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实验课内容
公差测量专题实训报告

一、实训名称公差测量专题实训二、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合作者:XXX指导教师:XXX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工程实验室五、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六、实训原理公差与配合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范围。
它直接影响零件的互换性和产品的性能。
公差测量是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重要手段。
七、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如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等。
- 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 实践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八、实训环境和器材1. 实训环境:机械工程实验室,具备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
2. 实训器材: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
九、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熟悉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方案。
2. 测量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3. 数据处理:- 记录测量数据。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4. 总结与报告:-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撰写实训报告。
十、实验结果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了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了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70学时)适合数控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以企业UJ位技能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以典型零件的几何精良设计马桧测为主要教学的内容,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而公差配合与测域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深刻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技术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二、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加境E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培笄学生职业能力出发,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诳,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通过公差配合与测破技术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并以最后理论实训单元设计教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知识目标(1)学会分析零件结构,掌板零件尺寸精度的设计方法,熟悉零件尺寸的检测方法,以及尺寸标注的正确方法.(2)学会零件尺寸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3)认识零件形位精度,掌握零件形位精度设计,熟悉零件形位精度的检测方法.以及在图中的正确标注.(4)认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掌握如何选用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在图中的正确标注.(5)熟悉典鞭零件,如螺纹、键、轴承、齿轮等标准件的标准以及使用性能,会变阅手册、选用常用的标准件,并能对典型零件的几何精度的进行设计.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1)能按设备的工作要求与运动性能选择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合埋的检测方法.(2)能用图样和技术语言来表达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希皮、表面粗糙度、以及合理的检测方法.(3)会对齿轮、轴系等结构零件进行几何精度分析,(4)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备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的能力.能综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一级直齿同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6)具备对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时四、实验内容实验一1.皮块的清洗与组合2.内径百分表测孔3.比较仪测轴1.卧式测长仪测小孔实验二2.水平仪测林轨的H战度3.偏摆检测仪刈轴的跳动4.对称度的测量实验三轮睨仪测表面和糖度2.光切显微彼测表面3.粗精度样板实验四1,三针法测螺奴4.万工显测爆纹5.正弦观测推度实验五齿轮测及1.测齿原2.公法线千分尺测齿轮3.投影仪测小齿轮4.大型工具显微镜测位置度5.万能测齿仪测携节周节五、教学硬件设施1.一般长度测吊:仪器:谢标卡尺、端疵测微器、万能角度尺、高度尺、/块、机械测微仪、偏投测长仪、椎式水平仅、三针、百分表、千分表、平板、磁力表座、V型帙、内径百分量表等.2.光学精密仪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长仪、4500投影仪、光切显微境、光学测微仪.3.精密仪器:圆吱仪、表面相精度自动分析仪、力能测齿仪、单啮仪等,。
公差实验报告

公差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公差实验
实验对象:机械零件
实验目的:通过对机械零件的公差实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关系,了解不同公差对配合的影响。
实验原理:公差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零件尺寸允许的偏差。
通常用上限公差和下限公差来表示。
根据公差的不同,配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间隙配合:零件装配后,在它们之间的间隙内存在一定的游动量。
2.过盈配合:零件装配后,使其紧密配合,不会产生游动量,甚至需要冲压、压入等特殊的加工方式。
3.套筒配合:需要安装一根零件到另一个零件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
实验步骤:
1.测量被检零件和对应配合零件的尺寸,并计算其上限公差和下限公差。
2.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配合、公差、基准尺寸进行实验。
可以通过精密卡尺、衡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3.将被检零件与对应配合零件进行配对,检验它们之间的配合情况。
根据游动量和紧度,确认配合类型。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配对零件的公差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实验结果:
