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地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的思考及对策分析

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的思考及对策分析

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的思考及对策分析摘要:小秦岭金矿田处于复杂的地质背景下,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金矿成矿区带。

因此,我们可以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进行全面的思考,并且要对其对策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思考及对策小秦岭金矿田地质具有非常大的找矿潜力,但是在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的勘查和开发后,小秦岭主矿区地表和近地表的矿产资源差不多已经枯竭,同时又由于着落后的勘查工作,使得许多矿山企业陷入了倒闭危机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必须要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进行全面的思考并分析其对策。

一、对小秦岭金矿田地质找矿的思考1、对太华群的下延深度分析太华群位于东秦岭北坡,是小秦岭的主体部,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以中压相系角闪岩相为主,原岩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建造。

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班玄武岩,它与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太古代绿岩带玄武岩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是金矿田的矿源层。

因此,太华群是否有向下延深的能力,是决定了能否成矿的重要条件。

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小秦岭太华群变质杂岩核体是一个有根的地体,是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的一部分,肯定是会有向下延深的可能性的,并且已经得到了有关的资料证明,太华群下延的深度有可能是在4.7到13.5千米,而太华群的厚度是7.8到13.6千米。

从中,我们之上可以看出在4.7千米深度的地方还是存在有太华群的,也就是说可以找到金矿。

2、小秦岭矿脉规模以及矿化深度小秦岭金矿都受到构造带的控制,这些构造带也可以称为矿脉,属于可型剪切带。

其具有的特征是:它的延伸长度大,陡坡倾斜穿切到地壳延深到地壳和上地幔的部分;具备着长时间的活动,具备着一定的石穿性。

在金矿区内最大的长度是5千米,其次是q12和q161,长度都不小于1.5千米。

在估计一般长与斜深等,金矿区的较大矿脉和斜深应该是在1.5到4.4千米。

与当初早已控制的500到1200米做比较,是具备着深部找矿构造条件的。

3、估计小秦岭地区剥蚀深度根据一些地质专家计算,形成小秦岭金矿形成有关的花岗岩的侵位深度是7千米,成矿的深度是4.6千米,所以矿化的深度范围是2.4千米。

陕西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陕西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陕西黄金矿产资源形势在黄河中游陕西省地处中国中部,占地面积约190000平方公里。

陕西历史悠久的金矿,在早期阶段的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在陕西省黄金产量。

秦汉之后,陕西已成为一个主要砂金生产区域。

”说:“魏书。

Shihuozhi汉中门数以千计,旧金经常Yu汉水黄金。

”,可见黄金矿业。

当西方魏王朝(353 - 556 AD)记载:“金州土贡麸黄金”、“西区(现在的幸福)汉水与黄金”。

明万历“山西通志》附录:“广播交替信息首先,施正荣全江习近平ShaQi麸黄金,徐分钟黄金矿脉开采,同时抄送类额或“。

1939年在南郑程力原生金矿管理、组织和村民在嘉陵江,及其支流汉江在陶沙金。

小岩金矿秦岭是《山海经》开始,明朝时期的大规模开采,“华山有金矿,开采富”,成为古代和现代的共识。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新中国,50年代,陕西汉江地质队伍,从事砂金矿在陕西南部人口普查,发现一批砂金矿山。

60年代,形成了专业的黄金团队,开展岩金勘查、勘探和小秦岭金矿的一批。

在80年代,由于日益增长的“黄金热”,部门和单位在陕西省开展金矿地质工作是越来越大的提高探明储量。

黄金资源现状到1989年底,全省217年发现的金矿床(点),位于省30个县(市),72年,其中包括37名金矿在岩金矿床(三大、中型10、24)小,31个砂金矿床(9大1,中,小到21),4小金矿相关联。

到1989年底,全省总探明储量156.958吨(包括资产负债表、117.739吨),9/5的国家总探明储量3.24,14。

储量135.054吨(包括资产负债表、111.489吨),总储量为3.41、6、9排名第11,岩金储量71.143吨,砂金储量60.732吨、3.179吨黄金储备有关,已经使用了矿床储量87.453吨,47.601吨未使用存款准备金。

根据天气预报目前21矿床勘探的能赢得金矿石储量达121吨。

新的黄金储备其中“八五”时期高达86吨,主要由煎茶岭,葫芦庙沟和八卦,PangGuHe,马鞍桥和小秦岭金矿(脉冲)。

秦岭挖矿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秦岭挖矿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秦岭挖矿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其地质资源十分丰富。

