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长沙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长沙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收稿日期:2007-07-24;改回日期:2007-09-24

作者简介:李睿璞(1982-),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利用与土地信息系统研究。

要:以长沙市产业现状入手,分析三次产业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并且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

了三次产业产值与GDP的关联度。将分析结果与三次产业比重结合综合说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目前土地利用现状,从长沙市未来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土地利用战略的若干意见与措施。关键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战略;灰色关联度;长沙市中图分类号:F301.2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10(2008)01-057-04

长沙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李睿璞,马才学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城市三次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供给,作为产业的发展依托。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城市三次产业的土地利用应以地租的高低与土地集约度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所以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也是土地资源在产业间的重新分配过程,这使得土地资源朝着结构合理、利用节约的角度发展[1]

。土地经济学相关著作中已经从空间区位因素论述了一些理想化的用地分区与布局,我国学者也用区位论原理从宏观角度出发就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作了研究

[2,3]

。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

资源一方面通过农用地流转获得;另一方面由传统的工业用地逐渐退出市中心的繁华地段,以退二进三、置换土地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4]。本文试图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战略入手,就现状出发找出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为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提供建议与指导。

1产业结构现状

1.1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长沙市第一产业将重点建设“三环四廊”农

业产业带,形成百里优质水稻、

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四大产业走廊,布局为近郊都市农业、中郊优势农业、远郊传统生态农业。工业一直是长沙市产业发展的“跛脚”,目前以工程与汽车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首,建设一批工业高科技园[5]。长沙市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752.04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49.5%,比2000年增长了77%,以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商贸旅游、信息服务、房地产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成为长沙市经济的主导[6]。

1.2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中产业结构数据[7]作出三次产业产值趋势图(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

1994年以后,第一产业增长趋势较为平缓,而第二

产业与第三产业呈现较强的增长势头,特别是第三产业增长强劲。长沙市三次产业的发展与内部调整的脚步逐渐加快。

三次产业比重从二、一、三到二、三、一,以及三、二、一的比例结构进行演化,1994年以后三次产业增长迅速,特别是“十五”期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远远超出第一产业。

第25卷,第1期

2008年2月15日

Vol.25,No.1Feb.15,2008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ManagementofLandandResources

1.3三次产业灰色关联度分析

以长沙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长沙市三次产业对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的大小,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选取1994-2004年的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将长沙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参考数列x0(k),三次产业的产值作为比较数列xi(k),求解参考数列x0(k)与比较数列xi(k)之差的绝对差值,找出这些差值中的最大△max和最小值△min,求取x0(k)与xi(k)之间在k点的相关系数ξ(k)。ξ(k)=γ[x0(k),xi(k)]

minmini∈mk∈n

x0(k)-xi(k)+ρmaxmaxi∈mk∈n

x0(k)-xi(k)

x0(k)-xi(k)+ρ

maxmaxi∈mk∈n

x0(k)-xi(k)式中:ρ为分辨系数,取0.5。

x0(k)与xi(k)的灰色关联度γi定义为:

γi=γ

(x0,xi)=1n

k=1!γ[x0

(k),xi

(k)]

=1n

k=1

(k)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长沙市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差距较大,呈现一、二、三产业关联度由高到低排列,第一产业仍然占有较高份额,第三产业还是处于三次产业中的较低水平。

基于长沙市历年的三次产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度,结合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分析,2004年长沙市的第一产业比重不足10%,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接近,说明长沙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表1)。但是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显示,目前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性较高的仍然是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次之,第三产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两种分析结果似乎有矛盾之处,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来看,第三产业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从灰色关联度分析,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相关性仍然较大,第三产业相关性较低。由于农业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还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因此,依然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特别是特色农业提高了农业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是在最近

10年内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增长趋势良好,没有出现泡沫经济的现象。第二产业增长发展势头较为平稳。

目前,长沙市的第三产业以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商贸旅游、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为主,而地方性的特色服务业也较快发展,但是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在规模、

质量和层次上有较大的差距[8];第一产业仍然占有基础性发展地位,为第二、第三产业提供大量劳动力与基础性的生产资料,另外其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第三产

图1长沙市三次产业产值趋势

表1

灰色关联度分析[7]

