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 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这种地貌特征,导致山块植被呈环状分布。结合 右图,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根据左 图图例,植被从山顶向四周依次是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 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耐旱性增强。主要原因是 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植被生长水分条件好。由中部到边 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植被生长条件逐渐变差。第(2)题,根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 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 分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 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植物,最有可能为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通常出现在降水极少、年均气温
大约为-10~-8 ℃的环境条件下;而针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则需
要较好的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
答案:1.D 2.A
下图为青藏高原自然带与北半球自然带分布相关图示。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座山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珠穆朗玛峰
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由灌木林代替森林, 出现灌木林带;在4 500 m以上为高山草甸带;在5 300 m以上为高山寒漠 带;更高处为高山永久积雪带。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垂直 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浙江省G7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G7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G7联盟12月联考高三地理试题卷(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城乡书屋”变“文化粮仓”,江西“屋”尽其用绘就“书香地图”。

从2022年起,南昌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100个孺子书房,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

怀旧车厢、隧道设计……南昌市青山湖区在南昌火车站旁打造了一座“火车”书房,这座孺子书房以铁路文化为精神内涵、将铁路“印记”融入书屋、用“铁路底色”渲染文化空间。

完成下面小题。

1.孺子书房依托公共闲置空间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扩大城市的用地面积②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③提高城市的环境容量④降低书房的建设成本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南昌市青山湖区依托南昌火车站打造孺子书房的主要影响是()A.吸引大量人口迁入B.提高城区的宜居性C.改善城区生态环境D.丰富城区产业类型【答案】1.C 2.B【解析】【1题详解】孺子书房依托公共闲置空间建设,既能够保留闲置空间的文化属性,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还能够在已有的设施上进行改造,减少书房的建设投入,②④对;公共闲置空间已经是被开发过的城市空间,改造为孺子书房只是改变了公共闲置空间的利用方式,并没有扩大城市的用地面积,排除①;城市的环境容量与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等有关,闲置空间的再利用并不能提高城市的环境容量,③错。

故选C。

【2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青山湖区依托南昌火车站打造孺子书房不仅能够保留原有的文化符号,还能够拓展公共空间的利用方向,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便利,进而提高城区的宜居性,B正确;建设孺子书房并不能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不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排除A;孺子书房实现了对闲置空间的重复利用,这对城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排除C;孺子书房和城市原有图书馆等属于同类产业,并不是新的产业类型,因此并不会增加青山湖区的产业类型,D错误。

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比较拉萨和武 城市
拉萨
武汉
汉气温年较差 7月均温
并分析原因
1月均温
15.1 -2.3
28.8 3.0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同纬度低;(2分)冬季 南拉下萨的与寒武冷汉气纬流度影相响差不不到大,,气但温气不温太年低较,差所相以差年却较很差大小。。试(分2分析) 武其汉原地因处。长(江8中分下)游平原,地势低(2分),且受副高影响,夏季 气温高;冬季受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2分),气温下降幅度大, 所以年较差大。
向纬 背 山 南 北思山阳度阴地北坡考地坡越 坡 高: 的与低 植 高 雪 ,山 海背, 被 线 南地 拔阴山 带 垂 哪 坡垂 高坡地 比 直 侧 是直 度植垂 向 带 高 迎自 与被直阳谱?风然垂带自坡越为带直的然高复什,谱带高带度杂么降与谱度越要。?水纬的有复低多度复何杂。有杂区(何性别迎关 有?风系 何为坡? 关什雪系么线??低)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
地域分异
表现
自然景观随海拔升高
垂直分异
而发生明显变化,从 高原边缘向内部,垂
直变化:繁-简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
寒冷干旱,植被由东
水平分异
南向西北表现为:山 地森林-高山草甸-
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的水平变化
成因
地势的强烈抬升,水热 状况随高度变化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为校完整的高原, 东南为南北走向的高山 峡谷,夏半年有印度洋、 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1)地形,高原为主.世界最高。中国最大。 (2)地势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西北高 ,东南低; (3)景观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高原机场飞行环境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高原机场飞行环境

第1章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高原机场飞行环境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 m,地域辽阔,面积近2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在全球的高原高山区域占有重要的席位。

海拔4 500 m以上的高原腹地年平均气温在0 °C以下,有大片面积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 °C,这样寒冷的气候也只有地球的两极地区可以与之相比。

它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保有许多蔚为奇观的地质遗迹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孕育了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使之成为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

高原机场的建成和空中航线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相对落后的交通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中纬西风带,以及印度季风与亚洲大陆季风在高原东部的交汇,构成了高原机场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背景。

高原机场低气压、缺氧、温差大等飞行环境和强烈的风切变、乱流天气则极大地增加了航空安全飞行的难度。

本章综合介绍了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及边界层特征以及高原机场的飞行环境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1.1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概况1.1.1 地理范围及地形地貌1. 地理区划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其主体部分在我国青海和西藏,高原由此得名。

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接秦岭,横跨31个经度,东西长约2 945 km;南自东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迄祁连山西段北麓,纵贯约13个纬度,南北宽达1 532 km,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

青藏高原范围涉及6个省区、201个县(市),即西藏自治区(错那、墨脱和察隅等3县仅包括少部分地区)和青海省(部分县仅含局部地区),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西部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缘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的部分地区。

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热点难点突破)

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阿巴拉契亚山答案 B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

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北坡,B为背风坡B.A坡植被比B坡的更为茂盛C.L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D.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3.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答案 2.D 3.A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A坡雪线高于B坡,雪线以下同一自然带A坡高于B坡,则可推知A坡既是阳坡又是背风坡,B坡既是阴坡又是迎风坡,故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

B坡的自然带数量多于A坡,故B坡植被更为茂盛。

L自然带介于山地草甸带和山地草原带之间,且海拔较高,又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该山顶部有高山冰雪带,海拔2800米处有“U”形谷分布,故可以找到冰川运动痕迹。

第3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有利于形成其善奔跑的特点;多样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较小的体型特征。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

4.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5.M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常绿硬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 4.A 5.D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青藏高原知识点

青藏高原知识点

青藏高原知识点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最年轻的高原。

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世界自然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青藏高原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四川盆地,南接喜马拉雅山脉,西邻帕米尔高原,北界昆仑山脉。

它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河谷等地形。

其中,珠穆朗玛峰、唐古拉山、昆仑山等是青藏高原上的著名山峰。

二、气候特点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呈现出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