然而,挖矿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将对秦岭挖矿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挖矿活动概况秦岭地区的挖矿活动主要集中在煤炭、铁矿石和金矿等资源的开采上。

这些挖矿活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例如,煤矿开采引发了严重的土地沉降、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对山区群众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估3.1 土地沉降由于煤矿开采导致的过度采空和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严重的土地沉降现象。

土地沉降不仅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还对建筑物、道路和农田造成了严重破坏。

3.2 水质污染挖矿活动会导致含有有害金属和化学物质的废水排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这对秦岭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3.3 空气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和烟尘等污染物会排放到大气中,引发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这对山区的植被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对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危害。

4. 对策建议4.1 加强立法和监管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挖矿活动的监管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确保挖矿活动符合环保标准。

4.2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将有助于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4.3 实行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加大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同时,鼓励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4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对挖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确保挖矿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

5. 结论秦岭地区的挖矿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秦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对挖矿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并加大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陕西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陕西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陕西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游,面积约19万多平方公里。

陕西省具有悠久的采金历史,战国初期的《山海经》记载陕西多处产金。

秦汉以后,陕西已成为主要的砂金产地。

《魏书.食货志》说:“汉中旧金户千家,常于汉水淘金。

”,可见采金之盛。

西魏时(公元353—556年)记载:“金州土贡麸金”,“西城(今安康)汉水有金”。

明万历《陕西通志》附录:“徽宗宣和元年,石泉江溪沙碛麸金,许民随金脉淘采,立课额或以份数取之”。

1939年在南郑成立陕南采金管理处,组织乡民在嘉陵江、汉江及其支流采淘砂金。

小秦岭的岩金矿始载于《山海经》,明朝曾大规模开采,“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的道理,成为古今之共识。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陕西成立了汉江地质队,从事陕南砂金矿普查,找出了一批砂金矿点。

60年代,又组成了金矿专业队,在小秦岭开展岩金勘查工作,勘探了一批金矿床。

80年代,由于“黄金热”的兴起,在陕西省开展金矿地质工作部门和单位越来越多,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

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217处,分布于全省30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72处,包括岩金矿床37处(大型3处,中型10处,小型24处),砂金矿床31处(大型1处,中型9处,小型21处),小型伴生金矿床4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储量156.958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17.739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24 9/5,居第14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35.054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11.489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41 9,6,居第11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71.143吨,砂金保有储量60.732吨,伴生金保有储量3.179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87.453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47.601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21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121吨。

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86吨,主要由煎茶岭、葫芦沟、八卦庙、庞家河、马鞍桥及小秦岭等金矿床(脉)提供。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分析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分析

太华 群地层 形成之 后 ,经历 了多期 构造 热事件 ,伴 随有 多期 变 质作用 ,即前 晋宁期 、晋 宁期 、加 里东 期和 印支一燕 山期 。前 晋 宁期 形成 区 内基 底构 造骨架 ,晋 宁期 、加 里东期 发生
区域性变 质作 用 ,伴 随有金 的活化 、迁移 、富集 ,晚印支一燕 浆岩 _.
区 内岩浆 活动频繁 ,以酸性岩 为主 ,多呈 岩 枝 、岩基 状 产 出 ,中基 性岩 、碱 性岩 次 之 , 多为 岩墙 、岩脉 状产 出 。 元 古代 花 岗岩 ( 宁期 r ) 晋 :
第 2 期
吴 鹏 等 :小 秦 岭 金 矿 田地 质 特 征 、成 矿 模 式 及 找 矿 潜 力 分 析
合 ,中间 的正 场 区和太 华群分 布 区位置 吻合 。
1 . .2 2
据 1: 0万 布格 重 力五次 面趋 势剩余 重 力场 的分 布特 征 与上延 5k 的航磁 异 常的形 态基 5 m 本 一致 ,东 西 呈马鞍 形 。航磁 异 常范 围与小 秦岭 太华 群分 布位 置相一 致 ,是 由 区内 中深 变质
楚 ,向外 倾斜 ,倾 角 5。-0。岩体东 部 见有 少量 围岩 残 留顶盖 。岩体 分三 个 相带 ,中心相 0" 6。 -
为 中粗粒 似斑 状 黑云母 花 岗岩 ;过渡 相是 岩体 的 主体 ,为 中粗粒 黑云母 花 岗岩 和 中粒 含斑 黑
云母 花 岗岩 ,边缘 相不 规则 ,宽 数十 米到 千余米 ,岩性 为 中细粒 花 岗岩 。
参 与 国 家 和 省 部 级地 勘 项 目数 十项 。
1 2

