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论断
十七大报告核心内容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毛概选择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以先进的交通、通讯和共同规则标准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全球性资源流动、配置的(世界市场体系)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9.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2、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13、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富国强军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富国强军战略思想的新发展作者:周强李波来源:《学理论·下》2009年第11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富国与强军的战略思想有一个渐进统一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怎样发展经济,振兴国家,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抉择。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它深刻地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和国防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和不懈探索。
只有结合时代特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富国与强军的发展进程,将富国和强军的宏伟目标统一于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一、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与时俱进的新选择。
建国至今,随着国际环境引发的国家安全需求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调整。
建国初期,举国上下百废俱兴,百业待举。
国内面临着经济发展和全国的解放,国外要应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破坏。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国防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巩固国防;一手抓经济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再次做出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国家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重视加强国防建设。
值得一提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防建设仍然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在“钢”与“气”的较量中,处于第三世界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不改革中国只有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战略举措摆在国人面前,全党上下发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动员和总号召。
毛概选择题,附答案版本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 B )。
A.单纯的公有制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经济为次2、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在党的( D )上?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对邓小平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运行市场经济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C )。
A.陈云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刘少奇5、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 A )。
A.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B.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C.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D.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容易运行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B )。
A.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一样的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C.只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7、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
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 B )。
A.2亿元 B.2.5亿元 C.1.5亿元 D.3亿元8、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其( C )。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B.和公有制经济没什么区别C.和公有制经济一样,它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D.国民经济中也可以起主导作用9、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A )。
全国2010年4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4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C.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达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3.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对待和处理这种矛盾的正确态度是( )4.以下选项中,表达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在当代,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义首先表达在( )6.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的是( )7.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到达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矛盾的、对立的8.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以下选项中,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是( )9.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修养等个性差异的存在,产生矛盾是难以防止的。
这就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求同存异,互相包涵。
这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 )10.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力。
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能和效力,是道德的( )11.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并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 )1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我国公民基本道德标准作出了明确的概括,它的主要内容是(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B.爱岗敬业、老实守信、办事公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4.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称为( )15.职业品质是一个人在职业行为和作风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相对稳定的倾向和特征。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认识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认识作者:王玲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8期【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关注民生;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
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认识。
【关键词】小康社会;新要求;新认识;十七大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作出了具体阐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认识。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仅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體现了我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
[JP3]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增长方式变为发展方式,能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做发展、把增长作为第一位的追求。
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的问题。
大学毛概重点100条(经典中的经典)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
2.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4.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5.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明确的概括,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7.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10.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11.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3.1979年3月,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提法。
14.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且,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党的十二大肯定了这一方针)。
16.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7.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
