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29b88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6.png)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日期: [日期]参与人员: [姓名1], [姓名2], [姓名3], ...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讨论并确定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兴趣。
议程:1. 确定课程框架2. 讨论教材选择3. 确定研究目标4. 确定教学方法5. 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6. 确定课程评估方式记录:1. 确定课程框架- 小学科学课程框架应包括自然界和科学探究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 自然界部分应包括生物、物质和能量、地球与宇宙等内容。
- 科学探究部分应包括观察、实验、提问和解释等科学方法的研究。
2. 讨论教材选择- 根据课程框架,选择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
- 教材应符合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和要求。
3. 确定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
- 研究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4. 确定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5. 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 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探索过程。
- 确保实验和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6. 确定课程评估方式- 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 评估应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行动:- 教师们根据本次集体备课的讨论结果,准备教学计划和教材。
- 确定课程安排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表。
- 每位教师负责一部分内容,共同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结论:本次集体备课讨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师们将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教学准备,以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兴趣的目标。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22ec0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0.png)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一、备课背景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我们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旨在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集体备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三、集体备课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1. 张老师:科学学科带头人,负责本次备课的总体指导。
2. 李老师:一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一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3. 王老师:二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二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4. 刘老师:三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三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5. 陈老师:四年级科学教师,负责四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6. 赵老师:五年级科学教师,负责五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7. 孙老师:六年级科学教师,负责六年级教学内容的研究。
五、备课内容1. 分析教材内容各年级老师分别对所教学段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点等。
2. 确定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年级的教学目标。
3. 优化教学方法各年级老师针对教学目标,讨论并优化了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4. 设计教学活动各年级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练习、总结等。
5. 确定评价方式各年级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了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
六、备课成果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形成了以下成果:1. 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为教学提供了方向。
2. 教学方法优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方式合理,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后续工作计划1. 各位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完善个人教学计划。
2.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沟通交流,共享教学经验。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备课总结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方法,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科学教研备课活动记录
![科学教研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e5a7a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3.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科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科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主题为“探究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的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科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四、活动参加人员科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探究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针对不同年级的科学课程进行讨论。
第一小组: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程第二小组:小学二年级科学课程第三小组: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3)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2. 专题讲座(1)讲座主题:科学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主讲人:张老师(3)讲座内容: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①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③ 强化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④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⑤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4)互动环节:教师们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张老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3. 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主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案例分享:李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堂探究实验课,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讨论等环节。
(3)互动环节:教师们就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备课活动,教师们对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教师们在交流分享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3. 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教研活动,不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29fe7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1.png)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
日期:2022年11月15日
时间:上午9:00-12:00
地点:小学科学教室
出席人员:
- 张老师
- 李老师
- 王老师
- 赵老师
议程:
1. 上一次备课记录回顾
2. 本周课程内容讨论
3. 教学资源分享
4. 下周课程安排确定
讨论记录:
1. 上一次备课记录回顾
- 张老师总结了上次备课记录的要点,并提醒大家将备课记录
整理好归档。
2. 本周课程内容讨论
- 大家共同商讨了本周的科学课程内容,确定了以下安排:
- 第一堂课:《植物的生长》
- 张老师将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李老师将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并进行简单的实验。
- 第二堂课:《天气与季节》
- 王老师将讲解天气和季节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
关系。
- 赵老师将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
3. 教学资源分享
- 王老师推荐了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天气与季节相关的绘本,可以作为辅助教材。
4. 下周课程安排确定
- 大家商讨了下周的课程安排,并决定进行一次科学实验。
- 张老师将为实验准备所需的材料,并提前通知学生们做好准备。
结论:
经过集体备课,本周的科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得到了明确安排。
大家对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分享了有用的教学资源。
下周的课程将进行一次实验,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备课记录人:张老师。
小学科学课集体备课实录
![小学科学课集体备课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d7706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5.png)
小学科学课集体备课实录
一、前言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四位教师参与,我们将对本次集体备课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
二、集体备课实录
1. 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我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水的循环”。
我们讨论了教学目标的设定,认为学生应该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
2. 教学方法设计
接着,我们讨论了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们认为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我们设计了几个实验,包括水的蒸发、云的形成、降雨等,并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如露水、瀑布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
3. 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讨论了教学资源的准备。
我们决定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烧杯、玻璃棒等,并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
4. 教学评价设计
最后,我们讨论了教学评价的设计。
我们认为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问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终结性评价则通过一份简短的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总结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规划。
我们相信,通过这
样的集体备课活动,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初一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53db9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c.png)
初一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23年4月10日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与人员1. 张老师2. 李老师3. 王老师4. 刘老师活动议程1. 讨论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3. 分享教学资源和技巧4. 布置下次备课活动任务会议内容1. 讨论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 张老师提出本学期即将进入第十四周的教学活动,希望大家对目前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进行梳理。
