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 江 苏省 泗 阳致 远 中学 , 江苏 泗 阳
课 程 改 革 是 创 新 和 继 承 并 存 的过 程 。课 程 理 念 的 创 新 来 自于 实 践 是 对 素 质 教 育 的 深 化 。 面 对 新 课 改 和新 教材 的实 施 , 再 新 与 旧交 替 的过 渡 阶 段 . 教材 、 教 育 理 念 和教 学形 式 应 是 新 的。 我 认 为 处 于 旧 的评 价 体 系 和 新 的教 育 理 念 中 的 数 学教 学 , 应 体 现 以下 几 点 。 源自二、 教 学 引 入 的 生活 化
体性 , 表 明学 生 是 主 动 学 习 , 即“ 我要学 ” 。 另一方面 , 是 指 探 究 的独立性 , 即“ 我能学” 。但 学 生 主 动 地 、 独 立 地 探 究 不 是 生 来 就有的 , 而 是 在 学 习 中逐 步 形 成 的 由被 动 到 主 动 , 由 依 赖 到 独 立 的 转 化 过 程 。 这 种 转 化 主 要 靠 教 师 的 引 导 和 帮 助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是 新课 程教 学 的 中心 任 务 。 五、 教 学 小 节 的 学 生化 课 堂小 结 是 课 堂 教 学 的基 本 环 节之 一 , 处 理 得 当是 “ 画 龙 点睛” 。 课 堂小 结 , 应 促 进 学 生学 会 归 纳 和 反 思 , 培 养 学 生 的 归 纳 能 力 和 自我 反 思 的 意 识 。 应 将 小 结 交 由 学 生 自己 完 成 , 首 先, 要 留 时 间 给 学 生 自我 概 括 总 结 反 思 , 反 思 的 内 容 可 以是 : 这 节课 ( 1 ) 你 学 到 了 什 么 ?( 2 )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 3 ) 你 还 有 什 么 问题? ( 4 ) 你还想知道什么? 等等 , 让学 生 自由发 言 , 互相补充 ; 其次 , 教 师 做 适 当 引 申与 提 高 。最 终 让 学 生 真 正 带 着 收 获 , 带 着 自信 。 带 着 新 的 问题 走 出教 室 。
数学教育的新理念
数学教育的新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程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念的落实,那么,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教育新理念呢?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经过课程改革知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学习,我们都接受了新的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学生负责学,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而新课程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在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数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会观察与倾听、多鼓励、赞赏,课堂语言不再是“是不是”、“对不对”,而是“是什么”、“怎么样”、“你有什么发现”、“我与你们的意见一致”在平时交往中与学生多沟通,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帮助学生把自已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提升为学习策略。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因此,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例如,和“同类项”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多项式“3a2d-2+2ab-a2b-3ab+5”,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这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在这个多项式中,哪些项是可以合并成一项的?为什么?”“你还能举出具有这些特点的例子吗?”这样,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又如,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后,我提出问题,你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吗?这个逆命题成立吗?从而引发学生参与交流的活动,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一、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大家都知道,课程目标经历了三个阶段: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颁布后,我们就要主动转化课时目标,把课时目标转化为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有较大差异,要研究课程标准,研以致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体现,要落实“双减”要求,强化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遴选重要观念、主体内容、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关联,强化实践性要求。
依据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教-学-评”的一致性。
如果课堂上的课时目标出现偏差,那就说明新课程标准研究不够,还需要下大力气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个目标要细化到备课中。
我们要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大家要多相互交流课时目标的认定,防止单打独斗出现方向性的低级错误。
二、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是有规律的。
1.互动。
《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或者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确定的。
”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们提倡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教师的教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的,教的评价是学生的学。
我们强调的“达标过程”,是要让学生达标,人人达标,要求教师讲有效果有选择,尽可能把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
我们到要把教室转为“学堂”、“学室”,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独立思考,都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好办法。
我们老师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包括课堂上的温故、检查预习、检测目标、课后作业等。
要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调整知识结构的关键;要重视课外的师生互动,知识检查学习的掌握情况,不能放任孩子的学习巩固,没有了巩固,可能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大面积的问题,要进行二次讲授更新,不能留下隐患。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新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新的理念数学第一册的内容变动较大,从知识的编排、方法的呈现等多方面都打破了旧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突出这些新的教学理念。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材的教学目标方面,首先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亲身去体验教学,感受教学等。
尤其是一年级,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爱思考问题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教学知识。
2.引导学生积极动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要给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求异思维的习惯以及创新与合作意识。
2.1 放手让学生自悟自得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的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事物出发,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铅笔盒”、”牙膏盒”、”乒乓球”、“饮料罐”、”积木”等熟悉的事物。
搜集的过程也是初步感知的过程。
上课的时候,组织大家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观察他们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可以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受,是圆乎乎的呢?还是有棱有角的呢?还可以试验试验,推一推、滚一滚,有的滚不动、有的滚得动、有的随意滚动、还有的只是相对方向滚动,等等。
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分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分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对比教学。
找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实物和一个正方体实物。
让学生动手对比着翻滚,通过实验得出长方体的面一会儿是长的,一会儿是方的,有时大,有时小,不一样。
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武汉育二寄小-------熊红安我按照学校要求学习了新版新课标后,我的感触很深。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根据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肤浅理解和一点课堂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数学广角——《数与形》这一内容导入时,首先通过“谁算得快”,让学生观察出“1+3”、“1+3+5”、“1+3+5+7”这几个算式的特点后,我说:“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我都会算得很快,你们信吗?”此时,学生激情飞扬,纷纷举手要出题目我口算。
当我算完后,故弄玄虚地说:“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爱学、乐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越学越爱学。
二、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培养。
在数学广角——《数与形》这一内容的摆一摆这一环节时,学生用小正方形摆“1+3”和“1+3+5”这两个式子,摆好两幅图后。
我向学生提问:“观察,摆成的大正方形与它们对应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学生回答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有几个加数,和就是加数个数的平方”后,我进一步提问:“这个规律是借助什么而推导出来?”接下来,由学生的猜想进入到验证的过程。
在验证时,我很重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如:我提问: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算式是什么,你能直接用乘法表示吗?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尝试了从猜想到验证这样一种科学的探究规律的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学生讨论,转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应是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授应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标理念
数学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标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的学科教学,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落实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本文就个人数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对数学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做好学科宣传,增强数学的吸引力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具有许多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背景材料,以及数学进展中的成就。
数学教学要善于发现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传统名题、趣题、生活中问题。
用好这些有趣味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和获得成功的感受。
培养学生贴近数学的情感。
如果这些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期待,一种目标。
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一种动力,学习就不会是一个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过程。
而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教学,可以用下面的“农夫和鸡蛋”问题作为学习的一个目标,引导学生先学好本节课,为解决这一问题打好基础。
