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正常值
神经干传导速度的测定与神经干

实验四神经干传导速度的测定与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一)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神经干受到有效刺激发生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将以一定的速度沿神经传导。
对不同的神经纤维,其传导兴奋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直径大、有髓的神经纤维比直径小、无髓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
蛙类的坐骨神经干属于混合型神经,其中直径最粗的有髓神经为A类纤维,正常室温下的传导速度约为35~40m/s。
测定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速度v时,在远离刺激点的不同距离处分别用两组引导电极引导动作电位,测出两引导点之间的距离m和分别引导出的动作电位的时相差s,根据v = m / s即可计算出其传导速度。
图1: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用尺子测量搭在前后两组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干长度m约为12mm,又由图6可测量得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间隔s为0.40ms,故由公式v = m / s可计算实验用的神经干标本的兴奋传导速度约为:v = m / s = 12 / 0.40 = 30 mm/ms = 30 m/s。
【结果讨论】实验测得搭在两组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干长度m约为12mm,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间隔s为0.40ms,由公式v = m / s计算得实验用的蛙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兴奋传导速度约为30m/s,比理论值35-40m/s稍稍偏低。
估计计算结果比理论值偏低可能与剥制标本过程中的对神经干的损伤有关,也可能是仪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的误差所致,另外在各数据测量中人眼读数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
(三)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即传导动作电位,而神经冲动是指延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的电现象是生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生理学学习的难点。
本次实验的动物材料为青蛙,我组所取的为两只雄性蛙,体重均为70g,体型较小。
进行实验前先用双毁髓法处死青蛙,剥制坐骨神经干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神经在一次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也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4个阶段。
神经传导速度

1)记录电极可用表面电极及双针状电极。表面 电极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置于神经干表浅 位置。使用针状电极时,长电极接近神经,短电 极为无关电极,平行放置,间距2.0cm。刺激电
极使用指环电极或双极表面电极
2)刺激电流时限选用0.1-0.5ms,频率1-2/s, 电压放大0.5-10卩V/cm。经用数字平均器,累 加64-128次显示神经电位后,由显示屏上直接 观测或摄影记录。
桡神经:前臂一拇指潜伏期2.4ms、腕-肘传导 速度53.7±3.8m/s。
腓总神经:小腿53.0±3.85m/s,潜伏期5.94-1.2ms。
腓肠神经:小腿潜伏期4.46±0.15ms。胫后神
经:踇-踝33.4±4.3m/s,踝-腘54.1±5.6m/s。
6注意事项
编辑1•使用表面电极记录时应粘贴紧密,以免噪音 过大影响记录。另可将地极放置在刺激电极及记 录电极间以减少干扰。
(Ninhydrin)指印试验;将患指或趾在干净纸 上按一指印(亦可在热饮发汗后再按)。用铅笔 画出手指足趾范围,然后投入1%茚三酮溶液中。 如有汗液即可在指印处显出点状指纹。用硝酸溶 液浸泡固定,可长期保存。因汗中含有多种氨基 酸,遇茚三酮后变为紫色。通过多次检查对比, 可观察神经恢复情况
6.反射:根据肌肉瘫痪情况,腱反射消失或 减退。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 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禾口感觉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
中文名 神经传导速度适用范评定周围神经传
tof正常范围

tof正常范围引言概述:神经肌肉接头传导时间(TOF)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松弛程度的监测方法。
TOF正常范围是指在手术或其他医疗过程中,患者的肌肉松弛状态处于理想水平,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阐述TOF正常范围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1. TOF正常范围的含义1.1 TOF正常范围是指通过观察肌肉收缩的程度来判断肌肉松弛的效果。
正常范围一般为0.9-1.0,表示四个刺激脉冲之间的肌肉收缩程度相似,肌肉松弛效果良好。
1.2 TOF正常范围的判断依据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导时间的测量,通常使用肌肉松弛监测仪器来实施。
这种测量可以帮助麻醉师评估肌肉松弛的效果,以便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2. 影响TOF正常范围的因素2.1 药物选择:不同的肌松药物对TOF正常范围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镁剂和麻醉药物可以增加TOF正常范围,而催眠药物和肌松药物可以减小TOF正常范围。
2.2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大小也会影响TOF正常范围。
通常情况下,药物剂量越大,TOF正常范围越小。
2.3 患者特征:个体差异也会对TOF正常范围产生影响。
例如,年龄、性别、肌肉质量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TOF正常范围的变化。
3. TOF正常范围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3.1 安全性评估:通过监测TOF正常范围,麻醉师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松弛状态是否适当。
如果TOF正常范围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导致手术期间的并发症,如呼吸困难或肌肉僵硬。
3.2 药物调整:根据TOF正常范围的监测结果,麻醉师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患者的肌肉松弛效果恰到好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3.3 个体化管理:TOF正常范围的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师根据患者的特征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管理,提高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
总结:TOF正常范围是评估肌肉松弛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TOF正常范围,麻醉师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松弛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法医学鉴定中神经传导检测不同参考值的比较

作 者 简 介 : 东 ( 9 1 ) 男 , 东 烟 台人 , 理 研 究 员 , 要 高 18 一 , 山 助 主
段所 替代 l] 而 , 围神 经传导 检测 的主要 指标 均 l 。然 - 4 周 为定 量指 标 , 因此 必须 根据 各相 应指 标 的正 常参 考 值 才能 做 出客 观 、 确 的判断 。 准 目前 , 国内多 数 临床检 测
摘 要 :目的 为法 医临床 学鉴定 实践 中周 围神 经传导检 测正常参考值 的选择提供依 据。 方法 选取 周 围神 经 正 常 者 14例 和 周 围神 经 损 伤 者 15例 , 双侧 肢 体 的 同名 神 经进 行 神 经 传 导 检 测 。在 正 常 组 中 . 1 5 对
以 左侧 肢 体 的检 测 结 果 作 为 a 常 参 考 值 , 右 侧 肢 体 的检 测 结 果 分 别 与 左侧 、 京 协 和 医 院 和 上 海 华 山 医 Y - . 将 北 院推 荐 的 正 常参 考值 进 行 比较 并进 行 统 计 。在 损 伤 组 中 , 伤 侧 肢 体 的检 测 结 果 分 别 与 健 侧 、 京 协 和 医 将 北
t n v lct ( V) i l ia o e s p r ia.n e h d e h n r d a d f u te a e t n r l i eo i o y NC n ci c l f r n i a p as 1 n c t o s 0H u d e n r n c s s wi o e h oma
在这 些 案 件 中 , 围 神经 有 无 损 伤 、 伤 程 度及 预 后 周 损
基 金 项 目 : 海 市 科 学 技 术 委 员 会 技 术 标 准 专 项 基 金 资 助 上
腓神经传导速度标准

腓神经传导速度标准腓神经是人体中最长的神经之一,它负责传输感觉和运动信息到小腿和脚部。
腓神经传导速度标准是评估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与神经相关的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炎和神经损伤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标准数值、测试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标准数值通常是通过神经传导速度(NCV)测试来确定的。
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腓神经传导速度应该在40-60 m/s之间。
数值的偏离可能意味着神经功能存在异常,而具体的异常情况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分析和检查来确定。
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测试方法通常是通过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来完成的。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放置电极,然后逐渐加大电刺激的强度,以观察腓神经的反应。
通过测量电信号在神经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得出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数值,并据此评估神经功能的情况。
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标准数值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与神经功能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种类型的神经炎等。
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腓神经传导速度标准是评估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试来确定。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腓神经传导速度应该在40-60 m/s之间。
这一标准数值的偏离可能意味着神经功能存在异常,而具体的异常情况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分析和检查来确定。
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标准数值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与神经功能相关的疾病,同时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腓神经传导速度标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进行神经功能的评估和诊断,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编辑词条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定。
中文名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方法MCV测定、SCV测定等适用范围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临床意义反映髓鞘损害,轴索损害目录1测定方法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3NCV的临床应用1测定方法编辑(1)M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②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
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
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②SCV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rotential,SNAP),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编辑MCV和SCV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3NCV的临床应用编辑NCV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以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编辑词条目录1操作名称2适应症3禁忌证4准备5方法及内容1.方法2.测定的参数3.判定标准4.操作5.参考值6注意事项1操作名称编辑感觉神经传导速度2适应症编辑判定各种原因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与单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相鉴别。
神经电生理