- 李老师反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较好,建议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节奏,以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 王老师提出在加快进度的同时,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避免出现知识点的遗漏。
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刘老师提出在最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 张老师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 李老师提出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和作业点评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3. 分享教学资源和技巧- 王老师分享了一篇关于初中科学实验操作的文章,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实验教学的灵感。
- 刘老师介绍了一个在线教学资源网站,里面有很多科学教学的视频和资料,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李老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布置下次备课活动任务- 确定下次备课活动时间为2023年4月20日。
- 分配下次备课活动的任务:张老师负责整理实验教学计划,李老师负责搜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素材,王老师负责整理课后辅导计划,刘老师负责整理作业点评标准。
活动总结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大家对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了讨论和梳理,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享了教学资源和技巧,并布置了下次备课活动的任务。
通过本次活动,初一科学组的教师们凝聚了教学共识,明确了下一步的教学方向,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9138d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d.png)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上午9:00-11:30地点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1. 张老师 - 科学课程负责人2. 李老师 - 一年级科学教师3. 王老师 - 二年级科学教师4. 赵老师 - 三年级科学教师5. 刘老师 - 四年级科学教师6. 陈老师 - 五年级科学教师7. 钱老师 - 六年级科学教师会议议程1.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与资源分享3. 教学方法与实践4. 学生评价与反馈5. 备课计划与进度安排会议内容1.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张老师介绍了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各位老师就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与资源分享李老师分享了她在一年级教学中使用的一些优秀资源,如互动实验、科学游戏等。
王老师则介绍了二年级教学中的观察活动,赵老师分享了三年级学生的探究项目。
各位老师互相借鉴,共同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与实践刘老师提出了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发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讨论。
陈老师和钱老师分享了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讨论了如何提高学生合作效率的问题。
4. 学生评价与反馈各位老师就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成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认为,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如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表现等。
5. 备课计划与进度安排最后,张老师带领大家制定了本学期的备课计划和进度安排。
各位老师就自己负责的年级单元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备课分享,确保整个科学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会议总结本次会议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各位老师积极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期待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科学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本次集体备课的记录,请各位老师根据讨论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9a3de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8.png)
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详细记录会议主题:小学科学课程集体备课会议日期:[填写日期]会议地点:[填写地点]会议参与人员:- [填写参与人员姓名]- [填写参与人员姓名]- [填写参与人员姓名]- [填写参与人员姓名]- [填写参与人员姓名]会议议程:1. 课程目标讨论2. 课程内容安排3. 教学方法探讨4. 教学资源分享5. 评估方法讨论6. 未来改进方向讨论会议记录:1. 课程目标讨论- 确定小学科学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目标细分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安排- 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
- 课程内容包括自然界的万物、生物、物质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
3. 教学方法探讨-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观察、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资源分享- 分享了一些适用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资料等。
5. 评估方法讨论- 探讨了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估方法,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小组项目等。
6. 未来改进方向讨论- 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议,如增加实践环节、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下一步行动:- 教师们将根据讨论结果,准备好相关课程教案和教学资源。
- 下次备课会前,每位教师将实施自己准备的课程,并准备分享心得体会。
会议总结:-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教师们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教师们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上进行了交流和分享,相互借鉴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
- 教师们对未来改进小学科学课程提出了建议,并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65543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a.png)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时间: 2023年4月10日
活动地点: 小学科学教室
参与人员:
- 张老师
- 李老师
- 王老师
- 赵老师
活动议程:
1. 课程内容讨论
2. 教学方法分享
3. 教学资源分享
4. 教学难题讨论
5. 下次备课活动安排
活动记录:
1. 课程内容讨论
- 张老师分享了下一单元的主题: "地球与宇宙"。
- 李老师提出了关于该主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王老师和赵老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有趣案例和经验。
2. 教学方法分享
- 李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
认可。
- 张老师分享了他在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了大家的兴趣。
3. 教学资源分享
- 王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地球与宇宙的在线教育资源,大家进
行了讨论。
- 赵老师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大家觉得可以在教
学中使用。
4. 教学难题讨论
- 大家讨论了在教学中的难题,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缺
乏实验器材等。
- 张老师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制作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参
与实验等。
5. 下次备课活动安排
- 下次备课活动定在2023年4月20日,主题是"生物与环境"。
- 每位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进行分享。
活动总结: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位老师积极分享经验
和资源,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难题。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科学备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备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cd715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f.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科学教研组于2021年11月15日开展了科学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材,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
二、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四、活动参与人员科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2. 教学经验分享3. 教学问题研讨4. 教学资源交流5.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材分析: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物质的性质”。
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分析了教材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2)教学设计:针对“物质的性质”这一主题,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
(3)讨论与修改:教师们就各自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交流,互相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了教学方案。
2. 教学经验分享(1)课堂管理:分享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交流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效果。
(3)作业布置与批改:探讨如何布置合理有效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问题研讨(1)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3)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教师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4. 教学资源交流(1)教材资源:分享教材中的优秀案例和教学资源。
(2)网络资源:介绍一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供教师们参考。
(3)自制教具:展示自制教具,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5. 总结与反思(1)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分享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七、活动总结本次科学备课教研活动,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教材,分享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
科学集体备课教研记录(3篇)
![科学集体备课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85f54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6.png)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1年X月X日二、会议地点:XX学校科学实验室三、参会人员:XX年级全体科学教师四、会议主题:探讨科学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五、会议内容:一、开场致辞会议开始,教研组长XX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强调了集体备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和要求。
二、学科带头人发言XX年级科学学科带头人XX老师首先分享了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她指出,科学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落实新课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 注重评价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三、集体备课环节1. 分组讨论参会教师根据年级分组,针对本学期即将教授的科学课程进行集体备课。
各小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课程内容分析: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重难点,以及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关性。
