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

合集下载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_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_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王西平内容提要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

“道”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生成、演进的总根源、总根据。

自然,是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是道的属性、性能,是“道”生成、演化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法则、规律。

“道”在生成、演化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是“无为而无不为”,是“自然而然”的法则的体现。

“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省略语,主要着眼于人类社会,是老子的一种政治主张和人类行为规范。

宇宙万物、人类社会自然而然生成、演进总的驱动之势,是任何外力难以阻挡的,千万亿年以来总是“自己如此”。

但由“道”所生成的宇宙万物,人类社会中的个体、群体存在物,皆有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不受外力干预、影响是绝对不可能的。

外力,有有害的,也有有益的。

一切生命体,特别是人类能够识别而予以接受、防御或抵抗。

这些,都由“道”的自然而然的规律所涵盖。

道、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是极具哲学内涵和意义的概念。

关键词 道 自然 无为 外力 道法自然〔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4-0033-05 近年来,道学研究界围绕老子的“自然”观念开展了新一轮研讨,某些学者对老子的“自然”观念有一种所谓“独特”的新理解。

其核心观点是,老子“自然”不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指“道”的属性,实际“自然”是指与“道”相对的万物自己而然的状态,此状态的实现则有赖于“道”的“无为”。

不少学者认为:“道法自然”是说“道”效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这里的“自然”也是指自己如此、自己而然。

“‘道’效法‘自然’”这一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自然”与“道”的关系。

“道法自然”是老子极其重要的宇宙论、社会论思想,其真正含义,是不是就是“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法?这是值得认真、深入讨论的大问题。

笔者欲就此发表不同的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对古今名人关于“道法自然”的解释之评说河上公章句《道德真经注》卷一“象法第二十五”①注解“人法地”曰:“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

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常与怪异可互相转变,善良与邪恶也能彼此循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老子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唯一著作《道德经》中。

老子以道为“核心”,以道为出发点和归宿,集中古代所有文化的精髓及自己观察思考的心得,博引宇宙人间自然的千变万化,凝炼成五千字,分八十一章阐述“道”的神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不贯通,把上古思想汇成深深的海洋,因而构成了老子思想的广博深邃,构成了中华民族一座辉煌的思想丰碑。

人是社会的人,又本是自然的人。

在昔日有“人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之说,今天开展的人体科学的研究,更加肯定了人的存在和宇宙自然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是,老子却领先提出了这一法则,能不让人称叹其前识!何为“道法自然”?何又为“直觉”?先说“道”是什么?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又是它们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国传统哲学核心思想“道”论的基本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核心思想“道”论的基本问题

文化探索79摘要: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论的基本问题,囊括了天人、内外、本末等问题,又形成体用、主客等问题。

中国古代研究道的问题形成了气、理、心三派,三派互相批评,又互相联系。

三派讨论的主题越来越凝聚成思想体系内各部分的逻辑关系问题,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道;气;理;心;中国传统哲学核心思想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在先秦,“道”囊括了天人、内外,后来又引申出了体用、主客,提出“天人之际”,宋明理学则概括为性与天道,其实就是《中庸》所说的天之道、人之道及其关系,关键在于追求自然与社会、本原与现实、本质和现象、经验与实践、现实与理想、客体与主体等的统一,为现实人能成为理想人,现实社会能成为理想社会进行系统的理论论证。

一、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意义中国哲学有自己独有的思想,如:本体、阴阳、精气、精神、五行、有无、道、性、德、仁、心、中和、中庸等,无不凝结着中国古哲人的智慧。

以原始、传统的中国哲学词汇为对象作为整个中国哲学体系研究的核心,以最为普遍性的语言表述中国哲学的思想,甚至是明确中国哲学的立场。

而且,这些最为普遍性的语言,使得整个中国哲学的研究与目的是针对“自然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及其辩证统一,是唯一的哲学主题与目的的定位及论述。

二、中国古代“道”论的提出、发展与三大派别就中国古代道论而言,老子的“道”、孔子的“道”、《易经》提出的形而上的“道”,以及后来思想家提出的“道”其意义是混融的:它可以是《易经》所理解的“气”,作为宇宙的太极,也可以是《老子》中所理解的宇宙根源、依据、归宿的“道”的统一体,可以是孔子所理解的作为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据与规范,还可以是孟子揭示的宇宙根据作为主体的“良知良能”,也是庄子的“无为”、“逍遥”境界。

