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拐杖》阅读附答案
刘明礼《父亲的拐杖》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明礼《父亲的拐杖》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5166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c.png)
刘明礼《父亲的拐杖》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2分)父亲的拐杖刘明礼①那年春节我回家,内弟拿出一只拐杖,花椒木的,触地一端的头上镶有半透明的牛筋橡胶,握柄雕刻着精致的龙头。
打磨后刷过一层漆,油光锂亮。
内弟手很巧,曾是做乐器的木匠师傅。
他在地里种了些花被苗,专门压枝让它们“长拐棍”,想做成拐被卖。
他说这是个样品,想让我帮他找找销路。
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其实我另有心思:父亲正需要一根拐杖!②父亲的性格,坚强而倔强。
他靠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养育了我们⑤个儿女,供我们完成了学业,帮我们成家立业。
年岁大了之后,很多事已力不从心,但他不愿和哥哥过,更不背随我到城里来。
他和母亲两人生活,农忙时候还会帮哥嫂做些简单的农活,他说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
直到十几年前母亲过世,哥哥连哄带骗才把他接了过去。
③年过八的父亲,身板再不像从前那般硬朗。
他83岁时得了一次脑出血,84岁又患上膀胱癌,接连做了两次大手术,身体每况愈下。
腰开始弯了,走路也变得蹒珊,甚至还经常跌跤。
每月一次回家看望父亲,成为我的必修课,可有时一忙起来,又难以及时兑现。
于是父亲会打电话来,第一句话就是:“我挺好的,没事儿,别惦记着。
”我这边听着,眼睛酸涩,猜测父亲是闷得慌了,想我了,盼着我回去呢。
我说明天就回去,父亲忙说:“什么也不要买啊,我啥也不缺。
”我心里明白,父亲动转不方便了,又没有了母亲的陪伴,能时常见到远方的儿女,是他最大的慰籍。
④开车往家走的路上,曾经的往事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串村走亲、赶集上庙,父亲总是一路背着我,穿过没人高的庄稼地,走过泥泞路上的沟沟坎坎。
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到地里去干活,忽然狂风大作,大雨瓢泼而至,父亲急忙拉着我躲到路边的机并房里。
机井房很小,只容得下我和父亲的半个身子。
父亲像一座伟岸的大山,堵在门口为我挡雨。
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背,泥点沾满他的双腿,但他一丝不动,直到雨过天晴。
⑤从小到大,父亲的脊背,何止为我顶过这一场生活中的滂沱大雨!为了我们,父亲的脊背,背过凛冽的风,背过噬骨的雨,背过柴米油盐,背过千辛万苦,一路走过岁月的四季轮回。
母亲的拐杖-美文故事
![母亲的拐杖-美文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24047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8.png)
母亲的拐杖-美⽂故事母亲的拐杖-美⽂故事 去年⼉⼦考上⼤学办升学酒时,正是天⽓⾮常炎热的⼏天。
那天⽼家来了很多的⼈,⽗母亲的⾝体不太好,可他俩却坚持和本家们⼀道来县城,参加他们孙⼦的喜宴。
那天上午来到县城,本家⼈⾸先是全部爬上了我家的六楼,母亲的腿曾因⾻折⽽伤,平常连到⾛平路都困难,不要说是爬我家的六楼了。
本家们要背着她上楼,可她就是不让,说,要⼀步⼀步地上。
其实,母亲每挪⼀步,是⾮常吃⼒的,⽽且受伤的腿因受⼒较⼤,也⾮常的疼,可她就是要⾃⼰⼀步⼀步地⾛。
⾃从我来到县城⼯作买了六楼后,母亲的第⼀反应就是感觉楼层太⾼了,要来我家玩⼀趟,进家门就不容易了,最⼤的挑战就是这名为六楼实为七层的⾼楼了,六楼没有电梯,就是我们正常⼈,爬上来之后还得⽓喘吁吁,不要说⾝有残疾的⽼⼈了。
母亲没中风和腿伤前,感觉爬这么⾼的楼已感到⼗分吃⼒,更不要说是母亲中风和腿伤之后了。
现在,母亲每次来我家,都是由⽗亲陪着的,还有⼀根形影不离的拐杖。
说是拐杖,就是⼀截有两根⼿指粗的⼩⽵竿⼉。
我⼏次去外地玩,本想给母亲买⼀根漂亮的拐杖,但最后还是没有买,不是舍不得花钱,⽽是不想让母亲永远拄着拐杖,总希望她能彻底地放弃拐杖,象正常⼈⼀样⾛路! ⾃从脑中风之后,⼀向风风⽕⽕、雷厉风⾏的母亲,突然就变了⼀个⼈,她的⾃信⼼受到了很⼤的打击。
其实,⽗亲⼤病在前,⽽且还做了那么⼤的⼿术,可⼀直有病在⾝的母亲却没有被击倒,在⽗亲出院后,就悉⼼地照顾着体弱的⽗亲,在母亲的细致⼊微的照料下,⽗亲的⾝体恢复得⾮常好。
可没想到是,母亲却在⼀次捆柴草中不慎中风⽽住院,出院后,左半⾝⼏乎因⿇⽊⽽瘫痪,左撇⼦的母亲⼀下⼦失去了劳动能⼒,这让她痛苦不堪,对母亲来说,病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劳动能⼒⽽成为⼀个“闲⼈”。
在⽗亲的照料下,母亲却过起了“⾐来伸⼿、饭来张⼝”的⽣活,——这不是母亲习惯的⽣活!在这之前,原来⼀直是由她照顾⽗亲的`⼀切⽣活的起居,可现在,反⽽由⽗亲来照顾她的⽣活,这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更不能接受的是祸不单⾏,当母亲的⾝体有了很⼤好转的时候,却意外地在门⼝摔倒⽽造成左腿严重错位⾻折,住院⼀个多⽉,但由于母亲体质⼀向较弱,因此腿部的恢复也就⾮常缓慢。
《母亲的拐杖》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拐杖》记叙文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9ed5b9856a561253d36f0c.png)
《母亲的拐杖》记叙文阅读附答案《母亲的拐杖》记叙文阅读附答案①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
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②母亲收藏着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小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
”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③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
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④“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
分家时,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个老房子。
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
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
母亲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
我如一只小鸡,依赖着母亲,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
母亲仿佛就是我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而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⑤后来,出门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
令我欣慰的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⑥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念叨:“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
”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