1.间隙配合:被检零件和配合零件尺寸之和接近基准尺寸,游动量较大,需要保证零件相对位置的准确度。
3.套筒配合:被检零件外径与对应配合零件内径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需要注意防止零件变形、变色等问题。
通过公差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公差对机械零件的配合有着不同的影响。
精确的公差控制对于保证零件质量、提高机械装配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合理的公差设计,以达到最优的零件匹配效果。
公差实训报告

公差实训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公差与技术测量综合性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公差与技术测量综合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为了使学生对《公差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深入的认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开设该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根据被测量零件,从已有的实验设备中选择合理测量仪器,确定测量方法步骤,并对零件的合格性与否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实验基本原理数字立式光学计光学主要用作相对法测量轴尺寸,在测量前先用量块或标准件对准零位,被测尺寸和量块尺寸的差值可在仪器的显示。
内径百分表也使用相对法测量孔尺寸。
表面粗糙度仪采用针描法测量。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1、数字立式光学计2、涨簧式内径百分表3、表面粗糙度测量仪4、量块五、实验步骤1、根据给出的零件及其设计图纸,确定检测项目。
2、针对检测项目及其精度,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3、就检测项目和选定的仪器,制定各检测步骤。
4、分别进行各项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试验图8待检测零件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1、轴尺寸记录表2、孔尺寸记录表23、检测跳动误差记录表4、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记录表34、结论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同组人:公差实验报告王泉10模具10311140陈敏徐志豪12345姓名:专业:年级:学号:课任教师:批阅时间:分数:实验名称:千分尺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过程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数据记录2.数据处理:六、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公差与技术测量学生姓名:学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5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公差与技术测量综合性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公差与技术测量综合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为了使学生对《公差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深入的认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公差实训报告范文(精选)

公差实训报告范文(精选)一、实训目标本次公差实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公差的概念和作用,并学习如何进行公差设计和公差分配,使得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要求。
二、实训内容1.了解公差的含义和作用公差是指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允许偏差范围,用来衡量零件的尺寸精度。
公差的作用是确保零件之间能够正确配合,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2.学习公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在进行公差设计时,需要考虑零件的功能要求、制造工艺和可靠性等因素。
通过了解公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可以合理地分配公差,从而使得零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3.进行公差分析和公差计算公差分析是指对零件进行尺寸链分析,确定各个环节的公差分配,并根据功能要求和制造工艺确定零件的公差。
公差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公差要求,计算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范围。
4.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应用公差设计和公差分配的方法,并通过案例的分析,了解公差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三、实训过程1.学习公差的基本知识和概念通过教材和讲座的学习,了解公差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公差的含义、作用、分类等。
2.进行公差分析和公差计算的实践操作选择几个典型的零件进行公差分析和公差计算的实践操作,学习如何进行公差分析和公差计算,并熟练掌握公差分析和公差计算的方法。
3.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应用公差设计和公差分配的方法,并通过案例的分析,了解公差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公差实训,我深刻理解了公差的概念和作用,学习了公差设计和公差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中,我熟练掌握了公差分析和公差计算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公差设计是零件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公差设计能够确保零件之间的配合和装配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公差与测量实验报告

公差与测量实验报告公差与测量实验报告1. 引言公差是指在制造过程中,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允许变动范围。
在现代工业中,公差的控制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互换性至关重要。
测量是评估产品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步骤。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实验,探讨公差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实验,了解公差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测量公差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验装置和材料实验装置包括千分尺、游标卡尺、量规等。
实验材料为不同尺寸的零件。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4.2 测量零件尺寸:选取不同尺寸的零件,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4.3 计算公差: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个零件的公差范围。