到宋明理学,几乎完全揭示了形而上的“道”的意义,根据“道”所指称的外延不同,形成了在理论思维方面比较成熟的三大派别:一是气学派: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他们提出的是以“气”为主的“道”。

论老子的生态智慧

论老子的生态智慧

论老子的生态智慧田峰(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430081)摘要: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本文通过对老子丰富的生态智慧及其核心概念“道”的重新解读.为保护生态平衡提供了生动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子哲学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作为哲学家的老子。

思索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生于天地自然之中,如何与大自然保持和谐。

顺其自然,不破坏自然运行的秩序,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下面我们就他的“道”概念的提出并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讨论。

一、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道”是什么?道有多重含义,但“道”作为规律运用得最多。

“道者万物之奥。

”[-1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

“以道在天下,其鬼不神”(六十章)以规律认识天下,鬼神也不起作用。

《道德经》开宗明义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章)规律是说不出的。

因为老子时代还没有规律的概念。

对于这点,王弼的解释是对的,他说“夫道者,取乎万物之所由也。

”㈨又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日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2]可见“道”乃是万事万物的必经之路。

也就是万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本规律。

“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31所以,追求规律的人,就应按规律办事。

此谓“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十三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四章)规律无处不在,是用不完的,万物运行,乃规律使然。

老子把规律有时也称为“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三十九章)万物以规律运行就存在,失规律就死灭。

老子接着说天无以清。

将恐裂以宁。

将恐废神无以灵。

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撅”。

(同上)在这里老子描述了不按规律办事的可怕后果。

当今时代,这样的后果已一再出现。

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滥垦乱伐,毁坏森林植被,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这正是“天无以清,地无以宁,谷无以盈,万物无以生”。

老子哲学的核心和思想精髓

老子哲学的核心和思想精髓

二、道的特征:神秘性、根本性、永恒 性、无目的性、超验性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25章)
三、道的本质:无。道是本体之根,无 是本体之深。 即空无所有,混沌不清,天下万物
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老子哲学的精髓——朴素的辩证法

认为一切事物都在人的意识之外不断地发展变化:物 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i)。 (29章) • 揭示出相对事物或概念都是相互依存,而且可以向相 反的方向转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 复为奇,善复习为妖(58章) ; • 存在的缺陷,只看到事物的相互转换,看不到转换的 条件,因而提出了“贵柔”、“守雌”的人生态度, 反对刚强与进取。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 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章)

“道”的涵义:“一达谓之道。”《说文解字》
涵义:人行于途中,以首导行。 用法:⒈ 作动词,“道,言说也。”《荀子·劝学》; ⒉ 作名词,分 ① 形而下,表示道路、坦途;“履道坦坦。” ② 形而上,表示人给自己行动的一种规定、规 范; 表示规律,如养生之道; 表示思想、学派、组织,如道家、道学、道 教、一贯道教; 表示本原,如“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表示高的境界,如“得道”!
大道恒常,难以言说; 大道无名,难以名表。 无是其本质,有是其外表; 万物由它生,天地没它老。 无欲才能观其妙,有欲只能观其徼。 无有虽然不同名,但是却同出于道。 尽管它(道)有点莫名其妙, 但却是认识一切奥妙的门道。
本章主旨:阐述“道”的一系列特性:
至高无上性:高于天,是最高哲学范畴; 恒常性:常(恒)道,常(恒)名(道可变否?); 难以言说性:可道非常道(言不尽意); 难以命名性:可名非常名(书不尽言); 辩证性:“无”和“有” (阴和阳;超本体和本体)的统 一(超超本体:一阴一阳之谓道); 本原性: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把握的高要求性(含自然性):无欲才能观其妙; 玄妙性:玄之又玄; 重要性:众妙之门。 目的是要揭示“玄之又玄的奥秘”,以了解“真之又真的 真实” 。

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

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

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531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著作《道德经》中。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着重强调自然的原则、道的力量、无为而治以及个人的修养与内心的平和等方面。

下面将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思想。

首先,老子的哲学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体系,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道,而道是一种无形无物的存在,无所不在且无始无终。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水一样柔软而顺从,不要去追求权力和功名,而是应该退隐山林,保持内心的平和,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提倡的是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的力量来处理事物,而不是以强权和暴力来追求个人的私利。

其次,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

他认为人类的内心应该保持平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欲望的诱惑。

他提倡个人的修养和内心的宁静,以达到与道的合一。

他认为,个人的修养应该包括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对他人的宽容和善意、对自己的审视和反思等。

通过不断地修行和自我提高,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解放和自由,从而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第三,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他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大自然有着内在的联系。

