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导游词
南京明城墙的导游词三篇

南京明城墙的导游词三篇导游词一: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与文化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明城墙,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这座城墙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总长约35.2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古城墙之一,也是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城墙由青石砌筑而成,高约14米,宽约5-7米,有城门12座,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此处的午门。
这座城墙见证了南京这座古都的兴衰历史。
明代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城墙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据历史记载,建城之初,南京城墙曾经被围攻过多次,但始终未能攻破。
明朝灭亡后,南京成为了明朝遗腹子朱棣的都城,城墙也被修复并得到加强。
除了防御作用,南京明城墙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墙上有许多瞭望台和炮楼,提供了俯瞰南京城的绝佳视角。
这里也是文人雅士创作诗词、观赏风景的地方。
南京明城墙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如钟阜寺、秦淮河等,这些都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京明城墙上,您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夕阳。
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城墙上,给整个城市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浪漫。
因此,这里也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拍照胜地。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游览南京明城墙时,请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
同时,遵守游览秩序,不要随意攀爬城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希望大家在南京明城墙的游览中,能够感受到南京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导游词二:南京明城墙的建筑特点与风格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明城墙,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城墙的建筑特点与风格。
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古代城墙建筑技术。
城墙主要由青石砌筑而成,整体呈长方形,总长约35.2公里。
城墙高约14米,宽约5-7米,可以容纳多人并排行走。
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是城门建筑。
城墙上有12座城门,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午门。
午门为双重城门结构,外城门上刻有雄狮图案,象征着威武和庄严。
城门上方有守城武士的守卫所,也是城墙上观景的理想位置。
除了城门,南京明城墙还有许多瞭望台和炮楼。
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

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
我们要参观的是中国西北地区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被誉为“永不倒塌的明城墙”,它是西安的四大名胜之一,也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
我们现在到达的是其南门,即永宁门。
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二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总长约14公里,城墙高约12米,顶宽约12-14米。
当然,这不是现在的真实高度和宽度,它曾多次经历过修补和加固。
城墙的建造合格要求十分苛刻,每块城墙砖都需要精准度达到千分之八的标准。
这些砖头可以承受沉重的压力,甚至可以承受火灾。
在城墙上,我们可以看到瞭望塔、箭楼和城门,每一部分都有着其独特的功能。
城门分南门、北门、东门、西门和小雁塔门,它们都建于墙上,形状不同,有着各自的特点。
瞭望塔被视为城墙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监视城内外的动向,还可以作为传递信息和支援的基地。
箭楼和城门一样,也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起到隐蔽和增强城墙防御力的作用。
城墙之上的景观非常美丽,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全景,同时也可以体验到陕西的文化气息。
春天,沿城墙漫步,杏花从城墙内外竞相开放,阳光明媚;夏天,城墙上的满绿,游人络绎不绝;秋天,红叶漫卷,比身之高;冬天,雪地连绵,清贵寂然。
总的来说,每到不同的季节,城墙都会带来不同的美妙体验。
最后,小编想提醒各位游客,如果要攀登城墙,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珍惜这次与城墙共度的美好时光。
西安明城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象征。
我们应该在这里汲取力量,开阔心胸,体味历史文化的神韵。
希望各位游客在观光过程中能够记住这次旅行的美好回忆,谢谢大家!。
陕西西安明城墙导游词5篇