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自觉把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加快完善相关政策。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创新,是我国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是构筑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由“快”字当头到“好”字为先,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1 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
解读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一是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
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
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2 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读一: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
3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4 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5 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六个“新变化”1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即:第一次动态性地概括了我们党取得的“三大成就”;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作了规范性表述;首次明确了党和人民必须根本坚持的“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鲜明地指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从党和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事业有机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必须坚持的干部选拔任用培养的标准、原则与要求;拓展了党的执政理念、性质宗旨;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首次指出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三个问题;首次强调了我们党的青年特质。
关键词:七一;讲话;思想观点;创新;解读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回顾了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了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一、在建党90年、建国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整体历史视角下,第一次动态性地概括了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把我们党90年光辉历程高度浓缩为“三件大事”和“三大成就”。
“三件大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有过阐述,这次讲话主要是作进一步凝练,并加以展开说明;而“三大成就”的提法则是第一次,创造性地凸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的历史过程感,反映了我们党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延续性、整体性的方法论原则下,评价自身发展历程的科学视野:建党90年、建国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历史发展整体。
二、从基本要义、内在关系、组成部分、形成条件与作用意义等方面,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范畴的科学内涵作了规范性表述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义在于,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2]。
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大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七大报告新提法1.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家认为,这是十七大最大亮点,是这份报告中最重要的新名词,说明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有了新变化;2.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长远和现实目标结合得更加紧密;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4.翻两番:由“总量”以“人均”,一词之变,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人均得到实惠将会更多;5.“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政治报告,这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新表述;6.“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7.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8.“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更为深刻。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1.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在报告中,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
初步梳理如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着眼于中国建设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3,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争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4,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
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十七大报告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论断
• 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 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高、管理创新转变。
2021/1/19
16
㈠理论和现实依据
2、是破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
• 科技瓶颈约束:技术创新能力低 • 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资源供给不足、环境难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 重大战略决策。
——胡锦涛
2021/1/19
26
㈡、关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含义
•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 明;
•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R&D占GDP的比重应该大于2%(中国目前只达到 了1.41%);
•对外技术的依赖度要小于30%(我们现在还非高)。
•产品的专利,在欧美日等国家的注册比率要达到 世界前列。
2021/1/19
29
3、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 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二、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依 据与内涵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创新 型国家的战略要点
2021/1/19
3
一、新时期国家战略的深化与发展
毛泽东时代的主题词 ————革命 邓小平时代的主题词————改革 中国当代的主题词————创新
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
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
陈尧明
【期刊名称】《江南论坛》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党的十七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概括,系统反映我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反映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经验,反映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最新思路。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陈尧明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 [J],
2.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 [J], ;
3.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 [J],
4.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 [J], 刘江;张旭东;黄全权
5.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航标——对十七大报告中十八个新亮点的理论思考 [J], 陈瑞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新论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成 熟 。深 刻 理解 “ 国家 发展 战略 的核 心 ” 新 论 断 的重 要 意 义 ,如 何 充 分 发挥 国家 发 展 战略 的核 心 作用 ,是 科 技 界 学 习贯 彻 十 七
大精 神 的重要 内容 。
国家 发 展 战略 是 指 引 国 家 发 展道 路 的
动态指针 。正确 的国家发展 战略一定符合
时 代 特征 和 自身 发展 阶 段要 求 。从 世 界 范
中央坚持 以邓小平 理论和 “ 三个代表” 重
要 思想 为指 导 , 据 新 的 发展 要 求 , 中全 根 集
围看 ,半个世纪来各个后发 国家为了实现
追 赶 , 多 经历 了从 “ 口替代 发 展 战 略 ” 大 进 到 “ 口导 向发展 战 略 ”的转 变 。前 者是 内 出 向型 的道路 , 了摆 脱对 国外 的依 赖 , 立 为 建
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 中来 。 另一方面, 要求 各个经济部门 、 产业部 门, 充分认识创新作 为一项经济活动 的本质 ,更加扎实地推动
_二
2一
维普资讯
银川科技 20 07年第 5期
深 诬 解
国家笈展 战略核 新论 断
认真学 习
贯彻 党的 十 天精 神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党 十 七 大 报 告 中 , 的 把 科 技 工 作 摆 在 了 一 个 前 所 未 有 的新 高 度 , “ 高 自主创 新 能力 , 设 创 新 型 国 将 提 建 家” 摆 在促 进 国 民经 济 又好 又快 发 展 的突 出位 置 , 为八 项任 务 的第 一 条 , 调这 是 作 强 国家 发 展 战 略 的核 心 ,是 提 高 综 合 国力 的
阶段 ,尤其要 以认真落实国家 中长期科学
十七大报告全文
