线L与⊙O相切,求m的值.答案:9解答:∵d、r是方程x2-6x+m=0的两个根,且直线L与⊙O相切,∴d=r,∴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6-4m=0,解得,m=9.解析:分析:先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再根据△=0即可求出m的值.2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CA=CD,∠CDA=30°.试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相切解答:如图:∵△ACD是等腰三角形,∠D=30°,∴∠CAD=∠CDA=30°.连接OC,∵AO=CO,∴△AOC是等腰三角形,∴∠CAO=∠ACO=30°,∴∠COD=60°,在△COD中,又∵∠CDO=30°,∴∠DCO=90°∴CD是⊙O的切线,即直线CD与⊙O相切.解析:分析:已知点C在⊙O上,先连接OC,由已知CA=CD,∠CDA=30°,得∠CAO=30°,∠ACO=30°所以得到∠COD=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DCO=90°即能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含解析)
备战2019中考数学专题练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A.线段PA的长度B.线段PB的长度C.线段PC的长度D.线段PD的长度2.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厘米,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厘米和4厘米,则符合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为()A.2条B.3条C.4条D.无数条3.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A.3条B.4条C.5条 D.6条4.如图,PO⊥OR,OQ⊥PR,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A.五条B.二条C.三条 D.四条5.如图,PO⊥OR,OQ⊥PR,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长.A.POB.ROC.OQD.PQ6.定义: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p、q,则称有序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的个数是()A.2B.3C.4D.57.同一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个.A.1或3B.0、1或3C.0、1或2D.0、1、2或38.如图,点A在直线l1上,点B,C分别在直线l2上,AB⊥l2于点B,AC⊥l1于点A,AB=4,AC=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B到直线l1的距离等于4B.点A到直线l2的距离等于5C.点B到直线l1的距离等于5D.点C到直线l1的距离等于59.如图,PO⊥OR,OQ⊥PR,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长.()A.POB.ROC.OQD.PQ10.如图所示,AB⊥AC,AD⊥BC,垂足分别为A,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A到BC的垂线段为ADB.点C到AD的垂线段为CDC.点B到AC的垂线段为ABD.点D到AB的垂线段为BD11.在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在平面上,一条直线只有一条垂线B.过直线上一点的直线只有一条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且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D.垂线段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二、填空题12.如图所示,若⊥ACB=90°,BC=8cm,AC=6cm,则B点到AC边的距离为________cm.13.如图,BC⊥AC,CB=8cm,AC=6cm,AB=10cm,那么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_cm,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___cm,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cm.14.如图,过A点画与直线BC垂直的线段,A点到BC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_的长,过B 点画直线AC的垂线段,B点到AC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_的长.15.如图,想在河堤两岸搭建一座桥,搭建方式最短的是________,理由________;三、解答题16.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四、综合题17.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有一只蚂蚁P从点A出发,沿AC匀速行走,蚂蚁从A点到C点行进过程中:(1)所经过的点P到AD,BC边的距离是怎么变化的?(2)所经过点P到CD,BC边距离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呢?18.阅读理解:已知点P(x0,y0)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可用公式d= 计算.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解:因为直线y=3x+7,其中k=3,b=7.所以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为:d=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x﹣1的距离;(2)已知⊥Q的圆心Q坐标为(0,5),半径r为2,判断⊥Q与直线y= x+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y=﹣2x+4与y=﹣2x﹣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解析】【解答】解:⊥PB⊥直线l于点B⊥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线段PB的长度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的定义,即可求解。
初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10)
初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定相交
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D.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度是3cm,则点P 到直线L的距离是3cm.
【分析】根据垂线的性质: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同一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垂线段最短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原题说法错误;
B、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定相交,说法错误,应为同一平面内,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定相交;
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法错误,应为从直线外一
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D、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度是3cm,则点P
到直线L的距离是3cm.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同一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的性质,垂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长度,而不是一个图形,也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
1。
初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15)
初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1.关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直线外的点和直线上的点的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B.连接直线外的点和直线上的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C.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D.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分析】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错误;
B、连接直线外的点和直线上的点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错误;
C、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错误;
D、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注意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知识点的应用.
1。
七年级下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24)
七年级下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题
1.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P到直线m上的点A的距离为P A=3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A.3cm B.小于3cm C.大于3cm D.不大于3cm 【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的点与直线上垂足间的线段的长,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答案.
【解答】解:当P A⊥m时,P A是点P到直线m的距离,即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3cm,当P A不垂直直线m时,点P到直线m的距离小于P A的长,即点P到直线m的距离小于3cm,
综上所述: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不大于3cm,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利用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