西


第 2 卷 9
1 1 区域 地 质 .
小秦岭 金矿 田处于 秦岭东 西 向复杂 构造带 与新 华夏 系第三 隆起带 交接部 位 。成矿 地质 背 景主要 是多 种地质 因素 的复合 ,即赋矿 地层 为多 期变 质 变形 的 上太 古 宙太华 群 深变 质 岩 系 ;

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热释光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热释光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方铅矿为主,黄铜矿、闪锌 矿、自然金等次之; 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白云石、
绢云母、方解石等次之; 次生矿物以白铅矿、褐铁矿、 蓝铜矿为主,铅矾、孔雀石、辉铜矿等次之( 图 2) 。 矿石中自然金粒度较小,肉眼很难看到,主要载金矿 物是黄铁矿、方铅矿、石英、黄铜矿、闪锌矿等。
黄铁矿: 浅黄色、强金属光泽,高硬度,半自形 晶。粒度中、细粒,中粒者自形程度略低,裂纹发育, 多呈团块状,粒径为 0. 3 ~ 1. 0 mm。细粒者自形程 度略高,碎裂现象不清,多呈断续细脉状及不均匀散 点状分布,粒径为 0. 018 ~ 0. 15 mm。
方铅矿: 铅灰色,金属光泽,硬度低比重大,立方 体解理极发育。呈半自形晶粒状,粒径为 0. 03 ~ 2. 0 mm,其中主要为 0. 1 ~ 0. 6 mm。方铅矿受表生作用 被白铅矿、铅矾普遍交代。交代作用主要沿着解理、 裂隙及边缘进行。
黄铜矿: 铜黄色,条痕呈黑绿色,弱金属光泽,中 低硬度,性脆,断口平坦,半自形晶,粒径在 0. 1 mm 左右。产出形态以细脉充填为主,次有散点状及闪
样品在暗室红光中用钳子夹碎和铁钵中捣碎 ( 用力稍轻,尽量减小破碎过程中对样品释光的影 响) ,尽量选取岩块中心的样品以消除光的影响,剔 除角砾,分 选 石 英 矿 物,在 玛 瑙 钵 中 研 磨 加 工 成 粉 末。将粉末样品加入 40% HF 放置 60 min,去除长 石等杂质。将所得的纯石英样品放入高度为 20 cm 的试管中,加入约 10 cm 高的丙酮,用力摇匀,静置 2 min,倾出丙酮与样品的悬浮液到另一个 20cm 高 的试管中。摇匀,将第二个试管放置约 20 min,弃 去上层悬浮液,下沉粒径的样品供实验用。通过以 上悬浮时间的控制,可得到作为热释光分析的样品 粒径为 90 ~ 120 μm。取 平 底 的 玻 璃 试 管,将 Φ10 mm×0. 5 mm 铝片平稳放入试管,并随即加入丙酮 1 mL。待所有试管准备就绪后,将大试管中收集的细 粒样品和丙酮的悬浮液摇匀,超声振动 2 ~ 3 min,移 取 1 mL 注入玻璃试管中。为确保分配均匀,每次 移取悬浮液前都将大试管摇匀后逐个加入。然后, 所有试管置于 40℃ 的恒温箱中。待丙酮全部蒸发、 样品干燥,在暗室内取出铝片,作天然热释光测定。 测定天然热释光的铝片( 退火后) 进行 90Srβ 源辐 照( 20 min,剂量 70 Gy) ,作人造热释光测定( 全亚 荣,2001) 。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山残采安全分析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山残采安全分析
道及采 空 区管理措 施 , 能有 效遏制 类事 故 的发生 。 才 ( )老 矿 山低 品位 金 矿资 源 残 采 , 1 企业 应委 托 有 资质 的单位 对老 矿 山进 行详 细 的工 程地 质勘 查和
程, 以减 少漏风 , 高通风 效率 。 提 ( )企业应 配 备 井下 空 气 质 量检 测 设 备 , 3 定期 或不 定期 对井下 空气 质量进 行检 测 , 测范 围包括 : 检 氧气 含 量 、 毒 有 害 气 体 浓 度 检 测 、 尘 、 速 、 有 粉 风 风 量、 温度 等 ; 检测 记录存 档备 案 。
金 矿 山残 采安 全方 面必须 注意 的 问题 进行 了探 讨 。
1 1 废 弃巷道及 采 空区处 理 .
人员 , 主扇不 得停 止 运转 ; 业 人 员 入 井前 , 作 首先 开 启 主扇通 风 , 检测 人 员应 对 主 要 巷道 和 作 业地 点 进 行 空气质 量检 测和 风量监 测 , 格后 方可下 井作业 ; 合
I SN 671—29 0 S 1 0 CN 3 — 1 4 TD 4 3 7/
采矿技术
第1 0卷
第 5期
21 0 0年 9月
Se 2 0 p. 01
M i i g Te hn lg n n c oo y, Vo .1 No. 1 0, 5
小 秦 岭 地 区 黄 金 矿 山残 采 安 全 分 析
检测 人员 应佩戴 防 护设备 。 ( )封 闭废 弃 巷 道 和采 场 、 闭 矿矿 相 通 的 工 2 封
废弃几 年甚 至几 十年 的老工 程和 老采空 区绝 大
部 分未经过 工程 地质 勘 查 和 安全 检测 , 全 隐 患 较 安
为严 重 。再 加上 无度 无 序 开 采及 破 坏 性 的 开 采 , 以 及 品位较 高 的永 久性 矿 柱 的残采 , 往往 会 造 成 群 死 群伤 的恶性 事故 。 因此 必须 制定严 格有 效 的废 弃 巷