4.4 分析结果:比较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公差范围,分析是否符合要求。
5.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出了不同零件的公差范围。
在比较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公差范围时,发现部分零件的测量结果超出了公差范围。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装置的误差、操作技巧不熟练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于关键零件的测量应更加严格,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互换性。
6. 公差的意义公差的控制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互换性至关重要。
如果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偏离了公差范围,可能会导致产品的功能失效或装配困难。
因此,合理设置和控制公差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一步。
7. 测量公差的方法和技巧测量公差需要使用准确可靠的测量工具,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工具的垂直和水平,避免斜置和摆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 结论通过本次测量实验,我们了解了公差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测量公差的方法和技巧。
公差的控制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互换性至关重要,而测量是评估产品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步骤。
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设置和控制公差,并使用准确可靠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互换性。
公差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训报告的内容格式(一) 实训名称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二) 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三) 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姓名]学号:[学号]合作者:[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四) 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年]年[月]月[日]实训地点:[实训室名称](五) 实训目的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六)实训原理公差配合原理是机械制造中保证零件互换性的基础,通过设定合理的公差范围,确保零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测量技术则是通过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等进行精确测量。
(七) 实训内容1. 学习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包括公差等级、配合种类、基准制等。
2. 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包括量具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减小等。
3. 进行实际操作,包括零件的加工、测量和检验。
(八) 实训环境和器材实训环境: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室实训器材:量具(卡尺、千分尺、塞尺等)、加工设备(车床、铣床等)、检验工具(量块、平板等)(九) 实验步骤1. 理论学习: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 实际操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零件的加工、测量和检验。
- 加工: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车床或铣床上加工零件。
- 测量:使用量具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尺寸测量。
- 检验:将测量结果与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对比,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十) 实验结果1. 成功加工出符合公差要求的零件。
2. 通过测量,得到零件的尺寸数据,并与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对比。
3. 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零件符合公差要求,部分零件存在轻微超差。
二、实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公差实验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合理的公差设计和精确的测量,才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知识教学目标1. 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 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 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 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 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三、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36(理论教学:26 实训教学:10)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4.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5.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6、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7.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报告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能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测量技术对零件进行检测。
二、实验内容
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测量工具的介绍。
2. 零件尺寸的测量与检验。
3. 形位公差的测量与检验。
4.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检验。
5. 测量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三、实验步骤及记录
1.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塞尺、量规等。
2. 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
3. 零件尺寸的测量与检验:使用卡尺和千分尺测量零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比较测量值与设计值的差异,判断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4. 形位公差的测量与检验:使用量规和塞尺测量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形位公差,并记录测量数据。
