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合集下载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第25页,共43页。
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5 电气一次部分 5.2 互感器 3)工程实施中应关注的重点方面: ——关口计量点互感器的配置方案。 用于电量平衡的关口计量点可配置“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式电能表”,满足0.2S 精度要求,电能表按双表配置;
用于计费结算的关口计量点(计费依据或电量校核),在取得供电公司营销部门或用 户认可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式电能表”方式,否则,涉及到计 费关口处需另增常规互感器,并采用常规电能表进行计量,计量精度应满足0.2S要 求,电能表按双表配置。
应用了IEC61850的有关规定。
3.智能变电站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和企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8页,共43页。
四、主要工作过程
第9页,共43页。
四、主要工作过程
1.2009年8月14日,由基建部牵头成立编写工作组,拟定编制大纲、工作计 划;
——工作重点在于统一后台机、分析软件、接口类型和传输规约,应对设备 的供货现状、现有实现方案开展充分的调研,并联合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厂家、 运行部门采取合理的方案解决设备间安装配合、状态监测的统一以及状态监测 主站的建设工作。
第28页,共43页。
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
6 二次部分 6.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 2009年8月~9月,编制初稿,并讨论形成初稿修改稿;
3. 2009年9月18日,讨论初稿修改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4. 2009年9月25日,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5. 2009年9月28日,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6.2009年10月17日~28日,汇总梳理反馈意见,经讨论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 稿; 7.2009年10月30日,召开设计规范送审稿评审会议; 8.2009年11月18日,根据送审稿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

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学生姓名:郭飞飞学号:29专业: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12091指导教师:王玲2012 年 4 月 25日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因此,目前的变电站迫切需要一个简约的、智能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投资,提高运行、维护效率。

这些运行和管理的需求使智能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新方向。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离我们越来越近。

建设智能变电站(即数字化变电站)的必要性: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改革对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变电站外部看,更加强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信息化程度,和与电力系统整体的协调操作能力;从变电站内部看,体现在集成应用的能力上,也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的智能。

2.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1)装置功能独立,且部分内容重复,缺乏高级应用。

虽然独立的装置实现了智能,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变电站系统智能,由于功能独立,装置间缺乏整体协调、集成应用和功能优化;高级应用功能,如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决策支持等尚未完全实现。

2)二次接线复杂、CT/VT负载过重由于测量数据和控制机构不能共享,自动化装置之间缺乏通信等原因,变电站内二次接线十分复杂,且系统内使用的通讯规约不统一,不同的厂家使用不同的通讯规约,在系统联调的时候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规约转换,加大了调试的复杂性,也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给设计、调试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存在大量硬接线,造成CT/VT负载过重。

3)装置的智能化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站内各套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集成应用,使得智能装置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从而降低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投资价值。

4)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

之四-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之四-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

会议材料之四国家电网公司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修改稿1)2016年3月3日目录第7章 11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1 7。

1概述17。

2 电气部分17。

2.1电气主接线图17.2.2电气总平面17。

2.3配电装置27.2。

4设备安装57.2。

5交流站用电系统97。

2。

6防雷接地107。

2。

7照明137.2.8电缆敷设及防火167。

3 二次系统217.3。

1 二次设备室(舱)及屏(柜)布置217.3.3 二次网络设计247。

3。

4 二次设备的选择及配置257.3。

5 一体化电源297.3.6 时钟同步系统317.3。

7 辅助系统317.3。

8 二次设备接地和抗干扰337.4 土建部分347。

4.1 设计基本技术条件347。

4.2 站区征地图347.4。

3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357。

4.4 站内外道路377.4。

5 装配式建筑物建筑387。

4。

6 装配式建筑物结构417。

4。

7 装配式构筑物417。

4。

8 给排水437.4。

9 暖通437.4。

10 消防43第7章11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技术导则7。

1概述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技术原则依据电力行业相关设计规定,总结了110kV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经验,同时结合国网公司通用设计、通用设备、标准施工工艺及两型一化相关要求进行编制.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通用设计16个典型方案均遵循设计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当实际工程与典型方案有差异时应根据导则原则合理调整.7。

2 电气部分7.2.1电气主接线图电气主接线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接线形式开展施工图设计。

(1)110kV 最终规模2线2变采用内桥接线或线变组接线;2线3变时采用扩大内桥接线;3线3变时采用线变组、扩大内桥或内桥+线变组接线;4回出线以上时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或环入环出接线.(2)35kV 出线6回及以上时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是设计对象是配电工程中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为原始参考模型。

根据变电站原始参数计算了主变压器的容量和设定了无功补偿方案。

计算不同电压等级侧短路下的稳态短路电流、短路冲击电流。

并根据此计算值选定与变电站匹配的电力设备:断路器、隔离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最后设计了避雷方案。

【关键词】110kV;移动1. 整体设计方案为满足智能移动变电站的要求,在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选型和布置设计上,应设法降低变电所的高度与宽度,尽可能的减少车辆载重。

