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习型教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习型教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位置与方向》学案(一)学校:年级:三年级设计者:学生姓名:课题认识东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一单元第1课时时间学习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案自主预习.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初步认识东、南、西、北(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

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

(3)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2)与相对,与相对。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1)起立,早晨,太阳在()面,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初步认识东、南、西、北(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

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

(3)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2)与相对,与相对。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推荐文档


方法一:把六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
乐 ,就是30。


方法二:因为30×2=60,所以60÷2=30

方法三: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对学生的三种算法都要予以肯定。
3、教师强调:你认为怎样算简便、不容易出
错,就怎样计算。
4、反馈练习 80÷4=
90÷3=
5、试一试 240÷6=
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一下。小
红河镇小学导学案
(2018至2018上学期)
三年 级 数学 学科
教 师:
重难 重、难点:
点及
掌握口算方法。
突破
措施 突破措施:加强和乘法口诀、表内除法的练习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设计
预 出示幻灯:2只小兔吃了6个萝卜 习 学 平均每只小兔吃几个萝卜? 案 2只小兔吃10个萝卜,平均每只小兔吃几个萝卜?
个性化设计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获得哪些信息

这是风筝厂的一个加工车间,你能根据这些信
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内交
流一下。(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师板书,将不用
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2、问题一: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
学生列式并讨论计算方法
60÷2=□(只)
交流计算方法: 自
目 1、2、自主加练强习数1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检标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
课测前 些是旋转现象。
准反备 馈
2、小游戏:(判断练习)
多媒体课件
根据老师的表述,导判学断案哪设些计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并附全册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集并附全册练习

( )的细雨 ( )的柳丝 ( )的天空
( )的燕子 ( )的春天 ( )的赞歌
二、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活泼可爱的(
)从南方飞来,为光彩夺目的

)增添了无限生气。
课文写了小燕子的(
)美、(
)美和(
)美。
课文是以( )为线索,按由( )及( )的观察顺序记叙的。
2.‚才下过几阵( )的细雨。微风吹拂着(
)的柳丝。( )的草,( )的
叶,(
)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 ),
为春光( )了许多生机。‛
拓展作业
1.课下,请大家阅读《春天》、《春天的歌》《鸬鹚》三篇文章。
2.请你用学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春天也写一篇小短文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吧
夏宜乡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读古诗,尝试标出停顿。
【合作探究】
1.读诗句说说绿丝绦指

2.默读古诗《咏柳》逐句理解诗句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你从哪句看出作者前两句运用__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什么? 4.全诗共有四句,分别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及作者的想象,说说哪两句是作者看到的实景?那两 句是作者的想象?
【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播放儿歌:‚小燕子穿花衣‛)
‚小燕子为啥来?‛春天美在哪呢?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一)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燕子的语句。
(二)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段小燕子,为什么?
2.课文第( )自然段描写了春天。
春天美在哪里?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等各科全册导学案大全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等各科全册导学案大全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等各科全册导学案大全小学数学[精品]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第12册][精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及全册教学.[精品]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五册.[精品]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更多资源]:H小学数学精选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导读单[精品]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198页][精品]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青岛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导学案[154页][精品]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131页[更多资源]:G初中数学精选F高中数学精选小学语文[精品]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更多资源]:I小学语文试卷I小学整册教案初中语文[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14页][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更多资源]:I语文教学精选I高考满分作文初中英语[精品]译林牛津英语七年级A全册导学案[精品]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学案[154页][精品]牛津英语8B全册导学案[名校教师版][精品]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学案.[精品]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精品]湘教版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33.[更多资源]:J英语精品文档高中英语【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精品】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全冊导学案[高考一轮复习]【精品】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5unit13-15复习学案(共4套)高中英语】Unit13导学案(共8套)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英语】Unit14导学案(共11套) 北师大版必修5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英语unit15导学案(共10套)[更多资源]:J英语精品文档政史地理化生信息技术音体美等K政史地等精品L理化生等精品M音体美等精品[精品]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学案[精品]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政治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自学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175页][精品]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政治全册导学案[精品]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政治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47页)[精品]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精品导学案[精品]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精品]初三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精品]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学案[精品]鲁科版初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学案[精品]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导学案[精品]苏科版2011年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导学案[精品][生物]分子与细胞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全册导学案[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精品]人教版7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118页][精品]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包含每日学生.[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全部导学案及单元测试题人教新课.[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及单元测试题[精品]新课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学案[精品]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精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集[精品]初中七八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332页][精品]初一七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130页][精品]初二八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104页][精品]初三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104页][精品]大学体育足球选修课教案【精品】中小学各科说课教案大全[整册说课,精心整理][更多资源]:N小学全册教案N各科教学文档N教师工作文档 E教育教管精品E热卖试题题库E精品教程教案E高考真题解析【精品】全册说课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管理培训精品B论文方案报告C营销策划精品D房产物业物流E求职面试礼仪F教育管理精品F精品教程教案G小学数学精选G初中数学精选G高中数学精选H热卖试题题库H电子课本答案H高三数学一轮H高考真题解析I小学整册教案I小学语文试卷I语文教学精选I高考满分作文J英语精品文档K政史地等精品L理化生信息等M音体美等精品N教学教辅文档N教师工作文档O各类资格考试PPT技巧及模板Q心理学等相关R休闲娱乐健身S百科知识大全T各种表格大全U未分类的文档Z不分类的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套精品】小学到高中数学整册教案、试卷【精品】全册说课教案。