第十章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范围包含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检查,其方法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检查,还包括低频电诊断(low frequency electrodiagnosis):即直流-感应电诊断(Galvanic-Faradic electrodiagnosis)和强度-时间曲线(intensity-time curve)检查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及评估神经和肌肉病变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第一节概述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各种信息传递都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来实现的。
对于运动神经来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刺激了运动神经纤维,冲动又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到达肌肉,从而产生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对于感觉神经来说,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并且沿着神经干传导;而肌电图分析的是静息状态或随意收缩时骨骼肌的电特征。
一、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一)静息跨膜电位细胞膜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隔离开,细胞内液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胞内液较胞外液含有更多的负电荷,造成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而且细胞内相对细胞外更负,这种电位差即为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人类骨骼肌的静息跨膜电位是-90mV。
在正常情况下,离子流人和流出量基本相等,维持一种电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维持,需要有钠钾泵存在,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钾离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神经系统的各种信息,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
在静息期,钾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钠离子则不能。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就进行一次去极化,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通透性明显提高,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进一步去极化,当钠离子去极化达到临界水平即阈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正中神经运动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外踝→小腿肚中部
3.5
44
13.0
下肢胫神经感觉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波幅(μV)
10~75
外踝→小腿肚中部
3.5
4413Βιβλιοθήκη 0下肢腓浅神经感觉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波幅(μV)
10~75
踝部→腓小头下方
3.5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波幅(μv)
10~75
拇指—腕
3.5
44
13
上肢尺神经感觉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波幅(μv)
10~75
小指—腕
3.5
44
13
下肢腓肠神经感觉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波幅(μV)
上肢正中神经运动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波幅(mv)
10~75
肘—腕
3.5
50
5.3
上肢尺神经神经运动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波幅(mv)
10~75
肘—腕
3.5
50
5.3
上肢桡神经运动传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
神经节段
起始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
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

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感觉或运动兴奋的传导功能及反射弧的传入出通道,以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终级功能及脊髓反射功能,达到诊断疾病、评定神经肌肉功能的目的。
【方法】(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1、测定仪器用附有刺激器的标准肌电图仪。
2、刺激电极为一对直径1cm两电极相距2cm的圆形电极,另有地极、辅极。
3、将二对刺激电极分别固定于运动神经干之二处,相隔一定距离,阴极朝向记录电极。
记录电极用同心圆针电极或皮肤电极,固定在该神经支配肌肉的肌腹上。
地极固定在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辅极放在记录电极远端。
4、用时限0.01~0.5ms的矩形脉冲电流进行刺激,频率1~15次/s,电压200V,电流强度用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量的130%量,一般在30mA以下。
5、在肌腹上记录到的神经受刺激后诱发的肌电活动称M波,为正常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
6、末端潜伏期,为开始刺激神经干远端刺激点到M波负相起始之时间。
远端刺激点到记录点距离定为8cm。
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计算。
MCV(m/s)= 两对刺激电极间距离(m)两刺激点潜伏期差(s)8、常用MCV测定方法及正常值:(1)正中神经为MCV测定及正常值: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10°,肘关节伸直。
电极:记录电极置拇短展肌。
辅极置拇指指腹。
地极置手掌尺侧。
刺激电极的一组放在距记录电极8cm、前臂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另一组放肘下5cm、肘窝动脉搏动之内侧,或肘上10cm,或锁骨中点上2cm之Erb`s点。
正常值:末端伏期3.7ms。
MCV在肘下5cm至腕为55m/s,肘上10cm至腕为58m/s,Erb`s点至肘上为62m/s。
(2)尺神经MCV测定及正常值:体位:仰卧位,肩外展45°,肘关节屈曲70°。
电极:记录电极置外展小指肌。
辅极置小指指腹。
地极置手掌桡侧。
刺激电极一组离记录电极8cm之尺神经干处,另一组在肘关节下7.5cm或肘后、肘上10cm、Erb`s点。
神经传导检测

二、内容 1 运动神经检测 2 感觉神经检测 3 F波的测定 4 重复神经刺激(RNS)
但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步骤: 1将休息状态下记录的CMAP波幅与活动后的 进行比较: 2低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头五个波中的最 低者进行比较; 3高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最低或最高的波 进行比较。 正常值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 波较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波幅递增是计 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百分比;正常 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高频刺激波 幅递减在30%以下,波幅递增在50%以下。
F波参数
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伪迹到所诱发F反应的起 始。正常差异可到数毫秒,通常连续记录10次 以上,取其平均值。 2 中枢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点到达和离开脊髓 的传导时间,计算公式:(F-M-1)/2 3F波传导速度: 表面距离(D)/中枢潜伏期 表面距离(D)测量 上肢:从刺激点经腋部和锁骨中点到第7棘突; 下肢:从刺激点经膝和大转子到胸12棘突。
4波幅amplitude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5波型shape和时限duration 也可反映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同步化兴奋的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 波形也变得越扭曲这就是所谓的波形离散。 6面积area CAMP负相的面积与去极化肌纤维的数量成正比, 但也取决于肌肉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7衰减decay 8离散度dispersion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是指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它是神经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参数之一。
神经传导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感知、运动和认知等方面的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传导速度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与神经疾病之间的关系。
神经传导速度的概念神经传导速度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播的速度,单位通常以米/秒(m/s)来表示。
它受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髓鞘覆盖的影响,神经传导速度较快的神经纤维通常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被髓鞘包裹。
传导速度快的神经纤维主要负责身体的快速反应,如疼痛感知和肌肉运动。
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因素1.神经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具有不同的传导速度,例如A类纤维传导速度明显快于C类纤维。
2.髓鞘:髓鞘是由神经细胞膜形成的包围物,能够有效地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3.温度:温度对神经传导速度也有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传导速度越快。
4.神经受损:神经损伤会对神经传导速度造成影响,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传导失调。
神经传导速度与神经疾病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常常与多种神经疾病相关,以下列出几种常见的疾病:1.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通常明显减慢,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也存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情况,这与运动神经元的受损有关。
3.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可能伴随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传导阻断的情况。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往往作为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通过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神经疾病的发展和情况。
结语神经传导速度作为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参数,不仅影响着人体的感知和运动功能,还与多种神经疾病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神经传导速度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
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将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以上是有关神经传导速度的一些基本介绍,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关于这一领域的新发现和突破。
神经传导测定正常值