同时需要保证变压器的固定基础需要与车辆相连,防止车辆在运行时,导致电压器的震动与移位。

此移动式变电站的工作地点一般为野外作业,因此要主要车载的稳定性。

2. 主变压器选择考虑到移动变电站需要经常野外作业,根据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选择SFZ10-20MVA 型电力变压器。

为有载调压、双绕组变压器。

其变压器的参数如下介绍:其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20000MV·A,大于计算值13.14MV·A,符合要求。

该主变压器的联结组别方式为YNdl1,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空载损耗为△PO=18.9kW,短路损耗为△PK=85kW,空载电流百分比为IO=0.5%,短路电压百分比为UK=10.5%。

主变采用或单相,主要考虑变压器的制造条件,可靠性要求及运输条件等因素。

当不受运输条件限制时,在330kV及以下的变电所,均应选用三相变压器。

在具有两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绕组的功率均达到该变压器的15%以上,或低压侧虽无负荷,但在变电站内需装设无功补偿设备时,主变压器宜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在110kV的电压等级的电网中,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

根据选择的变压器,此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YNd11。

对于此移动式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案:高压侧采用单母分段式接线,低压侧均采用单母分段式接线。

110KV智能GIS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GIS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GIS变电站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10千伏电压等级电网逐步完善,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规模大幅增加。

根据新的设计理念,合理规划、优化设计、土地压缩和合理利用,以及技术经济方案的合理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因此,电力部门要逐步研发出一套配电网辅助规划系统,如此以来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电网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从整体上提高配电网规划的科学决策水平,这对于现代经济建设来说,具备极高的价值和意义,完善良好的变电站规划结果能够提高电力网络投资供电的可靠性,使其经济运营性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设计;一、GIS变电站的优点节约土地、占地面积小、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GIS变电站解决了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难题。

在AIS变电站内户外高压隔离开关是受环境和气候影响最大的电气设备之一。

由于恶劣的条件,几年过去后,风、雨、雪、霜、太阳、热、灰尘、盐雾、污秽、鸟虫等环境和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隔离开关发生机械或电气故障,接触表面积灰污染,腐蚀,复合膜的表面接触电阻增加,温度太高。

根据操作经验,户外隔离开关的工作电流如果额定电流为70%,一般会过热。

随着设备的老化和电力负荷的增加,隔离开关所造成的停电事故不断发生,并在上升,威胁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GIS采用全SF6密封的隔离开关,从根本上避免了大气条件对触头的影响,可保证在长期运行中不会因接触电阻升高导致触头过热,解决了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

维护方便。

GIS基本属于免维护设备,检修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小。

设备一般仅要求5~7年进行一次预防性实验。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都可以进行整体更换,一次设备可分相整体更换[1]。

二、电气设备的选择(一)确定低压无功补偿配置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电容器量级选取的过程当中,可根据新建110千伏变压器的无功补偿结果进行设计。

在变电站工程项目建设设计内容当中,每台变压器都要配置与其相匹配的电容器,这类电容器都要保持5×8MVar的大小,至于中期安装的低压电容器,其规格要设定在3×5×8。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110KV变电站已成为城市供电和工业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电压转换和电能分配的关键设施,110KV 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110KV变电站的设计原则、步骤、关键技术及运营管理,以供参考。

安全可靠性:变电站的设计应首要考虑安全性,确保变电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风险,满足N-1安全准则。

同时,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

经济实用性:在满足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变电站的设计应注重经济实用性,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考虑扩建和改造的可行性。

先进性:变电站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实现高效运营。

环境适应性:变电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0KV变电站的设计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需求分析:明确用电需求,分析负荷特性,同时对地理、气象、环境等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设计构思: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包括电气主接线、设备选择、布置方式等。

方案论证:对设计构思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可靠性、经济实用性、先进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

设计审批: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批准,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110KV变电站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气设备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布线设计:合理规划电气设备的连接线路,采用成熟的接线方式,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注重电缆或架空线的选材和布置,以便于维护和检修。

防雷措施:为防止雷击对电气设备的损害,需设计完善的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避雷线等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确保电气设备在雷雨天气的正常运行。

对于110KV变电站的运营管理,以下措施值得:人员管理: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强。