2018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2018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2018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__,宽为__(50-2x)cm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2-75x+350=0__.①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x-1)x(x-1)__场.列方程__=28__,化简整理,得__x2-x-56=0__.② 22探究:(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 ,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x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x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3-2x2+5=0;(2)x2=1;13(3)5x2-2x-=x2-2x+;45 (4)2(x+1)2=3(x+1);(5)x2-2x=x2+1; (6)ax2+bx+c=0. 解:(2)(3)(4).点拨精讲:有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尽管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只要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仍然是整式方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点拨精讲: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证明:m2-8m+17=(m-4)2+1,∵(m-4)2≥0,∴(m-4)2+1>0,即(m-4)2+1≠0.∴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点拨精讲:要证明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点拨精讲: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这个数代入等式,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即可.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1-x2=0; (2)2(x2-1)=3y;12(3)2x2-3x-1=0; (4)2-=0;xx(5)(x+3)2=(x-3)2; (6)9x2=5-4x. 解:(1)是;(2)不是;(3)是;(4)不是;(5)不是;(6)是.2.若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求a的值.解:∵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4a+8-5=0,3解得a=-.43.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解:(1)4x2=25,4x2-25=0;(2)x(x-2)=100,x2-2x-100=0.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怎样利用概念判断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特别强调a≠0. 3.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1)1. 使学生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n≥0)的方程,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 dm2,小李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6x2__dm2,根据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列出方程:__10×6x2=1500__,由此可得__x2=25__,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__±5__,即x1=__5__,x2=__-5__.可以验证__5__和-5都是方程的根,但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__5__dm. 探究:对照问题1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解方程(2x-1)2=5及方程x2+6x+9=4?方程(2x-1)2=5左边是一个整式的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将方程变形为__2x-1=±5__,即将方程变为__2x-1=5和__2x-1=-5__两个一1+51-5次方程,从而得到方程(2x-1)2=5的两个解为x1=__,x2=____.22在解上述方程的过程中,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方程x2+6x+9=4的左边是完全平方式,这个方程可以化成(x+__3__)2=4,进行降次,得到__x+3=±2__ ,方程的根为x1=__-1__,x2=__-5__.归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常通过“降次”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方程能化成x2=p(p≥0)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p或mx+n =±p.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解下列方程:(1)2y2=8;(2)2(x-8)2=50;(3)(2x-1)2+4=0; (4)4x2-4x+1=0. 解:(1)2y2=8,(2)2(x-8)2=50,y2=4,(x-8)2=25,y =±2,x-8=±5,∴y1=2,y2=-2;x-8=5或x-8=-5,∴x1=13,x2=3;(3)(2x-1)2+4=0,(4)4x2-4x+1=0,(2x-1)2=-4 ∴x1=x2=.2点拨精讲:观察以上各个方程能否化成x2=p(p≥0)或(mx+n)2=p(p≥0)的形式,若能,则可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7; (2)y2+2y+1=24;(3)9n2-24n+16=11.-1±74±11解:(1);(2)-1±26;(3).33点拨精讲: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错的是漏掉负根.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2+1)x-3=0的一个根是1,求a的值.解:±1.