第25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目前长沙市的产业用地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主、两次、四组团”,即城市主体、西部两个新城以及周边四个组团。具体讲第一产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市区周边的县市,少量分布于城乡结合部;第二产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城市西部的星马新城,以电子、工程机械、精细化工等新兴的工业为主,另外城市北部以食品加工、机械工业、制药、化工为主;第三产业用地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如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不仅交通条件便利,而且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聚集较多的是以商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总之,长沙市产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总体特征为:三次产业土地利用基本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四周的抽象同心圆圈层分布。未来城市与四个组团的扩张将会以占用城乡结合部的农用地资源为主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2产业优化的土地利用战略

根据克里斯蒂勒的中心地理论与阿朗索的城市土地竞争地租理论,由于地租的高低不同,土地使用者所支付的能力不同,地租和地价随着与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了区域的产业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呈现抽象化的圈层结构。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会随着产业结构演化而变化,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同时土地资源在产业中得以合理分配,实现土地利用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以休闲旅游为发展目标的产业战略在长沙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中均得以体现,通过分析近几年三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长沙市历年第三产业产值与运输邮电业、批零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历年产值,相互关联度指数分别是0.81、0.77、0.71、0.80、0.73,结果表明所列各项对长沙市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较为接近,尤其以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与批零产业较为突出,所以未来长沙市发展定位为休闲旅游城市有着较为强劲的产业基础。以长沙市产业发展战略为目标,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以下思考:

(1)稳定第一产业基础性地位,严格保护耕地,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虽然长沙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但稳定的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要严格保护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区域内部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

长沙市目前正建立百里四大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所以保护农用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就是保护长沙市的特色农业景观。将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当作绿地景观加以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业,也可以促进长沙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在长沙市城区周边的宁乡县、浏阳市、望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同时结合城区的食品科技园区的发展提升特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2)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然过程,从图1可以看出长沙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加快长沙市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可以带动地区的建筑业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可以推动地区的基础设

业的发展,所以第一产业对于整个长沙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度较大。

1.4产业演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次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可以表明区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演化关系大致经历以下几种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重组,存在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表2)。

长沙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33.29%,下降到2005年的9.11%,二、三产业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第一产业用地除了农业结构内部调整以外更多的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占用农用地资源,表现为农用地的减少与建设用地的增加。

表2产业构成与土地利用特征[8]

第1期李睿璞,等:长沙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施建设。工业化的进程必然导致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商贸物流、文化产业的发展。便利的交通网络与完善的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也还会提升长沙市的商业与旅游业档次与品位,也是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的先决条件。目前长沙市以岳麓大学城为依托,建立高科技园区,交通条件便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3)加快城市土地置换进程,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城市土地置换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而土地调整的依据又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依据。土地置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产业结构调整是土地置换的内在动力,二者互为条件[9]。

长沙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基本集中于主城区。未来新兴的工业应在城市中心周围以工业园或开发区的形式进行规划与布局,在充分考虑各产业特色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对现有的工业用地通过“退二进三”、“置换土地”等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形成三二一产业由中心向周边扩展的用地格局,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用地布局。

(4)提高土地使用率,加快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按照竞争地租理论,市中心的土地价格较高,而且由于市中心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土地供给的刚性要求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走内部挖潜策略,加大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长沙市历史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长沙市“文化湘军”发展迅速,发展湖湘文化,突出打造传媒产业、人文旅游、文化休闲三大文化产业品牌,借此发展机遇壮大现代文化旅游产品与传统旅游资源,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特色商品。对于长沙市的旅游、文化等资源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将马王堆遗址回迁原地。加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同时集中整治改造“城中村”和“城中城”力度,使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风格与特点符合休闲旅游文化的特点,合理确定各个用地建设项目的合理规模。参考文献:

[1]刘平辉,郝晋珉.北京市海淀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产业格

局特征[J].资源科学.2003,(5):46-47.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王克强,王洪卫,等.土地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平,吴群,等.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配置[J].中国土

地,2004,(Z1):76-78.

[5]郭培章.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4.

[6]连玉明.中国城市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

社,2005.

[7]长沙市统计局.长沙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5.

[8]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孔祥斌,张凤荣,等.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互动

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05,(2):60-61.