⑦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像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
母亲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
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
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
在菜市场弯着腰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突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
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
![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https://img.taocdn.com/s3/m/804518677fd5360cba1adbfe.png)
篇一: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篇二: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母亲的拐杖阅读理解李光彪母亲的拐杖阅读理解李光彪血刺心碎yj 2014-12-03 【小题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拐杖”指的是什么?(2分)【小题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1)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2)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4分)【小题5】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分) -答案:【小题1】“拐杖”不仅指“我”出远门为母亲买的拐杖,哥哥为母亲精心打磨的拐杖,还指哥哥对母亲的悉心照料.【小题2】(1)“精挑细选”写出了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2)“炫耀”一词写出了母亲为儿子的孝顺而无比自豪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小题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喻为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小题4】大哥细心、体贴、责任心强、懂得孝顺.(要结合原文分析)【小题5】联系文章主旨和生活实际作答.示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了他们辛勤劳碌的一生.为了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舒适的生活,他们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满足着我们一切的需要.对于他们来说,子女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别无所求.父母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结实牢固的拐杖.篇三: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篇四: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14分)故乡的眼睛李光彪①每次回到故乡,一阵狗吠声过后,老家的院门“吱呀”一声被打开。
母亲这样老去答案
![母亲这样老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743374431b90d6d85c711.png)
母亲这样老去答案【篇一: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九册知识技能综台应用慈母情深试题及答案】、类文阅读。
(50分)母亲的“存折”肖铃这存折其实是一叠白纸,一叠记录着儿女饮食喜好的白纸,一叠深厚的母爱!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
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怦怦直跳,总怕她在外边有个什么意外。
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七十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以前了。
加上现在城市化建设可谓日新月异,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已经迷过多次路,这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得下。
兄妹们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
可生性倔强的母亲都一一回绝了。
她说害怕她这把不中用的老骨头破坏了子女的家庭的和睦。
没有办法,我便和兄妹们商定,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抽得开身,每周星期天必须回家里陪母亲。
在一家老少团聚的周日,母亲总是不忘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乐呵呵地坐在桌边心满意足地看着我们吃。
饭菜里兄妹们爱吃的,孙儿们爱吃的,一样不差,多得让我们都怀疑母亲的记忆力是否真的衰退了。
那天,我下班挺早,顺道回家里看看母亲。
看见沙发上放了一件母亲的脏衣服,我便拿去洗。
衣服刚一下水,母亲便从外面回来了。
她看见我正在帮她洗那件衣服,一种紧张的神情一下子爬到了她苍老的脸庞上。
母亲叫住我,一把从水里提起那件衣服,然后一边埋怨我,一边十分着急地把手伸进衣兜里一阵摸索。
“还好,还好!”随着母亲松了一口气,我看到了一个湿漉漉的破旧存折躺在了她的手上。
一个破存折就让母亲紧张成这样,看来母亲真的老了,我不禁想。
“妈,你这存折里放了多少钱啊?看把你急成这样!”我故意和母亲调笑道。
母亲不理我,似乎还在生我的气,自个唠叨着,说要到屋里去拿熨斗把存折熨干。
我偷偷地拿起母亲放在桌上的存折,那根本就不是一本真正的存折,内页其实是一叠白纸,上面爬满了许多歪歪斜斜的字,记录着家里所有人喜欢吃的东西,所穿衣服和鞋子的尺寸。
【精品文档】《拐杖》 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精品文档】《拐杖》 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d9a9906f01dc281e53af09e.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拐杖》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0分)拐杖(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
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
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
它不就是楼上那位瘸腿的老太太的吗?听说她已经在前几天去世了。
(2)想来老太太和我也做了两年的邻居了。
她住四楼,我住三楼,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
(3)两年前,我搬进这幢房子时,就听说四楼住着一位瘸腿的老人,她没有儿女,而我唯一一次跟她的交往是在半年前。
那天,我下班较早,刚要开门,却听见上面在叫:“三楼的大姐,请帮我一下!”(4)我寻声走向四楼,看见一位瘸腿的老太太扶着栏杆喘气一一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人,她虽然残废且病弱.但浑身却干干净净的,我问道:“大娘,是您在叫我吗?”(5)她看我走近了,说:“大姐,我想请你帮我把拐杖拿到巷口去修一下,好吗?”说着她递给我十元钱.又指了指地上的拐杖。
