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掌握PID控制器的调节方法,并验证PID控制器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器,它由比例环节(P)、积分环节(I)和微分环节(D)三部分组成。

比例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大小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积分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累积值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微分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变化率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

PID控制器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三、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PID控制器、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机构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PID控制器与被控对象连接好,并接通电源。

2. 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其逐渐接近理想状态。

3. 对被控对象施加不同的输入信号,观察PID控制器对输出信号的调节情况。

4. 根据实验结果,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当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较大时,控制效果会更为迅速,但会引起超调;当积分系数较大时,可以有效消除稳态误差,但会引起响应速度变慢;当微分系数较大时,可以有效抑制超调,但会引起控制系统的抖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合理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意识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参考文献。

[1] 《自动控制原理》,XXX,XXX出版社,2010年。

[2] 《PID控制器调节方法》,XXX,XXX期刊,2008年。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和探索自动控制理论在北理工的应用。

通过实验验证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与准确性,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引言:自动控制理论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

在北理工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过程中,本实验通过搭建实验系统,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1.验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2.检测不同环境下控制系统的输出准确性;3.分析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PID控制器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控制。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具有简单且高效的优点。

PID控制器的原理是根据系统测量值与期望值的误差计算出一个综合的控制值,通过反馈作用对系统进行调整。

其中,P项(比例项)、I项(积分项)和D项(微分项)表示了系统的偏差、系统稳定性和系统响应速度。

实验装置: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一台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

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反馈信号,将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执行器调节控制系统的输出。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2.设定期望值,将期望值输入控制系统;3.设置控制器参数,并将其与控制系统连接;4.开始实验,记录系统的输出值;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实验中记录了不同环境下控制系统的输出值,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且输出值与期望值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了一些优化控制系统参数的方法,如调整P、I、D参数的比例,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调整等。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验证了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自动控制理论在北理工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本实验的结果对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参数和提高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张三.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M].北京:XXXX。

自动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理解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利用各种自动控制装置,按照预定的规律自动地完成对生产过程或设备运行状态的调节和控制。

本实验主要研究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

1. 阶跃响应:当系统受到一个阶跃输入信号时,系统输出信号的变化过程称为阶跃响应。

阶跃响应可以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2.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频率响应可以反映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函数信号发生器;4. 计算器;5. 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阶跃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实验箱和示波器。

(2)输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

(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的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

2. 频率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实验箱和示波器。

(2)输入正弦信号,改变频率,观察并记录频率响应曲线。

(3)分析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性能指标。

3. 系统校正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实验箱和示波器。

(2)输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3)根据期望的性能指标,设计校正环节,并搭建校正电路。

(4)输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校正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5)分析校正后的阶跃响应曲线,验证校正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阶跃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根据示波器显示的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系统的超调量为10%,上升时间为0.5s,调节时间为2s。

(2)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好,但响应速度较慢,超调量适中。

2. 频率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根据示波器显示的频率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在0.1Hz到10Hz范围内基本稳定,相频特性在0.1Hz到10Hz范围内变化不大。

自控综合实验报告

自控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2. 学习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 掌握PID控制原理及其参数整定方法,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4.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特性,掌握采样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计算机:一台2. Matlab/Simulink软件:一套3.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一套(含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三、实验内容1. 连续控制系统设计(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稳定的连续控制系统。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调整系统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2. PID控制(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PID控制器。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PID控制器的效果。

(3)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3. 采样控制系统(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采样控制系统。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采样控制系统的效果。

(3)调整采样频率和控制器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1. 连续控制系统设计(1)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2)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如PID控制器)。

(3)设计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等要求。

(4)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系统性能。

2. PID控制(1)根据系统传递函数,设计PID控制器。

(2)设置PID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3)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PID控制器的效果。

(4)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3. 采样控制系统(1)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2)根据系统要求,设计采样控制系统。

(3)设置采样频率和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4)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采样控制系统的效果。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控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自动控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3. 学会运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电路,研究了典型环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

通过改变电路参数,分析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本实验研究了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通过改变系统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分析了系统性能的变化。