AStudyofOptimizingIndustrialStructureandLandUseStrategies

———ACaseStudyofChangshaCity

LIRui-pu,MACai-xue

(CollegeofLandManagement,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industrialstatusquoofChangshaCity,analyzesthestructureandspacedistributionofindustrialland,anddiscussesthecorrelationbetweenGDPandthreeindustriallandstructuresbymeansofGraycorrelationdegree.Acom-parisonbetweentheanalysisresultandtherateofthreeindustriesdemonstratesthethreeindustrialdevelopmentChangshaCity.Thepaperalsoofferssuggestionsandmeasuresforthestrategiesofindustrialdevelopmentandlanduseinthefutureofthecity.Keywords:industriallandstructures;landusestrategies;Graycorrelationdegree;ChangshaCity

第25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葛肖虹老师主讲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课件

不同专业人士不懂《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为何物?为此需要做一些科普,分以下三部分介绍,以求扩大视野,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的作用,不知能否凑效?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研究我国境内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它是对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理论概括,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和全国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特征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变。不仅因涉及到矿产资源和灾害地质分布与预测的战略性决策,是国土资源调查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基础内容之一;而且由于我国在全球构造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多源区的复合陆块群、中国大陆长期处在蒙古-鄂霍茨克、特提斯和环太平洋等全球三个巨型构造动力学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新生代崛起的青藏高原以及世界最高和最年青的喜马拉雅山脉、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等都是世界罕见的地质形迹,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全球固体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学科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统一到为探寻地球演化趋向所必须的宽阔基础领域中,对于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预测与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一门集各类基础地质学科大成的宏观、综合性学科,是为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的前身《中国地质学》始见于1920-1926年李四光、葛利普(A.W.Grabau)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

1934-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伦敦各大学的讲学。作为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课程《中国地质学》1955-195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由王鸿祯、张文佑、边兆祥、马杏垣教授开始讲授;长春地质学院由喻德渊教授讲授。1960年始北京地质学院以马杏垣教授为首的区域地质教研室为全院地质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区域地质》课程,并于1963年出版了《中国区域地质》教材。按照地质矿产部教材编审委员会1982年审定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1985年出版了杨森楠、杨巍然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1992年出版了马文璞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理论和中国板块构造》,本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在综合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地球科学是人类在利用矿产资源、避让自然灾害和适应生存环境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知道用陶土焙烧器皿。以后经青铜时期进入文明社会再到工业化时代,所用资源也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扩大到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人类繁衍,人口密度增大并扩散到全球各地,使对地震、洪泛、火山喷发及山体滑坡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测成为现实课题。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工业化的普及和加速发展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更大需求、废弃物排放和污染急遽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人和自然界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第三方 面的任务。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及建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济保障制度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呈现出的分散性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以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大多数地方重视不够,对土地流转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是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等事关农民生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高,一般不会转让承包地,“种田养家”“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转出土地。二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农民流转土地

