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脑胶质瘤 irano标准

脑胶质瘤 irano标准

脑胶质瘤 irano标准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诊断和治疗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其中,IRANO标准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统一的规范。

IRANO标准是一种综合性的指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诊断和评估1.临床表现和病史:脑胶质瘤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癫痫、认知功能下降、运动障碍等表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发展速度、伴随症状等。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头颅CT、MRI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脑胶质瘤的金标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如组织活检、立体定向穿刺等,以获取肿瘤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二、治疗1.手术切除: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应优先考虑手术切除。

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的脑组织。

手术方式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特点等因素进行选择。

2.放疗和化疗: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彻底的脑胶质瘤,可考虑进行放疗和化疗。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化疗则通过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具体的放疗和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3.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抗原,通过抑制其功能或增加其敏感性来杀死肿瘤细胞。

具体的靶向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点进行选择。

三、随访和复查1.定期随访:脑胶质瘤患者需要在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随访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2.定期复查:脑胶质瘤患者在随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复查的方法应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2021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1。

本指南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成人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2,3。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手术或活检手术获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整合诊断,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

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

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大脑胶质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大脑胶质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大脑胶质瘤病有以下特点及相关性:(1)病灶弥漫,侵犯大脑半球至少2个以上脑叶,有局灶或弥散性肿胀,单侧病灶可有轻度占位效应。(2)白质受累为著,可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处灰白质界限不清。(3)病灶可显示为等、长T1,长T2信号,FLAIR改变比T2WI更为显著。(4)病灶强化程度不一,多数无明显强化,有团块状强化者肿瘤级别较高。(5)病变常侵及胼胝体,并沿胼胝体向对侧蔓延,中线结构常对称受累,双侧病灶多见。MRI能敏感反映GC病变的范围和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结合临床,MRI能对大脑胶质瘤病作出明确诊断,也是目前诊断大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anson M,Napolilano M,Cartalat-Carel S,etal.ClioMavosis cerebri[J].Rev Neurol (paria).2005,161(2):173-181.
[2]沈天真,张玉林,陈星荣.世界卫生组织脑肿瘤分类的进展[J].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200术证实5例,3例经穿剌活检证实,临床随诊确诊2例。其MRI表现为:
2.1病变部位gC病变范围较广泛,主要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累及大脑二叶以上者8例(占80%)二叶浸润者1例(占20%),病变以额、顶、颞叶多见,同时伴胼胝体受侵弥漫性肿胀4例,基底节、丘脑侵犯2例,脑干、小脑侵犯各1例。
2.2病变信号病变呈弥漫性斑片状,在T1WI上均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2例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在T2WI或FLAIR上呈高信号,边界不清,伴周围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变平、脑室可变窄,但占位效应不明显,8例无或有轻微占位效应,2例占位效应稍大,周围正常脑组织结构可辨,未见中线结构移位,未见明显囊变、钙化和肿块形成。增强扫描后,5例无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区小斑片状强化,同时血管及脑沟裂可见局限性强化。

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

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

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通常由脑部的胶质细胞发展而来。

脑胶质瘤可以在不同的脑部区域形成,并且其影像学表现也可能各不相同。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脑胶质瘤的类型、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对于脑胶质瘤的检测和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MRI图像上,脑胶质瘤通常呈现为高信号灶,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黑暗或明亮。

瘤内可见囊实交替排列的异常信号,以及周围水肿、瘤周梗死、囊变、出血等不同的改变。

而在造影MRI图像上,脑胶质瘤往往显示出强化效应,即肿瘤周围的血管对比剂明显浓缩,从而帮助医生更加清晰地观察肿瘤的周围情况。

除了MRI,CT扫描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CT扫描能够提供关于脑部结构的更加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脑胶质瘤的位置和范围。

在CT图像上,脑胶质瘤呈现为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对比。

有时,脑胶质瘤内还可见有钙化或出血灶,进一步印证了肿瘤的存在。

除了MRI和CT扫描,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还可以通过PET-CT、脑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进一步确认。

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察脑胶质瘤的形态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总的来说,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来综合评估。

及早发现脑胶质瘤,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合理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及时明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大脑胶质瘤病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