神经传导测定正常值正中N、RN、胫N、腓总N、MCV(表面电极)正中N、RN、桡N、肌皮N、肩胛上N、腋N、胫N、腓总N、正常值(针电极)、H反射面N、MCV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尺N年龄速度(m / s)波幅(μv)S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小指- - - 记录腕15-24 59 48 70 17 7 43 |25-34 58 47 69 16 6 40 |35-44 57 46 68 14 5.5 36 |45-54 55 44 66 13 5 33 |55-64 56 47 65 10 4 26 ↓65-74 52 43 61 7 2.5 17 75-84 49 40 58 5 2 12刺激小指- - - 记录沟下15-24 72 63 82 9 4 20 腕25-34 70 61 80 8 3.5 19 |35-44 69 60 78 7.5 3.5 18 |45-54 67 58 76 7 3 17 |55-64 67 57 76 4.5 2 10 ↓65-74 63 54 73 3 1.5 7刺激小指- - - 记录沟上15-24 67 58 77 5.5 2 14 腕25-34 66 57 75 5.5 2 14 |35-44 65 56 74 5.5 2 14 |45-54 64 54 73 5.5 2 14 |55-64 62 55 69 3.5 1.5 9 ↓65-74 58 51 65 3 1 7 75-84 53 46 61 2.5 1 6 沟15-24 63 49 72上25-34 61 49 72|35-44 60 49 72↓45-54 58 49 72沟55-64 57 44 64下65-74 52 44 64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正中N年龄速度(m / s)波幅(μv)S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拇指- - - 记录腕15-24 57 47 66 43 17 106 |25-34 55 46 64 37 15 94 |35-44 54 44 63 33 13 82 |45-54 52 43 61 29 12 70 |55-64 51 41 60 25 10 62 ↓65-74 49 40 58 22 9 52 75-84 48 38 57 19 8 46刺激拇指- - - 记录腕15-24 70 62 79 12 5 31 |25-34 68 59 77 10 4 26 |35-44 66 57 74 9 3.5 22 |45-54 64 55 72 7.5 3 19 |55-64 61 53 70 6.5 2.5 16 ↓65-74 59 51 68 5.5 2 14 肘75-84 57 48 65 4.5 2 12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正中N年龄速度(m / s)波幅(μv)S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中指- - - 记录腕15-24 64 55 73 16 7 35 |25-34 62 53 71 14 6.5 31 |35-44 60 51 69 13 6 27 |45-54 58 49 67 11 5 25 |55-64 57 48 66 10 4.5 22 ↓65-74 55 46 64 9 4 20 75-84 53 44 62 8 3.5 17刺激中指- - - 记录肘腕15-24 71 62 79 7.5 3 19 |25-34 68 60 77 7 2.5 17 |35-44 66 57 75 6 2.5 15 |45-54 64 55 73 5 2 13 |55-64 62 53 71 4.5 2 12 ↓65-74 60 51 68 4 1.5 11 75-84 57 49 66 3.5 1.5 9刺激中指- - - 记录掌25-34 63 56 69 25 13 49 |35-44 61 54 68 24 12 46 |45-54 59 53 66 22 11 44 |55-64 58 51 64 21 10 42 ↓掌25-34 64 54 73|35-44 62 52 71↓45-54 60 51 69腕55-64 58 49 67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腓总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m 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中踝- - -记录伸趾短肌15-78 4.1 3.4 5.0 10 3 30速度(m / s)刺激腓骨小头下2 c m15-24 52 44 58 8 3 21 |25-34 51 44 58|35-44 51 44 58↓45-54 50 43 57中踝55-64 50 43 5765-74 50 43 57小头上||↓小头下15-24 52 43 60 25-34 51 43 60 35-44 51 42 59 45-54 50 42 59 55-64 50 41 58 65-74 49 41 58刺激腓骨小头上9 c m15-24 51 45 58 8 3 21 |25-34 51 44 58|35-44 51 44 57↓45-54 51 44 57中踝55-64 51 44 5765-74 51 44 57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胫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m 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内踝15-25 3.9 3.0 4.8 19 6 32 40-65 3.9 2.7 5.1 13 4 25速度(m / s)刺激国窝↓15-25 52 45 60 内踝40-65 49 43 55注:外展母短肌记录胫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m 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国窝15-18 4.8 4.3 5.3 22 6 40 40-55 4.8 3.9 5.5 27 7 50注:腓肠肌记录肌皮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皮N年龄潜伏期(m s)距离(c m)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腋15-74 2.0 1.3 2.6 72.3 1.63.0 92.6 2.03.3 112.9 2.33.6 13刺激锁骨上4.8 4.15.5 255.1 4.4 5.8 275.4 4.86.1 295.7 5.16.4 316.0 5.4 6.7 33速度(m / s)波幅(m v)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腋15-24 70 63 78 17 9 2 |25-34 68 60 75 16 8 30 |35-44 65 58 73 15 8 28 |45-54 63 55 71 13 7 26 ↓55-64 60 53 68 13 7 24E r b ’ s 65-74 58 50 66 12 6 22刺激锁骨上15-24 14 7 27 25-34 13 6 26 35-44 12 6 24 45-54 11 6 22 55-64 10 5 21 65-74 9 5 19注:肱二头肌记录诸神经在锁骨上窝刺激的正常值潜伏期(m s)距离(c m)神经名称记录点平均下限上限肩胛上N 岗上肌15-62 2.6 2.0 3.2 8—92.7 2.23.2 10—11岗下肌 3.4 2.6 4.2 13—153.4 2.44.4 16—18 腋N 三角肌15-62 4.3 3.35.3 15—164.4 3.75.1 18—19 桡N 肱三头15-62 4.5 3.7 5.3 20—234.9 4.05.8 25—285.3 4.36.3 30--33桡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μ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肘- - - 记录伸指总肌15-24 3.0 2.4 3.5 14 7 31 25-34 3.0 2.5 3.535-44 3.0 2.5 3.645-54 3.1 2.5 3.655-64 3.1 2.5 3.6速度(m / s)刺激腋- - -15-24 68 58 78 13 6 27 |25-34 67 58 77|35-44 67 57 77|45-54 66 57 76↓55-64 66 56 76肘桡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μ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肘- - -记录肱桡肌15-72 2.6 2.0 3.1 15 7 30速度(m / s)刺激腋- - -15-24 68 58 78 13 7 24 |25-34 68 58 77|35-44 67 58 77↓45-54 67 57 77肘55-64 67 57 76潜伏期(m s)刺激腋- - -记录肱三头肌15-67 2.5 1.8 3.2 20 11 35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尺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m 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腕- - - 记录外展小指15-24 2.4 1.8 2.9 19 8 45 |25-34 2.4 1.9 3.0 19 8 44 |35-44 2.5 1.9 3.1 18 8 43 |45-54 2.6 2.0 3.1 18 7 43 |55-64 2.6 2.1 3.2 17 7 42 ↓65-74 2.7 2.1 3.2 17 7 41 75-82 2.7 2.2 3.3 17 7 39速度(m / s)刺激沟下- - -15-24 67 61 74 17 8 37 |25-34 67 61 74 16 8 35 |35-44 67 61 74 15 7 32 |45-54 67 61 74 14 7 30 ↓55-64 67 58 76 13 6 28 腕65-74 61 52 70 12 6 26 沟15-24 61 50 68上25-34 60 50 68|35-44 58 50 68↓45-54 57 50 68沟55-64 54 43 66下65-74 49 43 66刺激沟上- - -15-24 65 58 72 17 8 36 |25-34 65 58 71 16 7 34 |35-44 64 57 71 14 7 31 |45-54 64 57 70 13 6 28 ↓55-64 61 53 69 12 6 26 腕65-74 58 50 67 11 5 24 75-82 55 47 64 10 5 2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m 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肘- - - 记录外展拇短肌15-24 3.0 2.3 3.7 22 9 50 |25-34 3.1 2.4 3.8 20 9 46 |35-44 3.2 2.5 3.9 19 8 43 |45-54 3.3 2.6 4.0 17 7 40 |55-64 3.4 2.7 4.1 16 7 37 ↓65-74 3.5 2.8 4.2 15 6 34 75-84 3.6 2.9 4.3 14 6 32速度(m / s)波幅(m v)刺激肘- - - 记录外展拇短肌15-24 65 56 75 18 8 44 |25-34 64 55 74 17 7 41 |35-44 63 54 73 16 7 38 |45-54 62 52 72 15 6 35 |55-64 61 51 70 14 6 32 ↓65-74 60 50 69 13 5 30 75-84 59 50 68 12 5 28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值(表面电极)桡N 潜伏期(m s)波幅(μ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中蜾- - -记录伸趾短肌4.5 3.75.3 4.4 2.06.8传导速度(m / s)刺激腓骨小头下2 c m||49.9 41.6 64.4 4.1 1.5 6.7 ↓中蜾小头下||51.1 41.6 62.7 4.0 1.4 6.6 ↓小头上9 c m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表面电极)胫N年龄潜伏期(m s)波幅(m v)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内蜾国窝11-78 3.96 4.96 2.96 5.8 7.7 3.912.05 13.58 10.52 5.1 7.3 2.9传导速度(m / s)平均下限上限国窝-内蜾48.5 52.1 44.9 注:记录在外展母短肌波幅:负相峰波幅皮肤温度:大于34℃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表面电极)尺神经潜伏期(m s)波幅(m v)M C V 年龄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腕肘下肘上腋2.59 2.98 2.20 5.7 7.73.7 13-74 6.10 6.79 5.41 5.5 7.5 3.58.04 8.80 8.80 5.5 7.4 3.69.90 10.81 8.99 5.6 7.7 3.5传导速度(m / s)平均下限上限肘下一腕58.7 63.8 53.6 肘上一肘下61.0 66.5 55.5 腋一肘上66.5 72.8 60.2 注:记录在外展小指肌波幅:负相峰波幅皮肤温度:大于34℃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值(表面电极)(X + 1 S)正中N 潜伏期(m s)波幅(m v)传导速度(m / s)M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腕肘腋3.49 3.15 3.83 7.04.0 107.39 6.70 8.08 7.0 4.3 9.7 57.7 52.8 62.69.81 8.92 10.7 7.2 4.3 10.1 63.4 57.2 69.6 注:记录在外展母短肌年龄:11-74岁温度:大于34℃波幅:负相峰波幅皮肤温度:大于34℃潜伏期:初始潜伏期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桡N年龄速度(m / s)波幅(μv)S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刺激拇指- - - 记录腕15-24 58 48 68 14 5.5 36 |25-34 58 48 67 13 5 35 |35-44 57 48 67 13 5 33 |45-54 57 47 67 12 5 32 |55-64 57 47 66 12 4.5 31 ↓65-74 56 46 66 11 4.5 30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速度(m / s)神经名称记录点刺激点年龄平均下限上限腓肠N S U R A 外蜾20-60 47.8 42.3 53.3 胫后N 内蜾I 趾20-60 36.5 30.4 42.5H反射正常值预测值(Y)=0. 8 9 2 -0. 4 1 9 × 1 +0. 0 4 6 × 2 +0. 1 3 5 ×3 (m s) X 1 =性别男我1,女为0X 2 =年龄X 3 =身高( C M )实测值=H潜伏期-M波潜伏期(m s)诊断标准:实测值-预测值> 1.8 ms 为异常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股N 速度(m / s)距离(c m)记录点刺激点年龄平均下限上限股直肌腹股沟15-72 2.7 1.6 3.8 7.53.0 1.94.1 103.4 2.34.5 12.53.7 2.64.8 154.0 2.95.1 17.54.3 3.25.4 204.6 3.55.7 22.55.0 3.96.1 255.3 4.26.4 27.55.6 4.56.7 306.0 4.97.1 32.5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神经名称年龄记录点刺激点M C V ( m / s ) 腓总N 20-66 伸趾短肌帼窝、臀点54.33 ± 4.36(48.5 ~61.5)胫N 25-66 外展拇短肌帼窝、臀点52.75 ± 4.66(46.7 ~59.6)坐骨N 28-52 股二头肌臀点、L5根70.00 ± 5.0060.0 ~80.0F波传导速度正常值(X ±2 S D)M C V F C V沟上-腕腋-沟上锁骨上-腋腕-脊沟上-脊腋-脊均值62.59 71.77 67.58 59.31 60.80 54.98女下限52.30 34.60 28.80 52.90 51.60 46.10 上限82.90 104.10 108.30 65.70 70.77 63.90均值61.14 80.74 67.47 53.37 58.43 46.24男下限43.70 43.10 31.90 上限63.10 73.70 60.50 注:MCV超过均值的20%为异常面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面N 潜伏期(m s)距离(c m )M C V 年龄平均下限上限刺激乳突- - -记录额肌三角肌口轮匝肌15-70 2.5 1.8 3.3 7.52.8 2.03.6 8.53.0 2.2 3.8 9.53.2 2.44.0 10.53.5 2.74.3 11.53.7 2.94.5 12.53.9 3.14.7 13.54.1 3.3 4.9 14.54.4 3.65.2 15.54.6 3.85.4 16.54.8 4.05.6 17.5波幅(m v)平均下限上限额肌三角肌口轮匝肌2.2 0.5 7 9 1.0 21 3.5 1.0 10。
神经传导正常值

