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赏析

合集下载

《绝句》杜甫唐诗鉴赏

《绝句》杜甫唐诗鉴赏

《绝句》杜甫唐诗鉴赏《绝句》杜甫唐诗鉴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杜甫唐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绝句》杜甫唐诗鉴赏篇1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诗鉴赏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

此时诗人正寓居成都。

由于严武重镇成都,诗人重返草堂,生活上稍稍平定,因此心情也就比较舒畅。

开头两句先以对偶句写景。

草堂位于锦江之滨,春来之后,江水显得特别碧绿透明。

碧波之上几只洁白的水鸟正在戏水。

屋后的青山,也显得更加清秀,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山花鲜艳如火。

寥寥十个字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它将一切山景物态在春日风光中所呈现出来的蓬勃的生机,生动的神态,传神地描绘出来了。

梁元帝《宫殿名诗》:“林间花欲然,竹径露初圆。

”此诗第二句改“林间”为“山青”,形象更为鲜明突出。

两句中以江水的碧蓝来衬托水鸟的洁白,以青山的葱郁来映照山花的火红,对比极其强烈,着色极为鲜艳,描摹自然景物出神入化。

是以“画法为诗法”(《杜臆》),采用工笔描绘、对比衬托来取得其艺术效果的。

异乡优美的景色固然也能使人流连忘返,但对于长期漂泊异乡的诗人来说,却又容易触起他思乡的情怀;三、四两句表现的就是这种心情。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年的春天转眼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去呢?这里的“看”字和“又”字,都写得很有分量。

“看”,是指观看,观赏。

春色诱人,确实值得人流连欣赏,但是年复一年的而回乡的愿望却始终不能实现。

“又”字包含着诗人诸多感慨在内。

“何日是归年”,表达的是一种身不由己之感。

当时,由于国内战乱不已,诗人不得不长期流寓他乡,颠沛流离,因而,这里写怀乡之念,正是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

全诗以问句结束,使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沉的痛苦。

杜甫绝句注释及赏析

杜甫绝句注释及赏析

杜甫绝句注释及赏析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 ”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

《诗春光好》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1] 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

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赏析二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日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绚烂的春景。

“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三、四两句转向具体的初春景物描绘,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色彩鲜明、虚实相生、和谐统一。

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

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

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①,门泊东吴万里船②。

①窗含:从室内远眺,仿佛窗外的景物都包含在窗中。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岷山山顶终年积雪。

②门泊:门外岸边停泊着一江一船。

东吴:指一江一苏、浙一江一一带。

两只黄鹂在翠柳上鸣叫;清朗的天空中一行白鹭飞过。

从窗口望去,是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边,停泊着从东吴不远万里而来的船只。

【借景之美】大自然有创造美景的鬼斧神工:两只黄鹂、一行白鹭,这既有万里一江一山的壮美,又有自然景色的秀丽;杜甫也是一个善于借景抒情的高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他以窗户和门框为画框,将自然中的美景收纳成一幅画像,岷山的积雪晶莹洁白,而近在眼前的船只则是风尘仆仆,一副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的美景就这样的诞生了。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每一句都用了一个量词: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这实在数量上的逐渐上升,也是在情感上的次第增加。

确切的数据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而像杜甫这种明显是概括、想象的数据,则可以延伸读者的发挥空间。

我们也可以在文章中采用一些虚数,“万紫千红”、“千里冰封”等,来增加气势。

【启示】杜甫平生有着经世济国的志向,但他的仕途总是一路坎坷,远离长安宫廷。

乾元三年,杜甫到成都后建成草堂,刚刚安定下来。

谁知杜甫的朋友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这首诗就创作于此时。

远道而来的船只,带来的就是他被提用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体会到接到消息时的杜甫,内心是欢一愉的,任何时候出仕对他来说,都不会太晚,这是多么积极的人生啊!。

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翻译赏析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绝句》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篇1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人们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因为春天来了,日照时间长了,所以为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融:滋润。

飞燕子:燕子飞来飞去。

沙:沙滩。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译诗]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

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赏析: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赏析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赏析杜甫《绝句二首》原文【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注释【其一、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其二、逾:更加。

2、欲:好像。

燃:燃烧。

3、过:过去。

4、何:什么。

杜甫《绝句二首》翻译【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杜甫《绝句二首》赏析【其一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绝句·江碧鸟逾白》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江碧鸟逾白》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江碧鸟逾白》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注释: - 逾:更加。

- 欲燃:快要燃烧起来,这里是形容花红得鲜艳。

翻译:江水碧波浩荡,衬托得水鸟的羽毛更加洁白;山峦青翠欲滴,红花相映,仿佛要燃烧起来。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哪一年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描写。

江水碧绿,鸟儿在其中嬉戏,显得更加洁白;山峦青葱,花朵盛开,红得似火,仿佛要燃烧起来。

这两句诗通过对江、山、鸟、花四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后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

