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下期数学概念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复习 西师大版.doc

知识要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积不变。
3、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有时会多于因数末尾“0”的个数。
4、积变化的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扩大到原数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积就扩大到原数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
5、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b倍,积就扩大到原数的a乘b倍。
6、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的原数的a分之一,积不变。
7、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8、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 ,也可以写作1cm2。
拇指指甲面、纽扣、硬币、电脑按键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计量较小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9、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也可以写作1dm2。
粉笔盒、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10、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米2,也可以写作1m2。
1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常用的面积单位。
12、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物体或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千米等)。
13、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1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长方形的面积÷宽宽=长方形的面积÷长1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17、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18、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不一定相等。
19、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2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旋转与平移现象》知识点1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与平移现象
知识点1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问题: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说说看。
讲解:拿起一架纸风车,让风车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发现风车都是绕着中间的一点转动。
像风车这样,绕着一个中心点(或一个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仔细观察图中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车轮、旋转座椅、开关水龙头等,用手势动作模仿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知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的,所以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生活中绕一点旋转的有:钟表上转动的时针、分针,转动的电风扇的扇叶等;绕一轴转动的有:开门、关门时门板的运动等。
总结: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图形的大小、形状不改变。
辅导要领
★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借助身边的物体进行旋转现象的直观感知,要指出是绕着哪个点或轴旋转的。
冰箱门和房门的转动,如图:
时针、分针和电风扇扇叶的转动,如图:
仰卧起座时上半身的运动,如图:。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性知识盘点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性知识盘点总复习宜宾市翠屏区宗场乡中心小学校唐友余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数乘两位数:不看整十数末尾的0,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求出积,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没看的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第一积)先用一个因数个位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第二积)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和)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第二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因为是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实际是几十乘两位数的乘法,末尾上(个位)实际是0,在写竖式时可以省写。
(算理掌握很重要)。
检验必须及时进行,比对数字、交换位置再乘必须做仔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估算:方法有三种:(1)—把前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2)—把后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也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3)把两个因数同时看成整十数,再按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计算(最简方法)。
注意: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买东西等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越接近准确结果越好。
估算在于速算。
4、规律:(1)、因数不变---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2)、积不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积不变。
注意:增加(+),减少(-),扩大几倍(×),缩小几倍(÷);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及大小: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都是面积单位;1 c㎡的大小——指甲盖、小字本的1个方格、边长1㎝的正方形面积(较小图形面积);1 d㎡——半张小字本、一个手掌、书封面、边长1dm的正方形面积;1㎡——一块大一点的地板砖、方桌桌面大小(较大图形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加法和减法
1.数的认识:认识到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并且能够从中提取出数字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2.比较大小:学会比较大小,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3.加法运算:学会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计算,并牢记进位的概念。
4.减法运算:学会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减法计算,并掌握借位的方法。
二、乘法和除法
1.乘法口诀表:熟记乘法口诀表,能够快速算出任意两个数的乘积。
2.乘法运算:学会用竖式算法进行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除法运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