110kV智能变电站工程设计实践

110kV智能变电站工程设计实践

⑤ 因变 电站主 接 线形 式较 为简 单 ,设备 配 置较 少 , 为
1概 述
降低 二次 设备 造价 ,减 少 交换 机使 用 , 1 1 O k V过 程层 不组 智 能变 电站 是坚 强 智 能 电网 的重要 基础 和 支撑 [ 1 1 , 是 建 G 0OS E网 , GOOS E报 文 通过 点 对 点传 输 ; 1 O k V 不设
C 1 0 k V线 路 采用 保护 测 控 一体 化装 置 , 1 O k V 电容 器
①本站站按智能化变电站 , 无人值班设计。 及所 变 采用 四合一 装置 ( 具备 保护 , 测控, 计量 、 录波 功 能) , ②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 , 配置主机兼操作员站。 均安 装在 开 关柜上 。 ⑧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全站分为站控层、 间 d 全 站设一 台 母线 测控 装置 , 实 现母 线 电压 的测量和
电网基础 运 行 数据 的采 集 源头 和命 令执 行 单 元 , 对 智 能 电 独 立 的 GOOS E网 络 , GOOS E报 文 通 过 站 控 层 网 络 传 网起 支撑 作 用 。智 能 变 电站设 计建 设过 程 中 , 诸如 监控 系 输 。
统配置、 二 次智 能化 设 备 配置 、 变 电站 二 次 网络 结 构 等 问 ⑥ 根据本站 目前采样值数据需求 , 不满足配置 S V网 题, 都 是智 能变 电站建 设 中需要 解决 的。 针 对于 具体 情 况 , 络 要求 , 故本 站不 配置 S V网络 。 解决 这 些 问题 是智 能 变 电站建 设成功 的 关键 。1 1 0 k V新关 2 . 4 各 层 设 备 配 置 ( 城东) 变 电站工 程是 一座 开 发 区 的智 能 变 电站。作 为 电网 2 . 4 . 1 过 程 层 设 备 配 置 的末 端 站 ,智 能化 变 电站不 仅 要尽 量减 少 设备 的费 用 , 并 本站 1 1 O k V线 路 、 1 1 O k V桥 、 1 1 O k V P T 、 主 变本 体 采 且需 要兼 顾保 护装 置 的安全 稳定 运行 。 用 智 能终 端 合 并 单 元 一体 化 设 备 , 且单 套 配 置 : 主变 1 1 O 本文结合 1 1 0 k V新 关( 城东) 变 电站 工 程 ( 有 1 1 0 k V 、 k V侧 、 主变 1 O k V侧 分 别 配置 两 台 合并 单 元 、 一 台智 能终 1 0 k V两个 电压 等级 ) , 就 终 端 负荷 站 的部 分 设计 内容 进 行 端 ,装置 分 散安 装 于就 地 GI S控制 柜 或 1 O k V开关 柜 内 : 了探讨 。 1 O k V其余 间 隔不 配置智 能终端 及 合并单 元。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探讨摘要:文中阐述了110 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要点,并对其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进而对110 kv 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系统控制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变电站的智能化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信息传递实现数字化;二次设备间信息交换实现网络化,基本取消控制电缆,选用dl/t860标准统一模型和通信协议,实现站内信息高度集中与共享。

运行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告警及事故信息综合分析决策、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和程序化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减少运行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一、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对比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如光纤传感器、智能化开关等)、网络化的二次设备、符合iec 61850 标准的通信网络和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是智能变电站最主要的技术特征。

随着智能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主要包括数字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

(1)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分为有源与无源2种,其中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为无源型,它基于磁光法拉第效应原理,采用光纤作为传感介质,不存在铁磁共振和磁滞后饱和,同时具有频带宽、动态范围大、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2)智能断路器智能断路器的发展趋势是用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新型传感器建立新的断路器二次系统,开发具有智能化操作功能的断路器。

(3)智能组件智能组件是灵活配置的物理设备,可包含测量单元、控制单元、保护单元、计量单元、状态监测单元中的一个或几个。

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状态监测单元等均可作为独立的智能组件。

智能组件安装方式是外置或内嵌,也可以2 种形式共存。

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智能变电站系统网络化的二次设备架构采用三层网络结构: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已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趋势。

110kV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系统设计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概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的高压设备、继电保护、测量仪表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变电站的各项功能进行优化和自动化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控制、远方调度等功能。

二、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1、系统结构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网络层组成。

站控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远方调度等功能;间隔层主要包括各设备的继电保护、测量仪表等;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2、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仪表等设备采集站内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数据处理主要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存储,为其他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3、设备控制和远方调度设备控制是通过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实现远程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

远方调度是指通过调度中心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

4、通信网络设计通信网络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关键,其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和扩展性。

一般采用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多个设备的连接。

三、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1、可靠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优先考虑可靠性,避免因设备故障或通信中断导致的影响。

2、安全性:自动化系统涉及到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监测,因此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

110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110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10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篇一:转发《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的通知(集团基管〔2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部室文件.集团基管〔20xx〕10号转发《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的通知集团公司所属各供电单位:《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已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印发颁布实施,现将两规范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电网科〔20xx〕229号(关于印发《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等标准的通知)-1-二○一○年三月一日抄送: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山东送变电公司、超高压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办公室-2-20xx年3月1日印发篇二: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103-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103—1999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esigncodeforunattendedsubstationof35kV~110kV主编部门: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2000]164号2000一02—24发布2000—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技综[1996]40号文《关于下达1996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制定110kV及以下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制定本标准是为适应供电发展需要,规范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达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运行维护方便的目的。

