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讲解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分析、电子元件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与调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电子元件搭建实际电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学生能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养成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提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回顾: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件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子元件。
2. 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介绍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测量与仪器。
3. 实验技能训练:开展基础实验,如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技能训练。
4. 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电子电路设计,包括电路设计、仿真、搭建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五章 课程设计与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详解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详解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元器件,掌握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电子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首先,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子、电荷、电场等基本概念;然后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接着介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最后讲解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着,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最后,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电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符合课程要求的电子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参考书方面,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PPT、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实验设备方面,准备电路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考试主要评估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电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电路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定律、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路电子技术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能够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路的测试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电路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对电路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2.第二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支路分析、叠加原理、戴维南-诺顿定理等。
3.第三章: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4.第四章: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
5.第五章: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逻辑门、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路电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子电路的类型及其应用,如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等。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智能设备、物联网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电子电路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践,共同完成电子技术应用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基础知识、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特性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技术基础- 内容列举:电路模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常用电子元件介绍等。
2. 常见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学习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电子电路- 内容列举:放大器电路、振荡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等。
3. 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并学习如何使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内容列举: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电路搭建与仿真、常见故障分析与调试等。
4.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使用:学习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工程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
那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1、确定主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主题。
主题应该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以及课程要求等方面来选择。
主题确定后,应该尽早开始搜集资料,建立课程设计框架,以免时间紧迫时无从下手。
2、了解学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听众的需求。
因此,在确定主题后,需要了解目标学生的兴趣、技能和背景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与听众互动,确保课程的有效性。
3、制定目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既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目标应该明确且可度量,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考虑,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应用中获得成就感。
4、编写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应该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并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估方式。
大纲还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讲解简洁、标注高亮等,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5、设计课程活动课程活动应该具有可参与性、有挑战性、趣味性、创新性等特点。
这些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听众的兴趣、技能、背景和时间限制等因素。
通过积极开展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获得实践经验。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步骤1、收集信息在开始设计课程之前,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例如目标学校、听众、课程内容、资料和技能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课程的环境和挑战,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支持。
