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_必修二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1. 速度公式速度(v)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s)与单位时间(t)的比值。
公式: v = s/t在物理学中,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2. 平均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公式: a = (v - u) / t其中,v为结束时的速度,u为初始时的速度,t为时间。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与所施加的力的关系。
它说明了物体所受的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公式: F = m * a其中,F为所施加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4. 力的合成公式力的合成公式用于计算多个力的合成结果。
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被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力。
公式:F = √(F₁² + F₂² + … + Fₙ²)其中,F₁、F₂、…、Fₙ代表不同力的大小。
5. 动能公式动能(K)描述了物体由于其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公式: K = 1/2 * m * 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6. 功公式功(W)是物体由于施加力而移动的距离所做的功。
公式: W = F * s * cosθ其中,F为施加的力,s为移动的距离,θ为力的作用角度。
7.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PE)是指物体由于其形变而存储的能量。
公式: PE = 1/2 * k * x²其中,k为弹性系数,x为形变量。
8.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具有相等而相反的大小。
公式:F₁ = -F₂其中,F₁和F₂是两个物体之间作用的力。
9. 压强公式压强(P)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
公式: P = F/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A为作用的面积。
10. 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 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涉及多个概念和现象的学科,其内容涵盖广泛,公式众多。
下面是对高中必修二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总结。
1. 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 = 位移(Δx)/ 时间(Δt)v = Δx / Δt瞬时速度(v)= (Δx / Δt)(t → 0)2. 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a)= 变化的速度(Δv)/ 时间(Δt)a = Δv / Δt瞬时加速度(a)= (Δv / Δt)(t → 0)3. 物体在平抛运动中的公式位移(Δx)= v₀t + (1/2)at²v = v₀ + atv² = v₀² + 2aΔxh = v₀t + (1/2)gt²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5. 力学功公式功(W)= 力(F) ×位移(Δx)× 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6. 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F = kΔx其中,F为弹簧的弹力,k为弹簧的系数,Δx为弹簧的伸长量。
7. 动量公式动量(p)= 质量(m) ×速度(v)p = mv8.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F = Δp / Δt9. 能量转化公式功(W)= ΔE其中,W为力所做的功,ΔE为物体能量的变化量。
10. 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P = W / t11.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12.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13. 球面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14. 单摆运动公式周期(T)= 2π√(L/g)其中,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以上仅是高中必修二物理的一部分公式总结,还有其他重要公式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包括了力学、热学和光学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前提。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许多公式。
下面是我对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的总结:1. 力学1.1 牛顿第一定律:F=ma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的关系。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1.2 牛顿第二定律:F=dp/dt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力与其动量的关系。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p表示物体的动量,t表示时间。
1.3 动能定理:W=ΔK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所受的功与其动能变化的关系。
其中W 表示物体所受的功,ΔK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1.4 动量守恒定律:p1+p2=p3+p4这个公式描述了一个系统中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情况。
其中p1和p2表示碰撞前两个物体的动量,p3和p4表示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动量。
2. 热学2.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E=Q-W这个公式描述了一个系统的内能的变化与其所受的热量和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其中ΔE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量,Q表示系统所受的热量,W表示系统所做的功。
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这个公式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与压强、体积、温度和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2.3 热传导公式:Q/t=kAΔT/L这个公式描述了热量传导的速率与传导系数、传导面积、温度差和传导长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Q/t表示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k表示传导系数,A表示传导面积,ΔT表示温度差,L表示传导长度。
2.4 热平衡公式:m1c1ΔT1=m2c2ΔT2这个公式描述了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的热量交换情况。
其中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c1和c2表示两个物体的比热容,ΔT1和ΔT2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差。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4篇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精选4篇(一)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修二物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1.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t表示时间2. 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2 = u^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3.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4. 动能公式:E = 1/2 * m * 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5. 功的定义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6. 功与能量关系公式:W = ΔE其中,W表示功,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7. 力和库仑定律公式:F = k * q1 * q2 / r^2其中,F表示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电荷量,r表示距离8. 