他主张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依存和互为表里的,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的。

他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以生命之道来塑造社会秩序,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依据来构建社会。

最后,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念。

他的思想引发了许多后来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反思和探究。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尤其是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道家思想与其他思想流派相互辉映,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老子的哲学思想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原则。

他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老子思想析评

老子思想析评

老子思想析评老子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它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老子思想从“道”、“德”、“无”、“天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强调了“道”的重要性,提倡了“无为而治”、“反功利主义”、“反权力主义”等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的进程,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思想是否仍旧具有现实意义仍需要再认真思考。

一、强调“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强调了“深远而哉,众人皆孔之”,即“道”是深奥的普遍存在,并将其阐述为自然界自然的规律,指引人们自然而然地遵循,“道”既不是可见的礼仪规范和行事准则,也不是被赋予外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物质或行为,“道”的本质是一种无形的、缥缈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律,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操持。

二、提倡“无为而治”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这是反对那些忙于张扬自己、奢求私利的人的一种思想倡导。

老子认为,不仅不能过于奋斗,更需要随顺顺势自然,不逆其自然的方向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无为而治”是对主观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一种反抗,可以缓和社会的紧张氛围,降低人们对世界和自己的期望值,让人们在面临特别困难和遭遇新事物时,更为从容不迫地面对问题。

三、反功利主义老子思想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唾弃社会功利,并强调“非以利物为约”,既不追求名利,也不追求权力,而是坚持淡泊名利,回归自然本真,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内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这也是以守为主,不求当权,无私而不显。

预示着老子思想中反对功利主义的特点,体现出一种追求真实的生命状态。

四、反权力主义老子思想中的“道”是一种无形的、缥缈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律,是不存在于人为的制度、机构和法律之外的无上权威,强调天人合一,人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凌驾于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之上,以及强调让所有的人共享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成果,体现了私权和权力的反对。

五、天地万物老子思想视天地万物为一个整体,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尽的变化和发展的,无穷无尽的气流会形成一种永恒不变的秩序,而这种秩序是混沌未分的。

《老子》自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道法自然

《老子》自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道法自然

《⽼⼦》⾃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道法⾃然“道”在⽼⼦的思想中有两层意思:⼀是宇宙的本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为,“⾃然”是⾄⾼⽆上的。

所谓“⾃然”,就是“⾃然⽽然”,也就是没有外⼒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它既应当包含所有“⾃然”的存在,也应当包含“⾃然”运⾏的规律。

就“道”⾃⾝来说,就是⾃⼰如此之义,⽽就“道”与万物的关系来说,就是顺应万物之固有本性、使之⾃然⽽然地演化之义。

在⽼⼦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万物皆源于“道”。

“天下万物⽣于有,有⽣于⽆。

”《⽼⼦》认为“道”产⽣万物有个过程,“道⽣⼀,⼀⽣⼆,⼆⽣三,三⽣万物。

”[1] “道⽣⼀”,即“道”⾃⽣,“⾃本⾃根,⾃⽣⾃成”;“⼀⽣⼆”,即“道”分化为阴阳⼆⽓;阴阳⼆⽓的统⼀叫做“冲⽓”(冲虚之⽓),由阴⽓、阳⽓、冲⽓三者产⽣了万物。

道是万物起始的源头,也是宇宙万物⾃然运⾏的规律,万物皆和谐统⼀于道。

“道”是宇宙间⽣成万事万物的⾃在本体。

⽼⼦⽤“⼤盈若冲,其⽤不穷”(《⽼⼦•四⼗五章》)论述了本体、本原同是“道”的思想。

“⼤盈若冲,其⽤不穷”的“⼤”,也就是“道”,“道”的表现是“冲”。

“⼤盈若冲”说明空间并⾮真空,⽽是充塞满了物质的空间。

《⽼⼦•⼆⼗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寂兮寥兮,独⽴不改,周⾏⽽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道,名之⽈⼤。