1•瞬目反射正常值:R1反应同侧R2 对狈寸R2' 参数X± S +3s x ± S + ■3s X ± S +3s潜伏期(mS)10.0 ± 0.611.829.3 ± 1.7 34.4 29.2 ± 1.8 34.6侧间差(mS)0.5 ± 0.5 2.0.9 ±0.93.6 1.0 ± 1.04.0波幅绝对值(卩V) 249 ± 167 327 ±114263 ±96波幅比率 1.1 ± 0.5 2.4 1.1 ±0.42.2 1.0 ± 0.3 1.9 成年人瞬目反射潜伏期及左右侧差异:潜伏期(mS)侧间差(ms)参数x ± S+3S X ± s +3sR1 10.45 ±0.84 13 0.31 ± 0.3 1.2R2 30.5 ± 3.4 41 1.00 ± 1.2 5R2' 30.5 ± 4.4 44 1.60 ± 1.7 73.面神经运动:刺激-记录:耳前-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年龄:15 -70岁)距离(cm)潜伏期(mS 平均N7.5 3.3-1.8 2.5 28.5 3.6-2.0 2.8 79.5 3.8-2.2 3.0 1510.5 4.0-2.4 3.2 2811.5 4.3-2.7 3.5 2612.5 4.5-2.9 3.7 3813.5 4.7-3.1 3.9 2714.5 4.9-3.3 4.1 2615.5 5.2-3.6 4.4 1816.5 5.4-3.8 4.6 1417.5 5.6-4.0 4.84刺激部位波幅平均N 耳前一额肌0.5-7 2.2 55耳前一口轮匝肌 1.0-10 3.562耳前一眼轮匝肌 1.0-219.0 59 面神经检查正常值上肢神经检查正常值一、正中神经1.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IAGE指IT腕SCV幅(uV)腕T肘SCV传导速度(m/s)波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59.648.469.924.765.752.614.6i 4.925-34 58.446.769.121.0 65.052.0 12.7r 4.235-44 56.445.249.917.7 64.251.4 11.C)3.745-54 54.343.442.215.0 63.450.7 9.5C)3.255-64 52.341.835.712.7 62.750.2 8.2)2.765-74 50.240.230.210.7 61.949.5 7.1)2.475-84 48.238.625.59.10 61.148.9 6.22.1②指川指川T腕SCV 腕T肘SCVAGE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61.949.534.11.369.355.410.55.425-34 60.748.628.69.5 67.754.2 9.24.735-44 59.447.523.67.8 66.253.0 8.0 4.145-54 58.146.519.56.5 64.651.7 7.0 3.655-64 56.845.416.5.3 62.950.3 6.1 3.265-74 55.544.413.54.5 61.349.0 5.3 2.775-84 54.243.410.93.7 59.747.8 4.6 2.42.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 V末梢ML 肘T腕MCVAGE 潜伏期(mS 波幅(uV)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3.0 3.7 22 9 65 56 18 8 25-34 3.1 3.8 20 9 64 55735-44 3.2 3.9 19 8 63 54745-54 3.3 4.0 17 7 62 52 655-64 3.4 4.1 16 7 61 51 665-74 3.5 4.2 15 6 60 50 575-84 3.6 4.3 14 6 59 50 5二、尺神经1.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v 指—腕SCV 腕T肘下SCV 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59.2 47.4 19.6 7.20 70.8 56.6 13.66.625-34 58.2 46.6 19.4 7.10 69.9 55.9 12.66.135-44 57.2 45.8 19.27.10 69.0 55.2 11.7 5.745-54 56.2 45.0 19.0 7.00 68.0 54.4 10.85.355-64 55.2 44.2 18.8 6.90 67.1 53.7 10.4.965-74 54.3 43.4 18.66.80 66.1 52.9 9.34.575-84 53.6 42.9 18.46.80 65.2 52.2 8.64.2②指V肘下T肘上指—腕SCVAGE ______ 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60.1 48.1 9.1 3.325-34 59.4 47.5 8.6 3.135-44 58.7 47.0 8.2 3.45-54 58.1 46.5 7.8 2.855-64 57.4 45.9 7.4 2.765-74 56.7 45.4 7.1 2.675-84 56.0 44.8 6.7 2.42.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①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腕距离:5 〜9cm( 7.0末± 0.8 )梢ML刺激点:肘下距离:23〜36cm(30±3.0 )肘下T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2.42.9 19 8 655817 825-34 2.4 3.0 19 8 65 5816 735-44 2.5 3.1 18 8 64 5714 745-54 2.6 3.1 187 64 5713 655-64 2.6 3.2 17 7 61 53 12 665-74 2.7 3.2 17 7 58 511 575-822.73.3 17 7 554710 5③记录:小指展肌刺激点:肘上刺激点:腋距离:14〜27cm (30 ± 2.5 )肘上T肘下MCV 腋T肘上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61 50 67 6117825-34 60 50 67 61 16 835-44 58 50 67 6115 745-54 57 50 67 6114 755-64 54 43 67 6113 665-74 49 43 67 5812 6 75-82 61 52、桡神经1.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69.455.561.121.574.1 59.3 14.7 3.125-34 68.554.852.4 18.572.0 57.6 13.52.835-44 67.654.144.9 15.869.9 55.9 12.4 2.645-54 66.753.438.5 13.667.8 54.2 11.4 2.455-64 65.752.633.0 11.665.7 52.6 10.52.265-74 64.851.828.2 10.63.7 51.0 9.62.075-84 63.951.124.28.561.6 49.38.81.92.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①记录点:伸指总肌刺激点:肘距离:7 〜15cm (11.0 ± 1.5 )刺激点:腋距离:11〜22cm (18± 2.4 )末梢ML 肘下T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3.0 3.5 68 5825-34 3.0 3.5 67 5835-44 3.0 3.6 14 7 67513645-54 3.1 3.6 66 57 55-64 3.1 3.6 66 56②记录点:肱桡肌刺激点:肘距离:6〜12cm ( 9.0 ± 1.2 )刺激点:腋T肘距离:12〜22cm (17±2.7 )末梢ML 腋T肘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685825-34 685835-44 2.6 3.1 15 7 675137传导速度(m/s)传导速度(m/s)AGE6745-5457波幅(uV)波幅(uV)55-64 67 57。
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相关影响因素及正常值范围研究