判断是否符合形位公差要求。
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检验:使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判断是否符合表面粗糙度要求。
6. 测量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整理测量数据,分析零件的合格率,提出改进意见。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技术,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这些技术对零件进行检测。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公差与配合课程设计

公差与配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2)掌握公差带、配合间隙、过盈配合等基本原理;(3)熟悉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4)掌握基本尺寸、基准和极限尺寸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进行尺寸设计;(2)能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3)能够计算和分析零件的公差带和配合间隙;(4)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公差与配合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2.公差带、配合间隙、过盈配合的基本原理;3.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4.基本尺寸、基准和极限尺寸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尺寸设计、配合选择、公差带和配合间隙的计算与分析;6.实际工程中的公差与配合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与配合问题,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加深对公差与配合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等;2.参考书:《公差与配合实用手册》等;3.多媒体资料:公差与配合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4.实验设备:公差与配合实验装置、测量工具等。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本次实训是关于公差测量的实践课程,旨在使我们掌握测量公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精度、公差的定义、符号、表达以及测量方法等知识,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公差的概念和表现方式;3. 学习利用钢尺、游标卡尺进行公差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4. 培养精密加工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公差是指与同一尺寸或角度相关的一组尺寸或角度值之间的差异量,其中设计公差是设计者为了保证零件性能和装配要求而规定的公差;制造公差是在制造过程中个体差异所引起的,主要是机械加工、热处理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公差有三种表现方式:① 数字法:数字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0.02,-0.03。
② 符号法:符号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 H7,5 m6。
③ 字母数字法:字母代表公差等级,数字代表基本尺寸,如:H7。
3. 公差的测量方法① 两点法:以两个部分的两个基准面为基础,用示值卡尺或高度规等进行测量。
② 最大值法:以所测量尺寸的最大值来表示上限公差,用千分表等进行测量。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材料:视力表。
2. 器材:钢尺、游标卡尺、同轴度指示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熟悉公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
(2)将测量材料和器材摆放整齐,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实验。
(1)使用钢尺测量视力表的长度。
(3)使用同轴度指示仪检查视力表的同轴度。
3. 数据处理(1)分别计算出视力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平均值和方差。
(2)利用公差的表现方式计算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公差,并将测量数据与公差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部位|长度(mm)|宽度(mm)|厚度(mm):-:|:-:|:-:|:-:1|150.01|22.55|2.5012|150.02|22.54|2.5003|150.00|22.52|2.502平均值|150.01|22.54|2.501方差|0.0002|0.0006|0.00012. 公差分析视力表采用了数字法来表示公差,其参数如下:宽度公差:22.5+0.05,-0 mm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尺寸均接近于设计公差规定的范围,但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测量器材或者操作技能的原因所致。
关于公差的课程设计

关于公差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公差的定义,掌握公差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公差在机械加工、测量等领域的实际应用;3. 学生能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公差的计算和判断;2. 学生能够运用公差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公差与配合的设计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公差知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2. 学生能够认识到公差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热爱;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科学科,涉及数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公差的定义与性质- 公差的含义、作用及分类- 公差的表示方法及标准2. 公差的计算与应用- 基本公差的计算方法- 实际工程中的公差计算实例分析3. 公差与配合- 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方法4. 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加工中的公差控制- 测量技术中的公差应用- 公差在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公差的定义与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公差的含义,了解公差的作用- 学习公差的表示方法及标准第二课时:公差的计算与应用- 讲解基本公差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计算实例第三课时:公差与配合- 介绍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学习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及配合方法第四课时: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探讨公差在机械加工、测量技术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时长:2学时/周,共计XX学时/学期授课对象:机械类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1.