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2.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教学重点与教学学时
1、系统时域模型的建立—微分方程; 系统时域模型的建立—微分方程; 复域s模型--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 --传递函数 2、复域s模型--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 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系统的方框图、传递函数和信号流图; 4、系统的方框图、传递函数和信号流图; 教学学时: 学时。 5、教学学时:10 学时。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7、建立数学模型主要途径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要求可采用解析法和实验法 解析法是根据系统和元件所遵循的有关定律来建立数学 模型的。用解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时,对其内部所体现 的运动机理和科学规律要十分清楚,要抓住主要矛盾 ,忽略次要矛盾,力求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要合理。 实验法是根据实验数据来建立数学模型的,即人为地在 系统上加上某种测试信号,用实验所得的输入和输出 数据来辨识系统的结构,阶次和参数,这种方法也称 为系统辨识。 仿真实验法 在模型上(物理的/数学的)所进行的系统性 10 能分析与研究方法。
La + Ua ia Ua Ea Wm Ra
ωm
SM
M m (t )
-
负 载
Jm, fm
42
+ if
La + ia Ra
M m (t )
Wm m
ω
•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f
a
a
a
m
a
m
m
a
图2-3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原理图 41
解: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实质是将输入 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由输入的电枢电压U 由输入的电枢电压 a (t)在电枢回路中产生电枢电流 在电枢回路中产生电枢电流 ia(t),再由电流 a (t)与激磁磁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距 ,再由电流i 与激磁磁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距 Mm(t),从而拖动负载运动。 ,从而拖动负载运动。 因此,直流电动机的运动方程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因此,直流电动机的运动方程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 + if 2、电磁转距方程 、 3、电动机轴上转距平衡方程 、
Ls
1 Cs
35
元件的运算模型有关概念
系统初始条件均为零”是指在零时刻以前系 “系统初始条件均为零 系统初始条件均为零 统的输入和输出及他们的各阶导数均为零。 “输出对输入的响应 输出对输入的响应”是指, 初始条件为零时, 输出对输入的响应 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的运动情况。 在复数域,复变量s对应微分运算 微分运算,而 1/s对 微分运算 应积分运算 因此,可以直接列写控制系统运算模型 积分运算。 积分运算
36
补充: 补充:元件的运算模型
L ui(t) R C
uo(t)
复数域的方程。就例2 而言有: 复数域的方程。就例2-1而言有:
U L ( s ) = Ls I ( s ) ; U R ( s ) = RI ( s ) ;U o ( s ) = 1 I ( s ) ; Cs U i (s) = U L (s) + U R (s) + U o (s) ;
11
12
13
14
15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8、数学模型有3种形式 、数学模型有 种形式
以时间为变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时域模型 时域模型— 1). 以时间为变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时域模型—微分 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在复平面内建立的模型称为复域模型 传递函数、 复域模型— 2). 在复平面内建立的模型称为复域模型—传递函数、 方框图、信号流图。 方框图、信号流图。 以频率为变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频域模型 频域模型— 3). 以频率为变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频域模型—频率 特性(波特图、奈氏曲线图)。 特性(波特图、奈氏曲线图)。 同一系统所取变量不同,其模型也不同, 同一系统所取变量不同,其模型也不同,因此同一系 统可用多种方法去研究。 统可用多种方法去研究。
1 u0 (t ) = ∫ i (t )dt C
du0 (t ) i (t ) = C dt
电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di (t ) u L (t ) = L dt
1 i (t ) = ∫ u L (t )dt L
28
(2)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得回路方程: (2)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得回路方程: 由基尔霍夫定律可得回路方程
7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建立合理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分析 中最重要的内容,与系统性能密切相关。如果描述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的微分方程,则该系统为线 性系统,若方程中的系数是常数,则称其为线性定 常系统。本章将对系统和元件的数学模型建立,主 要讨论的是线性定常系统。 4、线性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用叠加原理。对非 线性系统当非线性不严重或变量变化范围不大时, 可利用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使数学模型线性化。以 后各章所讨论的系统,除第8章外,均指线性化的 系统。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陈红梅: 陈红梅:ldyichm@163.com 2011年 2011年2月
1
教学目的
实际存在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是电气的、 实际存在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是电气的、 机械的、热力的、化工的,甚至是生物学的、 机械的、热力的、化工的,甚至是生物学的、 经济学的等等,然而描述这些系统的数学模型 经济学的等等, 可以是相同。所谓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却可以是相同。所谓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就是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的实物控制 models)就是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的实物控制 系统。但是对于同一个控制系统 对于同一个控制系统, 系统。但是对于同一个控制系统,由于所取的 变量不同,其模型形式也不同. 变量不同,其模型形式也不同. 掌握如何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如何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掌握如何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消去中间变量 I(s),得 取拉氏反变换