陕西西安明城墙导游词5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西安明城墙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西安明城墙导游词5篇(一)西安人总把城墙内的地方简称城里,被圈在城墙里的人被戏称城里人,这话听起来怪怪的感觉不靠谱!但每次凝视城墙上那厚实的青砖,还是震撼历史的沉重和荣耀!一堵墙隔住的是人心还是地域?钱钟书先生<围城>里那句"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去"是在斗室中杜撰情感故事的遐想,还是感慨伍子胥不得出城门的绝望心情写照,历史总是这样生涩的让人费解!公元1369年,当明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后,将原来的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取意“西方长治久安”之意,从而开始了明王朝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西安城墙,是在明代的“筑墙热”中筑起来的。
也是在唐皇城旧址上建起的。
从洪武三年(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
新建的城墙大体只相当于唐时的皇城部分,南北宽约2.5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墙体全长13.74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高度则无甚么变化,还是12米。
城墙每隔120米就有一座突出墙体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这大约相当于古代弓箭的“一箭之地”(约合120步),如此,两座敌台就可互为犄角,从侧面射杀攀墙攻城的敌人,西安城墙共有敌台98个,形成锯齿形互为犄角的严密防卫体系。
西安的城墙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吊桥拉起就断绝了城内外联系;第二道防线是护城河边的闸楼,负责拉起吊桥并与它后面的箭楼构成“瓮城”形成第三道防线——如城门被攻破,敌兵涌入,可以在这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将入城的敌人聚而歼之。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导游讲解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导游讲解
嘿,朋友们!欢迎来到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呀!这里可是个有故事的地儿。
咱先说说这城墙啊,那可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看着北京的变迁。
想象一下,当年这城墙上说不定站着威风凛凛的士兵呢,他们在这儿守卫着咱北京城。
走在公园里,你能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宁静。
虽然周围是繁华的城市,但这里仿佛有一道结界,把喧嚣都挡在了外面。
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看那边,那残缺的城墙,虽然不完整了,但依然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就像咱们人一样,不一定完美无缺才可爱,有点小瑕疵反而更真实,更让人喜欢呢!
还有那些古老的砖石,上面的痕迹都是岁月留下的呀。
说不定其中一块砖石,还被古代的某位名人踩过呢!哈哈,开个玩笑啦。
在这里散步,就像是穿越回了过去。
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想象着古代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劳作、欢笑、哭泣。
哎呀,总之呢,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真的是个很特别的地方。
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气息。
大家一定要好好感受感受,说不定还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感悟呢!
好了,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喜欢这个特别的公园,下次有机会再来哟!就像刚开始说的,欢迎大家来到这里,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
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七篇)

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____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____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公元____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公元____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
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____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____年,历时____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
2022年陕西西安古城墙导游词(通用5篇)

2022年陕西西安古城墙导游词(通用5篇)陕西西安古城墙导游词1中国明西安府城墙。
在陕西省西安市。
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
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
城墙周长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大新建的。
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迹。
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
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12厘米。
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
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溜水槽和吐水嘴。
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
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个。
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
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之内。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南城角台为圆形外,其他3个为方形。
据发掘得知,这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角未动而保留下来。
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
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6座。
除南面箭楼下无门洞外(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
门洞高宽6米,深19.5米。
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
西安城墙的优秀导游词范文(28篇)

西安城墙的优秀导游词范文(28篇)西安城墙的优秀导游词范文(精选28篇)西安城墙的优秀导游词范文篇1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
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
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
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
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
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
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
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
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
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
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西安城墙的优秀导游词范文篇2各位游客:中国明西安府城墙。
在陕西省西安市。
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
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
城墙周长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西安明城墙导游词

陕西西安明城墙导游词西安古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完美的古城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城垣之一,它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明城墙是明朝修筑的,始建于1370年,全长13.74公里,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约15-18米,由砖石构成,堪称工艺之巧、规模之大的古代建筑奇迹。
现今,西安明城墙已成为西安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西安明城墙。
一、南门(永宁门)南门是明城墙的起点,南门又称永宁门,是明城墙四座主要城门之一。
城门上方的额匾上书“永宁门”三个字,门内还设有券门、护城河等设施。
南门周围的广场是人们休息停留的好地方,沿着城墙拾级而上,我们可以看到城墙上修建的瞭望塔。
二、东门(安定门)东门是明城墙的起点之一,又称安定门,位于东院门的正对面。
这里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明代大内、小东门、小东衙等建筑群对于西安明城墙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东门外是传统的水车坊,我们可以观看到水车的制作过程和水车的运行。
三、北门(文昌门)北门是明城墙的起点之一,又称文昌门,位于现在的大差市一带,与南门相对。
北门外是北院门,这里有明代时期的民居和各种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场所,我们可以领略到西安古老的建筑文化和传统工艺的魅力。
四、西门(安远门)西门是明城墙的起点之一,又称安远门,位于西安明城墙的最西端。
西门外是传统的陕西布艺和织绣艺术作坊,我们可以亲自参与到布艺的制作过程中,感受布艺和织绣的艺术魅力。
五、上城墙游览沿着四座主要城门拾级而上,我们进入到城墙之中,开始上城墙游览。
城墙修建的砖石非常精细,砖头上祥云纹和湾首纹是明代建筑的特色之一。
城墙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形成水陆并用的防御体系。
城墙顶上修建有140个瞭望塔,这些瞭望塔既是城墙的防御设施,也是赏景的绝佳地点,登上瞭望塔可以俯瞰整个西安古城美景。
六、骑行游览如果你想要更好地感受古城墙的魅力,你可以选择骑行游览。
古城西安简介导游词

