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扬子-华南板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事实说明了扬子地台存在着Ar的古陆核,至少Pt1结 晶地块是存在的;说明吕梁运动(在云南称龙川运动) 1.8—1.9 Ga。有可能形成比现在所知道的规模更大的古 老地块,康滇地轴可以视为从川中陆块分裂出来的残块。
中-元古代
康滇地轴(滇东、川西) 澄江组 砂砾岩 江南台背斜(鄂西、桂北) 莲沱组 长石-石英砂岩 ~~~~~~~~~~~~~~~~雪峰运动 板溪群 ~~~~~~~~晋宁运动850-800Ma 柳坝塘组 (Pt3q) 板岩、硅质岩 ~~~~~~~~~ 四堡运动 1000 Ma 昆阳群 (Pt2c-j)
砂板岩
~~~~~~~~~~~~~~~~~~ 四堡群 砂板岩、片岩 ~~~~~~~~~~~~~~~~~~ (Ar -Pt1) 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紫苏 麻粒岩(锆石 U-Pb )2332 Ma
碳质板岩、石英砂岩
~~~~~~ 龙川运动1900-1800 Ma 红山群 (Pt1) 片岩、板岩、大理岩、细碧 角斑岩(锆石 U-Pb )1840 Ma
江南台背斜(江南式)
由两套浅变质岩系组成:上部板溪群 (Pt3q),下部四堡群(Pt2c-j)其下部可能有 更老的Pt1,两者之间的四堡运动十分强烈。 桂北本洞花岗岩1.06 Ga,四堡群变质年龄 1.0—1.1 Ga ; 侵 入 板 溪 群 的 黄 陵 花 岗 岩 819—860 Ma, 代表着最终形成基底的 雪峰运动,其强度西北强、东南弱,向华 南造山系(褶皱系)逐渐过渡,四堡、板西群 的沉积可能看作是围绕川中古陆核逐渐向 外迁移的陆缘海沉积。
扬子-华南板块 早奥陶世
扬子-华南板块 中奥陶世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晚奥陶世
早-中志留世
中古生代 北部隆升为上扬子古陆, 南部为黔桂海盆
中泥盆世
早石炭世
晚古生代
扬子板块从浅海相碳酸盐海 盆转为滨海-沼泽相盆地; 东吴运动引起川西峨眉山玄 武岩喷发。
晚石炭世
早二叠世
晚二叠世
本构造单元的共同特点:
(1)具有前南华纪基底,最初的盖层在 820Ma的晋宁运动后才出现; (2)自南华-震旦纪起都是稳定型沉积,未变 质,中古生界基本不缺失。海相沉积作用从 南华-震旦纪持续到中三叠世;
(3) 印支运动后扬子地台解体,襄樊盆地至 雪峰山脉以东部分卷入亚洲东部活动大陆边 缘。
二.基底组成及其构造演化
二、基底分布
“江南古陆” 以南前震旦 纪古陆残块 分布图
三、演化
湘桂地区南华系沉积古地理示意
四、小结
华南造山系是一个走向北东,向南西开口的加里东期活动海槽。
以茶陵-郴县断裂为界,以西为稳定陆缘,以东活动。 存在浙南-闽北、赣中-赣南和云开大山三个古陆残块, 中间是裂谷或海槽。 活动海槽的主要活动阶段从震旦纪到奥陶纪,志留纪时 深水盆地局限在粤西一隅,从东北向西南封闭发展的。 广西运动以后,除海南岛与钦防地区外全部抬升成陆。
•基底组成 扬子地台基底出露较 少,除康滇、江南外,仅在江南、 黄陵、张八岭、连云港等几处出露。 • 太古代-古元古代 古陆核形成 • 中-新元古代 基底形成
(Ar?-Pt1 )基底岩系的存在
1) 50年代航磁发现川中、江汉和南黄 海是三个高磁异常区,同时又是重力高 区,推测是磁性结晶地块。 1971年8月10日,7002钻井队使用7000 米超深井钻机,在龙女寺构造开钻国内 第一口超深井——女基井,1976年2月 27日完钻,井深达6011米。中央领导对 成功钻获该井给予了高度评价。
(康滇式)
Pt2
Pt3
前 南 华 纪 古 构 造 简 图
小结
相当吕梁运动的龙川运动形成由Ar-Pt1深变质岩系组成的结晶地块 构成了相对孤立的古陆核,川中-康滇联为一体称川中陆核;大 别-江汉一直到苏北-胶南-南黄海称东部陆核;红河断裂以北为黔 -滇-桂古陆核。
中-新元古代(Pt2-3)克拉通开裂,在西部康滇一带形成沟-弧-盆体系; 东部则围绕陆核边缘发育稳定-活动型的陆缘浅海沉积,形成逐 渐向东南扩展的大陆边缘。新元古代中期820 Ma晋宁运动形成 了扬子地台的基底。 由于基底形成晚,基底岩系以浅变质的砂板岩组成,刚化固结程度 弱于中朝地台,这就决定了扬子地台后期发展的许多活动性特 征,包括现代地震活动除川西、滇东以外,地应力通过柔性基 底的变形而释放,因此和中朝地台相比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特 点。
2)80年代初湖北宜昌所在黄陵背斜测得 侵入崆岭群的黄陵花岗岩中碎屑锆石的年 龄1.9—2.3 Ga;汉南隆起的牟家坝群为2.0 Ga左右;说明了Pt1基底的存在。
3)80年代北京三所测定了在广西北部侵 入在四堡群中的摩天岭花岗岩,发现晶形 完好的结晶锆石760 Ma,但同时又发现有 被磨圆的碎屑锆石,U-Pb法获得2.86 Ga的 年龄,说明存在Ar的古陆核,上述碎屑锆 石很可能来源于四川古陆核。
第三节 南海-印支地台