3.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本实验研究了连续系统串联校正方法,通过调整校正装置的参数,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

4.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本实验利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方法,编写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程序,熟悉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PID参数掌握PID控制原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在比例环节中,随着比例系数的增加,系统的超调量减小,但调整时间增加。

在积分环节中,随着积分时间常数增大,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但调整时间增加。

在微分环节中,随着微分时间常数增大,系统的超调量减小,但调整时间增加。

2.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分析了二阶系统的性能。

在阻尼比小于1时,系统为过阻尼状态,响应速度慢;在阻尼比等于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状态,响应速度适中;在阻尼比大于1时,系统为欠阻尼状态,响应速度快。

3.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串联校正方法。

通过调整校正装置的参数,可以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

4.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利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方法,编写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程序。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五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MATLAB绘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研究二阶控制系统中、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3、掌握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获得方法及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MATLAB软件。

三、实验举例已知二阶控制系统:C(s)/R(s)=10/[s2+2s+10]求:系统的特征根 、wn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解:1、求该系统的特征根若已知系统的特征多项式D(),利用roots()函数可以求其特征根。

若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利用eig()函数直接求出系统的特征根。

在MATLAB命令窗口提示符下键入:(符号表示回车)num=[10] 分子多项式系数den=[1 2 10] 分母多项式系数sys=tf(num,den);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eig(sys)求出系统的特征根屏幕显示得到系统的特征根为:ans = -1.0000 + 3.0000i ; -1.0000 - 3.0000i2、求系统的闭环根、和函数damp()可以直接计算出闭环根、和den=[1 2 10]damp(den) 计算出闭环根屏幕显示得到系统的闭环根、和Eigenvalue Damping Freq. (rad/s)-1.00e+000 + 3.00e+000i 3.16e-001 3.16e+000-1.00e+000 - 3.00e+000i 3.16e-001 3.16e+000 既系统闭环跟为一对共轭复根 -1+j3与-1-j3,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 rad/s.3、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函数step()可以直接计算连续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其调用格式为:step(sys):对象sys可以是tf(),zpk()函数中任何一个建立的系统模型。

step(sys,t):t可以指定一个仿真终止时间。

在MATLAB命令窗口提示符下键入:(符号表示回车)num=[10] den=[1 2 10]step ( num , den ) 计算连续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grid 绘制坐标的网络屏幕显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从图中获得动态性能指标的值为:上升时间: 0.42 (s ) 峰值时间: 1.05 (s ) 超调量: 35% 调整时间: 3.54 (s )Step ResponseTim e (sec)A m p l i t u d e01234560.20.40.60.811.21.4System : sysSettling Tim e (sec): 3.54System : sysP eak am plitude: 1.35Overshoot (%): 35.1At tim e (sec): 1.05System : sysRise Tim e (sec): 0.427动态性能指标的获取方法:方法一:用鼠标点击响应曲线上相应的点,读出该点的坐标值,然后根据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含义计算出动态性能指标的值。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个环节的实际(非理想)传递函数参数,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箱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

然后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无上位机时,利用实验箱上的信号源单元U2所输出的周期阶跃信号作为环节输入,即连接箱上U2的“阶跃”与环节的输入端(例如对比例环节即图1.1.2的Ui),同时连接U2的“锁零(G)”与运放的锁零G。

然后用示波器观测该环节的输入与输出(例如对比例环节即测试图1.1.2的Ui和Uo)。

注意调节U2的周期阶跃信号的“频率”电位器RP5与“幅值”电位器RP2,以保证观测到完整的阶跃响应过程。

有上位机时,必须在熟悉上位机界面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

为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接线方式将不同于上述无上位机情况。

仍以比例环节为例,此时将Ui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O1(D/A 通道的输出端),将Uo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I1(A/D通道的输入端),将运放的锁零G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G1(与O1同步),并连好U3单元至上位机的USB2.0通信线。

自动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常用控制元件的性能和特点。

3. 学会搭建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4. 通过实验,加深对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反馈机制实现被控对象状态控制的系统。