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了解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和应用;4.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公差基本术语及概念:熟悉公差基本术语及概念的定义,理解其含义;2. 尺寸公差与配合: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3. 量具使用: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测量工具;4. 测量技术:了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范围,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5. 综合实践:通过综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2.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应用;3. 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实验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3. 期末考试:笔试或操作考核,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掌握程度。
八、课程资源1. 提供相关教学视频、PPT、案例等教学资源;2. 提供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指导;3. 提供课后答疑和辅导服务。
九、课程评估与反馈1.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2.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3. 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情况,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总结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总结一、前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总结: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实验操作、考试形式和应用价值。
二、课程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公差及其表示法:介绍了公差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以及公差的表示法,如基本偏差、上下偏差和等分偏差等。
2.配合及其种类:介绍了配合的概念及其分类,如轴向配合、平面配合和锁紧配合等。
3.技术测量基础知识:介绍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如千分尺、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表等。
4.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介绍了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如零点误差校正和平均值法消除随机误差等。
5.三坐标测量技术:介绍了三坐标测量仪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讲解了如何使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精密测量。
三、学习方法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学习:通过听讲、看书等方式,掌握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工具和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课后习题:通过做相关的习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4.参观企业:通过参观机械制造企业,了解机械制造行业中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的应用情况,提高对该领域的认识。
四、实验操作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实验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千分尺的使用:通过对零件进行千分尺测量,掌握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法。
2.游标卡尺的使用:通过对零件进行游标卡尺测量,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法。
3.外径千分表的使用:通过对零件进行外径千分表测量,掌握外径千分表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法。
4.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通过对零件进行三坐标测量,掌握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处理方法。
五、考试形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考试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笔试:主要测试学生对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公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公差与技术测量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为了使学生对《公差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深入的认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开设该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根据被测量零件,从已有的实验设备中选择合理测量仪器,确定测量方法步骤,并对零件的合格性与否做出相应的判断。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1、数字立式光学计数字立式光学计光学主要用作相对法测量,在测量前先用量块或标准件对准零位,被测尺寸和量块(或标准件)尺寸的差值可在仪器的显示。
使用说明1)按被测件的验收尺寸组合量块2)选择测头3)调整仪器零位4)工件测量2、涨簧式内径百分表主要用于以比较法测量通孔、盲孔或深孔的直径。
使用方法1)内径百分表的装夹2)测量方法根据被测孔的内尺寸选择校对环规,先检查内径百分表的相互作用,然后对零,对好零位,把内径百分表从环规(或千分尺)内取出来。
测量时,把涨簧测头放入被测孔内后,摆动表架,找出百分比读数最大值,该值就是被测孔与环规孔径(或千分尺读数)的差。
3、表面粗糙度测量仪JB-2C粗糙度测试仪可用于轴承内外圈滚道表面粗糙度测量,它利用仪器的测针与被测表面相接触,并使测针沿其表面轻轻划过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一种测量法。
操作方法打开微机及主机箱右下侧电源开关1)进入测量程序2)调整被测件位置3)进行测量4)选择范围5)设置参数6)显示和打印4、量块量块是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中心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其工作长度的一种高精度量具。
