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原汉族,中原先进的文化。
5.游牧的生活方式。
6.民族融合的表现:①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②学习农耕;③学习汉族文化如模仿创造文字;④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7、学生回答三个政权建立的情况
课件、视频
1.通过请小老师讲少数民族建国的方式,不仅可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达到培优的目的,而且通过向其他学生介绍更多课本外的知识,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2.传说故事,可以培养学生从传说中提炼其传达的历史事实的能力。3.通过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实证方式向学生展示民族之间融合的表现。
难点:民族政权之间的并立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和、战关系表现出来。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以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限,对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交往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不议和,继续交战,会出现什么状况?和议后双方的交往又是一种什么情形?通过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
1.北宋,辽
2.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开封(东京)。
3.契丹族与党项族
视频
1.通过历史电视剧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回顾旧知,为本课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和宋辽、宋夏关系的展开做铺垫,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出示“形势图”使学生在时空观念上认识三个并立的政权。
教学资源:
视频、课件、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wk.baidu.com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请问大家有看过《杨家将》、《杨门虎将》或《杨门女将》电视剧吗?
(播放视频)
有看过的同学知道这些电视剧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呢?北宋,杨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剧发生在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交战的过程中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及并立关系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通过历史纪录片视频的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宋辽和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澶渊之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形成现在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过渡:辽、北宋、西夏之间的并立局面也表明了这一时期古代中国国土的割裂,割裂会带来什么呢?--战争,也就是民族间的碰撞。
1、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宋辽之间的关系变化。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战争,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澶渊之战的背景、经过。
看完视频,同学们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争围绕解决哪一块地盘而展开?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此地的丧失使北宋边境失去了屏障,置于契丹的铁骑之下。澶州之战,面对战场上胜利的有利时期,北宋朝廷却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内容有三点比较重要,哪三点呢?一是约为兄弟之国中谁是兄,谁是弟?是谁给谁岁币呢?大家有什么疑问呢?
2.党项族:那么处于西北的党项族又是如何兴起的呢?与契丹族相比有哪些异同点呢?请小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党项族建国的基本信息。契丹族和党项族在兴起之后分别建立了政权,与北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我们知道虽然契丹与党项在建国方面不同,但他们的兴起并非一直独秀的发展,有向其他民族借鉴,是哪个民族呢?借鉴什么呢?辽和西夏的文字也都是由汉字改造而成。从他们的货币和印章中都可以看出来,生活中呢,学习中原先进的陶瓷制作技术,包括鸡冠壶,也称马镫壶,置于马的两侧装水,通过仿造汉人酒器,增加了把手。根据两位小老师的讲解和图片的观看,我们知道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有融合,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认识到这一时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只能从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民族间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树立民族间战争的正确评价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澶渊之盟的签订,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并立关系。
课题名称
《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
设计者
王治刚
授课年级
七年级
一、课标描述: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党项契丹的先后兴起与建国,辽宋战争、宋夏和战等,掌握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和战关系及战争性质,进而确立唯物史观。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展示的方式完成契丹族与党项族兴起发展与建国的教学任务,以问题探究教学策略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与民族间战争的正确评判方法,通过情感体验教学策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即宋辽、宋夏间的和战关系。
学法:本课的头绪较多,学生需要抓住中心问题:“辽、西夏的兴起与北宋的并立(和战)。”认识到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掌握重要的史实。
交战的一方首先是北宋,北宋的建立者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的是谁?他于960年建立北宋之后,将都城定在哪里?与北宋交战的是处于北宋北部的辽国,这一时期,与北宋、辽并立的还有西夏王朝,出示《辽、西夏与北宋并列形势图》,这些王朝分别是由哪些民族建立的呢?对,契丹族与党项族。那么北宋与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会如何发展?
再次出示《辽、西夏与北宋并列形势图》,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表格归纳总结辽、西夏、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
学生聆听小老师对于少数民族历史、建国情况和生产生活方面的介绍,思考并回答问题:
1.游牧的生活方式
2.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他于10世纪初建立辽,定都在上京临横府。
3.党项族:李元昊于1038年或11世纪中期建立西夏,定都在兴庆府。
二、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首先,老师给大家讲解契丹族的兴起和族名的含义,并且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让学生思考契丹的生活特点?
其次,播放视频契丹族起源的视频,看看契丹的兴起。
最后,请一位小老师讲述契丹建国的基本史事。由小老师的讲述,我们不仅知道契丹族的英雄(耶律阿保机)于何时建立辽国,并将都城定在哪里呢?