浅议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浅议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发表时间:2016-01-18T13:48:19.26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作者:孟艳 [导读] 山东省寿光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寿光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己经成为制约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孟艳 (山东省寿光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寿光,262700) 【摘要】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本文主要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对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与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等方面优化配置的程序与方法进行浅析,及提出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优化方法;优化程序; 土地是人类是人类生存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己经成为制约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忽视和缺少对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不仅导致了大量耕地占用与破坏,而且还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而现有的城市土地不可能一味的通过外延扩张占用农民耕地,故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城市现有的土地,对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进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调控,提高用地效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数据评价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系统分析 将土地认为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土地利用系统改造、重设计、交换、组合和布局的社会经济过程就是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多层次、多功能结合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构成了人与自然交换的中心环节,它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系统,即通过人与土地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出现了自然、经济和社会这三个组成部分。同时人地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转换与传递及在转换与传递的过程中,两者存在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维持着耗散的结构。与此同时,三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正相关和负相关,对自然、经济和社会这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的认识和改变它们能力的提高,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改变各个组成部分或者是组成部分的各要素的状态,即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来协调人们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相同的土地,如果使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将会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会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果。各地区可以通过实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使林地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自然植被的恢复,提高森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同时,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环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现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提倡农户不使用肥料及农药等污染环境,且对人身健康不利的物质,国家补贴通过因这些措施而导致的农产品收益下降的农户。这种新的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及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程序与方法 2.1 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首先要了解地方区域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不同地方区域由于其地理分布不同,区域内部的环境差异性相比较显著,从而造就了内部土地的生态属性、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适宜性等众多方面的不同。除了收集这些材料之外,还应收集土地气候、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地形坡度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构成要素的文件与资料,土地利用现状、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值等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方面的要素的资料与文件。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必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现状评价,为构建土地数据库做准备,进而为实施土地结构优化提供信息依据。 2.2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一定的用途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其过程就是尽最大的所能,使每一部分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或逼近其最大的潜在生产力。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地特性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如某地区的土壤是片酸性的土壤,像种植柏树、花椒等喜碱性的植物,植物势必生长不量,这就对于这块土地来讲种植碱性植物是不适宜的,可一旦改变土地利用方向,改种山茶花、广玉兰、木棉等喜酸性土壤时,其土壤的评价结果肯定是适宜的。也可以通过降低土地利用要求的标准,来达到其目的,如在梯田地区,土壤层较薄,土壤中石头较多,当种植作物时,如果不能使用机械工具的土地,可以通过人工劳动及播种一些抗逆性较强的农作物来改变土地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2.3各种土地的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情况稳定时,一定时期内,某块特定的土地,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给人类带来的产品的上限。同一地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时期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产潜力是大不相同的。可以利用AEZ等方法计算出不同层次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土地的光温、光温水和光温水土的生产潜力。这样在理论依据之下,我们可以准确有效的优化土地结构,使其适应人们的需求。在其他条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提高和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最有效途径。 2.4土地利用方式的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一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评分。另一方面是对试验区进行抽样调查,在各适宜性区划内,抽取样点进行调查。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土地的功能,进行土地优化配置。 3.小结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为了满足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发展必定遵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底线思维,重点强化资源保护。要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基本稳定,保持规划的一贯性、传承性和科学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优化用地布局。要通过规划布局优化调整获取更大突破,解决问题,统一协调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重中之中做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优化调整。三是坚持目标指向,重点突出节约集约。四是坚持着眼未来,重点解决目标期内的问题。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一、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需从蚌埠市自身的特点出发 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国家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也要实实在在从蚌埠市自身的情况出发。要探讨蚌埠市在安徽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市份的特点。 首先,研究蚌埠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对区位特点的分析。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面积59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沪高速铁路由蚌埠火车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 其次,研究蚌埠市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对产业特点的分析。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全市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并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近年来,蚌埠市利用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滤清器、灯蕊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亚洲位居前列。 同时,无论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还是研究结构调整,都要有文化的视角。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

菜篮子工程调查报告

菜篮子工程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申请20XX年“菜篮子”报告 关于申请20XX年“菜篮子”产品生产 扶持项目的报告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 长沙XXXXX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镇,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及信息服务和名、特、优产品的开发,蔬菜基地主要在XXXX村,基地现有特色有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有机水果种植、有机水稻种植及加工、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项目。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绿色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的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有效的带动农民致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沙XXXXX公司抓住这个美好的契机,在总经理XXXX的带领下,经与XXXX村支两委、XXXX村支两委两委达成协议,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租赁XXX村及XXX村稻田,总面积约XXX亩。 目前,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有XXX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达十几种,为加大对“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力度,公司决定对蔬菜基地的“路、渠、池、棚”等生产

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其中:蔬菜生产道路8条共580米,主渠建设1条,支渠6条及500亩节水喷滴灌建设,蔬菜灌溉池12个,新建10个育苗钢架大棚,需投资1600万元。恳请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给予20XX年“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立项,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用几年时间把长沙长沙XXXXX公司疏菜种植打造成全市优秀的高科技无公害疏菜种植示范基地,为建设新农村多做贡献,真正起到农村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成为行业领头羊,诚盼! 此致 敬礼 20XX 长沙XXXXX公司年7月3日 篇二:菜篮子实验报告 广东金融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运筹学 第 1 页共 9 页 第 2 页共 9 页 第 3 页共 9 页 附页: (1)基本假设: 设Xij为第i个集散点向第j个菜市场供应蔬菜的数量;Lij为第i个集散点到第j个菜市场的距离;bj为第j个市