单摆周期公式:T = 2π * √(L / g)其中,T表示周期,L表示摆长,g表示重力加速度9.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表示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r表示物体间的距离10. 焦耳定律公式:Q = U * I * t其中,Q表示电量,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11. 安培定律公式: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12. 球体的密度公式: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13. 压强公式: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14. 压强与液体压强公式:P = ρ * g * 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高度15. 光速公式:c = ν * λ其中,c表示光速,ν表示频率,λ表示波长以上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大全1. 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 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3. X=Vot+(1/2)at2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4. Vt2-Vo2=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X是位移(m);5. h=(1/2)gt2Vt=gtVt2=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
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即一秒打50个点。
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
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n+1)-s(n)=aT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n)=[s(n)+s(n+1)]/2t 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4.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 ;故其加速度a=△S/T(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 有S4-S1=(S4-S3)+(S3-S2)+(S2-S1)=3a1*T同理S5-S2=S6-S3=3a2*T求出a1=(S4-S1)/3T a2=(S5-S2)/3T a3=(S6-S3)/3T 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打点计时器一般就求解两个量:1、某一点的速度,把该点当做某一段的中间时刻,那么这一点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v=x/t,x是这一段的总位移,t是总时间,一般取这一点前后两个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公式,那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神器一样。
先来说说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吧。
平抛运动,想象一下,一个小球被水平抛出,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Vx 始终不变,就等于初速度 V0 ,即 Vx = V0 。
而竖直方向呢,就自由落体啦,速度 Vy = gt ,位移 y = 1/2gt²。
合速度V = √(Vx² + Vy²) ,合位移S = √(x² + y²) 。
再讲讲圆周运动。
还记得那次我在公园里看到小朋友们玩旋转木马吗?木马绕着中心轴不停地转,这就是圆周运动。
线速度v = 2πr/T ,角速度ω = 2π/T ,向心加速度a = v²/r = ω²r ,向心力 F = ma = mv²/r =mω²r 。
然后是天体运动的公式。
咱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星星为啥绕着转呀?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² = mv²/r = mω²r =m(2π/T)²r ,由此可以推导出很多有趣的结论。
比如,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啥的。
还有功和能的公式。
就好比我们用力推一个箱子,做了功,箱子就有了能量。
功W = Flcosα ,功率 P = W/t ,动能 Ek = 1/2mv²,重力势能 Ep = mgh ,机械能守恒定律 Ek1 + Ep1 = Ek2 + Ep2 。
在学习这些公式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呀。
要多做几道题,多想想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
就像我之前看到一个同学,背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一做题就傻眼。
为啥?因为他根本没理解这些公式到底是咋来的,用来干啥的。
咱们得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些公式一个个搭起来,构建出我们的物理知识大厦。
比如说,在解决一个复杂的天体运动问题时,先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选取合适的公式,一步步推导计算。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人教版)曲线运动:x=(vx)ty=(vy)t位移:s²=x²+y²轨迹:x=(vx*y)/vyY=(vy*x)/vx →直线运动V²=(vx)²+(vy)²=s/t平抛运动:vy=gtVx=v0V²=vx²+vy²=v0²+g²t²tanθ=vy/vx=gt/v(速度角)Y=gt²/2X=v0tt²=2h/gTanθ=gt/2vo(位移角)圆周运动:v=△s/△t=2πr/T=√(GM/r)=ωr=r2πf=2πnr(线速度)——f是频率ω=△θ/△t=2π/T=√(GM/r³)=2πn(角速度)——T是周期n=ω/2π(转速)T=2π√(r³/GM)(周期)n=1/TS=ωTr向心加速度:a=v²/r=ω²r=4π²r/T²=vω向心力:F=ma开普勒第三定律:a³/T²=k(a是椭圆轨道半长轴,T是公转周期)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²(G是比例系数,r是物体间距离)计算天体的质量:万有引力=向心力第一宇宙速度;7.9km/s(近地卫星速度、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功:W=Fl功率:P=W/t(平均功率)P=Fv(瞬时功率)重力势能:Ep=mgh动能:Ek=mv²/2【图示】①V2=x/tV1=y/tV2/v1=1/cosθV2*cosθ=v1 ②小船过河Tmin=d/v1(船头对岸)。
2022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背)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知识总结(期末考试版)一、高考热点44条高考热点1:曲线运动与变速运动的关系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高考热点2:曲线运动的合外力曲线运动的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速度的方向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高考热点3: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热点4:平抛运动的实验在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必须使斜槽的末端水平;每一次实验必须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实验时选择体积小密度大的钢球做实验。
高考热点5:平抛运动的时间只跟竖直方向的位移(高度)有关,与水平方向的速度无关。
高考热点6: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高考热点7:向上的斜抛运动物体先做匀减速曲线运动,再做平抛运动;在最高点处物体的速度不为零。
向下的斜抛运动物体一直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8:渡河最短时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河宽)v d t =min高考热点9:抛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下高考热点10: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每秒内的速度增量相同;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高考热点11:圆周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但曲线运动不一定是圆周运动(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高考热点1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路程相等。
高考热点13: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角度相等。