掌握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倍数和约数
1.倍数:理解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倍数。
2.约数:理解约数的概念,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全部约数。
四、图形与面积
1.图形的分类: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
方形、圆等。
2.图形的边和角:学会认识图形的边和角,掌握它们相互之间的
关系。
3.面积的计算: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了解单位面积的概念。
五、时间和日历
1.时、分、秒:认识时钟和秒表,学会读取时间和计算时间的间隔。
2.年、月、日:学会使用日历,了解一年有多少天,熟练计算日期之间的差值。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夯实基础,建立数学思维,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这门课程永远的伴随着我们,那么如何才能学习并掌握好这门课程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有所帮助!一、年月日: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三、多位数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六、运算顺序歌: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七、除的意义:看到除,圈一圈,除字前面是除数,除字后面被除数,位置交换别忘了。
八、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我是0,本事大,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常胜将军总是我。
九、认识钟表: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十、量角: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一边读刻度,内外要分辨。
十一、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大化小,用乘好。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99f10626-6ebb-11ec-9b6c-7cb59b590d7d一、乘除法:1.十位数和百位数(除数限制为一位数)的口头乘法和除法:先把因子(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然后乘法(或除法),然后在乘积(或商)末尾加0。
(记住:必须便于口头计算。
最后加上的0的数量=放在一边的0的总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书面计算方法:对齐相同的数字,从一位数乘到另一位数。
如果最好的一个已经积累了超过十个,那么提前几个到下一个。
(注:在垂直形式中,当后一个系数的十位数乘以前一个系数时,乘积的最后一位数写在十位数中。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5.产品变化规律:A.当一个因素保持不变,另一个因素膨胀(或收缩)几次时,产品膨胀(或收缩)几次。
b、一个因子膨胀(或收缩)几次,另一个因子减少(膨胀)相同的倍数,产品保持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数字的排列规则:如果问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以通过乘法或加法计算。
如果问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以通过除法或减法来计算。
二、小数:1、“.” 它被称为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取方法与之前学习的整数读取方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取方法是从前到后直接读取每个数字)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西师版三年级下期数学知识点归纳[2]
![西师版三年级下期数学知识点归纳[2]](https://img.taocdn.com/s3/m/1e2351756bec0975f565e247.png)
西师版三年级下期数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西师版三年级下期数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西师版三年级下期数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复习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数乘两位数:不看整十数末尾的0,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求出积,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没看的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第一个乘积的末尾对齐个位写。
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第二个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注意:第二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因为是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实际是几十乘两位数的乘法,末尾上(个位)实际是0,在写竖式时可以省写。
检验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如果积相等,说明计算正确。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把不是0的数相乘,再数前面因数一共有多少个0,积的末尾就添几个03、估算:方法)。
注意: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买东西等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越接近准确结果越好。
估算在于速算。
4、规律:(1)一个因数不变: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2)积不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积不变。
a 倍(3)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积就扩大b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两位数乘以两位数1、口算口算方法:先不看因数末尾的0,把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两个因数有几个0没看,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乘以另一个两位数,乘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以另一个两位数,乘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相加。
检验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如果积相等,说明计算正确。
注意: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3、积的变化规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2)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3)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积就扩大ba 倍。
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口算口算方法: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数去除以除数,然后在商的末尾添上0。
2、估算根据除数背乘法口诀,把被除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
3、判断商的位数法则比较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和除数的大小,如果被除数的百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则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的百位小于除数,商则是两位数。