(6)我拿着拐杖看了看问:“大娘,拐杖没有坏,怎么修呢?”(7)老人笑了,说:“瞧我这记性!我忘了告诉你了,大姐,请你叫那位修鞋的师傅在拐杖下面绑上一团橡胶就行了。
我原来绑-的掉了。
”(8)听了这话,我才明白,原来老人怕拐杖磨损太快了。
老人真吝啬!我心里想着,也没说什么就帮她拿去修了。
(9)今天睹物,不禁恩人,却物是人非了。
(10)我打开门,收拾好一切就睡觉了。
(11)“咚……咚咚……咚……”楼上好像有许多人在跳,弄出很大的响声来。
看来是楼上的新住户在开舞会了。
我用被子梧了头,那些可恶的声音还是穿过被子侵袭我的鼓膜,越睡越清醒.越清醒越烦躁。
我怀念起以前的安宁来,怀念起那位已经去世了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我忍不住叹道:吝啬的老人啊!你的拐杖还没有磨损多少呢!橡胶还在。
【优化探究】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对点练14-6-Word版含解析
![【优化探究】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对点练14-6-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95366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莫言①我诞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布满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力,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外形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打算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③母亲没读过书,不生疏文字,她一生中患病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斗、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气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气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唱歌?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惊。
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刻,我总担忧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格外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当任凭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平安感和对于将来的期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重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士气,将永久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单元A基础测试卷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单元A基础测试卷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b81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4.png)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单元·A基础测试一、选择题(共10分)1.(本题1分)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陈醋.措.施B.搅拌.牵绊.C.公侯.猴.子D.水浒传.传.记2.(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不是多音字的一项是()A.山脉.B.心脏.C.肿胀.D.咽.喉3.(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山青水秀B.涣然一新C.截然不同D.张灯结采4.(本题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里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给观众带来了美好的视听享受。
B.过年了,来汉城湖赶庙会的市民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C.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飘香....,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果园采摘、游玩。
D.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文化的一张名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风餐露宿....来这里参观。
5.(本题1分)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C.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为所欲为、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D.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6.(本题1分)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美好姿态娴熟技能B.江水咆哮歌声雄浑C.演绎故事许下宏愿D.准备充实性格突出7.(本题1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D.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8.(本题1分)对下列诗句描写的节日判断有误的是()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母亲手中那根棍张金刚阅读答案
![母亲手中那根棍张金刚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9020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9.png)
母亲手中那根棍张金刚阅读答案母亲手中那根棍张金刚①“哒、哒”,木棍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响,回荡在医院走廊,有些突兀。
我搀着母亲的左臂,母亲右手拄着拐棍,慢步走向楼上化验室。
一声,再一声,敲得我心上有些生疼。
②这木棍是我从朋友那里淘到的深山六道木,褪了皮,直溜、光滑、坚硬;选一枝权处,留段握柄,截断,磨光,正好给走路已然蹒跚的母亲当拐棍。
她眉头一皱,不乐意了:“我不需要这玩意儿,拿走,拿走。
”我随手撂在了门后墙角,任其搁置数年,积了厚厚的灰尘。
③这次母亲头晕、腿疼,我将擦拭干净的拐棍递给她。
母亲叹口气,一手扶着门框,一手颤颤巍巍接过,第一次拄着上了去医院的车,边走边念叨:“到底还是拄上了呀!”一向要强的母亲,终因控上那根拐棍,让她服了老。
④印象中,母亲手中似乎倒是常握着一根棍。
只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
⑤“娘,我回来了!”远远望见,母亲正趴在锅上,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年轻的面容。