由于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日照强烈,气温昼夜差异大。

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三、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带状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高山草甸、高寒草原、高山湿地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世界上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如藏羚羊、雪豹、藏狐等。

四、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青藏高原的冰川和雪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对中国和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和水资源减少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环境保护对于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之一。

在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藏族、羌族、土族等。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青藏高原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总结:青藏高原作为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地理、气候、生物和人文资源。

青藏高原两种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两种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两种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邹珊1吕富成2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北碚400715; 2.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摘要: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两种非地带性的植被,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的定义与分布,讨论两种植被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论述青藏高原上的生态工程和科研平台建设,探讨高寒草地的保护对策,最后,强调非地带性植被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带性分异规律;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最晚的高原,面积约253×104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6%。

随着气候变化成为不争的事实,青藏高原特殊的的高寒植被类型——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成了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围绕两种植被类型的定义与分布,高寒草地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青藏高原的生态工程和科研平台建设,高寒草地的保护措施以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地理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一、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的定义与分布青藏高原是我国天然高寒山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天然高寒草地面积达1.28×108hm2,其中草地生态系统占总面积约50%,高寒草甸面积达5824.7×104hm2,高寒草原面积达3737.4×104hm2(见图1)。

高寒草原(Alpine Steppe)是在高海拔地区长期受寒冷、干旱气候的影响,由耐寒耐旱的多年生密丛型禾草、根茎型苔草以及垫状的小半灌木植物为建群种构成的植物群落。

我国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帕米尔高原及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亚洲中部高山。

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是指以寒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而形成的植物群落,植物种类组成较简单,主要由莎草科的嵩草属和苔草属的植物组成,主要分布在林线以上、高山冰雪带以下的高山带草地,耐寒的多年生植物形成了一类特殊的植被类型。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冰川D.土壤【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提示,可知我国北纬30°、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区,该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从而使得植被生长缓慢。

【2】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我国100°E以东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图中可知植被叶面积向东(离海洋越近)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反映是经度地带性规律。

【考点】该题考查植被分布及规律。

2.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项。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可知,白桦林喜光、耐严寒、不耐荫,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垂直变化,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所以选D 项。

【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得,喇叭沟门海拔和纬度高于北京,所以气温低压北京,入秋早,欣赏白桦林时间早于香山红叶,但相差不大,10月上旬最佳,所以选B项。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定心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基础过关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

如图为汉江上游2001-2017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汉江上游地区的植被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针叶林D.灌从2.2001-2017年汉江上游NDVI指数的变化,反映了A.耕地增加B.气候变暖C.植被种类增加D.降水增加【答案】1.B 2.B【解析】1.图中反应,汉江上游一年中不同季节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大小变化,且夏季覆盖度高,冬季覆盖度低,这证明该地区植被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茂盛和枯萎期,推测应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B正确;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四季常绿几乎不落叶,一年中的不同季节覆盖度变化不大,故AC错误;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灌丛不是主要分布植被,D错误。

故选B。

2.2001-2017年汉江上游NDVI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这证明该地区整体的植被覆盖度有提高,植被更加茂密。

耕地增加会破坏地表植被,使植被覆盖度下降,A错误;气候变暖会使冬季植被落叶减少,夏季生长更茂密,进而增加NDVI指数,故B正确;植被种类增加对与覆盖度影响不大,C错误;降水增加对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B。

某科学考察队某年1—2月沿下图所示线路进行徒步考察。

据此回答3-4题。

3.考察途中,人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①亚寒带针叶林②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③温带草原④热带雨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图中盛行风及洋流的画法正确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乙丁【答案】3.D 4.D【解析】3.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