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6=0 ; (2)x2-4x+4=5;(3)9x2+6x+1=4; (4)36x2-1=0;(5)4x2=81; (6)(x+5)2=25;(7)x2+2x+1=4.解:(1)x1=1+2,x2=1-2;(2)x1=2+5,x2=2-5;1(3)x1=-1,x2=;311(4)x1=,x2=-;6699(5)x1=,x2=-;22 (6)x1=0,x2=-10;(7)x1=1,x2=-3.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理解“降次”思想.3.理解x2=p(p≥0)或(mx+n)2=p(p≥0)中,为什么p≥0?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1 配方法(2)1.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掌握配方法和推导过程,能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a)2=b的过程.(2分钟)1.填空:(1)x2-8x+__16__=(x-__4__)2;(2)9x2+12x+__4__=(3x+__2__)2;pp(3)x2+px+__()2__=(x+____)2.222.若4x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__±12__.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设场地的宽为x m,则长为__(x+6)__m,根据矩形面积为16 m2,得到方程__x(x +6)=16__,整理得到__x2+6x-16=0__.探究:怎样解方程x2+6x-16=0?对比这个方程与前面讨论过的方程x2+6x+9=4,可以发现方程x2+6x+9=4的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而方程x2+6x-16=0不具有上述形式,直接降次有困难,能设法把这个方程化为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吗?解:移项,得x2+6x=16,6b两边都加上__9__即__()2__,使左边配成x2+bx+()2的形式,得22__x2__+6__x__+9=16+__9__,左边写成平方形式,得__(x+3)2=25__,开平方,得__x+3=±5__,(降次)即__x+3=5__或__x+3=-5__,解一次方程,得x1=__2__,x2=__-8__.归纳: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为了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解下列方程:(1)3x2-1=5;(2)4(x-1)2-9=0;(3)4x2+16x+16=9.15解:(1)x=±2;(2)x1=-,x2=;2271(3)x1=-,x2=-.22归纳:利用配方法解方程时应该遵循的步骤:(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 +c=0;(2)把方程的常数项通过移项移到方程的右边;(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 1.填空:(1)x2+6x+__9__=(x+__3__)2;11 (2)x2-x+____=(x-____)2;42(3)4x2+4x+__1__=(2x+__1__)2. 2.解下列方程:(1)x2+6x+5=0; (2)2x2+6x+2=0;(3)(1+x)2+2(1+x)-4=0. 解:(1)移项,得x2+6x=-5,配方得x2+6x+32=-5+32,(x+3)2=4,由此可得x+3=±2,即x1=-1,x2=-5. (2)移项,得2x2+6x=-2,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3x=-1,335配方得x2+3x+()2=(x+)2=,2243553由此可得x+=±,即x1=-,2222x2=-53-. 22(3)去括号,整理得x2+4x-1=0,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2=5,x+2=±5,即x1=5-2,x2=-5-2.点拨精讲:解这些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如图,在Rt△ABC中,∠C=90°,AC=8 m,CB=6 m,点P,Q同时由A,B 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 m/s,几秒后△PCQ 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解: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11 (8-x)(6-x)=××8×6,222即x2-14x+24=0,(x-7)2=25,x-7=±5,∴x1=12,x2=2,x1=12,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1=12不合题意,舍去.答:2秒后△PCQ 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点拨精讲: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PCQ也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等式.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 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2x2-4x-8=0;(2)x2-4x+2=0;1(3)x2-x-1=0 ; (4)2x2+2=5.2解:(1)x1=1+5,x2=1-5;(2)x1=2+2,x2=2-2;117117(3)x1=+,x2=-;4444(4)x1=66,x2=-. 222.如果x2-4x+y2+6y+z+2+13=0,求(xy)z的值.解:由已知方程得x2-4x+4+y2+6y+9+z+2=0,即(x-2)2+(y+3)2+z +2=0,∴x=2,y=-3,z=-2.∴(xy)z=[2×(-3)]2=-1. 36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2 公式法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2. 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2分钟)用配方法解方程:(1)x2+3x+2=0;(2)2x2-3x+5=0. 解:(1)x1=-2,x2=-1;(2)无解.一、自学指导.(8分钟)问题: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b+b2-4ac问题:已知ax+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x2=2a2-b-b2-4ac. 2a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b±b2-4ac将a,b,c代入式子x=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2a根.