“农夫和鸡蛋”问题:有个农夫到街上卖鸡蛋,第一个人买去了全部鸡蛋的一半多一个,第二个人也买去了剩下的一半还多一个。
第三个人还是买去了剩下的一半还多一个。
这时筐里的鸡蛋正好剩下10个,问这个农夫原先有多少个鸡蛋。
这个问题如果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则代表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很高的水平。
体现了运用方程的思想。
如果用逆推法来解决,则反映着一种逆向的思维。
这样,教学的活动就更具有了活力和创意。
有些教学内容缺乏与之相关的趣味问题,可以考虑在思想方法上相类似的问题来作为引导,例如:下面的“九点四线”问题,体现了一种突破思维框框的思想。
“九点四线”问题:你能一笔画出4条线段,使这4条线段穿过如图所示的9个点吗?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移项法则时,可以设计一些卡片,拼成许多方程。
数学教学新理念五篇范文
数学教学新理念五篇范文第一篇:数学教学新理念搞好“四个调整”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要调整好教学的目标。
①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努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独到的理解和表达。
②要在努力实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现代课堂,要建立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新“定位”:①师生相互关系系的定位。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定位于交往,即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②教师的定位。
驾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定位为主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上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并且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
③学生的定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定位也是主体。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接收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努力的做到以下几点:①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③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④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⑤尊重学生的人格;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⑦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⑨培养学生积极掌握并恰当运用科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⑩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的多样化。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题的不同方法,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
为了在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精神,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崭新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在备课中体现新理念1、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课标”在具体课标中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
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知识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因此,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重(1)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为重要。
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最后才是一种结果。
(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
这是因为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不等于能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更不等于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也同时得到发展。
数学知识转化成能力必须经历相应的动手实践这一环节。
2、深挖教材资源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在备课时要挖掘教材这一资源,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针对每一个层次学生可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预设,以便课堂上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
因为教材的编写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发展的顺序,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
谈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谈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新的教育理念,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培养数学思维,注重启发性教学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启发式教学成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
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教授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引导他们发现这个概念,并由此获得对该概念的深刻理解。
二、强化问题意识,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答。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解决方法,并从中领悟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注重实践应用,提升数学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例子和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释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设计一些仿真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注重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新理念。
一、以问题为导向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以问题为导向。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二、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计算和应用,忽视了思维的培养。
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三、注重实际应用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侧重于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应用。
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依靠讲述和演示,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
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习更加灵活多样。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实践成果等方面,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六、教师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将教师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的代表,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转变。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新理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新理念教育改革已十余载,当今的教育已发展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人的个性的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备课时体现新理念1.选择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本身就是数学大课堂,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充满着好奇。
而往往却是我们教师没有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给予关注和利用,而是把教材视为圣经,不敢“超越”教材,所以学生虽拥有知识却不会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在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喜欢的、熟悉的事例作为学习素材。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着。
这样学生对数学才会有亲切感,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乐于参与。
我经常对教材的例题和练习题做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来取代。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节课时,我把例题改编成本班学生居住的分布情况,画成平面图形,张贴在黑板上。
学生从平面图上一眼就看出自己的位置,很快地统计出结果,并用统计图、统计表表示出来。
学生既感兴趣,又了解了班级情况,还有了集体归属感。
这样就把教材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材,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着。
2.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善于运用。
”这句话给了我们启示: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呈现形式。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新理念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新理念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一、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讲“等式的性质”一课时,我拿来天平,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天平的左右两边是平衡的,就像我们所学的等式一样,等式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由于天平具有和等式一样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天平做一些实验。
第一步,先让学生自己在天平的两边加上或拿去质量相等的砝码,观察结果;第二步,把天平两边的砝码的质量都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再观察结果。
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这时,我告诉学生,这个事实反映到数量关系上就可以得到等式的两条性质。
这样,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会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
二、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
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徐堡中学张吉臣赵萍萍[摘要]21世纪,时代的发展,理论的进步,学科的更新,使得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就变成了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变成了一线教师的主要目的。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关键字: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学习环境、学习兴趣一、教师在备课中应体现新的理念1、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是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课本编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内容编排上缺乏一定的丰富性,很难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所以.,课前调查,到生活中感受数学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教师备课时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且丰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才会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等。
