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过去几年内,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
(一)领导体制
完善学院创新创业组织架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合作企业的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学院创新中心设立创新创业工作办公室,配备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1名。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制度制定。工作推进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决策方式,切实推进学院创新创业工作。
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出台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科竞赛奖励方案》、《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二)经费保障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分别与真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广东立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金思管理软件有限公司、广东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企业直接投入信息科学技术学
院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经费2235146.36元,进行了环境改造与设备的购置。企业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直接投入经费支持,为信息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与氛围,其中部分企业已经申明将建设经费捐赠给学校。
图1合作企业直接投入创新中心建设经费
另外,学校在过去几年时间内,以创新强校经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建设经费等形式,共投入经费687.5万元。
(三)考核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面广,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特征,建立单一
的考核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根据积累的
经验,针对在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特征,主要从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与学科竞赛两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与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有一套独自的管理体系,在此不多言。
关于学科竞赛方面的激励制度,主要是针对教师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励方案(讨论稿)》,现全文转述如
下: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励方案(讨论稿)
学科竞赛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鼓励更多的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不断提高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总体参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参与学科竞赛指导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特制定《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励方案》(以下称“奖励方案”)。
一、奖励对象与范围
1. 奖励对象:
承担了地市级及以上(含市级)各类竞赛赛前学生指导培训工作的教师。
2. 奖励范围:
由国际机构、国家、省厅、地市政府职能部门或学术机构组织的正式竞赛。学科竞赛级别依据《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认定。
二、奖金确定
1. 计算方法
指导教师个人奖励金额=奖励总金额×指导教师个人当年奖励系数
其中:
(1) 奖励总金额:学院当年用于学科竞赛奖励的总奖金额
(2) 指导教师个人奖励系数=指导教师个人当年奖励总积分/学院学科竞赛总积分
(3) 指导教师个人奖励总积分=各单一学科竞赛的奖励积分的总和
(4) 单一学科竞赛的奖励积分=(奖项积分+等级积分)×指导教师排名系数×学生参赛队伍系数2. 奖项积分与等级积分
(1)世界级奖项的奖项积分与等级积分见表1:
表1: 世界级奖项的奖项积分与等级积分表
(2) 国家级奖项的奖项积分与等级积分见表2:
表2:国家级奖项的奖项积分与等级积分表
(3)
表3:省厅级奖项的奖项积分与等级积分表
(4)
表4:地市级奖项的奖项积分与等级积分表
3.
一个指导教师:系数为1;
两个指导教师:排名第一位的系数为0.7,排名第二位的系数为0.3;
三个指导教师:排名第一位的系数为0.5,排名第二位的系数为0.3,排名第三位的系数为0.2。具体见表5.
表5:指导教师排名系数
4.
个人参赛:系数为1;团队参赛:系数为1.5。具体系数见表6.
表6:学生参赛队伍系数
说明:预赛答辩、预赛阅卷、实验环境、带队等)工作计入到绩效工资奖励中。
每年度奖励金额部分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政联系会议讨论,从年终奖励绩效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用于奖励。
二、创新创业教育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从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强化实践、深化改革四个方面着手,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等关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进一步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以调研结果分析得到的用人单位需求标准为导向,结合学校“三个对接”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三个对接”是指专业建设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接,课程体系要与行业、企业、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对接,教学过程要与职业实践环节和岗位标准对接。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应以用人单位需求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行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整合课程内容,使各门课程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一是课程结构要做到平台完整、模块清晰;二是课程体系要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不仅要减少总课时和单门课程的课时,还要科学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避免内容重复,为学生提供紧跟行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三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的学时分配比例;四是要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创业就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