古城西安简介导游词古城西安简介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古城西安简介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
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本次游览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以后有缘再见。
谢谢大家!古城西安简介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南京明城墙导游词

南京明城墙导游词
南京明城墙导游词如下:
欢迎各位来到南京明城墙的观光游览。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建筑——南京明城墙的风采。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历时21年之久,城墙全长33.7公里,高度在14-21米之间。
这座城墙是明朝时期的防御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防御的智慧和工艺。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中华门城堡,这是南京明城墙的最大城堡,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城堡有三个瓮城,每个瓮城都有一座敌楼。
在中间的瓮城,你可以看到“天下太平”的匾额,这是明朝时期皇帝亲笔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南京明城墙的制高点——通济门。
这座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九大城门之一,也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门。
在这里,你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的美景。
最后,我们将前往南京明城墙的起点——聚宝门。
这座城门是明
朝时期为了防止水患而建,是南京明城墙中最坚固、最壮观的一座城门。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这座城门的坚实和历史的厚重。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南京明城墙的雄伟和壮观,还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希望你们在这次旅行中能够收获满满的知识和回忆。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5篇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5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以下是整理的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陕西西安城墙的导游词5篇合集

陕西西安城墙的导游词5篇合集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垣建筑,也是保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由于西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
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
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
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
西安明城墙导游词