⼤⽈逝;逝⽈远;远⽈反。

”可见,《⽼⼦》所说的道,既是世界的统⼀原理,⼜是世界的发展原理。

⽼⼦在这⾥明确说了“道”是“先天地⽣”的⽆、有混成之物。

混成之物遍布空间,“⽆”、“有”处于运动状态,永不停息。

“道”纯任⾃然,它⽣成世界万物,没有任何⽬的性,⽽是⼀种“⾃在⾃为”的结果。

作为世界的发展原理,“道”“独⽴⽽不改,周⾏⽽不殆”,不停地运动,永远都不会改变。

《⽼⼦》认为,宇宙中的具体事物⼀直处于变化之中,不是永恒的,但“道”却是绝对不变的,也只有“道”是永恒的,“道乃久”。

本原、本体、本质、辩证与有无--论老子“道”论意涵的五个维度

本原、本体、本质、辩证与有无--论老子“道”论意涵的五个维度
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日道。 ” ( 第2 5章) 都对万物的生长 、 变化不加干预而顺应其 自 然本性, 这是老 “ 道” 是浑然天成的东西, 它的出现早于天地, 其他事物都 子所认为的方式和规则。 要以“ 道” 的意志为转移。听不见其声音 , 也看不到其形 “ 道” 生化万物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动态过程 , 万物的发 态, 它永久长存而不停息 , 永不衰竭而循环运行, 这就是世 展变化是遵循“ 道” 的缓慢过程, 世界万物都离不开自身特
时. 也 对“ 道” 论 的 传 统 价值 和 现 实 意 义进 行 了说 明 。
关键词 : 本原 ; 本体 ; 本质 ; 辩证 ; 有 无 中图分类号 : B 2 2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在中国哲学史上, 老子是一位具有创新思维和革新胆 界万物的根本所在 , 我无法得知它的名字, 就勉强称之为
本原 、 本体 、 本质 、 辩 证 与 有 无
论老子“ 道” 论 意 涵 的五个 维度
刘 洋
(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 政学 院 , 天津 摘 3 0 0 3 8 7 )
要: “ 道” 论作为老子 哲学思想的核 心 内容 , 它的 出现标 志着 中国传统哲 学理论发展 到 了一个全新 的水

“ 道” 为万物之奥 .
“ 道” 的本原论, 指的是探讨宇宙生成的理论和观念。 当然本原论的这一说法来 自西方哲学 , 它是由于人类对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老子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 的“ 道” 并非 始宗教和神话的信仰而来。 l 2 老子以其超然的智慧、 革新 无端的臆想, 而是有其特定依据的。 对于“ 道” 生万物的过程、 方式, 老子也给出了他 自己 的勇气, 创造了一个比天和地更高的存在——“ 道” 。他认 为“ 道” 化生万物, “ 道” 无论在品位上, 还是在时序上都先 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 于任何东西。 _ 3 老子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宗 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 第4 2 章) “ 合而言 之, 宇宙一太极也; 分而观之 , 一物一太极也” , _ 4 这个逻辑 教和神话的影响, 故而, 他迫切地需要从宏观的哲学体系上

道为乐魂——《老子》音乐美学思想新论

道为乐魂——《老子》音乐美学思想新论

道为乐魂——《老子》音乐美学思想新论庄怡红【摘要】“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评说《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不能偏离这个核心。

《老子》论道,涉及音乐的话虽然只有四旬,却体现了“道”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道”的音、声外现的思想。

“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审美的至高境界;“音声相和”是《老子》音乐审美的标准;“五音令人耳聋”是《老子》的音乐批判的准则;“乐与饵,过客止”是《老子》的音乐审美追求。

这四句话共同体现了“道为乐魂”的音乐美学思想。

“道为乐魂”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

%Taoism is the core of the philosophy of Lao-tzu. It's impossible to comment the music aesthetics in the book of Lao-tzu without the core. There are only four utterances related to music in the book, but they show that the Taoism is the soul of music and music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sound. "No sound means optimal music" is the supreme level of music aes- thetics; "Music is supposed to be harmonious sounds" is the aesthetic standard evaluated by Lao-tzu; "Noisy music makes people hearing malfunction" is a principle of music criticism; "Music, like delicious food, can stop the passers-by" is Lao -tzu's aesthetic chase for ideal music. The four mentioned utterances imply that Taoism is the soul of music, which is the essence of Lao-tzu's music philosophy.【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110-115)【关键词】遭;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作者】庄怡红【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3.5;J609.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老子(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老子的政治哲学主要集中在他对于统治和治理的理解上,强调无为而治和自然的观念。

以下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1. 道: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可以被理解为宇宙的本源和规律。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君主应当依循道的原则来统治,而不是依靠权力的强制。

2. 无为而治: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观念,认为统治者应当遵循自然的规律,尽量少干涉和控制人民的生活。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和管理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和谐。

3. 非攻:老子强调非攻的原则,主张不使用武力和战争来解决问题。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苦难,而非攻可以保持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4. 无名之守:老子认为统治者应当保持低调和谦逊,不张扬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通过无名之守,统治者可以获得人民的尊重和支持。

