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本病主要死亡原因。
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常因脑实质炎症(尤其延脑病 变)、脑疝、脑水肿、颅内高压及低血钠脑病所致。 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齐、双吸气、叹息样呼吸、 呼吸暂停、抽泣样呼吸及下颌呼吸等。 如继发脑疝者,除呼吸变化外,同时有瞳孔扩大、上 眼睑下垂、对侧肢体抽搐、昏迷等症 ( 颓叶钩回疝 ) , 或极度烦躁、深昏迷、面色苍白、眼球固定、瞳孔散 大、对光反应消失等症(枕骨大孔疝)。 其次,部分病人因合并肺部感染、呼吸道痰液阻塞、 呼吸肌麻痹而表现为外周性呼吸衰竭,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表浅、短促、呼吸先增快后变慢、腾式或腹式呼 吸减弱、紫绀明显、但呼吸节律整齐。
(5)颅内压升高及脑水肿
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 升高、脉搏变慢、四肢肌张力增高、瞳 孔时大时小、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婴儿常有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则大多 缺如
(6)脑膜刺激征
以较大儿童及成人为多见,可有颈项强 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7)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中毒型菌痢
(二)鉴别诊断
多发生在夏秋季,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多在发病 时即出现高热、抽搐与昏迷,并有中毒性休克表现。 一般无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大多正常。作肛拭或灌 肠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
无季节性,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 起病缓慢,病程长,以脑膜刺激征为主,意识障碍较 轻。 脑脊液氯化物及糖均降低,蛋白明显增高,白细胞增 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薄膜涂片与培养可检出 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可阳性,X线胸片有时可发 现结核病灶。
2.结核性脑膜炎
3.化脓性脑膜炎
病情发展较迅速,脑膜刺激征显著。 脑脊液混浊,白细胞1×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 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蛋白较高,氯化物减少,涂 片和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对早期病例或已经过不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 脑脊液改变可不典型,除根据病史全面分析外· ,血液 及脑脊液的病菌特异抗原及抗体检查,也可助鉴别。 其它化脓性脑膜炎可根据好发年龄、原发病灶、起病 情况及症状予以鉴别。
三、老年人乙脑
临床表现以重型及极重型为多,并发症 较多,尤以慢性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 患、败血症及消化道出血等为常见,死 因以外周性呼吸衰竭为多。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20) ×109/L,中性粒细胞占80 %以上。 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微浊,白细胞计数大多在 (50500) ×106/L,少数病例可以正常或高达 l×l09/I以 上。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定量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糖含量正常或偏高。 少数病例早期脑脊液检查正常。
③重型:
体温在400C以上,神智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 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明显; 可有肢体瘫痪;可有呼吸衰竭症状;病程多在 2周以上;恢复期时间较长,可有后遗症发生。
④极重型:
体温迅速升至400C以上,神智昏迷;反复或持 续抽搐,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 激征明显;迅速出现脑疝、中枢性呼吸衰竭或 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多在2~3周内死亡。 恢复期时间较长,存活者多有严重后遗症。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形态结构分属披盖 病毒科(Togaviridae)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 形,直径20—40nm,核心为单股RNA,外层 有脂蛋白套膜,其表面含有血凝素刺突,能凝 集鸡、鸽等红细胞。 乙脑病毒抵抗力不强,易被常用消毒剂杀灭, 加热560C半小时即可灭活;但能耐受低温和干 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流行季节:夏秋季多在7、8、9月发病,多见 于儿童, 临床特点:起病急,有高热、呕吐、惊厥、意 识障碍以及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脑脊液细胞增多,压力和蛋白增高,糖、氯化 物正常。特异性IgM抗体检查早期出现阳性。 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 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发病机制]
感染的蚊虫在叮咬人和动物时,病毒即侵入机 体,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继而进入血液 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若不侵人中枢神经系统则 呈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仅在少数情况下,如 当机体防御功能削弱或病毒量多、毒力强时, 则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脑炎。 如原有脑囊虫病或癫痫,注射百日咳菌苗等因 素均易促使乙脑发病。
[病理解剖 ]
乙脑的病变范围较广,脑及脊髓均可受累,尤 以大脑皮质、丘脑和中脑最为严重。 肉眼检查可见大脑和脑膜有水肿、充血和出血, 严重者脑实质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软化灶。 镜下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及 血管周围坏死、出血;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 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单 核细胞浸润,形成所谓“血管套”;小胶质细 胞、中性粒细胞侵入神经细胞内,形成“噬神 经细胞现象”
3、恢复期
少数病人于极期因呼吸衰竭或严重并发症死亡,多数 病人于病程的第8~11天后、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下 降,神志逐渐转清,语言、意识及各种神经反射渐好 转,通常2周左右完全恢复。 部分病人需1—3个月以上的恢复期。 少数病人有发热、失语、多汗、肢体麻痹、不自主运 动等,可于6个月内恢复。 极少数人在发病 6 个月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称 为后遗症,如失语、强直性瘫痪乙扭转痉挛、精神失 常等。· 经积极治疗,仍可望恢复。