大地构造学讲解

吉林大学 读书报告 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理论及关系 2016年 6 月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或Geotectonics)是研究岩石圈组成、结构、运动(包括变形和变位)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一般说来,大地构造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整个地球的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的学科,但是受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局限,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经过很漫长的道路,目前正在努力之中。目前,大地构造学是以地质学方法为主来进行研究的,因此还不能真正研究整个岩石圈,更不用说整个地球,实际上重点研究的是大陆地壳表层几千米之内区域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历史演化。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的引入,大地构造学正在逐渐扩展其研究的深度、广度与时间尺度。 研究地壳形成演化基本动力的大地构造学分支统称为地球动力学(Geodynamics),由于地球动力学是各种学说的立论基础,因而成为当今地质学中最热门的话题。地球动力总的来讲可归结为五大系统:重力、膨胀收缩与脉动、地幔分异与对流、地球自转与星际作用等,它们又可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学派或假说,而且新的学说仍在不断涌现。 由于历史的局限,不同学者观察分析手段的不同,分析问题方法的不同,先后提出了以不同地球动力作为自己立论基础的大地构造假说,如地槽地台学、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学、地幔柱构造学等,其中在地学领域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地槽地台假说(槽台说)和板块构造假说。槽台说是在长期的大陆地质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地学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被称为经典大地构造理论,深刻影响了地质学的各个领域;板块构造学是在海洋地质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说,它把地幔对流作为动力来源,主要研究板块间的分裂、漂移、俯冲、碰撞等过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大地构造学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地幔柱构造学是针对板块构造说在大陆构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创导者认为地幔柱构造学是不同于板块构造学的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它既能解决大陆构造的问题也能解决大洋构造的问题。 就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体系而言,国内外常见的有四种类型,分别以区域大地构造学、构造模式、构造解析方法和构造演化历史为主线(万天丰,2004): ⑴以区域大地构造学为主线,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大地构造学的基础,大地构造学的确也是在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年的大地构造学几乎都附属在区域大地构造学之中,例如,北京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教研室(1963)出版的《中国区域地质》和杨森楠、杨巍然(1985)编写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科书实际上都是以区域大地构造学为基础来讨论大地构造学的;程裕淇院士(1994)主编的《中国区域地质概论》更是在系统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资料的基础上,阐明对于中国大地构造的认识;最近,车自成等(2002)编著的《中国及其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也是以地块的区划研究作为主线的。以区域大地构造为主线的体系,对于了解各地区的特征比较有利,但是对于中国大陆宏观的总体特征,就可能稍嫌薄弱。 ⑵以构造模式为主线,李四光先生创导的地质力学,在讨论中国大地构造时,就是以构造模式为主线,他称之为“构造体系”,即按构造线的组合特征和地质体所受作用力的类型不同,来建立构造模式,如山字型、多字型、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入字型构造等。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1926、1947、1962)就提出了上述构造体系,是世界上第一批从构造变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比较分析 作者段婕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年级 09 风险管理 学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聂霞 导师职称助教

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目录 引言 (2)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3) (一)产业结构概述 (3) (二)产业结构调整 (3)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4)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5)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9) (三)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关于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较变动分析 (11) 三、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比较分析 (12) (一)产业合理化、高度化的简述及内涵 (12) (二)基于国际标准判断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13) 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16) 五、结论 (18) (一)中、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简述 (18) (二)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及转移方向 (18) 参考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近年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明显滞后,但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力物力资源丰厚,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会成为让中国发展更和谐经济更强大的推动力,而中、西部地区能否获得较大发展的关键在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通过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的比较分析,通过2010年横截面数据以及国际标准值对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测定评价,研究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并提出相应中、西部产业结构的长期发展形势和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标准值;中、西部产业转移;

社区以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经验做法(完整版)

社区以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经验做法 社区以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经验做法 镇**社区共35个村民小组、1200户、3015人,耕地面积201X 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686元。该社区认真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至今年3月份,社区以租赁方式流转耕地350多亩,签订土地流转合同70多份,参与土地流转农户达77户,形成了以无公害蔬菜、花卉为主导产业的规模经营。流转土地每年创产值600多万元,为社区居民人均增收1400多元,该基地已被中央财政部、国家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示范基地”。该社区的主要作法是: 1.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以社区服务推动土地流转。社区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选调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蔬菜经营技术的社区干部专门主抓土地流转工作,同时,严明职责,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先后以层层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展开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政策氛围。社区通过干部带头,联组包户、走访群众、鼓励居民流转土地。并积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二是以产业协会指导流转土地经营。在社区的指导下,成立了蔬菜专业协会,吸收协会成员100多余人,协会定期组织成员开展技术交流和帮贫扶困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居民纷纷自愿加入协会,协会成员数量不断壮大。协会的指导作用为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支持。三是以经济大户带动流转土地经营。社区对土地统一租赁,对社会公开广泛招标经营人才,涌现出了宋文华、郑安军等10多个经济大户,成功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草霉、花卉、礼品西瓜基地。经济大户宋文华通过

