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一、课程体系构架说明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四个层次而构成。
实施“一条主线(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贯穿始终)、三个层次、平台+核心技能”的课程建设体系。
强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技能服务,使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在深度、广度上得以全麦能提高,彰显专业特色。
二、主要专业课程及教学进度安排主要专业课程及教学进度安排表见附表一。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的一般原理及其组成,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定时/计数器、中断技术、串行通讯技术及其存储器、I/O口的扩展技术,通过编程、调试等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传感器:要求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效应及光敏器件、新型光电传感器、波与射线式传感器和热电式传感器等知识。
3、EDA技术:EDA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使学生对计算机和EDA工具进行电路的设计和仿真有一定的了解,并会使用开发系统设计PLD器件,掌握multiSIM2001基本操作、仿真仪器的使用、仿真常用分析方法及电路设计、印刷电路板基本知识、原理图绘制等。
4、维修电工: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电工常用工具与仪表、电工材料与低压电器、维修基本操作技能、电工识图的基本方法、室内照明线路与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原理与安装、变频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5、ARM: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概述、ARM7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Thumb指令集、嵌入式汇编与C语言程序设计、基于S3C44B0的嵌入式系统、ADS集成开发环境、μC/OS-II简介、Linux操作系统。
6、自动控制技术:内容为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内容,其中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率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以及非线性系统分析基础和采样控制系统分析基础,是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从事与自动化相关的技术工作。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中职)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后续《拖拉机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50 学时,10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销售服务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电工电子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设计教学任务,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性学习任务过程中,做中学、做中教。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
1.掌握电工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基本电器符号和简单电路图识读;了解节能环保和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
2.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有关手册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对常见电工电子元器件进行识别、选用、检测的能力。
3.能规范使用电工电子实践中用到的工具、仪器和仪表。
4.具有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任务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走进实训室1.认知电工电子实训室的电源配置、基本设施以及实训工具和仪器仪表;2.掌握电工电子的操作规范。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电学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基础课程。
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机电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认识直流和交流电路、二极管和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三极管和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基本数字门电路、供电与用电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让学生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中,充分注重“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所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方法要适合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课程教学手段要服务于课程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理念,并设计以工学结合为基本要求的、以机电一体化为基本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一、课程情况(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我校省高水平汽修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课,是以汽车维修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电工及电子检测能力要求为依据,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项目设计和课程建设,通过将电工电子知识与汽车故障案例进行有机整合,并与“1+X”证书制度融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
本课程为“基础课程互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服务,共同搭建专业群“底层共享”课程互通平台。
实现构建“课程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并行及后续课程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等。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本专业有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形成课程资源共建、人力资源共享、培训资源共用的特色课程。
依托企业,以企业典型岗位任务为驱动,实现项目化教学,设置课程拓展模块,实现知识点延伸。
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教学知识点,形成知识点模块化,采用虚拟仿资源体验真实任务情景。
通过职教云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2.课程设计思路: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理念,按照“颗粒化资源”的建设原则,形成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设计学习项目,按岗位技能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合的规律,明确学习任务的技能点要求,形成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突显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工学结合的课程理念下,开设课程。
教学内容对原来经典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并融进实践技能训练内容,着重体现汽车专业特点,列举大量汽车电路实例,使电工电子与汽修专业紧密结合。
教学方式不是传统教学,而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开展学习。
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按专业类招生培养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凸显中等职业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基于专业类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
一、专业类名称及专业范围(一)专业类名称及代码电子电工类(代码:06)(二)专业范围农村电气技术(610111)、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630303)、供用电技术(630105)、汽车电子技术应用(660703)、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690206)、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660205)、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660302)、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710105)、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710401)、船舶电气装置安装与调试(660503)、无人机操控与维护(660601)、电子信息技术(710101)、电子技术应用(710103)、现代通信技术应用(710301)、通信运营服务(710303)、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710302)、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690207)等。