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

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

第44卷第7期2024年4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4,No.7Apr.,2024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6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192580,42192581)收稿日期:2022⁃11⁃16;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4⁃01⁃12∗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zhuwq75@bnu.edu.cnDOI:10.20103/j.stxb.202211163308张慧,朱文泉,史培军,赵涔良,刘若杨,唐海萍,王静爱,何邦科.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生态学报,2024,44(7):2955⁃2970.ZhangH,ZhuWQ,ShiPJ,ZhaoCL,LiuRY,TangHP,WangJA,HeBK.Thedifferencesofvegetation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conditionsamongmainvegetationtype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ActaEcologicaSinica,2024,44(7):2955⁃2970.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张㊀慧1,2,4,朱文泉1,2,4,∗,史培军3,4,5,赵涔良1,2,4,刘若杨1,2,4,唐海萍4,王静爱4,何邦科1,2,41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㊀1008753北京师范大学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㊀1008754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㊀1008755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西宁㊀810016摘要:青藏高原高海拔引起的地形㊁气候和土壤空间差异造就了其独特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变化,当前研究缺乏针对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植被类型特征和环境差异的定量与系统性分析㊂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类型,选用植被㊁地形㊁土壤㊁气候4个维度共计58个空间化指标,采用频数分布统计方法对这些指标开展了定量分析,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㊂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其中,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㊁裸地覆盖度㊁海拔㊁土壤温度㊁年最低温度㊁年总蒸散发7个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㊂揭示的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可提高灌丛和草地之间㊁各草地类型之间㊁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植被类型之间的可区分性,有助于解决青藏高原植被精细分类中广泛存在的灌丛和草地区分㊁草地类型细分㊁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识别和山地垂直地带植被识别四个难点问题㊂研究结果一方面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植被精细分类,另一方面也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划分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㊁地表物质循环研究等㊂关键词:青藏高原;植被类型;环境特征;植被特征;频数分布统计Thedifferencesofvegetation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conditionsamongmainvegetationtype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ZHANGHui1,2,4,ZHUWenquan1,2,4,∗,SHIPeijun3,4,5,ZHAOCenliang1,2,4,LIURuoyang1,2,4,TANGHaiping4,WANGJingᶄai4,HEBangke1,2,41StateKeyLaboratoryofRemoteSensingScienc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2Beijing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GlobalLandRemoteSensingProducts,FacultyofGeographicalScienc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3AcademyofDisasterReductionandEmergencyManagement,MinistryofEmergencyManagement&Ministry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4FacultyofGeographicalScienc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5AcademyofPlateauScienceandSustainability,PeopleᶄsGovernmentofQinghaiProvinceandBeijingNormalUniversity,Xining810016,ChinaAbstract:ThespatialdifferencesoftheQinghai⁃TibetPlateauinterrain,climateandsoilcausedbythehighaltitudehaveresultedintheuniquespeciesandspatialpatternsofvegetation.However,existingresearchlackscomprehensive,659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quantitative,andsystematicanalysistothedifferencesinthevegetation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conditionsofvariousvegetationtypes,especiallyfortheentireQinghai⁃TibetPlateau.ToaddressthisissueintheuniquegeographicenvironmentandvegetationtypesoftheQinghai⁃TibetPlateau,thisstudyutilizedawidearrayof58spatialindicators,organizedintofourdimensions:vegetation,topography,soil,andclimate.Throughtherigorousapplicationoffrequencydistributionstatisticalmethods,aquantitativeanalysiswasconductedtosystematicallyunveilthedistinguishingofvegetation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conditionsamongtheprimaryvegetationtypesacrosstheQinghai⁃TibetPlateau.TheresultsofthisquantitativeanalysishaverevealedthatamajorityoftheenvironmentalandvegetationcharacteristicindicatorsexhibitahighlevelofdifferentiationamongtheprimaryvegetationtypesfoundontheQinghai⁃TibetPlateau.Notably,sevenkeyindicators,includingtheremotesensingnormalizedvegetationindex,vegetationnetprimaryproductivity,barelandcoverage,elevation,soiltemperature,annualminimumtemperature,andannualtotalevapotranspiration,exhibitparticularlyexceptionaldiscriminatorypowerincharacterizingthesediversevegetationtypes.Thefindingsofthisstudyprovidecriticalinsightsintotheunique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disparitieswithinthemajorvegetationtypesacrosstheQinghai⁃TibetPlateau.Moreover,theyofferapathwaytoenhancethedifferentiationbetweenvegetationtypesthathavehistoricallybeenchallengingtodistinguish.Thesedistinctionsencompassseparatingshrublandsfromgrasslands,providinganuancedclassificationofvariousgrasslandtypes,andidentifyingalpinetundra,cushion,andsparsevegetation.Therefore,itishelpfultosolvethefourdifficultproblemsofvegetationclassificationinQinghai⁃TibetPlateau:1)thedivisionofshrublandandgrassland,2)thesubdivisionofgrasslandtype,3)theidentificationofalpinetundra,cushion,andsparsevegetation,and4)theidentificationofmountainverticalvegetation.Theoutcomesofthisresearchhavethepotentialtoservetwosignificantpurposes.First,theycansubstantiallyadvancetheprecisionofvegetationclassificationacrosstheQinghai⁃TibetPlateau.Second,theycaninformthedelineationofnaturalzones,aidinassessingbiodiversityandecosystemfunctionality,andcontributetostudiesofsurfacematerialcyclinginthishigh-altituderegion.Insummary,thiscomprehensiveanalysisbridgesanimportantgapinourunderstandingoftheQinghai⁃TibetPlateauᶄsvegetationdiversityanditscomplexrelationshipwithenvironmentalfactors.Byenhancingourabilitytodifferentiateandclassifyvegetationtypes,thisresearchispoisedtomakemeaningfulcontributionstoseveralstudiesontheecologyandenvironmentintheQinghai⁃TibetPlateau.KeyWords:theQinghai⁃TibetPlateau;vegetationtypes;environmentalcharacteristics;vegetationcharacteristics;frequencydistributionstatistics环境差异造就了植被类型差异,青藏高原海拔变化引起的地形㊁气候及土壤空间差异造就了其独特的植被类型(如高寒草甸㊁高寒草原)及其空间变化(如植被垂直分异㊁干热河谷)[1 3]㊂因此,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及其特征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㊂受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其植被类型的遥感精细分类主要存在灌丛和草地区分㊁草地类型细分(细分为草原㊁草丛㊁草甸等)㊁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分布于森林或灌丛线以上㊁冰雪带以下,由苔原㊁垫状植被㊁稀疏植被构成的植物群落)识别和山地垂直地带植被识别四方面难点问题[4],单纯依靠更优的遥感数据或分类方法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需更多的分类特征参与以提高它们之间的区分度,而植被的特征与环境差异可增强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可分性㊁提高分类的精细程度[5 6]㊂此外,揭示青藏高原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可为青藏高原物种多样性研究[7 9]㊁地表物质循环研究[10 