它主要由被控对象、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偏差,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执行器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自动控制实训台2. 电源3. 控制器4. 执行器5. 测量仪器四、实验内容1. 搭建简单控制系统(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2)检查系统连接是否正确,确保各个元件连接牢固。

(3)开启电源,观察系统运行情况。

2. 观察控制过程(1)通过手动调节控制器,使被控对象的输出达到期望值。

(2)观察控制过程,分析控制效果。

3. 改变系统参数(1)改变控制器的参数,观察系统响应的变化。

(2)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故障排除(1)人为制造故障,观察系统响应。

(2)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搭建简单控制系统通过搭建简单的控制系统,我们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控制器通过调整控制信号,使被控对象的输出达到期望值。

2. 观察控制过程在控制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偏差,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执行器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通过手动调节控制器,我们可以使被控对象的输出达到期望值。

3. 改变系统参数在改变控制器参数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系统响应的变化。

当控制器参数改变时,系统响应速度、稳定性和超调量等性能指标都会发生变化。

这表明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

4. 故障排除在故障排除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了搭建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加深了对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了解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

4.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t s 的计算。

6.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1.1模拟电路图1.2传递函数(s)G(s)()o i U K U s == 10R K R =1.3单位阶跃响应U(t)K 1.4实验结果1.5实验截图234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1模拟电路图2.2传递函数(s)G(s)()1o i U KU s TS ==+10R K R =1T R C =2.3单位阶跃响应0(t)K(1e)tTU-=-2.4实验结果2.5 实验截图567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1模拟电路图3.2传递函数(s)1G(s)()TS o i U U s ==i 0T =R C3.3单位阶跃响应01(t)i U t T =3.4 实验结果3.5 实验截图8910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1模拟电路图4.2传递函数0(s)1(s)(1)(s)i i U G K U T S ==+10K R R =1i T R C=4.3单位阶跃响应1 (t)(1)U K tT=+ 4.4实验结果4.5实验截图111213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5.1模拟电路图5.2传递函数0(s)1(s)()(s)1i U TSG K U S τ+==+12312(R )D R R T CR R =++3R C τ=120R R K R +=141233(R //R )R D K R +=0.06D D T K sτ=⨯=5.3单位阶跃响应0(t)()U KT t Kδ=+5.4实验结果截图6.观察比例积分微分(PID )环节的响应曲线6.1模拟电路图156.2传递函数0(s)(s)(s)p p p d i i K U G K K T S U T S ==++123212(R )C d R R T R R =++i 121(R R )C T =+120p R R K R +=1233(R //R )R D K R +=32R C τ= D D T K τ=⨯6.3单位阶跃响应0(t)()p p D p K U K T t K tTδ=++6.4实验观察结果截图16三.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收获最多的一点:就是合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自动控制实验设备,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动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

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在任意时刻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且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2.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

3. 控制器设计:通过控制器的设计,使系统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2. 计算机及控制软件3. 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器等)四、实验内容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3. 控制器设计实验五、实验步骤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改变频率,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根据系统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3)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4)分析控制器效果,验证系统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动态性能。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频率特性。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实验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2)分析:验证系统性能指标,评估控制器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1.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如何设计和分析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并深入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

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

我们需要调节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来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已经准备就绪。

这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计算机等。

3.2 连接系统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温度控制器,并将温度控制器连接到计算机。

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

3.3 设置初始参数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设置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将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设置为较小的值,微分时间设置为0。

3.4 开始实验启动温度控制系统,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观察温度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3.5 调节参数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通过增大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增大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可能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调节微分时间可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6 重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不断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并进行多次实验,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的记录数据,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性能指标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较大的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较大的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2、掌握任意波函数新号发生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3、掌握四位半数字万用表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4、学会正确选用电压表测量直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原理(一)GPD—3303型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特点:1、三路独立浮地输出(CH1、CH2、FIXED)2、 CH1、CH2稳压值0―32 V,稳流值0―3。

