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微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 AC=BC=CC1=2,D,E,F 分别是棱 AB,BC,B1C1 的中点, 所以 C(0,0,0),A1(2,0,2),D(1,1,0),E(0,1,0),B(0,2,0),F(0,1,2), G(0,2,1),―A1→B =(-2,2,-2),―A1→F =(-2,1,0),―C→G =(0,2,1).由 CD 知―C→G 为平面 A1DE 的一个法向量.
―→ =(0,0,2a), CE =(1,0,a),易知 m =(1,0,0)为平面
―→ ―→ PAC 的一个法向量.设 n =(x,y,z)为平面 EAC 的法向量,则 n ·CA =n ·CE
=0,即2xy+=a0z=,0, 取 x=a,则 z=-1,n =(a,0,-1).依题意,|cos〈m ,
又 C1E∩DE=E,所以 CG⊥平面 A1DE, 故平面 CDG⊥平面 A1DE.
(2)由(1)知,当 G 为 BB1 的中点时,平面 A1DE 的一个法向量为―C→G . 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90°,CC1⊥底面 ABC,所以以 C 为原点, CA,CB,CC1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
所以 DE∥AC 且 DE=12AC,
又 AC∥A1C1,AC=A1C1, 所以 DE∥A1C1,DE=12A1C1,
故 D,E,C1,A1 四点共面. 如图,连接 C1E 交 GC 于 H.在正方形 CBB1C1 中,tan∠C1EC=2,tan∠
BCG=12,
故∠CHE=90°,即 CG⊥C1E.因为 A1C1⊥平面 CBB1C1,CG⊂平面 CBB1C1, 所以 DE⊥CG,
―→ ―→ ―→ (2)如图,以 C 为原点, CB , CA , CP 的方向分别
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并设 CB=2,CP=2a(a>0).则 C(0,0,0),A(0,2,0),
―→
―→
B(2,0,0),P(0,0,2a),则 E(1,0,a),CA =(0,2,0),CP
设平面 A1BF 的法向量为 n=(x,y,z),
n·―A1→F =0, 则n·―A1→B =0,
即- -22xx+ +y2= y-0, 2z=0,
令 x=1 得 n=(1,2,1),为平面 A1BF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 A1BF 与平面 A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 θ ,
则 cos
(2)求平面 A1BF 与平面 A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 1、强调正方形中的垂直应用 2、强调平面的延展 3、第一步不会用传统几何法时也可直 接用空间向量法
BG 1 解:(1)当BB1=2,即
G
为
BB1
的中点时,平面
CDG⊥平面
A1DE.
证明如下:因为点 D,E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
|m ·n | n 〉|= =
|m ||n |
a2a+1= 36,则 a=
2.于是 n =(
―→ 2,0,-1), PA =(0,2,
-2 2).设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成角为 θ,
―→
则 sin
―→
| PA ·n |
θ=|cos〈 PA ,n 〉|= ―→ =
32,即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成角
题型(一) 利用三线两两垂直建系
(2018·山西八校联考)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90°,CC1⊥底面 ABC,AC
=BC=CC1=2,D,E,F 分别是棱 AB,BC,B1C1的中点,G 是棱 BB1上的动点.
BG (1)当BB1为何值时,平面 CDG⊥平面 A1DE?
| PA ||n |
的正弦值为 32.
跟踪检测十(来自百度文库)作业:
4.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 ∠BAD=60°,四边形 BDEF 是矩形,平面 BDEF⊥平面 ABCD,BF=3, H 是 CF 的中点.
(1)求证:AC⊥平面 BDEF; (2)求直线 DH 与平面 B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 H-BD-C 的大小.
挖掘平行隐含条件的常用结论: 1、中位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 位线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应用:构造平行四边形, 利用对边平行得线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应用:利用平行公理进行转化 4、初中平面几何的的平行结论
挖掘垂直隐含条件的常用结论: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特殊图形中的垂直:矩形、菱形、圆、 正方形(最多) 3、勾股定理(给出很多边长时)、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给出角度时) 4、初中的相似和全等的应用
θ
=|― |C―→CG→G|· ·n|n||=
5= 30
630,
所以平面 A1BF 与平面 A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30 6
[对点训练] (2018·唐山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PC⊥底面 ABCD,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AB∥CD,AB=2AD=2CD,E 是 PB 的
立体几何微专题 (课时一)
建系原则: 1、首先三直线两两垂直处,其次线面垂 处,面面垂直先转化为线面垂直,最后选 底面两线垂直处补作Z轴 2、让更多的点、线、面位于坐标轴或面 上 3、兼顾对称性会让计算更简单
确定点的坐标方法: 1、坐标轴上的点:若在X轴上则为(a,0,0) 2、坐标面上的点:若在XOY面上则为(a,b,0) 3、不在轴或面上的点: 方法一:先过点P作面XOY的垂线PM,垂足为 M,则、横纵坐标与点M的一致,竖坐标的值 为PM的长度。 方法二:用向量共线或中点坐标等公式
中点.
(1)求证:平面 EAC⊥平面 PBC;
(2)若二面角 P-AC-E 的余弦值为 36,求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
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 1、强调直角梯形的分割应用 2、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1)证明:因为 PC⊥平面 ABCD,AC⊂平面 ABCD,所以 AC⊥PC. 因为 AB=2AD=2CD, 所以 AC=BC= 2AD= 2CD, 所以 AC2+BC2=AB2,故 AC⊥BC. 又 BC∩PC=C, 所以 AC⊥平面 PBC. 因为 AC⊂平面 EAC, 所以平面 EAC⊥平面 PBC.