西安明城墙导游词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古城墙之一,它曾经是唐代大都城的城墙,在明朝时重修,并成为城市的重要防御设施。
今天,西安明城墙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登高远望。
作为导游,我们为您介绍一下西安明城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景点分布以及游览注意事项。
一、历史背景西安明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第一大都市,城墙高达14公里,是当时最具规模的城墙之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城不断遭受战乱和地震的摧毁,唐朝直到灭亡都没有修复城墙。
直到明朝时期,明宗朱祁镇为巩固西安地区的边防,下令修复城墙,建造了现在的明城墙。
历经近600年的风雨侵蚀,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城防建筑的典范之一。
二、建筑特色西安明城墙全长14公里,高12米,宽12至14米,共有城门18座,每座城门都有专门的名称。
城墙上设置有箭垛、哨楼、城楼等建筑,供守军守卫和巡视。
城墙砖石用料精选,夯实坚固,砌筑工艺独特,是中国传统城墙砌筑技术的代表之一。
此外,城墙还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文化遗产之一。
三、景点分布西安明城墙分北门、公安门、和平门、安定门、永宁门、陕门、长乐门、韩棠门、广济门、朱雀门、昭化门、鼓楼等18个城门,这些城门每一个都有专门的名称,并且每个门都有其独特的景点。
北门以监狱博物馆、监狱遗址为主要景点;公安门以彩霞窑文化展示厅、西安博物院西路展馆等为主要景点;和平门则以俯瞰钟楼、鼓楼的景色为主要景点。
在城墙上还有造型各异的城门箭垛和关隘楼,所有景点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四、游览注意事项1. 游览时间:通常建议游览时间为2-3个小时,不过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不要长时间暴晒。
2. 穿着:建议穿轻便、透气、舒适的服装,因为城墙上会有一定的风力。
3. 注意安全:登高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小孩和老人要特别细心,不要随便越过警示线、拿起别人的照相机或物品等。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讲解稿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讲解稿各位朋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南京明城墙。
这南京明城墙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存在。
您想啊,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建筑机械,全靠人工一点点把这城墙给建起来的。
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守护者,把南京城给紧紧地护在怀里。
明城墙的规模那是相当宏大。
您要是沿着城墙走上一圈,那可得费不少脚力呢。
城墙又高又厚,就像一个巨人,坚不可摧。
这厚度啊,感觉能并排跑好几匹马,嘿,当然啦,现在可不能在上面跑马,那是文物得好好保护着。
城墙的砖石都特别大,一块一块的,我就想啊,当时那些工匠得多有力气才能搬动这些大家伙呢。
而且啊,这些砖石的排列还特别有讲究,整整齐齐的,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排队。
这城墙可不是光有个大架子,它上面还有很多的设施。
比如说城门,南京明城墙的城门那也是各具特色。
每一个城门都像是一个小城堡,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故事。
有的城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牢牢地守住南京城的各个要道。
像中华门,那可是相当有名的,它的瓮城设计得特别巧妙。
敌人要是攻进来,就像进了一个迷魂阵,左拐右拐的,还没等找到出口呢,就被守军给消灭了。
这设计,简直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厉害得很呐。
说到这城墙的建造啊,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呢。
据说当时朱元璋为了保证城墙的质量,想了个特别的法子。
他要求在每块砖石上都刻上工匠的名字,要是哪块砖出了问题,就找这个工匠问责。
您看,这就跟现在的质量追溯系统有点像了,古人也很聪明嘛。
这也使得工匠们都不敢偷工减料,都认认真真地干活,所以这城墙才能这么坚固,一直保存到现在。
南京明城墙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
它看过南京城的繁华,也经历过战争的硝烟。
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依然屹立在那里,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虽然现在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明城墙依旧是南京城不可磨灭的标志。
咱在这城墙下走走,摸摸那古老的砖石,仿佛能穿越回古代,看到那些工匠们挥汗如雨地建造城墙,看到士兵们在城墙上站岗放哨。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
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
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
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本次游览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以后有缘再见。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南京明城墙(台城段)导游解说词

南京明城墙(台城段)导游解说词南京明城墙(台城段)导游解说词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南京古城墙台城段。
在这里,我们可以仔细观看明代修建的南京城。
明代的南京城周长33.676公里,为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比堪称第二的北京古城长o.766公里。
在介绍明太祖朱元璋建造都城的经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台城的来历。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
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以后的东晋、南朝都城均建在吴都城旧址上,当时称中央政府机构朝廷禁省,也是皇宫所在地为“台”,台城就是东晋、南朝的宫城,在都城内。
眼前的这段古城墙全长250米,当时是东晋宫城的后花园,属台城的一部分,所以民间习惯称这段城墙为台城。
因为台城是六个朝代统治中心的皇宫禁城,集中代表了“六朝金粉”的兴衰,所以,台城便成为南京的一个别名,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来到南京,总忘不了来台城一游,为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那么,台城为什么只有250米长?为什么会在西边出现这么整齐的截断面呢?从城基所用的条石来看,与城南聚宝门,也就是中华门一带城墙的条石相同。
再看石基以上的大型砖,均为明代烧制,因此可以断定这段城墙也是明城垣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后,采纳了皖南池州学者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于1366年开始修筑南京城墙。
当时动用了5省即现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的28府州、152县的20万民工,耗费3.5亿块城砖,花了21年的时间,直到1386年才完成。
朱元璋筑城时,原打算从这里向西经鼓楼岗接石头城,但从军事角度考虑,有必要把城北要塞狮子山包括进来,于是又改向北,从神策门,也就是今天的中央门折向西。
史书记载了1386年“新筑后湖城”,后湖是玄武湖的别称,这段先造的城墙便成了废城。
好,各位请随我一起登上城墙。
现在古城已经在我们脚下,城里城外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
南京明城墙讲解词