本标准以现行国家标准gb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为基础,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无人值班管理方式下的相关方面作出规定。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 孟长虹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 孟长虹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孟长虹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有效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因此,要加强该方面技术的研究,更好的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本文对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是最新的智能变电站设计理念,是在技术模式、设计思路等方面的进一步创新。

模块化设计应用装配构件模式,分为工厂定制以及现场安装两大环节,有效的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并大大提高了建设速度。

1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经济、能源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面对紧迫的能源形势,对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以及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作用重大,具有电压变换、电能分配、电流控制、电压调节等重要功能,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变电站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从最初的设计到建设完成将严格遵循“标准化、装配式”的建设思想,通过集成化的设计生产实现集中调试、快速配送,最大可能的减少现场安装、调试的时间,通过工厂定制、现场配置安装,将各类建筑实现更加标准化的建设,在建筑构建、耗材等方面实现统一,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能力。

2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中关键技术的应用2.1采用装配式建构筑物变电站采用装配式建筑物、装配式围墙、装配式防火墙、成品混凝土基础、模块化通用基础等模块化建构筑物,建筑结构轻型化,工厂预制式,利用现场快速拼装工艺,变施工串联流程为并联流程,缩短变电站建设工期,使工程建设实现模块化、精细化。

装配式建筑物单层配电装置楼结构类型采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

钢结构框架的梁、柱统一采用热轧H型钢,钢框架柱下设置混凝土短柱,两者采用预埋地脚螺栓连接,屋面为以压型钢板为底模板的轻骨料混凝土现浇屋面,工厂加工,现场组装,大大减少现场湿作业。

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摘要:随着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所以,必须不断增强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从而满足智能电网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更高层次的运用需求,推动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1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1.1 关于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选择在11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要重视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选用。

对于110kV主变的任何一侧,应采用电子式的互感器。

无源电子式互感器的特征与作用是所有互感器中最为强大的一种。

以光电式的电流互感器为例,其主要运用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线性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经过磁场环境介质时,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旋转角为:θ=V•Hdl(1)式中:V为光学材料维尔德常数;H为磁场强度;dl为光线所要通过的路径。

同时,如果设计的光路是一种闭合回路,依据物理全电流原理可依据计算得出:θ=V•Hdl=Vi(t)(2)在测量出法拉第旋转角时,可通过式(2),计算磁场强度,然后计算磁场电流。

此种智能化一次设备具备强大的电磁兼容性能,无需向传感头提供电源,且还应选用光通信信号进行输出。

智能终端可作为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接口,实现智能设备基本功能。

1.2 采样就地数字化的设计通常选择电子式互感器结合常规互感器的方式设计110kV智能变电站的采样就地数字化,并使其成为一个单元,从而满足采样就地数字化要求。

体积小、线性度好等是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因此其可防止传统互感器绝缘油爆炸等高危问题,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

1.3 相关网络构架方案在设计网络构架时,应采用传输速率超过100Mb/s的高度以太网,且还需确保全部设备都有专属的通信接口。

同时,规约必须是基于IEC61850的。

网络构建逻辑作用主要由过程层、站控层、间隔层构成。

其中,单星型是站控层网络拓扑设计时常采用的结构,然后利用一些交换设备来建设站控层单以太网。

同时,采样数据网、GOOSE 网共同构成了过程层,虽然其在物理上相互独立,但拓扑结构与站控层均为星型。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的几条优化措施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的几条优化措施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的几条优化措施摘要:在《国网基建部关于发布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22年版)的通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变电站的重要程度,对110kV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网络、二次设备室布置、站用电接线方式、UPS电源及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从安全、可靠及专业的角度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网络;二次设备室布置;站用电接线方式;UPS电源;辅助设备智能监控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电站的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110kV变电站在电网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其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是电力行业设计中最繁复的一项工作,电气二次部分的子系统最多、设备及材料的种类最多、接线最多、技术要求最多,基于以上原因,电气二次设计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是最频繁的。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其电气二次施工图设计提出几条优化措施。

2.监控系统网络优化根据《国网基建部关于开展变电站模块化建设2.0版示范建设的通知》(基建技术〔2021〕31号)、《35~750kV变电站辅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控层网络按照安全分区划分为安全Ⅰ、Ⅱ及Ⅳ区。

其中保护、监控及站用交直流等系统部署于安全 I 区;故障录波、计量、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火灾消防、安全防卫、动环、智能锁控等系统部署于安全区Ⅱ;智能巡视系统部署于安全Ⅳ区。

安全Ⅰ、Ⅱ区网络:采用星型双网。

安全区 IV 网络:采用单网。

安全Ⅰ、Ⅱ区网络之间采用防火墙,安全Ⅱ、Ⅳ区网络之间通过正向隔离装置、反向隔离装置连接,同一业务的数据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的数据仅允许单向传输,不应形成逻辑循环。