傅 C J .临 床 神 [ ] YuR, l dS i i r u r rnfr n e e a p ae [ 1 李 伟 , 震 .垂 体 腺 瘤 中 P NA 蛋 白 表 达 的 研 究 [] 3 Me me .Pt t ytmo a s migg n : nu d t ua t o 1] 口] rn r Re,0 4 3 ( ) 151 5 .F o tHom s2 0 , 22 : —8. 7
E ] 萨 姆 布鲁 克 J 4 ,费 里 奇 EF ,曼 尼 阿 蒂 斯 J .分 子 克 隆 实 验 指 南
[ .第 2版 .北 京 : 京 科 学 出 版社 , 9 5 8 98 8 M] 北 1 9 :8-9 .
7 3 0 .
bt e vs eesadpofrt ecln c a ne J .Ar eweni ai ns n rleai e ul ri x[ ] n v i v l e d q
Ne r p iu a r 0 0,5 ( 1 u 0 sq i t ,2 0 8 1 ):1 5 — 0 9 0 51 5 .
[ ] T lnHrnlve , j iZ, aioT, t 1 o aaiem~ 7 aa — a i iJ Gni c S j e .C mprt o d k a vi
mu o i t c e c la a y i fe to e e e t ra d c r mo r ~ n h s o h mi a n l s so s r g n r c p o n h o g a
nn A r a t i l r o mo a h ma r lcio sJ .Aca i e ci t i p u i r n l u np o t ma F ] vyn h a n t
神经传导正常值(借鉴参照)

面神经检查正常值1.瞬目反射正常值:R1 反应同侧 R2 对侧 R2’参数x±s +3s x±s +3s x±s +3s潜伏期(ms) 10.0±0.6 11.8 29.3±1.7 34.4 29.2±1.8 34.6侧间差(ms) 0.5±0.5 2.0 0.9±0.9 3.6 1.0±1.0 4.0波幅绝对值(µV) 249±167 327±114 263±96波幅比率 1.1±0.5 2.4 1.1±0.4 2.2 1.0±0.3 1.9 2.成年人瞬目反射潜伏期及左右侧差异:潜伏期(ms)侧间差(ms)参数x±s +3s x±s +3sR110.45±0.84 13 0.31±0.3 1.2R2 30.5±3.4 41 1.00±1.2 5R2’ 30.5±4.4 44 1.60±1.7 73.面神经运动:刺激-记录:耳前-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年龄:15 -70岁)距离(cm)潜伏期(ms)平均 N7.5 3.3-1.8 2.5 28.5 3.6-2.0 2.8 79.5 3.8-2.2 3.0 1510.5 4.0-2.4 3.2 2811.5 4.3-2.7 3.5 2612.5 4.5-2.9 3.7 3813.5 4.7-3.1 3.9 2714.5 4.9-3.3 4.1 2615.5 5.2-3.6 4.4 1816.5 5.4-3.8 4.6 1417.5 5.6-4.0 4.8 4刺激部位波幅平均 N耳前—口轮匝肌 1.0-10 3.5 62耳前—眼轮匝肌 1.0-21 9.0 59上肢神经检查正常值一、正中神经1.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Ⅰ指Ⅰ→腕SCV 腕→肘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59.6 48.4 69.9 24.7 65.7 52.6 14.6 4.9 25-34 58.4 46.7 69.1 21.0 65.0 52.0 12.7 4.2 35-44 56.4 45.2 49.9 17.7 64.2 51.4 11.0 3.7 45-54 54.3 43.4 42.2 15.0 63.4 50.7 9.50 3.2 55-64 52.3 41.8 35.7 12.7 62.7 50.2 8.20 2.7 65-74 50.2 40.2 30.2 10.7 61.9 49.5 7.10 2.4 75-84 48.2 38.6 25.5 9.10 61.1 48.9 6.20 2.1 ②指Ⅲ指Ⅲ→腕SCV 腕→肘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1.9 49.5 34.0 11.3 69.3 55.4 10.5 5.425-34 60.7 48.6 28.6 9.5 67.7 54.2 9.20 4.735-44 59.4 47.5 23.6 7.8 66.2 53.0 8.0 4.145-54 58.1 46.5 19.5 6.5 64.6 51.7 7.0 3.655-64 56.8 45.4 16.0 5.3 62.9 50.3 6.1 3.265-74 55.5 44.4 13.5 4.5 61.3 49.0 5.3 2.775-84 54.2 43.4 10.9 3.7 59.7 47.8 4.6 2.4 2.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末梢ML 肘→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3.0 3.7 22 9 65 56 18 825-34 3.1 3.8 20 9 64 55 17 735-44 3.2 3.9 19 8 63 54 16 745-54 3.3 4.0 17 7 62 52 15 665-74 3.5 4.2 15 6 60 50 13 575-84 3.6 4.3 14 6 59 50 12 53.正中神经F波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m/s)出现率平均 -20% 平均低限58.8 47.04 80% 73%二、尺神经1.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V指V→腕SCV 腕→肘下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59.2 47.4 19.6 7.20 70.8 56.6 13.6 6.6 25-34 58.2 46.6 19.4 7.10 69.9 55.9 12.6 6.1 35-44 57.2 45.8 19.2 7.10 69.0 55.2 11.7 5.7 45-54 56.2 45.0 19.0 7.00 68.0 54.4 10.8 5.3 55-64 55.2 44.2 18.8 6.90 67.1 53.7 10.0 4.9 65-74 54.3 43.4 18.6 6.80 66.1 52.9 9.30 4.5 75-84 53.6 42.9 18.4 6.80 65.2 52.2 8.60 4.2②指V:肘下→肘上指V→腕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0.1 48.1 9.1 3.325-34 59.4 47.5 8.6 3.135-44 58.7 47.0 8.2 3.045-54 58.1 46.5 7.8 2.865-74 56.7 45.4 7.1 2.675-84 56.0 44.8 6.7 2.42.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①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腕距离:5~9cm(7.0±0.8)刺激点:肘下距离:23~36cm(30±3.0)末梢ML肘下→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2.4 2.9 19 8 65 58 17 825-34 2.4 3.0 19 8 65 58 16 735-44 2.5 3.1 18 8 64 57 14 745-54 2.6 3.1 18 7 64 57 13 655-64 2.6 3.2 17 7 61 53 12 665-74 2.7 3.2 17 7 58 50 11 575-82 2.7 3.3 17 7 55 47 10 5③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肘上刺激点:腋距离:14~27cm(30±2.5)肘上→肘下MCV腋→肘上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1 50 67 61 17 825-34 60 50 67 61 16 835-44 58 50 67 61 15 745-54 57 50 67 61 14 755-64 54 43 67 61 13 665-74 49 43 67 58 12 675-82 61 52。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报告解读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报告是一份重要的医学报告,它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
这份报告通常包括一些关键指标,如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和波幅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份报告。
一、报告概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报告主要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它测量的是神经信号在肌肉和神经之间的传递速度,这可以反映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
这份报告通常包括受检者的基本信息、测试结果和结论。
二、关键指标解读1.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是评估神经系统健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测量的是神经信号在肌肉和神经之间的传递速度。
正常值范围为50-120米/秒,但具体数值可能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传导速度减慢,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
2. 潜伏期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开始到肌肉收缩的时间。
这个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神经信号在肌肉和神经之间传递所需的时间。
如果潜伏期延长,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周围神经病变等。
3. 波幅波幅是指电位差的最大值。
这个数值可以反映神经信号的强度。
如果波幅降低,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肌肉萎缩、神经损伤等。
三、结论解读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报告的结论部分,医生会根据测试结果给出评估意见。
如果测试结果正常,医生可能会建议继续观察并定期复查。
如果测试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报告是评估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指导。
神经电生理.