5. 自然和谐:老子的政治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认为统治者应当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衡,而不是个人的权力和利益。

这些核心概念体现了老子政治哲学的主要思想,强调以道为依据,无为而治,遵循自然的规律,保持和谐与平衡。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哲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之道的四重内涵

《老子》之道的四重内涵

2020年第4期(总第119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No.4.2020Genera1.No.119《老子》之道的四重内涵吴文文(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道”是《老子》一书的核心概念,“道”的四重内涵:宇宙本原;秩序、法则;路径、方法及其指向的境界;从老子思想体系看,“道”这一概念还含有生命的意蕴。

〔关键词〕老子;道;内涵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20)04-0086-04〔收稿日期〕2020—10—06〔作者简介〕吴文文(1976~),男,江西省余江区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道”是《老子》一书的核心概念。

梁启超曾说:“五千言的《老子》,至少有四千言是讲道的作用。

”《道德经》五千言,有四千多个字是在围绕着“道”而展开论述的[1](P30)。

《老子》中的“道”具有丰富而多重的内涵,在不同语句中,其具体含义往往是不一样的。

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对王弼本《老子》出现的全部73个“道”字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和归纳,将“道”从“实存意义上的”“规律性的”“生活准则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诠释[2](P2-29)。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老子》一书以及老子思想体系中“道”的内涵:宇宙本原;秩序、法则;道路、方法及其指向的境界;从老子思想体系看,“道”这一概念还含有生命的意蕴。

一、作为宇宙本原的“道”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终极性的源头,人类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追问,包括“我是谁?人类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诸如此类一系列疑问的哲学思考,追根溯源,都汇聚为宇宙本原的问题。

徐复观认为,老子对宇宙本原问题的思考,发端于人生哲学。

他在《中国人性论史》中说:“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

老 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老 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质,是一种超越人类感知和理解的存在。

11 道的无名无形道没有具体的名称和形状,它超越了人类的语言和概念能够描述的范畴。

111 道先于天地而生老子认为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

112 道的永恒性道是永恒不变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自然无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21 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应当尊重而不是违背。

211 反对过度干预认为人类过度的干预和作为往往会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导致不良后果。

212 倡导无为而治在政治治理上,主张统治者应当减少不必要的政令和干预,让百姓能够自由发展。

三、辩证思维老子具有深刻的辩证思维,看到了事物的正反两面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31 福祸相依认为福与祸并非绝对,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11 强弱互生强和弱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312 有无相生有和无相互依存,相互产生。

四、柔弱胜强老子强调柔弱的力量,认为柔弱往往能够战胜刚强。

41 水的智慧以水为例,水看似柔弱,但却能攻克坚强的东西。

411 守柔处下主张人们保持柔弱的姿态,处于低下的位置,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412 以退为进通过退让和妥协,实现最终的胜利和进步。

五、致虚守静老子提倡人们内心达到虚空宁静的境界。

51 排除杂念摒弃心中的杂念和欲望,使心灵达到纯净的状态。

511 保持内心平静在喧嚣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界所干扰。

512 洞察事物本质通过虚静的心态,更好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总之,老子的思想核心涵盖了道、自然无为、辩证思维、柔弱胜强以及致虚守静等多个方面。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思考和行为方式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价值。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

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

并且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不能强加干涉,要尊重自然。

分开来讲,老子的思想主张分为政治上和权术上。

最为著名的就是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了。

他认为国家应该消极应对敌国的战争,不应该积极发动战争,最好的进攻是防御。

老子哲学是指从老子写的《老子道德经》中提取出来的哲学道理的总称。

老子哲学顾名思义是老子所创办的哲学,在老子哲学中老子提出知识是没有单一性的。

同时老子还不相信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考量总结出治理国家建设发展的规律,所以他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哲学在后世的发展中不断获得扩充,比如汉朝时黄老学说就明确提出休养生息,环境治理国家。

在老子哲学中老子主张“道”原本是没有名字的,因为它指的并不是一个实在存在的物体,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源。

但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思辨这一思想他只好将他命名为“道”。

老子辩证法思想内容老子认为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他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客观事实。

老子看待事物一般都从两面出发,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

当然他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话,偏激的认为,如果对立的转化是不需要其他的条件。

