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及高考复习权威资料精品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高三化学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
下面是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化学基本概念1.原子与元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周期表。
2.离子与化合物:离子的定义、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化学计量与电子结构:摩尔与质量关系、原子量与摩尔质量。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氧化数的计算。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
4.勃朗斯特(E)方程:电解质的溶解与电离度、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离子反应与化学平衡。
5.平衡常数计算:物质摩尔浓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3.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表观活化能与反应速率:表观活化能的概念、表观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
4.平衡与反应速率:平衡体系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五、化学体系的熵1.熵的概念与变化:熵的定义、反应熵与熵变、熵变与反应性质的关系。
2.化学反应的熵变:化学反应的熵变计算、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3.熵变与化学平衡:熵变与反应方向、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六、化学平衡与电子转移1.电荷转移与配位反应:电子转移的概念、电子转移反应的特点。
2.电子转移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
3.电子转移反应与化学平衡:电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电子转移反应与温度的关系。
4.电解与电池:电解概念与原理、电解与化学变化、电池的基本概念。
最新完整版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
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 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
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14.氧化性 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金属
元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
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
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若有多种价态的物质,一般说来,价态降低,还原性 越强。如含硫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还原性:H2S>S>SO2;含磷元素物质的还原性 PH3>P4>PO33−;铁及其 盐的还原性:Fe>Fe2+等。
16.挥发性 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具有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高考化学必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1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核电荷数、主要氧化态等1.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1.3 相关性质和应用二、化学键和化合物2.1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2.2 键的性质与化合物的宏观性质的关系2.3 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简式的书写2.4 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特点及性质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2 化学反应种类、形式及及原理3.3 反应后氧化还原数的变化和计算3.4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及相关原理四、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4.1 质量、物质的量及物质的基本单位4.2 摩尔及其应用4.3 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1 反应速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5.2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5.3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5.4 平衡位置移动规律的相关原理六、酸碱和盐6.1 酸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运用6.2 强弱酸、强弱碱的区分和理解6.3 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6.4 盐的溶解度积及相关计算七、电化学7.1 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原理7.2 电解质的电离及表达7.3 电解质溶液电导、电解定律及其应用7.4 电化学反应、电动势、标准电极电势及测定八、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8.1 化学反应的放热、吸热及计量8.2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热力学计算8.3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8.4 化学反应的速率、活化能及影响因素以上是高考化学必学知识点的总结,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化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高考化学考试做好准备。
化学高考备考知识点
化学高考备考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高考理科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化学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高考化学备考所需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无机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的周期表:电子排布、周期性趋势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1.3 酸碱和盐:酸、碱、盐的性质及常见的酸碱反应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2.2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反应平衡常数2.3 反应实验室操作:气体的收集、常见实验室操作技巧3. 高分子化合物3.1 石油化工与塑料工业:石油炼制、塑料制造过程3.2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机理、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二、有机化学1. 烃类1.1 烷烃、烯烃、炔烃:命名、结构特点及性质1.2 烃类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2.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2.1 醇、酚、醚:命名、结构与性质2.2 酸、酯、醛、酮:命名、结构与性质2.3 脂肪族氨基化合物:胺的命名、结构及性质3. 重要有机物的制备和应用3.1 醇的制备与应用:醇的制备方法、醇的性质及应用3.2 有机酸的制备与应用:有机酸的制备方法、有机酸的性质及应用3.3 有机合成反应:卤代烃的制备、醛、酮的还原与氧化反应三、化学实验1. 实验室安全与操作技能1.1 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1.2 常见实验器材与操作技能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1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平均值、标准差等2.2 数据的图表处理与分析: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3. 实验原理与步骤3.1 酸碱滴定实验:理论原理、仪器与药品准备、实验步骤与结果解读3.2 气体收集实验:理论原理、装置选择、实验操作步骤与安全注意事项四、化学计算1. 化学反应的计算1.1 反应的质量变化计算1.2 摩尔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气体的体积2. 酸碱滴定计算2.1 酸碱滴定的计算方法: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2.2 输入输出计算:反应物浓度计算、滴定终点判定3. 燃烧和酸碱中和热计算3.1 燃烧热计算3.2 酸碱中和反应热计算以上便是化学高考备考所需的主要知识点,希望通过本文的整理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在化学高考备考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化学是高考科学必考科目之一,而高考化学的知识点众多,涉及范围广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总结,下面将对高考化学的必备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和归纳。