2A3、两路串联(SER/IEDEP),两路并联(PARA/IEDEP)(二)RIGOL 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特点1、双通道输出,可实现通道耦合,通道复制2、输出五种基本波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脉冲波、白噪声,并内置48种任意波形三、实验仪器1、直流稳压电源1台2、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3、数字万用表1台4、电子技术综合试验箱1台四、实验数据记录与误差分析1、直流电压测量(1)固定电源测量:测量稳压电源固定电压2.5V、3.3V、5V;误差分析:E1=|2.507—2.5|÷2。

5×100%=0.28%E2=|3.318—3。

3|÷3.3×100%=0.55%E3=|5.039—5|÷5×100%=0.78%(2)固定电源测量:测量实验箱的固定电压±5V、±12V、—8V;误差分析:E1=|5.029—5|÷5×100%=0.58%E2=|5.042—5|÷5×100%=0.84%E3=|11.933—12|÷12×100%=0.93%E3=|11.857—12|÷12×100%=0.56%E3=|8.202—8|÷8×100%=2.5%(3)可变电源测量;误差分析:E1=|6.016—6|÷6×100%=0.27%E2=|12.117—12|÷12×100%=0.98% E3=|18.093—18|÷18×100%=0.51%(4)正、负对称电源测量;2、正弦电压(有效值)测量(1)正弦波fs=1kHz;(2)正弦波fs=100kHz;3、实验箱可调直流信号内阻测量4、函数信号发生器内阻(输出电阻)的测量;自动控制实验报告「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因为有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有热心的同事们的努力配合和帮助,所以能较圆满的完成质检部门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作为质检专责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掌握全厂的工艺,负责全厂的质量工作,审核化验结果,并定期向上级领导做出汇报,编写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编写质量和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以及实验设备的验收等工作。

自动控制实践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4. 提高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反馈控制原理,使被控对象的输出量能够跟踪给定输入量的系统。

本实验主要研究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2.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卡等;3. 实验软件:MATLAB/Simulink。

四、实验内容1. 系统搭建与调试(1)搭建实验台,连接实验仪器;(2)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幅值的信号;(3)调整信号调理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4)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入实验台,观察系统的响应。

2. 稳定性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系统的伯德图;(2)根据伯德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动态性能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系统的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等动态性能指标;(3)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 稳态性能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曲线;(2)根据稳态误差曲线,分析系统的稳态性能;(3)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稳态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搭建与调试通过搭建实验台,连接实验仪器,观察系统的响应,验证了实验系统的可行性。

2. 稳定性分析根据伯德图,判断系统在原参数下的稳定性。

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系统在原参数下稳定;(2)减小系统参数,系统稳定性提高;(3)增大系统参数,系统稳定性降低。

3. 动态性能分析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1)上升时间:系统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量达到稳态值的80%所需时间;(2)超调量:系统在达到稳态值时,输出量相对于稳态值的最大偏差;(3)调节时间:系统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量达到稳态值的95%所需时间。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单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对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线性系统的矫正等实验,加深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自动控制专业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研究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比例微分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时域响应,了解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2. 线性系统的矫正:通过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控制校正等方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四、实验仪器1. PC机一台2. 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3. 模拟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万用表五、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1. 实验内容:(1)比例环节(2)积分环节(3)比例积分环节(4)惯性环节(5)比例微分环节(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2. 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电路,设置参数;(2)输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输出信号,比较理想响应与实际响应的差异;(4)改变参数,观察动态特性的变化。

实验二:线性系统的矫正1. 实验内容:(1)串联校正(2)反馈校正(3)复合控制校正2. 实验步骤:(1)根据期望的时域性能指标,推导出二阶系统的串联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2)搭建校正环节的实验电路;(3)输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4)分析输出信号,验证校正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1. 比例环节: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无延时。

2. 积分环节:输出信号随时间逐渐增大,延时为积分时间常数。

3. 比例积分环节:输出信号先随时间增大,然后趋于稳定,延时为积分时间常数。

4. 惯性环节:输出信号随时间逐渐增大,延时为惯性时间常数。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引言: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系统在给定的要求下自动地实现稳定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学科。

在工程领域中,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广泛,例如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验证自动控制理论的有效性。