草莓与礼品西瓜轮作,亩平年收入达3万多元,在社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社区积极发挥土地流转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以大户带动促发展,吸引居民自觉开展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创新服务措施,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投入。首先是搞好硬件设施。该社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向市县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400多万元,为蔬菜基地新修硬化公路 3.5公里。修建完善了蔬菜基地灌溉、大棚等系列设施;其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社区聘请技术专家,在群众中培训指导,为居民提供良种育苗等措施,另外,积极联系信用部门,为居民提供资金支持,为有创业志向、有经营技术的大户解决资金困难。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社区鼓励居民依托城区优势,向物流配送、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转移,积极开拓创新服务行业,社区共转移劳动力700多人,每年劳务经济收入达1500多万元。社区通过转移劳动力,增加土地流转面积达500多亩。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社区认真开展工商业者养老保险和贫困人口的低保、医保工作,确保劳动力转移群体安心创业。对社区60岁以上且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认真为他们算好账,搞好土地流转,并积极采取社会保障措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心流转土地。 3.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社区设立土地流转矛盾调处台帐,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纠纷,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社区为土地流转共处理纠纷10多起,社区流转土地形成了和谐经营、平安经营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社区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并建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济保障制度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呈现出的分散性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以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大多数地方重视不够,对土地流转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是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等事关农民生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高,一般不会转让承包地,“种田养家”“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转出土地。二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农民流转土地缺乏辅助。三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过度依赖国家补贴。农业税全面取消,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土地收益逐年上升,按承包面积给予的粮食补助促使部分农民不愿转出土地;城镇扩建或国家重点工程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等待承包地被征用而得到补偿费。 2.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一是流转合同不规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大多实行口头协议,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内容缺乏规范性,双方也没有明确责权利关系,容易产生纠纷。二是部分承包方借合同不规范,借经营不善逃债,或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土地性质。三是土地流转合同主体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 20 14 ~ 20 15 学年第1学期大作业论文题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万卫红学号姓名 0124819 叶凌杰 0120728 兰卡 0120727 刘宇暄 0120734 潘景怡

目录 前言 (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3) 2、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4) 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5) 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9) 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4)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如下: 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4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7.04%,比2005年增加0.09%;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0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58%,比2005年提高0.18%;其他用地面积调整到2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比2005年降低0.27%。 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04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6.82%,比2005年降低0.12%;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高于32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92%,比2005年提高0.52%;其他用地调整到2146.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比2005年降低0.39%。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严格保护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适当扩大园地面积,保持林地资源优势,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一)耕地 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17314.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16%,期间耕地增加2183.49公顷;2020年耕地总面积1686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89%,2006~2020年间共增加耕地1734.01公顷。 (二)园地

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97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期间园地增加4731.7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为983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2006~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4809.53公顷。 (三)林地 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2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06~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5691.24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 到201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期间其他农用地减少1069.00公顷;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8.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061.69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确保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各类建设用地应以内涵挖潜为主,尽可能利用非耕地。规划期间,城镇工矿用地适度扩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相应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度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城镇工矿用地 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6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5%,期间增加面积144.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118.20公顷,占用耕地65.30公顷;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86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1%,2006~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增加410.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400.40公顷,占用耕地181.56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砷污染 案例