二、行业及职业面向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修改版),以及电子电工产业布局,梳理出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专业的行业面向及其在区域生产实际中的比重,以及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主要职业面向,具体见表1。
表1 电子电工行业及职业面向分析表注:1.表中“/”表示近年来没有该行业(小类)生产领域或者总量偏小;2.“☆”数量的多少,既表示该行业(小类)在生产实际中的比重和地位,也是是否纳入专业课程,以及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权重的参考依据。
三、培养定位与规格(一)人才培养定位适应电子电工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学习者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电子电工行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浅谈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4 1
二、精 品课程建 设的 内容丰富
( )课 程设计 的理念 及思路 一
程 ,在课 程 体系 中 占有 十分 重要 的位 置 。 《 教育 部关 于启 动高等 学校教 学质 量与 教学 改革工 程精 品课 程建 设工 作 的
通知》 中明确 指 出 ,精 品课程 建设要 重 点抓好 七个 方 面
授课 、实 验 、综合 的模块 化 教学模 式 ,提 高 了学 生 的动手 用 为 目的 ”的原则 ,重点 加强对 学生 实践 能力 的培 养 。通 过对 项 目设计 制作 训练 ,把资 料查 阅 、器 件选 购 、电路整 合 、安装 调试 、报告 编写 等 电子 工程 设计 和制 作 的方 法传
1 以项 目教 学开展课 程教 学 、 整个 课 程 的教学 以项 目作 为核 心 ,带 动知 识 点讲 授 。
工作 :严格 制 定 学 科 的建 设 计 划 ;切 实 加 强 教学 队伍 建 理论 教学 主要结 合在 项 目实 验 、项 目实训 中进行 。每一 个 设 ;重视 教学 内容 和课程 体系 改革 ;注重 使用 先进 的教 学 项 目分 解为 若干个 工作 任务 ,通过 每一个 工作 任务 使学生 方 法 和手段 ;重视 教材 建 设 ;理论 教学 与 实践 教学 并 重 ; 建立 切实 有效 的激励 和评 价机 制 。 20 0 8年 ,辽宁信 息职业 技术 学 院 自动控 制系成 立 了电 掌握必要 的理论 知识 和技能 。
文献标识码 :B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5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学校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使之在技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能力本位,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在体系上,注意把握模块课程的特点,在方法上符合学员认知发展规律,在手段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把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机电和电气专业学员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员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员掌握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让学员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员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培养。
眉县职教中心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标准制订方案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
专业课程标准制订方案
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眉县职教中心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标制订方案
一、课程标准制订的模板
_____________(课程)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1、课程性质
1)课程名称:……
2)适用专业:……
3)教学时间:……
4)计划课时:……
5)课程类别:……
2、课程定位
……
3、课程设计思路
……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
2、职业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2)社会能力目标
……
3)方法能力目标
……
三、课程内容
序号主要内容(或
项目)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知识目标(或任务要求)能力目标
1
2
3
4
5
6
7
四、评价方式
……
五、教学建议
1、教材的选用及编写
……
2、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
3、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要求
……
2)实训室要求
……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
六、其他
制定人:审核人:2013年月日
二、专业课程标准制定任务分配
1、《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标准制定由赵淑娟老师负责
2、《电子技能与训练》课程标准制定由宋雅丽老师负责
3、《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由张亮老师负责
4、《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制定由何慧强老师负责
5、《照明系统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制定由陈德平老师负责
6、《工厂电气控制》课程标准制定由赵杰老师负责。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及精品课程建设
一
14 2 一
学生的学 习主体性 。
强调对 电路 功能 的理 解 , 生学 习后 , 学 既加深 了对触 发器功 能
例 如 , 实际组合逻 辑 电路 中 , 在 由于不 同逻辑 门 的延 迟时 间不同 , 造成信号经不 同路径 或不同逻辑门所需 的传 输时 间不
演示 , 立如 图 1 建 所示 的静态 0型 冒险电路 , 之后 教师和 学生
一
起直观地观测到静 态 0型 冒险的仿真波形 ( 图 2 , 见 )一方 面,
这为意义建构创设 了问题情 境 , 引导学生探究 、 解决 问题 , 促进 学生 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 通过直 观的输 出波形加深对竞争 冒险
根据职业 教育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 目标要求 , 精品
课程 内容更应 注重实践 、 实训 、 习环节 , 实 强化 学生的专业 技
1 中职 学师 队伍 、 一流教学 内容、 流教 一 学方法 、 一流教材 、 一流教学管理理念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 建 设 精品课程 的 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 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来提 高 教育教 学质量 , 保证 人才培养 目标 的实现 。中职学校应结合 自
能、 就业技能 、 创业技能 的培养 , 为学生 走向社会 、 走上 工作 岗
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2 电工 与 电子 技术 精 品 课 程建 设 探 索
精品课程建设 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 内容建设 的问题 , 从而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电工与电子技术是我校医学影像
身教学条件 、 专业 培养 目标 、 办学特点等实际 , 在精品课程建设
精 品课 程建设是提 高教 学质量 , 实施教学改革 , 高学 校 提 整体 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精 品课程是一个相对的、 发展 的、 动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
加强团队合作
03
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定期进行教学检查
组织专家对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教学 质量。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 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
网络课程建设
建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 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教学视频制作
制作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视频,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线测试与答疑
