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4c7fc9b9f3f90f76c61b6d.png)
科技纵览Overview of science■ 李虞斌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摘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谅网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当前人们的生活,并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在当前网络生活中,互联网在发挥着正性能量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一些负面的信息。
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网路媒介素养的同时,不断改善其对互联网的认知与行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分析,提高大学生科学使用互联网的水平,还为提升对其互联网媒介素养提供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问题;策略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
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与特殊性,其信息对大学生的情感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群体无法准确辨识互联网信息。
虽然互联网为当前的媒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但有些信息具有双面性,对其产生好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由于当前网络媒介信息的广发参与,大学生如何利用当前的互联网资源,不断开拓当前的各种网络渠道,成为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也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挑战。
1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分析根据当前对互联网使用技术可知,当前大学生沉迷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对其身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分析,其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其中包括各种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
能力模式主要指大学生对信息获得的渠道;认知模式主要指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人事态度。
总之,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人们通过对当前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改进,通过对当前信息法规问题的把控,尤其是当前各种认知能力的改善。
由于当前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特点,其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在当前各种过渡阶段,对互联网信息的处理,不断提高其求知欲望,而且根据各种模拟的方式,不断提高当前网络媒介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媒介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促进网络传媒的改进。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2c4e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8.png)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1. 现状描述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筛选和判断的难题。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介信息时,仍存在媒介素养不足的问题。
2. 存在问题(1) 信息筛选能力不足:在海量信息中,大学生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2) 批判性思维欠缺:面对媒介信息,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3) 媒介依赖性强: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1.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有效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
2.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3. 增强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1. 加强媒介知识学习:大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2. 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学习信息筛选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的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4. 增强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了解媒介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伦理意识和自律性。
5. 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媒体编辑、新闻采访、网络舆情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媒体网络语境下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及策略研究
![新媒体网络语境下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f74162336c1eb91a375da0.png)
新媒体网络语境下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及策略研究作者:卫玮来源:《大观》2017年第07期摘要:当代大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媒介,辨别网络中复杂多样的信息,具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媒介素质是每一位公民所具备基本素质,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当前不健康局面的出现。
本文首先对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建议以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提升李维斯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是在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影响,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保护青少年免受大众媒介内容的污染,使得青少年能够防范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和腐蚀,自觉追求符合传统精神的美德和价值。
