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政治思想

一、儒家概述

1、儒与儒家

儒是从事教育的人,《周礼》有:“儒,有六艺以教民者”。所以儒和师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六艺”:礼、乐、御、射、书、数。儒者是否按“六艺”从事教育活动,目前尚无其他佐证。孔子是以“六经”为教本,“六经”大约是孔子对自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后选编的教本。“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中没有《乐》,所以又称“五经”。儒是先于孔子而存在的。

儒除从事于教育外,还从事于相礼的活动。周人特别讲究礼,人们的一行一动都有一定的礼仪规定。一般人有时弄不清楚礼的仪式和程序,于是有专门的人来掌礼,儒便是专门从事掌礼的人。孔子在成名之后仍从事相礼的活动,墨子曾挖苦儒者:“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墨子·非儒》)由此可知儒者掌相礼之事。

在春秋中叶以前,儒大概是官吏中的一种成员,后来逐渐流散在社会上,以教育和相礼为业。孔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孔子以儒为业,但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因循者,他在儒这个职业上作了特殊的表演,概括言之,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弟子。学在官府这种局面到春秋时逐渐走向衰败,应运而起的是私人招收生徒。孔子是私人办学的猛将,他把眼光转向整个社会,不拘一格广招弟子。孔子收纳弟子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另一条是“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孔子招收的学生很多,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有的很富,有的很穷,有犯过罪的,有做过强盗的,还有流浪汉等等,多达三千人,这是一个奇迹。孔子招收的学生虽然又多又杂,但他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孔子面向整个社会招收弟子,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二,孔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孔子对殷周以来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教学又需要一定的教本,于是对西周以来的传统文献进行了整理,选编。后世所说的“六经”,大约是孔子选编的教本。选编和整理文献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其中有删存的标准问题,孔子的标准与他的思想理论显然有密切关系。如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文化成果在散漫的形式下是难于持久保存的,只有经过集中才能提高浓度,也便于保存和流传。但是要筛选又难免没有偏颇。

第三,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这是自谦。就实而论,孔子不仅述中有作,而且创造出了成系统的理论。一种事物在自发状态中是不能充分显示它的价值的,只有从理论上给予论证,才能使人们理解它的价值与意义。孔子对西周的传统文化给予了理论上的说明与论证,把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由于孔子做了以上三方面的事情,创立学派就是必然之事了。这个学派以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以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加之以孔子深邃的哲理,所以一诞生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

这个学派所以称之为儒,显然与儒这种职业有关。不过孔子以后的儒与以

前的儒大不相同了。除了职业以外,主要表现为理论派别。另外,儒者在外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服装,称之为“儒服”,一望便知是儒生。

2、儒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既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派别,又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但我们仍然把儒家放在一起来论述,其根据在于:儒家有他们共同的思想形式,有共同的语言、概念和范畴,有共同的宗师。总括起来,儒家的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把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孔孟荀都鲜明地把尧、舜、禹、汤、周文、周武作为儒家的旗帜和效法的对象。所谓“儒者法先王”。(《荀子·儒效》)其实“法先王”是各派共同的思想特点,只不过各派的先王系列有所区别而已。

第二,以六艺为法。六艺或六经为儒家的经典和教本。《庄子·天下》说:“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司马谈说:“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史记·太史公自序》)儒家崇尚六艺不只是个教本问题,实际是崇尚周以来的传统文化。六艺是传统文化的负荷者。

第三,崇尚礼义,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治国,以礼区分君臣、父子、贵贱、亲疏之别。

第四,仁、义、礼、智、忠、孝、信、爱、和、中等等,是儒家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这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构成了儒家特有的思想外壳,使人一看便知是儒家。

第五,宗师孔子。儒家内部分为许多派别,常互相指斥。可是他们都以孔子为宗师,宣布自己是孔子的正传。

3、儒家的政治倾向

今世学者对儒家的政治倾向作了许多研究,但看法常常大相径庭。或认为儒家是革命派,或认为是反动派;或认为是奴隶主代言人,或认为是封建主代言人。如果异中求同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承认儒家是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正如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所指出的,尽管儒家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地方,其中“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荀子对儒家的作用有一段自白,很能说明儒家的政治倾向。秦昭士对儒家不相信,在与荀卿谈话时提出了“儒无益于人之国”的观点。荀卿回答道:“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荀子·儒效》)荀子的这一席话是很坦白的,也很切实,说的是儒家的共性。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教育人民安分守己,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点。但儒家侧重于从总体上论述如何巩固统治秩序,对当时的可行性政策缺乏研讨,所以先秦的儒家常被排斥于实际政治活动之外。

二、儒家的政治观

——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与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础

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是指个人内在修养与完善的道德历程。在儒家为知识分子所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道路中,个人的修养、修身养性始终是全部社会问题的的中心和出发点。儒家要求知识分子以内化的道德力量来约束自己、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直至圣人的境界。这涉及道儒家的人性论、伦理学和认识论诸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