量块的精度分级又分等1)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0、1、2、3、4级,其中0级精度最高,2)按检定精度分为1、2、3、4、5、6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
三、实验步骤1、根据给出的零件及其设计图纸,确定检测项目。
2、针对检测项目及其精度,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3、就检测项目和选定的仪器,制定各检测步骤。
实训报告公差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公差作为衡量产品精度和功能性的重要指标,对产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我们对公差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参加了本次公差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公差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公差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公差基本概念公差是指允许的最大尺寸偏差,是保证产品互换性和功能性的重要条件。
公差分为基本公差和附加公差,基本公差是指尺寸偏差的上限和下限,附加公差是指对基本公差进行补充的公差。
2. 公差等级公差等级分为20个等级,从IT01到IT18,数字越小,精度越高。
不同等级的公差适用于不同精度要求的零件。
3. 公差计算方法(1)基本偏差计算:基本偏差是指尺寸偏差的上限和下限之差,计算公式为:基本偏差=上限-下限。
(2)公差带计算:公差带是指尺寸偏差的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计算公式为:公差带=上限-下限。
(3)公差极限计算:公差极限是指允许的最大尺寸偏差和最小尺寸偏差,计算公式为:公差极限=上限+下限。
4. 测量工具的使用(1)卡尺:卡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
使用时,注意将卡尺紧贴被测物体,确保测量精度。
(2)千分尺:千分尺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长度、直径、厚度等尺寸。
使用时,注意调整千分尺的测量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测量误差。
(3)水平仪:水平仪用于测量物体的水平度,确保加工精度。
使用时,将水平仪放置在物体上,观察气泡的位置,判断物体是否水平。
四、实训过程1. 学习公差基本概念、公差等级和公差计算方法。
2. 实际操作,使用卡尺、千分尺、水平仪等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3.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公差等级和公差带。
4. 分析测量数据,总结公差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公差的基本概念、公差等级和公差计算方法,学会了使用卡尺、千分尺、水平仪等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公差配合实验实训报告书

一、实训报告的内容格式(一)实训名称:公差配合实验(二)所属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三)学生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合作者:[合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年]年[月]月[日] [实训地点](五)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
2. 学会应用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选择合适的配合。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机械零件精度要求的认识。
4. 培养实际工程中解决公差配合问题的能力。
(六)实训原理公差与配合是机械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它是保证机械产品互换性的重要依据。
公差是指允许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实际尺寸之差,配合是指两个零件相互结合时,其尺寸的相互关系。
公差配合原则包括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原则、极限实体原则和标准公差原则等。
(七)实训内容1. 学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
2. 熟悉国家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掌握不同配合的选择方法。
4. 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
(八)实训环境和器材1. 实训环境:实验室2. 实训器材:公差配合实验装置、量具、标准件等(九)实验步骤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零件和量具。
3.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测量零件的尺寸。
4.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零件的公差和配合。
5. 记录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十)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掌握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学会了国家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的应用。
3.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
4. 分析了实验中出现的公差配合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二、实验报告正文一、引言公差与配合是机械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它是保证机械产品互换性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学会应用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选择合适的配合,提高实际工程中解决公差配合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公差是指允许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实际尺寸之差,配合是指两个零件相互结合时,其尺寸的相互关系。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授课计划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授课计划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
授课内容:
第一天:
1. 绪论: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概念和意义,强调其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2. 尺寸公差与配合标准:讲解国家标准对尺寸公差和配合的规定,包括基本术语和相关标准。
3. 常用测量器具及其使用方法:介绍常用测量器具(如卡尺、千分尺、量块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天:
1.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基础:讲解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标注方法及测量方法。