[1]当今,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媒介应运而生。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受众中最活跃的群体,由于新媒体的多元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产生的“互联网思维”,也为大学生创造了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当然,在看到网络媒介带来的诸多好处时,也应当反思大学生在互联网媒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在新媒体网络语境中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的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网络语境中存在的问题(一)过度依赖,缺乏思辨新媒体就是指通过各种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进行传播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各种数字移动终端已经完全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
在新媒体网络语境中,网络媒介甚至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全能的角色。
但是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
当代大学生在遇到和解决问题时过度依赖“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思维过于简单化。
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开放性和经济性,使得其信息存在无用甚至是低俗的信息,会造成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脱离了道德规范,做出违反道德标准甚至违法的事。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1d881d5f0e7cd184253612.png)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媒介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最后以安徽大学为例,探讨了以高校媒体为教育平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媒体大学生作为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之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群体的特点包括: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的程度较浅, 在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较高。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深。
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是大学生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必要基础。
媒介知识的欠缺,使得大学生容易把不正确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媒介信息等同于社会实际而不加批判地全盘吸收,产生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识,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首先分析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在明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功能基础上,提出了以高效媒体为主要平台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以期为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一、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概念“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是舶来品,国内学者早期译法包括有“媒介素质”、“媒介素养”、“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等。
不同的学者对其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美国媒体(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做出如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
媒介素养的概念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研究学者张开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e8910f0740be1e650e9af2.png)
薯≥ …
教育理论研究
大 学 生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内 容 研 究
张 琚
( 南京铁道职业 技术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1 )
摘 要 :" 3今 - 时代大众传媒迅猛 发展 , 媒 介素养成为 大学生的必备素 养。媒 介素养教 育应 分析 大学生所 处的媒介 环境 ,
针对 大学生媒介 素养存在 的 突出问题 , 借 鉴 国际媒介 教育 的 已有 经验 , 结合我 国大众媒 介发展 的具体 国情 , 确 定媒 介 素养教
育 原 则 和 基 本 内容 。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 育 媒介环境 随着大众 传媒 的迅猛发展 , 我们 已进入 媒介 化时代 , 媒 介正 以前所未有 的力量深 刻地影 响着人 类生 活。如今 的信 息社会 , 媒介 对于人们 的生存 像水 和空气一 样 , 对伴 随媒介
一
素养是 大学 生个体发展 的需要 , 也是 社会发展 的必 然需求 。
一
、
大 学 生 媒 介 素 养教 育 的 迫 切 性
( 一) 中 国 大 学 生 所 处 的 媒 介 环 境 1 . 社 新媒介过密接触 、 过 度 依 赖 。特 别 是 现 在 手 机 功
发 展 而 长 大 的大 学 生 群 体 更 是 具 有 影 响 。提 升 大 学 生 媒 介 加 强对西方媒体舆论 的辨析和防范能 力显得十分迫切 。
( 二) 大学生媒介 素养的 突出问题 媒介 技术 的高 度发展为 大学生带 来许多 便利 ,但 由于
我 国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尚未 普 及 。大 学 生 的 媒 介 素 养 尚处 于 自 发 形 成 的低 层 次 状 态 .对 媒 介 的 功 能 、作 用 及 影 响 认 识 不 够,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表 现 明显 。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状况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状况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f41377031b765ce0508145f.png)
5提供 了多项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51 学 校 教 育 .
2 出版 了几部媒介素养教育 的专著和教材
这些专著和教材包括 卜 的《 卫 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 响》 蔡 帼芬 、 等主编 的《 媒介素养》 张开的《 、 媒介素养概论》 陈先元的《 、 大众传媒 素养论> 邱沛篁等主编 的《 、 媒介 素质教育论集》 单 晓红主编的《 、 媒 介素养引论> 等。
5 在媒介 运用与操 作方 面 , ) 大学生普遍水平较低 , 且不 够积极
副研究 员 卜 卫发表 了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教育的论文——《 论媒介 教育的意义、 内容和方法》媒介素养教育才在 我国学术界受到应有 ,
的重视。十余年来 , 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可以说取得 了迅猛发 我 展, 针对高校或大学生群体 的媒介素养教育研 究也成果喜人 。
52 社 会 教 育 .
4 提 出了诸 多大 学 生 在 媒 介 素 养方 面 的 问题