哪料,母亲猛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骂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看来是有人提前告了我一状。
⑥我生怕被母亲逮住,便扔下书包,撒腿就跑。
母亲跑得快,我跑得更快。
她停步喘口气的当儿,还不忘将搅棍横在嘴边,转着圈儿地啃光粘在上面的玉米面,边啃边嚷:“小兔崽子,给我站住!”我跑上了山,母亲忽地站定,一踩脚:“不好,疙瘩糊了锅了;回来再找你算账。
”扭头,挥舞着搅棍,冲回了家。
⑦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疙瘩棍时,饭菜已摆上了桌。
我“嘿嘿”一笑,分明闻到了丝丝期锅的味道。
如今,母亲已没心气搅疙瘩给我吃了,可那两根被母亲磨得溜光的搅棍,还挂在墙上。
⑧近年,回老家多,常拿起那些老木工具,帮年迈的父母做些活儿。
每次干活儿,母亲都会嘱我穿上那双在家时穿过的布鞋。
那是十几年前,我陪母亲在灶前闲聊。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33ec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0.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藏在拐杖里的爱①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脾气有些(浮躁暴躁);母亲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固执。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总有吵不完的架。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父亲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摔伤了腿。
②事故并不是很严重,但父亲却有一段时间不能行走自如,必须拄着拐杖走路。
③我看见他在一瞬间消沉下去,苍老了许多,脾气也收敛了一些。
而母亲也变了,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每天给父亲端茶送水,陪父亲聊天;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搀扶着拄拐杖的父亲到屋外散散步。
母亲用她温柔执著的耐心一点点化解了父亲心中的失意。
④对于父母前所未有的和平状态,我看在眼里颇为惊讶。
心想,或许是因为父亲是整个家庭的支柱,他不能倒下的原因吧。
⑤医生曾说,一个月之后父亲就可以离开拐杖的支撑了。
可是一个多月过去,父亲的腿伤似乎仍不见好转,离开拐杖他就无法走路。
母亲着急了,怕是伤口恶化,非要带父亲去医院检查。
⑥父亲这才悠悠地说:“拄拐杖的这一个多月,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与你相处的岁月。
真希望每天在你的搀扶下去黄昏的夕阳中漫步,跟你平静地说说话。
其实腿伤早就好了,只是害怕丢掉拐杖就失去了你的搀扶。
”⑦我看见母亲的眼圈红了,我的心也湿润了。
原以为吵了几十年的夫妻之间哪里还有爱情可言,其实它原来就深深地藏在父亲的拐杖里。
⑧第二天,母亲精心地藏好那支(弥补修补)了裂痕的拐杖,在温馨美好的夕阳中,又和父亲走在了屋外那条小路上。
父亲步伐稳健,面带笑容。
而母亲的手,正搀在父亲的臂弯里。
1.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上横线。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行动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所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我”父母亲的关系,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亲摔伤之前,他们经常___________;父亲拄拐杖后,他们_________相处;父亲丢开拐杖后,他们_______________ 。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5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5](https://img.taocdn.com/s3/m/937a6b44284ac850ac0242a7.png)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2分)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宋·苏轼二、看拼音写词语。
(10分)yí lǜ cǎi huì fēn wài xì nìɡǎn juéhàn ɡōnɡpǔ sù tān fàn zhū hóu kū qì三、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分)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chuán zhuàn)说,其中《白蛇传(chuán zhuàn)就是其中之一。
2.张明在球场遇到劲(jìnɡjìn)敌,他的干劲(jìng jìn)就更足了。
3.遥远的塞(sài sè)外并不闭塞(sài sè)。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5分)1.《腊八粥》一文中的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2.《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3.藏戏中村民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的。
()4.《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南朝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5.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五、选择下列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唾.沫(tuò) 正.月(zhēnɡ) 掺.和(cān)B. 搅.和(jiǎo) 摊贩.(fàn) 骡.马(luó)C. 油腻.(lì) 肿.胀(zhǒnɡ) 黄焖.鸡(mèn)D. 机柕.(shū) 脱缰.(jiǎnɡ) 王侯.(hóu)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母亲的拐杖
![母亲的拐杖](https://img.taocdn.com/s3/m/513f161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48.png)
112 2020年第05期Filial piety ▁孝行天下|孝贤美文母亲去世已一年多了,她那根拐杖我却依然保存着,如珍藏金子般地不舍得丢弃。
在我原先的记忆中,母亲的身体是十分健硕的,且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两脚生风,快捷有力,常常连我这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也难以赶上。
然而,当母亲八十来岁的时候,我看到她的脚步渐渐地放慢了,后来迈起步来竟有些吃力。
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我现在走路不扎实了,给我买个拐棍儿吧!”听到母亲这样说时,我心里很沉重,却又不置可否地想,虽然她行走不如从前,但依然还能走路,用拐杖还早着呢,故而一直没把买拐杖的事儿放在心上。
在孝敬父母方面,也许女儿总是走在儿子的前面。
望着母亲走路迟缓的样子,妹妹倒是很快为母亲把拐杖给买来了,它不仅光滑坚实,且做工精细,从此,母亲便拄上了这根拐杖,开始丈量起她未来的路程。
在起初的日子里,母亲拄着拐杖走路显然比从前强势快捷得多了,这使我心中十分快慰。
心想,看来人到老年之后,拐杖真是可靠而有力的伙伴啊!但两年之后,母亲纵然拄着拐杖走起路来却也分外地艰难。
常常过去一步就能走完的距离,现在总是挪动好几步才能完成,且还有生怕跌倒的样子。