一、基础概念知识点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物质的最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构成,可通过化学符号表示。
常见元素有氧、氢、氮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元素经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位于核外的能级上。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结构决定。
- 元素周期表: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特性。
3. 化学键和晶格- 化学键:物质中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 晶格: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有序排列。
晶格决定了物质的晶型、晶体的形状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并可分离。
2. 物质的性质- 密度: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 熔点和沸点: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以及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温度。
- 溶解度: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 颜色和气味:物质的可见外观特征。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物质。
-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一个元素或离子替代。
- 还原和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或电子反应。
2.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参与反应并消耗的物质。
- 生成物:从反应中形成的新物质。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配比关系可由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化学平衡和酸碱反应1. 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率。
- 平衡常数:表征反应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高三化学95个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95个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高三化学学习的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化学中的95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系统化地复习和整理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4. 化学键的分类及特点5. 原子的化学键与分子的形成6. 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7. 摩尔浓度及其计算8.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9. 酸碱中和反应和指示剂10. 电离度和电解质强弱的关系11. 气体的性质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2. 水溶液的酸碱性和水解反应13. 化学平衡与热力学14. 分解反应与氧化反应15. 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16. 有机化学中的石油与煤炭资源17. 无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应用18. 元素的内在规律和特点19. 离子的稳定和晶体结构20. 元素的电子层次和外层电子配置21. 随机运动与分子平均动能22. 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23. 同分异构体与链式异构体24. 动态平衡与反应的热力学25. 等压、等容及等温过程26. 元素的离子价态和化合价态27. 分子与离子的电性质28. 化学键的性质和类型29. 离子反应与酸碱反应30. 氢氧化物与氧化酸化物3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2. 混合溶液的溶解度与浓度33. 浓度单位和浓度计算34.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速率方程35. 化学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36. 酸碱中和反应和滴定分析37.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38. 气体分子的运动和动理论39. 气体状态方程与摩尔体积40. 气体的溶解度和扩散性质41. 气体与气体的反应和平衡42. 水离子积和电离常数43. 水的自离解和电离平衡44. 氧化还原指数与电子结构45. 氧化还原与电子的转移46.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47.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性质48.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应用49.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反应热50.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51. 平衡常数与平衡体系52. 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关系53. 化学平衡与水解反应54. 化学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55. 元素周期律和离子半径56. 元素周期律和原子性质57. 元素周期律和离子性质58. 同位素和同位素的性质59. 类似单元和类似周期60.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比较61. 探索化学和化学实验62. 元素的周期性与化合价63.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64. 铁的制取与炼钢工艺65. 化学方程式与配平方程66. 配平方程和元素的价态67. 离子键与亲电性的关系68. 锂电池和电池的构成69.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70. 化学能量的转化和利用71. 化学实验中的准确性72. 化学实验中的质量守恒73. 物质与能量的守恒定律74.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75. 化学实验中的浓度计算76. 无机化学的重要应用77. 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78. 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79. 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和污染物80. 元素周期表中的碳族元素81. 元素周期表中的硅族元素82. 元素周期表中的磷族元素83. 元素周期表中的硫族元素84. 元素周期表中的氧族元素85. 元素周期表中的氮族元素86.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87. 元素周期表中的稀有元素88.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89.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90.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91. 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和应用9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93.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应用94.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与验证95. 化学实验中的测量与计算以上是高三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梳理知识。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化学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总结了一些高考化学的重点知识。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还能细分为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和有机化合物。
2、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正确书写和理解这些化学用语是解题的基础。
3、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金属元素常见的金属如钠、铝、铁等,需要掌握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化合物的性质。
例如,钠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2、非金属元素像氯、硫、氮等元素,要熟悉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硫的氧化物会导致酸雨;氮的氧化物也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三、化学基本理论1、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包括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3、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则存在于共价化合物和单质分子中。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平衡则是在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平衡会受到外界条件改变的影响而发生移动。