开发在线测试系统,方便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设立 在线答疑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布置适量的作业,定期进行检查和评分,同时制 定合理的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确保学生能够全 面掌握所学知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01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
02
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
教学热情和积极性。
模式。
翻转课堂
02 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深化
理解。
项目驱动教学
03
以实际问题或项目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01
实验教学改革
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 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
校企合作
02
03
课外科技活动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培养学生 工程实践能力。
对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OCCUPATION2011 11150对技校电子电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文/王开伟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办出技校特色的重要保证。
要想编写好校本教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突出个性化。
校本教材要体现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教师的特色和个性,重点抓好专业实践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校本教材建设。
在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培养对象的前提下,编写校本教材的教师,把自己最熟悉且具有引导力的案例、最擅长且具有实效性的实训方式等融入校本教材中,同时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使校本教材更加具有灵活、高效的适用性。
但是,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首先要鼓励专业教师(包括基础理论教师)定期下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让教师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他们提供的最新信息,提出的具体要求,确立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扩大视野,为今后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
当然,教师的编写水平和业务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具备一定编写教材素养同时,还要提倡走与企业合作之路,一是走企业顾问式之路:编好初稿后交由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和服务行业的资深人士审阅。
按照他们的审阅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调整、增删后再交出版社出版。
二是走校企合作式之路: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资深人士共同研究、制订教材建设计划,这样便可结合并利用教师对学生特点比较了解的优势和一线相关工作人员各自的特点,形成资源和优势互补。
三是走企业订单式之路: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定向培养的班级,其教材可由企业主动根据技术岗位用人的要求和标准,提出教材建设中应加强哪些实践环节,应强化哪些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新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然后组织教材编写队伍,制订编写计划。
书稿成型后,再由校企双方共同审议,增删修订,形成定稿。
这种“企业订单式”教材能够充分反映用人单位的育人意愿,也使技校教材建设真正体现“产学结合”的特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电机电器等方面的知识,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测量、分析和设计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故障排除。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电器基础等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工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和方法进行电路分析、设计和测量。
2. 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能够运用基本电子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3. 电机电器基础:要求学生了解电机的类型、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机的选择、安装和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方面。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和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实践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推荐使用适合本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同时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拓展知识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本课程涉及电工电子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相关的电工学和电子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领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课程内容两大模块:电工技术、电子技术。
两大模块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职业技能。
2.课程的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学会简单的电工电子计算,能读懂简单的电路图,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元器件的性能、作用。
1.知识(1)能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进行电路分析;(2)能分析RLC负载的正弦交流电路;(3)能使用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4)能看懂并设计电动机控制电路;(5)具备二极管、三极管的初步应用能力,能设计简单放大电路;(6)初步具备触发器、时序控制电路的应用能力。
2.能力(1)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及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2)掌握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概念;(3)了解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原理;(4)了解变压器原理;(5)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原理;(6)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原理;(7)了解触发器、时序控制电路原理。
3.素质(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4.教学建议4.1教材选取的原则(一)总体原则教材的选用,应符合或接近课程标准的要求。
并尽可能选用获省、部级以上获奖或高等职业院校的精品教材。
(完整版)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对组成零件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子制造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部门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设计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同时一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被引进和使用。
开发设计、引进和使用这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不仅需要科技开发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能在生产、制造、管理、维护和服务第一线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今后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修改调整:(1)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组织方式,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增加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个性化实验内容和实践项目。
(2)为了满足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等多元化要求,适当增加文化科学基础及人文、社科类教学内容。