(1)持续高热 体温高达39—40笔,多呈稽留热 型,高热一般持续 7-10 天,轻,者 3-4 天,重 者可达3 周,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 为本病主要表现,可有嗜睡、· 昏 睡、谱妄、昏迷等各种意识障碍。嗜睡具有早 期诊断意义,是大脑皮层、丘脑、脑干网状结 构功能障碍所致。昏迷为意识障碍最严重阶段。 昏迷越早、越深、越长,病情越重。昏迷多持 续一周左右,重者可 达1个月以上。
临床分型
①轻型:
体温在390C以下,神智清楚,无抽搐,可有轻 度嗜睡,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无呼吸衰竭的症 状;病程一般在5~7日,无后遗症发生。
②普通型:
体温在39~400C,呈嗜睡或浅昏迷状态;偶有 抽搐,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明显;无呼 吸衰竭症状;病程在7~10日左右;无后遗症 发生。
二、临床类型
根据病情轻重及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 乙脑临床有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 型四种类型(表1),但病情可由轻型向重 型转化,故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轻 翠 普通型 重 型 极重型 体温 38-39‘E 39-40t以上 40t以上 迅速上升400C以上 精神神 神志清,无抽搐, 嗜睡或浅昏迷, 神志昏迷,反复或 反复或持续抽搐, 深 经症状 芦度嗜睡脑膜刺 偶有抽搐及病理 持续抽搐,脑膜刺 昏迷,迅速 出现脑疝 , 激征不明显 反射阳性,脑膜 激征明显,深反射 刺激征较明显 ·:消失,病理反射阳 , , 性,可有肢体瘫痪 · ? 呼吸衰竭 无 无 可有 迅速.出现中枢性呼 ‘ 吸衰竭或中枢性呼 · , · 吸循环衰竭 府,罄 歹-?H 7—/O日 岁之屑仪上 - 多2-3 ff内死亡: 恢复期症状 无 多无 有 …有 —; \’ . ,
(二)脑脊液
(三)血清学检查 、
源自文库
1.特异性 IgM抗体检查
方法有① ME耐性试验 (简称,;ME);②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法(ElISA法); ③间接免疫荧光法。
2. 补体结合试验 。 3.血凝抑制试验 操作较简便,阳性率高于补体结
合试验,抗体出现较早,病程第 1 周阳性率为 30 %, 第 2 周达高峰,为 60 % —80 %, 5—6 个月后下降,可 持续数年,
【临床表现】
潜伏期4—i4天。一般10—14天。 一、典型的临床经过 可分为三期:即初期、极期和恢复期。 1、初期 病程第1—3天。 起病急,体温在 39—40cC ,伴头痛、恶 心和呕吐,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倦怠或 嗜睡,小儿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
2、极期 病程第4—10天,主要表现脑实质损害症状。
(二)对症治疗 · ’ 1.高热.持续性高热可诱发惊厥,加重脑缺氧、脑水
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将肛温 控制在38'C为宜。 (1)”物理降温 (2)药物降温 (3)针刺降温
理。高热惊厥者,以降温为主;缺氧大多由呼吸道分 泌物阻塞引起,应解除痰阻并及时给氧;因脑水肿引 起抽搐,进行脱水疗法;脑实质炎症引起抽搐者应给 镇静剂七常用药物如下: (1)地西泮(安定) (2)水合氯醛 (3)异戊巴比妥钠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简称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 传染病。 本病通过蚊虫传播,好发于儿童,流行于夏秋 季。 临床上以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及脑 膜刺激征为特征。重者常发生呼吸衰竭,并可 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采用防治结合 措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
蚊和按蚊 ) 叮咬而传播。在温带地区,三带喙 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感染病毒后,可 带毒越冬或经卵传代,故亦可能是乙脑病毒的 长期储存宿主。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但感染后多数人呈轻型或隐性感染,故患病者 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可获较持久的免 疫力。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和温带区, 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和西藏外 均有本病流行。 季节为夏秋季,大部分集中于7、8、9三 个月。 近些年由于儿童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成 人和老年人发病相对增多。
(四)病毒分离
病程第 1 周内死亡患者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 脑脊液与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并发症]
发生率约10%。 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因昏迷病人痰液 不易咳出或延髓的第Ⅳ、 V 对脑神经受 损时吞咽障碍,均可发生吸人性肺炎。 其次为肺不张、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大肠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褥疮、皮肤 脓疖;口腔炎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病毒血症期短且病毒数量 少,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 在乙脑流行区,家禽、家畜的感染率很高,其 中猪感染率高达 100 %,且血中病毒数量多, 病毒血症时间长,故猪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
①神经反射:浅反射如提睾反射、跟腱反射、 肱二头肌及三头肌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②锥体束和锥体外束:病理反射阳性,痉挛性 瘫痪。 ③部分患者有延髓麻痹的表现如痰鸣、吞咽困 难、语音障碍等。 大脑半球损害表现为去大脑强直。丘脑下部受 损则出现体温调节障碍,如超高热。 各种震颤、不随意运动、大小便失禁、尿潴留 和瘫痪较多见于重型脑炎患者。 多数病人第10天开始体温下降,病情逐渐改善, 进入恢复期。
【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 治疗,重点把好高热i惊厥、呼吸衰竭等 危症的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加强护理,预防呼吸道痰液阻塞,缺氧 窒息及继发感染,注意营养及加强全身 支持疗法。
(一)一般治疗
住院隔离治疗。病室应安静、清洁,备有防蚊、通风、 降温设备。室温宜维持在300C以下; 良好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的重 要环节。护理应注意患者的体温、神志、血压、呼吸、 瞳孔及肌张力的变化。 对昏迷、痰多者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应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重症 者应补充足量液体,成人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 日50—80ral/kg,主要用葡萄糖液, 1/4量可用含钠 液,并注意补钾。 对昏迷伴脑水肿者,应适当控制液量和钠盐。
(3)惊厥或抽搐 是病情严重表现,多见于病程第2—5天。 由于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等所引 起的抽搐,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 小抽搐,后呈阵挛性抽搐,可为单肢或 双肢,也可为全身强直性抽搐,历时数 分至数十分钟不等,频繁抽搐可导致紫 绀,使脑缺氧和脑水肿加重。
(4)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