1.二次设备室布置优化二次设备间屏柜布置按照站控层设备区、公用设备区、间隔层设备区(110kV线路保护测控柜、主变保护测控柜)、交直流设备区、通信设备区划分,结合电缆及光缆、尾缆路径走向,优化二次屏柜布置,便于运维管理。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设计开题报告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设计开题报告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变电站是连接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中电气主回路是变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

传统的电气主回路设计通常采用手动控制和巡视,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等问题。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开始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电气主回路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种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

集成控制、保护、监测和通信四大功能,实现全自动化控制。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传感器设备和智能算法技术,实现在变电站电气主回路系统中的高精度的测量、监控、保护和通讯等功能。

设计方法上,将采用基于PLC的控制器,实现自动化控制;集成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能计量设备等传感器设备,实现测量、检测及电力信号采集等功能;在通讯功能上,选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三、设计重点和难点1.电气主回路控制设计:设计自动控制程序,分析控制逻辑和功能,实现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

2.传感器设备的集成和优化:实现传感器的互相协调和联合工作,提高系统的监控、保护和通讯能力。

3.安全和可靠性考虑:根据国家电力安规和变电站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规程和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目标和意义本设计将设计出一种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主回路,能够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控制和传感器设备的联合,提高系统的监控、保护和通讯能力。

减少了手动操作的依赖,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并且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110kV何桥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

110kV何桥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

110kV何桥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标题:110kV何桥变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电力变电站已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110kV何桥变电站是我国电力行业中重要的变电站之一,其智能化建设对于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优化电网质量、加强信息化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对110kV何桥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设计一套能够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方案。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1. 研究变电站智能化的概念、发展趋势和意义。

2. 分析110kV何桥变电站现有系统,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3. 设计变电站智能化方案,包括智能化控制、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并确定相关技术和设备。

4. 编写智能化方案实施计划和投资预算。

5. 实现智能化方案,并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6. 对智能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了解智能化电力变电站的相关技术、设备和普及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2.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3. 根据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相应的技术和设备,设计智能化方案,包括智能化控制、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等。

4. 利用相关软件和工具实现智能化方案,并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5. 对智能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1. 实现110kV何桥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提高其安全稳定运行和管理水平。

2. 确定智能化方案实施计划和投资预算,为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保障。

3. 对智能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通用设计说明-A1方案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通用设计说明-A1方案

110(66)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通用设计110-A1-1通用设计方案设计说明2014年12月目录1 总的部分 (1)1.1概述 (1)1.2站址概况 (1)1.3主要技术原则 (2)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 电力系统 (3)3 电气一次 (3)3.1电气主接线 (3)3.2短路电流 (4)3.3主要设备选择 (4)3.4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7)3.5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型式 (7)3.6防雷接地 (8)3.7站用电及照明 (8)3.8电缆设施 (9)4 二次部分 (9)4.1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9)4.2调度自动化 (10)4.3系统及站内通信 (12)4.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4)4.5元件保护 (17)4.6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方案 (17)4.7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19)4.8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20)4.9二次设备组柜与布置 (22)4.10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25)4.11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干扰 (26)4.12光缆/电缆选择 (27)5 土建部分 (27)5.1概述 (27)5.2站区总布置及交通运输 (28)5.3装配式建筑 (29)5.4暖通、水工、消防 (31)1 总的部分1.1 概述1.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3)国家电网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4)可研设计文件等。

1.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1.2.1 工程建设规模远期3×50MVA主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10kV;本期2×50MVA主变压器。

方案1:110kV出线远期4回,本期建设2回;方案2:110kV出线远期3回,本期建设2回。

10kV出线远期36回,本期建设24回。

本期1、2号主变各配置2×6000kvar 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远期每台主变配置2组无功补偿装置。