2、制定目标课程目标应该明确且可度量,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背景制定,并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关联。
目标的制定应该针对学生个体需要,对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3、设计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应该根据目标,建立课程框架,定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评估方法。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件
实验总结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验证电子技术课程 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 能
实验过程:详细记录实验步骤、 操作方法和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 出结论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 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报告撰写:按照报告格式要求,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过程、结果、总结和参考文献 等
设计步骤:选 择合适的放大 器、设计电路、
调试电路
设计结果:成 功实现音频信 号的放大,满
足设计目标
案例四: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目标:实现无线通信, 提高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设计方法:采用数字信号处 理技术,实现信号的调制和
解调
设计难点:解决信号干扰、 信号衰减等问题
系统组成:无线通信系统由 发射机、接收机、天线、调 制解调器等组成
进。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子技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科学 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电子电路:由电子器件组成的电路,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 电子系统:由电子电路组成的系统,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
电子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电子技术分类: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射频电子技术等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音频放大器、视频放大器、信号处理等 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信号处理等 射频电子技术应用: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
评估项目:对 项目成果进行 评估,包括质 量、进度、成
本等方面
总结项目:总 结项目经验, 提出改进建议, 为后续项目提
供参考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如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等;2. 使学生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和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电子电路图的设计、绘制和解读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搭建和调试简单的电子电路;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协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电路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电路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常见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和使用方法;- 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3.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电路图的绘制与解读;- 简单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动手实践:制作小型电子设备。
4. 电子测量与数据处理: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实际操作:对电子电路进行测量与调试。
5. 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结合前述内容,开展创新设计活动。
- 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电路;- 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 展示与分享:向同学和老师展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等;2. 学习并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3. 了解并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原理及搭建方法,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4. 掌握电子电路的简单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测试和调试;2. 能够阅读简单的电子电路图,并进行电路搭建;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电子制作;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思考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及其特性: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基本原理、特性及符号,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基本电子电路:讲解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基本电路原理,使学生能够分析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本电子电路3. 电路分析与测量:教授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电路、节点电压法等,以及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分析与测量4. 电子制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元件的功能、电路图的识别等。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电子传感器及其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3. 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电路图识别与绘制。
第二部分:常见电子传感器及应用1.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2.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管等。
3. 其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第三部分: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1. 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2. 电子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电子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调试。
3. 故障排查与维修:学习分析电路故障,掌握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简介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是电子工程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为日后的电子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份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能为同学们在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课程内容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与使用在电子工程的实践过程中,电子元器件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模块。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建立起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选择标准。