他感叹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而自己却仍然漂泊在外,不知何时才能归乡。

这里的“看又过”三字,直接点明了写诗的时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而“何日是归年”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整首诗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美丽春景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诗人用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同时,诗中的“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等词语,也使诗的语言更加优美,富有韵律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映衬和对比的手法。

江水的碧绿与鸟儿的洁白形成对比,山峦的青葱与花朵的红艳形成映衬,使画面更加鲜明。

此外,诗人还通过“今春看又过”与“何日是归年”的对比,表达了时光匆匆和思乡之情的浓厚。

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绝句·江碧鸟逾白》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的诗作。

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思乡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苦难,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广为流传,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价值。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绝句》是其中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它通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传达出了深刻的情感和意义,这也是小学生必学的古诗之一。

一、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涉及广泛,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文学风格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在现代汉语文学中仍然广受欢迎。

二、《绝句》的理解和赏析1. 题目来源《绝句》这首诗的题目来源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滁州西涧》,其中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句子,杜甫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绝句》。

2. 诗歌分析杜甫的《绝句》是一首四行的诗歌,主要通过对凋零和消逝的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首诗中,杜甫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表面上是对一幅美丽的景象的描绘,但在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理和情感。

在第一句中,“黄鹂鸣翠柳”是对春天的描绘,但表现出的是生命力的旺盛与美好。

而“白鹭上青天”则是对大自然的歌颂,表现出自由的飞翔和美妙的舞姿。

第二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则是在描述北方的美景和一种雪的洁白之美。

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则表现了一种远行和远航的决心和勇气。

这些景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杜甫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3.古诗的含义杜甫的《绝句》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自由和追求美好,只有在努力追寻和坚定信念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验和感悟人生的真谛。

最后,作为小学生,学习杜甫的《绝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启迪他们的思想,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世界。

杜甫《绝句》诗词鉴赏

杜甫《绝句》诗词鉴赏

杜甫《绝句》诗词鉴赏杜甫《绝句》诗词鉴赏1绝句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赏析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赏析二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出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全诗如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好朋友网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能够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在江苏、浙江一?。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绪个性好,应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千古绝句:《绝句》原文及赏析

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千古绝句:《绝句》原文及赏析

唐代诗⼈杜甫所作千古绝句:《绝句》原⽂及赏析 西岭雪⼭因唐代⼤诗⼈杜甫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得名。

下⾯历史头条⼩编就为⼤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起来看看吧!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诗⽂解释】 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鹭在青天上⾃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幅画,门外停泊着来⾃东吴,畅⾏万⾥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鸳飞上了⾼⾼的蓝天。

窗⼝正对着岷⼭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江苏的万⾥航船。

赏析 公元七六⼆年,成都尹严武⼊朝,蜀中发⽣动乱,杜甫⼀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特别好,⾯对这⽣⽓勃勃的景象,情不⾃禁,写下了这⼀组即景⼩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派愉悦景象,有声有⾊,构成了新鲜⽽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成双成对,呈现⼀⽚⽣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鹭在⾃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然成⾏。

晴空万⾥,⼀碧如洗,⽩鹭在“青天”映衬下,⾊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连⽤了“黄”、“翠”、“⽩”、“青”四种鲜明的颜⾊,织成⼀幅绚丽的图景;⾸句还有声⾳的描写,传达出⽆⽐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雪⼭在天⽓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清澄的晴⽇,它才清晰可见。

⽤⼀“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幅图画,近在⽬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情的舒畅不⾔⽽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船”三字却意味深长。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这⾸《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队整齐的⽩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外的东吴远⾏⽽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

(2)千秋雪:指西岭雪⼭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带。

(5)万⾥船:不远万⾥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来写⼀景⼀物,抒发作者⼀瞬间的感受。

诗⼈偶有所见,触发了内⼼的激情,信⼿把诗⼈⾃⼰的感受写下来,⼀时不去拟题,便⽤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

杜甫⽤这⼀形式写了⼀组诗,共四⾸,⽤“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

诗歌以⾃然美景,透⼀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衬“青”,⾊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机初发的⽓息。

⾸句写黄鹂居柳上⽽鸣,与下句写⽩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上,由近⽽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情——说船来⾃“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睹物⽣情,想念故乡。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了。

“⼀⾏⽩鹭上青天”,这就有⼀个⾏为、⼀个⾏动。

⼀横⼀纵,“两”和“⼀”相对;⼀横⼀纵,就展开了⼀个⾮常明媚的⾃然景⾊。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了拟⼈的⼿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包含了岷⼭千万年累积的雪,西⾯的岷⼭,是千年的积雪的⼀个岷⼭。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绝句》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
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日:即春日。

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译文
孙长江
春日融融,江山一派秀丽景象;春风吹拂着花草,馨香无限。