5.游牧的生活方式。
6.民族融合的表现:①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②学习农耕;③学习汉族文化如模仿创造文字;④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7、学生回答三个政权建立的情况
课件、视频
1.通过请小老师讲少数民族建国的方式,不仅可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达到培优的目的,而且通过向其他学生介绍更多课本外的知识,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2.传说故事,可以培养学生从传说中提炼其传达的历史事实的能力。3.通过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实证方式向学生展示民族之间融合的表现。
难点:民族政权之间的并立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和、战关系表现出来。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以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限,对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交往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不议和,继续交战,会出现什么状况?和议后双方的交往又是一种什么情形?通过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
1.北宋,辽
2.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开封(东京)。
3.契丹族与党项族
视频
1.通过历史电视剧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回顾旧知,为本课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和宋辽、宋夏关系的展开做铺垫,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出示“形势图”使学生在时空观念上认识三个并立的政权。
教学资源:
视频、课件、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wk.baidu.com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请问大家有看过《杨家将》、《杨门虎将》或《杨门女将》电视剧吗?
(播放视频)
有看过的同学知道这些电视剧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呢?北宋,杨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剧发生在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交战的过程中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及并立关系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通过历史纪录片视频的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宋辽和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澶渊之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形成现在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过渡:辽、北宋、西夏之间的并立局面也表明了这一时期古代中国国土的割裂,割裂会带来什么呢?--战争,也就是民族间的碰撞。
1、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宋辽之间的关系变化。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战争,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澶渊之战的背景、经过。
看完视频,同学们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争围绕解决哪一块地盘而展开?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此地的丧失使北宋边境失去了屏障,置于契丹的铁骑之下。澶州之战,面对战场上胜利的有利时期,北宋朝廷却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内容有三点比较重要,哪三点呢?一是约为兄弟之国中谁是兄,谁是弟?是谁给谁岁币呢?大家有什么疑问呢?
2.党项族:那么处于西北的党项族又是如何兴起的呢?与契丹族相比有哪些异同点呢?请小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党项族建国的基本信息。契丹族和党项族在兴起之后分别建立了政权,与北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我们知道虽然契丹与党项在建国方面不同,但他们的兴起并非一直独秀的发展,有向其他民族借鉴,是哪个民族呢?借鉴什么呢?辽和西夏的文字也都是由汉字改造而成。从他们的货币和印章中都可以看出来,生活中呢,学习中原先进的陶瓷制作技术,包括鸡冠壶,也称马镫壶,置于马的两侧装水,通过仿造汉人酒器,增加了把手。根据两位小老师的讲解和图片的观看,我们知道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有融合,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认识到这一时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只能从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民族间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树立民族间战争的正确评价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澶渊之盟的签订,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并立关系。
课题名称
《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
设计者
王治刚
授课年级
七年级
一、课标描述: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党项契丹的先后兴起与建国,辽宋战争、宋夏和战等,掌握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和战关系及战争性质,进而确立唯物史观。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展示的方式完成契丹族与党项族兴起发展与建国的教学任务,以问题探究教学策略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与民族间战争的正确评判方法,通过情感体验教学策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即宋辽、宋夏间的和战关系。
学法:本课的头绪较多,学生需要抓住中心问题:“辽、西夏的兴起与北宋的并立(和战)。”认识到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掌握重要的史实。
交战的一方首先是北宋,北宋的建立者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的是谁?他于960年建立北宋之后,将都城定在哪里?与北宋交战的是处于北宋北部的辽国,这一时期,与北宋、辽并立的还有西夏王朝,出示《辽、西夏与北宋并列形势图》,这些王朝分别是由哪些民族建立的呢?对,契丹族与党项族。那么北宋与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会如何发展?
再次出示《辽、西夏与北宋并列形势图》,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表格归纳总结辽、西夏、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
学生聆听小老师对于少数民族历史、建国情况和生产生活方面的介绍,思考并回答问题:
1.游牧的生活方式
2.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他于10世纪初建立辽,定都在上京临横府。
3.党项族:李元昊于1038年或11世纪中期建立西夏,定都在兴庆府。
二、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首先,老师给大家讲解契丹族的兴起和族名的含义,并且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让学生思考契丹的生活特点?
其次,播放视频契丹族起源的视频,看看契丹的兴起。
最后,请一位小老师讲述契丹建国的基本史事。由小老师的讲述,我们不仅知道契丹族的英雄(耶律阿保机)于何时建立辽国,并将都城定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