十七大报告全文尊敬的各位读者,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篇关于"十七大报告"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流畅的表达方式,展示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一些深入分析。
请坐下来,放松心情,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重要文件。
首先,让我们对2007年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产生的十七大报告表示敬意。
这份报告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方向,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报告分为多个部分,涵盖了国内外形势、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等方面。
报告首先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中国在这五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较大提升。
这些成就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引领。
报告接着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分析。
指出,世界发展仍然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的主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
报告强调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经济发展方面,报告强调了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战略。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另外,报告还涉及了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
强调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
报告还强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包括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
此外,报告还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十七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制定了发展战略。
这份报告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件。
这份报告不仅是用文字铺就未来发展的道路,更是给我们每个人以信心和动力。
我们将继续以报告为指导,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21
14
㈠理论和现实依据
2、是破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
2020/6/21
15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
• 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
技术装备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越是高技术设备越依
靠进口。
2020/6/21
19
资源环境的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 国家的发展道路。
资源瓶颈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世界1/3
中国人均石油可开采量占世界1/10
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世界58%
中国人均耕地资源占世界1/2
2020/6/21
20
我国 发达国家 高于0.8
加速科学/6/21
9
• 1999年《主体论》:《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化的决定》,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 2003年《强国论》:《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 2005年《创新型国家论》——
2020/6/21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 的灵魂,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也是 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 。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 、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和其他创新。
2020/6/21
——江 泽 民
11
•2005年10月第十六届五中全会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五年规 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
态指针。
•
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定符合时代特征
和自身发展阶段要求。
2020/6/21
6
世界上最基本的总体发展战略有两种,这就是——
• 工业先进国采用的“领先战略”——利用自己在科 技、资金和管理上的优势,尽力遏制工业落后国 的发展,以保持自己在世界市场上不断获得超过 平均利润率的垄断利润和高投资回报。
2020/6/21
8
一、新时期国家战略的深化与发展 ㈡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演化
• 1978年《中心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
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991年《转轨论》:中央提出把经济建设转移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 1995年《兴国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和精神力量 ,为国家发展和安全而确定的总目标和总方略。
国家战略
国家的发展战略 国家的安全战略 国家的外交战略
2020/6/21
5
㈠关于国家发展战略
2、国家发展战略
•
国家发展战略是一般情况下国家战略的
根本内容,它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根本前途。
•
国家发展战略是指引国家发展道路的动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 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020/6/21
13
二、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依 据与内涵
㈠理论和现实依据 1、创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实现机制
• 国家的繁荣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 科学和技术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 • 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系
• 工业落后国采用的“追赶战略”——千方百计加快 发展速度,缩短同工业先进国之间的差距,力求 摆脱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受剥削的不利地位。
2020/6/21
7
㈠关于国家发展战略 3、我国当代发展战略主要内容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科教兴国战略 • 依法治国方略 • 新型工业化战略 • 人才强国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振兴东北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
二、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依 据与内涵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创新 型国家的战略要点
2020/6/21
3
一、新时期国家战略的深化与发展
毛泽东时代的主题词 ————革命 邓小平时代的主题词————改革 中国当代的主题词————创新
2020/6/21
4
㈠关于国家发展战略
1、国家战略:国家战略是筹划和综合运用国家的
深入理解十七大报告 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论断
武汉市委党校 龙小康
2020/6/21
1
十七大报告提出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 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 方面。
2020/6/21
2
主要内容
一、新时期国家战略的深化与发展
以承载 • 国家安全忧虑: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
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2020/6/21
17
科技瓶颈约束:技术创新能力低
30
30 30
25
20
15
10
美日
国 本 韩国 4
5
中国 1
0
发明专利授权量
2020/6/21 (以中国为1)
1000
900
994
800
700
日 779
本
600
500
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 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科技发 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
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
国家。
2020/6/21
1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 提出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 键。
400 美国
韩
国 瑞典
300
200 289
100
271
巴西 中国
21
0
每百万人获得专利数
(单位:项)
18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导致缺乏产业竞争力
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外国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占绝对 优势。据统计,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 机行业,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60%~90%以 上。
一些加工制造能力较大的行业,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而导致缺乏竞争力,出口受到外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制 约。
80%
75%~85%
60%
国外为
50%
43% 0.4~0.45
55%
40%
33%
20% 能源利用效率
2020/6/21 (%)
• 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 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 变;
• 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 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高、管理创新转变。
2020/6/21
16
㈠理论和现实依据
2、是破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
• 科技瓶颈约束:技术创新能力低 • 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资源供给不足、环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