即便如此,母亲还是拄着拐杖在家中慢慢儿地走着,忙活不停。
母亲一直是个闲不着的人,总是想把家里的事全部干好,至今还是如此。
家里的一切尽管我们干得很好,她依然不放心。
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挪动着,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有脑梗,健忘症越来越重,忙活中常常把拐杖丢下,扶着墙体或物体向前移动,待需要拄拐杖时,却找不到了,就大声嚷道:“拐棍儿,我的拐棍儿呢?……”这时,我们便赶忙为她寻找,常常费了好大劲儿,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递到她手中,她才又拄着拐杖,捣着地面“咚咚咚……”地向前走去。
自从母亲拄上拐杖,这“咚咚咚”的拐杖声便随伴在我们的生活中。
刚开始,这声音响亮而有力,后来随着母亲缓慢吃力的脚步,渐渐地轻弱而缓迟了下来,清晰而沉重。
父亲的拐杖阅读答案
![父亲的拐杖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fd515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a.png)
父亲的拐杖阅读答案《父亲的拐杖》原文阅读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我怎么也猜不出来。
父亲哈哈大笑……现在,我成了大人,虽然知道了谜底,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
我写信给兄弟姐妹,告诉他们:“年迈的父亲走路需要拐杖了。
”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每人都邮来一根拐杖。
母亲过世早,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扛起双重的责任,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爱心全部倾注到自己的儿女身上,父亲老了。
为了生计东奔西走,稍有空闲便困守案头,我何曾注意过父亲的心情?父亲常走进我的房间,在我身边静静坐上一会儿,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屋中,从里面传出电视机反反复复的开关声……那一天,我问父亲:“您是不是生病了?”他含着泪说:“你就是再忙,也该与我说说话呀。
”父亲的话令我恐慌。
我捧起父亲那双日渐枯槁、布满青筋的手失声痛哭,那曾经是一双多么有力的手啊!而今,拐杖限制了他的自由,水泥墙使他脆弱孤独。
我要让年迈的父亲得到儿子时时送来的温暖。
傍晚我搀扶着父亲去河边散步,仰望那静谧的星空,我把心中的喧嚣沉淀下来,留下一片宁静和真情去陪伴步履蹒跚的父亲。
“我要永远陪伴着您。
”“不要这样讲,孩子……”父亲又落泪,不过,我知道,这次父亲的泪水是甜的,不是咸的。
我写信给像种子一样散布在各地的兄弟姐妹。
信中告诉他们:“不要再邮寄拐杖了,因为父亲身边有我。
”《父亲的拐杖》阅读习题1、两次落泪,父亲的心情有什么不同?2、从父亲的落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文中以“父亲的拐杖”为题,其中拐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二是指————————————————。
*开头结尾都写到了“拐杖”,这样写的好处是————————————-。
《父亲的拐杖》阅读参考答案:1、第一次落泪是因为孤独,第二次落泪是因为欣慰。
2、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支持,而是儿女实实在在的陪伴。
3、一是指真正的拐杖,即物质上的支持。
二是指精神上的,即儿女在身边的陪伴。
母亲的拐杖
![母亲的拐杖](https://img.taocdn.com/s3/m/0174cf1a76c66137ee061999.png)
“嘟哒。
嘟哒。
”每天清早,当楼下客厅传来一连串的铿锵声时,我便知道是母亲起床了,拄着她那四脚不锈钢拐杖,围着客厅锻炼。
十几年如一日,母亲就这样坚持着早睡早起,坚持着维持她那残疾而不会加剧病情的生命,坚持着不给做女儿的我增加额外的生活负担。
母亲病患十二载。
在她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被突发而至的脑溢血毁掉后半身的健康体魄。
我不知道一个被村子里盛传的能干女人,一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在备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是以怎样毅力让她坚挺过来的?也许是生的本能,也许是爱的坚韧。
母亲出生于五十年代初,进过学堂,读过高中,却安于现实,扎根农村,生育三个孩子,做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村妇。
母亲说“爱,可以抗衡一切艰难困苦”。
我信了。
母亲和父亲是高中校友,七十年代末父母喜结连理。
父亲最初是当地中心小学的代课教师,每个月能有40元的代课薪金,那时候是学校工资最高的教师,高出正式教职工的水平。
可是,父亲只在学校里任课不到两年,迫于无奈申请离职。
因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生病,需要大量的经济来支撑高昂的医疗费用,学校的那点工资只能是杯水车薪。
八十年代初,农村土地下户,家里当时按人口划分得四口人的土地,父亲和母亲远见卓识,认定蔬菜会占据农村第一大市场,他们想赢得时间和市场多多凑集经济治愈哥哥的病情。
于是他们用大块土地开始育苗,菜苗初棚的时候,拔出来,一把一把的分好,送到集市上叫卖。
那年月,有知识的人能大多能分到一杯羹。
菜苗市场形式大好。
父母二人分工合作。
父亲和爷爷背着菜苗背篓赶集,母亲在家主持后勤,经常会赶在父亲从早集回来前拔好第二批菜苗,分装好。
甚至是在父亲还没回到家就急急的背着送去集市。
多次赶集之后,父亲发现,母亲的口才很棒,于是,母亲和父亲换了角色,母亲奔走于集市间,父亲辅助母亲推销,同时研究科学种田。
农闲十分,家里的一切就交予爷爷,母亲和父亲背着病重的哥哥奔走于各大城市的各大医院里。
母亲满怀期待,希望哥哥能渐渐好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不再经常抽筋,不再抽搐得让人揪心生痛。
《一根善的拐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根善的拐杖》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add6cd172ded630b1cb694.png)
阅读《一根善的拐杖》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
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
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
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
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
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
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
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
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
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
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
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
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
原来老人中暑了。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