南京明城墙讲解词南京明城墙啊,那可是南京城的一个大宝贝。
你要是到南京来玩,不看看明城墙,就像到北京不看故宫一样,那可太遗憾了。
这明城墙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环绕着南京城。
它可不是一般的城墙,那是历史留下来的厚重一笔。
明城墙的砖头都有故事呢。
每一块砖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讲解员。
你仔细看那些砖头,上面还刻着字呢。
这些字就像是砖头的身份证,告诉人们这砖是从哪儿来的,是谁做的。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比我们现在买东西有个标签一样,在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质量追溯”了。
那时候的工匠可真是实在啊,他们知道这城墙是保护大家的,所以每一块砖都做得特别用心。
要是现在的人做事情都能像当时做城墙砖一样认真,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沿着明城墙走一走,你就像在时光隧道里穿梭。
一边是城墙内繁华的现代都市,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另一边呢,城墙外也有着不一样的景致。
这城墙就像一个分界线,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景分隔开来。
它见证了南京城的变迁,就像一位老人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
从古时的金陵城到现在的南京,这城墙就一直在那,默默地守护着。
这城墙的高度啊,站在下面往上看,感觉自己特别渺小。
就好像是一只小蚂蚁站在大象脚下。
城墙的宽度也很惊人,感觉好几辆马车并排走都没问题。
你要是在城墙上走一走,那感觉又不一样了。
就像走在一个巨大的历史画卷上。
风一吹,仿佛能听到古代士兵巡逻的脚步声,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气氛。
不过现在呢,这里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情侣们在这里手牵手散步,老人们在这里打太极,孩子们在这里嬉笑玩耍。
这明城墙从一个军事防御的堡垒变成了大家共享的乐园,这也是一种时代的变化吧。
这明城墙的城门也是各具特色。
每一个城门就像是一个独特的卫士,有着自己的名字和故事。
有的城门高大雄伟,像一个威严的将军;有的城门则小巧精致,像是一个害羞的姑娘。
比如说中华门,那可是明城墙的一个重要门户。
它的结构复杂得很,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走进中华门,就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西安明城墙导游词范文(2篇)

西安明城墙导游词范文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
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墙高____米,顶宽____米,底宽____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____公里。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____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
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____座。
____年____月____日,西安城墙年被____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景区。
西安明城墙导游词范文(2)欢迎来到西安明城墙!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它见证了西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西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西安明城墙的历史、建筑和特色。
一、历史背景西安明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即14世纪初。
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于1368年在西安附近建立了首都南京,为了加强南京与陕西的联系,他下令修建了城墙将西安围起来。
这座城墙从1370年开始修建,历时4年完工。
二、建筑特点1. 结构布局西安明城墙呈长方形结构,周长13.74公里,城墙高12米,顶宽15-18米。
城墙自罗马式城门向四面延伸,被分为东、南、西、北四段。
2. 堡垒与瞭望塔明城墙上共有98个堡垒,其中4个角落的堡垒更是相当重要。
每个角落的堡垒上都有一座瞭望塔,用于观测城墙周围的情况,它们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起到了统筹调度的作用。
3. 城门和吊桥西安明城墙上共有18个城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门(永宁门)和北门(安定门)。
每座城门上都配备了吊桥,过去是为了防敌而设置的,现在虽然不再使用,却成为了城墙的一大景观。
陕西明城墙导游词(2篇)

