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新人教版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与法律同行”,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遵守法律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与法律同行”,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1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引导学生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一)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二)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三)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五)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彩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鸟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一天,小宇放学回到家,爸爸又喝得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码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小宇家的事,探讨:(―)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交流点拨: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3. 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受到侵犯的权益进行恢复和补救。
14.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或特殊群体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法律的具体规定和条文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他们可能对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存在疑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环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3)劳动合同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和报酬权益。
(4)环境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和个人应当遵守环保法规,保护环境,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法律概念,如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例如刑法、民法等,并对这些法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生可能还掌握了一些道德规范,如诚信、公平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案例、故事等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和参与式的方式来学习。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维护法律尊严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法制观念较为淡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会维护法律尊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
3.准备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校规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依法办事的要求
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怎样把法律铭刻在人民心里
人民道德水平提高有什么好处
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难点
依法办事的要求
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学法
小组讨论
教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思考问题:未成年人、法律、游戏三者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法律规范游戏行业,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发展,预防未成年人因为游戏而违法犯罪。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活动二:树立法律信仰
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人民与法律:人民与法律的关系?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知识点: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并且要养成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还要不断提高道德素质,作为青少年,要遵守法律,养成法律意识,依法办事。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信仰,养成法律意识。把法律作为自己活动的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
学会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尊法守法用法护法,养成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不断提高道德素质。
知识目标
《我们与法律同行》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树立法治意识”。
本目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并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法律。
本目主要讲述了三层意思。
其一,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其二,法治意识的内涵。
其三,青少年要学会依法办事。
第二目“学会依法办事”。
本目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并学会依法办事。
本目主要表达了四层意思。
其一,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其二,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
其三,依法办事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其四,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树立法治意识并理解其重要性。
2.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
3.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4.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法治意识并理解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 D )①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意识②学会依法办事③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④做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至12岁,明确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这说明( C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国家权力机关推进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④青少年要增强自控能力,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近年来,外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能准时送餐,部分外卖小哥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自身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可能理解不深。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自身权益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
4.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合同签订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从而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阐述理由。
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的作用、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我们与法律同行》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与法律同行,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下已经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等课文,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与法律同行,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提高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实践操作的道具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遵守法律的方法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遇到违法行为,应该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人教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X,学会依法办事能力目标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了解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X的原因,了解作为青年少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推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X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年少应怎样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X。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则国乱民怨。
〞想一想: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总结:法律保证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证功能的完成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标准自己的行为。
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律X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学会依法办事活动一:遵守法规情景一: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图为小学生骑行共享单车。
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一行为?提示:这是不平安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结论:因为没有遵守法律,得不到幸福的保证,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相关法律:(X道路交通平安法实施条例)第72条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情景二:近来,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私占、诈骗等各种不端行为频出。
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结论:受到道德的责备,法律的惩处等。
问题:这两则案例给我们哪些共同的启发?教师总结: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使用者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与法律同行”,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我权益。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理解,法治观念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3.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角色扮演场景。
3.制作好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院、警察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与法律同行。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抢劫等,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有力武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结合案例和自身经历,谈谈对法律的认识。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总结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法律问题,但未必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问题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境模拟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警察、法庭、律师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问:“案例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法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既是法律的受益者,也是法律的执行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法律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法律知识问答道具,用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案例内容可以是:某学生因为违反校规校纪,被学校给予处分。
让学生思考:这个处分是否合法?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法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约束自己的规则。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法律知识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
这一框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与法律同行。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还比较肤浅,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一框的内容,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同时,学生也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知道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学生还能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并且能够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在生活学习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但是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对每个人的约束力。
2.如何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作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法律实践,提高他们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律实践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
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法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知识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法律的问题,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4.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教学目标】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做法;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抗疫情》谈一谈:从中得出什么感悟?教师总结: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怎样依法办事、怎样肃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树立法治意识活动一:名言举例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思考:法治意识的内涵是什么?知识点:1.法治意识的内涵是什么?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活动二:抗疫中的中国民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公安民警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警魂:在抗疫一线,他们与医护工作者并肩战斗;在社区村组,他们昼夜坚守;在国门口岸,他们严防风险输入……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守岗位、英勇奋战,筑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公民与法律的关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将法律与道德混淆。
此外,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警察、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法律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与法律同行。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法律的定义、法律的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法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法律的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法律解决这些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法律的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提醒学生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分析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能力目标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识目标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则国乱民怨。
”想一想: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总结: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一:遵守法规
情景一: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图为小学生骑行共享单车。
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一行为?
提示:这是不安全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结论:因为没有遵守法律,得不到幸福的保障,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情景二:近来,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私占、诈骗等各种不端行为频出。
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
结论: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罚等。
问题:这两则案例给我们哪些共同的启示?
教师总结: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使用者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
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
3
/ 1
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破坏更加严重者,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予以定性。
活动二:你说我说
网友言论:共享单车余额不能退款,要怎么维权?
引导: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以恶治暴,必要时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
教师总结:培养习惯
依法办事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目标导学二:树立法律信仰
活动三:谈古论今——孝公之问
2000多年前,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有一天,秦孝公问商鞅:这些制定出来的法律,如何让老百姓遵守呢?这一问被当代学者称为“孝公难题”或“孝公之问”。
要解决“孝公难题”,让“纸上的法”变成“现实的法”,治本之策、当务之急就是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
(教材P102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宣扬宪法的权威,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教师讲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特别强调:法律至上。
活动四:漫画解读
问题:这两幅讽刺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提示:漫画反映了一些人法律至上意识明显不足,遇事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这是缺乏法律信仰的现象。
活动五:法治与道德
(教材P10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3
/ 2
思考: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提示: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教师归纳: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
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会依法办事;认识了要树立法律信仰;明白了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法小公民。
板书设计3
4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多、理论性强,问题都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法律用语是学生第一次见到。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在探究发现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杂,设计的活动多,可能与课堂的有限时间冲突,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避免前松后紧。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