(现代文阅读题)母亲的拐杖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母亲的拐杖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2967b2e3f5727a4e96209.png)
⑩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悉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如地说:我嘴歪眼斜、没牙没齿的,羞死人呢!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盛饭、夹菜。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指挥,母亲胸前漏了很多汤水,地上洒落了很多饭菜,引来鸡、猫、狗争斗抢吃。我不忍目睹,不禁默然流泪。
?母亲要上厕所,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厕所。此刻,我终于明白,谁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原文有删改)
14.与母亲有关的事情,都给作者带来强烈的内心感受。阅读文章④⑩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作者内心的感受
⑤后来,出门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令我欣慰的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⑥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念叨: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
母亲抚养我长大
①
②
欣慰
母亲生病住院
③
《拐杖》 阅读附答案
![《拐杖》 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ff9b6b5acfa1c7aa00ccc3.png)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0分)拐杖(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
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
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
它不就是楼上那位瘸腿的老太太的吗?听说她已经在前几天去世了。
(2)想来老太太和我也做了两年的邻居了。
她住四楼,我住三楼,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
(3)两年前,我搬进这幢房子时,就听说四楼住着一位瘸腿的老人,她没有儿女,而我唯一一次跟她的交往是在半年前。
那天,我下班较早,刚要开门,却听见上面在叫:“三楼的大姐,请帮我一下!”(4)我寻声走向四楼,看见一位瘸腿的老太太扶着栏杆喘气一一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人,她虽然残废且病弱.但浑身却干干净净的,我问道:“大娘,是您在叫我吗?”(5)她看我走近了,说:“大姐,我想请你帮我把拐杖拿到巷口去修一下,好吗?”说着她递给我十元钱.又指了指地上的拐杖。
(6)我拿着拐杖看了看问:“大娘,拐杖没有坏,怎么修呢?”(7)老人笑了,说:“瞧我这记性!我忘了告诉你了,大姐,请你叫那位修鞋的师傅在拐杖下面绑上一团橡胶就行了。
我原来绑-的掉了。
”(8)听了这话,我才明白,原来老人怕拐杖磨损太快了。
老人真吝啬!我心里想着,也没说什么就帮她拿去修了。
(9)今天睹物,不禁恩人,却物是人非了。
(10)我打开门,收拾好一切就睡觉了。
(11)“咚……咚咚……咚……”楼上好像有许多人在跳,弄出很大的响声来。
看来是楼上的新住户在开舞会了。
我用被子梧了头,那些可恶的声音还是穿过被子侵袭我的鼓膜,越睡越清醒.越清醒越烦躁。
我怀念起以前的安宁来,怀念起那位已经去世了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我忍不住叹道:吝啬的老人啊!你的拐杖还没有磨损多少呢!橡胶还在。
(12)“老人真的吝啬吗?”我忽有所悟地自问:“我不是从来没听见过拐杖敲楼板的声音吗?不正是因为那团绑在拐杖上的橡胶给了我安宁吗?”(13)我的心被一种暖暖的东西充实着,老人比谁都慷慨啊!(14)楼上的声音更大了,我觉得好像连我屋里的东西都在抖动!我睡意全无了!该怎么办呢?“拐杖!”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披衣下床,到楼梯转角处拿了那根拐杖向楼上走去。
福建省永春县第五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永春县第五中学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0312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7.png)
2023年秋永春五中片区七年级语文科期中质量监测卷(本卷共21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8分)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
春天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夏雨热烈粗①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日叶落思秋,歌以咏志;冬天雪花纷飞,.还有把终年②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可爱的水藻。
亲情为生命着色:史铁生在秋天与母亲诀别中,读懂了“好好儿活”的真意;莫怀戚初春在田野上,用爱与责任分解分歧;泰戈尔和冰心用大自然诗意地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无论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还是细③n ì纯真的情思,都是闪烁的点点繁星,使我们的人生天空熠熠生辉。
(1)给加点字在四线格内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文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修改后写在横线上。
(2分)(3)下列对朗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
”此句宜读得轻柔舒缓,表现出一种神秘好奇的心理,以突出四季的美好。
B.“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
”此句宜读得缓慢低沉,以突出夏雨的气势磅礴。
C.“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可爱的水藻。
”此句宜读得略微激昂,表现出济南冬天生机盎然的情状。
D.“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用大自然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此句宜读得热情饱满,以突出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 ,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子罕》)贮. .(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孔子对待不义之财态度的句子是:,。
母亲的拐杖读书笔记摘抄
![母亲的拐杖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0c4860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0.png)
母亲的拐杖读书笔记摘抄一、好词摘抄。
1. 颤颤巍巍:形容颤动摇晃的样子。
这个词生动地描绘出母亲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状态,比如“母亲颤颤巍巍地走向那把旧椅子”,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母亲的衰老。