陕西明城墙导游词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
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字引申而来。
“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
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
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
“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
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
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
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
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____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____年)完工,历时____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城垣规模和结构设施】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____米,西城墙____米,南城墙____米,北城墙____米。
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
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
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
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
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
记得____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____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____米,宽____米。
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____米,高____米。
明城墙导游词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南京明城垣及中华门城堡。
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
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
我国有长达三千年的建城史,全国共计有两千多座城池,南京明城垣无疑是中国现存古城的经典代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明城墙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城墙保存较完好,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
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下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皖南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前后共花费21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城池。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共用了黄金600万两,如此巨大的造城经费一部分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
据说仅江南首富沈万三一人就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垣,动用了江南五省152个府县大约20多万工匠,城墙共用城砖大约3.5亿块。
这些城砖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
之所以向这些省份征集城砖,是因为五省都属长江流域,运输城砖比较方便。
大家请看,这些城砖的规格大致为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20kg。
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制砖地点、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
为什么要在砖上烧制如此多的信息呢,其实,是为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用不合格的城砖影响造城的质量。
在明朝建城时,这些城砖运来要经过重重的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城砖,可以按照名字退回重烧,数次检验不合格,不仅要追究烧砖人的责任,还要对监造官员、提调官员加以治罪。
正是因为采取了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的战火依然保留完好。
今天我们在已经出土的城砖上发现了多种字体、城砖上的字数最少的只有一个“万”字,最多的达69字。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都城建设时期,主要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力量大规模建造阶段,在此期间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第四阶段是南京城墙建造的后期,这时开始修建了外廓,夯土筑城,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是南京城的又一座屏障,1393年外廓才全部竣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城墙(台城段)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南京古城墙台城段。