第十章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范围包含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检查,其方法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检查,还包括低频电诊断(low frequency electrodiagnosis):即直流-感应电诊断(Galvanic-Faradic electrodiagnosis)和强度-时间曲线(intensity-time curve)检查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及评估神经和肌肉病变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第一节 概述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各种信息传递都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来实现的。
对于运动神经来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刺激了运动神经纤维,冲动又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到达肌肉,从而产生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对于感觉神经来说,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并且沿着神经干传导;而肌电图分析的是静息状态或随意收缩时骨骼肌的电特征。
一、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一)静息跨膜电位细胞膜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隔离开,细胞内液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胞内液较胞外液含有更多的负电荷,造成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而且细胞内相对细胞外更负,这种电位差即为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人类骨骼肌的静息跨膜电位是-90mV 。
在正常情况下,离子流人和流出量基本相等,维持一种电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维持,需要有钠钾泵存在,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钾离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神经系统的各种信息,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
在静息期,钾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钠离子则不能。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就进行一次去极化,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通透性明显提高,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进一步去极化,当钠离子去极化达到临界水平即阈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神经传导正常值

1. 瞬目反射正常值:2.3.面神经检查正常值R1反应同侧R2对侧R2'x±s+3s参数x±s+3s x±s+3s潜伏期〔ms〕10.0+0.6 11.8 29.3±1.734.429.2±1.834.6侧间差〔ms〕0.5+0.5 2.0 0.9±0.9 3.6 1.0±1.04.0波幅绝对值〔側〕249±167327±114 263±96波幅比率1.1±0.5 2.4 1.1±0.42.2 1.0±0.31.9 成年人瞬目反射潜伏期及左右侧差异:潜伏期(ms〕侧间差〔ms〕参数x±s+3s x±s+3sR110.45±0.8413 0.31±0.31.2R230.5±3.441 1.00±1.2 5R2'30.5±4.444 1.60±1.77面神经运动:刺激-记录:耳前-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年龄:15-70岁〕距离〔cm〕潜伏期〔ms〕平均N7.5 3.3-1.8 2.5 28.5 3.6-2.0 2.8 79.5 3.8-2.2 3.0 1510.5 4.0-2.4 3.2 2811.5 4.3-2.7 3.5 2612.5 4.5-2.9 3.7 3813.5 4.7-3.1 3.9 2714.5 4.9-3.3 4.1 2615.5 5.2-3.6 4.4 1816.5 5.4-3.8 4.6 1417.5 5.6-4.0 4.8 4刺激部位波幅平均N 耳前—额肌0.5-7 2.2 55耳前—口轮匝肌 1.0-10 3.5 62耳前一眼轮匝肌 1.0-21 9.0 59上肢神经检查正常值一、正中神经1.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I指I-腕SCV腕-肘SCVAGE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59.6 48.4 69.9 24.7 65.7 52.6 14.6 4.9 25-34 58.4 46.7 69.1 21.0 65.0 52.0 12.7 4.2 35-44 56.4 45.2 49.9 17.7 64.2 51.4 11.0 3.7 45-54 54.3 43.4 42.2 15.0 63.4 50.7 9.50 3.2 55-64 52.3 41.8 35.7 12.7 62.7 50.2 8.20 2.7 65-74 50.2 40.2 30.2 10.7 61.9 49.5 7.10 2.4 75-84 48.2 38.6 25.5 9.10 61.1 48.9 6.20 2.1 ②指m指腕SCV腕-肘SCVAGE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61.9 49.5 34.0 11.3 69.3 55.4 10.5 5.4 25-34 60.7 48.6 28.6 9.5 67.7 54.2 9.20 4.7 35-44 59.4 47.5 23.6 7.8 66.2 53.0 8.0 4.1 45-54 58.1 46.5 19.5 6.5 64.6 51.7 7.0 3.6 55-64 56.8 45.4 16.0 5.3 62.9 50.3 6.1 3.2 65-74 55.5 44.4 13.5 4.5 61.3 49.0 5.3 2.7 75-84 54.2 43.4 10.9 3.7 59.7 47.8 4.6 2.4 2•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末梢ML肘-腕MCVAGE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3.0 3.7229 65 5618 825-34 3.1 3.8 20 9 64 55 17 7 35-44 3.2 3.9 19 8 63 54 16 7 45-54 3.3 4.0 17 7 62 52 15 6 55-64 3.4 4.1 16 7 61 51 14 6 65-74 3.5 4.2 15 6 60 50 13 5二、尺神经1•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V指V-腕scv腕-肘下scvAGE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59.2 47.4 19.6 7.20 70.8 56.6 13.6 6.6 25-34 58.2 46.6 19.4 7.10 69.9 55.9 12.6 6.1 35-44 57.2 45.8 19.2 7.10 69.0 55.2 11.7 5.7 45-54 56.2 45.0 19.0 7.00 68.0 54.4 10.8 5.3 55-64 55.2 44.2 18.8 6.90 67.1 53.7 10.0 4.9 65-74 54.3 43.4 18.6 6.80 66.1 52.9 9.30 4.5 75-84 53.6 42.9 18.4 6.80 65.2 52.2 8.60 4.2②指v:肘下一肘上指V-腕SCVAGE传导谏度〔m/s〕波幅〔uV〕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60.1 48.1 9.1 3.325-34 59.4 47.5 8.6 3.135-44 58.7 47.0 8.2 3.045-54 58.1 46.5 7.8 2.855-64 57.4 45.9 7.4 2.765-74 56.7 45.4 7.1 2.675-84 56.0 44.8 6.7 2.4刺激点:肘上 2•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 