-b±b2-4ac(2)x=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2a(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__2个实数根,也可能有__1__个实根或者__没有__实根.(5)一般地,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Δ表示,即Δ=b2-4ac.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根据方程根的情况你有什么结论?(1)2x2-3x=0;(2)3x2-23x +1=0;(3)4x2+x+1=0.3解:(1)x1=0,x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2)x1=x2=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3)无实数根.点拨精讲:Δ>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没有实数根.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 B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2m-3)x+m+1=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111解:(1)m<;(2)m=;(3)m >.4443. 已知x2+2x=m-1没有实数根,求证:x2+mx=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明:∵x2+2x-m+1=0没有实数根,∴4-4(1-m)<0,∴m<0.对于方程x2+mx=1-2m,即x2+mx+2m-1=0,Δ=m2-8m+4,∵m <0,∴Δ>0,∴x2+mx=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 1.利用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3(1)2x2-3x-=0; (2)16x2-24x+9=0;2(3)x2-42x+9=0 ; (4)3x2+10x=2x2+8x. 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1)x2+x-12=0 ; (2)x2-2x-=0;4(3)x2+4x+8=2x+11; (4)x(x-4)=2-8x;(5)x2+2x=0 ; (6)x2+25x +10=0.解:(1)x1=3,x2=-4;(2)x1=2+32-3,x2=;22(3)x1=1,x2=-3;(4)x1=-2+6,x2=-2-6;(5)x1=0,x2=-2; (6)无实数根.点拨精讲:(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把-b±b2-4ac2a,b,c的值代入x=(b-4ac≥0)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2a(3)由求根公式可以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先确定出b2-4ac的值、.a,b,c的值,再算.最后代入求根公式求解..3.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3 因式分解法1. 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 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2分钟)将下列各题因式分解:(1)am+bm+cm=(__a+b+c__)m;(2)a2-b2=__(a+b)(a-b)__;(3)a2±2ab+b2=__(a±b)2__.一、自学指导.(8分钟)问题: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设物体经过x s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即10x-4.9x2=0,① 思考:除配方法或公式法以外,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法解方程①?分析:方程①的右边为0,左边可以因式分解得:x(10-4.9x)=0,于是得x=0或10-4.9x=0,② ∴x1=__0__,x2≈2.04.上述解中,x2≈2.04表示物体约在2.04 s时落回地面,而x1=0表示物体被上抛离开地面的时刻,即0 s时物体被抛出,此刻物体的高度是0 m.点拨精讲:(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先将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对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如果a·b=0,那么a=0或b=0,这是因式分解法的根据.如:如果(x+1)(x -1)=0,那么__x+1=0或__x-1=0__,即__x=-1__或__x=1.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说出下列方程的根:(1)x(x-8)=0;(2)(3x+1)(2x-5)=0. 15解:(1)x1=0,x2=8;(2)x1=-,x2=. 3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4x=0; (2)4x2-49=0;(3)5x2-20x+20=0.77解:(1)x1=0,x2=4; (2)x1=,x2=-;22(3)x1=x2=2.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2-4x=0;(2)3x(2x+1)=4x+2;(3)(x+5)2=3x+15. 4解:(1)x1=0,x2=;521(2)x1=,x2=-;32(3)x1=-5,x2=-2.点拨精讲: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是方程的一边是0,另一边可以分解因式.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4x2-144=0;(2)(2x-1)2=(3-x)2;13(3)5x2-2x-=x2-2x+;44(4)3x2-12x=-12. 解:(1)x1=6,x2=-6;4(2)x1=,x2=-2;311(3)x1=,x2=-;22(4)x1=x2=2.点拨精讲:注意本例中的方程可以试用多种方法.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 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x=0; (2)x2-23x=0;(3)3x2-6x=-3; (4)4x2-121=0;(5)(x-4)2=(5-2x)2. 解:(1)x1=0,x2=-1;(2)x1=0,x2=23;(3)x1=x2=1;。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1 24时计时法项内容⽬1.想⼀想,填⼀填。