(2)教学目标制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探讨: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
(4)教学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别就本组的备课成果进行分享,其他教师针对分享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
以下是部分小组的备课成果:(1)XX组:针对《光的传播》一课,提出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XX组:针对《生物的呼吸》一课,提出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生物呼吸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
(3)XX组:针对《地球的形状》一课,提出以多媒体展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总结与反思1. 教研组长XX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各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
2. 各位教师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科学集体活动_教研记录(3篇)
![科学集体活动_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ba3ec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7.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校于2021年10月组织了一次以“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的科学集体活动。
本次活动由科学教研组负责策划和实施,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观察自然现象: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动物,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生活习性等。
2. 实验探究: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叶脉书签、观察种子发芽等,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科普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或科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验验证、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务。
5.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科学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
同时,准备实验器材、科普讲座资料等。
2. 实施阶段:(1)观察自然现象:在校园内设置观察点,让学生分组观察植物、动物等自然现象。
(2)实验探究:科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科普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讲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或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5)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总结阶段:科学教研组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成果1. 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科学素养。
科学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7f6b7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1.png)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科学备课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丽老师记录人:李晓梅老师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科学备课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策略研究”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学教学由张丽老师主讲,她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2. 案例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实验设计李晓梅老师以“光的折射”为例,展示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实验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科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各小组围绕“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有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 集体备课:探究式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针对即将到来的“生态系统”单元教学,备课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同时,老师们还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存在问题虽然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等。
3. 改进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 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 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305ae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8.png)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过程记录1. 会议目的本次小学科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讨论和确定下一学期的科学教学计划,以及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2. 参会人员- 主持人:XXX- 参会人员:YYY、ZZZ、AAA、BBB3. 议程3.1 确定教学计划- 分享各班科学教学情况,总结教学成效和问题- 确定下一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安排3.2 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分享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实验设计、教辅材料等- 分享教学经验,讨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3 沟通协作- 针对上述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听取参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确定下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议题4. 议程执行情况4.1 教学计划- 各班科学教学情况的分享表明,教学计划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物质与能量以及科学实践等方面。
- 经过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下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安排。
4.2 教学资源和经验共享- 参会人员共享了各自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实验设计、教辅材料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 同时,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讨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思维能力。
4.3 沟通协作- 会议期间,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科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贡献了力量。
- 最后,确定了下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议题,以保持持续的沟通和协作。
5. 结论本次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了各位教师的专业优势,通过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讨论和确定了下一学期的科学教学计划,并共享了教学资源和经验。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注:以上内容为机器翻译生成的草稿,可能存在语义不准确或表达不流畅之处。
科学教研备课记录(3篇)
![科学教研备课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68a88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5.png)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本教研组开展了科学教研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教研时间2021年9月15日三、教研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四、教研内容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2. 研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3. 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题4. 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五、教研过程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1)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大家分析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
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b.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d.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研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1)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讨论了以下教学方法:a.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b.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d.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优化了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 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题(1)在交流教学经验环节,老师们纷纷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设计互动讨论等。
(2)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实验器材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我们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如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
4. 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1)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了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进度。
科学教研组集备记录(3篇)
![科学教研组集备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3ead5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e.png)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1年9月15日二、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参会人员:科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四、会议主题:新学期科学教学工作研讨与规划五、会议内容:1. 总结上学期教学工作上学期,我组全体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教学资源不足,实验设备有待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新学期里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 研讨新学期教学工作(1)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将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特长,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③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步。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①优化实验方案,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效。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4)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措施如下:①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②针对竞赛内容,开展针对性的辅导。
③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 制定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1)教学计划①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②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教学资源,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2)教研活动计划①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