2.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在文中描写到我搀扶母亲时的状态,“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母亲,就像她小时候呵护我那般细致”,体现出对母亲的关爱与敬重。
3.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可以用来形容母亲脸上的皱纹,“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深刻地表现出母亲一生的辛劳。
二、好句摘抄及赏析。
1. “母亲就像一棵老迈的树,曾经为我遮风挡雨,如今却需要一根拐杖来支撑她那不再挺拔的身躯。
”-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老迈的树。
“遮风挡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过去对子女的保护,而“需要拐杖支撑”则表现出母亲的衰老,表达出一种对母亲老去的心酸与无奈。
2. “那根拐杖,是我为母亲精心挑选的,它就像我对母亲的爱,坚实而可靠,默默地陪伴在母亲身旁。
”- 赏析:把拐杖比作对母亲的爱,强调了爱的具体性和实在性。
“坚实而可靠”、“默默陪伴”体现出爱的深沉和持久,表达出我对母亲的孝顺以及希望能给母亲依靠的情感。
3. “母亲扶着拐杖,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她与岁月的距离,每一步都充满了生命的重量。
”- 赏析:通过对母亲扶拐杖走路的细致描写,“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突出了母亲行动的艰难,“丈量着与岁月的距离”赋予了母亲走路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在与流逝的岁月对抗,而“充满生命的重量”则让读者感受到母亲一生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三、段落摘抄及感悟。
“在阳光洒下的庭院里,母亲坐在藤椅上,拐杖靠在一旁。
她静静地望着远方,眼神里有回忆,有眷恋。
我知道,母亲的思绪一定飘回到了那些艰苦却又充满温暖的日子。
她曾用瘦弱的身躯挑起家庭的重担,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在昏黄的灯光下缝补衣裳。
如今,她老了,需要这根拐杖。
部编版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检测
![部编版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588b62a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8.png)
部编版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检测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wěn zhònɡjūn hénɡxié shānɡɡuǎi piàn bīn kèzì diǎn chāo jiāzuì rén qiè chǎnɡjù jué二、比一比,组词语。
珍(__________)谎(__________)泳(__________)悔(__________)诊(__________)慌(__________)咏(__________)诲(__________)三、先补全词语,再完成练习。
眉(____)眼(____)无(____)无(____)成(____)立(____)眼中(____)(____)五(____)十(____)(____)不舍1.比喻心中最厌器、最痛恨的人的词语是_____,由这个词语,我想到了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类似这样的三字俗语,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与画“”的词语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A.损兵折将 B.捕风捉影 C.亭台楼阁 D.斩钉截铁3.选词填空:早年间爷爷迫于生计_________地离开了家乡,中年时在外地________,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他仍对故乡念念不忘。
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ǐjì)幔.(màn wàn)子都.督(dūdōu) 水寨.(zhài zài) 丞.(chéng céng)相呐.喊(nèi nà) 调.(tiáo diào)度五、选词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拐杖李光彪①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
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②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老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
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③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
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猪、鸡、狗般的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④由于父亲早逝,我们如一群小鸡,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
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⑤“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
分家时,提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格老房子,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
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
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如眼下移栽进城市的一棵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⑥后来,出窝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
于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⑦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冷叨热念:“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
”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
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向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
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
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
在菜市场弯着腰,蹲着选菜、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眼前突发一阵黑晕风,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