他认为福祸都是相依的,对立的相互转换认为是循环的过程,这种片面的是形而上学的。

他指出任何事物都就是相对的,这就是须要一种切换的。

的确,正的相对面就是反,顺利的相对面就是失利,就像是质变引发量变的过程一样,这就是须要累积的。

老子的所有思想都体现了唯物的辩证主义思想。

这种辩证思想在本质上是对的,但是存在着浓厚的时代主义发展特色。

这是有失偏颇的。

就像他所以为的,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他的理想蓝图与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相违背,历史是不会倒退的。

至于他所倡导的道法自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至少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演变。

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老子的思想。

至少在今天他的思想还是用很大作用,更不用说在两汉期间,无为而治的思想给文景之治的出现起了多大作用。

道德经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

道德经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

道德经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道德经心得感悟简短篇1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

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必须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

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

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

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的许多资料在这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好处的。

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

在物欲横流的这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应对私欲,务必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能够算是得道。

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

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到达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

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

毕业论文题目: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学 校: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学 院: 人文学院专 业:历史学教育班 级: 历史032姓 名: 林 云 长日 期: XXXX年XX月XX日指导教师: 陈 志 贵目 录摘要 (Ⅰ)A b s t r a c t (Ⅱ)一、天道无神 (1)二、“有”“无”之辨 (4)三、科学之“道” (8)结论 (10)注释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摘 要老子在《道德经》中建构起了一套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

“道”是老子哲学的思想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区“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在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中,建国以来学术界和史学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老子哲学中的“道”是唯物性抑或唯心性的哲学属性划分。

如果抛开这种唯物、唯心的划分方法,改从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构成的作用去考察,便会超越上述价值取向,而窥见另一新天地。

本文将从老子的天道观、有与无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老子之道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三方面内容去论证老子之道的唯物性。

从而使读者对老子的道这一物质性的存在有一个直观且深刻地了解。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道”的唯物性AbstractIn the "Tao Te Ching" ,lao zi builds up of a series of "Tao" to the highest areas of philosophy. "Tao" is a philosophy core of the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Chinese culture "ideology of the most noble concept, the basic driving force." Right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tudy, since the founding of academics and historians matter poser. Controversial primarily focus on the philosophy of Lao Tzu's "Tao" the materialistic nature or idealist philosophy of ownership division. If this cast aside materialism, idealism arrangement, changed the cultur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on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it will be beyond that value orientation, and to get a glimpse of another new world. The article will be the metaphysics, between the haves and have-not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and Lao zi and modern technology of three aspects to the argumentation of Lao zi materialism . So that readers of the Tao of this material is a deep intuitive understanding.Key words : Lao zi 《Tao Te Ching》the materialism of "Tao"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老子道家思想

老子道家思想

庄子的主要观点:
1、相对主义的认识论:齐物(天下 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无法认识)
2、人生观:逍遥游(心灵上的无拘 无束,任性驰骋)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追求刚健有为 积极进取 入世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 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 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道家强调要达到天人合一,就应 该要遵从自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 下,武术主张从大自然的生物与现 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武术模仿各 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 创造出新的武术动作。如大鹏展翅、 白鹤亮翅、金鸡独立、野马分鬃、 神龙摆尾等拳术术语。又如五形拳 是根据虎、蛇、猴等五种动物的攻 防动作创出的。
《仿倪云林山水》2009,北京匡 时春拍古代书画专场,最终以 8400万元的成交价(含佣金) 落槌,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价格 新的世界纪录,这幅《仿倪云林 山水》也由此成为了史上最贵的 中国画。
八大山人画作的布局,特别讲究 少许物象在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 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与此同时, 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 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 的作用。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 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 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
与消亡的客观规律。 ③ “道”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渊
深,玄妙,朦胧恍惚。
(二)朴素的辩证法:
“反也者,道之动也。” “道”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和转化 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 双方,即对立统一。对立的双方是 可以相互转化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 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 相往来)
一个国家的艺术必然与这个国家的文化相 交甚深。中国绘画中的形式、色彩受到中国 传统道家文化的影响堪称典型。道家的精髓 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以少胜多,以 无胜有,追求自然之美,绘画形式上亦是求 以少胜多、以无胜有、以简胜繁的,只用提 炼的法去表现千变万化的山石,用几根线生 动地去描绘花鸟、人物;绘画色彩走了一条 清淡、素雅之路。道家从回归原始的主张认 为“五色令人目盲”,“无色而色始全”, 以“无中生有”的道家思想观念看,墨色的 寂灭似乎在最简单的色彩形式中象征着最原 始的色彩本质和精神现象。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

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

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

然而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

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

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

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

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

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①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

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道”又叫“无”。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这里的“无为”,乃是听其自然的意思。