(简称:够三不够二)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去除以除数,如果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则用0占位。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商的变化规律(1)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6、解决问题(1)归总应用题特点:总量不变方法:归总归总先求总(2)归一应用题特点:每份的量不变方法:归一归一先求一其它知识: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用甲数除以乙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共15张PPT)

6 2
4
9
谢谢指导! 再见…...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2022/4/102022/4/102022/4/10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102022/4/102022/4/104/10/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02022/4/10April 10,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单位
• 长方形的周长要用( 长度 )单位。 • 长方形的面积要用( 面积 )单位。
进率
•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 100 )。
计算方法
长方形
正方形
面积
长×宽
边长×边长
周长 (长+宽)×2 边长×4
活动一:拼图游戏
1、用两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拼一拼,在组内说一说能拼成什么图形? 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面积(cm2) 周长(cm) 4
16
1
16
20
8
2
16
16
4
4
16
活动三:画图游戏(二)
1、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16cm,形状不同的图形。先组内讨论画法,再 画图,并填写表格。
2、比较所画图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完成导学 单“活动三” ,并准备分工汇报你们的成果。
周长(cm) 16 16 16 16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一、乘除法: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
(记住: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5、积的变化规律:A。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B。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学校:班级:姓名: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⑴①口算两位数乘10,其积就是在这个两位数的后面添1个0。
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整十数,通常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整十数的十位上(0前面)的数,再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1个0。
例如:口算68×90,通常先算68×9=( ),再算612×10=( ),也就是在612的后面添( )个0。
②口算两位整十数乘两位整十数,通常先把这两个两位整十数的十位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2个0。
例如:口算60×50,通常先算6×5=( ),再算30×100=( ),也就是在30的后面添( )个0。
③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0×a=0,a×0=0。
⑵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通常先用第2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第1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第1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如: 7 4×6 53 7 0………先算( )×( )的积即( )个( )的和,4 4 4…………再算( )×( )的积即( )个( )的和,4 8 1 0……最后算( )+( )的和即( )个( )的和。
⑶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因为10×10=100,99×99=9801。
2、⑴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乘几),积也扩大到原数的几倍(乘几)。
⑵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除以几),积也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除以几)。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围图形1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⑴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用字母表示为:C=2a+2b=2(a+b)。
西师大三下数学知识点

西师大三下数学知识点
欢迎阅读本文,以下将为您介绍西师大三下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本文分为数列与级数、微分方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四个部分。
一、数列与级数
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包括等差数列、等比
数列等。
2. 数列极限
讨论数列是否收敛、无穷趋近于某个数等概念。
3. 级数
级数是无穷多项的和,学习级数的求和与收敛性质。
二、微分方程
1. 一阶微分方程
学习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变量分离法、齐次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等。
2. 高阶微分方程
研究高阶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与特解的求解方法。
三、概率论
1. 随机事件与概率
学习随机事件的概念、性质及概率的计算方法。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了解随机变量的定义、分布函数、概率函数等,并学习几种
重要的分布。
3. 数理统计
学习样本调查、统计指标、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
四、数理统计
1. 样本调查与抽样分布
介绍样本调查的基本方法以及与样本调查相关的抽样分布。
2.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学习统计量的定义,以及在不同分布下的抽样分布。
3. 参数估计
讨论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4. 假设检验
介绍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以上便是西师大三下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与推广。
祝您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探究新知
600÷2=300(棵) 方法一 根据数的组成计算
600 ÷ 2 = 300
6个百 ÷ 2 = 3个百
600是6个百,6个百除以2 个百得3个百,即300。
600÷2=300(棵) 方法二 想乘法算除法
想:( )×2=600 (300)×2=600
600÷2=300
600÷2=300(棵) 方法三 利用表内除法口算
培养的知识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和符号意识。
【重点】
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类推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数、几百几十 数除以一位数。
【难点】
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算理与算 法。
同学们,请你们 能口算这些题。
20÷2= 10
40÷2= 20
60÷3= 20 80÷2= 40
6的后面有2个0
6 ÷ 2 = 3 600 ÷ 2 = 300
在3的后面添2个0
2 这块占地120 ㎡的长方形实验田,长是多少米?
宽6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面积÷宽 120÷6= (m)
120÷6= 20 (m)
12÷6=2
6乘20得120,
120÷6=20 120除以6得20。
答:长是20米。
1.对口令。
课堂活动
800÷2
400 50
250÷5
(教材第51页课堂活动第1题)
2.谁跳得快。
我2分跳 180下。
我3分跳300下。
小刚:180÷2= 90 (下) 小丽:300÷3= 100(下) 100>90
答:小丽跳得快。 (教材第51页课堂活动第2题)
1.