科学教研备课活动记录(3篇)
![科学教研备课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bb9b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a.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四、参与人员:全体科学教师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分组讨论3. 交流分享4. 总结点评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由学校教务主任发表讲话,强调了科学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指出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全体科学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2.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将全体科学教师分为三个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讨论主题如下:(1)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3)科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融合各小组围绕讨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3. 交流分享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分享。
以下是部分小组分享内容:(1)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组代表: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科学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三是学生科学素养不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2)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B组代表: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科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融合C组代表: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学教学应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融合:一是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三是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总结点评活动最后,学校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
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认为各小组讨论深入,交流分享精彩。
同时,校长也对全体科学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1)进一步提高对科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教研备课记录内容(3篇)
![科学教研备课记录内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f5c22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0c.png)
第1篇一、备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备课教师:张华三、授课年级:五年级四、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3)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3)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2)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哪些条件?2. 课堂讲解(1)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对比分析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3)阐述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3. 实验演示(1)演示植物呼吸作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区别?②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③如何保护植物?(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2.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集体教研活动记录科学(3篇)
![集体教研活动记录科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055ef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0d.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科学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科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科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为主题的集体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对科学学科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科学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设计。
2. 通过教学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3. 通过研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科学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了自己在科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等。
随后,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科学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提出了以下问题:(1)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3)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科学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教研组安排了教学观摩环节。
由一位青年教师展示了《植物的生长》一课。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了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课后,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进行了评课。
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显著。
同时,也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2)部分教学环节过于简单,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六年级集体教研记录(3篇)
![科学六年级集体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b05bf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9.png)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六年级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六年级科学组于2021年10月25日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1)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生态系统》。
(2)备课组长:张老师。
(3)参与教师:全体六年级科学教师。
备课过程中,张老师带领大家深入分析了《生态系统》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
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1.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课堂实验、户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名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2)主讲教师:李老师李老师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例,分享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以下是案例的主要内容:1. 教学设计:李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的构成和特点。
2. 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让学生观察食物链图,分析食物链的构成;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食物链的特点。
3. 教学反思:李老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学反思(1)反思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参与教师:全体六年级科学教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针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反思:1. 张老师认为,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王老师提出,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验,让学生在挑战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集体备课记录
日期:2008.10.20
参与人员:郁群燕陈芳琴黄斌
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研讨记录:
郁群燕: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就五年级上册教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进行研讨,下面首先请陈芳琴老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陈芳琴:这节课,是学生认识由地球外部力量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的第一课。
在学生眼中,岩石都是很坚硬的,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
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本科主要通过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激发学生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郁群燕:请陈芳琴老师介绍一下教学预案。
陈芳琴: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周围的岩石它是一成不变的吗?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一课。
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二、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1、师: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的?观察岩石图片,请描述大自然中岩
石的样子。
大自然中的岩石都是一样的吗?它们会变化吗?观察自己从野外收集来的岩石,能找到岩石变化的痕迹吗?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师:你知道岩石变化的原因吗?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三、探索温度变化影响岩石模样的过程
1、师:把岩石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加热的岩石放入水中,又会发
生什么变化呢?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试验,请推测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温差变化对岩石的作用的实验,并讲解注意注意事项:第一:岩石用酒精灯的外沿加热;第二:反复几次;第三:熄灭酒精灯要用瓶盖熄灭,并且作好实验记录。
2、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讨论汇报实验结果。
(烧
杯中留下了一些岩石的碎屑,岩石的一些角没了)
3、师:实验现象对你们有什么启发?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岩石变化的原因。
(冷和热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模样)
四、探索水流影响岩石模样的过程
1.师:那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吗?如果就这样静静地放在水里,岩石会有改变吗?(引导学生说出要用流动的水)
2.师:那在我们课堂上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水流动起来?(搅,晃)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把几块碎岩石全部放进瓶子里去,然后使劲摇晃,课上可控制在3分钟左右。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师:那你觉得水流对岩石有影响吗?(岩石破碎,岩石有改变)
五、探索植物影响岩石模样的过程
1.师:刚才我们用两个实验验证了冷热和水都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其实,植物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2.师: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小魔术,不过结果要同学们回家自己做后才能发现。
(根据书本内容用石膏和种子模仿植物风化岩石的过程)
3、讨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小结:大自然中,改变岩石模样的力量有哪些?(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六、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师:岩石的风化作用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你能和大家说说你见到过的那些美丽景色吗?