1对媒介及信息 的误读 。尽 管大学生相 比一般大众对媒介及 ) 其信息有更加准确、 清晰的认识, 但还是 因缺少深 刻、 性的理解而 理
学校 的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 这对于媒介素养来说是先 天不足 , 因为媒介 素养强 调的是参与和使用能力 , 这需要 学生 进入 实际操作 环节 。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 最直接接触的就是校 园媒体 , 校园媒体是很丰富的 , 如各种校报 、 园广播 、 校 校园电视 台和校 园网
摘
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媒介素养教育在 西方 已有 多年研究 , 内除港 台外尚 国
2 对媒介及信 息的误用 。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 网络及其信 ) 息的使用方面 出现的严重偏差 。 3 被媒介及其信息误导。为 了发行量 、 ) 收视率、 点击率, 媒体走 上 了迎合受众 的道路 , 受众——包含 大学生群体——却在舆论的狂
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研究
![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8524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9.png)
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展开研究。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媒介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因素、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总结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网络传播、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升策略、发展趋势、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传播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如社交媒体、网络新闻、在线视频等。
这些媒体形式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娱乐资源,同时也在悄然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的日益凸显。
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下,大学生对于媒介的依赖度和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但很多大学生对于媒介素养的意识并不强烈,导致他们在与媒体互动时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这种现状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的信息获取和表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
深入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讨其在网络传播时代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大学生在网络传播时代更加理性、独立地使用媒体,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传播观念。
1.2 研究意义网络传播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进行信息获取和社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他们在网络信息化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传播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的真实性、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7a056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e.png)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全面发展,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媒体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移动端应用等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媒介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和成长,还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未来。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部分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第一部分,阐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概念及特点;第二部分,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则是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方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概念及特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再是单纯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是需要具备全面的媒介知识、媒介技能和媒介情感,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营销素养、创新素养等。
因为追求真实、快速地获取信息往往需要使用复杂的技术工具,涉及到传媒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方面,这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特点面对众多的传播渠道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媒体,大学生需要适应各种媒介工具,掌握各类信息的特点和对应的媒介语言,以便更好地在信息传播中获取和传递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开放性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信息,也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开展自主、合作和共同创造的学习和交流。
3.技能化特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不但需要掌握各类传播技巧,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包括搜索工具、安全设置、信息加密等方面的技能,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然而,事实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巨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相关的课程设置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培养媒介素养的课程。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186a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e.png)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介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