大脑胶质瘤病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

Inr n oa dcl oee B oo 10 0 C i ) ne g l nMei lg , atu0 4 1 , hn Mo i aCl a
A s a t O jc v : oivsgt tevleo T adMR i ns f l m t i crbi bt c r bet e T etae h au f n In d g oi o i ao s eer i n i C i a s go s .Me o s T eC n t d : h T ad h
I a i g Di g o i o i m a o i r b i、 h CT a d M EI m g n a n ss f Gl o t ss Ce e r t n
ZHANG u J n J n, IGa g,HAO me Yu i
( eatet I a i t hr fl t o i lf Dp r n o m gn h T i A i e H s t m f g, e d f ad pao i
ilve a i w.MRId mo sr td lw o s e n t e o rio—l w sg a tn i n T1 n y ei tn i n T a o i l n e st o a d h p rn e st o 2WI w t u r u d n w H d a d n i y WI y . h s r n ig s e e n i o s l u ia p a e n t o tp o p c c u yn f c.MRIds li g e t n in i l r e a a fC u c s d s p e r d a d wi u o rs a e o c p i ge e t h i y n x e so a g rt n t to T, t o s n f a t p s h h wi n i i c h g in e h c me t n a e n .Ony 2 c s s ae s g t n a c d C n l s n:C n I h v i i c n l l i a au n t e da o i o n l a e r l h l e h n e . o cu i i y o T a d MR a e sg f a t ci c v e i h ig ss f n i y n l l n gimao i e e r. lo tsse r b i Ke r s Gl mao i e e 6;MR ;C y WO d i o tssc r b I T

医学影像-DNET的影像诊断诊断

医学影像-DNET的影像诊断诊断

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已经成为 DNET治疗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细胞化学
细胞化学可以更精确地描述 DNET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 点,这为DNET治疗和预后评估 提供了新途径。
脂肪成分含量高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中,DNET的 脂肪成分含量高于正常脑组织。
有助于鉴别诊断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可对与DNET 相似的脑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如神经纤维瘤和脑膜瘤。
DNET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DNET主要的治疗方 式,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可以选择手术。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DNET的另一种有效 方法,通常使用外照射治疗。
2 肿瘤囊性
通常呈囊性病变,内部可 见低密度半透明物质。
3 边缘不规则
边缘模糊或分叶状,周围 可见水肿及低密度环状区。
DNET的PET特点
代谢活性
PET成像可以显示DNET的代谢 活性,从而区分肿瘤和正常组 织。
和神经元极相似
DNET的代谢方式与周围神经元 相似,不易检测出代谢异常区 域。
对肿瘤分期价值有限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在DNET治疗中不是首 选,但可作为放射治疗后的辅 助治疗。
DNET的治疗效果分析
5年生存率高
手术切除效果最好
DNET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90%, 手术切除对于DNET的治疗效果
较其他脑瘤类型更高。
最好,放射治疗相对较差。
放射治疗不会降低生存率
放射治疗对于DNET的治疗效果 尚可,不会降低生存率和治愈率。
PET成像对DNET的分类及分期 价值有限,主要用于评估治疗 效果。
DNET的超声特点
1
多发性、囊性改变
超声影像中,DNET常呈多发性和囊性,边界不明显,符合良性肿瘤的特征。

脑胶质瘤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吗?汇总

脑胶质瘤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吗?汇总

P
<0.001
<0.1
*不包括少枝,1.3±0.6(LGG),3.1±1.7(HGG) 少枝LGG半数>1.5
(Law M 2003, Lev 2004)
rCBV准确性
LGG 69%,HGG 96%
肿瘤总CBV
肿瘤毛细管CBV
rCBV+MRS
可提高敏感率和特异率
PE/CT
PET/CT,PE/MR:检测局灶代谢 示踪剂:18F-FDG(糖),11C-MET(20’),
恶少枝 >1.5
Lev MH, 2004
pMR(GRE)
LGG→HGG(Olig)
6m
12m
rCBV
GRE
SE
LGG(40) HGG(126) LGG(9)* HGG(13)