2、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
从新的教学理念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活动的意义所在。
数学教学的艺术在于在一定的价值引导下,师生经过交流,建立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真正突破传统教学“1+1”的封闭式授课模式,数学教学应由知识传授、技能掌握等外在形式之美转向于知识创新、技能发展等内在形式之美。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今天学的数学就在身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就成了数学教学导入阶段的方向。
教师备课时在关注新课导入方向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们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使得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情境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创设课堂导入阶段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让学生去室外测量旗杆与旗杆影长、竹竿与竹竿影长之间的关系等。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数学是一门智力训练和思维发展的重要学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初中数学教学也日趋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培养探究精神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记忆和机械运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然而,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老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探索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二、关注创造力培养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际问题的抽象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强调实践应用数学是一门应用层次非常高的学科,但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推导,忽视了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周围的建筑物,并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注重团队合作数学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科。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协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关注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树立新理念创新数学课堂教学
树立新理念创新数学课堂教学
要树立新理念并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1. 引入互动与探究: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跟随的模式。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和探究,让学生参与其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活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强调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将数学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技术工具: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例如,使用数学软件、在线模拟实验、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4. 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 倡导合作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展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要树立新理念并创新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也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数学课堂如何体现教学新理念
数学课堂如何体现教学新理念传统教学意义是强调教师对教学的绝对控制,注重接受式的教学,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模式,学生只要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地将所学内容写到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
“听”和“练”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成了学习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一个主动探索者和创造者。
经过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应当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讲得再好,也会经常出现“教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的现象。
我们要改变教师包揽课堂的做法,在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数学,教师要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就应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向台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这几年一些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的影响,加上现在的考试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动手操作、社会调查能力难以考查,我们有些老师还很难将课堂真正开放。
他们认为数学学习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解答数学习题,因而学生学习的空间往往局限在教室里,但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现行的教材都是分课时编写,通常每课时的任务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分层备课,把课备"活" 。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时总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种方法就叫"因材施教"。
时至今日,"因材施教"已成了教育工作者认同的科学方法。
我们可根据这一教学原则,进行"分层备课"。
所谓"分层备课",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洞察学生的"底细",根据每个学生的"人情"和学情,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B、C三层。
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习困难生。
(但这种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如发现某些学生进步或后退了,再进行调整,重新编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教学活动,都应考虑到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以面向B层学生为基点,增加对A层学生的提高要求和对C层学生的补差要求。
把课备"活",就是要以学生为着眼点,备课时进行分层设计;把课备"活",更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备有多种课堂教学的操作变式,备有多种"活动"方式,同时,应考虑如何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融进教学,促进教学。
形式多样,把课备"活" 。
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
(1)表格式。
可设计如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层要求。
(2)卡片提示式。
例如,为体现数学课的活动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卡片提示的格式来编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1)
'\r\n在21世纪,世界
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中提出:“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并明确了数学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
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
,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允分发展。
从前言与这一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
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如何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经若干年也会滞后的。
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
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第43页的归总应用题是先通过准备题
出“
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
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
但我们所教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已不会感兴趣了。
我想如果改成“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5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根据你自己的做题情况编一道数学题。
学生四人或两人小组讨论片刻,争相回答。
有的学生说:“我一分钟做了20道题。
照这样的效率,估计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题。
”有的说:“我两分钟做了30道题。
估计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题。
”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这道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
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2.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这句话揭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
因为,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形成、发展的顺序。
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中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方式。
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小组的协助下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
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3.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
现行教材中的准备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
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新知境界。
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空间。
加之,教材中的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在出示例题的同时,就有怎样想,它既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向关注发展性领域转变。
因而,强化情景创设功能,让学生体会今天学的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是导入阶段的方向。
我们备课时在关注新课导入方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
、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
例如,“正比例教学”中,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着学生去室外,用杆高与影长的关系,测量树高、旗杆和周围的物体。
教学“比例尺”时,可让学生根据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
物。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
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