在这里,我们可以仔细观看明代修建的南京城。
明代的南京城周长33.676公里,为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比堪称第二的北京古城长o.766公里。
在介绍明太祖朱元璋建造都城的经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台城的来历。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
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以后的东晋、南朝都城均建在吴都城旧址上,当时称中央政府机构朝廷禁省,也是皇宫所在地为“台”,台城就是东晋、南朝的宫城,在都城内。
眼前的这段古城墙全长250米,当时是东晋宫城的后花园,属台城的一部分,所以民间习惯称这段城墙为台城。
因为台城是六个朝代统治中心的皇宫禁城,集中代表了“六朝金粉”的兴衰,所以,台城便成为南京的一个别名,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来到南京,总忘不了来台城一游,为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那么,台城为什么只有250米长?为什么会在西边出现这么整齐的截断面呢?从城基所用的条石来看,与城南聚宝门,也就是中华门一带城墙的条石相同。
再看石基以上的大型砖,均为明代烧制,因此可以断定这段城墙也是明城垣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后,采纳了皖南池州学者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于1366年开始修筑南京城墙。
当时动用了5省即现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的28府州、152县的20万民工,耗费3.5亿块城砖,花了21年的时间,直到1386年才完成。
朱元璋筑城时,原打算从这里向西经鼓楼岗接石头城,但从军事角度考虑,有必要把城北要塞狮子山包括进来,于是又改向北,从神策门,也就是今天的中央门折向西。
史书记载了1386年“新筑后湖城”,后湖是玄武湖的别称,这段先造的城墙便成了废城。
好,各位请随我一起登上城墙。
现在古城已经在我们脚下,城里城外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
让我们一边漫步,一边来了解“世界第一大城”的情况吧。
明代是在南宋建康府城和南唐故都城基础上扩建南京城的。
城墙高14至26米,城基宽14米左右,顶部宽4至9米不等。
城墙上分别建有200座屯兵的窝棚和13616个雉堞。
雉堞就是这种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它是用来做作战时的掩护物。
南京城的雉堞每个长2.75米,高1.6米,相距o.44米。
为了方便游人赏景,修复后的这部分雉堞有意降低了0.2米。
南京城的建造设计,从实际地势出发,依山绕水,因地制宜,打破了“方位对称,距离对等”的方形古制。
南北走向之间,也就是中华门至挹江门,相距10公里;东西走向之间,即中山门至汉中门,相距5.67公里,城厢面积6万多亩。
把富贵山、九华山、鸡笼山、狮子山、清凉山等大小十几座山岗圈进了城内,形成了军事上的制高点,并把外秦淮河与水面宽广的玄武湖作为天然护城河,从而使南京城踞山控水,形势险要,战可踞,退可守。
南京城,又称内城,有城门13座,最大的一座是今天的中华门城堡。
此外,在这座砖城外几十里处,还有一座称为外城的土城,有16座城门,是南京城的一道屏障。
南京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与血汗筑成的军事防御设施,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科技、建筑、艺术、军事研究价值。
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南京城墙长为21.35公里。
为了保护好这一人类永久性文化遗产,南京市政府从1993年下半年起采取抢险、修复措施,只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台城至太平门段1700米城墙的修复工程,并于1994年9月正式竣工开放。
近年又修复开放了解放门至玄武门段1500米城墙。
好,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城内外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
可以自豪地告诉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登临的这段城墙,集山水城林风光于一体,在此不仅可以游览城墙,还可以尽情欣赏北极阁、日观台、鸡鸣寺、玄武湖的旖旎风光,领略九华山、紫金山的雄伟壮观。
请看,在我们西边的这座山高只有100米,周长5公里,因山形似鸡笼,春秋战国时被称为鸡笼山。
相传齐武帝萧赜外出游猎,行至玄武湖上听见鸡叫,于是就把此山赐名为鸡鸣山。
东晋的皇宫就修造在山的南边,那时的山上就成了皇家苑囿,当时山上一片玉宇琼楼,景色幽美,内供北极真武大帝像,所以又称为北极阁,被喻为南京城的一顶皇冠。
早在刘宋年间,也就是 420~479年,这里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既能观天像又能测风向季候的日观台。
明代在这里设立了观象台,属钦天监,因此当时此山又称钦天山。
观象台设有铜铸的浑天仪、简仪、圭表等天文仪器,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仪器,现保存在紫金山天文台。
如今在山巅上的六角三层小楼是江苏气象台的雷达站。
国产713天气雷达,天线不断旋转,提供天气预报的准确数据。
值得骄傲的是,南朝和明朝都曾把国家最高学府建在这一带。
如公元438年建造的国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分科大学,分儒学馆、文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成为全国学术中心。
明代这里是最大的国立大学国子监所在地,学生最多时达9000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这里编写成功的。
再看西南方这片古建筑群,就是享有盛名的鸡鸣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诗人杜牧的这句名诗是南朝各代皇帝崇尚佛教、广建寺庙的形象描绘。