南海-印支地台是一个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的前寒 武纪地块,最早是1964年任纪舜根据当时刚发现的 海南岛南部地台型-O,以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 部赣、粤地区Pz为巨厚碎屑岩的事实,提出它们不 可能来自扬子陆块,因为两者间隔着广阔的Pz 1的 CO3 台地,意味着褶皱带的东南侧当时应有大陆存 在(作为陆源碎屑的物源)。 1980年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中国大地构 造及其演化》中正式列出“南海地台”这一构造单 元,称之为“历史构造单元,今日其大部分已不复 存在”。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及争论的焦点 1. 加里东造山模式-传统观点 2. 华南ALPS模式 3. 争论焦点
1. 加里东造山模式-传统观点
槽台观点:华南为加里东的地槽,D3-C-P(CO3 ) 后为加里东地台(褶皱带),Mz活化,形成地洼。 板块观点: Pt3-Pz1为扬子板块(地台)的南部大 陆边缘,形成沟弧盆体系,华夏板块向扬子之下俯冲。 Pz1未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华南陆 块,Pz2发育裂陷槽。
三、克拉通(盖层)构造演化阶段 1.南华纪 2.震旦纪-古生代 3.三叠纪
扬子-华南板块 南华纪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震旦纪古地理图
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处在南半球; 古构造表现为“南隆北坳”;古地 理表现为“滇黔桂古陆”和“上扬 子海盆”。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沧浪铺期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龙王庙期
第三章
第一节
• • 2. • 1. 2. 3.
扬子-华南板块
扬子地台
概述 基底组成与大地构造演化 中-新元古宙 克拉通(盖层)构造演化阶段 南华纪 古生代 三叠纪
1. 太古宙-早元古宙
一、概 述
华南是世界上最重 要的含矿花岗岩类 分布地区之一,号 称世界第一的钨及 相关多金属特大型 矿床的相当一部分 就集中在那里,如 世界第一的钨(赣 南大庾)、锡矿 (湖南水口山);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 含油气和钾盐盆地。
3)华南造山带形成时代及演化模式
(1) Pz1 – 俯冲、碰撞造山,大陆增生 (2) Mz – 造山存在逆冲推覆
4)特提斯东延问题
4.扬子地台与中朝地台在地史期间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扬子地台演化的重要构造运动和关键地质事件
广西运动
东吴运动Biblioteka Baidu
共性是华南地区在Pt - Pz1为海相活动类型沉积为 主,而Pz2 除钦防地区存在残余海槽(广西钦州-防城 是华南唯一的S-D连续地区)有活动类型海相外,均 为稳定陆 – 浅海沉积,有裂陷。
2. 华南ALPS模式
许靖华采用类比大地构造学的方法,通 过读图,认为华南地区和北美东部 appalachian山脉的构造格局具有十分相似 的特点,故提出“华南ALPS,不是华南地 台”的观点并以此为题发表论文,其中心 思想认为华南是印支造山带,推覆构造十 分发育,江南古陆实际上为推覆体,由四 川盆地向东的构造格局、分带和北美地台 向东appalachian山脉格局分带完全一样。
3. 争论焦点
1)板溪群的时代、板溪群的性质 – 涉及Pz1- Pz2板溪洋是否存在? (1)前Pt3活动大陆边缘沉积,基本原地(王鸿祯、郭令智等) (2)板溪群为混杂岩带时代复杂,为飞来峰(许靖华、李继亮等)
2)“江南古陆”是否存在?— 涉及古地理格局问题
(1)Pt3 – Pz1为一古陆,古岛弧,控制构造古地理格局 (2)无“江南古陆”因有几个时代的地层CO3(Pz1- Pz2)无古陆物 源
• 三叠纪与印支运动
东部下扬子及苏北地区形成一系列自南向北的弧形推覆造山带, 比如宁镇山脉推覆体, 和苏南、北推覆体,方向NEE,略向北突 出的弧形。
在苏南太湖附近的风景区里灵岩山、飘渺峰等著名景点都 是一些低缓角度逆掩断层造成的飞来峰
第二节 华南造山带
一、概述
西北沿“江南古陆”南侧的江-绍断裂与扬子地台接壤; 西界沿十万大山前缘断裂与右江褶皱带毗邻。东界? 主体在志留纪末结束活动性演化 的加里东造山带。 本构造单元的共同点是下古生界 都是活动陆缘型沉积组成的变质 褶皱基底,它们与未变质的上古 生界盖层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不整 合。 钦州、防城和海南岛,活动阶段 结束的时间还要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