潼关小秦岭地区黄金成矿规律研究

潼关小秦岭地区黄金成矿规律研究
分布于元 古代 地层 和太 古宙太华群之中 , 在本 区域 中的基底地
层则是 由深变 质岩 系构成 的 , 而下部则是火 山岩系 和石英岩所 构成的 , 盖层上部则是碎屑岩 和碳酸盐岩所构成 的。因为一 直
以来受 到秦 岭褶皱 带和板块 边界 深断裂之影响 , 潼关小秦岭地 区的构造形态 比较复杂 ,其 中北部地区具有宽缓褶皱形态 , 而 南部 则是 线性 褶皱 形态 . 东西 向断裂发育是最显著 的。因为潼 关小秦岭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与秦岭等两大 区域 . 而北 部属 于 华北区中的豫 西小区 , 南部 的秦 岭褶皱带 出露地层则是 陶湾群 和宽坪群 。潼关小秦岭地区为我 国第二大黄金矿产生产基地 , 而上太古界 中的太华群则是主要 出露地层 . 而基性 火山一沉 积 变质则是太华群 中的主要岩系特征之一 . 同时也是 潼关 小秦岭 的主要含金层 。 潼关小秦岭地区的金矿 田则是 以老鸦岔脑一娘 娘 山复背斜所构成之格局 。因为断裂层发育时 间比较长 , 已经 经历 了诸 多活动 . 因而属 于导矿构造 , 印支一燕 山期和一部 分 次级断裂和裂 隙构造 由于岩浆活动极为频繁 , 广泛分布于不同 期次 的侵人岩 , 再 加上 岩浆 的活动具 有多期次 、 多旋 回之特点 , 因而形成 了以酸性岩浆 侵入为 主体 的构造状态 , 同时 , 活动最 强烈 的则是燕 山期 的岩浆 , 成矿元素之活化迁移需要的热源和 热液则主要是 由岩浆多期 活动所提供 的。 2 潼 关小 秦 岭 地 区黄 金 成 矿 的基 本 规 律 潼关小秦岭地 区东据 崤函 ,西为潼关 山脉 ,气候 较为温
关键词 : 潼关小秦岭地 区; 黄金 ; 成矿规律
中 图分 类 号 T D 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5 1 6 8 ( 2 O l 3 ) l 9 — 0 1 6 4 一 O 1

陕西省潼关县西潼峪-蒿岔峪金矿区Q1403金矿脉地质特征及原生晕成矿研究

陕西省潼关县西潼峪-蒿岔峪金矿区Q1403金矿脉地质特征及原生晕成矿研究

2023年 6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73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陕西省潼关县西潼峪-蒿岔峪金矿区Q1403金矿脉地质特征及原生晕成矿研究杨有龙(宝鸡西北有色七一七总队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0)摘 要: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也是大型产金基地之一,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潜力巨大。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日益短缺和开发利用程度的急剧下降,导致地表露头矿和已知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工作又面临着新理论,新方法的创新及应用,如今将隐伏(盲)矿床、已知矿床的深部探索及难识别矿床的勘查列为重点工作的对象。