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获取、解读、批判和运用等能力。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不仅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特点及挑战(一)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互动性更强。
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信息呈现形式更加丰富。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等不良信息泛滥。
其次,网络暴力、网络成瘾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强,能够理性地对待和评价媒介信息。
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容易受到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的影响。
(二)问题1. 媒介信息辨识能力不足:面对繁杂的信息,部分学生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
2. 媒介使用不当: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不良影响。
3. 媒介创新能力不足:面对新兴媒介,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和创新。
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媒介信息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其媒介使用能力。
(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主动学习媒介知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媒介信息辨识和评价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三)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面对新兴媒介时,学生应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和创新。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以广州某重点大学为例的一项调查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以广州某重点大学为例的一项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362adfb9f3f90f76c61b45.png)
行 问卷调查 , 分析其媒介 消 费行为 、 信息 处理 能力和媒介 认知 水平等方 面的
现状 , 发现 我 国当代 大学生媒 介素养存在 的若干 问题 , 并有针 对地提 出通过 媒介素养教育解决这些 问题 的几点建议 。
关键词 :大学生 媒 介素养 教 育对策
一
、
弓曹 I
“ 媒介素养 ” 一词 源于英文的 me i l rc , i rc d t ay L ea y的英文本义 为“ ai e t 识字 ” “ 、 有文化 ” “ 和 阅读 和写作 ” 的能 力 , “ dalea y 被引 申为具有正确使 用媒 介和 有效利用媒介 的一种能 力I 它同识字、 而 me i i rc ” t l l , 阅读 和写作能 力一
信息 处理 能力是媒介素养 的核 心维度 之一 。一般说来 ,
养 教育在中 国的大踏步发展令 人鼓舞 ,但我们 应 当认识 到 , 媒 介信 息处理 能力可 分为三 个具体 的方面 ,即深 度解读 能
要 有 针 对 地 开 展 科 学 、 效 的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 必 须 对 当代 力 、 判 质 疑 能 力 和 独 立 思 考 能 力 。首 先 , “ 度 解 读 能 力 ” 有 还 批 在 深 大 学 生 的 媒 介 素 养 状 况 作 全 面 地 了解 。从 搜 集 到 的 文 献 来 方 面 , 们 发 现 大 学 生 对 重 大 新 闻事 件 ( “ 七 ” 射 ) 知 我 如 神 发 的 看 , 部 分 关 于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方 面 的 文 章 以 思 辨 式 、 述 式 晓度 很 高 , 超 过 半 数 的学 生 只 是 通 过 媒 体 报 道 大 概 知 道 这 大 综 但 或 建 议 式 的 形 式 出 现 ( 李 庆 双 ,0 95 车 英 , 捷 , 0 7 些重大新闻事件 , 如 20 [ l ; 汤 20 只有 1 %的学生表 示会去密切 关注 和深入 8
《2024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研究》范文
![《2024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fddc2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f.png)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如何进行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出多元化、互动性、个性化和碎片化等特点。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博客等新媒体形式,积极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生活状态,形成了独特的媒介形象。
三、大学生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的途径1. 社交媒体的使用: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个人动态、分享观点和情感,塑造自己的媒介形象。
2. 网络社区的参与:大学生在网络社区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与其他网友的互动,塑造自己的媒介形象。
3. 自我表达与传播:大学生通过撰写博客、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塑造独特的媒介形象。
四、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的教育观念、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媒介形象塑造。
2.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同辈群体的认可和赞誉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塑造其媒介形象。
3.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如高校提供的课程和活动等也为大学生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五、自我建构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大学生通过积极塑造自己的媒介形象,能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在追求关注和赞誉的过程中,可能过度关注外在评价,忽视内在修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导致媒介形象的扭曲和偏差。
六、建议与对策1. 增强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新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af6c78f46527d3240ce054.png)
、
价、 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 、 促进大学生有效地创造和传 播信息 的教育 , 通过这种教育 , 培养 大学生具有 良好 的媒介素 养, 使其能够充分的利用媒介资源完善 自我 , 进而参与社会发
展 。【
美 国学者阿尔特 ・ 希尔孚布拉特认为 , 媒介素养具有七大 元素: 1 . 批判性 思维技能 2 . 了解 大众传播 的过 程 3 . 掌握 媒介 的社会影响 4 . 建立分析讨论媒介讯息对策 5 . 透视媒介文本 6 . 研究和欣赏媒介传播 内容 7 . 动手制作媒介产 品。阿尔特 的媒 介素养七大元素虽很完善 , 但对于 当代大部分的大学生来 说 , 自己动手制作媒介产 品还是有 些困难 的 ,除非是新 闻传播相 关专业 的学生。 那么根据阿尔特 的七大元素 , 可以将大学生 的 网络媒介素养教 育的内容整合为以下几点 : 第一 , 培养学生认
考 网络 问题的解决之法 。 二、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 . 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网络的盛行给人们带 来众多便利 , 却 同时也带来了颇多忧虑 , 我们一方 面要不断提 高契人信息社会的能力 ,另一方面却不得不 对信 息社会 的弊 端有所预见 。 第一, 网络媒介影响越来越 大、 范围越来越广 , 网 络技术 的更新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现代人特别是 大学 生应 当
7 2
社会 , 提高大学生 的网络生存能力 , 促进 大学生 良好 网络素养 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于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素养方 面所存在 的 问题 , 高校必须要加强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 及 时而科学 的引导 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 真正落实“ 培养 全面发展 的现代化人 才” 这一 目标 。 3 . 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需要。西方 国家利用文化人侵别 国以实现其特殊的战略 目标 , 这一行径已成为不争 的事实。 塞 缪尔 ? 亨廷顿 曾经说“ 要千方百计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采取西 方有关 民主和人权的概念 ” 。 布热津斯基同样也认为美国争夺 欧亚 大陆 的最终结果 , 其决定性 因素之一正是文化吸引力 , 他 们可以利用文化霸权手段 实现其军事 、政治和经济手段难 以 达到的战略 目的。t 3  ̄ E 互联 网时代 , 网络成为西方 推行 文化 霸 权 的新战场 , 各种西方意识形态 、 价值观念铺 天盖地 的向我们 袭来 , 对 于这些现实 的、 无法避免 的文化人侵现象 , 我们必 须 要保 持清醒 , 充分认识到 中西方的巨大差异 。对此 , 高校须加 强对 大学生 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 西方文 化。 三、 实施网络媒介 素养教育的主要路径 在2 1 世纪 , 网络社会得 到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 , 由于网络 自身包含着众 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对人们 网络素养的要求在 不断地变化 和提高 。 与此 同时 ,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 育的 内容也产生 了一些变化 ,因此要提高 当前教育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 不断探索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的有效途径。 1 . 充分发挥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阵地作用 。将 网络媒 介素养 教育纳人 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 中,积极宣传网络法律
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
![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2ce3041cf84b9d528ea7ae4.png)
2 网络 传 播 的 政 策 法规 、
网络 媒 体 是 一个 开放 的信 息 交 流 平 台 ,为 了规 范 人 们 的 网 络 传 播 行 为 ,各 国都 已经 或 正 在 出台 一 系 列 有 关 网 络 传 播 管 理 的政 策 和 法 规 。我 国 有 关 网络 传 播 管 理 的 法 规 也 正 在 进 一 步 完 善 。自觉 遵 守 网络 管 理 的 政 策法 规 。 动 按 照 网 络传 播 管 理 的规 主
比较 模 糊 , 些 甚 至一 无 所 知 。 有
二、 大学生应具 有的网络媒介素养
网 络 媒 介 素 养是 一 个 较 为 宽 泛 的 概 念 , 目前 还 没 有 比 较 挽
一
的 标 准 。笔 者 认 为 , 为接 触 网 络 媒 介 较 为 频 繁 的 大 学 作 1 网络 媒 介 的基 本 知 识 、 网 络 媒 介 是一 种新 生 事 物 , 它既 是一 种 大 众信 息传 播媒 体 ,
媒 体 , 必 须 了解 和 掌 握 与 网 络 有 关 的基 本 知 识 . 别 是 计 算 机 就 特
和 网 络 应 用技 术 方面 的知 识 。
根 据 我 们 调 查 了解 , 总体 上来 讲 , 当代 大 学 生 在 接 触 网 络 媒 介 的过 程 中 具 有 明确 的 目 的性 和 较 强 的 功 利 性 。 大 多 数 人 对 网
对 待 消 极 、 良 、 情等 信 息 的接 受 和 传 播 问题 上 没 有 比 较 明 确 不 色 的价 值 标 准 。 许 多 人对 网络 黑 客 不 是 从 道 德 伦 理 的 角度 加 以审 视, 而是 从 纯 技术 的角 度 表 示称 许 。相 当一 部 分学 生 对 国 家 有关 新 闻 出版 、 知识 产权 、 息 服 务 、 络 管 理 等 方 面 政 策 法 规 认 知 信 网
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分析
![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53975dad02de80d4d84023.png)
频繁 . 每天 3  ̄ 5小 时 经 常. 每天 1  ̄ 2小 时 较 少. 一 周 几 次 合计
8 3 7 5 7 2 2 0
3 7 . 7 3 4 . 1 3 . 2 1 O O . 0
的网络 问卷调查 ,对我国大学 生的网络媒介 素养现状
进行调查 , 以期掌握大学 生网络媒介素 养的基本状况 , 同时也可为正 确认识大学生的 网络心理和行 为问题提
2 2 0
( 一) 网络 媒 介 接 触 情 况 1 . 大 学 生 网络 化 生存 普 遍
合 计
调查结果 显示 , 网络是大部 分大 学生 日常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 , 9 6 . 8 %的大学生每天都 使用互联 网,且每
天使 用 3小 时 以 上 的 约 占 6 2 _ 7 %, 一 周上 网仅 为几 次 的 仅占3 - 2 %, 很 少 上 网的 人 几 乎 不 存 在 ( 见表 1 ) 。可 见大 学 生 对 网络 有 很 大 的 依 赖 性 , 大学校 园几乎是 “ 无处不
表 2 利 用 网络 关 心 时 事 的频 率
选 项 频 率 百 分 比
一
、
调查结果分析
基 本 上 有 空就 会 利用 网络 关 注 新 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2 7
5 7 I 7
3 8 . 2 4 . 1
1 0 O . 0
偶 尔 知 道 发 生 了大 事 才 会 想 到 去 网 上 关 注 8 4 没 有 上 嘲 看 时事 的 习惯 9
强。
百 分 比 偶 尔 频 数
百 分 比
3 . 1 % 4 4
4 5 . 8 %
1 . 6 % 3 3
高校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f2043c67ec102de2bd89b2.png)
育 的 发 展
络媒介快速发展起来 后才兴起 的。而媒 律 。最 早 关 注此 领域 的调 查是 中 国新
介素养教育 的概念则是在 2 世纪3 年代 闻网于2 0 年2 0 0 0 5 月8日发布 的 《 中国教育
素养 ,泛 指一 个 英 国学者首先提 出的 ,随后媒介素 信 息化 发 展状 况 调查 结 果 》 , “ 调 该
月5日南京市 玄武 区一 项针 对南京 5 7 8 以及思辨 的反应 能力 。可见 ,西方对媒 象 ,从宏观视野 审视 大学生群体触 网的 5
5 期 闻知识 2 "年 第0 期 8 02 1 8
新 闻教 育
鞭 镪 鼹E SEAR( ;
名 大学 生 的调查显 示 , “ 9 有 %的大 学 了。可见 ,大学生 不能合理地调适情感 育工作者 的高度重视 。笔者不避浅 陋 , 与学习 的冲突 ,在 网络接触 中存在媒介 尝试从 三个方面探索提高大学生媒介 素 生沉 湎于网络而荒废学业 。2 0 年华 东 05
场 。但少数 学生也表现 出令人 担忧的倾
传 媒素养能力 。 年就提 出,媒介素养 是人 们面对媒介各
能力 、评估能力 、创 造能力和制作能力
二 、我 国高校大学生 网络媒介素养 向 ,从众 、趋同的非理性行 为 ,极易被
美 国媒介 素 养研 究 中心 早 在 1 9 的 现 状 综 述 92
及 这 些 技 巧 和 手 段 所 产 生 的 效 应 的 认 知 早关 注 媒介 素 养 教育 的是 中 国社 科 院 来越 强 ,6 .%的学 生在学校 平均 每天 63