11]等提供理论支持㊂现有关于各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研究大多聚焦于气候㊁地形特征中的某一个或少量环境和植被特征,缺乏针对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植被类型特征和环境差异的定量与系统性分析㊂当前相关研究可大体归为两大类:一是基于空间化环境或植被特征数据的非定量化植被类型差异应用研究[5,12 13],二是基于实测数据㊁针对局域小范围的定量植被类型特征差异研究[14 15]㊂在基于空间化数据的定性研究方面,赵嘉玮等[16]㊁杨亮等[17]发现了青藏高原的植被和群落类型与年平均温度㊁年总降水量㊁土壤含水量㊁遥感植被指数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且其空间特征差异明显;Xu和Zhang[5]㊁Zhang等[12]㊁贾伟等[18]的研究表明,在植被分类中使用地形特征(数字高程模型,DEM)㊁气候特征(温度和降水)㊁土壤特征(土壤类型)㊁植被特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植被分布的空间细节㊁提高植被类型识别精度,但这些研究并未定量分析各植被类型的环境及植被特征差异,仅将这些特征作为辅助数据以提高植被分类精度㊂在基于站点观测数据的定量研究方面,杨新宇等[19]㊁姚喜喜等[20]㊁Wang等[2]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对祁连山㊁青藏高原干旱区等局域小范围内植被群落的植被与环境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的类型和分布与草地群落盖度㊁地上生物量㊁土壤物质含量㊁土壤含水量等植被与环境特征有关,且分析了对群落类型和分布的解释度最高的特征指标,但这些研究仅反映了站点尺度而不是空间全域的特征差异㊂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类型,非常有必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各植被类型特征和环境差异的定量与系统性分析㊂为此,本研究基于空间化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数据,采用频数分布统计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定量揭示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在植被㊁地形㊁土壤㊁气候4个维度共计58个指标上的差异,为利用这些环境及植被特征参与青藏高原的植被遥感精细分类㊁自然地带划分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㊁地表物质循环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数据与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其生态环境随海拔㊁纬度㊁经度等变化而呈现出巨大的空间差异,这一生态环境差异进一步导致了植被类型的变化(图1)㊂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气候寒冷干燥㊁地形起伏大㊁土壤贫瘠且极度缺氧[21 22],与平原地区相比生态环境更为恶劣,这就决定了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与平原植被类型有一定差异,青藏高原主要的植被类型是草甸㊁草原和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这些植被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23 24]㊂青藏高原具有地形起伏大且云雨多发㊁多种植被类型的特征相似(例如,草甸㊁草原与低矮灌丛)㊁高海拔区的植被稀疏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青藏高原遥感植被识别中存在多种问题[4]㊂1.2㊀数据及预处理1.2.1㊀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图(1)1ʒ100万中国植被图1ʒ100万中国植被图[24]是20世纪80年代基于实地调查和专家知识生产的植被分类图,主要反映了20世纪末的植被覆盖情况,其空间分辨率约为1km㊂虽然各植被类型斑块的边缘区域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各植被类型分布的空间趋势没有发生变化㊂所以,1ʒ100万中国植被图用作合成本研究植被类型数据的本底数据㊂(2)基于集成分类生产的青藏高原2020年植被现状图基于集成分类生产的青藏高原2020年植被现状图[4]集成了多个分类产品的优势,较1ʒ100万中国植被图更能反映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现状,其原始空间分辨为250m,本研究通过众数聚合方法重采样为1km㊂该植被图中植被型组的类别精度较高且其空间分辨率较高㊂所以,该植被现状图主要用于修正1ʒ100万中国植被图中的植被类型变化㊂1.2.2㊀环境及植被特征数据本研究中所涉及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数据主要分为植被㊁地形㊁土壤㊁气候4类,共58个指标(表1)㊂除土壤物质含量(全氮㊁全磷㊁全钾含量)数据外,所有空间化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数据均下载自GoogleEarthEngine平台,土壤物质含量(全氮㊁全磷㊁全钾含量)数据下载自GSDE(GlobalSoilDatasetforuseinEarthSystemModels,http://globalchange.bnu.edu.cn/research/soilw)㊂所有数据均采用最近邻方法重采样至1km,并计算2001 2020年共20年的均值作为特征分析数据,但DEM数据和土壤物质含量数据只有单年数据,故选用单年数据作为其特征分析数据㊂由于土壤特征相关数据中最顶层数据的准确性最高[26],且各土层的统计特征7592㊀7期㊀㊀㊀张慧㊀等: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㊀图1㊀青藏高原2020年植被现状图[4]Fig.1㊀ThestatusvegetationmapforQinghai⁃TibetPlateau上图沿用了青藏高原2020年植被现状图中的植被分类体系,是根据青藏高原植被分布特点和各植被类型遥感光谱可分性设计的分类体系;其中,植被现状图中的郁闭灌丛和稀疏灌丛合并为本文中的灌丛类型,植被现状图中的草地类型对应本文的草丛㊁草甸和草原较为相似,所以,在结果分析中仅列出最顶层的特征统计结果㊂1.3㊀方法为定量㊁系统地分析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本研究分两步开展:(1)提取各主要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核心区域,以确保用于后续分析的各植被类型中无其它植被类型被混分进来;(2)基于频859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数分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各植被类型的特征与环境差异㊂表1㊀参与特征分析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数据Table1㊀Environmentalandvegetationcharacteristicdataparticipatinginfeatureanalysis类别Types数据Data特征Characteristics数据源Datasource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文献References植被Vegetation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MOD15A2H(v006)500m[25]净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MOD17A3HGF(v006)500m[27]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MOD13Q1(v006)250m[28]增强型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树冠覆盖度MOD44B(v006)250m[29]非树木植被覆盖度裸地覆盖度植被物候生长季开始日期MCD12Q2(v006)500m[30]生长季结束日期生长季长度地形TerrainDEM海拔SRTMDigitalElevationDataVersion490m[31]坡度坡向土壤Soil土壤温度第1层(0 7cm)ERA5_LAND/MONTHLY11km[32]第2层(7 28cm)第3层(28 100cm)第4层(100 289cm)土壤含水量第1层(0 7cm)ERA5_LAND/MONTHLY11km[32]第2层(7 28cm)第3层(28 100cm)第4层(100 289cm)土壤物质含量土壤含氮量(0 4.5cm)GSDE1km[26]土壤含氮量(4.5 9.1cm)土壤含氮量(9.1 16.6cm)土壤含氮量(16.6 28.9cm)土壤含氮量(28.9 49.3cm)土壤含氮量(49.3 82.9cm)土壤含氮量(82.9 138.3cm)土壤含氮量(138.3 229.6cm)土壤含磷量(0 4.5cm)土壤含磷量(4.5 9.1cm)土壤含磷量(9.1 16.6cm)土壤含磷量(16.6 28.9cm)土壤含磷量(28.9 49.3cm)土壤含磷量(49.3 82.9cm)土壤含磷量(82.9 138.3cm)土壤含磷量(138.3 229.6cm)土壤含钾量(0 4.5cm)土壤含钾量(4.5 9.1cm)土壤含钾量(9.1 16.6cm)土壤含钾量(16.6 28.9cm)土壤含钾量(28.9 49.3cm)9592㊀7期㊀㊀㊀张慧㊀等: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㊀续表类别Types数据Data特征Characteristics数据源Datasource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文献References土壤含钾量(49.3 82.9cm)土壤含钾量(82.9 138.3cm)土壤含钾量(138.3 229.6cm)土壤有机碳(0cm)OpenLandMapSoilOrganicCarbonContent250m[33]土壤有机碳(10cm)土壤有机碳(30cm)土壤有机碳(60cm)土壤有机碳(100cm)土壤有机碳(200cm)气候Climate温度生长季平均温度(5 9月)MOD11A1(v061)1km[34]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降水量年总降水量ERA5_LAND/MONTHLY11km[32]蒸散发年总蒸散发MOD16A2(v006)500m[35]潜在蒸散发饱和水气压差饱和水气压差TerraClimate4638.3m[36]1.3.1㊀各主要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核心区提取本研究基于1ʒ100万中国植被图中的植被分类原则,同时参考植被类型在环境及植被特征上的可区分性,设计了本研究的植被分类体系㊂其中,一级类(植被型组)分为森林㊁灌丛㊁草地㊁沼泽㊁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㊁荒漠,二级类(植被型)将森林和草地进一步细分,森林细分为针叶林㊁针阔混交林㊁阔叶林三类,草地细分为草原㊁草甸㊁草丛三类㊂图2㊀各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内部核心区提取流程图㊀Fig.2㊀Flowchartoftheinternalcoreareaextractionforeachvegetationtype以1ʒ100万中国植被图为基础数据㊁基于集成分类生产的青藏高原2020年植被现状图为修正数据,综合其两者的植被信息,取两植被数据的交集,合成代表现状的植被分类数据(图2)㊂其中,对于植被现状图分类系统中未细分的草地类别(草原㊁草甸和草丛),在筛选出植被现状图的草地类别的基础上,按照1ʒ100万中国植被图中植被型信息划分出草原㊁草甸和草丛类别;对于植被现状图分类系统中缺少的荒漠类别,在筛选出植被现状图的其他类别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1ʒ100万中国植被图中的荒漠类别;对于植被现状图分类系统中有对应类别的森林㊁灌丛㊁沼泽和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则直接使用植被现状图中的植被类别㊂为保证类别的准确性,本研究假定植被分类数据中各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内部核心区准确性最高,因此运用数学形态学的腐蚀操作以提取各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内部核心区来分析其环境空间特征(图3),具体操作是针对每一种植被类型的各个图斑,将其边界均向内腐蚀1km,然后选用腐蚀后的区域参与后续分析㊂基于此方法提取的各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内部核心区在空间上是广泛分布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青藏高原不同地理位置的植被分布的特征差异㊂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内部核心区的像元数量如表2所示,但由于针阔混交林和草丛在青藏高原的分布面积很小,导致提取其内部核心区后样本数少于50个,因此,本研究只分析除针阔混交林和草丛外的其他植被类型的特征统计结果㊂069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图3㊀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核心区提取示意图(以针叶林为例)Fig.3㊀Schematicdiagramoftheinternalcoreareaextractionforeachvegetationtype(Taketheneedleleafforests,forexample)表2㊀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内部核心区的样本数量Table2㊀Samplequantityoftheinternalcoreareaforeachvegetationtype植被类型Vegetationtypes针叶林Needleleafforest针阔混交林Needleleafandbroadleafforest阔叶林Broadleafforest灌丛Scrub草原Steppe草丛Grass⁃forbcommunity草甸Meadow沼泽Swamp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Alpinetundra⁃cushion⁃sparsevegetation荒漠Desert样本数量Samplesize290011023489523132517445033694179038604150220图4㊀青藏高原海拔特征的小提琴统计分析示意图㊀Fig.4㊀Schematicdiagramofstatisticalanalysisbasedonviolinplot(takealtitudecharacteristicsonQinghai⁃TibetPlateau,forexample)1.3.2㊀基于频数分布统计分析环境及植被特征本研究基于小提琴图来分析各主要植被类型环境与植被的频数分布特征,小提琴图是箱线图和核密度图的结合(图4),除了具有箱线图可比较多组数据间差异的功能外,还可展示数据分布区间内部的情况(小提琴图的宽度表示分布概率密度)㊂本研究针对每个环境或植被特征,均绘制了各植被类型对应的小提琴图,对比各植被类型小提琴图所展示的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所有样本点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25%的数值,上四分位数:所有样本点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75%的数值)㊁离散程度㊁分布差异等统计特征,定量分析各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㊂2㊀结果2.1㊀各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1)各植被类型的植被特征差异从植被特征分植被类型统计结果(图5)来看,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净初级生产力㊁归一化植被指数㊁裸地覆盖度特征差异最为明显,叶面积指数㊁增强型植被指数㊁树冠植覆盖度㊁生长季开始日期和生长季长度次1692㊀7期㊀㊀㊀张慧㊀等: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㊀之,非树木植被覆盖度和生长季结束日期的特征差异最小㊂对比发现,叶面积指数在森林㊁草地各二级类之间图5㊀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特征统计结果Fig.5㊀Statisticalresultsofvegetationcharacteristicsfordifferentvegetationtypes图中横坐标数字表示各植被类型,详见图例;生长季开始日期㊁生长季结束日期指标的纵坐标数据表示从2022年1月1日起第多少天;特征差异主要比较各植被类型在数据分布和四分位数上的差异,若各植被类型之间的数据分布和四分位数区间差异越大,则说明它们的特征差异越大,其余特征差异比较方法同理的特征差异明显;净初级生产力在除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外的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存在特征差异;对于植被指数来说,归一化植被指数对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区分度优于增强型植被指数,对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269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特征差异明显;对于三个覆盖度特征来说,树冠植被覆盖度和非树木植被覆盖度在各一级类的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但树冠植被覆盖度对森林㊁草地植被型的区分度更好,裸地覆盖度对除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和荒漠外的其他各植被类型的特征差异明显;对于植被物候特征来说,三个物候特征在森林和草地之间存在特征差异,其中,生长季结束日期的特征差异最小,生长季开始日期在森林㊁灌丛㊁草地和沼泽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生长季长度在除草原㊁草甸和荒漠外的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存在特征差异㊂(2)各植被类型的地形特征差异从地形特征分植被类型统计结果(图6)来看,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海拔特征差异最为明显,坡度次之,坡向的特征差异最小㊂对比发现,海拔特征对应的各植被类型间特征差异明显,可区分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坡度特征对应的部分植被类型间存在差异,数据分布较海拔特征更为离散,但对沼泽类型的区分度较高,且可以辅助草地(包含草原和草甸)与沼泽类型的区分;坡向特征对应的各植被类型间分布差异小,对各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低㊂图6㊀不同植被类型的地形特征统计结果Fig.6㊀Statisticalresultsofterraincharacteristicsfordifferentvegetationtypes坡向的(0ʎ)指向正北,顺时针为正值,逆时针为负值,值域为-90ʎ 270ʎ(3)各植被类型的土壤特征差异从土壤特征分植被类型统计结果(图7)来看,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温度特征差异最为明显,土壤含水量次之,土壤物质含量的特征差异最小㊂对比发现,不同深度各土壤特征的频数分布统计特征基本一致,其中,土壤温度在阔叶林与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㊁灌丛与其他各草地类型之间㊁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土壤含水量在各草地类型之间㊁沼泽与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㊁荒漠与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土壤物质含量特征数据离散或组间差异较小,对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小,但可用于辅助部分植被类型的划分,例如,土壤含磷总量特征可用于辅助阔叶林的划分㊂(4)各植被类型的气候特征差异从气候特征分植被类型统计结果(图8)来看,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年最低温度和年总蒸散发特征差异最为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㊁年最高温度㊁年总降水量和饱和水气压差次之,潜在蒸散发的特征差异最小㊂对比发现,在三个温度特征中,年最低温度对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区分度高,生长季平均温度在森林各二级类之间㊁荒漠与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年最高温度在荒漠与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年最低温度在阔叶林与其他植被类型之间㊁灌丛与其他各草地类型之间㊁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各植被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年总降水量和年总蒸散发在森林㊁草地各二级类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潜在蒸散发对应的各植被类型间分布差异小,特征差异较小;饱和水气压差对应的各植被类型间分布差异较小,但在森林各二级类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㊂3692㊀7期㊀㊀㊀张慧㊀等: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㊀图7㊀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特征统计结果Fig.7㊀Statisticalresultsofsoilcharacteristicsfordifferentvegetationtypes因此,针对灌丛和草地区分问题,土壤温度㊁年最低温度㊁年总蒸散发㊁净初级生产力㊁植被指数(包含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㊁树冠植被覆盖度七个指标在灌丛和草地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明显,可以提高灌丛和草地之间的区分度㊂针对草地类型细分的问题,海拔㊁土壤含水量㊁年总降水量㊁年总蒸散发㊁叶面积指数㊁净初级生产力㊁植被指数(包含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㊁树冠植被覆盖度㊁裸地覆盖度十个指标在草原㊁草甸类型上的差异明显,可以提高草原和草甸之间的区分度㊂针对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识别的问题,海拔㊁土壤温度㊁年最低温度㊁净初级生产力㊁植被指数(包含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六个指标在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植被类型特征差异明显,可以增强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植被类型的区分度㊂进一步分析发现,海拔㊁土壤温度㊁年最低温度㊁年总蒸散发㊁净初级生产力㊁归一化植被指数㊁裸地覆盖度七个特征对大部分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可增强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即可用于增强山地垂直地带植被的区分度㊂2.2㊀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在环境及植被特征上的数值范围通过频数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大多数环境及植被特征对青藏高原植被都有一定的区分度,而且,箱线图的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的数值范围可以用以区分各植被类型㊂表3列出了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对应环境及植被特征的数值范围,可以定量标识出各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如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3035 3702m的地带㊁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650 1400m的地带,灌丛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为0.19 0.33kgC/m2㊁草甸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为0.10 0.23kgC/m2㊂3㊀讨论3.1㊀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环境和植被特征在一些非青藏高原范围或青藏高原局部小范围的植被分类研究中,采用海拔㊁坡度㊁坡向等特征参与分469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图8㊀不同植被类型的气候特征统计结果Fig.8㊀Statisticalresultsofclimatecharacteristicsfordifferentvegetationtypes类[5,12,30],发现他们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相较于仅采用遥感光谱特征进行分类),但尚未对其在分类中的作用进行系统㊁定量化的分析,对环境及植被特征差异的认识和应用尚不充分㊂同时,由于青藏高原范围广阔㊁环境差异明显,不同区域㊁同一植被类型的植被与环境特征存在差异[1 3],因此,若要揭示青藏高原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需要集合青藏高原各个区域样本进行环境与植被特征分析,而本研究中提取的各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内部核心区在空间上是广泛分布的,且样本量丰富㊂例如,课题组通过对青藏高原实地考察发现,祁连山区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 3400m范围内,而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横断山区,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 3800m范围内㊂因此,本研究系统㊁定量地研究了青藏高原各植被类型的植被与环境特征,在宏观尺度上揭示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植被与环境特征差异,并发现大部分环境及植被特征对青藏高原部分植被类型之间的区分度较高,为解决相对复杂的青藏高原植被遥感分类问题,提供了更多差异化的分类特征,可服务于灌丛和草地区分㊁草地类型细分㊁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识别和山地垂直地带植被识别等分类的难点问题㊂对于海拔变化跨度大㊁环境差异明显的整个青藏高原来说,并不是所有特征都能体现植被类型之间的特征差异㊂在非青藏高原范围或青藏高原局部小范围可以体现植被类型差异的坡向㊁土壤物质含量等特征,在青藏高原整体范围内的差异则较小㊂例如坡向特征,在山地植被分类中,坡向是区分植被类型的重要特征之。