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原有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改进,继电器保护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以110k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背景,分析了将继电器保护应用到变电站的优势,研究智能变电站的构成和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配置方案的基本特点?基于IEC61850标准,从线路保护?主变保护和母线保护3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这3方面对于继电保护的配置要求,实现了继电保护装置在统一的标准平台上的配置方案设计?通过某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实际的保护动作进行分析,表明该运用该配置方案的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实现其功能,在发生故障时准确动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测监控1.智能变电站概述智能变电站中直流控制回路以及部分保护逻辑回路均由GOOSE(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光纤网络实现,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二次回路的在线实时状态监测;合并单元技术有效减少了电流回路开路短路?多点接地和电压回路短路问题?将继电保护应用在智能变电站中,不仅仅满足在装备配置上和电力系统中基本的条件,更需要使得智能变电站和电网的运行更加高效?灵活?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和常规的变电站相比,在多个方面都具有更高的性能,能够使得网络通信方式在变电站中得到大量的采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一般为61850协议?在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建模的过程中采用这种协议,可以使得保护装置中的各类信号进行合理的传递和共享,提高了保护动作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保护误动的概率?连续信号一般是有合并单元进行采集,主要包括的模拟量包括电流?油温?功率等数据[1],并通过通信管理机进行上送到主站?离散信号主要是0和1信号,通过数字变电站中的智能终端动作与一次设备,实现对一次设备的远程遥控?2.二次设备安全隔离原则2.1二次回路隔离措施比较目前,由于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常规变电站遵守的“明显电气断点”的安全措施原则不再适用?因此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的隔离方式主要分为数字隔离和物理隔离2种,其中,数字隔离包括退出接收?发送软压板和投入检修压板2种方法,物理隔离主要是断开光链路和退出智能终端出口硬压板?2.2继电保护系统整体功能原则基于电气设施故障特点配置继电保护系统?根据110kV智能变电站的网络化特征,继电保护系统也必须具备这一特点,能够实时采集电气设施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再根据所搜集的数据和监控的运行状态来判断所发生故障的电气设施及其位置,进而对故障情况进行迅速处置?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方案3.1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保护配置对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通常是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相结合的配置形式,一般情况下,主保护为双套配置,还需保证线路保护和MU配置相匹配?智能终端处只需要一套装置,但要保证使用单独网络将终端与两主变保护连接?在该配置方案中,采样信号为本间隔MU母线电压?为了防止出现网络间隔而导致延时,所以在系统采样时,将通过间隔保护对电压?电流交叉组合?但是在线路保护中出现多个间隔情况时,会限制母线MU的输入和输出?因此使用SV网络采集电压信号,既可以降低网络延时,而且也节约了网络内部大量的输入输出口,是最佳选择?3.2过程层?变电站相关的电气设备及传感器都在过程层中,通过过程层可对一次设备进行测控,实现一次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主要有采样电气量数据?执行间隔层指令等功能?过程层的保护功能是通过直接采样和直接跳闸来实现的,采样信号?跳闸信号可以利用P2P的通讯方式在过程层智能终端之间进行互相传输?一次设备主要包括主变压器11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主变压器110kV开关柜?110kV线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75kV间隔开关和10kV间隔开关?4.智能变电站不停电保护校验安全措施4.1110kV智能变电站不停电线路保护更换后要对涉及的相关回路进行传室,模拟站内一?二次设备均处于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各项检修工作,有效验证了不停电检修方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验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不停电校验方案,2019年8月,在该110kV智能变电站对251更德线?256更都线扩建接入母线差动保护期间,模拟了更都线线路保护不停电在线校验工作,验证了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不停电在线校验安全措施的可靠性?4.2双重化主变保护配置当接线方式为双母线接线形式时,不同电压等级侧的智能终?合并单元采用双配套装置,即双重化保护保护配置?为了实现非电量保护从而实现非电量时延,采用直接电缆跳闸的方式所示为双重主变保护配置方案,为了使每套装置都实现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各电压等级侧配置符合双重化标准,所以配置了双重化标准的变压器?与单套配置保护类似,对主单元和子单元进行分布式保护,利用断路器通过直接采样直接跳闸的方式实现主变保护,通过GOOSE网络对故障指令进行快速传输,传达至过程层?4.3技术需要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通常需接入大量断路器,负责全面收集数据信息,以便做到不同间隔的保护计算?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系统对技术存在较高需求,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实时性?数据流量?存储容量三个方面,具体需求如下?(1)实时性需要?考虑到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实际需求,系统装置完整动作时长应需控制在40ms内?该时间由智能终端动作时间?保护到智能终端传输时间?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合并单元到保护传输时间?合并单元采样延时组成?由于系统集成了多个模块,各软件的实时性也会直接影响站域保护效果,因此系统动作时间需不超过30ms?因此,系统配置了由30个软件模块组成的站域保护控制系统,并保证了每个模块的动作时间均控制在1ms内,包括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模块2个?集中式减载模块2个?10kV简易母线模块2个?失灵保护模块3个?110kV线路后备保护模块13个?(2)数据流量需求?以每帧1个ASDU?典型80点/周波采样实施精准计算,确定各帧数据长度?合并单元流量各为169~226byte?5408000~7232000bit,因此可确定每个间隔流量最大值为7.23Mbit?结束语:随着科技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日臻完善,智能变电站也逐步发展并因其经济技术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继电保护系统是110kV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智能变电站能否正常运行?根据110kV智能变电站具体特点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对于智能变电站实现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参考文献:[1]王蔚.智能变电站设计中二次继电保护稳定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7(24):189.[2]吉龙军.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研究与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17.[3]管文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7(17):118-119.[4]许新锋.二次继电保护稳定控制系统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6):162-163.[5]申雪娜.姚村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浅谈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

浅谈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

浅谈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力系统也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当前变电站发展的一个趋势。

文章针对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结构、技术特点,对110kV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结合有关的工程实例对其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标签: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为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前变电站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设施设备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这些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运用智能化设备,智能变电站可以有效实现对电网的智能调节和实时控制,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它高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为此工作人员必须要予以高度关注。