《老子》的《道经》与《德经》相加有八十一篇之多,精华文章实在太多,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却是下面这一篇《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但是能够认识自我的才是高明;善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但是能够战胜自己的才是强者;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但能够坚持实践的人才是有志气;能够不丧失自己的根基就能长久,但只有那些身死而道行却不为人们所遗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何为知人?又如何知人?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人谈到他人的时候好像都有太多的话要说,无论优点抑或缺点。

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别人吗?如果真的了解,为什么有所谓的误会,为什么有夫妻吵架,父子失和?如果连最亲最近的人都无法了解,又怎么说去了解别人?人们总是很适合做口舌文章。

因为,实在太难说自己了解一个人了。

所以,这个世界中能够称得上是智者的人才会很少。

因此,从今以后,对于任何人,我要努力看到别人的优点缺点,尽可能去学习,才能进一步向智慧的道路迈进。

那就更不用说自知了。

不是说人们总是将自己的优点摆在眼前,缺点放在背后吗?所以这个世界中才有那么多的妄自菲薄、夜郎自大,幸而,很多人已经开始逐渐醒悟过来,开始慢慢看到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并互补所长、扬长避短。

能够自知,并不仅仅意味着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有着恰当的评估,更意味着深知自己的不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完善自己。

对我而言,一定要注意别人对自已的想法,因为有的时候恰恰会当局者迷,这样或许会有助于对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以后对症下药,决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学 校: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学 院: 人文学院专 业:历史学教育班 级: 历史032姓 名: 林 云 长日 期: XXXX年XX月XX日指导教师: 陈 志 贵目 录摘要 (Ⅰ)A b s t r a c t (Ⅱ)一、天道无神 (1)二、“有”“无”之辨 (4)三、科学之“道” (8)结论 (10)注释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摘 要老子在《道德经》中建构起了一套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

“道”是老子哲学的思想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区“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在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中,建国以来学术界和史学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老子哲学中的“道”是唯物性抑或唯心性的哲学属性划分。

如果抛开这种唯物、唯心的划分方法,改从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构成的作用去考察,便会超越上述价值取向,而窥见另一新天地。

本文将从老子的天道观、有与无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老子之道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三方面内容去论证老子之道的唯物性。

从而使读者对老子的道这一物质性的存在有一个直观且深刻地了解。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道”的唯物性AbstractIn the "Tao Te Ching" ,lao zi builds up of a series of "Tao" to the highest areas of philosophy. "Tao" is a philosophy core of the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Chinese culture "ideology of the most noble concept, the basic driving force." Right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tudy, since the founding of academics and historians matter poser. Controversial primarily focus on the philosophy of Lao Tzu's "Tao" the materialistic nature or idealist philosophy of ownership division. If this cast aside materialism, idealism arrangement, changed the cultur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on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it will be beyond that value orientation, and to get a glimpse of another new world. The article will be the metaphysics, between the haves and have-not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and Lao zi and modern technology of three aspects to the argumentation of Lao zi materialism . So that readers of the Tao of this material is a deep intuitive understanding.Key words : Lao zi 《Tao Te Ching》the materialism of "Tao"论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道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一部《道德经》言虽短、理至深,洋溢着老子的睿智,体现了一代智者独特的理论思维模式和世界观。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老子和《道德经》一书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在讨论研究和比较中,对于老子哲学思想核心的“道”,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派认为老子之道是一种物质存在,为唯物主义;另一派则认为“道”是精神性的观念,是一种假设,为唯心主义。

然抛开这种两大哲学阵营的划分,改从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构成的作用去考察,便会超越上述价值取向,而窥见另一新天地。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内容去解构老子哲学,剖析老子之道,还原“道”的唯物性的本来面目。

一、 天道无神“中国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往往是与无神论、与反宗教的斗争结合在一起的。

”①春秋时期恰是中国历史上尖锐的阶级斗争时期和分权制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礼崩乐坏,人们开始由之前的敬天、信天转为了疑天、骂天。

而老子和《道德经》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老子哲学一出场便将“道”凌驾于天之上,推翻了“天帝”的宝座,从哲学角度思考了世界起源问题和存在根据问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摆脱宗教束缚的有理论体系的真正哲学。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道”这样一个标志着宇宙的绝对始源的至高本体,并将其作为了世界存在的基础,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源泉,是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本质。

“道”是包含着时空属性的客观存在,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

万物皆以其为依据。

“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是亘古不灭的,无微不至的,不可反抗,化生万物的存在,它比天地万物存在得更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②“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③显然这里的“道”是世界的本原。