―→ =(0,0,2a), CE =(1,0,a),易知 m =(1,0,0)为平面
―→ ―→ PAC 的一个法向量.设 n =(x,y,z)为平面 EAC 的法向量,则 n ·CA =n ·CE
=0,即2xy+=a0z=,0, 取 x=a,则 z=-1,n =(a,0,-1).依题意,|cos〈m ,
又 C1E∩DE=E,所以 CG⊥平面 A1DE, 故平面 CDG⊥平面 A1DE.
(2)由(1)知,当 G 为 BB1 的中点时,平面 A1DE 的一个法向量为―C→G . 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90°,CC1⊥底面 ABC,所以以 C 为原点, CA,CB,CC1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
所以 DE∥AC 且 DE=12AC,
又 AC∥A1C1,AC=A1C1, 所以 DE∥A1C1,DE=12A1C1,
故 D,E,C1,A1 四点共面. 如图,连接 C1E 交 GC 于 H.在正方形 CBB1C1 中,tan∠C1EC=2,tan∠
BCG=12,
故∠CHE=90°,即 CG⊥C1E.因为 A1C1⊥平面 CBB1C1,CG⊂平面 CBB1C1, 所以 DE⊥CG,
―→ ―→ ―→ (2)如图,以 C 为原点, CB , CA , CP 的方向分别
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并设 CB=2,CP=2a(a>0).则 C(0,0,0),A(0,2,0),
―→
―→
B(2,0,0),P(0,0,2a),则 E(1,0,a),CA =(0,2,0),CP
设平面 A1BF 的法向量为 n=(x,y,z),
n·―A1→F =0, 则n·―A1→B =0,
即- -22xx+ +y2= y-0, 2z=0,
令 x=1 得 n=(1,2,1),为平面 A1BF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 A1BF 与平面 A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 θ ,
则 cos
(2)求平面 A1BF 与平面 A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 1、强调正方形中的垂直应用 2、强调平面的延展 3、第一步不会用传统几何法时也可直 接用空间向量法
BG 1 解:(1)当BB1=2,即
G
为
BB1
的中点时,平面
CDG⊥平面
A1DE.
证明如下:因为点 D,E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
|m ·n | n 〉|= =
|m ||n |
a2a+1= 36,则 a=
2.于是 n =(
―→ 2,0,-1), PA =(0,2,
-2 2).设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成角为 θ,
―→
则 sin
―→
| PA ·n |
θ=|cos〈 PA ,n 〉|= ―→ =
32,即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成角
题型(一) 利用三线两两垂直建系
(2018·山西八校联考)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90°,CC1⊥底面 ABC,AC
=BC=CC1=2,D,E,F 分别是棱 AB,BC,B1C1的中点,G 是棱 BB1上的动点.
BG (1)当BB1为何值时,平面 CDG⊥平面 A1DE?
| PA ||n |
的正弦值为 32.
跟踪检测十(来自百度文库)作业:
4.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 ∠BAD=60°,四边形 BDEF 是矩形,平面 BDEF⊥平面 ABCD,BF=3, H 是 CF 的中点.
(1)求证:AC⊥平面 BDEF; (2)求直线 DH 与平面 B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 H-BD-C 的大小.
挖掘平行隐含条件的常用结论: 1、中位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 位线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应用:构造平行四边形, 利用对边平行得线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应用:利用平行公理进行转化 4、初中平面几何的的平行结论
挖掘垂直隐含条件的常用结论: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特殊图形中的垂直:矩形、菱形、圆、 正方形(最多) 3、勾股定理(给出很多边长时)、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给出角度时) 4、初中的相似和全等的应用
θ
=|― |C―→CG→G|· ·n|n||=
5= 30
630,
所以平面 A1BF 与平面 A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30 6
[对点训练] (2018·唐山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PC⊥底面 ABCD,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AB∥CD,AB=2AD=2CD,E 是 PB 的
立体几何微专题 (课时一)
建系原则: 1、首先三直线两两垂直处,其次线面垂 处,面面垂直先转化为线面垂直,最后选 底面两线垂直处补作Z轴 2、让更多的点、线、面位于坐标轴或面 上 3、兼顾对称性会让计算更简单
确定点的坐标方法: 1、坐标轴上的点:若在X轴上则为(a,0,0) 2、坐标面上的点:若在XOY面上则为(a,b,0) 3、不在轴或面上的点: 方法一:先过点P作面XOY的垂线PM,垂足为 M,则、横纵坐标与点M的一致,竖坐标的值 为PM的长度。 方法二:用向量共线或中点坐标等公式
中点.
(1)求证:平面 EAC⊥平面 PBC;
(2)若二面角 P-AC-E 的余弦值为 36,求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
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 1、强调直角梯形的分割应用 2、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1)证明:因为 PC⊥平面 ABCD,AC⊂平面 ABCD,所以 AC⊥PC. 因为 AB=2AD=2CD, 所以 AC=BC= 2AD= 2CD, 所以 AC2+BC2=AB2,故 AC⊥BC. 又 BC∩PC=C, 所以 AC⊥平面 PBC. 因为 AC⊂平面 EAC, 所以平面 EAC⊥平面 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