青藏高原地域分异规律

青藏高原地域分异规律

青藏高原地域分异规律
青藏高原地域分异规律,指的是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也表现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高度和坡向之间。

青藏高原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地形地貌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原地带,地形起伏大,高原面被许多深沟峡谷切割成许多块体。

这些地形地貌特征对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要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

2. 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带。

这些气候带的形成和分布,受到了地形、海拔高度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

3. 土壤的影响:土壤是地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

青藏高原的土壤类型多样,从高原东南部的黄壤到西北部的灰漠土,从南部的砖红壤到北部的灰钙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的形成和分布,也受到了地形地貌、气候和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

4. 植被的影响:植被是地表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多样,从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到西北部的荒漠草原,从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北部的温带草原等。

这些植被类型的形成和分布,也受到了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

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62°W 60°W44°N2017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综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4分)下图示意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

其中Ⅰ、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

据此完成1~2题。

1.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A.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C.山地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2.Ⅲ区域植被增加主要因为A.生态退耕B.人口外迁C.冰雪融水增加D.降水显著增加随着城市化推进,我国部分农村的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出现废弃或闲置,形成空心化村庄,其演化过程与乡村人口的空间动态移动密切相关。

下图为城乡结合部空心化村庄演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3~5题。

3. a 、b 、c 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C.村中心、村周边、全村D.村周边、村中心、全村4. 亚空心化阶段主要表现为A.城市人口向村中心转移B.城市人口向村周边转移C.村中心人口向城市转移D.村周边人口向村中心转移5. 农村再实心化会促使A.城市用地规模减小B.城市产业大量外迁C.农村人均耕地增加D.农村设施逐渐完善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E 40°35°30°25°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

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塞布尔岛是由A.板块挤压隆起形成B.生物遗体堆积形成C.河口泥沙堆积形成D.海流携沙冲积形成7. 该岛的移动方向是A.向西B.向东C. 向南D. 向北8. 冬至日加拿大渥太华(45°25′N , 75°43′W)当地时间6时39分,塞布尔岛迎来日出,该日塞布尔岛的昼长约为A.4小时21分B.5小时21分C.8小时42分D.10小时42分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 m/ s 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9~11题。

中国地理问答题

中国地理问答题

中国地理部分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①冬季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②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而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层层山脉阻挡,势力减弱,干冷性质也发生变化,因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