它在时间上早产于世间万物,为“始”;在空间上包容万物,大而无外,为“大”。

“道”混沌无形,却可产生天地;不可名状,却循自运动,周流不息而又永不消逝。

天地万物都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可能存在下去。

因而“道”是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存在和演变的最高存在,它像母体一样滋生万物。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④老子在这里盛赞了“道”的母性,指出了道生养万物并亘古存在的特点。

而有了“道”的存在后,宇宙则按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法则进行演变流转。

“道”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动过程事实上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宇宙原始基质-“道”生成了初级的存在“一”(类似于气团),“一”再聚合成阴阳,阴阳再进而形成“天地人”三才,最后形成世间万物。

老子的天道观是循自运动的宇宙生成模式,是无神的。

“道”作为宇宙本体,超脱于任何人类意志和思想樊笼之外,深刻地决定了万物演变和宇宙流转。

“道”是永恒的,无处不在的宇宙总体。

老子说,“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⑤“道”是广泛的,无处不在,万物依恃道而生存,道成就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万物恃道而生,而道并不占有或主宰万物。

由此可见,“道”不具有人格和意志,仅仅是“天地之根”。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⑥此句意即道是虚无的,包容诸物。

它不会穷尽,它是深邃的,是万物的宗主,它是虚无却又似乎存在。

我不知道它从哪里产生,似乎天帝以前就有了它。

这里老子指出了道早于天帝而产生的超然地位,将“道”凌驾于“天帝”之上。

而同时老子也常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⑦“道”“无不为”是说道产生天地万物,一切事物的生存及变化都是道的作用;“道”常“无为”则恰恰说明了道的一切作用是无目的性的,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意志可以左右它。

宇宙万物皆以“道”为尊,缘“道”而行,随“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⑧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呢?它是最根本的存在,也是最后的依据。

道自己又无所效法,仅仅是自然而然罢了。

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老子的唯物论是把天地万物的运行生灭,看作是纯循自然规律,并无人格化的神存在。

人们对自然只能任(服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正是《道德经》中所指出的“道”的这种自然无为的性质,其运转自然就排除了上帝鬼神的作用,将宇宙的创造力从所谓的“天帝”身上剥离出来又回归之于宇宙本身。

显而易见,老子的“道”论是一种典型的唯物论,批判了自殷周以来的所谓“天”、“帝”、“鬼神”观念和宗教宇宙观,“把神和拥护神的哲学混蛋打发到了阴沟里去”。

⑨《道德经》破除了神造之说,第一次以自然之天来代替有意志的人格神之天,从而导引出无神的结论。

这是中华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温和性”的“哲学突破”。

老子曾言及自身“不敢为天下先”,而于此,老子则痛快淋漓地冲击了有神论,敢于在当时提出无神论思想,是最勇敢,最无畏,最敢于为天下先的。

须知在老子之前的夏、商、周的各代社会生活中,上帝鬼神的观念伴随着原始宗教的蒙昧牢牢地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发生都被看作是由有意志、有人格的“天帝”所决定的,因而人们进行任何活动,都要先行占卜算卦,预测吉凶。

但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深化了,继而产生了疑天、骂天的论调,但这些言论并不深刻,亦不能动摇信天、尊天的思潮的根本。

如孔子,虽“不语怪力乱神”,不再过分强调上帝或人格神,却仍留有尊天信命的思想尾巴。

如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⑩然而老子在对“天”的处理上将其降为了自然之天,置于“道”之下,大大动摇了上帝、鬼神观念的统治地位,是对有神论的巨大冲击。

用徐复观先生的话说,“由宗教的坠落,而使天成为自然的存在,这与人觉醒后的一般常识相符。

在《诗经》、《春秋》时代中,已露出了自然之天的端倪。

老子思想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对自然性的天的生成,创造,提供新的有系统的解释,在这一解释下,才把古代原始宗教的残渣,涤荡得一干二净。

中国才出现了由合理思维所构成的形而上学的宇宙论。

”○11章太炎先生也赞扬老子“并不相信天帝鬼神,和占验的话,孔子也受了老子的学说,所以不相信鬼神,只不敢打扫干净;老子就打扫干净。

”○12由此可见,老子的《道德经》从唯物主义哲学观上说明了万事万物的本体和宇宙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并没有一种主宰事物生灭的神秘力量,也不受任何超自然的意志所支配,更不具有某种预定目的性。

“道”这一世界本原,是破除神造说的尖锐利器。

道论哲学更是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因此老子的道论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