四、化学实验1、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如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等的使用方法。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过滤、蒸发、蒸馏等基本操作。
2、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
3、物质的检验和分离提纯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最新打印版)
2023年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最
新打印版)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原子与分子
- 元素周期表
- 化学键与化合价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读写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三、化学计算
- 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计算
-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转化计算
-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四、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
- 电离与离子
-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 沉淀反应的判定与应用
五、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与还原的基本概念
-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六、酸碱中和反应
- 酸与碱的基本概念
-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
- 强酸强碱的溶液与中和反应
七、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性质与反应
- 非金属的性质与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
- 烃及其类别
- 功能团及其命名方法
这份归纳总结大全包含了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所需的主要知识点。
阅读和复这些内容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考试,祝您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2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整理汇总.doc
202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整理汇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式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Ca(OH)2食盐:NaCl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炔)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化学高考必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考必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3)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2. 化学键和化合物(1)认识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及性质。
(2)了解了离子、分子、原子和离子晶体的区别。
(3)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如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3. 酸碱和盐类(1)了解了酸、碱和盐的定义,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3)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4. 化学计量(1)掌握了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摩尔容积、摩尔浓度等。
(2)了解了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比和摩尔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计算反应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物质的量等。
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 烃类(1)了解了烃类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环烃等。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烃类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甲烷、乙烷、乙烯、苯等。
2. 卤代烃(1)认识了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卤代烃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卤代烃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氯甲烷、溴乙烷、碘苯等。
3. 醇、醚、醛、酮、酸、酯等(1)了解了醇、醚、醛、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醇、醚、醛、酮、酸、酯等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乙醇、二甲醚、乙醛、丙酮、乙酸、甲酸乙酯等。
4. 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1)了解了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如蜡烷、苯、苯酚、苯胺等。
三、物质变化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变化过程(1)了解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区别。
高考化学学科常考复习考点资料整理
高考化学学科常考复习考点资料整理高中化学知识点一、物质结构理论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
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⑴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⑴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三、电解质理论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
高考化学超详细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超详细知识点汇总高考化学是中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门科目,也是高考中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提前复习和掌握知识点,下面将对高考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超详细的汇总,以供参考。
本文将从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化学平衡、酸碱及盐、有机化合物等方面进行讲解。
1. 物质的组成1.1 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质子数为原子序数,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中子数等于质量数与原子序数的差。
1.2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目前已知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周期表上方是主族元素,下方是过渡元素。
1.3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有关。
2. 化学反应2.1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
2.2 离子反应:物质在溶液中形成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2.3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导致的反应。
2.4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3. 化学平衡3.1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
3.2 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平衡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和温度的数学关系式进行计算。
3.3 平衡的移动: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来移动化学反应的平衡。
4. 酸碱及盐4.1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酸和碱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产生盐和水。
4.2 酸碱指示剂:用于测试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如酚酞、溴蓝等。