0.77-9.84 0.96-19.8 <1.5
>1.5
均值
2.14
5.18
1.5
2.9
SD
1.67
3.29
1.1
1.5
贵 短(15年)
√ 欧
iMR
5-ALA
P
平均残瘤
0.5(0-4.7)cm3 1.9(0-13.2)cm3 0.022
GTR(%)
74
46
0.05
6M-PFS(%)
45
32
围手术期并发症
无差别
(Roder C 2014)
3T iMR导航脑胶质瘤手术: RCT、三盲研究(中期报告)
病人资料对比
IDH突变 MGMT甲基化 放化疗
它像什么?
非肿瘤疾病
病史、临床表现可鉴别:脑炎、脑梗

胶质瘤的CT、MRI表现

胶质瘤的CT、MRI表现

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占颅内肿瘤的17%。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学表现」CT:(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部分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患者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少见且较轻。

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略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

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

肿瘤多有脑水肿。

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

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

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脑干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热文:各种脑肿瘤在PET-CT中显像脑胶质瘤在PET-CT与MRI图像MRI:(1)幕上星形细胞瘤: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

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

肿瘤内出血多数在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

钙化在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CT。

Gd—DTPA 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

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瘤。

胶质瘤和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胶质瘤和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胶质瘤和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摘要:本文首先阐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成像系统的结构,详细描述了神经系统中颅内肿瘤症状,最后重点分析了胶质瘤和脑膜瘤的mri表现,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mri;胶质瘤;脑膜瘤中图分类号:r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93-01磁共振成像(mri)涉及激发磁共振和测量磁共振信号的射频脉冲序列,获取信号位置信息的空间编码方法,以及利用带有编码信息的信号重建影象的技术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mri是影像学领域内自ct问世以来的又一次飞跃,具有无辐射、无骨伪迹和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的特点,并且能做各个方向扫描。

一、核共振成像系统核共振成像系统是用来发光并收集人体的磁共振信号,由磁体、射频发射系统、梯度线圈、信号接收系统、计算机系统、显示控制及存贮系统组成。

磁体是产生磁场的关键部位,要求产生的磁场十分均匀,磁体的种类包括超导型、常导型和永磁型三类。

一般认为高场强1.5t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中低场强0.3-1.ot适用于综合性检查,特别是腹部检查。

射频发射系统用来产生射频场,激发磁共振信号。

射频发射的不同参数脉冲序列,是扫描时产生t1,t2像的关键。

梯度线圈是在主磁场中产生梯度场,以改变局部磁场强度和局部组织内氢质子运动的频率,来选择激发某部位的磁共振信号。

并通过选层梯度场选择层面,再用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梯度场对层面进行空间定位。

接收线圈是用来接收磁共振信号。

分固定线圈和表面线圈,用来检查不同的部位。

常用各种不同的表面线圈、以贴金检查部位提高信噪比。

计算机、显示控制及存贮系统用于图象的重建、显示和存贮。

mri图象信号主要与组织氢质子的含量、组织结构、体内顺磁性物质和流空效应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基本上是组织所固有的特点,是磁共振图象的基础,磁共振扫描就是要显示出不同组织的不同特点,即各组织间信号强度的差异。

除此之外,磁共振图象的组织对比、图象质量、信噪比还与扫描时所选择的参数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回波时间te、重复时间tr、扫描层面、矩阵、平均次数、接收线圈的选择和扫描野大小等。

医学脑肿瘤的影像诊疗

医学脑肿瘤的影像诊疗

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处不强化。
2024/11/26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CT、MRI,尤其是后者,对听神经瘤的
确诊率可达100%,MRI无骨性伪影,能 充分显示肿瘤与听神经的关系;注意与 后颅凹的其它肿瘤,如桥小脑角的脑膜 瘤、胆脂瘤和三叉神经瘤等相鉴别。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根据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脑膜瘤的好
发部位、性别和年龄特征,容易诊断, 少数不典型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转 移瘤和脑脓肿等鉴别。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脑膜瘤钙化
2024/11/26
顶叶脑膜瘤
2024/11/26
• (二)脑膜瘤(meningioma) • 中年女性较多,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
细胞,多居于脑外,占颅内肿瘤15%— 20%,属脑外肿瘤,中老年多见。多位 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 、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 脑室内。组织学分为合体型、纤维型、 过度型、沙粒型和成血管细胞型。
2024/11/26
2024/11/26
•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 。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 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 生率较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 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 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 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 而各不相同。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右侧)听神经瘤MRI表现
2024/11/26
四、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简介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届(悉尼)国际肿瘤控制大会总结的资料中统计,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至今我国还没有脑胶质瘤大宗病例的长期追踪随访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在全球,每年恶性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18~60万中青年人的宝贵生命。