关键词:小秦岭;资源潜力;隐伏(盲)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1-007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imary halo mineralization of Q1403 gold vein in Xitongyu-Haochyu Golddeposit, Tonggu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YANG You-long(Baoji Northwest Nonferrous 717 Corps Co. LTD, Baoji 721000, China)Abstract: The Xiaoqinling metallogenic belt is a famous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and one of the large gold producing bases, with superior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uge gold resource potential.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shortage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sharp decline in the degree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resulting in less and less surface outcrop mines and known shallow mines, the prospecting work is faced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heories and new methods, and now the hidden (blind) ore deposits,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known ore deposit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difficult to identify ore deposits are listed as the object of key work.Keywords: Xiaoqinling mountains; Resource potential; Concealed (blind) ore deposit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杨有龙,男,生于1988年,学士学位,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野外固体矿产勘查。

小秦岭镰子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

小秦岭镰子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
1985;Xu Jiuhua et a1.,1993;Fan H ongrui et a1., 1994;Li Shim ei et a1.,1996;Nie Fengjun et a1., 2001;M ao et a1.,2002;Lu Xinxiang et a1.,2004;
W ang Y itian et a1.,2005;Chen et a1.,2009;Bi et a1., 2011; Zhao et a1., 2011; Zhao Xianghai et
1 矿 区地 质 概 况
镰 子 沟 金矿 位 于 陕西 省 洛南 县 驾鹿 乡境 内,隶 属华北 地 台南缘 豫 西 断 隆 区西 部 ,太 华 隆起 西 段南 侧 。北 与 汾渭地 堑相 接 ,南 与金 堆 凹陷毗邻 ,在成 矿 区划分 上 属于小 秦岭 金矿 带 西段 (图 1)。区域 出露 的地层 主要 为北 部 的太古 界 太 华 群 ,以 及南 部 金 堆 凹陷的 中元 古界 官道 口群 高 山河 组 、龙家河 组 ,其 中 高 山 河 组 呈 角 度 不 整 合 接 触 覆 盖 于 太 华 群 秦 仓 沟 组 之上 。太 华群秦 仓 沟 组 (Arthq)为一 套 深 变质 的片 麻岩 系 ,其 原岩 为 一套 多 旋 回形成 的海 底 喷发 中基 性火 山岩 夹 陆源碎 屑 沉 积岩 ,经历 了多 期 次 的 区域 变质 作用 以及 不 同程 度 的混 合 岩 化 ,岩 性 主要 为 黑 云斜 长 片麻岩 、黑 云角 闪斜长 片麻 岩 、角 闪斜长 片麻 岩 、斜 长 角闪岩 等 (Wu Peng et a1.,2011)。秦仓 沟 组 也 是 镰 子 沟 金 矿 床 主 要 的 含 矿 层 位 (Jiang Xiudao,1995)官 道 口群 高 山河 组 (Pt2g)为 一 套 滨 海相 碎屑 岩沉 积建 造 ,岩 性 主要 为 中厚 层状 紫 色 一 灰 白色石 英砂 岩 、粉 砂质 板 岩 等 (Feng Jianzhong et

陕西省潼关县潼峪—麻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陕西省潼关县潼峪—麻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陕西省潼关县潼峪—麻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吕恒东,宋 钊(咸阳西北有色七一二总队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小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矿集区,已探明的黄金资源储量达数百吨。

潼峪-麻峪地区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西段,大月坪—金罗斑复背斜折转端;矿体主要赋存在洞沟组和三关庙组地层中的深变质片麻岩系的控矿断裂构造带中,并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较连续,产状较稳定,矿体形态中等;工业类型为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规模中型。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因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5-0063-2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Factors of Gold Deposit in Tongyu-Mayyu Area,Tonggu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LV Heng-dong, SONG Zhao(Xianyang Northwest Nonferrous 712 Team Co.,Lt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The Xiaoqinling area is an important gold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China, with proven reserves of hundreds of tons of gold resources. The gold deposit in Tongyu-Mayyu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 section of Xiaoqinling gold field, at the turning end of Dayueping-Jinluoban anticline. The orebodies mainly occur in the ore-controlling fault structural belt of the deep metamorphic gneiss system in the Donggou and Sanguanmiao formations, and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fault structural belt. The orebody is stratified and lenticular, the orebody is continuous, the occurrence is stable, and the orebody shape is medium. The industrial type is quartz vein type containing gold polymetallic sulfide, and the scale is medium.Keywords: Gold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re-forming factors1 区域地质区域主要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小秦岭金矿带位于陕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部,主要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三个矿田组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八十年代本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金矿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除原探明的文峪、耄寨峪大型金矿床外,又新探明了四范沟、畎湖、灵湖、上宫、星星印、瑶沟等一批大中型金矿床。