郴州砷污染事故阴影犹在政府缺席土壤污染防治 (2) “我们承认,新的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依旧是个未知数 事发后,由郴州市、苏仙区两级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表明,离村庄不远的郴州砷制品厂,因生产过程中将不允许外排的闭路循环废水直接排放,导致部分村民不同程度地发生砷污染急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相继有380名村民住院治疗,两人死亡。 随后,经长沙市土地肥料测试中心监测:大部分水田轻度污染,暂不能继续种植水稻,需要长时间施大量磷肥改良土壤或改造成旱地种植其他农作物。其中,轻度污染189亩、中度污染107亩、无污染175亩。水田污染损失以10年间接和直接损失鉴定为84.7万元。 “砷中毒事件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百姓都不敢下田。”5月5日,邓家塘村村长段华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邓家塘村12组组长李国金告诉本刊记者,2002年,受污严重的几个村民小组将污染企业告上了法庭,村民得到赔偿后,地方政府鲜有过问土地使用情况。 对于受污水田如何修复,需要多久,依旧是个未知数。 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亦向本刊记者坦承,事发至今,乡政府已经换届几任领导,在他任上,没有专门检测过,这么多年来,受污染土壤的砷金属含量是否降低,他也不知情。 为解决农田大面积抛荒,村委会采取了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田承包给租户,用于稻谷培种、种植烤烟等非农作物,出租农田的村民每年每亩可得到120元左右的租金。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土壤一旦发生污染,短时间内很难修复,相比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最难解决的。 郴州市、苏仙区两级环保局及农业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他们严控重管的领域,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他们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可供大面积全面推广,且百姓容易接受的方法。 时至今日,离事发已11年,近一个轮回,砷污染的阴影依然没有消散。 当地村民和政府的一块心病 有湖南“南大门”之称的郴州,虽然总面积只有1.9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500,但却拥有着储量居全国首位的钨、钕、铋和钼,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锡和锌,储量居全国第十三位的铅,郴州也因此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 然而,赞誉的背后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色金属产业给郴州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前后的十多年里,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处于掠夺式开采阶段,高峰时,这块仅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万采矿大军蚁聚于此,疯狂掘金。郴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继耀告诉本刊记者,最后动用武装警察力量,以及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方式,非法矿区才勉强得以取缔。

岳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岳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https://www.360docs.net/doc/6f393525.html,/sxfx/yyfx/201112/t20111229_90170.htm [ 来源:岳阳市统计局发布:湖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1-05 10:56 ]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大幅增加,岳阳市各地出现了多种土地流转方式,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土地抛荒现象,增加了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但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既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又会给农民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各级政府须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 全市有耕地面积491万亩,其中水田385.3万亩,旱地105.8万亩。2011年流转水田面积8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增长18%;流转3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1.885万户,比去年增加1980户。大户承包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3%,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 100-299亩的种粮大户有314户、300-499亩的种粮大户有58户、500-999亩的种粮大户有17户、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7户。 2011年流转菜地面积25.4万亩。 1、租赁:最基本的流转方式,全市采取租赁流转的达70%。在1.885万户种粮大户中,有1.26万户为租赁经营,租赁的价格为每亩每年 150~550元不等。岳阳监狱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耕作条件划定不同价格将土地全部交由种植业公司统一对外竟标租赁,成片最高租赁价格达每亩每年550 元。

土地转让居间合同范本

土地转让居间合同范本 土地转让指承包人自找对象,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发包人履行承包合同的行为。土地转让居间合同怎么写呢?以下是在WTT小雅为大家整理的土地转让居间合同范文,感谢您的阅读。 土地转让居间合同范文1 委托人: 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居间人:____________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人与居间人就指定土地转让合同项目签订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如下条款,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委托事项 甲方委托乙方参与甲方购买位于________________ 土地(以下简称“指定土地”)签约的各项事宜,并由乙方促成甲方与指定土地使用权人土地转让合同的签约成立。 第二条指定土地慨况 土地座落:_________ 土地面积:______________ 土地用途: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义务 3.1、甲方应全力配合乙方做好促成指定土地转让合同签约成立的各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土地使用权人所需文件资料、

资信证明、按要求支付土地转让费、以及应由甲方提供的各种合理条件等。 3.2、甲方应于____年 ____月 _____日前提供由本合同甲乙双方指定银行共管双控的人民币___________元信誉保证资金。 3.3、甲方应于______年__ 月 ____日前提供不低于人民币______ 元的银行资信证明。 3.4、甲方应按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支付居间报酬。 第四条乙方的权利、义务 4.1、乙方应尽全力促成甲方与指定土地使用权人土地转让合同的签约成立。为此,乙方有权代表甲方直接与土地使用权人就土地转让事宜进行各种商务谈判,但谈判内容的最后决定权归属于甲方。 4.2、乙方应如实、及时地向甲方报告订立合同的重要事实、信息等情况,不得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和提供虚假情况。 4.3、在同等条件下,除非甲方明确表示放弃,或者有其他行为表明甲方拒绝签约的,乙方不得将本合同约定事项促成其他第三方签订该合同。 4.4、乙方应保守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获知甲方的商业秘密。 第五条居间报酬及报酬支付时间 5.1、居间报酬