力和判 断力 。 具体 而言 ,媒 介素 养是 副研究员 卜 ,她在 19 年就发表 了论 上 网时 间超 过3 4J时 ,其 中一半 时间 卫 97 — /, '
网络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网络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689c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4.png)
网络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习、社交还是娱乐,大学生都离不开网络。
网络依赖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们往往过度依赖网络,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社交能力。
面对这一现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什么是网络媒介素养?如何评估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减少网络依赖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与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进行系统研究,探讨网络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为大学生网络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字数不足,继续补充完善内容】1.2 研究意义网络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素养方面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要使用者,其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其信息获取、思维方式和社交行为。
研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个体的信息素养水平,更有助于促进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和交流。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可以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提高其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探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意义重大且迫切,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和社会进步。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网络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网络化时代的需要,提高其在网络环境中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同时增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避免被网络信息带偏或误导,以及避免网络依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da342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c.png)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当今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对于媒介素养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对于网络信息缺乏筛选和鉴别能力、缺乏高效的媒体资源利用和传播能力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1、媒介素养意识不足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和媒体越来越多。
但是,在处理这些信息和媒体时,不少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媒介素养认知和应对能力,容易出现信息误解、陷入谣言和虚假信息的陷阱等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和能力普遍不足。
2、信息鉴别能力差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和新闻,很多时候一些虚假的信息也能够流传开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鉴别能力,判断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容易被一些谣言误导,并对此产生负面影响。
3、缺乏媒体资源利用和传播能力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中,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在利用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更具优势。
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媒体资源的利用和传播能力不足,缺乏高效的方法和操作。
这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无法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也无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二、针对性对策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应从高校层面出发,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和宣传,向学生宣传媒介素养的定义、标准、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配合社会资源,建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发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操磨练其媒介素养能力。
学校可以在信息学课程中加入一些专门的内容,例如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方法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判断所读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学校可以积极邀请相关媒体专家为学生授课,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
辽宁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的实证研究
![辽宁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48e83e10661ed9ad51f36a.png)
SUN n ln Li —i .HAO n— i Ya n
( : o o u u e n s du S e y n i ri , h n a g 1 0 4 , hn ) 5 h l f l r a dMas ko C t Me i m, h n a g Un es y S e y n 1 0 4 C i v t a Ab ta t Ba e n e f c ie l 7 u si n a rs wih a t t I f1 8 u s in ar s n n t r sr c : s d o fe t 1 q e t n i t o a O 3 q e t n i e wo k v 0 o e 0 o e o b h vo n t a in,t e i e t ia i n a d u e o e wo k r m u c s p l a in o e wo k e a ira d mo i t v o h n i c t n s fn t r e r e ,a p i t fn t r d f o c o t c n lg n e wo k e h c f u d r r d a e n L a n n i e st ,S e y n ie st e h oo y a d n t r t i o n e g a u ts i io i g Un v r i s y h n a g Un v ri y,