抢马、a鸦岔、东闯、文峪等矿区的储量又有了较大增长,其中东闯已发展成为大型金矿床,并可望继续扩大。

/、秦岭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一、金矿资源概况目前,区内已发现金矿床(点)163处,其中岩金矿床55处(大型7处,中型20处,小型28处),毛金矿床4处(中型1处,小型3处),小型伴生金矿床1处。

截至1989年底,本区累计探明金矿储量348.348吨(上平衡表储量194.115吨),其中岩金343.077 w(上平衡表储量190.344吨),砂金4.717吨(上平衡表储量3.217吨),伴生金0.554吨;保有储量268.146吨,其中岩金263.496吨,砂金4.717吨,伴生金0.25吨。

目前区内正在勘查的矿床预获储量在300吨e上,预计“八五”期间新增储量204.5吨。

目前区内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40处,总生产规模为5955吨/日,生产能力为10444公斤/年,占有差金保有储量234.666吨;在建矿山5处,建设规模为600吨/日,建设能力为717公斤/年;在扩建矿山4处扩建规模为650吨/日,扩建能力为1070公斤/年。

“八五”期间,本区拟建矿山6处,其中岩金矿山4处拟建规模为300吨/日,拟建能力为429公斤/年;砂金矿山2处,拟建规模为174万立方米/年,拟建能,为257公斤/年;拟扩建矿山13处,扩建规模为2050吨/日。

预计“八五”末期,本区将形成岩金8755”/日、砂金95万立方米/年的生产规模,年生产黄金能力15459公斤。

二、金矿地质特征小秦岭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西南缘,属豫西断隆区。

小秦岭金矿地步质特点及矿床成因[精彩]

小秦岭金矿地步质特点及矿床成因[精彩]

小秦岭金矿地步质特点及矿床成因[精彩] 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分布于豫陕交界的河南省灵宝、陕西潼关一带。

东西长100公里以上,南北宽近50公里。

该区采金历史悠久,山上老窿密布,并有石刻为记。

如秦岭金矿金硐岔东蹄子沟石刻记载‘景泰二年六月二十日,凿硐三百余眼’,景泰二年为本1541年,可见当时开采规模就已相当可观了。

小秦岭金矿属含金石英脉型,具有脉数多,规模大、易采、易选、易冶,交通方便等特点。

是我国的重要黄金基地之一。

目前小秦岭金矿田探明储量及产金量都保持良好势头。

1(1 矿田区域地质1(1地层小秦岭金矿田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

为一套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的变质岩系据岩石类型组合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渙池组、闾家峪组、官音堂组和枪马组。

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蒲峪组:底部出露不全,出露厚度大于心不甘375米,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

焕池组:厚度约700米,以金云透辉大理岩,透闪透辉大理岩大理岩为主,并夹有少量黑云斜长片麻岩。

闾家峪组:厚度大于1700米,以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见麻粒岩。

混合岩化较强,形成大量条痕状条带状混合岩和均质混合岩。

观音堂组:厚意600米,由含磁铁石英岩石英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条痕状混合岩等组成,偶有少量大理岩夹层。

枪马峪组:顶部出露不全,厚度不大680米,由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痕、条带状混合岩组成,局部有麻粒岩。

各组地层中都有含金石英脉赋存,其中以闾家峪组为主,占用85,以上。

11.2 构造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格局由南北两侧区域性断裂及断裂所围限的小秦岭重褶皱所组成。

北界区域性断裂为太要断裂,出露长度75公里,断裂带宽数十至数百米不等,断面北倾,倾角60-70,呈近东西向波状展布。

破碎带内硅化绿泥化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现象十分发育。

南界区域性断裂为小河断裂,长75公里,也呈近东西向波状展布,断裂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断裂南倾倾角50-60,断裂内绿帘石化与磁铁矿细脉等热液蚀变发育。

春风吹绿小秦岭——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记

春风吹绿小秦岭——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记

春风吹绿小秦岭——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记□ 本刊记者 刘鹏飞 通讯员 刘泉锋黄色的连翘花、白色的山杏花、粉红的山桃花……4月20日,恰逢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河南省灵宝市,走进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处的绿色和生机扑面而来。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带,生物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

尤其是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储量巨大的黄金资源,让灵宝市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城”。