高考热点1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大小处处相等,方向时刻改变; 高考热点15:向心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而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高考热点16:向心力由物体的合力提供,或者由某个分力来提供。
高考热点17: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大全总结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定律。
以下是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关于引力定律的公式总结。
1.牛顿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有关,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
公式如下:F=G*(m1*m2)/r^2其中,F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是引力常量,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2.引力常量3.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重力的大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重力F=m*g其中,F是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4.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在地球上每单位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力的大小。
近似可将重力加速度取为9.8m/s^25.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重力场中的位置上所具有的势能。
其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Ep=m*g*h其中,Ep是重力势能,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的高度。
6.万有引力势能万有引力势能是两个物体之间因引力而具有的势能。
其数值计算公式为:万有引力势能Ep=-G*(m1*m2)/r其中,Ep是万有引力势能,G是引力常量,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7.离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在旋转或做曲线运动中所受到的向外的力。
其计算公式为:离心力Fc=m*v^2/r其中,Fc是离心力,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r是离轴距离。
8.万有引力加速度万有引力加速度是物体在因为引力而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到的加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万有引力加速度a=G*(m1*m2)/r^2其中,a是万有引力加速度,G是引力常量,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关于引力定律的相关公式总结。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理解物体间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在重力和万有引力场中的运动情况。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咱都知道啊,高中必修二这物理啊,那公式可不少呢。
我就跟你说啊,就像那个圆周运动的公式,我瞅着就跟那转圈的陀螺似的,绕得人晕乎乎的。
向心力公式F = mfrac{v^2}{r},你看这个m就像那老老实实待着的小物件,v呢,就像那撒欢跑的小兔子,速度一快啊,这向心力就跟着变。
我当时瞅着这公式,就感觉像是在看一场小动物的运动会似的。
还有那个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 G(Mm)/(r^2),这G就像个神秘的小管家,在这M 和m这俩大块头之间捣鼓着关系呢。
我记得当时跟同桌讨论这个公式,同桌皱着眉头,眼睛眯成一条缝,跟我说:“你说这万有引力咋就这么神奇呢,啥都能管着。
”我就跟他说:“这就像那老天爷的手,啥都能抓着呢。
”机械能守恒定律E_K1+E_P1=E_K2+E_P2,这就像那个守财奴守着自己的财宝一样,能量在这儿呢,跑不掉,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
我每次写这个公式的时候啊,就想象着那些能量在那变来变去,跟那魔术师变戏法似的。
动能定理W = ΔE_K,这就好比是你干活了,就得有收获,你做了功W,那动能就得变,就像你种了地,就得长庄稼一样。
平抛运动呢,那水平方向是x = v_0t,这就像火车在那笔直的铁轨上跑,稳稳当当的。
竖直方向y=(1)/(2)gt^2,就像那跳楼机似的,“唰”一下就下去了。
我当时想着这平抛运动啊,就跟那调皮的孩子,又想往前跑,又想往下跳。
我跟我前桌说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笑得直不起腰来,说我这是啥奇怪的想法。
我就白了他一眼,说:“你懂啥,这就是物理的乐趣。
”这必修二的物理公式啊,就像那一堆性格各异的小伙伴,你要是跟它们混熟了,那物理的世界就变得特别有意思。
可刚开始的时候啊,真把我给愁坏了,瞅着那些公式,就像瞅着一群外星生物似的,眼睛直发愣。
不过啊,慢慢琢磨,就跟交朋友似的,就越来越顺溜了。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word版本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第7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WP =、-=v F P ;瞬时功率:P=Fv瞬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F Pv =m 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1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21mv E K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121mv mv W W W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W2v 0⨯⨯⨯⨯⨯2221212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下面我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力的定义公式,F=ma。
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其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2. 动能公式,E=1/2mv^2。
这个公式表示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其中,E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动能大小。
3. 功的计算公式,W=Fs。
这个公式表示了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物体位移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W代表做功大小,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物体的位移。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力所做的功。
4. 弹簧弹力公式,F=kx。
这个公式表示了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的长度成正比。
其中,F代表弹力的大小,k代表弹簧的弹性系数,x代表弹簧的变形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弹簧所受的弹力大小。
5.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F=mv^2/r。
这个公式表示了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平方和半径成正比。
其中,F代表向心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r代表圆周运动的半径。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的向心力大小。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物理必修二中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多多练习,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引力公式是质点间相互引力的计算公式,它描述了物体间引力的强度和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引力公式:牛顿引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公式及其相关概念。
1.牛顿引力公式: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正比于它们的质量,反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且方向沿着连接两个质点的直线方向。
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质点之间的距离为r,则它们之间的引力F为:F=G*m1*m2/r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10^-11 N·m²/kg²。