课堂练习
40÷2= 20 36÷4= 9 50÷5= 10 48÷6= 8 400÷2=200 360÷4=90 500÷5=100 480÷6=80
整十数乘整十数(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整十数乘整十数(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整十数乘整十数。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是第四单元的第55页至56页,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基本技巧,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原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有30个苹果,他的朋友们一共给了他20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计算40乘以50、20乘以60等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0 x 20 = 3 x 2 x 10 x 10 = 600七、作业设计1. 50乘以70;2. 80乘以40;3. 60乘以30。
答案:1. 50乘以70等于3500;2. 80乘以40等于3200;3. 60乘以30等于18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计算时,有些学生还是容易出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计算的准确性,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整十数乘整十数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尝试计算整百数乘整百数等等,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理解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概念学生们需要明白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相乘,更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方法。
最新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注意:列竖式时,不看乘数末尾的0,将0前面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估算:方法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买东西等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越接近准确结果越好。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般看作几十乘几十。
95、96、97、98、99看作100。
5.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积就随着扩大或缩小。
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 倍,积就扩大a×b 倍;若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如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5×4=20)倍6.怎样组数,它们的积最大?要使积最大,首先要满足两个因数较大,那么十位应该选择较大的数,还要使两个因数的差最小。
(和同差小积大)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cm2 )、平方分米( dm2 )、平方米( m2 )1平方厘米: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分米: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m的正方形的面积。
注意: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要注意牢固区分准确使用。
1.表示长度如周长、长、宽、高、厚、长短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用面积单位;2.长度单位不能与面积单位比较大小。
3.用方块拼图,面积不变,周长会变。
用同一根绳子(周长一样)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比较:它们的周长相等;)(面积比较: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
)也就是说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相邻常用面积单位换算:大单位化小单位:100(也就是添上2个0)。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课程简介《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小数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首先,教师将向学生详细介绍小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小数可以理解为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示形式,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两种。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可以通过数字的顺序以及小数点的位置来确定。
3.2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在学习了小数的表示方法后,教师将引导学生探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数可以通过转化为分数进行表示,而分数也可以转化为小数。
通过比较小数与分数的大小关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3.3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方法,教师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并且能够将分数转换为相应的小数表示形式。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教师将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如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运算。
4.2 探究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形式。
学生可以手写作业本上的例题,体会小数的特点。
4.3 深入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教师将通过讨论和展示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大小、相互转化等方式,加深对两者之间联系的认识。
4.4 实践操作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教师将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亲自操作,将小数转换为分数,并将分数转换为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性知识盘点总复习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数乘两位数:不看整十数末尾的0,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求出积,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没看的0。
如:32乘20,先算32乘2,再在积64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第一个乘积的末尾对齐个位写。
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第二个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第二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因为是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实际是几十乘两位数的乘法,末尾上(个位)实际是0,在写竖式时可以省写。
检验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如果积相等,说明计算正确。
如:43乘12,先用2乘43,积86末尾的6对齐个位写;再用1乘43,积43末尾的3对齐十位写。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把不是0的数相乘,再数前面因数一共有多少个0,积的末尾就添几个0.如:30乘20,先算3乘2得6,再在6的末尾添两个0.3、估算:方法有三种:(1)把前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2)把后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也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3)把两个因数同时看成整十数,再按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计算(最简方法)。
注意: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买东西等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越接近准确结果越好。
估算在于速算。
4、规律:(1)、因数不变: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2)、积不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积不变。
注意:增加(+),减少(-),扩大几倍(×),缩小几倍(÷);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及大小: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都是面积单位;1 c㎡的大小——指甲盖、小字本的1个方格、边长1㎝的正方形面积(较小图形面积);1 d㎡——半张小字本、一个手掌、书封面、边长1dm的正方形面积;1㎡——一块大一点的地板砖、方桌桌面大小(较大图形面积)。