然而,由于历史上长期过度开采,这里矿坑星罗棋布,矿渣漫山遍野,山体满目疮痍,生态破坏严重,5条从山上奔涌而下直入黄河的一级支流饱受污染,给母亲河平添浑浊。

2016年以来,河南小秦岭国家级源深埋地下。

在《中国矿产发现史——河南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河南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张辅民、王凤芝、符光宏、李肇华于1964年4月直接找到了河南灵宝小秦岭金矿”。

同年7月,河南省地质局开展小秦岭金矿普查找矿会战。

从此,小秦岭地区掀开了我国黄金找矿史上的光辉一页。

小秦岭横亘豫西边陲,终日云遮雾盖,原始森林,荒无人烟,进山无路;山上巨石滚滚,大如屋小犹爪,塞岩填壑,即便终日攀山的驮驴也望之生畏。

因此,在会战早期,工作和生活异常艰苦,条件相当简陋。

会战期间,地质队员们涉水爬山,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全面打响。

521个生产坑口封堵了,1.3万个生产生活设施拆除了,矿渣山被削平了,熟土上栽下新树苗,喧闹了几十年的小秦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从破坏到修复,由喧嚣到沉寂,4年过去,小秦岭正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一鸣冲天:藏金埋银小秦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只要提到小秦岭,人们往往从内心升腾起各种联想。

一边是浩浩荡荡的九曲黄河,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秀丽风光,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小秦岭,非但拥有大片的膏腴沃壤,更有着宝贵的黄金资徒步穿梭于大金硐、小金硐、蹄子沟、四范沟等矿段之间,查看工程,分析矿脉走势与变化、工程地质编录、采样进度等情况。

河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河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河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河南省地处中原,东北连华北平原,西南跨秦岭一大别山脉,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

本省采金历史悠久,据小秦岭矿区金硐岔东蹄子沟摩岩石刻记载:“景泰二年六月二十日起开硐三百余眼”,说明小秦岭地区的金矿远在1450年就进行了大规模开采,至今仍见老硐密布。

抗战时期,在伊河、洛河、淇河、丹江流域也有一定规模的民采砂金,但由于本区山赢林密,人烟稀少,至解放时,本区曾盛产黄金一事已湮没无闻。

本省金矿地质工作始于60年代初,1961年豫零八队在小秦岭地区找磷时发现了金异常,开始在小秦岭地区进行金矿找矿普查。

经过近30年的大规模地质勘查,先后在省内小秦岭、熊耳山、桐柏山等地区发现了众多金矿床,使河南省成为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区之一。

豫西小秦岭地区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158处,分布在19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83处,包括岩金矿床75处(大型9处,中型22处,小型44处),砂金矿床6处(中型l处,小型5处),小型共生金矿床1处,小型伴生金矿床1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375.448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77.818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7.76 9,5,居第4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300.69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34.245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59%,居第4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90.709吨,砂金保有储量5.745吨,伴生金保有储量4.241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260.231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40.464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51个矿床预测,可获储量278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250吨,主要来自东闯、大湖、文峪、抢马、星星印、瑶沟、银洞坡、老湾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河南省黄金工业始于1975年,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37个,.总生产能力为7762公斤/年,占有储量160.190吨,其中岩金矿山35个(大型3个,中型6个,小型26个),生产规模5700吨/日,生产能力7671公斤/年,小型砂金矿山2个,生产规模43万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小秦岭金矿带位于陕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部,主要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三个矿田组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八十年代本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金矿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除原探明的文峪、耄寨峪大型金矿床外,又新探明了四范沟、畎湖、灵湖、上宫、星星印、瑶沟等一批大中型金矿床。

抢马、a鸦岔、东闯、文峪等矿区的储量又有了较大增长,其中东闯已发展成为大型金矿床,并可望继续扩大。

/、秦岭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一、金矿资源概况
目前,区内已发现金矿床(点)163处,其中岩金矿床55处(大型7处,中型20处,小型28处),毛金矿床4处(中型1处,小型3处),小型伴生金矿床1处。

截至1989年底,本区累计探明金矿储量348.348吨(上平衡表储量194.115吨),其中岩金343.077 w(上平衡表储量190.344吨),砂金4.717吨(上平衡表储量3.217吨),伴生金0.554吨;保有储量268.146吨,其中岩金263.496吨,砂金4.717吨,伴生金0.25吨。

目前区内正在勘查的矿床预获储量在300吨e上,预计“八五”期间新增储量204.5吨。

目前区内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40处,总生产规模为5955吨/日,生产能力为10444公斤/年,占有差金保有储量234.666吨;在建矿山5处,建设规模为600吨/日,建设能力为717公斤/年;在扩建矿山4处扩建规模为650吨/日,扩建能力为1070公斤/年。

