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部编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一.填空
1.《世说新语》是古代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作者,南朝宋家,彭城人。

二.课下注释
1.重要词语解释:1.期 2.日中 3.去 4.不 5.委
6.君
7.家君
8.引
9.顾 10.辄
11.幸 12.尚 13.可 14.贼 15.舍
16.纳 17.托 18.宁 19.邪 20.拯
2.翻译下列句子:
(1)尊君在不?(2)歆辄难之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宁可以急相弃邪?
(5)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三.按要求默写
1.《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2.交代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
3.交代对话由来的句子是
4.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
5、《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
6.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
7.《期行》中表现客人十分无礼的句子是
8.最能体现陈元方态度的句子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期行》中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认为他做得对吗?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3.《乘船》中“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的“此”指代。

4.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5.《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卖油翁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

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汉字注音。

自矜.()家圃.()睨.()
忿.然()酌.油()颔.()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但.微颔.之()
(3)无他,但手熟尔.()
(4)尔安.敢轻吾射()
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三峡
一、《三峡》选自《》,作者,朝的家和家。

二、三峡是、和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和之间。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不见曦.月
3、夏水襄.陵
4、或.王命急宣
5、良.多趣味
6、沿溯
..阻绝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凄异
..也。

8、属引
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2、属.引凄异司命之所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五、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六、回答问题。

1、三峡的景色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
2、文中描写三峡全景的语句是这些语句侧重突出三峡两岸山峰的、的特点。

3、文中从侧面突出三峡两岸高峻的句子是。

4、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其中从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湍急的语句有哪些?
5、第三段中表明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总的印象的语句是。

6、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原因是什么?
7、请写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气氛特点。

8、文末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爱莲说
一、《爱莲说》的作者是,字,代家,世称。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亭亭
..净植.
4、濯.清涟而不妖.
5、不蔓.不枝.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花之隐逸
..者也 8、宜.乎众矣 9、香远益.清 10、陶后鲜.有闻
三、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回答问题。

1、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这样赞美、评价莲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2、本文通过三种花的不同评价以及人们对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3、“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含义?
4、文中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洁白无瑕,近墨不黑的语句是;比喻在优越环境中不炫耀,质朴自然的语句是;比喻洁志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5、作者写莲花之前,先写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6、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7、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相呼应的句子分别是“”“”
陋室铭同步练习
一、《陋室铭》的作者,字,朝著名。

二、解释加点字意思。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际
...
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
..
.. 6、往来无白丁
7、苔痕上.阶绿 8、无丝竹
..之劳.形
..之乱耳 9、无案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何陋之有?
四、回答问题。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全文大意,点明文章主旨?本文的“山”“水”和“仙”“龙”分别比喻什么?
2、文中第4—7句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关情景?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本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6、按下面的提示写出相应语句。

①“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之雅语句是:
③表现室中交往之雅语句是:
④表现主人情趣之雅语句是:
包拯同步练习
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
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4.拯命制者才足.供

5.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恶.吏苛刻,务.敦厚 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

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知知天长县
亦知其名
2.其其人遂无以对
亦知其名
三. 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诉
2.()徙知端州
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 省略句
B.倒装句
C.判断句
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
4.葬以大夫礼( )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
今义:
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
3.亲党.皆绝之古
义:今义:
4.由是.搏击豪强古
义:今义: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
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第一段:,突出了包拯
第三段:,突出了包拯
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
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
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感悟探究
一. 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
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
一、《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

他曾经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一篇。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蒙络
..不动
..摇缀. 2、可百许.头 3、佁然
4、俶尔
..可见 7、悄怆
..幽邃. 8、以.其境过
.. 6、明灭
..远逝 5、往来翕忽
清.
9、乃.记之而去. 10西.行 11、下.见 12、斗.折蛇.行 13、犬牙
..差互
14、凄.神寒.骨
三、小石潭的概貌特点是、、。

请把表现这些特点的文字写出来。

四、对第二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游鱼、阳光、影子
B、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C、正面写水侧面写鱼
D、只写鱼不写水
五、第二段文字与第一段中的“”
一句相照应。

六、第二段对游鱼的描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动态描写的文字是;静态描写的文字是。