2. 表面粗糙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测量方法: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和测量方法,以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第三天:
1. 滚动直线导轨副配合及检测:讲解滚动直线导轨副的配合要求及检测方法,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传动带松紧度调整及检测:介绍传动带松紧度的调整方法和检测方法,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第四天:
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包括使用各种测量器具对零件进行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测量,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课程评估:通过综合实践、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时,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定义;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定,具有初步选用公差与配合的能力;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会选用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几何量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2)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3)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4)键与花键公差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5)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6)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7)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8)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
2.能力目标:(1)内径测量、外经测量;(2)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3)分别用针描法、光切法、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4)影像法测量螺纹、三针法测量螺纹;(5)齿轮各参数的测量;(6)设计光滑极限量规。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5)培养学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2.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4.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1.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概念。
2.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三)教学难点1.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四)小结: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3.零件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第二章极限与配合(一)教学目的1.掌握有关“尺寸“的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机电工程系机械汽车教研室实验一内径指示表检孔径一、实验内容测量孔的内径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径指示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能够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出不同孔的内径。
3.对测量结构进行数据处理,判断被测件是否合格。
三、实验仪器、设备内径指示表、有内孔的轴(孔的基本尺寸为20mm,ES=+0.021mm,EI=-0.010mm)内径指示表是生产中测量孔径常用的量仪,它是由指示表和装有杠杆系统的测量装置所组成。
见图1-1-1所示。
图1-1-1内径指示表1-可换测量头2-测量套3-测杆4-传动杆5、10-弹簧6-指示表7-杠杆8-活动测量头9-定位装置活动测量头8的移动可通过杠杆系统传给指示表6。
内径指示表的两测头放入被测孔径内,位于被测孔的直径方向上,这可由定位装置9来保证。
定位装置借弹簧力始终与被测孔接触,其接触点的连线和直径是垂直的。
内径指示表测孔属于相对测量,根据不同的孔径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测头,故其测量范围可达6~1000m m。
内径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 m。
四、实验方法步骤1、根据被测孔径的大小正确选择测头,将测头装入量杆的螺孔内;2、按被测孔径的基本尺寸选择量块,擦净后组合于量块夹内;3、将测头放入量块夹内并轻轻摆动,按图1-1-2(a)的方法在指示表指针的最小值处,将指示表调零(即指针转折点位置);4、按图1-1-2(b)的方法测量孔径,在指示表指针的最小值处读数;图1-1-2内径指示表找转折点5、在孔深的上、中、下三个截面内,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共测六个位置;6、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用表中,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并按是否超出工件设计公差所确定的最大与最小极限尺寸,判断其合格性;五、实验结果测量次数测量结果(mm)123456判断合格性:六、实验心得实验二导轨直线度的检测一、实验内容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很多。
工件较小时,常以刀口尺、检验平尺作为模拟理想直线,用光隙法或间隙法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直线度误差。
当工件较大时,则常按国标规定的测量坐标值原则进行测量,取得必要的一组数据,经作图法或计算法得到直线度误差。
二、实验目的1.理解合象水平仪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利用仪器能够测量出直线度。
3.对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三、实验仪器、设备分度值为i=0.01m m/m的合象水平仪、800m m长导轨桥板跨距为100m m合象水平仪采用光学放大,并以对称棱镜使双象重合来提高读数精度,利用杠杆和微动螺杆传动机构来提高测量精度和增大测量范围。
将合象水平仪置于被测工件表面上,当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不等高时,将引起两气泡象不重合,转动度盘,使两气泡重合,度盘转过格数代表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的高度差。
合象水平仪最大测量范围:±5m m/m分度值:i=0.01m m/m被测表面相邻两点高度差h与分度值i,桥板跨距L,刻度盘读数a(格数)的关系如下:h=i L a例如:当i=0.01m m/m,L=100m m,a=5(格)(将水平仪放在桥板上方即可得到支点为100m m的距离)则h=i L a=×100×5=5(μm)即此时一格则表示数值为1μm。
合象水平仪结构图1-底板2-杠杆3-支座4-壳体5-水准器支架6、11-放大器7-棱镜组8-水准器9-微分筒10-螺杆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导轨按桥板跨距分为n段,先将水平仪置于0—1段上,调节微分筒9,使错开的气泡象重合,得到第一个测点数.依次在1-2,2-3,...等位置进行测量,则依次得到各测点读数;2、仪器不要调头,从终点至起始点进行回测,得各段回测读数并记录.取各段测量,回测读数之平均值作为各段读数值;3、进行数据处理并判断合格性;五、数据处理1、选择合适的X轴,Y轴放大比例。