牛顿引力公式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计算,例如地球和天体之间的引力、两个质点间的重力等等。
2.万有引力公式:适用于质点和球对称分布的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
万有引力公式表示了质点与球对称分布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设球对称分布物体的质量为M、质点的质量为m、距离为r,则质点所受到的引力F为:F=G*M*m/r²在万有引力公式中,球体近似为质点,只需要考虑球体的总质量,忽略球体内部的质量分布。
除去上述两个公式,还有一些与引力有关的概念和公式:3.引力加速度公式: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离为r的地球表面上受到的引力F与物体的质量m的比值为物体所受的引力加速度g。
F=m*g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通常近似取为9.8m/s²。
4.等效重力公式:当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外力F时F_g = m * g_eff其中g_eff为等效重力,计算公式为:g_eff = g - a其中a为物体与地面间的黏着力或者静摩擦力。
5.行星运动公式:行星绕太阳运动中,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行星的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为:F=G*M*m/r²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中引力的大小与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引力公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是了解和解决各类物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基本公式汇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基本公式汇总直线运动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时间等分(T):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比:v1∶v2∶v3∶…∶v n=②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 n=③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进一步有x m-x n=,位移等分(x):通过第1个x、第2个x、第3个x、…、第n个x所用时间比:t1∶t2∶t3∶…∶t n=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中间位置的速度v t 2==,v x2=.3.如果物体位移的表达式为x=At2+Bt,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加速度a=(m/s2).4.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5.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上=t下=,同一位置的速率.上升最大高度h m=6.逐差法: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a=曲线运动小船渡河模型①过河时间最短:v1⊥v2,t min=(d为河宽).②过河位移最小:v⊥v2(前提v1>v2),如图甲所示,此时x min=,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夹角为α,cosα=;v1⊥v(前提v1<v2),如图乙所示.过河最小位移为x min=平抛运动1.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的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规律:以抛出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为x轴,以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x=,位移:x=.(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y=,位移:y=.(3)合运动①合速度:v=,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tanθ==.②合位移:x合=,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tanα==.二、斜抛运动1.性质加速度为g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2.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说明,如图所示)(1)水平方向:做运动,v x=.(2)竖直方向:做运动,v y=.【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飞行时间:由t=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与初速度v0无关.2.水平射程:x==,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3.落地速度:v t=v2x+v2y=,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θ=v yv x =,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和有关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方向恒为.5.两个重要推论(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如图乙中A点和B点所示.(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圆周运动【基本概念、规律】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描述物体圆周运动的快慢,v=2.角速度: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ω=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T=4.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a n=5.向心力: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F n=ma n.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轻杆、轻绳”模型轻绳模型轻杆模型常见类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由得v 临=gr 由小球能运动即可,得v 临=讨论分析(1)过最高点时,v ≥,F N +mg =m v 2r,绳、轨道对球产生弹力F N (2)不能过最高点时v <,在到达最高点前小球已经脱离了圆轨道(1)当v =时,F N =mg ,F N 为支持力,沿半径背离圆心(2)当时,-F N +mg =m v 2r ,F N 方向且随v 的增大而(3)当v =时,F N =0(4)当时,F N +mg =m v 2r ,F N 方向并随v 的增大而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1.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1)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GMmr 2=ma n ===(2)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运动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 MmR 2=(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由于GMmR 2=mg ,故天体质量,天体密度ρ=MV=.(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①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Mmr 2=,得出中心天体质量;②若已知天体半径R ,则天体的平均密度ρ=M V=;③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3.(1)利用圆周运动模型,只能估算中心天体质量,而不能估算质量.(2)区别天体半径R 和卫星轨道半径r :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 ≈R ;计算天体密度时,V =中的R 只能是中心天体的半径.知识点2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与运算1.重力加速度: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距离该星球表面h 处(即距球心R +h 处):g ′=.2.卫星的各物理量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G Mmr 2====ma .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g第一宇宙速度v 1=gR =GMR=,v 2=,v 3=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 =R =6.4×106m ,v 运=v 1,T =2πRg=84.6分钟.3.双星问题的特点(1)两星的运动轨道为同心圆,圆心是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2)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由它们间的提供.(3)两星的运动周期、角速度.(4)两星的轨道半径之和等于两星之间的距离,即.3.双星问题的处理方法: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m 1m 2L 2==.4.双星问题的两个结论:(1)质量、半径关系:(2)质量之和:m 1+m 2=。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