病因脑胶质瘤的病因至今都没有查出来。

可能与遗传、损伤、放射性、化学毒物、病毒等因素有关。

症状星形细胞瘤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高颅内压症状明显,33%患者有癫痫发作,20%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癫痫常为首发症状,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侵犯运动、感觉区可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高颅压症状出现较晚。

大脑胶质瘤病

大脑胶质瘤病

大脑胶质瘤病一概述大脑胶质瘤病(GC),又名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脑弥漫性胶质瘤等,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

本病特征为:病变浸润性或多发性生长,涉及2个及以上脑叶。

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将其归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为3级。

GC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一般为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

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偏瘫和癫痫发作,影像学上显示脑实质内多个脑叶受累的病变,应考虑本病。

目前该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基本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二病因大脑胶质瘤病来源目前尚不清楚,有三种主要学说:脑神经胶质细胞胚胎发育障碍,导致瘤细胞样畸变,最终形成离心样弥漫分布的肿瘤;可能由单发肿瘤经内在广泛扩布或区域性转移扩散;肿瘤为多中心起源,瘤细胞经进一步离心扩散呈弥漫性浸润。

目前多认为它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大范围的胶质细胞间变所致,同时瘤细胞沿着脑白质内的传导束向远处浸润扩散,而扩散的瘤细胞在适宜的部位和内外因素作用下又发展成为另一相对独立的瘤巢。

有人认为,脑胶质瘤可能来源于胚胎组织或为慢性炎症影响的结果,如脑梗死的亚急性期、多发性硬化、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它们均可合并有明显胶质细胞增生。

胶质瘤病分子水平的研究很少,分子水平改变还是很大的未知领域。

ChristianM报道,在胶质瘤病中存在P53的改变,但这并不是病情恶化的必要条件。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反复发作,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与精神障碍。

其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皮质脊髓束受累占58%,智能减退或痴呆占44%,头痛占39%,癫痫发作占38%,脑神经损害占37%,颅内压增高占34%,脑脊液受累占33%。

四检查影像学检查示病变弥散,侵犯大脑半球2个或2个以上脑叶。

CT平扫病灶可呈高密度、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边界欠清楚,同一病例不同病灶密度也可不相同。

病灶可强化或不强化,瘤周多有不同程度水肿。

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对预后的评估

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对预后的评估
维普资讯
国外 医学 临床 放射 学 分 册 F r in Me i l c n e l i 【 d 。0 a F s i 2 0 y Z ( ) 1 2 1 4 o eg dc i c sC i c Ra i 【 c 【 a cc 0 2 Ma : 5 3 : 5 ~ 5 aS e n a g
医学 与肿 瘤分 子 生 物 学 相 站 台 , 助 于解 释 肿 瘤 影 像 表 现 的 多样 性 和 复 杂性 . 为 临床 术前 评 价 肿 瘤 的 良恶性 程 度 有 井 厦 治 疗 方 案 的 选 择 、预 后 评 估 提 供 可 靠 的 影 像 学位 捂 。 本 文 综 述 了脑 胶 质 癌 的 影 锥 学表 现 与 其 分 子 生 物 学 特 性 的
也不 同。随着 医学科 学 技术 的发展 人 们越来 越注 重从 分子 水平 研究肿 瘤 的生物 学特 征 ,包 括肿瘤 细 胞 的增殖 动力 学 、血管形 成 和肿瘤相 关 基 因的表达
等 。本 文 就 脑 胶 质 瘤 的影 像 学 表 现 与 其 肿 瘤 细 胞 增
管 内皮细 胞及 其外 周衬 附的基底 膜 和不 完整 的血管 外皮 细胞 所 构成 的复合 体 ,为 高度 恶性 胶质瘤形 态 学 的基本 特 点之一 。高 度恶性 胶 质瘤病 理血管 最常 见 和最 有意 义的是 肾小 球样微 血 管 0 。B e 第 一 0 rm 个 提 出了肿 瘤血 管数量 可能 与肿瘤 分 级和侵 袭性相 关 L o e n等 研究 了 9 3例幕 上 星形胶 质细胞 瘤 , 发 现 微血管 密度 随胶 质瘤 的级别 增 加而增 加 ,微 血管 计 数与术 后 生存 时间有 显著 相关 性 ,肿 瘤微 血管分 级为 3 十或 4 +的病人 与分级 为 l +或 2 +的病 人相 比, 生存 时 间 明显缩短 , 并指 出微 血管 密度 是判别预 后 的一个 较 好的 间接指 标 T n ie y nn n等 的研 究也