1分=( )秒1时=( )分2.认识24时计时法。

邮电、交通、⼴播电视等部门计时时,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都采⽤从0到24时的计时⽅法,这种计时法通常叫做( )。

节⽬预报表⽤的是( )计时法。

3.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可以互相转换。

普通计时法:上午5:0024时计时法:5:00半夜0时~中午12时两种时间表⽰法表⽰的数( )。

下午:5:0017:00中午12时~半夜0时两种计时法表⽰时间的数相差( )。

4.两种计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凌晨、早上、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普通计时法数字前加( ),24时计时法不⽤加。

5.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普通计时法中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去掉限制词等于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中13~24时的时数减去12加上限制词等于对应的普通计时法。

凌晨0时~中午12时,两种计时法基本相同,普通计时法前加限制词。

6.把下⾯的时刻⽤24时计时法表⽰。

凌晨3:40( ) 中午12:00( )下午1:00( ) 晚上:8:00( )7.把下⾯的时刻⽤普通计时法表⽰。

1:20( ) 12:00( )16:20( ) 22:00( )温馨提⽰知识准备:时间单位的换算。

学具准备:⼀个时钟。

答案:1.60 60 2.24时计时法24时 3.相同12 4.限制词 5.略 6.3:40 12:0013:00 20:00 7.凌晨1:20 中午12:00下午4:20 晚上:10:002 计算经过的时间项内容⽬1.⽤24时计时法表⽰下⾯的时刻。

下午2时30分中午12时早晨8时2.见教材第6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法⼀21时10分、22时10分、23时10分、24时10分……17时37分……数出结果是68时27分。

⽅法⼆从25⽇21:10到28⽇0时是( ),从28⽇0时到17时37分是17⼩时37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_教学设计
3小数的大小比较
项目内容
1.在里填上“”“”或“=”。

10019995436548321843
2.填空。

1米2分米=()米1米2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1分米9厘米=()米
3.读教材第93页例2。

(1)把它们都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再比较大小。

0.8米=80厘米,1.2米=120厘米,1.1米=110厘米,0.9米=90厘米。

因为()厘米()厘米()厘米
()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2)借助米尺来比较。

比较时先找出各个数在米尺上的位置,然后根据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来进行大小比较。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
4.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部分,()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如果第一位上数字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1.在里填上“”“”或“=”。

0.20.020.150.510.350.4
0.08元0.11元 2.03分米1.94分米
温馨
提示知识准备:小数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卷尺。

参考答案:
1.
2.1.2 1.02 1.120.19
3.(1)1201109080(2)1.1 1.2小刚小强小林小明
4.整数整数小数大
5.。

最新北师大版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2018-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体会分布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能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理解综合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能正确掌握“先乘除后加减”以及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4、能正确运用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5、能根据给出的图示,读懂题意,能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三、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以丰富的情境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3、通过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来龙去脉”。

四、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

会运用“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假期你们一定到处游玩,在准备上路的食品也有数学问题。

第5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5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5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能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 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方法。

2. 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三、教学难点1. 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

2. 让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家长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方法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1013古典概型(导学案)原卷版-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

1013古典概型(导学案)原卷版-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

班级:姓名:日期:《古典概型》导学案地位: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2019)第十章概率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学习目标:1. 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学习重难点:1.重点:古典概型的概念以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运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