这些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规律,还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二中的公式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运动中的公式:1. 速度公式:速度(v)等于位移(Δx)除以时间(Δt)。
v = Δx / Δt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Δv)除以时间(Δt)。
a = Δv / Δt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等于作用力(F)与物体质量(m)的比值。
F = ma二、力学中的公式:1. 力的计算公式:力(F)等于质量(m)乘以加速度(a)。
F = ma2. 力矩公式:力矩(M)等于力(F)乘以力臂(r)。
M = Fr3. 力的合成公式:当合力为零时,两个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成立。
F1 + F2 = 0三、功、能与机械能的公式:1. 功的计算公式:功(W)等于力(F)乘以位移(Δx)。
W = FΔx2. 功率公式:功率(P)等于功(W)除以时间(Δt)。
P = W / Δt3. 势能公式:物体的势能(Ep)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乘以位移高度(h)。
Ep = mgh4. 动能公式:物体的动能(Ek)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速度(v)平方再除以2。
Ek = mv^2 / 2四、压强与浮力的公式:1. 压强公式:压强(P)等于力(F)除以面积(A)。
P = F / A2. 浮力公式:浮力(Fb)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V)乘以液体的密度(ρ)乘以重力加速度(g)。
Fb = Vρg五、波动与声音的公式:1. 波速公式:波速(v)等于波长(λ)乘以频率(f)。
v = λf2. 声强度公式:声强度(I)等于声音的功率(P)除以通过的面积(A)。
I = P / A3. 光的折射公式:折射率(n)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除以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汇总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角:α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tg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 +F2≤ F≤⎥ F1-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Fx=0∑或Fy=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Nμf=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μ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fm≤ f静≤O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VgρF=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最新整理)
瞬
t
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 v
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 vmax
P F阻
(当 F 牵最小时即 F 牵=F 阻,a=0)
3.重力势能:EP=mgh(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1 kl 2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l 为弹簧的形变量) 2
度小于 7.9km/s,但发射速度大于 7.9km/s。
推广:由 G
M 星球 m R星球 2
m v星球 2Biblioteka R星球得任意星球第一宇宙速度: v星球
GM 星球 R星球
g星球 R星球
其它公式总结
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3.匀变速直线运动:
2.滑动摩擦力: F FN
3
(1)位移公式:
x
v0t
9.机械能守恒定律: EK1 EP1 EK 2 EP2
W
0
v2
1 2
mv12
mgh1
1 2
mv2 2
mgh2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
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 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 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2)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 A
v2 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
运动的合成
(3)规律:分位移
x=v0t
最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梳理必修一、必修二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某方向的平衡)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6、万有引力: 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7、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8.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as v v t 2202=- ( 知三求二) 几个重要推论:(1)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tsv v v t t =+=202 (2)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 (3)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③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在高中物理中,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公式,本文将对这些内容的公式进行总结。
1. 必修一在必修一《物理 1》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动能定理:Ek=Ep-wt(其中 Ek 为物体的动能,Ep 为物体的势能,w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重力势能:ep=mgh(其中 ep 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2. 必修二在必修二《物理 2》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波动方程:2πf=βl(其中 f 为波的频率,l 为波长,β为波速) 光的反射定律:sinθ1=sinθ2(其中θ1 为入射角,θ2 为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sinθ=sin(θ/2)(其中θ为折射角)3. 必修三在必修三《物理 3》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电场强度:E=F/q(其中 E 为电场强度,F 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为该点的电荷密度)电势差:U=φ-V(其中 U 为电势差,φ为某一点的电势,V 为该点的距离)安培定理:I=B×ΔV(其中 I 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B 为磁感应强度,ΔV 为变化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ΔΦ/Δt(其中 E 为磁场的变化率,n 为磁通量密度,Δ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变化率)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中所涉及的主要公式,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解题时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公式,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形、波动方程的推导、电场强度的推导等,也需要熟练掌握。
拓展:除了上述的公式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式需要在物理学习中熟练掌握,如下所示: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不动。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