1㎡=100d㎡,1 d㎡=100c㎡,1㎡= 10000c㎡(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为100)。
注意:面积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乱用,要注意牢固区分准确使用,表示长度如周长、长短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用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不能与面积单位比较大小。
用方块拼图,面积不变,周长会变。
用同一根绳子(周长一样)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比较:它们的周长相等;)(面积比较: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
)3、长、正方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及变换式(9个):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宽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注意:要求长方形面积,必须先找准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面积必须先找准它的边长。
组合图形面积、周长计算必须动手或想象(切割移补法)再准确计算。
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注意要带正确单位,写好答语,要分清是求周长还是面积再解答。
操作:1、作图:画周长(或面积)一样(或多多少、少多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相关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再画图、检验。
2、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单图,组合图(注意切割移补---凸出组合图:作辅助线把组合图分成两部分;剪切缺陷组合图:补充完整大的长方形、正方形)。
带正确单位,写好答语。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得0。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具体为:(1)、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除数比较大小,判断商可能是几位数(首商);(2)、从百位商起,一位一位依次往低位除;(3)、哪一位数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数上添0占位。
注意检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每一步都要做好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数字比对很重要。
3、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方法:直接比较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除数的大小,若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为三位数,若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为两位数。
(可以用商为几位数反过来判断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的大小,或判断除数的大小)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分6类:(1)、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一位数(2)、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为两位数的);(3)、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为三位数的);(4)、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的;(5)、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没有0的;(6)、被除数中间没有0,商中间有0的。
5、规律:(对个例的计算、观察分析、讨论小结很重要)(1)、除数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2)、商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不变。
(3)、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几倍。
规律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举例计算(如扩大缩小类题)。
列竖式计算:(计算必须人人过关,检验必须平常训练到位,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学生养成习惯。
只要有计算的地方就要检验至少2次!)⑴、列竖式,比对数字(运算符号);⑵、估算(除法还应估商的位数和商的大小范围);⑶、计算(每一步都要及时检查);⑷、检验,写答案在横式后,比对答案与估算是否相符。
四、应用题:1、归一应用题(照这样计算):通过1组相关联的量求出单一量(每份数),再以单一量为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结果;也可以通过前后两个总数的倍数计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2、份数相同的两个量求总和类:当两个量份数相同时,可以分别计算出每个量的总数,最后把两个量的总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个量的每份数相加,再求每份数之和的份数对的总和(几对这样的每份数之和用乘法)。
3、求周长、面积或长、宽、边长的应用题:(1)、求周长、面积都必须先找准长和宽或边长,再正确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列式计算;(2)、求长、宽或边长的,要运用周长或面积变换公式列式计算;(3)、求粉刷墙体或铺地板砖费用、收庄稼的重量、浇水或铺设水泥路面等应用题,必须先求出实际面积和每个单位面积的单一量,再应用实际是求几个几的和的解决方法计算出结果。
(4)、注意:应用题必须认真审题,找出(圈出)相关联的量及隐含的已知条件(关键字词)、问题及问题个数,再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找准列式依据或题型(如比一比类、至少类、合理性类、归一问题类、工程问题类等),再逐一列式计算,每一步都要比对数字,准确计算,仔细检验,特别是带好单位和写好答语,注意格式规范正确。
几何应用题还要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单位不一样要注意先换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应用题训练:基本类型系统训练,牢固掌握;适当进行有难度的类型训练,促进优生发展。
五、统计:1、认识条形统计图,特点:直观;2、制作流程:⑴收集整理数据:分类可按形状、大小、颜色、种类等,一般以一个标准分类即可,用“正”字记录分类数据;⑵制作统计表:设计“横栏”(2~3个)、“竖列”(4~6个)分段要注意合理性。
合计的作用:核对分类统计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⑶制作统计图: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思标出来,单位写好,一格一般代表1个单位量;⑷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或提出并解决问题。
六、小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小数:含有小数点的数就是小数。
以小数点为准,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后第一位是十分位,表示十分之几,如0.2,2在十分位上,表示十分之二;小数点后第二位是百分位,表示百分之几,如0.05,5在百分位上,表示百分之五;0.25表示2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五。
数位顺序表熟记: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往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小数部分---从小数点起,第一位十分位,第二位百分位,第三位千分位。
如: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都是2,其余数位为0,这个小数是(200.02),读作(二百点零二)。
2、读写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直接依次从前往后读数字。
3、改写:分数与小数互改;人民币单位、长度单位互改:大单位与小单位互改,如15米8分米=15.8米1米3分米6厘米=1.36米7.08米=7米8厘米16.25米=16米2分米5厘米=16米25厘米=1625厘米132厘米=1.32米。
可适当拓展:825平方分米=8.25平方米75平方厘米=0.75平方分米8平方米5平方分米=8.05平方米 3.05平方分米=305平方厘米1千克500克=1.5千克1千克50克=1.05千克1千克5克=1.005千克4、一位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依次加减,低位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低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结果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省写)。
熟练计算:6.9+7.5= 3.4+2.6= 8+2.4= 5+0.8= 15.4+23= 18.4-13.6= 5.8-3.4=5-4.1= 7.5-7= 1-0.4=5、比较大小: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比小数部分:从十分位依次往低位比,高位大的就大。
七、轴对称图形:1、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把图形一分为二后沿分割线对折,看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重合则为轴对称图形,不能则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画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轴对称图形:抓住对称轴,利用轴对称图形特征画,画好后注意比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