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

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

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探寻大脑里的“小怪兽”》在医学影像的神秘世界里,胶质瘤像一群隐藏在大脑里的“小怪兽”,而磁共振成像(MRI)就像能发现这些“小怪兽”踪迹的超级侦探。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这事儿,可有趣又神秘着呢!首先,这胶质瘤在磁共振图像上呀,信号就很有特点。

一般来说,T1加权像上,它常常表现为低信号,就好像是大脑这片明亮的星空里多了几块暗沉的阴影。

这就好比原本整洁的屋子里突然出现了几块污渍,特别显眼。

而在T2加权像上呢,那可是高信号,像是一盏盏很亮的小灯藏在脑袋里。

啊哈,您可能会想,这就好像是这些“小怪兽”狡猾地把自己暴露了一点。

不过,可别小瞧了它们的伪装能力。

说到增强扫描,有一些胶质瘤就会原形毕露了。

那些长得比较凶猛的高级别胶质瘤,在注射造影剂之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强化。

这就像是怪兽露出了它的尖牙利爪,造影剂就像是魔法药水,让这些坏家伙无处遁形。

低级别的胶质瘤呢,有时候还在那装傻,增强扫描下强化不那么明显,就好像“小怪兽”还捂着自己的脸在那躲猫猫呢。

从形状上来说,胶质瘤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像是不规则的小团子,糊里糊涂地散在大脑的某个角落;有的则像章鱼似的伸出几条“触角”,侵犯旁边的脑组织。

这可让医生们操碎了心,就像面对在庄稼地里乱串的小害虫一样,得小心翼翼地去辨别它们的路径和破坏力。

作为一个外行人来了解这些,可能会觉得头都大了。

但医生们可是靠着这些磁共振影像特点这个地图,去精确地找这些“小怪兽”的位置,评估它们的危险等级,制定作战计划。

而我们呢,就像好奇的围观群众,了解这些也能让我们对大脑这个神奇的器官,以及医生与疾病的战斗充满敬意。

下次再听到磁共振和胶质瘤,您脑海里是不是就会浮现出一幅大脑里“小怪兽”被搜索追踪的有趣画面呢?。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分为: • 局限型:I 级 • 弥漫型: II-IV级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oma)分类
级别
I级 II 级 III 级
IV 级
名称
局限型,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星形细胞瘤,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或弥漫性间变, 细胞数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跃,属恶性;
在四脑室。可向脑实质生长,到脑 皮质表面. • CT: 边缘不规则肿块,等或混杂性 密度,囊变, 钙化,均匀强化. • MRI:边缘清楚或不规则高信号 (T2WI),肿瘤明显强化..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常发生于四脑室,病变较良性,中度增强 或不增强
四、脉络膜胶质瘤(Chordoid glioma):
胶质瘤影像诊断星形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 瘤,室管膜瘤, 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大脑 胶质瘤病等. 他们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现将 分述如下:
一.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一)分类
• 1993年WHO公布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d II)
CT、MRI表现
C T:边缘不规则肿块,等密度,有多发条带 状及结节状钙化90%周边性脑回状 钙化为其特点 ,可有囊变.
MRI: 可见钙化及肿块,出血,50-90%有钙 化,MR不敏感,水肿少,.典型的呈 蜂窝形改变。强化见实质性及周边 性强化。
三、室管膜瘤
• 在脑室内,60%在侧脑室,40%
CT、MRI表现
• 局限型
• 一级星形细胞瘤:占5-10%.多见于后颅凹, 毛细胞型:儿童多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