〕①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腕距离:5〜9cm 〔7.0±0.8〕梢ML 刺激点:肘下距离:23〜36cm 肘下f 腕MCV 30±3.0〕 末AGE 潜伏期〔ms 〕波 幅〔uV 〕 传导速度〔m/s 〕 波 幅〔uV 〕平均 +20%平均 低限 平均 -20% 平均 低限 15-24 2.4 2.9 19 8 65 58 17 8 25-34 2.4 3.0 19 8 65 58 16 7 35-44 2.5 3.1 18 8 64 57 14 7 45-54 2.6 3.1 18 7 64 57 13 6 55-64 2.6 3.2 17 7 61 53 12 6 65-74 2.7 3.2 177 58 50 11 575-822.73.31775547105③ 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腋距离:14〜27cm 〔30±2.5〕肘上f 肘下MCV 腋f 肘上MCV AGE潜伏期〔ms 〕 波 幅〔uV 〕 传导速度〔m/s 〕 波幅〔uV 〕 平均-20% 平均低限 平均 -20% 平均 低限 15-24 61 506761 17 8 25-34 60 5067 61 16 8 35-44 58 506761 15 7 45-54 57 5067 61 14 7 55-64 54 436761 13 6 65-74494367 58 12675-8261521•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 〕 腕f 肘SCV三、桡神经2.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 〕①记录点:伸扌指总肌刺激点:肘距离:7〜15cm 〔11.0±1.5〕 刺激点:腋 距离:11〜22cm肘下f 腕MCV18±2.4〕末 梢ML AGE 潜伏期 〔ms 〕 波 幅〔uV 〕 传导速度 〔m/s〕波 幅〔uV 〕平均 +20% 平均 低限 平均 -20% 平均 低限15-24 3.0 3.568 5825-34 3.0 3.5675835-44 3.0 3.6 14767 5713645-543.1 3.666 5755-643.13.66656②记录点:肱桡肌刺激点:肘距离:6〜12cm 〔9.0±1.2〕末梢ML幅〔uV 〕 刺激点:腋f 肘距离:12〜22cm 〔17±2.7〕腋f 肘MCVAGE潜伏期〔ms 〕波 传导速度〔m/s 〕 波幅〔uV 〕 平均-20%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 低限15-2468 5825-34685835-44 2.63.1157 67 5813745-5467 5755-646757AGE 传导速度〔m/s 〕 波 幅〔uV 〕 传导速度〔m/s 〕 波幅〔uV 〕 平均 -20% 平均 低限 平均 -20% 平均 低限 15-24 69.4 55.5 61.1 21.5 74.1 59.3 14.7 3.1 25-34 68.5 54.8 52.4 18.5 72.0 57.6 13.5 2.8 35-44 67.6 54.1 44.9 15.8 69.9 55.9 12.4 2.6 45-54 66.7 53.4 38.5 13.6 67.8 54.2 11.4 2.4 55-64 65.7 52.6 33.0 11.6 65.7 52.6 10.5 2.2 65-74 64.8 51.8 28.2 10.0 63.7 51.0 9.60 2.0 75-8463.951.124.28.5061.649.38.801.9肘f 腋SCV刺激点:Erb's ③记录点:肱三头肌 刺激点:腋 末梢ML 腋f 肘MCVAGE潜伏期〔ms 〕 波 幅〔uV 〕 距离〔cm 〕 潜伏期〔ms 〕 平均上限 平均 低限 平均平均 上限 15-622.53.2201121.5(20〜23) 4.5 5.326.5(25〜28)4.95.831.5(30〜33)5.36.3下肢的神经正常值腓肠神经:外踝一腓肠点〔SCV〕AGE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57.8 46.2 15.6 4.325-34 57.6 46.1 12.2 3.335-44 57.3 45.8 9.5 2.645-54 57.0 45.6 7.4 2.055-64 56.8 45.4 5.8 1.665-74 56.5 45.2 4.5 1.275-84 56.3 45.0 3.5 1.0胫后神经: 趾I—内踝(SCV)AGE传导速度m/s波幅uv 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4.0 0.925-34 3.3 0.835-44 2.8 0.745-54 43.9 35.1 2.3 0.555-64 1.9 0.465-74 1.6 0.475-84 1.0.3胫后神经:趾I一内踝(ML)AGE潜伏期ms波幅mv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4.819 625-3435-44 5.1 13 4 45-54 3.9 5.1 1355-64 5.1 13 4 65-74 5.1 13 4胫后神经F波正常值一F波潜伏期出现率平均值42.5ms高限51.0ms平均值低限80%注:平均身高163.8cm 胫后神经H反射正常值腿长〔cm) 8-30岁31-45岁46-60岁60-77岁W33.0 24.8±2.014〕26.7±1.1〔18〕27.2±1.9〔19〕28.0±2.〔14〕33.1一26.9±1.14〕26.4±1.1 9〕27.4±1.1〔20〕29.2±1.2〔6〕34.6一27.6±1.311〕27.8±1.27〕28.8±1.〔10〕30.7±1.4〔6〕M36.1 27.8±1.4(11〕29.1±1.2〔16〕29.8±1.⑺31.4±1.2⑷腓总神经感觉传导〔SCV〕正常值1.踝一小头下AGE 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60.9 48.7 4.5 0.9 25-34 59.7 47.8 4.0 0.8 35-44 58.4 46.7 3.5 0.7 45-54 57.2 45.2 3.1 0.6 55-64 55.9 44.7 2.7 0.6 65-74 54.6 43.7 2.5 0.5 75-84 53.4 42.72.20.4 2.小头下一小头上AGE传导速度m/s 波幅uv 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56.345.0 2.4 0.725-34 54.843.8 2.1 0.635-44 53.342.6 1.8 0.545-54 51.741.4 1.60.555-64 50.240.2 1.4 0.465-74 48.739.0 1.2 0.475-84 47.137.7 1.1 0.3腓总神经运动传导〔MCV〕正常值1踝-伸趾短肌距离:6T2cm (9+1.3〕小头上一小头下距离9—14〔11+1.4〕年龄潜伏期(ms) 波幅(mV) 神经传导速度〔m/s〕平均高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15-2452 4325-3 4 51 4335-4 4 4.1 5.0 10 3 51 4245-5 4 50 4255-6 4 50 4165—7449 41小头上-踝距离: 34—47cm(41±3.0)小头下-踝距离::26—35cm 〔30+1.9〕年龄神经传导速度〔m/s〕波幅(mV) 神经传导速度〔m/s〕波幅(mV)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15—2451 45 52 4425—34 51 44 51 4435—44 51 44 8 3 51 44 8 345—54 51 44 50 4355—64 51 44 50 4365—7451 44 50 432.记录点:胫前肌、腓骨长肌刺激点:*小头下*小头上f下*记录胫前肌、腓骨长肌*距离:9—14〔11.3+1.4〕年龄潜伏期〔ms〕波幅〔mv〕速度〔m/s〕波幅〔mv〕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15—242.83.625—34 2.9 3.735—44 3.0 3.7 15 6 58 50 13 7 45—54 3.0 3.855—64 3.1 3.9股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测定年龄:15-72岁刺激部位:腹股沟记录点:股四头肌距离〔cm〕平均〔ms) 95%上限〔ms〕7.5 2.7 3.810 3.0 4.112.53.44.515 3.7 4.817.54.05.120 4.3 5.422.54.65.725 5.0 6.127.55.36.430 5.6 6.732. 5 6.0 7.1末梢潜伏期:1.踝-小头下2.小头下-小头上潜伏期ms 波幅mv 潜伏期ms 波幅mv年龄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2.83.6 15625-34 2.9 3.7 15 635-44 3.0 3.7 15 645-54 3.0 3.8 15 6 13 7 55-64 3.1 3.9 15 665-74 3.2 3.9 15 665-743.2 3.911-。
nic正常范围值