实验一:PID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组成。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设计一个PID控制器来实现对一个模拟系统的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系统模型,即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建模。

然后,根据系统模型和控制目标,我们可以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

最后,将PID控制器与系统进行连接,并进行实际控制实验。

实验二:状态空间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状态空间控制器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状态空间理论设计一个控制器来实现对一个模拟系统的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将系统的动态行为用状态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

然后,通过选择适当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可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调节。

最后,将状态空间控制器与系统进行连接,并进行实际控制实验。

实验三: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一个控制器来实现对一个模拟系统的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用模糊规则进行描述。

然后,通过选择适当的模糊规则和隶属函数,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非线性控制。

最后,将模糊控制器与系统进行连接,并进行实际控制实验。

实验四: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神经网络控制器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神经网络理论设计一个控制器来实现对一个模拟系统的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用神经网络进行建模。

然后,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最后,将神经网络控制器与系统进行连接,并进行实际控制实验。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有效性。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自动控制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 了解典型线性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

3.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提高系统性能。

二、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包括计算机、XMN-2自动控制原理模拟实验箱、CAE-PCI软件、万用表等。

2.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交流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实验系统主要由模拟实验箱和计算机组成。

通过模拟实验箱,可以搭建不同的自动控制系统,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仿真。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搭建比例环节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比例环节实验电路。

(2)设置输入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

(3)分析比例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

2. 搭建积分环节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积分环节实验电路。

(2)设置输入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

(3)分析积分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

3. 搭建比例积分环节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比例积分环节实验电路。

(2)设置输入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

(3)分析比例积分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

4. 搭建系统校正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系统校正实验电路。

(2)设置输入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

(3)分析系统校正前后的时域响应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比例环节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比例环节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正比关系,且响应速度较快。

2. 积分环节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积分环节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积分关系,且响应速度较慢。

3. 比例积分环节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比例积分环节的输出信号既具有比例环节的快速响应特性,又具有积分环节的缓慢响应特性。

4. 系统校正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校正后的系统,其响应速度和稳态误差均有所提高。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自动控制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熟悉了典型线性环节的时域响应特性。

3. 学会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提高了系统性能。

七、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动控制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自动控制原理_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响应特性;3. 熟悉PID控制器的原理和参数整定方法;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2. 示波器;3. 数字多用表;4. 个人电脑;5. 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根据给定输入信号自动调节输出信号的系统。

它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组成。

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与给定信号的偏差,通过调节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来改变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1. 典型环节(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K,其中K为比例系数。

比例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1/s,其中s为复频域变量。

积分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随时间逐渐逼近输入信号。

(3)比例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K(1 + 1/s),其中K为比例系数。

比例积分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在比例环节的基础上,逐渐逼近输入信号。

2.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G(s) = Kp + Ki/s + Kd(s/s^2),其中Kp、Ki、Kd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PID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快速、稳定和精确控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1)搭建比例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搭建积分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3)搭建比例积分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 实验二:PID控制器参数整定(1)搭建PID控制器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通过改变PID控制器参数,观察并分析系统响应特性;(3)根据系统响应特性,整定PID控制器参数,使系统达到期望的响应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原理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实验结果。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1. Arduino UNO开发板2.电机驱动模块3.直流电机4.旋转角度传感器5.杜邦线6.电源适配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1. 将Arduino UNO开发板与电机驱动模块、旋转角度传感器和直流电机进行连接。

2. 编写Arduino代码,设置电机的控制逻辑和旋转角度的反馈机制。

3. 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至Arduino UNO开发板。

4.将电源适配器连接至系统,确保实验装置正常供电。

5.启动实验系统并观察电机的转动情况。

6.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和实际目标角度的差异,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设置了电机的目标转动角度为90度,待实验系统运行后,我们发现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差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1.电机驱动模块的响应速度存在一定的延迟,导致电机在到达目标角度时出现一定的误差。

2.旋转角度传感器的精度有限,无法完全准确地测量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

这也是导致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电源适配器的稳定性对电机的转动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际系统与理论预期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由电机驱动模块和旋转角度传感器等因素引起。