1 智能变电站概述1.1 定义所谓的智能变电站是指有效运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及其相应的组合和处理,使得信息共享标准化、通信平台的网络化以及变电站信息的数字化得以实现,同时能够对电力网络的运行进行自动控制、检测、采集、测量以及保护等,并根据实际要求,对输配电网进行在线决策分析、协同互动以及实时控制等,从而真正实现与周围变电站交流互动。

1.2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结构通常情况下,就物理结构而言,智能变电站可以分为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就系统功能而言,智能变电站可以分为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其中过程层设备主要由变压器以及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和相关的智能组件构成,间隔层设备主要由计量设备、测控设备等相关接入转化设备构成。

而站控层则主要是由防误闭锁系统、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组成。

1.3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1.3.1 中端分级控制设备技术依靠电力安全的生产准则来有效控制技术水平的高低,这样一来,其设备层和间隔层就可以通过较为独立的分级控制模式来发挥其相关的功能,同时也能够较大幅度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减轻了中央处理设备的负荷,也使得由于集中控制设备而存在的运作风险得以降低。

1.3.2 引用设备控制端智能变电站通过计算机的引用设备控制端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运维工作,总体而言,计算机的终端系统具有高智能化的运作大脑们能够根据监测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再次运作,从而减少变电连锁故障,110kV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提高。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浅析摘要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微机保护与测控技术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式光电式互感器技术的成熟,iec 61850标准、智能开关的出现,使智能化变电站成为可能。

智能化变电站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安装调试简便,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节省了建设费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变电站自动化进入智能化阶段成为一种潮流。

关键词 110kv;梅山电力系统;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中图分类号 tm63;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099-01智能变电站是坚强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

110kv梅山变作为国网通设110-a3-3半户内变智能站方案在绍兴局的首次应用,设备新颖,采用创新设计配置。

全站总用地面积4177m2,合6.266亩,其中变电站围墙轴线内占地面积:2386.4m2,合3.579亩;配电楼总建筑面积1503m2。

110kv梅山变本期主变2台,容量2×50mva,终期容量3×50mva;110kv为内桥+线变组接线,终期进线3回;本期采用内桥接线,进线2回;10kv终期为单母线四分段接线,出线36回;本期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24回;10kv电容器6回,ⅰ段、ⅳ段母线各接2回,每段容量为4800kvar+3600kvar;ⅱ段、ⅲ段母线上各接1回,容量分别为4800kvar和3600kvar;各电容器组接线为单星型接线,本期4回,接于10 kvⅰ、ⅱ、ⅲ段母线上。

10kv消弧线圈3组,ⅰ段、ⅱ段、ⅳ段母线上各接1组,本期安装2组,接于10 kvⅰ段、ⅱ段母线上。

110kv梅山变按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原则设计,二次系统采用“三层三网”模式,其中过程层采用光纤点对点网络、直采直跳方式,非电气量采用电缆直采直跳方式,全站配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发表时间:2017-06-14T13:51:44.3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作者:谌毅[导读] 必须不断增强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从而满足智能电网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更高层次的运用需求,推动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

(广州启弘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10655)摘要:随着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所以,必须不断增强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从而满足智能电网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更高层次的运用需求,推动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1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1.1 关于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选择
在11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要重视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选用。

对于110kV主变的任何一侧,应采用电子式的互感器。

无源电子式互感器的特征与作用是所有互感器中最为强大的一种。

以光电式的电流互感器为例,其主要运用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线性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经过磁场环境介质时,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旋转角为:
θ=V•Hdl (1)式中:V为光学材料维尔德常数;H为磁场强度;dl为光线所要通过的路径。

同时,如果设计的光路是一种闭合回路,依据物理全电流原理可依据计算得出: θ=V•Hdl=Vi(t)(2)在测量出法拉第旋转角时,可通过式(2),计算磁场强度,然后计算磁场电流。

此种智能化一次设备具备强大的电磁兼容性能,无需向传感头提供电源,且还应选用光通信信号进行输出。

智能终端可作为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接口,实现智能设备基本功能。

1.2 采样就地数字化的设计
通常选择电子式互感器结合常规互感器的方式设计110kV智能变电站的采样就地数字化,并使其成为一个单元,从而满足采样就地数字化要求。

体积小、线性度好等是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因此其可防止传统互感器绝缘油爆炸等高危问题,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

1.3 相关网络构架方案
在设计网络构架时,应采用传输速率超过100Mb/s的高度以太网,且还需确保全部设备都有专属的通信接口。

同时,规约必须是基于IEC61850的。

网络构建逻辑作用主要由过程层、站控层、间隔层构成。

其中,单星型是站控层网络拓扑设计时常采用的结构,然后利用一些交换设备来建设站控层单以太网。

同时,采样数据网、GOOSE 网共同构成了过程层,虽然其在物理上相互独立,但拓扑结构与站控层均为星型。

对于GOOSE控制网,其不仅需要满足IEC61850 标准的要求,还必须是工业级的网络交换设备,从而建设主变控制网。

2 实例分析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2.1工程概述
某110kV变电站断路器为隔离式,110kV母线为GIS绝缘管母,35kV、10kV则为气体绝缘成套开关柜。