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包括各种常见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实践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并进行实现,从而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
电子设备的维护与修理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技能,这要求学生掌握电路板的基本连接方法和电路板组装技巧,更好地掌握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方法。
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学生需要了解现代电子工程技术的各种应用,学习如何将这些技术得到应用到具体设备中。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到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中,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
课程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种可行的实践方案,以加深同学们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本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实现,具备一定的电子设备维护和修理能力,为未来从事电子工程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方法2.模拟电路设计与实现3.数字电路设计与实现4.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方法5.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三、课程进度1.第1周:授课: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特性2.第2周:实验: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3.第3周:授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和方法4.第4周:实验: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实现5.第5周:授课:数字电路设计原理和方法6.第6周:实验: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7.第7-8周:实验:大作业布置、提示和实验指导8.第9周:授课: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方法9.第10周:实验:电子设备维护和修理10.第11周:授课: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11.第12周:实验:电子系统开发和实现12.第13-15周:学生小组完成大作业四、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考察评分标准,作业占30%;实验占30%;大作业占4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电子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电子电路、电子设备及其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电子电路: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基本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3.电子设备:电视、音响、电脑等常见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4.实践操作: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子技术。
4.实验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电子技术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
2. 学会分析电子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范围,了解不同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相互影响。
3. 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技术电路,并正确进行电路连接和调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电子技术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观点、交流经验。
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已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综合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提高其电子技术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放大电路原理及其设计- 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 学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课本章节:第三章“放大电路”2. 滤波电路与振荡电路- 学习滤波电路的种类、原理及其应用- 掌握RC、LC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 了解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习LC振荡电路的设计- 课本章节:第四章“滤波电路与振荡电路”3. 常见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 认识常见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学习元器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课本章节:第二章“常用电子元器件”4. 电子技术电路设计与实践- 学习电子技术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动手实践: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或振荡电路- 分析并解决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课本章节:第五章“电子技术电路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电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2. 使学生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能分析简单放大电路的性能。
3. 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如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并能进行简单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电路测试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调试与优化。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焊接、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认识与选用: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参数及选用方法。
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
2. 基本放大电路:学习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常用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
参考教材第三章内容。
3. 数字电路基础:介绍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基本数字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参考教材第四章内容。
4. 电子电路测试与仪器使用:学习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仪器进行电路测试,掌握测试方法与技巧。
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
5.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放大电路、数字电路等,并进行组装、调试与优化。
参考教材第六章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应用、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使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数字电路设计,并能通过实验验证电路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首先,我们会介绍数字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区别。
接着,我们会讲解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
然后,我们会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逻辑门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功能。