土地流转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土地流转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目前推进土地流转仍面临几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一、土地出让方方面: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户“惜转”心理普遍。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一方面,老年人维持生计、维持生活保障的手段较少,而土地恰恰提供了这一功能,一旦土地遭到损坏,达不到原先或者预期的效益,就难以维持农户最基本的生计,也会限制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另一方面,因为土地担负了精神寄托的功能,老年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阻碍了土地流转。同时,随着国家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一些列的惠农支农补贴政策,种粮户每亩有补贴,农作物受灾了还有会一定的保险补偿,更加重了农户的“惜转”心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户土地零散,成方连片流转难度大。当前,农户承包地比较零散,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就必须做到成方成片连在一起,并确保流转期限较长和相对稳定,而一旦由于少数或个别农户不愿意流转,连片规模经营就不可能实现。如果想获得土地的经营权,通过承包、流转等方式达到土地集中连片的效果,就需要跟村里挨家挨户地商谈,非常分散、费力,而且不同农民利益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无 二、土地承包方方面:

(一)土地流转费用上涨,经营收益提高难。调研发现,近几年随着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流转费用有逐年上涨的趋势,造成流转成本高企。目前,土地流转费用平均在每亩XX元左右,好的地块达到XX元以上,影响了承包方的流转积极性。同时,多数土地流转大户仍是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科技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产业链条短,涉及深加工领域更少,尚未构建起土地流转、农业企业与产业园区的高效联动机制,没有实现企农双赢,没有使土地流转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土地流转经营风险高。农业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或者市场行情不好,则很难实现盈利,甚至出现亏损,从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增加。同时,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需要配套灌溉等水利设施,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影响了土地承包方的积极性。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按照经营规模、产业档次、基础设施投入、产品质量认证等,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鼓励金融机构要根据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的特点,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制定专项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措施,特别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门槛,探索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农业融资渠道和土地担保抵押模式,鼓励担保公司为土地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一、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需从蚌埠市自身的特点出发 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国家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也要实实在在从蚌埠市自身的情况出发。要探讨蚌埠市在安徽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市份的特点。 首先,研究蚌埠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对区位特点的分析。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面积59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沪高速铁路由蚌埠火车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 其次,研究蚌埠市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对产业特点的分析。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全市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并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近年来,蚌埠市利用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滤清器、灯蕊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亚洲位居前列。 同时,无论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还是研究结构调整,都要有文化的视角。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

地转让合同审查法律意见书

地转让合同审查法律意见书 来源:未知作者:佚名q 日期:10-01-28 法律意见书 长沙xx置业有限公司: xx律师事务所根据与贵公司签订的法律顾问合同指派律师对贵公司拟转让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R-06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一事,依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出具如下法律意见: 1. 贵公司的长沙体育新城R-06地块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粟塘村,使用权面积为52151.9平方米,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途为住宅用地且已于2003年5月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该土地已于2003年为国中(长沙)体育新城投资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向建设银行贷款作为担保标的物而抵押给建设银行。 2. 在我国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原出让合同之约定和法律禁止性规定,贵公司拟转让该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 经出让人长沙市国土资源局认定已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 (2) 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3) 抵押期间转让时必须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 由于贵公司拟所转让的土地属于出让地,因此在签订国有土地转让合同前须向长沙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并须经其审核同意。 3.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资料)包括: (1) 用地申请书和申请报告。 (2) 计划部门立项批示。

(3) 国有土地使用证及红线图、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条件、出让金收据复印件、规划许可证及其审批单、规划总图、用地批准书、已完成投资情况的认定报告。 (4) 转让双方的工商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 (5) 有关领导批示、会议纪要等其他资料。 (6) 地形图上标准路幅坐标3份,规划定点会签规划批件。 (7) 定点蓝线图2份,规划设计要点。 (8) 双方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9) 公司董事会决议。 (10) 地籍审查认定地籍调查测绘成果及权属,上好坐标1:500至1:2000现状地形图。 (11) 评估报告及备案书。 转让合同须送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变更登记。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转让方须交纳营业税(5%)、契税(4%),如有增值则须交土地增值税;转让过程所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转让手续费、评估费、测量费、登记发证费等。 贵公司转让国有土所有权必须确保转让的合法性和手续资料的真实、合法、有效、完整。以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意见供贵公司参考。 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2004年8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