七、第三段写小石潭的远景——水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突出了溪身和岸势什么特点?
八、第四段“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几句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环境气氛?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九、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记承天寺夜游
一、《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字子瞻,号,北宋著名,被称为“”之一。

二、文中的一对同义词是和。

三、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念
2、相与
3、步
4、盖
5、但
6、遂
7、至
8、空明
四、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
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与张怀民在中“中庭”所欣赏到的美景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2、按表达方式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4、作者已“解衣欲睡”,为什么又“欣然起行”?
5、作者“欣然起行”的目的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去“寻张怀民”?(用文中语句回答)
7、作者为同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时产生了一种怎样的错觉?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句中的“闲人”应如何理解?
9、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a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一、指出下列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所以动心忍性。

二、解释下死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百里奚举.于市
3、所以
..
..动心忍性 4、人恒过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入则
..拂士
..无法家
三、解释下列各句“于”的意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
4、死于.安乐
四、解释下列各句“士”的含义
1、管夷吾举于士.
2、入则无法家拂士.
五、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
C、空乏
..其所不能
..其身 D、曾益
六、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方法有、、。

七、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其共同特点是。

作者列举他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从论证角度看它为后面论证“”提供。

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是人”指。

九、第二段的基本观点是,这一观点是从总结出来的。

从论证角度看,这段属于。

十、第三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磨炼的益处,其中属于正面论证的是第句,属于反面论证的是第句。

十一、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十二、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一、《左传》又称《》或《》,相传为春秋时期所作,是一部名著和名著。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衣食所安.
2、弗敢专.也
3、弗敢加.也
4、必以信.
5、神弗福.也
6、公将鼓.之
7、公将驰.之
8、下视其辙.
9、登轼.而望 10、遂逐.齐师 11、既克
.. 12、彼竭.我盈.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望其旗靡.
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

通意思为:
四、写出下列词语古今义
1、牺牲
2、可以
3、鄙
4、狱
5、忠
6、再
五、解释下列各句“以”字的意思。

1、何以.战
2、必以.分人
3、必以.信
4、必以.情
六、给下列语句补出省略成分。

1、必以()分()人。

2、()忠之属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七、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2、鲁庄公的答话有两处表现其“鄙”:a ;b
3、“战则请从”是原因是
4、曹刿等“齐人三鼓”之后才曰“可矣”,其原因是
5、“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其原因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曰“可矣”。

其原因是
6、“既克之”的原因是,“故逐之”的条件是
7、表现曹刿善于把握战机的话语是、。

证明曹刿判断正确的一句是
九、鲁庄公回答曹刿有三个条件,曹刿只肯定最后一个,其原因是:战争不只是较量,也是的较量。

由此可见,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这既表现出曹刿的战略思想,又表现出他的“”(此空用文中词语回答)。

十、彼竭我盈指的是之时。

十一、从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出鲁庄公和曹刿怎样不现的性格特点?
鲁庄公:曹刿:
十二、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形貌昳丽
.. 2、朝服.衣冠 3、窥.镜
4、何能及.君
5、莫.不畏王
6、王之蔽.甚矣
7、面刺.寡人之过 8、谤讥
..于市朝 9、闻.寡人之耳者
10、时时而间.进 11、期.年 12、虽.欲言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三、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明日
2、左右
3、地方
4、时时
四、辨析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窥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五、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六、回答问题
1、读完全文,你认为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谏”分别是什么意思?
2、文中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来刻画邹忌的形象?从这段文字看来,邹忌有哪些特点?
3、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不同的心态?
4、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语句是
5、邹忌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的句子是
6、邹忌怎样讽刺齐王除蔽纳谏?
7、邹忌分析“王之蔽”的句子是
8、“王曰:‘善’”中的“善”字表明了齐王怎样的纳谏的态度?
9、从“面刺”“上书”“谤讥”三种不同奖赏,可以看出齐王怎样的胸怀?
10、第三段中的“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短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11、暗示“王之蔽”已经彻底根除,突出纳谏效果卓著的语句是
12、本文对我们有何启示?
细柳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匈奴大.入边。