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小燕子正在繁忙地飞来又飞去,衔泥筑巢,生机一片;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悠然自适地沐浴在静谧的沙滩上。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本诗首句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初春灿烂阳光下,明净绚丽的春景,虽为粗笔勾勒,笔底却春意骀荡。

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春的百花、浓郁的芳香,表现明媚的春光。

在这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作者又选择到了初春中最常见又最具有特征的景物来勾画春景。

泥融土湿,燕子归来,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短短的一首绝句,将诗人“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定居草堂后的安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第二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赏析杜甫平生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

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

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我很喜欢这首诗,她通俗不晦涩,明快无僻生。

而且对仗工整,色彩分明,颇奈人品味。

后人也有很多对这首诗的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圣人已经故去千年,后人望其项背,大多猜测臆断而已,以资茶余饭后谈兴。

传说纪晓岚一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严格,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请他指点,他看完后,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个学生莫名其妙,去问老师,什么意思。

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讲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远离(堤)题万里。

当然这不过是野史的幽默罢了。

我到觉得“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暗喻朝中当权的叽叽喳喳的小人。

“一行白鹭上青天”则表明了诗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壮志难酬,大有“行路难,今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境遇。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望着滚滚长江东逝水,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火烧赤壁不亦快哉。

而今自己却郁郁不得志,叫人怎不发幽古人之感慨。

品味之余我忽然发现这四句诗里面每句都暗藏一个字谜,来佐证我的胡诌。

“两个黄鹂鸣翠柳”谜底:“笨。

”柳本就是一木。

个个本就是指鸟。

“一行白鹭上青天”谜底:“笑。

”一行白鹭,象形。

《绝句》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作品原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鉴赏: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和情感,其中《绝句》是他的一首古诗,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赏析。

《绝句》共四句,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触动。

首先,让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这句诗以自然景象作为插入,在读者心中勾起美好的图景。

黄鹂鸣叫的动作被描述得非常真实,而翠柳则展示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通过描述这样美好的景象,杜甫呈现了自己激动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着,第二句诗写道:“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诗通过对白鹭的描绘,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白鹭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纯洁和高尚的象征意义,它们在青天之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展现了生命的美好和自由。

通过这样一幅图景的描绘,杜甫传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然而,诗的第三句是一个转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思考与担忧。

他通过描述自己想要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愿望,抒发了对未知、对未来的渴望。

与此同时,他又暗示了自己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和痛苦。

这句诗揭示了杜甫对人生道路上无尽困境的触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前途的希望。

最后,诗的最后一句写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诗带有强烈的哲理意味。

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了磨砺和困苦,才能变得坚强、尖锐和敏锐。

正如宝剑经过磨砺才能锋利一样,梅花也需要苦寒的环境才能散发出芬芳。

杜甫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一个深刻的真理: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美好。

通过对《绝句》的赏析,我们能感受到杜甫作品中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他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希望。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杜甫的才华和他对人类生活的洞察力,它仍然在今天饱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白话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

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此着一“上”字之妙。

此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象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划,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机之盎然。

再者,首句的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的飞翔上天,前间的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说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澄,晴天丽日故可睹西山雪岭。

但我却以为此说不甚如意。

可否这般理解更好一点:上两句已点明,当时节全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这给人就有一处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仿如润含了感受,这不更能写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吗?而“西岭”则不妨理解为诗人看到带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继而以那西岭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见之雪。

但诗人为何以这“千秋雪”代窗上这上年的残雪呢?诗人失落多年的运用,使所表达的意境更广远。

上文我已简单述了杜甫写作此诗的处境,当年,杜甫已久离朝廷飘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机。

这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之手法,另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少年志向历数十年的重重阻扼后终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人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

但同时,以生此顽雪可融之感,以另一角度来说也表明一种艰难,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何况要融此千年秋之雪?于
是,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

故我以为,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中就暗含其中了。

“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要排遣心内那久受的投闲置散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

这与《小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以清新自由之景象以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此解也似不够妥帖。

着一“泊”字,实有深意。

泊“有停留不开”义,杜甫用的应正是此义。

杜甫的多年飘泊无着。

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毕竟已大大消去了。

他对自己一展抱负的信心,他自己应该知道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实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因成都少尹徐的叛乱而在梓州、阆州一带历了一番流亡生活而归,连偏于一隅的草堂也不能安居,杜甫当时心情可知,怀着这样强烈迷惘不定的心绪,又有着这样无着无依和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的人生体验,杜甫对严武的推荐是否成功,而即使成功后自己是否真可一展抱负,着实百抱望不大的,“泊”,正好写出此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三句中千秋并举,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示希望之不大。

此其一。

其二,这只停泊门前的东吴船并非自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

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

不直言长安而云东吴,原因何在?一则如上述,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路径之难暗示诗人抱负得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