(3)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适当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通过增加专业方向,采用模块式课程及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弹性计划以适应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的需要。
(4)为更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从内容、体系、组织方式、训练模式、考评手段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验、实践、实训教学.(5)为了适应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的形势,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化整合处理,以便利用部分学时开设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方向的教学。
二、人才需求分析:(1)人才总体需求量预测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给电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电子产品及设备管理人才,特别是一些非国有单位(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要渠道.统计结果显示,私营企业招聘人数占总数的32 %、集体企业招聘人数占总数的15 %、外商投资企业招聘人数占总数的12 %、而国有企业招聘人数占总数的23 %。
抓精品课程建设 丰富质量工程内涵——浅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多高素质人才 , 针对 民办高校 教育特点 , 提高人才 培养 的质
量工 程建设 , 我校启动 了精 品课程建设项 目工程。电工 电子 技术课程 建设秉 承以 “ 以服务为宗 旨 , 以就业 为导 向 , 走产 学研相结 合的道路 ” 注重 能力本 位 的开发思路 , , 在课程 建
20 0 7年 8月出版新编 教材 , 着力体现机械类专业特色 , 简 精
为更好地服务 于地 区经济建 设 ,加快摆脱 国际经济危
机 造 成 的影 响 , 快 由制 造 业 的 大 国 向强 国 的 进 程 , 养 更 加 培
使用适合民办职业教育特点 的优秀教材是精 品课 程建 设的 核心。我们 20 0 5年编写 了内部讲义 ,0 6年 出版教材及相 20 应的实验指导书 ,结合 机电一体化 、数控技术专业特 点于
3 重视教 学 改革 , 实推进 建 设步 伐 扎
随着科技 发展 , 需要不 断更新教学 内容 , 体现实用性特 点 。在教学 中以“ 学而知其 用” 的理念贯穿 始终 , 突出民办教
育 的特点 、 专业特色 。在 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 内容上 电路 中 重点是 基本概念 、 基本定律 、 基本分析方 法 ; 变压器 主要讨 论其外部特性 ; 电动机及控制部 分介绍 电动机为 主, 精简控 制 , 免与实训环节重复 ; 避 电工测量与安全用 电结 合实例介 绍。 电子技术重点讲授基本 器件外特性 、功 能及 定性分析 上 ; 拟电路中基本放大 电路为基 础 , 模 集成运算放 大电路的
级精 品课程 、 5年左 右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2 建立 双师 型教 师 队伍 , 造精 品教 材 打
在 精品课 程建设 中 , 一支具 有基 础扎实 、 知识面 宽广 、 严谨治 学并不断提高教学水 平的教师 队伍 是精 品课 程建 设
《照明系统安装与维修》课程设计方案
《照明系统安装与维修》特色课程设计方案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照明系统安装与维修》特色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核心课程,要求掌握安全文明操作规程,规范要求及职业素养,会正确使用安装工具并懂得日常维护,掌握触电急救及电气火灾扑救,照明灯安装、照明线路安装,配电箱安装与调试,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并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总体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照明电路的安装及其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单控及双控开关、插座的基本原理、安装技能。
提高学生安装照明电路的实践操作能力。
让学生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熟悉常用开关、插座、照明灯的安装使用,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习其他电气控制课程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设计理念该课程在设计理念上,以企业岗位现场操作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为主线,充分体现以技术为主线的职教特色,实行项目式教学组合,每个项目均贴近现场生产实际,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完成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术提高能力。
贯彻在评价中学习的理念,积极推行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考评标准,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主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原则。
(1) 基于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带学生实习等方式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因此在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设置及学习情境设计上,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
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核心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评价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二、建设计划
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分两期,在两年内完成。
一期建成1门核心课程《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二期建成1门核心课程《工厂电气控制》。
三、建设内容
(一)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要求。
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
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
(三)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
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培训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四)不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加强对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要积极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专任教师要向“双师”素质
教师发展,下厂顶岗锻炼,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建成教学水平高、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五)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六)注重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
(七)重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设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与能力训练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实训指导书、培训包等材料,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
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开发学做一体的教学场地。
四、建设管理
(一)每年9月份,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组织示范校建设各重点建设项目组,依据制定的任务书,积极开展核心课程建设。
(二)各重点建设项目组负责人,积极组织在本专业骨干教师,围绕课程建设思路、方法、任务分解等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
(三)认真研究任务,寻找有效途径,按照建设方案积极开展工作。
如果有问题或困难,及时报项目组研究分析,认真探讨,对有异议的事项,还要查阅相关文件明确方向。
确保核心课程建设有序、高效开展。
(四)中期检查,根据建设任务书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
(五)由课程负责人申请,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组织验收组根据建设任务书的内容逐项进行验收,主要采取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查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相关教学文件,查看课程设计、情境设计、自编教材、课程网站等相关教学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六)核心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一年,验收合格的确定为核心课程。
如逾期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课程,需向示范办提交延期建设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