2、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在吐鲁番盆地,出现的原因有:①地势低洼②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增温快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④沙漠面积广大,吸热快⑤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极易散失3、我国五个温带及其作物熟制热带:一年三熟(水稻、橡胶)亚热带:一年两熟(甘蔗、油菜)暖温带: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甜菜)寒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甜菜)青藏高原:一年一熟(青稞)4.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4、5月:华南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8月:华北、东北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9月:退回长江以南10月:退出中国大陆5.我国年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一般对应关系: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7.说明我国夏季风强弱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南涝北旱。

8.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9.描述以塔里木河为代表的内流河的特征。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冬季常出现断流现象;含沙量大;流程短。

10.说明长江、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河流上游中游下游长江多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河道弯曲,多支流、湖泊,有地上河江阔水深,河道宽阔,水量大黄河多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含沙量小,水量较大支流众多,含沙量大有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11.说出中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了解其分类。

课练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课练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课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22·淮安市高三开学考试]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

某山地自然保护区(25°38′N~25°43′N,118°05′E~118°2′E)主峰海拔1 856米,部分地区植物分布存在着人为干扰。

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据此完成1~2题。

1.受人类干扰明显的海拔及海拔1 700米以上温带植物属数比亚热带多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1 300~1 500米,水分条件差B.1 500米以上,土壤肥力低C.1 700~1 800米,阴阳坡差别小D.1 100米以下,越冬条件差2.该地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垂直分布特点及原因()A.乙处大于甲处是由于水热条件好B.数量变化与海拔分布均呈负相关C.从丙处到乙处数量变化与面积有关D.数量与海拔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2022·河北高三模拟]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称为高山林线。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1~2题。

3.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林线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下垫面差异C.人类活动差异D.土壤性状不同4.推测图中最高林线的形成得益于()A.向阳坡光照充足B.暖湿空气势力强C.迎风坡降水量大D.背阴坡蒸发量小[2022·辽宁高三模拟]下图示意“某山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与山地乙坡相比,甲坡()A.位于山地迎风坡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在山麓D.日照时数较长6.该山乙坡最热月均温0 ℃的海拔约为()A.6 200米B.2 500米C.4 200米D.5 200米[2022·北京高三三模]气候变化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 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变化情况。

高考地理地形地质、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高考地理地形地质、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高考地理地形地质、地域分异规律总结地形地质☆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1. 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 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区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3. 流石滩(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剧烈的昼夜气温变化和冻融作用下(风化作用);岩石表面裂隙发育,不断崩解破碎;岩屑和碎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向下滑动,在较平坦处堆积形成流石滩。

4. 乌尤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因海水干涸而成):早期,该地为海洋,受板块挤压作用,安第斯山脉隆起,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泊;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蒸发后形成盐沼。

5. 刚果河入海口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刚果河入海口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如果河流流经湖泊或湿地,泥沙大量沉积,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能力强。

6. 乐业天坑群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答题模板: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③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④重力坍塌成天坑。

7. 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宝石(变质岩)富集于冲积层的过程:含有宝石的变质岩,随着地壳运动隆起上升并出露于地表;后经外力风化和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富集于冲积层(沉积岩)中。

第六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六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方向相一致原则 三 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方向相一致原则 开展自然区划的主要目的, 开展自然区划的主要目的 , 在于揭示所 在区域的客观地域分异规律。 在此基础上, 在区域的客观地域分异规律 。 在此基础上 , 为发挥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 合理利用自然 为发挥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 , 资源, 改造不利自然条件, 资源 , 改造不利自然条件 , 以及保持生态平 衡提供科学依据。 衡提供科学依据。
(二)发生学原则 二 发生学原则 发生学原则, 又称发生统一性原则。 发生学原则 , 又称发生统一性原则 。 它是指自然区划所划分出的任一自然区 域单元应在其成因上有相对一致性。 域单元应在其成因上有相对一致性。任 何一个自然区域单位都有其发生发展历 史,这种发生发展历史的一致性也是在 自然区划中划分自然区域单位的重要依 据之一。 据之一。 在自然区划中运用发生学原则时, 在自然区划中运用发生学原则时,不 仅要考虑到非地带性因素, 仅要考虑到非地带性因素,而且也必须 考虑到地带性因素。 考虑到地带性因素。
四、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一)自然区划单位 一 自然区划单位 可以把自然界存在的自然区域单位分 为两种基本的类型, 为两种基本的类型 , 即地带性自然区域单 位和非地带性自然区域单位。 位和非地带性自然区域单位 。 而作为地带 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最一致的 区域——自然景观, 在自然区划的等级单 自然景观, 区域 自然景观 位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位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二)垂直带分异图式 二 垂直带分异图式
(三)垂直带与水平地带之间的关系 三 垂直带与水平地带之间的关系 首先, 首先 , 每一个水平纬度带内的山地只要达 到一定的海拔高度, 到一定的海拔高度 , 就会出现垂直带分异 , 而其垂直带谱的类型则依存于它所处的 水平地带。 水平地带。 其次, 只要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高度, 其次 , 只要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高度 , 就 会在所在水平地带基础上, 会在所在水平地带基础上 , 依次出现相当 于从该山地直到极地的所有类似垂直带。 于从该山地直到极地的所有类似垂直带。 再次, 再次 , 同一类型和性质的山地垂直带的出 现高度, 现高度 , 在不同水平地带范围内是不同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2009年05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ol.28,No.3May,2009收稿日期:2008-12;修订日期:2009-02.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BAC01A01-02)。

作者简介:于伯华(1974-),男,山东枣庄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环境整治、土地利用。

E-mail :yubh@391-397页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于伯华1,吕昌河1,吕婷婷2,3,杨阿强1,4,刘闯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3.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本研究以1981-2006年间的GIMMS/NDVI 产品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植被空间分布、植被波动和植被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1981-2006年间,雅鲁藏布江河谷区、错那县和墨脱县的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三江源地区的顶端和青海南山北麓等区域地表植被年际波动较大。

反映区域植被盖度时间变化趋势的SLOPE 值以及植被盖度,具有从南部、东南部向北、西北部“下降—上升—不变”的规律。

植被盖度下降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和青海湖南部,其次是三江源中南部地区;植被没有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植被指数显著上升的区域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植被指数明显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间盆地区,轻微上升的区域分散在明显改善区的周围。

依据SLOPE 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将整个高原划分为4个一级区:帕米尔高原植被指数上升区、藏北高原—阿里高原—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稳定区、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植被指数上升区和三江源—横断山区植被指数下降区。

