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读《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的地球村》有感

丰县教师进修学校谢殿波

【内容摘要】在当今信息社会,要想提高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传播时的即时性、互动性特点。中小学教师应注重建设和开放爱国主义内容的上网设施,依托校园网设计一些吸引力强、参与性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教师应注重在网络载体上开展隐性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新兴媒体首因效应爱国主义教育隐性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教育方式。进入21世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如同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一样,信息社会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形成。《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的地球村》一书告诉我们,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何事、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学校中,数字产品广泛应用,学生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同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反动信息借机传播,腐蚀他们的心灵,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都给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

的严峻的课题:如何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要想提高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应用。

新兴媒体的传播主要是即时性、互动性等。网络媒体在传播舆论信息方面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及时和开放,因而容易获得心理学上所认定的“首因效应”,从而易于接受劝服。教育部于2010年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小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贯彻。中小学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中小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提高对黄色网站、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辨别能力。培养中小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意识,重点培养中小学生上红色网站的意识和行为,教育中小学生拒绝上反动或淫秽网站,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增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要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陆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等,努力在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

中小学教师应注重建设和开放爱国主义内容的上网设施,依托校园网设计一些吸引力强、参与性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站开设爱国主义展览室,把国旗、国徽、国歌、祖国地图、伟大成就、古今名人等制成版图,配以

详细的讲解,让中小学生随时参观,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教师要积极发挥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引导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健康成长,注重通过BBS即电子公告系统、E-mail、师生聊天室、网上心理咨询室、QQ、博客(blog)、专门网站及虚拟网络社区等网络载体开展隐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在网络载体上开展隐性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网络载体的各项信息中,并通过网络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以网络舆论的热点问题为隐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巧妙设置媒介议题,根据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目的选择合适的隐体。同时,注重疏通和引导网络舆论,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引导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新兴媒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求。中小学教师应主动探索这个些新颖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扩大德育教育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国亭等.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的地球村[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英]齐格蒙特·鲍曼著,郭国良徐建华译.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