4.3 酸碱滴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4.4 盐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盐。
5. 有机化合物5.1 烃: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为烷、烯、炔烃等。
5.2 醇:由羟基取代烃的化合物,分为一元醇、二元醇等。
5.3 醛和酮:含有羰基取代烃的化合物,分为醛和酮。
5.4 脂肪酸和脂类:由长链羧基取代烃的化合物。
5.5 聚合物:由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高考必背最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点
高考必背最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元素与化合物
2.原子结构
3.离子方程式
4.化学键
5.化学式及计算
6.化学方程式
7.氧化还原反应
8.常见物质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及能量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平衡
3.溶液的概念
4.酸碱
5.化学能量
6.电化学
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烃类
2.芳香族化合物
3.卤代烃
4.醇、酚及醚
5.含氧有机物
6.含氮有机物
7.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以上是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的基本框架,需要重点掌握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基础概念要牢记
化学学科是有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如果没有牢记的话,就无法理解化学的本质,也无法顺利地学好化学。
2.化学方程与化学计算要练好
化学中很多知识点需要用到化学方程和化学计算,必须掌握。
3.重要反应要熟练掌握
高考化学中有很多重要反应,要掌握这些反应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
4.化学的实验操作也很重要
高考化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涉及化学实验的操作,要认真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步骤,练好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有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科学,需要我们掌握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锻炼好化学方程和化学计算的能力,重点掌握重要反应的原理,以及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操作。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更好地应对高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净物与混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电子排布规律:奥布袓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特点- 分子的几何形状与极性4.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5.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与勒夏特列原理6. 溶液与溶度- 溶液的组成、浓度表示方法-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7. 酸碱与盐-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 pH值的计算与意义- 盐的水解平衡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识别- 氧化数的计算与应用- 电化学原理:伏打电堆、电解池9.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 烃的命名与结构- 官能团与重要有机反应二、实验技能与操作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量筒、滴定管、烧杯、试管等 - 仪器的清洗与保养2. 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物质的加热与冷却- 气体的收集与检验3. 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定- 酸碱的测定- 金属离子的鉴定-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4.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则- 废弃物的处理与环保意识三、计算题解题技巧1. 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概念与计算 - 气体定律与相关计算2. 溶液浓度的计算-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换算- 滴定实验中浓度的计算3. 化学反应的计算-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 反应热量的计算4. 电化学计算-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电解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计算四、高考备考策略1. 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制定复习计划,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 - 重点突破难点与易错点2. 真题练习与模拟测试- 历年真题的分析与练习-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测复习效果3. 答题技巧与时间管理- 答题顺序与策略- 时间分配与检查复查4. 心理调适与健康保持- 考前减压与放松- 保持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通过上述总结,高考化学的复习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实验技能的熟练、计算题解题技巧的掌握以及备考策略的合理规划。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覆盖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覆盖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的组成、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元素周期表3. 化学键和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4. 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摩尔概念、化学计量关系、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二、无机化学1. 酸碱盐酸碱的性质、酸碱滴定、盐的制备和性质2. 原子核和放射性原子核的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能利用与辐射防护3.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平衡法则、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4. 颗粒和波动性质原子和分子的微观性质、粒子的运动特点、粒子与波动性质的相关性5. 高分子化合物和材料高分子的结构、聚合反应、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三、有机化学1. 烃类和它们的衍生物烃的分类、烃的性质和反应、烃及其衍生物的应用2.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醇、醛、酮、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3. 有机化学反应和机构反应类型、反应机构、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功能团醇、醛、酮、酸、酯、胺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功能团和性质四、化学实验1. 实验室仪器和玻璃仪器的使用常见的实验室仪器和玻璃仪器的结构、用途和操作方法2. 实验室安全和常用操作技能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3. 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五、化学应用和实际问题1. 化学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化学原理和环境保护方法2. 化学与生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物等3. 化学与能源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化石燃料、新能源等4. 化学与工业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成材料、化学反应和催化剂等六、考点总结与复习方法1. 高考重点知识及考点总结对高考化学知识点进行重点总结和梳理2. 高考化学复习方法与技巧高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如总结归纳、习题演练等通过全面覆盖以上的高考化学知识点,相信你对化学科目的复习将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祝愿你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模版(2篇)