关键词:NDVI ;植被变化;区域分异;青藏高原1引言地域分异也称为区域分异,是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水平地域分异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是地域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对应的太阳辐射、降水、土壤和生物等主要地表过程和要素都具有与纬度和距海远近相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了各自然要素和地表过程、能量与物质循环以及自然综合体沿纬度和经度的地域分化[1]。

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的空间分布以及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是生态地理区域划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3]。

因此开展地域分异研究不仅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自然综合区划的基础工作之一[4],其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安排生产有指导作用。

开展地域分异研究,传统分区方法和过程具有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空间精度差的弊端[5],已经无法满足准确、经济地获取数据的要求,无法解决分区过程中的标准一致性问题。

卫星遥感具有其他调查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实现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的目的[6],具有统一量纲的遥感数据产品也为研究过程中保证标准一致性提供了可能[7-8]。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为分区过程中有效地辨别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提供了技术支持[9]。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为快速识别环境因子和地表过程的地域分异特征提供了可能,并为分区结果的对比提供比较好的参照。

地表植被是一定水分、气温及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植被之间的差异直接反映了不同水热组合及其差异性,是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生态系统状况、环境压力和景观变化的指示器[6]。

每一种气候类型都对应着一套相应的植被类型[10],在具有地域分布特征的各自然因子及过程的影响下,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11]。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地理科学进展28卷有深刻的影响[1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易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13-15],高原植被系统行为往往比周围地区更早、更明显地预兆全球变化[12,16-17]。

同时,青藏高原上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已经引起部分地区草地退化、冻土消融[[18-19]等现象。

鉴于青藏高原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全球气候演化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与生态安全和区域安全的紧密联系[21],有必要加强高原植被动态变化地域分异特征的研究,以充分认知植被变化的区域特征、地区差异和发展规律,为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2数据与方法2.1研究区概况青藏高原介于26°00′12″N~39°46′50″N、73°18′52″E~104°46′59″E之间,面积为257.24×104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22]。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存在5个主要的地貌单元:藏北高原、雅鲁藏布江河谷、藏东纵向岭谷区、喜马拉雅山地、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的地势格局以及大气环流特点决定了高原内部热量、水分条件地域组合有着明显水平变化,气候类型独特而复杂多样。

大部分地区最暖月气温在15℃以下,年降水量在50~1000mm 之间,总体上呈现出从东南暖热、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带状递变的趋势,在自然景色上表现为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带状更迭。

同时,由于高原东部常常在短短几十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垂直高差达数千米,较大的高差以及山地的阻挡作用,热量和水分在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垂直自然带。

2.2数据本研究采用了广泛应用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全球观测模拟与制图研究组(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GIMMS)制作的1981-2006年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

它具有空间分辨率低但时间分辨率高、时间序列长的优点,是研究大尺度(包括地区、国家、洲乃至全球)、长时间跨度生态环境/土地覆被变化不可多得和替代的数据集。

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8km,通过15天的影像合成,即每月有两个时相的数据,上半月为1-15日,下半月数据为当月16日以后数据。

同来自AVHRR的其他数据集相比,GIMMS/NDVI做了如下改进[23]:譹訜消除了火山爆发造成的气溶胶对传感器成像质量的影响;譺訜借助经验模态分解和重建,将卫星漂移对数据的影响降到最低;譻訜利用最大值法消除云覆盖和水蒸汽的影响;譼訜经过传感器衰减和交叉验证误差校正。

GIMMS/NDVI在中国植被遥感研究中不存在数据限制问题[24],完全可以应用于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空间分异研究。

数据统计和分析过程中通过掩码(Mask)屏蔽水体对高原NDVI分布及变化趋势的影响。

高原植被图的比例尺为1∶100万。

因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稀少造成高原内部寒旱化明显,地表植被亦具有耐寒、耐旱的特点。

根据我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青藏高原部分),高原上广泛分布着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灌丛草原、灌丛草甸、荒漠、草原、草原灌丛、草原草甸、草丛、草甸、草甸灌丛、沼泽、沼泽草甸、高山植被、栽培植被等类型。

其中,面积最广的高寒草原,集中分布于藏北高原,占高原总面积的27.54%;其次为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黄河、长江以及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高海拔地区,占高原总面积的25%以上;再次为高寒荒漠和高寒灌丛,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96%和7.56%。

而喜暖湿的植被类型主要沿纵向岭谷区水汽的上行通道向河流源头延伸,但是空间分布上也仅局限于高原东南部,所占面积不超过区域总面积的20%,其中,针叶林面积最大,占4.95%;阔叶林的面积较小,仅占区域面积的2.3%。

2.3方法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标准差来描述植被的空间分异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完成植被变化的分区研究。

譹訜一元回归近年来,一元回归常用于进行长时间序列的植被遥感分析。

它是以时间t为自变量,对多年植被指数影像中各像素点NDVI值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特点是以单个像元的时间变化规律反映整体的空间变化规律[25-27]。

SLOPE就是这个回归方程的斜率,如果SLOPE为正数表示随着时间变化植被指数数值升高,即当地植被活力和盖度存在增加的趋势,且数值越大说明植被活动越强,植被盖度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

反之,当SLOPE 值为负时,表示随着时间变化植被指数呈下降趋3923期于伯华等: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势,该地区植被盖度可能存在降低趋势。

因此,通过SLOPE值的正负及其大小,可以判断地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盖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SLOPE=n*ni=1Σi*NDVI i-(ni=1Σi)(ni=1ΣNDVI i)n*ni=1Σi2-(ni=1Σi)2(1)式中:n为监测时间段的年数;i从1到n,为研究时段内年份的序号。

譺訜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表示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因此,在本研究中标准差越大,说明该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各像素的NDVI距离平均值越远,即该时段内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较大。

同SLOPE相比,标准差只表示变化的幅度而不能体现变化的方向。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S=ni=1Σ(x i-x)2n-1姨(2)譻訜空间聚类分析(Spatial Clustering Algorithm)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直接比较各事物或对象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类的分析技术。

空间聚类分析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多维数据集中根据距离的度量找出簇或稠密区域[28],即将具有相似地域空间分布特征的对象分类方法。

本研究主要借助ARCGIS中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模块中的再分类(Reclassify)、主成份过滤(Majority Filter)、栅格合并(Aggregate)、边界清理(Boundary Clean)等命令实现栅格数据的概化和平滑及相应分区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