梁武帝萧衍于大通元年也就是527年在此建寺,初名同泰寺;萧衍本人也曾4次“舍身”进寺当和尚,再让群臣用重金为他赎身,所以那时寺庙,穷极宏丽,资产丰沃。
仅同泰寺就有6座大佛殿,十多座小佛堂。
后来降臣侯景作乱,同泰寺毁于战火。
一千多年来,此寺几建几毁,至明代朱元璋在此建鸡鸣寺。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片殿、堂、阁、塔均为近几十年政府拨款重建的。
那座直插云霄的药师佛琉璃宝塔,七层八面,重檐翘角,上挂72个风铃,如遇风起云涌,风铃叮哨作响,苑若天乐合奏。
塔内供奉的药师佛为众生消灾延寿,香客常年不断。
据说,当年侯景突然兵变,太监也去抗击,留下柴禾与米。
梁武帝纵有菩萨心肠,却不知长明灯可以点火烧饭,最后终于活活饿死。
鸡鸣寺旁有口胭脂井,它的出名与南朝陈后主有关。
陈后主在位时间是583~589年,他因为贪恋酒色而导致国破家亡,最后携王妃投入此井,故被后人称为“辱井”。
鸡鸣寺和北极阁的北面,是一块被称为西家大塘的水面,清末胥自修在此栽荷植菊,沿塘建园,名声大噪。
后因战火,日渐荒芜。
天长日久,胥西谐音,胥家大塘被西家大塘所取代。
如今,这块被明末顾文庄夸赞的“水田村舍,世外桃源”的仙境已被高耸如林的楼群所代替,古貌换新姿。
现在我们依女儿墙向下俯瞰,这一片掩映在参天大树中的幢幢墨绿色琉璃瓦大屋顶古建筑,是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这里是六朝最大的皇家园林华林苑遗迹和供奉关羽的武庙旧址,明代这里是可以容纳九千大学士的国子监的一部分。
民国时,这里是中央政府的考试院。
再向前走,我们可以登上木板搭建的观景台,让玄武湖尽收眼底。
晚唐诗人韦庄在登临这段城墙后,曾在《台城》这首诗中写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诗人在这里吟诗赏景,是不是给人一种身在图画中的感觉。
大家请看:这里东界钟山,南临九华,西对清凉,环抱在群山之中的玄武湖,碧波荡漾,娟秀妩媚,像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将“龙蟠虎踞”的古城映照得格外雍容动人。
环、樱、梁、翠、菱五块花团锦簇的绿洲镶嵌在472公顷烟波浩淼的湖面上。
远山近水,波光粼粼,山岚倒影,起伏晃动。
难怪古人赞:“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
这里说的后湖就是玄武湖。
玄武湖古名桑泊,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所以湖也改称秣陵湖。
南朝刘宋年间也就是公元424~453年,传说湖中出现黑龙,故改名玄武湖。
南朝历代皇帝都曾在玄武湖畔操练水军,因此,又改称昆明池,也叫练湖、练武湖。
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是公元579年。
参加检阅的陈朝步兵10万,列阵于湖南岸十里堤上,500艘战船在湖中操练。
《秣陵集》载:“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
可以想见当年旌旗遮日,鼓声震天动地的雄伟壮观场面。
明初,先后在湖上梁洲与环州建立了黄册库数百间,贮存全国户口簿和府、厅、州、县的赋税全书。
因册面为黄纸,所以称黄册,整个湖上为禁地。
直到1909年,筑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五岛,称“五岛公园”,是南京第一座对百姓开放的公园。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城墙拐弯处,东南方绿意浓郁的小山就是九华山。
从远处看,只有100多米高的九华山形如倒扣的大船,春秋时被取名为覆舟山。
以后又因山南麓有小九华寺,所以改名为九华山。
这里山水清幽,风光绮丽,六朝时为皇家御苑,叠石凿池,广建殿堂亭阁,供王公贵族游宴射猎,称为“乐游苑”。
南朝大科学家祖冲之比赛指南车、装置水碓磨、发明千里船,都是在这里取得成功的。
九华山辟为公园后重建了甘露寺、阆风亭。
大家看到的山上的五级四面方塔,是1944年仿长安兴教寺修建的三藏塔,因塔下埋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顶骨而得名。
塔前葬志记载了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传播佛教的艰辛历程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功绩。
为什么玄奘法师的顶骨会葬在这里呢?请听我讲个故事。
玄奘生于公元602年,圆寂于公元664年,本姓陈、名讳袆,洛州缑氏,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缑氏镇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他是唐代高僧、佛教学者和旅行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
圆寂后,唐高宗为他在终南山紫阁寺建骨塔。
唐末,骨塔毁于战火。
宋仁宗天仁五年(1027年),金陵天禧寺和尚可政法师去紫阁寺,得到了玄奘法师顶骨,迎回金陵。
他在天禧寺东岗建塔,归瘗顶骨。
明代又在后山土堆建三藏塔。
到清代,寺、塔均被毁。
直到1943年初,驻扎在南京的侵华日军高森部队于中华门外建筑稻垣神社时,发现报恩寺旧址内埋有玄奘法师遗骨及佛像铜匣等,并有宋天圣五年(1027年)和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两葬志。
日本侵略者想把唐僧顶骨盗走,激起了南京人民极大的愤慨,汪伪政府为笼络佛教徒,在九华山建三藏塔。
1944年新塔落成,唐僧的顶骨却只有一部分安放进塔,因为日本人分去了一半准备带回日本,后因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经辗转几处,才侥幸留了下来,现存南京灵谷寺玄奘法师纪念馆内。
这一难得的佛门珍宝,历经沧桑,后在南京安身,接受人间香火,是对这位高僧莫大的安慰,也是南京人的骄傲。
现在让我们举目东眺,海拨468米高的紫金山巍峨壮丽,青山叠翠,驰誉中外的紫金山天文台就坐落在第二高峰上。
这里隐约可见山顶垒起的天堡城,是太平天国勇士们保卫天京,抗击清兵的重要屏障。
到这里,我们这次的南京明城墙游程就要结束了。
在此,向各位介绍一下1993年修复这段城墙时新增加的设施。
当时,文物部门在这段城墙的塌陷处分别修建了7座大厅,分别以台城、临湖,珍珠、中山、九华、光华、紫金命名,作展览、休息和上下城墙的通道。
其中,临湖厅内布置了《南京古城墙史料展》,详细介绍了建城的概况。
九华厅里陈设有古城展览和残墙断面展览,合称为南京明城垣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