为了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试。

实验的结果也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实验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二、实验要点1、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2、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3、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三、实验方法(一)四种典型响应1、阶跃响应:阶跃响应常用格式: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脉冲响应: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0)(1)(0==?∞t x f dx x f 其拉氏变换为:)()()()(1)(s G s f s G s Y s f ===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① )(sys impulse ;② );,();,(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 ③ ),(T sys impulse Y =(二)分析系统稳定性有以下三种方法:1、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2、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3、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三)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四、实验内容实验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一实验目的1.利用计算机完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2.了解控制系统根轨迹图的一般规律3.利用根轨迹图进行系统分析二实验要点1. 预习什么是系统根轨迹?2. 闭环系统根轨迹绘制规则。

三实验方法(一)方法:当系统中的开环增益k 从0到变化时,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复平面上的一组曲线为根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班级: 测控1504 姓名: 吴书琪 学号: 201523030416 同组人员: 柯盼盼 刘一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熟悉THBCC -1型 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THBCC -1”软件的使用;2. 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比例微分(PD)环节根据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4、反相器单元)设计并组建其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

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 ,R2=100K ,C=1uF(K= R2/ R1=1,T=R1C=100K ×1uF=0.1S);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 ,R2=100K ,C=10uF(K= R2/ R1=1,T=R1C=100K×10uF=1S );当ui 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THBCC -1”软件观测(选择“通道3-4”,其中通道AD3接电路的输出uO ;通道AD4接电路的输入ui)并记录不同K 及T 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TS KS U S U s G i O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 时响应曲线如图1-7所示。

三:实验结果1、比例微分环节实验结果图一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0.1S时实验曲线图二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1S时实验曲线2、惯性环节实验结果四:实验结论分析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CS R R R TS K s G +=+= 其中C R T R R K D 112,/==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5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2、微分系数为TD 时PD 的输出响应曲线。

1. 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什么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 1)假定运放具有理想特性,即满足“虚短”“虚断”特性2)运放的静态量为零,个输入量、输出量和反馈量都可以用瞬时值表示其动态变化2、 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而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 答:惯性环节的特点是,当输入x(t)作阶跃变化时,输出y(t)不能立刻达到稳态值,瞬态输出以指数规律变化。

而积分环节,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为输入对时间的积分,输出y(t)随时间呈直线增长。

当t 趋于无穷大时,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当t 趋于0时,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3、在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实验中,如何根据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答:在积分环节中,纵坐标K 对应的横坐标就是时间常数T ;在惯性环节中,在起始点作该店的切线,与y=K 相交的点的横坐标就是时间常数T 。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班级:测控1504 姓名:吴书琪学号:201523030416同组人员:柯盼盼刘一超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熟悉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熟悉“THBCC-1”软件的使用;3. 熟悉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4. 测量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ω(阻尼自然频率)的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5 通过实验了解参数ζ(阻尼比)、n性能的影响;6 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电路一阶系统1、根据一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3、反相器单元)设计并组建其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2-2 一阶系统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2、将实验台上“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至一节系统的输入端3、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1S时,确定模拟电路中的参数。

即取:R1=100K,R2=100K,C=10uF(K= R2/ R1=1,T=R2C=100K×10uF=1)。

4、上电,用“THBCC-1”软件观测并记录此时系统的响应输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0.1S 时,重复上述步骤3、4 (R1=100K ,R2=100K ,C=1uF(K= R2/ R1=1,T=R2C=100K ×1uF=0.1))。

6、若比例系数K=2、时间常数T=0.1S 时,重复上述步骤3、4 (R1=100K ,R2=200K ,C=1uF(K= R2/ R1=2,T=R2C=100K ×1uF=0.1))二阶系统1.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用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其标准形式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n n n S S S R S C ωζωω++= (3-1)闭环特征方程:0222=++n n S ωζω其解122,1-±-=ζωζωn n S ,针对不同的ζ值,特征根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况:1)0<ζ<1(欠阻尼),22,11ζωζω-±-=n n j S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呈振荡衰减形式,其曲线如图3-1的(a)所示。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21ζωω-=n d ,ζζβ211-=-tg。