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模版第一章: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1.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状态-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相互转化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宏观和微观描述- 燃烧、腐蚀和化学平衡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3.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质量守恒和物质的计算- 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的计算- 摩尔比和反应比的计算第二章:溶液的配制和溶解度1.溶液的基本概念- 单元溶液和混合溶液的定义和区别-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和分类-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计算2.溶液的稀释和浓度计算- 稀释定律和浓度的计算- 比溶解度和溶解度积的计算3.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和溶解度规律-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和溶解度的关系-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区别- 溶解度规律的应用第三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和射线的发现- 原子的基本组成- 雷电放电和阴极射线的实验发现- 阴极射线实验的结论和霍尔茨向前模型2.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 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假说- 单电子原子和多电子原子的结构模型- 量子数和电子能级的排布3.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周期性和族群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布规律第四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 原子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键的定义- 电子云重叠和价键的形成- 离子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2.共价键和极性分子的形成- 共价键的形成和电子云重叠的类型- 极性原子和非极性原子的概念- 极性分子的判断和极性度的计算3.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混合结构- 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共价键的杂化和谐共价键的形成第五章:物质的氧化和还原1.氧化和还原的基本概念-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判断- 氧化态和价态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和微观描述2.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判断- 规定原子和离子的氧化态- 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3.电化学相关概念- 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概念- 伏安定律和电量的计算- 电正负极性和标准电极电位的应用第六章:化学量与化学反应1.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 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摩尔比和物质计量的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摩尔计算的应用2.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化学反应热效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反应过程中的化学计量和流程图第七章:溶液的性质和溶液的分离1.溶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和溶液的宏观性质- 溶液的浓度和溶质在溶液中的活度- 溶液的电导率和溶质的分解和解离2.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溶液的蒸发和结晶过程- 溶液的蒸馏和萃取方法- 溶液的半定量分析和常用离子的检测综上所述,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溶液的配制和溶解度、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物质的氧化和还原、化学量与化学反应以及溶液的性质和溶液的分离等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4)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包含^12C、^13C、^14C等不同的原子。
-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蒸馏水。
-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
- 酸、碱、盐、氧化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_2CO_3。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MgO。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3.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例如,H_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 气体摩尔体积(V_m):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即V_m = 22.4L/mol。
高考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资料
七、常见化学反应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1.碱金属的反应 (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①与水反应 2Na+ 2H2O===2NaOH + H2↑ 2K + 2H 2O===2KOH + H 2↑ 2Na+ CuSO4+ 2H2O===Na2SO4+ Cu(OH) 2↓+ H2 ↑
【题源信息】 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而是先与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
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
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
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
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 (结晶和重结晶 )
高考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一)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 ZnSO 4·7H2O (2) 重晶石 (钡餐 ): BaSO4 (3) 绿矾: FeSO4·7H 2O (4) 芒硝:
Na2SO4 ·10H 2O (5) 明矾: KAl(SO 4)2·12H 2O (6) 蓝矾 (胆矾 ): CuSO4 ·5H2O (7)熟石膏:
3.光化学烟雾 —— 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
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 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
汽
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 —— 海水富营养化 (含 N、P、 K 等污水的任意排放 )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 质恶化。
5.水华 —— 淡水富营养化 (含 N、P、 K 等污水的任意排放 )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 质恶化。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高考化学是考生备战高考的一大重难点科目之一,掌握好化学的各个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化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基础概念1.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化与传递。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组织原则,化合物的命名、性质与制备。
3. 原子结构:原子模型与结构,元素的电子排布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1. 化学方程式:平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热力学计算和应用。
2. 化学计量:摩尔质量、反应物的计量关系、溶液的浓度和物质的折射率等计算方法。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式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 反应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四、氧化还原和电解质溶液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化学计算和应用。
2.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性质、生成气体和析出物的判定。