辽 宁 省 大 学 生 网 络 媒 介 素 养 调 查 的 实 证 研 究
孙琳 琳 ,郝 燕妮
( 阳大 学 文 化传 媒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0 4 ) 沈 10 4
摘
要 :选 取 辽 宁 大 学 、 阳 大 学 、 宁 中医 药 大 学 、 阳建 筑 大 学 和 沈 阳 工 程技 术 大学 的本 科 生 为 研 究 沈 辽 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课论文传播070207263034刘堃摘要:本文是对网络媒介素养及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
具体包括: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概念、内涵;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涵与现状;对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进展和方向进行介绍和总结。
通过对概念和理论的比较和梳理为完善理论建构、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现状一、引言当代大学生身处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形式推动了全球化信息浪潮,互联网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校大学生。
由于高校学生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各种媒体形式接触也很多,所以高校学生与互联网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大部分高校生住在学校宿舍且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大学在校学生的媒介消费时间最多的便是网络。
(周芬芳,2008)鉴于这些情况,在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同时在理论层面上发展网络素养理论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这是因为:(1)从网络媒体角度来说,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丰富性而来的同样也有许多负面问题,例如信息爆炸,其影响和表现是受众迷失于海量信息,对信息的麻木、对信息的选择技能的缺失、对信息进行批判思考与分析能力的缺失等等;其次是信息污染,比如色情暴力信息充斥网络。
这主要是由一些缺乏行业自律的传媒单位,单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造成的。
从大学生角度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是一种消遣娱乐的工具,上网的目的基本是聊天、游戏等休闲活动。
(周芬芳,2008)(2)从大学生角度来说,虽然高校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但其媒体辨识能力与自控能力仍未完全成熟,很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3)从现代社会人与媒介的关系来说,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各种物质及信息系统及其复杂多样,只靠自身经验性的感知与亲历来实现对周围环境及整个社会的认知是不可能的,需要借助媒体这一中介,所以人自然与各种各样的媒介形式发生关联;而如今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人与媒介的关系日渐紧密。
(4)媒介素养及网络素养理论本土化程度不够,需要告别单纯译介国外理论的阶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
就当前的宏观社会环境和高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说,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要重视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网络媒介素养有着重大意义,它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识别和避免负面信息影响,使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检索、学习知识,满足自我发展需求。
对网络素养理论的分析和整合也具有重大意义,既能梳理和完善国内现有理论,同时以点带面,为构建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及全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体系提供参考。
二、1.国内外对网络媒介素养概念及内容的研究:(1)概念研究。
所谓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
网络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媒介素养的含义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张燕丽,2007)美国学者麦克库劳(1994)提出网络素养的概念,认为“网络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并能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以协助个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台湾学者洪海雄(2004)将网络素养定义为:“具备操作网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能有效且正确操控该技能,除此之外还要能正确评估网络资讯的价值、具备操弄网络资讯与使用网络沟通的正确态度。
”(2)内容研究。
以往网络媒介素养大多单指网络的认知、或使用网络的能力,然而,网络的发展使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不断扩充,有人认为除了认知和使用能力,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对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分辨能力;网络的对现实社会影响力的认知;网络伦理的观念;还有网络交友能力等。
(张燕丽,2007)另一种观点,则将网络素养进行了划分归类,即网络素养应包括知识、技能及非认知因素这三个层面,其中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意识与道德这两方面。
如果将其扩展开来,则具体体现为:一、网络知识,即指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网络学习相关的理论与知识。
网络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与技术知识。
二、网络意识,即对网络使用的敏感度和主动性,指高校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对自己主动学习的作用,对使用网络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并能够有意识的进行网络活动。
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意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要求大学生具有对有关本学科学习的网络资源与技术的敏感度。
三、网络道德,即指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具体表现在如尊重他人网络知识产权、抵制非法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与资源、在网络交流中注重礼貌用语和行为等。
四、网络能力,即指运用网络知识、技术以及自身的智力来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力量的综合(周芬芳,2008)。
美国学者希尔佛布拉特(1995)对媒介素养要素进行了归纳,认为媒介素养应包含:意识到媒介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了解大众传播的历史和过程、具备对媒介及其信息内容认知思考批判欣赏运用的能力。