七、课堂延伸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整理总结。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的岩石发生了变化?你能猜测它原来是什么样的吗?
八:板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温度变化
水流
植物
郁群燕: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郁老师:教科书上的三个模拟实验,是学生与老师一起寻找证据的过程,难度有所不同。
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对这些实验的理解程度进行调整,有的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实验,有的可以让学生照着教科书中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前要引导学生猜想通过这些实验,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黄老师:根据我以前的上课经验,学生认为坚硬的岩石会自己破碎,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光看一些岩石的图片可能并不能达到使学生接受事实的效果。
可以提供一些事实让学生思考,山上的岩石有着大大小小的裂缝,山脚下有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及碎石,因为学校后面就有山,这些贴近当地现象的事实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陈老师:进行探究温差和水流对岩石影响两个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想
一下,自己设计,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郁老师:这样很好。
实验过后要让学生与自然界中的作用进行联系,感受大
自然更强大的力量。
对风化作用引起的地形变化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呈现,是内容
更充实丰富。
陈老师:酒精灯的使用对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较危险,孩子对一些不常用的
东西往往充满好奇,要注意使学生能规范操作。
形成教案:
一、导入
大家桌子上都有一块岩石,能介绍一下它是什么模样的吗?这块岩石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那你觉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一课。
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二、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1、师: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
和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
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
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探索温度变化影响岩石模样的过程
1、师:那么如何证明温度变化影响岩石模样呢?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模拟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怎么模拟?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师:把岩石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加热的岩石放入水中,又会发
生什么变化呢?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试验,请推测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3、那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板书:酒精灯,岩石,火柴,放好水的烧
杯,镊子)
4、使用酒精灯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回忆交流。
(第一:岩石用酒精灯的外沿加热;第二:反复几次;第三:熄灭酒精灯要用瓶盖熄灭,不能用嘴吹)
5、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6、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讨论汇报实验结果。
(烧杯中留下了一些岩石的碎屑,岩石的一些角没了)教师进行指导,提醒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7、师: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大家刚才反复了几次?自然界的变化比这多吗?(学生了解自然状态下的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3、师:实验现象对你们有什么启发?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岩石变化的原因。
(冷和热的作用能使岩石改变模样)
四、探索水流影响岩石模样的过程
1.师:那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吗?如果就这样静静地放在水里,岩石会有改变吗?(引导学生说出要用流动的水)
2.师:那在我们课堂上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水流动起来?(搅,晃)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把几块碎岩石全部放进瓶子里去,然后使劲摇晃,课上可控制在3分钟左右。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师:我们刚才摇的力量大吗?那比起大自然的力量,谁的力量大啊?那么在自然界中,岩石的模样改变应该再继续变下去,你猜可能会变成什么呢?其实我们地球表面的沙子和泥土的确是岩石变化而来的。
5、师:那你觉得水流对岩石有影响吗?(岩石破碎,岩石有改变)
五、探索植物影响岩石模样的过程
1.师:刚才我们用两个实验验证了冷热和水都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其实,植物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2.师: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小魔术,不过结果要同学们回家自己做后才能发现。
(根据书本内容用石膏和种子模仿植物风化岩石的过程)
3、讨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小结:大自然中,改变岩石模样的力量有哪些?(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六、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师:岩石的风化作用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鹅卵石、溶洞、飞来石、石蘑菇等的图片)七、课堂延伸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整理总结。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的岩石发生了变化?你能猜测它原来是什么样的吗?
八:板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温度变化
水流
植物
……
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