最后,我们会讲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触发器、计数器等常见时序逻辑电路。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我们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会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实验法将在课堂上占据一定比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字电路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我们将使用《数字电子技术》一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参考书则包括《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包括逻辑门电路实验板、数字电路实验箱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功能;2. 学习并运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基本的电路搭建和测试;3. 掌握常见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电子电路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科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并遵循电子产品的安全使用规范,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组织:1. 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图表示方法、电路元件的分类和功能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电子元件:介绍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及其特性与应用;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三节。
3. 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学习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进行电路测试;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4. 基本电子电路:讲解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常见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5. 电路搭建与调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6. 创新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电路基本概念;第二周:电子元件;第三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第四周:基本电子电路;第五周:电路搭建与调试;第六周:创新设计与实践。
2024版《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通信系统优化策略
探讨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 通信协议、优化通信电路 设计等手段提高通信性能。
06
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 指导
实验环节安排和要求
实验内容设置
涵盖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处理器 应用等方面,确保实验内容的全面性 和系统性。
实验时间安排
合理分配实验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 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设计流程
团队协作
明确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 系统实现、测试与调试等环节。
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分组进行 课程设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优秀课程设计案例展示和点评
案例选择 展示方式 点评内容 经验分享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课程设计案例,涵盖不同领域和应用场景。
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优秀 课程设计成果。
针对每个案例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创新点和实用性等方面进 行点评,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邀请优秀课程设计团队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介绍设计过程中的心 得体会和技巧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设备要求
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仿真软件,确 保实验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实验报告要求
规范实验报告格式,强调数据分析、 结论总结和创新性思考。
课程设计选题和指导原则
选题方向
指导原则
鼓励学生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 课题,如智能家居、医疗电子、物联网应用 等。
注重课题的可行性、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适中, 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设计任务。
电源设计实例
分析线性电源、开关电源 等常见电源设计案例,探 讨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电源设计优化策略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具备阅读电子电路图和使用电子测试仪器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电子、电荷、电流等,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常用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性,分析它们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3.电子电路分析方法: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让学生学会分析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
4.电子电路设计:教授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5.电子技术应用实例: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设备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电子电路实例,使学生学会分析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3. 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设备和工具。
2. 提高学生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电子技术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面对和克服困难。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认知与使用: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万用表等测量工具进行元件参数的测量。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简单电路分析与设计:学习电路分析方法,如串并联电路、基尔霍夫定律等;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分析与设计3. 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培养学生焊接技能,学会使用焊接工具和材料;教授电路调试方法,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4. 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技术应用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作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时钟学号:20116713班级:2011电化3班姓名:莫朝强一、设计目的本设计为在设计一种多功能数字钟,该数字钟具有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两部分,主要用做家用挂式时钟。
其中,基本功能部分的有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和校时功能。
扩展功能部分则具有:定时控制、自动报整点时数的功能。
数字钟的电路也是由主体电路和扩展电路两部分构成,在电路中,基本功能部分由主体电路实现,而扩展功能部电路实现。
这两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要用到振荡电路提供的1Hz脉冲信号,也可使用时基电路产生脉冲信号。
在计时出现误差时电路还可以进行校时和校分,为了使电路简单所设计的电路不具备校秒的功能。
并且要用数码管显示时、分、秒,各位均为两位显示,扩展部分要有相应的响应电路。
