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传播学研究方法课论文

传播0702

07263034

刘堃

摘要:本文是对网络媒介素养及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具体包括: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概念、内涵;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涵与现状;对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进展和方向进行介绍和总结。通过对概念和理论的比较和梳理为完善理论建构、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现状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身处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形式推动了全球化信息浪潮,互联网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由于高校学生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各种媒体形式接触也很多,所以高校学生与互联网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大部分高校生住在学校宿舍且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大学在校学生的媒介消费时间最多的便是网络。(周芬芳,2008)鉴于这些情况,在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同时在理论层面上发展网络素养理论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这是因为:(1)从网络媒体角度来说,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丰富性而来的同样也有许多负面问题,例如信息爆炸,其影响和表现是受众迷失于海量信息,对信息的麻木、对信息的选择技能的缺失、对信息进行批判思考与分析能力的缺失等等;其次是信息污染,比如色情暴力信息充斥网络。这主要是由一些缺乏行业自律的传媒单位,单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造成的。从大学生角度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是一种消遣娱乐的工具,上网的目的基本是聊天、游戏等休闲活动。(周芬芳,2008)(2)从大学生角度来说,虽然高校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但其媒体辨识能力与自控能力仍未完全成熟,很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3)从现代社会人与媒介的关系来说,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各种物质及信息系统及其复杂多样,只靠自身经验性的感知与亲历来实现对周围环境及整个社会的认知是不可能的,需要借助媒体这一中介,所以人自然与各种各样的媒介形式发生关联;而如今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人与媒介的关系日渐紧密。(4)媒介素养及网络素养理论本土化程度不够,需要告别单纯译介国外理论的阶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

就当前的宏观社会环境和高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说,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要重视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网络媒介素养有着重大意义,它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识别和避免负面信息影响,使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检索、学习知识,满足自我发展需求。对网络素养理论的分析和整合也具有重大意义,既能梳理和完善国内现有理论,同时以点带面,为构建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及全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体系提供参考。

二、1.国内外对网络媒介素养概念及内容的研究:

(1)概念研究。

所谓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媒介素养的含义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张燕丽,2007)美国学者麦克库劳(1994)提出网络素养的概念,认为“网络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并能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以协助个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台湾学者洪海雄(2004)将网络素养定义为:“具备操作网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能有效且正确操控该技能,除此之外还要能正确评估网络资讯的价值、具备操弄网络资讯与使用网络沟通的正确态度。”

(2)内容研究。

以往网络媒介素养大多单指网络的认知、或使用网络的能力,然而,网络的发展使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不断扩充,有人认为除了认知和使用能力,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对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分辨能力;网络的对现实社会影响力的认知;网络伦理的观念;还有网络交友能力等。(张燕丽,2007)另一种观点,则将网络素养进行了划分归类,即网络素养应包括知识、技能及非认知因素这三个层面,其中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意识与道德这两方面。如果将其扩展开来,则具体体现为:一、网络知识,即指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网络学习相关的理论与知识。网络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与技术知识。二、网络意识,即对网络使用的敏感度和主动性,指高校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对自己主动学习的作用,对使用网络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并能够有意识的进行网络活动。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意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要求

大学生具有对有关本学科学习的网络资源与技术的敏感度。三、网络道德,即指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具体表现在如尊重他人网络知识产权、抵制非法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与资源、在网络交流中注重礼貌用语和行为等。四、网络能力,即指运用网络知识、技术以及自身的智力来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力量的综合(周芬芳,2008)。美国学者希尔佛布拉特(1995)对媒介素养要素进行了归纳,认为媒介素养应包含:意识到媒介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了解大众传播的历史和过程、具备对媒介及其信息内容认知思考批判欣赏运用的能力。希尔佛布拉特给出的说法只包含了认知与技能这两个层面,而波特(1998)提出的媒介素养的四个维度就较为全面:认知、情感、审美、道德。“四维度说”囊括了情感、价值判断等非认知因素。

2.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在帮助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使人们形成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培养人们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达到人们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王宝权,2008)卜卫在《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一文中提出,媒介教育中要实现的四个目标: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和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帮助自己成长。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认知能力教育、防御辨别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三者分别对应认知层面、态度层面、能力层面。具体来说就是对媒介及媒介内容的认知欣赏能力、个人信息安全掌控能力,对媒介及媒介内容负面影响的防御辨识能力,对网络是对“现实的建构”的认知能力、将网络媒介作为工具搜索学习,实现个人发展的能力、制作和传播信息能力等。

3.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的研究:

目前网络媒介素养现状所包含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以下几点:商业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失衡、病态受众群体出现、信息过载使受众无所适从、数字鸿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乏善可陈、师资教材缺乏,缺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非政府组织等以及资金、理论研究的推动力。研究所提出的对策及出路也大体是针对上述问题,如需要学术界理论指导,教育主管部门、媒介、民间团体、学校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