电气二次设备采用一体化的业务平台及层次化保护,且一体化业务平台采用了“三层一网”结构;对于层次化保护,则采用了就地级、站域级保护。

对于变电站的构建,均采用预知舱式,且各功能房间均选用预制集装箱舱式功能单元。

此外,在将全部的配电设备、二次设备都装入变电站工厂化之后,可直接将其运往建设现场进行定位安装操作。

2.2 电气一次设计
2.2.1 电气主接线
①对于主变压器,应当选择2×31.5MV•A的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应当选择3×50MV•A的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

②对于110kV接线,本期及以后都应选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对于其配置,不能选用线路(主变)侧及母线侧隔离刀闸;本期(远期)出线2回(4回)。

③对于35kV主接线,应选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并确保出线5回;而对于远期,则应当选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并确保其出线9回。

此外,对于10kV主接线的选用,依据本期需求,应尽量选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且出线10回;而对于远期,则应选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并保证出线18回。

2.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智能化变压器智能化变压器容量为31500kV•A,型号为SSZ10-M-31500/110三相三绕组全密封自冷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

对于其实际参数,具体如下:额定电压比为110±8×1.25%/38.5±2×2.5%/10.5kV;联结组别为YN、yn0、d11;短路电压为U1-2%=10.5、U1-3%=17.5、U2-3=6.5%。

(2)110kV 配电装置 110kV配电装置包括以下设备:瓷柱式集成式隔离断路器、SF6气体状态及机械状态监测系统以及集成电子式的电流互感器与接地开关。

此外,对于110kV母线,应当选用气体绝缘母线,并在其内部进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接地开关以及隔离开关的设置。

(3)35kV、10kV 配电装置 35kV 配电装置如下:配电装置室、设备一体化预制舱;气体绝缘开关柜,开关柜二次设备与开关柜一体化集成优化设计;在进线部位配备电子式互感器。

对于其他回路,需配置常规互感器;对于预制舱部位的空调、综合环控、风机、照明以及防火报警等系统,需要进行接入智能辅助系统操作。

对于35kV主变、分段回路,应当采用额定电流为2500A的大电流柜,对于开断电流,应确保其为31.5kA,而对于其他的回路,则需要确保其开断电流为25kA。

10kV配电装置选用如下:固封极柱式断路器;主变及分段回路应为额定电流为3150A的大电流柜;对于其开断电流与其他回路开断电流,应保证为40kA、31.5kA。

对于10kV 的Ⅱ、Ⅲ段,应配备100kV•A站用变压器。

(4)无功补偿装置对于无功补偿装置,应当选择小型产品的集成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此装置组成主要为集合式电容器、油浸式串联电抗器等。

此外,对于其电抗器,应当按照5%来配备铁芯电抗器。

2.3 二次系统
2.3.1 二次设备
对于此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应当选用前接线式二次装置,对于二次接线的最大化,应当选择预制电缆、光缆技术,同时应当配备免熔接光纤配线箱。

对于其就地级保护装置,应确保其具有自检、自诊断作用,并能够将SV数据异常、GOOSE链路中断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监测数据信息上传。

2.3.2 一体化业务平台
不断完善网络结构,从而使其满足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要求,并确保其能满足站内监控保护、远动系统调度等要求,最终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对于通信规约,应采用DL/T860通信标准,从而满足站控层、过程层、间隔层间二次设备要求。

对于变电站内部信息,需确保具备唯一性、共享性,从而对故障信息等不能再次采集的信息进行保护。

2.3.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选用,应采用层次保护控制体系结构,并在结合过就地级、广域级及站域级这三级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多为层次继电保护系统的构建。

2.3.4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的配置
①对于110kV 线路中的分段保护单套装置,应选用保护、考核计量及测控集成装置,并有效集成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设备中的单套装置,做好就地布置。

②110kV主变压器高、中、低压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双套配置,非电量保护与本体智能终端单套集成设计,主变压器本体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单套配置、就地布置。

③对于35kV 出线设置、10kV出线、接地变与电容器,应选用集成保护、考核计量等多合一装置,从而满足单套配置的需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设计110kV智能变电站时,不仅需要妥善的解决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标准规约问题,还要确保电压互感器输出等特殊性。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要确保其能满足整个工程的需求,并尽量使调式人员提前进入工程,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稳定性,推动现场调式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桂洲,何甜.变电站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方式展望[J].湖北电力,2010,34(3):37~39.
[2]陈文中.数字化变电站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准确度校验[J].华东电力,2011,37(12):2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