nic正常范围值【引言】在医疗领域,NIC(神经传导物质)的正常范围值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
NIC在人体内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参与神经传导、情绪调节等多个生理过程。
因此,了解NIC的正常范围值以及对异常值的应对措施,对我们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NIC的正常范围值详解】IC的正常范围值因年龄、性别、检测方法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NIC正常范围值为100-400 pg/m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诊断设备所测得的数值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估NIC水平时,应以同一家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为准。
【NIC数值偏高的影响】当NIC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导致以下症状:焦虑、失眠、心悸、头痛、肌肉震颤等。
此外,NIC过高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针对这些问题,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NIC数值偏低的影响】IC数值过低会导致神经传导受限,可能出现抑郁、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等症状。
长期NIC水平过低,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平衡,增加患病风险。
对于NIC偏低的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如何保持NIC值在正常范围内】1.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NIC的合成与调节。
2.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豆类、瘦肉、鱼类等,以增加NIC的来源。
3.适量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功能。
4.学会缓解压力,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有助于调节情绪,维持NIC水平稳定。
5.遵循医嘱,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及时监测NIC水平。
【结论】IC的正常范围值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关注并维护好自己的NIC 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持NIC值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检查正常值1.瞬目反射正常值:R1 反应同侧 R2 对侧 R2’参数x±s +3s x±s +3s x±s +3s潜伏期(ms) 10.0±0.6 11.8 29.3±1.7 34.4 29.2±1.8 34.6侧间差(ms) 0.5±0.5 2.0 0.9±0.9 3.6 1.0±1.0 4.0波幅绝对值(µV) 249±167 327±114 263±96波幅比率 1.1±0.5 2.4 1.1±0.4 2.2 1.0±0.3 1.9 2.成年人瞬目反射潜伏期及左右侧差异:潜伏期(ms)侧间差(ms)参数x±s +3s x±s +3sR110.45±0.84 13 0.31±0.3 1.2R2 30.5±3.4 41 1.00±1.2 5R2’ 30.5±4.4 44 1.60±1.7 73.面神经运动:刺激-记录:耳前-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年龄:15 -70岁)距离(cm)潜伏期(ms)平均 N7.5 3.3-1.8 2.5 28.5 3.6-2.0 2.8 79.5 3.8-2.2 3.0 1510.5 4.0-2.4 3.2 2811.5 4.3-2.7 3.5 2612.5 4.5-2.9 3.7 3813.5 4.7-3.1 3.9 2714.5 4.9-3.3 4.1 2615.5 5.2-3.6 4.4 1816.5 5.4-3.8 4.6 1417.5 5.6-4.0 4.8 4刺激部位波幅平均 N耳前—额肌 0.5-7 2.2 55耳前—口轮匝肌 1.0-10 3.5 62耳前—眼轮匝肌 1.0-21 9.0 59上肢神经检查正常值一、正中神经1.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Ⅰ指Ⅰ→腕SCV 腕→肘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59.6 48.4 69.9 24.7 65.7 52.6 14.6 4.9 25-34 58.4 46.7 69.1 21.0 65.0 52.0 12.7 4.2 35-44 56.4 45.2 49.9 17.7 64.2 51.4 11.0 3.7 45-54 54.3 43.4 42.2 15.0 63.4 50.7 9.50 3.2 55-64 52.3 41.8 35.7 12.7 62.7 50.2 8.20 2.7 65-74 50.2 40.2 30.2 10.7 61.9 49.5 7.10 2.4 75-84 48.2 38.6 25.5 9.10 61.1 48.9 6.20 2.1 ②指Ⅲ指Ⅲ→腕SCV 腕→肘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1.9 49.5 34.0 11.3 69.3 55.4 10.5 5.425-34 60.7 48.6 28.6 9.5 67.7 54.2 9.20 4.735-44 59.4 47.5 23.6 7.8 66.2 53.0 8.0 4.145-54 58.1 46.5 19.5 6.5 64.6 51.7 7.0 3.655-64 56.8 45.4 16.0 5.3 62.9 50.3 6.1 3.265-74 55.5 44.4 13.5 4.5 61.3 49.0 5.3 2.775-84 54.2 43.4 10.9 3.7 59.7 47.8 4.6 2.4 2.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末梢ML 肘→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3.0 3.7 22 9 65 56 18 825-34 3.1 3.8 20 9 64 55 17 735-44 3.2 3.9 19 8 63 54 16 745-54 3.3 4.0 17 7 62 52 15 655-64 3.4 4.1 16 7 61 51 14 665-74 3.5 4.2 15 6 60 50 13 575-84 3.6 4.3 14 6 59 50 12 53.正中神经F波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m/s)出现率平均 -20% 平均低限58.8 47.04 80% 73%二、尺神经1.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V指V→腕SCV 腕→肘下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59.2 47.4 19.6 7.20 70.8 56.6 13.6 6.6 25-34 58.2 46.6 19.4 7.10 69.9 55.9 12.6 6.1 35-44 57.2 45.8 19.2 7.10 69.0 55.2 11.7 5.7 45-54 56.2 45.0 19.0 7.00 68.0 54.4 10.8 5.3 55-64 55.2 44.2 18.8 6.90 67.1 53.7 10.0 4.9 65-74 54.3 43.4 18.6 6.80 66.1 52.9 9.30 4.5 75-84 53.6 42.9 18.4 6.80 65.2 52.2 8.60 4.2②指V:肘下→肘上指V→腕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0.1 48.1 9.1 3.325-34 59.4 47.5 8.6 3.135-44 58.7 47.0 8.2 3.045-54 58.1 46.5 7.8 2.8 55-64 57.4 45.9 7.4 2.765-74 56.7 45.4 7.1 2.675-84 56.0 44.8 6.7 2.42.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①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腕距离:5~9cm(7.0±0.8)刺激点:肘下距离:23~36cm(30±3.0)末梢ML肘下→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2.4 2.9 19 8 65 58 17 8 25-34 2.4 3.0 19 8 65 58 16 7 35-44 2.5 3.1 18 8 64 57 14 7 45-54 2.6 3.1 18 7 64 57 13 6 55-64 2.6 3.2 17 7 61 53 12 6 65-74 2.7 3.2 17 7 58 50 11 5 75-82 2.7 3.3 17 7 55 47 10 5③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肘上刺激点:腋距离:14~27cm(30±2.5)肘上→肘下MCV腋→肘上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1 50 67 61 17 8 25-34 60 50 67 61 16 8 35-44 58 50 67 61 15 7 45-54 57 50 67 61 14 7 55-64 54 43 67 61 13 6 65-74 49 43 67 58 12 6 75-82 61 52三、桡神经1.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腕→肘SCV 肘→腋 SCV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9.4 55.5 61.1 21.5 74.1 59.3 14.7 3.125-34 68.5 54.8 52.4 18.5 72.0 57.6 13.5 2.835-44 67.6 54.1 44.9 15.8 69.9 55.9 12.4 2.645-54 66.7 53.4 38.5 13.6 67.8 54.2 11.4 2.455-64 65.7 52.6 33.0 11.6 65.7 52.6 10.5 2.265-74 64.8 51.8 28.2 10.0 63.7 51.0 9.60 2.075-84 63.9 51.1 24.2 8.50 61.6 49.3 8.80 1.92.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①记录点:伸指总肌刺激点:肘距离:7~15cm(11.0±1.5)刺激点:腋距离:11~22cm(18±2.4)末梢ML肘下→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3.0 3.5 68 5825-34 3.0 3.5 67 5835-44 3.0 3.6 14 7 67 57 13 645-54 3.1 3.6 66 5755-64 3.1 3.6 66 56②记录点:肱桡肌刺激点:肘距离:6~12cm(9.0±1.2)刺激点:腋→肘距离:12~22cm(17±2.7)末梢 ML腋→肘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8 5825-34 68 5835-44 2.6 3.1 15 7 67 58 13 745-54 67 5755-64 67 57③记录点:肱三头肌刺激点:腋刺激点:Erb’s末梢 ML腋→肘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距离(cm)潜伏期(ms)平均上限平均低限平均平均上限15-62 2.5 3.2 20 11 21.5(20~23) 4.5 5.326.5(25~28) 4.9 5.8 31.5(30~33) 5.3 6.3下肢的神经正常值腓肠神经:外踝—腓肠点(SCV)——————————————————————————————————————传导速度m/s 波幅uv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57.8 46.2 15.6 4.325-34 57.6 46.1 12.2 3.335-44 57.3 45.8 9.5 2.645-54 57.0 45.6 7.4 2.055-64 56.8 45.4 5.8 1.665-74 56.5 45.2 4.5 1.275-84 56.3 45.0 3.5 1.0胫后神经:趾I-内踝( SCV)AGE ______传导速度m/s ______ _________波幅uv ___________ 平均-20% 平均低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4 4.0 0.925-34 3.3 0.835-44 2.8 0.745-54 43.9 35.1 2.3 0.555-64 1.9 0.465-74 1.6 0.475-84 1.3 0.3胫后神经:趾I—内踝(ML)潜伏期ms 波幅mv 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20% 平均低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4 4.819 625-3435-44 5.1 13 445-54 3.9 5.1 1355-64 5.1 13 465-74 5.1 13 4 胫后神经F波正常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波潜伏期出现率平均值高限平均值低限42.5 ms 51.0ms 99.6% 80%注:平均身高163.8cm胫后神经H反射正常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腿长(cm) 8-30岁 31-45岁 46-60岁 60-77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0 24.8±2.0(14) 26.7±1.1(18) 27.2±1.9(19) 28.0±2.0(14)33.1— 26.9±1.1(4) 26.4±1.1(9) 27.4±1.1(20) 29.2±1.2(6)34.6— 27.6±1.3(11) 27.8±1.2(7) 28.8±1.0(10) 30.7±1.4(6)≥36.1 27.8±1.4(11) 29.1±1.2(16) 29.8±1.0(7) 31.4±1.2(4)腓总神经感觉传导(SCV)正常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踝—小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GE _______传导速度m/s ____ _________波幅uv ________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60.9 48.7 4.5 0.925-34 59.7 47.8 4.0 0.835-44 58.4 46.7 3.5 0.745-54 57.2 45.2 3.1 0.655-64 55.9 44.7 2.7 0.665-74 54.6 43.7 2.5 0.575-84 53.4 42.7 2.2 0.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头下—小头上AGE __________传导速度 m/s _____ _____波幅uv _____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56.3 45.0 2.4 0.725-34 54.8 43.8 2.1 0.635-44 53.3 42.6 1.8 0.545-54 51.7 41.4 1.6 0.555-64 50.2 40.2 1.4 0.465-74 48.7 39.0 1.2 0.475-84 47.1 37.7 1.1 0.3腓总神经运动传导(MCV)正常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记录点:伸趾短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踝-伸趾短肌距离:6-12cm (9±1.3)小头上—小头下距离9-14(11±1.4)潜伏期(ms) 波幅(mV) 神经传导速度(m/s)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高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15-24 52 4325-34 51 4335-44 4.1 5.0 10 3 51 4245-54 50 4255-64 50 4165-74 49 41小头上-踝距离:34-47cm(41±3.0) 小头下-踝距离:26-35cm(30±1.9)年龄神经传导速度(m/s)波幅(mV) 神经传导速度(m/s)波幅(mV) 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15-24 51 45 52 4425-34 51 44 51 4435-44 51 44 8 3 51 44 8 345-54 51 44 50 4355-64 51 44 50 4365-74 51 44 50 432.记录点:胫前肌、腓骨长肌刺激点:*小头下 *小头上→下*记录点:胫前肌、腓骨长肌 *距离:9-14(11.3±1.4)年龄潜伏期(ms)波幅(mv)速度(m/s)波幅(mv)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平均低限15-24 2.8 3.625-34 2.9 3.735-44 3.0 3.7 15 6 58 50 13 7 45-54 3.0 3.855-64 3.1 3.965-74 3.2 3.9末梢潜伏期:1.踝-小头下2.小头下-小头上潜伏期ms 波幅mv 潜伏期ms 波幅mv年龄平均 +20% 平均低限平均 +20% 平均低限15-24 2.8 3.6 15 625-34 2.9 3.7 15 635-44 3.0 3.7 15 645-54 3.0 3.8 15 6 13 755-64 3.1 3.9 15 665-74 3.2 3.9 15 6股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测定年龄:15-72岁刺激部位:腹股沟记录点:股四头肌距离(cm)平均(ms) 95%上限(ms)7.5 2.7 3.810 3.0 4.112.5 3.4 4.515 3.7 4.817.5 4.0 5.120 4.3 5.422.5 4.6 5.725 5.0 6.127.5 5.3 6.430 5.6 6.732.5 6.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