二、设计功能要求基本功能:(1)时的计时要求为“23翻0”,分和秒的计时要求为60进制(2)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3)校正时间扩展功能:(1)定时控制;(2)自动报整点时数;三、电路设计(1)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要求首先建立了一个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系统的组成框图,框图如图1所示。
主体电路扩展电路图1由图1可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由主体电路和扩展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主体电路完成数字钟的基本功能,扩展电路完成数字钟的扩展功能。
振荡器产生的高脉冲信号作为数字钟的振源,再经分频器输出标准秒脉冲。
秒计数器计满60后向分计数器个位进位,分计数器计满60后向小时计数器个位进位并且小时计数器按照“23翻0”的规律计数。
计数器的输出经译码器送显示器。
计时出现误差时电路进行校时、校分、校秒。
扩展电路必须在主体电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扩展功能。
(2)单元电路的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设计方法很多种,例如,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也可以利用专用的电子钟芯片配以显示电路及其所需要的外围电路组成电子钟;还可以利用单片机来实现电子钟等。
在本次设计,电路是由许多逻辑单元电路组成的,因此首先必须对各个单元电路进行设计。
1.主体电路部分主体电路部分的电路主要由振荡电路、计数电路、显示电路以及校时电路四大部分组成。
下面将对各部分电路进行设计。
时显示器分显示器秒显示器时译码器分译码器秒译码器时计数器分计数器秒计数器校时电路振荡器分频器整点报时定时控制1.1振荡电路:振荡电路由振荡器和分频器产生 1Hz时钟脉冲和扩展部分所需的频率,下面对振荡器和分频器两部分进行介绍。
振荡器数字电路中的时钟是由振荡器产生的,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
振荡器的稳定度及频率的精度决定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一般来说,振荡器的频率越高,计时精度越高。
它利用某种反馈方式产生时钟信号。
对数字电路来说,振荡器的输出的幅度范围为0v—5v的方波信号而不是锯齿波、三角波或其他形式。
典型的振荡器是弛豫振荡器,它通过一个RC网络将反相器的输出反馈回来并存在一定的工作延迟时间。
基本的电路如图2所示。
图2在上述电路中,RI-C网络由第一个反相器驱动,具有RC特性曲线的响应信号被反馈给反相器的输入。
当电容上的电压达到施密特触发器输入反相器的门限电压的时候,反相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输出一个新的电压值。
这个输出电压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次通过RI—C反馈回来,直到电容电压再次达到门限电压为止。
用施密特触发器输入器件(如74HC04),但是由于电容的参考电压在每个临界点都要发生变化,所以施密特触发器不是必需的。
由于电容与输出相连,每次状态改变时,电容的充电电压会超过5V。
从这一点来说,输出电压会改变电容的充电电压,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变为74HC04的门限电压(2.5V)为止。
振荡器输出状态的改变发生在电容上的电压达到2.5V时。
弛豫振荡器对许多低成本而精度要求又不高的场所非常适合,但是并不推荐在任何有精度要求的实际应用电路采用它。
如果想要获得高的精度,就应该在振荡电路中使用石英晶体作振源。
在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中应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因为石英晶体具有压电效应,是一个压电器件。
当交流电压加在晶体两端,晶体先随电压变化产生对应的变化,然后机械振动又使晶体表面产生交变电荷。
当晶体几何尺寸和结构一定时,它本生有 一个固定的机械频率。
当外加交流电压的频率等于晶体的固有频率时,晶体片的机械振动最大,晶体表面电荷量最多,外电路的交流电流最强,于是产生振荡,因此将石英晶体按一定方位切割成片,两边傅以电极,焊上引线,再用金属或玻璃外壳封装即构成石英晶体。
石英晶体的固有频率十分稳定。
另外石英晶体的振动具有多谐性,除了基频振动外,还有奇次谐次泛音振动,对于石英晶体,既可利用基频振动,也可利用泛音振动。
前者称为基频晶体,后者称为泛音晶体,晶片厚度与振动频率成反比,工作频率越高,要求晶片厚度越薄。
将石英晶体作为高Q 值谐振回路元件接入反馈电路中,就组成了晶体振荡器。
在设计中所用的振荡器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
该电路能产生1MHz 的方波脉冲振荡信号。
图3分频器分频器的作用是将由石英晶体产生的高频信号分频成基时钟脉冲信号和扩展部分所需的频率。
在此电路中,分频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脉冲信号;二是功能扩展电路所需的信号,如仿电台用的1KHz 的高频信号和500Hz 的低频信号等.在此电路中作为分频器的元件是:CD4518。
CD4518可以组成二分频电路和十分频电路。
用CD4518组成二分频的电路如图4;用CD4518组成十分频的电路如图5;在本次设计中所用的分频器的电路图如图6。
电路经过十分频后将晶振来的1MHz 的振荡脉冲变为1Hz 的脉冲信号,该信号作为计数器的计数脉冲使用。
输入 输 出输入 输入 输 出 12A 740412A 740412A 74041K0.01uF 5-25pF1MHZCr CP EN Cr CP清零图4 图5图6表:CD4518的功能表振荡器和分频器两部分构成振荡电路,它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
根据图7可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石英晶体振荡器提供的频率为1MHz,CD4518组成十分频电路。
并且一个 CD4518可以组成两个十分频电路即:CD4518的引脚2与引脚6组成一个十分频电路而引脚10与引脚14组成另一个十分频电路。
晶振的输出接入第一块CD4518的输入引脚2,经过一次十分频,频率变为100KHz。
输出引脚6接入同一块CD4518的引脚10经第二次分频,频率变为10KHz。
输出引脚接人第二块CD4518的输入引脚2再经一次分频,频率变为1KHz。
这样经过六次分频最后可以得到1Hz的频率。
但是,经过收集资料发现,这种电路太过于复杂,在实际过程中不仅不节约成本,而且产生故障的可能性也更加大,而时基电路优点更明显。
于是本设计中决定采用555时基电路。
如图:采用555时基电路就可以实现1Hz的频率输出,可以节约成本和减少故障的发生概率。
1.2计数电路:计数器是一种计算输入脉冲的时序逻辑网络,被计数的输入信号就是时序网络的时钟脉冲,它不仅可以计数而且还可以用来完成其他特定的逻辑功能,如测量、定时控制、数字运算等等。
数字钟的计数电路是用两个六十进制计数电路和“24翻1”计数电路实现的。
数字钟的计数电路的设计可以用反馈清零法。
当计数器正常计数时,反馈门不起作用,只有当进位脉冲到来时,反馈信号将计数电路清零,实现相应模的循环计数。
以六十进制为例,当计数器从00,01,02,……,59计数时,反馈门不起作用,只有当第60个秒脉冲到来时,反馈信号随即将计数电路清零,实现模为60的循环计数。
74LS161是常用的四位二进制可预置的同步加法计数器,从74LS161功能表功能表中可以知道,当清零端CR=“0”,计数器输出Q3、Q2、Q1、Q0立即为全“0”,这个时候为异步复位功能。
当CR=“1”且LD=“0”时,在CP信号上升沿作用后,74LS161输出端Q3、Q2、Q1、Q0的状态分别与并行数据输入端D3,D2,D1,D0的状态一样,为同步置数功能。
而只有当CR=LD=EP=ET=“1”、CP 脉冲上升沿作用后,计数器加1。
74LS161还有一个进位输出端CO,其逻辑关系是CO= Q0·Q1·Q2·Q3·CET。
合理应用计数器的清零功能和置数功能,一片74LS161可以组成16进制以下的任意进制分频器。
下面将分别介绍60进制计数器和“24翻1”小时计数器。
60进制计数器电路如图8所示图8电路中,74HC161作为十六位计数器。
在电路中,74HC161作为个位计数器在电路中采用十进制计数。
当Q1和Q3接门电路反馈给RM端时,芯片清零。
所以74HC161的2脚接振荡电路的输出脉冲1Hz时74HC161开始工作,它计时到10时向十位计数器进位。
图9当Q1和Q2接门电路反馈给RM端时,芯片清零,构成了6进制,正符合时和分的6十位进数的规定。
当把以上两种电路相结合就可以形成60进制计数器。
“23翻0”小时计数器电路电路如图11 所示图11通过同步置数法,“24翻1”小时计数器是按照“0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23—0O”规律计数的,计数器的计数状态转换表如表3所示。
如此就可以通过逻辑电路完成24翻0的循环。
表3“12翻1”小时计时时序十位个位十位个位CK Q10 Q03 Q02 Q01 Q00 CK Q10 Q03 Q02 Q01 Q00 01234567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89232421 0 0 01 0 0 11 0 1 00 1 0 00 0 0 01.3校时电路电路如图14 所示图14电路的工作原理:8910U10C74LS00123U11A74LS00111213U10D74LS00R33.3k C10.01uFS1GND1011U8E74LS041HZS2/M2 Q2+5V校时电路的作用是:当数字钟接通电源或者出现误差时,校正时间。
校时是数字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一般电子表都具有时、分、秒等校时功能。
为了使电路简单,在此设计中只进行分和小时的校时。
校时有“快校时”和“慢校时”两种,“快校时”是通过开关控制,使计数器对1Hz校时脉冲计数。
“慢校时”是用手动产生单脉冲作校时脉冲。
图中S1校分用的控制开关,S2(总图)为校时用的控制开关,它们的控制功能如表4所示,校时脉冲采用分频器输出的1Hz脉冲,当S1或S2分别为“0”时可以进行“快校时”。
如果校时脉冲由单次脉冲产生器提供,则可以进行“慢校时”。
表4校时开关的功能对电路中所用的主要元件及功能介绍在此电路中,用到的元器件有两块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 、一块六反相器74 LS04、两个电容、两个电阻以及两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