等我赶到,已不醒人事。
⑨在救护车的鸣叫声中,母亲第一次住进了医院。
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去几次医院,看望母亲,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
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渐渐恢复的母亲像个孩子会咿呀学语,能下床挪步时,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把母亲送回老家。
此时的母亲已经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⑩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惜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
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如地说:“我嘴歪眼徐、没牙没齿的,羞死呢!”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
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舀饭、拈菜。
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母亲指挥,胸前漏了很多汤水,地上洒落了很多饭菜,引来鸡、猫、狗争斗抢吃。
饭后,我帮母亲剪完手指甲、脚趾甲,用盐水给母亲泡洗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有些浮肿,皮肤长满麻子斑,不灵活的左脚和右脚相比,已经细了很多。
?母亲要解手,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
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
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五期)小题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拐杖”指的是什么?(2分)小题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4分)(1)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2)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
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
(4分)小题5: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分)参考答案:小题1:“拐杖”不仅指“我”出远门为母亲买的拐杖,哥哥
为母亲精心打磨的拐杖,还指哥哥对母亲的悉心照料。
小题2:(1)“精挑细选”写出了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
(2)“炫耀”一词写出了母亲为儿子的孝顺而无比自豪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小题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喻为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
小题4:大哥细心、体贴、责任心强、懂得孝顺。
(要结合原文分析)小题5:联系文章主旨和生活实际作答。
示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了他们辛勤劳碌的一生。
为了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舒适的生活,他们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满足着我们一切的需要。
对于他们来说,子女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别无所求。
父母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结实牢固的拐杖。
小题1:试题分析:这道题紧扣文章的内容来理解作答,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从这两句内容上可以看出:“拐杖”指母亲手上用的拐杖;“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
”“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
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
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拐杖”还指大哥本人,大哥配合母亲抚养我,大哥对母亲精心服侍。
我们不难看出,大哥是母亲生活上的依靠,大哥更是母亲精神上的依赖,大哥是母亲生活中的“拐杖”。
小题2:试题分析:(1)句中“精挑细选”是非常仔细的挑选的意思。
俗话说“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从大哥为母亲制作拐杖的材料都要非常仔细的挑选来看,大哥对母亲的爱和孝敬是发自内心的,后文写大哥对生病母亲的照料也能说明这一点。
(2)“炫耀”的本意是“夸耀”的意思,句中的“炫耀”既写母亲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收藏的拐杖,也是写母亲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母亲为有如此孝顺的儿子而感到无比自豪。
小题3:试题分析:赏析文章中含某种修辞的语句,其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点出修辞内容,体会修辞作用”这样的答题思路。
如:“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句中把“母亲”比作“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
小题4:试题分析:“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句中的“精挑细选”可以看出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句中关联词“不仅……还”说明大哥责任心强;“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从这些琐碎事上可以看出大哥对母亲的细心、体贴、孝顺;“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
”句中运用“弯”、“喂”、“撑”这些细小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大哥搀扶母亲时小心翼翼、尽心呵护的情状,表现了大哥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
小题5:试题分析:“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句中的“拐杖”不是指“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而是指人生道路上助你度过难关的人(物、抽象的情感等)。
如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健康地成长,父母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当我们意志消沉时,只要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便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是我们精神上的“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