希尔佛布拉特给出的说法只包含了认知与技能这两个层面,而波特(1998)提出的媒介素养的四个维度就较为全面:认知、情感、审美、道德。
“四维度说”囊括了情感、价值判断等非认知因素。
2.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在帮助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使人们形成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培养人们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达到人们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王宝权,2008)卜卫在《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一文中提出,媒介教育中要实现的四个目标: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和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帮助自己成长。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认知能力教育、防御辨别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三者分别对应认知层面、态度层面、能力层面。
具体来说就是对媒介及媒介内容的认知欣赏能力、个人信息安全掌控能力,对媒介及媒介内容负面影响的防御辨识能力,对网络是对“现实的建构”的认知能力、将网络媒介作为工具搜索学习,实现个人发展的能力、制作和传播信息能力等。
3.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的研究:目前网络媒介素养现状所包含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以下几点:商业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失衡、病态受众群体出现、信息过载使受众无所适从、数字鸿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乏善可陈、师资教材缺乏,缺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非政府组织等以及资金、理论研究的推动力。
研究所提出的对策及出路也大体是针对上述问题,如需要学术界理论指导,教育主管部门、媒介、民间团体、学校家庭各方面的积极参与。
(康强,2009)这里举出目前国内一个研究方法比较合理,有逻辑且有创新性的研究做具体分析---周柳明的研究。
他的思路是对当前在校大学生媒介接触、认知和评价三方面进行描述,以求对现状有一个概观;然后从性别、区域、专业和学习阶段四个变量入手,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不同群体之间媒介接触、认知和评价状况之间的差异性,以求揭示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最后结合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具体来说,首先,媒介的接触利用层面,周柳明从在校大学生媒介接触的时间、类别、途径和内容四方面进行相关的描述分析。
其次,媒介的认知层面,从在校大学生对媒介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两方面进行了相关描述分析。
在媒介的发展现状上,主要从大学生对媒介的功能定位、人文关怀、新闻职业精神和媒介娱乐化倾向等的认知层面进行描述分析;在媒介的发展趋势上,主要从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媒体该如何改进的认知层面进行描述分析。
再次,媒介的评价层面,主要从在校大学生对媒介广告过多现象、最反感的媒介问题、媒介公信力下降原因分析等几个方面的评价进行相关的描述和分析。
紧接着,从性别、区域、专业和学习阶段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不同群体之间媒介接触、认知和评价状况之间的差异性。
通过研究发现,不仅在校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时间、接触频率和接触类别与学生性别、区域、专业和学习阶段的差异密切相关,而且在校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和评价也与其中的一些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
(参见图1.1)图1.1三、总结和评述(1)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网络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容研究结论体现在三个层面:认知的、技能的、非认知的(情感、道德),对前两者认知和技能方面给予的重视较多。
(2)从网络素养内容研究上来说,偏重对网络媒介显性影响的研究,对隐性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比如拟态环境。
其原因也许是媒介的显性影响易于量化和观察,而隐性影响则较难被观测出来。
(3)网络素养与其他学科的借鉴与融合还存在问题。
通过观察文献发现,多数文章是从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角度出发,将受众当作一种被教育的客体对象。
从学科划分来看,网络素养的确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同教育学紧密相关。
两者的关系是: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而教育是使一个人获得这种品质的途径和手段。
尽管现有理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较多,但是仔细观察文献后发现,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目前还缺乏对网络社交知识的研究,即对受众将网络作为社会化人际交往工具的相关认知与技能的研究,因为网络聊天交友是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之一。
另一方面,就学科本身来说,交叉程度还不够,仅有教育学补充进来还不足以完善网络素养理论,要建设真正的跨学科研究,还需要借鉴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4)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不少关于大学生特定群体的研究在方法上都注意结合了定量、访谈等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定量研究大都设计得比较简单,往往停留在初步抽样统计的层面,很少涉及到变量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因而显得解释力不够强。
而访谈方法的运用也有流于表面的倾向,与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的要求尚有距离。
(5)周柳明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研究就结合了社会学的理论,对受众不同群体进行了差异化与细分,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法和比较分析法的结合来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也弥补了现有相关研究缺乏定量实证方法这一缺陷。
四、结论和展望有研究者认为,我国目前研究大都停留在素养的战术研究层面,即从网络素养出发来研究网络素养,缺乏从国家宏观政治、经济、政策机制、社会环境等战略高度的背景来看问题。
同时,由于在研究的本土化尝试中忽视了范畴和概念的科学界定,出现了泛化趋向,即把一切问题都纳入媒介素养研究中来。
从历时性看,媒介素养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具有厚积薄发性和后续递延性;从共时性看,媒介素养研究始终处于人、传媒、环境的互动之中,各个学科之间也不是绝对隔离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不能以割裂的视角看待网络素养理论,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借鉴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