d 2u0 (t ) du0 (t ) LC + RC + u0 (t ) = ui (t ) 2 dt dt
( LCs 2 + RC2 s + 1)U o ( s ) = U i ( s ) 。
37
弹簧-质量-阻尼的机械位移系统。写出质量块m在 例2 弹簧-质量-阻尼的机械位移系统。写出质量块 在 受外力F(t)作用下,位移 的运动方程。 作用下, 的运动方程。 受外力 作用下 位移x(t)的运动方程 解:这是一个经典的直线机械位移 动力学系统, 动力学系统,可以假定系统采用 为质点。 集中参数 m为质点。 为质点 弹性力:是一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 弹性力:是一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 F2 (t ) = Kx(t ) 阻尼器: 阻尼器:平动阻尼器阻尼力 :
39
(3)列出中间变量的表达式: (3)列出中间变量的表达式: 列出中间变量的表达式
dx(t ) F2 (t ) = Kx (t ), F1 (t ) = f dt
(4)将中间变量带入原始方程, (4)将中间变量带入原始方程,可到系统的微分方 将中间变量带入原始方程 程为: 程为:
dx(t ) d 2 x(t ) F (t ) − Kx(t ) − f =m dt dt 2 d 2 x(t ) dx(t ) ⇒m +f + Kx(t ) = F (t ) 2 dt dt
8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5、数学模型分为动态模型与静态模型。 a控制系统的动态模型是指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 关系的方程。即线性定常微分方程,可由此分析系统 的动态特性。 b 控制系统的静态模型是指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 的各级导数为零),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 6、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时,必须 (1)全面了解系统特性,确定研究目的以及准确性 要求,决定能否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而简化系统的数学 模型。 (2)根据所应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建立相应形式的数 学模型。 9
dx (t ) F1 (t ) = f dt
38
(1)系统输入为 (1)系统输入为F (t )输出为位移x(t )。 中间变量是: 中间变量是: ) 弹簧阻力F2 (t,阻尼器的阻力F1 (t。 ) (2)由牛顿第二运动定理可得到: (2)由牛顿第二运动定理可得到: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理可得到
d 2 x(t ) ∑ F i = ma = m d 2t d 2 x(t ) F (t ) − Ff (t ) − Fk (t ) = m 2 d t
3
教学内容
1、时域模型:分别通过从简单的电学电路和力学 时域模型: 系统讲解,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系统讲解,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复域模型:重点介绍传递函数的概念; 2、复域模型:重点介绍传递函数的概念; 讲解传递函数的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讲解传递函数的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介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介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系统的结构图及化简; 5、系统的结构图及化简; 系统的信号流图和梅逊(Meson)公式; (Meson)公式 6、系统的信号流图和梅逊(Meson)公式;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误差传递函数。 7、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误差传递函数。
4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5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6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摘要 1、描述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 数学表达式,就做 系统的数学模型。实际存在的系统的动态特性都可 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例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等)。 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 液压的,气动的等等,然而描述这些系统的数学模 型却可以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数学模型来研究自 动控制系统,就摆脱了各种类型系统的外部关系而 抓住这些系统的共同运动规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 型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定律来描述的,如机 械系统的牛顿定律,电气系统的基尔霍夫定律等都 是用来描述系统模型的基本定律。
25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由电阻R 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R 例1 : 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R-L-C无 系统。写出以u 为输入量, 源网络 系统。写出以 i(t) 为输入量, uo(t) 为输出量的网络微分方程。
ui (t )
26
27
(1)确定系统的输入为电压 解: (1)确定系统的输入为电压 ui (t ),输出为电容电 压 u0 (t ) ,中间变量为电流 i (t ) 。 电容: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电容: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d 2u0 (t ) du0 (t ) LC + RC + u0 (t ) = ui (t ) 2 dt dt
29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30
31
32
33
34
补充: 补充:元件的运算模型
电阻 uR = Ri 复阻抗 U ( s) = RI ( s)
R
电感 复阻抗 di uL = L U ( s ) = LsI ( s ) - Li (0-) dt 电容 复阻抗 dUC (t ) iC = C IC (s)=CsUC (s)-Cuc (0-) dt
di (t ) 1 Ri (t ) + L + ∫ i (t )dt = ui (t ) dt C (3)列写中间变量 与 的关系式: (3)列写中间变量i (t ) u0(t) 的关系式:
1 u0 (t ) = ∫ i (t ) dt C
(4)消去中间变量, (4)消去中间变量,得到了描述网络输出输入关 消去中间变量 系的微分方程: 系的微分方程:
40
例3:右图所示为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要 :右图所示为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 求取电枢电压U 为输入量, 求取电枢电压 a(t)(v)为输入量,电动机转速 m(t)(rad/s) 为输入量 电动机转速ω 为输出量,列写微分方程。 为输出量,列写微分方程。 + 图中R 图中 a(Ω)、La(H)分别是 ) i 电枢电路的电阻和电感, 电枢电路的电阻和电感, L R Mc(N·M)是折合到电动机 + 是折合到电动机 i ω 轴上的总负载转距。 轴上的总负载转距。 负 J ,f U SM E 载 激磁磁通为常值。 激磁磁通为常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