五、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焓、熵和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计算:焓变、标准生成焓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物态及其变化1. 物质的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溶液的配制和溶解质的性质:溶解度、溶解度积和纯净水的电离度。
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2. 烃的类型与性质:烃的分类、结构、性质和反应。
八、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科学1.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2. 材料科学: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制备方法。
九、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技术1. 化学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室技术:实验室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总结:本文对高考化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基础概念、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和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化学热力学、物态及其变化、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科学以及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SiC)等。
3、 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⑴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
Na+、 Fe3 +、H3O+、 NH4+ 、
[Ag(NH 3) 2] +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 Cl -、 S2—、 OH—、 SO42—、 [Fe(CN) 6] 3— 等。
⑵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
绝大多数盐类( AlCl 3 等除外); 强碱类和低价金属氧化物等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 化合物。
【注意】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离子和原子在结构(电子排布、电性、半径)和性
质(颜色,对某物质的不同反应情况,氧化性或还原性等)上均不相同。
得 ne -
得 ne -
阳离子
失 ne -
原子
失 ne -
阴离子(简单阳、阴离子)
(二) 物质的分类
1、 元素
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
质子数决定的)。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
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⑵元素存在状态 ① 游离态——在单质中的元素
Na 的还原
失 e-
性强于 Al ,而 Na
Na+, Al
失 3e -
Al 3 +, Al 失电子数比 Na 多。
同理,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与得电子数目无关。 如氧化性 F2> O2,
则 F2
得 2e -
这是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升
失 还
还
氧
氧
元素化合 价升高
原子失去 电子
物质是 还原剂
还原剂具 有还原性
元素被 氧化
还原剂的产物 是氧化产物
降
得 氧 氧
还
还
元素化合 价降低
原子得到 电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一些非金属单质(如 H2、O2、Cl 2、S、惰性气体等);气态氢化物;酸酐( SiO2 除外);
酸类和大多数有机物等。 2、 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⑴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拆分和化合,是原子运动 形态的变化
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也有一定间隔;原子不停
Fe2+、
SO2 、S 等。
⑵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 ① 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的顺序是: Ag+> Cu2+> Al 3+> K+。
如下列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减弱, 弱的顺序是: I -> Br- > Cl -> F-。 ② 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 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实质 只是分子 (原子或离子) 间距离变化 (聚集状 分子种类变化,原子重新组合,
伴随现 象
范围
区别 相互关
系 与性质 的关系
态),分子组成、 性质不变——分子种类不变
物质形状、状态改变
蒆蒁袃羄莂蒀羅腿芈葿蚅羂膄薈螇膇
(一) 物质的组成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1、 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
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有分子间作用(范德华力)。
还原性的强弱。 一般规律是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 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同理当不
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 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 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
氯气、硫两种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铁起反应,氯气可把铁氧化为
F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注意】还原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失电子数目无关。如
物质是 氧化剂
氧化剂具 有氧化性
元素被 还原
氧化剂的产物 是还原产物
3、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⑴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
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如
Fe3+、 H2SO4 分子中+ 6 价硫元素;元素为最低
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如 Fe、 S2—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
蒸发、冷凝、熔化、液化、汽化、升华、变形 等
无新物质生成
但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 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燃 烧、风化、脱水、氧化、还原等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
( 四 )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元素化合价有无升降, 2、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间的关系 可用以下两条线掌握概念
如下列四种卤素离子还原性由强到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如
F2 和 H2 混合在暗
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而 I 2 与 H2 需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缓慢化合,因而
F2的氧
化性比 I 2 强。
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如有两种金属
M和 N
均能与水反应, M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而 N 需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
由此判断 M的还原性比 N 强。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 还原剂 A+氧化剂 B 氧化产物 a+还原产物 b,则:
氧化性: B> a 还原性: A> b
2+
3+
-
如:由 2Fe + Br2===2Fe + 2Br
可知氧化性: Br 2> Fe3+;还原性: Fe2+> Br-
④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 可根据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判断还原剂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素异形体,常有下列三种形成方式: 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 O2、 O3;白磷( P4)和红磷等
晶体晶格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晶体晶格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如正交硫和单斜硫 ② 化合态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
【注意】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可从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