2)1=ζ(临界阻尼)nS ω-=2,1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如图3-1中的(b)所示。

3)1>ζ(过阻尼),122,1-±-=ζωζωn n S此时系统有二个相异实根,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1的(c)所示。

)t (Sin e 111)t (C d t 2n βωζζω+--=-(a) 欠阻尼(0<ζ<1) (b)临界阻尼(1=ζ) (c)过阻尼(1>ζ) 图3-1 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虽然当ζ=1或ζ>1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产生,但这种响应的动态过程太缓慢,故控制工程上常采用欠阻尼的二阶系统,一般取ζ=0.6~0.7,此时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不仅快速,而且超调量也小。

2. 二阶系统的典型结构典型的二阶系统结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如3-2、如3-3所示。

图3-2 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图3-3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U3、U5、U11、反相器单元)图3-3中最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

由图3-3可得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S T (S K)s (G 1+=,其中:21T k K =,R R k X1=(C R T X 1=,RC T 2=)其闭环传递函数为:1121T K S T 1S T K )S (W ++=与式3-1相比较,可得RC1T T k 211n ==ω,X112R 2RT k T 21==ξ根据图3-3,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模拟电路。

1.n ω值一定时(如取10n ω=,此时图3-3中取C=1uF ,R=100K ),Rx 阻值可调范围为0~470K 。

系统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THBCC -1”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ξ值时的实验曲线。

1.1当ζ=0.2时,可调电位器RX=250K (实际操作时可用200k+51k=251k 代替),此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超调量为53%左右;1.2当ζ=0.707时,可调电位器RX=70.7K (实际操作时可用20k+51k=71k 代替),此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超调量为4.3%左右;1.3当ζ=1时,可调电位器RX=50K (实际操作时可用51k 代替),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1.4当ζ=2时,可调电位器RX=25K (实际操作时可用24k 代替),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

2. ξ值一定时(如取ζ=0.2,此时图3-3中取R=100K ,RX=250K)。

系统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THBCC -1”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nω值时的实验曲线。

2.1若取C=10uF 时,1=n ω2.2若取C=0.1uF (可从无源元件单元中取)时,100=nω三:实验结果一阶系统图一K=1 T=1S图二K=1 T=0.1S图三K=2 T=0.1S 二阶系统图四=0.2图五=0.707 图六=1图七=2图八图九四:实验结论分析典型的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 时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典型的二阶系统结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如3-2、如3-3所示。

1)()()(+==TS KS U S U s G i O图3-2 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图3-3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U3、U5、U11、反相器单元)图3-3中最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

由图3-3可得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S T (S K)s (G 1+=,其中:21T k K =, R R k X1= (C R T X 1=,RC T 2=)其闭环传递函数为:1121T K S T 1S T K )S (W ++=与式3-1相比较,可得RC1T T k 211n ==ω,X112R 2RT k T 21==ξ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 (1)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不会因输入幅值而变化; (2)稳定性是系统的内部特性;(3)模拟实验中幅值过大对系统可能会产生损坏; 若阶跃输入信号幅值过大,会使输出阶跃响应曲线的稳态值过大,如果系统有较大的超调量,则阶跃响应的幅值可能超出范围,不能测得完整的响应曲线,实验测出的各种数据都会发生变化,使其精度降低,增大实验的误差,同时会使系统动态特性的非线性因素增大,使线性系统变成非线性系统;也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最后实验不能趋于稳定,实验结果出错,所以实验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阶跃输入信号幅值2 为什么本实验中二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因为1/T2s 为积分环节,当系统达到稳态时,积分环节之前的输入为零,所以K1/(T1s+1)之前的输入为零,因此有R(x)-C(s)=0,故稳态误差为零实验三:控制系统的MATLAB根轨迹分析班级:测控1504 姓名:吴书琪学号:201523030416同组人员:柯盼盼刘一超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根轨迹的基本概念以及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2. 学会用Matlab软件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能够根据轨迹线分析系统的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