X坐标表示分段长度,Y坐标表示高度差的累计值;2、根据各测点的累计值描点;3、作起始点和终点的连线,并以两端点连线法为评定直线度的基准线。
作两条平行线包容全部测量点,并平行于基准线。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在纵坐标的截距,即为直线度误差;表3-1测量数据点序012345678顺测仪器读数(格)/513516512519508502515517注:a 1为第一点序的读数平均值用累积值在坐标纸上作误差折线图,用作图法求最小包容区域及其在纵坐标上的截距a 。
图3-2-2 误差折线图 如图3-2-2所示,a =12(格) 直线度误差 : f _=h =i L a=(0.01/1000)×100×12×103 =12μm 六、实验心得回测仪器读数(格)/ 511514515175150513517读数平均值(格)/ 512515511518509501514517相对差(格)0 0 +3 -1 +6 -3-11+2 +5累积值(格)0 0 +3 +2 +8 +5 -6 -4 +1实验三、圆度仪检测圆度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Talyrond 73型圆度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熟悉测量原理;(3)掌握在圆度仪上测量圆度误差的方法及圆度误差的判断方法;(4)掌握圆度仪测量系统的使用。
二、仪器简介圆度仪是通过由仪器本身绕旋转轴旋转来求半径的变化量,从而精密测量圆度的一种仪器(增添附属原件可以测同心度、垂直度和平面度)。
该仪器具有精确、可靠,操作简单和易于维修等特点。
三、工作原理目前,圆度仪仍为圆度误差测量的最有效手段。
按照结构的不同,可将圆度仪分为两种:主轴旋转式和工作台旋转式。
(1)主轴旋转式。
被测零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固定不动,仪器的主轴带着传感器和测头一起回转.由于测量时被测零件固定不动,可用来测量较大零件的圆度误差。
(2)工作台旋转式。
传感器和测头固定不动,被测零件放置在仪器的回转工作台上,随工作台一起回转。
这种仪器常制成紧凑的台式仪器,易于测量小型零件的圆度误差。
被测零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固定不动,仪器的主轴带着传感器和测头一起回转.由于测量时被测零件固定不动,可用来测量较大零件的圆度误差。
四、实验步骤1、系统启动双击图标后,计算机调入Talyrond 73型圆度仪测量系统。
随后,系统进入主操作界面,便可以进行圆度的各种测量与检测工作了。
2、主界面功能简介(1)可以在各种功能模块界面之间自由的调换。
(2)检测圆度仪并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保存:(3)数据处理及生成圆度图:3、参数设置界面(1)可以在参数选择栏中设置新的状态参数,选好所设置的参数后点击设置按钮便可将新的参数输入系统并进行保存可以在以后的使用中重新调用。
也可以直接调用以往的设置,点击调入按钮即可。
(2)在触发信号及放大倍率栏中显示当前圆度仪的放大倍率,可方便的观察。
4、对准轴心模块在正式测量之前,首先应将被测工件与圆度仪的轴心对准(1)选取手动对轴心时,可以在测量电压显示指针图框处观测轴心的偏转情况,手动进行调整。
(2)选取自动对轴时,先让圆度仪以36r/min的转速运转,测量出数据,直接显示出X轴和Y轴的偏差,在调整圆度仪对准轴5、系统标定数据采集卡采集的是传感器测量电压值的数字量,要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距离量就要对系统进行标定,以便使系统显示得数据为实际距离量。
(1)首先对标准量块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
(2)可以在图像框中观测生成的圆度图。
(3)在标定栏中输入标准量块的数据,计算出峰值电压后便可求出标定值。
(4)最后点击设置按钮便可对系统进行标定设置。
(5)点击保存标定值可以将其保存在系统内部的数据库中,可以在以后的运行中再次调用。
(6)点击data1控件的向左向右按钮便可以查找以前的标定值。
五、实验心得实验四、轴类零件位置误差的检测一、实验内容通过测量轴的跳动误差、同轴度误差来确定位置误差。
二、实验目的1、掌握各仪器的是使用方法及原理2、测量轴的位置误差,进行合格性判断三、实验仪器1、跳动误差所用仪器:跳动检查仪、或平板、指示表、V型架等2、同轴度误差所用仪器:平板、刃口状V型架、指示表及测量架四、实验步骤1、跳动误差被测工件见下图径向圆跳动的测量步骤:(1)将工件安装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间,公共基准轴线由两顶尖模拟。
(2)将指示表压缩2~3圈(3)将被测件回转一周,读出指示表的最大变动量。
(4)按上述方法测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跳动量的最大值作为径向圆跳动误差。
端面圆跳动的测量方法:(1)将工件安装在跳动检查仪的两顶尖间,公共基准轴线由两顶尖模拟。
(2)将指示表压缩2~3圈(3)将被测件回转一周,读出指示表的最大变动量。
(4)按上述方法测若干个圆柱面,取各圆柱面上测得的跳动量最大值作为该工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
2、同轴度误差轴类零件同轴度误差检测方案很多,既可在圆度仪上记录轮廓图形,根据图形按同轴度定义求出同轴度误差,也可在三维坐标机上用坐标测量法,求得圆柱面轴线与基准轴线间最大距离的两倍,即为同轴度误差。
生产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打表法,图3-6-2(a)为被测要素的同轴度公差标注。
图3-6-2(b)为测量示意图。
图3-6-2同轴度误差检测测量步骤:1、将被测零件基准轮廓要素的中截面放置在两个等高的刃口状V型架上,公共基准由两个V型架模拟。
将两个指示表分别在铅垂轴截面调零。
2、转动被测件,取指示表在垂直基准轴线的正截面上测得各对应点的读数差|Ma-M b|作为在该截面上的同轴度误差:3、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测得的读数中最大的同轴度误差,作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并判断其合格性。
五、实验结果检测项目实验误差合格性判断径向圆跳动径向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同轴度误差六.实验心得实验五、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粗糙度评定参数轮廓最大高度Rz 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 值。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参看图1,轮廓最大高度Rz 是指在取样长度lr 内,在一个取样长度范围内,最大轮廓峰高Rp 与最大轮廓谷深Rv 之和称之为轮廓最大高度 。
即Rz = Rp + Rv双管显微镜能测量80~1μm 的粗糙度,用参数Rz 来评定。
双管显微镜的外形由底座、工作台、观察光管、投射光管、支臂和立柱等几部分组成。
双管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从双管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可知: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聚光镜、狭缝、物镜以450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
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物镜成象在目镜分划板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
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 1的放大轮廓象为h 1′,测量亮带边缘的宽度h 1′,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1:Z p 2lrZ v 6Z v 5Z p 6Z p 5Z p 4Z p 3Z v 4Z v 3Z p 1R z中线Z v 1Z v 21h =1h cos450=Nh '1cos450式中 N —物镜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