自主预习:1.本节所处教材的第页.2.复习——①随机试验:②概率:3.预习——古典概型:公式:新课导学学习探究(一)新知导入我们一次向上抛掷红、黄、蓝三颗骰子,可能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呢?【问题】 上述试验中所有不同的样本点有何特点?(二)古典概型知识点一 概率、古典概型的定义(1)概率的定义: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数值)称为事件的概率.事件A 的概率用P (A )表示.(2)古典概型的特点:(1)有限性:样本空间的样本点只有有限个;(2)等可能性: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知识点二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样本空间Ω包含n 个样本点,事件A 包含其中的k 个样本点,则P (A )=k n =n A n Ω, 其中,n (A )与n (Ω)分别表示事件A 和样本空间Ω包含的样本点个数.【思考1】“抛掷两枚硬币,至少一枚正面向上”是样本点吗?【思考2】若一次试验的结果所包含的样本点的个数是有限个,则该试验是古典概型吗?【思考3】掷一枚不均匀的骰子,求出现点数为偶数点的概率,这个概率模型还是古典概型吗?【辩一辩】判断下列有关古典概型的说法是否正确.(1)试验中样本点只有有限个.( )(2)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3)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4)样本点的总数为n ,随机事件A 包含k 个样本点,则P (A )=kn.( )(三)典型例题1.古典概型的判断例1.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白球,3个黑球和3个红球,每球有一个区别于其它球的编号,从中摸出一个球.(1)有多少种不同的摸法?如果把每个球的编号看作是一个样本点概率模型,该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2)若按球的颜色为样本点,有多少个样本点?以这些样本点建立概率模型,该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类题通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的步骤(1)判断随机试验的样本点个数是否是有限的;(2)判断每一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是否都相等.只有这两条都满足了,这个随机试验才是古典概型.【巩固练习1】下列概率模型中,是古典概型的个数为( )(1)从区间[1,10]内任取一个数,求取到1的概率;(2)从1~10中任意取一个整数,求取到1的概率;(3)在一个正方形ABCD内画一点P,求P刚好与点A重合的概率;(4)向上抛掷一枚不均匀的硬币,求出现反面朝上的概率.A.1 B.2 C.3 D.4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例2.某旅游爱好者计划从3个亚洲国家A1,A2,A3和3个欧洲国家B1,B2,B3中选择2个国家去旅游.(1)若从这6个国家中任选2个,求这2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的概率;(2)若从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中各任选1个,求这2个国家包括A1但不包括B1的概率.【类题通法】求古典概型概率的步骤(1)先判断是否为古典概型;(2)确定样本点的总数n ;(3)确定事件A 包含的样本点个数m ;(4)计算事件A 的概率,即P (A )=m n【巩固练习2】(1)有5支彩笔(除颜色外无差别),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绿、紫.从这5支彩笔中任取2支不同颜色的彩笔,则取出的2支彩笔中含有红色彩笔的概率为( )A.45B.35C.25D.15(2)(2018·高考江苏卷)某兴趣小组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则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概率为________.3.古典概型的应用例3.从含有两件正品a 1,a 2和一件次品b 1的3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1)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2)如果将“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这一条件换成“每次取出后放回”,则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类题通法】解决有序和无序问题应注意两点(1)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样本点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无顺序的,其最后结果是一致的.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观察的角度必须一致,否则会产生错误.(2)关于有放回抽样,应注意在连续取出两次的过程中,因为先后顺序不同,所以(a1,b1),(b1,a1)不是同一个样本点,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无论是“不放回抽取”还是“有放回抽取”,每一件产品被取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巩固练习3】已知某校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分别为240,160,160.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去某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1)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多少人?(2)设抽出的7名同学分别用A,B,C,D,E,F,G表示,现从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承担敬老院的卫生工作.(i)试用所给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ii)设M为事件“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求事件M发生的概率.(四)操作演练素养提升1.下列是古典概型的是( )①从6名同学中,选出4人参加数学竞赛,每人被选中的可能性的大小.②同时掷两颗骰子,点数和为7的概率.③近三天中有一天降雨的概率.④10个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的概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2、甲、乙两人有三个不同的学习小组A,B,C可以参加,若每人必须参加并且仅能参加一个学习小组(两人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两人参加同一个学习小组的概率为( )A.13B.14C.15D.163、从甲、乙、丙、丁、戊五个人中选取三人参加演讲比赛,则甲、乙都当选的概率为( )A.25B.15C.310D.354、在1,2,3,4四个数中,可重复地选取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的概率是________.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导学案评价】本节导学案难度如何()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建议】你对本节导学案的建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38页练习第1,2,3题第244页习题10.1 第7,8,9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集体备课表格式)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集体备课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第一课时:例1及练习。

第二课时:例2、例3及练习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第五课时:第9页例5以及练习
第六课时: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第二课时:.估算
第三课时:口算练习
第四课时:.笔算除法
第五课时:20页例2
第六课时:练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第七课时:22页例3
第八课时:第23页练习五1——8题。

第九课时:25页例4
第十课时:26-27页第4—7题
第十一课时:28例5
第十二课时:29页例6
第十三课时:31页例7及做一做
第十四课时: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第十五课时:33页练习八5至8题
第十六课时:11——12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十七课时:复习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第38页例1
第二课时:例2
第三课时:平均数第42页例1
第四课时: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五课时:练习十一练习题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
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新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2018学年下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2018学年下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2018学年下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李清审核人: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6÷3= 15÷5= 8÷4=30×3= 24÷6= 500×4=二、探究新知(教材P11例1)1、情境引入。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60÷3=____ 想一想:600÷3= ____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探究算法 (教材P12例2)三、过关检测1、口算8÷4= 9÷3= 15÷5= 24÷6=80÷4= 90÷3= 150÷5= 240÷6=800÷4= 900÷3= 1500÷5= 2400÷6=2、解决问题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 3个圆圈。

每列多少人?每个圆圈多少人?2018学年下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李清审核人: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第2课时【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并能理解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

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60÷3= 360÷9= 80÷4=300÷6= 2400÷6= 4000÷5=二、探究新知(教材P12例3)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提供过程的范例。

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

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

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

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

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

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

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口算除法第一课时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第三课时口算练习课2、笔算除法第一课时基本的笔算除法(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第二课时基本的笔算除法第三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第五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1)出示题。

第六课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第七课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3、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新知识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一课时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新知识点:1、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2)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

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谈论鹅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恶化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课程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的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

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

老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是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1、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口算乘法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2、笔算乘法第一课时笔算乘法第二课时笔算乘法复习课第三课时笔算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