(2)军.细柳。

(3)上自劳.军
(4)使使.持节诏将军 (5)开壁.门(6)使人称谢.
2.填空。

(1)《周亚夫细柳营》选自《》,这本书原名《》,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

这是我国第一部,作者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3)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4)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严谨?
7.课文标题是“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 选文第1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9. 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10、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11、周亚夫与我们曾学过的哪篇文章的哪个人物相似?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一、《桃花源记》的作者,名,是时著名。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
..开朗
..其林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豁然
7、屋舍俨然
.. 8、怡然
..自乐 9、各复延.至其家
10、此中人语.云 11、既.出 12、便扶向
..路
13、诣.太守 14无问津.者 15、土地平旷.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思。

1、问所从来,具答之。

2、便要还家。

四、写出下列词语古今义
1、鲜美
2、交通
3、妻子
4、绝境
5、无论
6、如此
五、“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的“足”、“道”意思分别是和,下列词语中怀它们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不足.挂齿能说会道.
B 不足.为奇道.听途说
C 微不足.道志同道.合
D 足.智多谋一语道.破
六、“黄发垂髫”从修辞角度看属于,“黄发”指,“垂髫”指。

七、在下面的括号里补出省略的成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八、文中沿用至今的成语有、、、、。

九、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十、回答问题。

1、第一段景物描写有何用意?
2、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语句:
形容桃花林优美景色:
表现桃花源生活环境优美:
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
表现桃源人生活和平欢乐: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

4、“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5、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答)
6、桃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的原因是
7、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从第二段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的社会,它寄托了作者的 , 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
一、《岳阳楼记》的作者,时的家、
家,著有《》。

二、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其意思。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谪守
..巴陵郡2、增其旧制.
3、横.无际涯.
4、朝晖.夕阴
5、南极.潇湘
6、迁客
..骚人
7、前人之述备.矣8、霪.雨霏霏
..
9、浊浪排.空10、去国
..怀乡
11、春和景.明12、波澜不惊.
13、沙鸥翔集.14、心旷.神怡.
15、把.酒临.风16、或.异二者之为.
17、宠辱皆.忘18、忧谗.畏讥
19、居.庙堂之高20、微.斯人
21、吾谁与归.22、而或.长烟一.空
四、辨析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1、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
3、其.喜洋洋者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5、予观夫.巴陵胜状嗟夫.
6、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五、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物喜,不以己悲
4、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斯人,吾谁与归!
六、回答问题。

(一)阅读1-4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第一段中写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
②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③写洞庭湖宏伟气势的语句是:
④从时间上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
⑤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相照应的语句是:
⑥“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指:
⑦第二段中体现由景入情而引出第3、4两段文字的语句是:
⑧第3、4段中概括说明“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分别是:
⑨动静结合写湖光月色的语句是:
2、“浮光跃金”,“静影沈璧”两个短语描写的情景分别是:
3、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有什么作用?
4、第三四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
5、这几段文字的修辞手法有、、。

(二)阅读第5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和前面提到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或”是的意思,
“二者之为”指
3、文中“进”指,“退”指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5、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应是什么样的人?(用文中语句回答)①
②③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中的“斯人”指谁?作者以这句话作结有何用意?
《古文二则》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题。

司马光时期家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觉
(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鱼肉
(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

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秋水
《秋水》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百川灌.河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不辩.牛马④欣然
..自喜
⑤不见水端.⑥旋.其面目
⑦望洋
..向若⑧则殆.矣
⑨大方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三、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时期家,
家代表人物。

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他们一同被世人称为“”。

(2)《庄子》一书,是家经典之一,今存篇。

其中内篇篇,外篇篇,杂篇篇。

四、简答题。

(1)写了出下列句子蕴含的成语。

①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2)河伯骄傲的原因是;这与后文北海形成,使河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发由衷的感叹。

(3)你从河伯的转变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4)从《秋水》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拥有怎样的认识事物的思想?
(5)本文阐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6)本文写法上有何特点?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
1.本文选自,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2.课文中“”这句话,说明了蔡桓公的病得不到治疗的根本原因。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腠理()立有间()汤熨()骨髓()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不治将恐深(将:)⑵居十日(居:)
⑶桓侯不应(应:)⑷桓侯又不悦(悦:)
⑸故使人问之(故:)⑹司命之所属(属:)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义为
⑵火齐之所及也通,义为
⑶汤熨之所及也通,义为
6.请用原文回答:
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7.概括以下两个人的性格:
扁鹊:蔡桓公:
8.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