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传统艺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材料二: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儒家的 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 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 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 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 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 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 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 诸多卓越的画僧。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 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 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 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材料四:
艺术研究者其实面对作为社会事实的艺术场域知道的并不比牧羊人更多。解读墓志铭 也许并不是艺术研究者真正的工作,正如牧羊人,放羊才是正业才是生活,而研究墓志铭 则是生活的闲暇和余兴。古人讲“游于艺”,没有游于艺的超脱与从容,也许就已经和艺 术擦肩而过了。回归寂寞对中国当代艺术未必不是好事,而不甘寂寞的折腾倒是需要警惕 了。
2020 高考语文复习练【传统艺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题解说】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对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追求。纵观中国的传统绘画、 书法,艺术家们的灵感源于生活,但追求高于生活。从各类瓷器的精心雕琢与绘画,再到 园林中的小溪傍楼,楼宇间的重叠层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精髓和追求。乐观 的追求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种体现。
答案精析 1.B [A 项“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把部分当作了全体, 原文中的三个“或”是“有的”的意思。C 项把次要的原因当作了唯一的原因,原文说“青 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了可能”,这是次要原因,主 要原因是唐人富有诗人气质,敏感而多情。D 项“评论家”无中生有。] 2.A [A 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未说寺庙“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佛教 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产生的结 果;偷换概念,原文为“……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山水 文化”不等同于选项中的“中国山水画”。] 3.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具有诗意;③题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 添画的诗意。 4.C [A 项“具体的语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 情达意”错,原文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 希求的”。B 项“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原文是“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 时候的心境”。D 项“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错,原文 说“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5.D [D 项答非所问,该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属于“文化影响 衰减”现象。] 6.①不甘寂寞的折腾往往掩盖了艺术本身的品质;②不甘寂寞的折腾意味着背离艺术本 身;③不甘寂寞的折腾会助长作假蒙骗的坏风气。
-2-
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 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摘编自朱光潜 《无言之美》)
材料二: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 《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 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 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 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 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 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 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 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 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时代相去久远, 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材料四:
-1-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 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 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 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 而言”。
2.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 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又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儒家 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 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 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 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 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 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 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 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材料三:
艺术本是寂寞的,而不甘寂寞的往往是以艺术之名进行的操作、经营、糊弄以及蒙和 骗的勾当罢了。当作品成了小便器,套用丹托的名言,是理论使小便器成为了艺术。我们 如果不识时务地去拨开附加于艺术的层层包装,最终呈现的可能像贵妇人的一身赘肉不堪 入目。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经典的作品《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或许可以看成一种关于艺 术史的隐喻。艺术是那坟墓里的枯骨,而艺术史就是对墓志铭的解读,也许不做掘墓人我 们就永远不可能看清艺术的真相。但盗墓者垂涎的是艺术坟墓中想象的宝物,没有人想盗 窃那几根枯骨。由此奉劝有大师情结的艺术家们,不修成正果,炼成舍利,枯骨不可能因 为陪葬的华贵而增值。(摘编自陈德洪《不甘寂寞的当代艺术》)
(来源同材料三)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的语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 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 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 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 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3-
5.下列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事实上它们只是比一般文学、艺术作 品享有更长的寿命。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有的青年即使也有深沉的苦闷,满 腹牢骚,但也无法有同样深切的感受。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 《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显然没有那么大。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 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6.为什么要警惕不甘寂寞的折腾? 答: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 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三作简要概括。
来自百度文库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 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 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 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 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 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 有尽意。在音乐里面,我们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 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 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 美的滋味。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 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
材料三: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 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 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 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 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 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 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 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摘编自严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来源同材料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
B.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
C.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技法成熟了。
D.中国山水画中空灵美、外象美等意境是沟通画家、观者、评论家等的有效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