“八五”期间,本区拟建矿山6处,其中岩金矿山4处拟建规模为300吨/日,拟建能力为429公斤/年;砂金矿山2处,拟建规模为174万立方米/年,拟建能,为257公斤/年;拟扩建矿山13处,扩建规模为2050吨/日。

预计“八五”末期,本区将形成岩金8755”/日、砂金95万立方米/年的生产规模,年生产黄金能力15459公斤。

二、金矿地质特征
小秦岭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西南缘,属豫西断隆区。

金矿赋存主岩是太古宇太华群变质岩和元古宇熊耳群火山岩。

太华群变质岩系分上、下亚群(沈阳j矿所,1985)。

下亚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组成,上亚群主要由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磁铁石荚岩、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少量大理岩组成。

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一沉积岩,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形成时代为24—2亿年,属晚太古代产物。

太华群下亚群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控制着成矿范围、规模和类型。

熊耳i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中性一中基性岩性段为熊耳山地I的主要矿化层位。

区内主体构造线为近东西向,其次为北东向。

小秦岭金矿田主要受近东西向褶皱断裂控制,熊耳山:矿田主要受近东西向与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崤山金矿田受北西向断裂控制。

该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与金矿不仅在空间上相伴产出,且有密切的成生联系。

1、小秦岭金矿田位于豫陕交界的灵宝、潼关一带,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其主要地质特征为:
(1)赋矿围岩为上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称绿岩带)。

(2)矿区构造总体为一复式倒转背斜,近东西向断裂广泛发育,表现为强片理化的糜棱岩带,多呈j
模不等的密集带状产出,含金石英脉与其密切共生。

(3)本区已知金矿床在空间上多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体(主要为文峪岩体)外围2—7公里范围内。

花岗岩体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具有成因意义。

(4)区内已知含金石英脉1000余条,其中超过4000米的有9条(杨寨峪60号脉、文峪505号脉、潼关Q505号脉、桐峪Q8号脉等)。

按矿化特征可分为北、中、南三个亚带,中亚带临近主褶皱构造老鸦岔背斜的轴部,是区内金矿脉主要集中的地带。

(5)含金石英脉主要呈单脉状产出,局部有膨胀、分支、复合现象。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等。

(6)主要围岩蚀变为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硅化、钾长石化和绿泥石化。

主成矿温度为200—300℃。

矿石与围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相近,有成因联系。

(7)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矿体前缘元素为As,Sb,Hg,Ba;后缘元素为Co,Ni;矿体中部为Ag, Pb,Au,W,Sn,Bi,Cu,Mo元素组合。

专家们预测,小秦岭金矿田资源潜力很大,极有远景,可望深部再找到一个小秦岭。

本区找矿方向为:①就矿找矿,对目前已发现但尚未评价的一些含金石英脉,要进一步评价。

②深部找矿,该区矿体出露标高1600—2000米,以往的勘探深度多为400—500米,深部找矿潜力很大。

③新类型矿床的探索。

2、熊耳山金矿田区内出露基底地层为太华群变质岩系,上覆中元古界熊耳群古陆活动边缘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系。

燕山期重熔花岗(斑)岩侵入上述地层中。

基底构造为东西向,燕山期又叠加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金矿化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赋矿地层除了部分基底太华群外,主要为上覆的熊耳群火山岩。

构造控矿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控矿为主。

区内北东或近东西向控矿断裂系统及次级断裂,往往平行排列,雁行展布,形成的矿体(脉)成群成带密集出现。

控矿构造具等距分布规律。

金矿与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有密切成生联系,金矿直接产于岩体与大断裂之间,表明岩体与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大断裂。

主要金矿类型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上宫、前河);蚀变岩一石英脉型金矿床(康山、星星印、瑶沟);石英脉型金矿床(西施)以及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祁雨沟)。

当前本区找矿工作,一方面应在熊耳山北坡的太华群分布区找石英脉型金矿和在熊耳群中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另一方面应加强熊耳山南坡的找矿工作。

在祁雨沟外围地区,应对产在太华群中的20余个未做详细工作的角砾岩筒进行评价,同时在太华群中找石英脉型金矿。

白土街一马超营一带熊耳群及上元古界栾川群、陶湾群中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发育,金重砂异常明显,是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带。

3、崤山金矿田出露太华群老变质岩系,金矿化受太华群控制,其成矿条件与小秦岭相似,可能属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向东延长部分。

本区工作程度较低,金矿找矿工作主要是在太华群中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