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4. 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教学重点: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2.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语文教材和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2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列举实际案例。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理过程,体验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3. 课堂演讲:学生自愿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展示对法制教育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比赛或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第一章:法律意识与语文学习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1.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的概念与特点。

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意识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1.4 教学步骤:引入法律意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第二章:语文学科中的法律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如著作权法、版权法等。

法律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讲授法:讲解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2.4 教学步骤:引入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第三章:法律意识与语文阅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3.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案例。

3.4 教学步骤:引入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第四章:法律知识与语文写作让学生掌握语文写作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语文写作中常见的法律知识,如著作权法、版权法等。

法律知识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的1.1 理解法制教育的概念1.2 探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3 明确法制教育的目标第二章: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融合2.1 分析语文教学的特点2.2 探讨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2.3 制定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第三章:通过课文内容渗透法制教育3.1 选取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课文3.2 解析课文中的法制教育元素3.3 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法制教育内容第四章: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4.1 设计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4.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法制观念4.3 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法制教育成果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制定法制教育评价标准5.2 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5.3 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法制教育效果第六章:案例分析与法制教育6.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制教育案例6.2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道德困境6.3 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第七章:角色扮演与法制教育7.1 设计法制教育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7.2 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法律角色7.3 总结角色扮演活动中的法制教育成果第八章:参观考察与法制教育8.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8.2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机构的工作流程和职责8.3 结合参观考察,进行法制教育讲解和反思第九章:专家讲座与法制教育9.1 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9.2 听取专家讲解法律知识和案例9.3 学生提问、讨论,深化法制教育理解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回顾整个法制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过程10.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10.3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第十一章:家庭作业与法制教育11.1 设计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家庭作业11.2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巩固法制教育知识11.3 教师批改家庭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第十二章:课堂讨论与法制教育12.1 引导学生就法制教育相关话题进行课堂讨论12.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2.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提炼关键知识点第十三章:法制教育与道德修养13.1 探讨法制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关系1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13.3 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第十四章:多元智能与法制教育14.1 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14.2 设计符合学生多元智能需求的法制教育活动14.3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理解法制教育内容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法制教育15.1 搜集和整理法制教育相关资源15.2 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15.3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提升法制教育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法制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和目标,明确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增强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法制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2.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3. 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制教育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法制教育的定义与意义:解释法制教育的概念,阐述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分享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

4.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和体会,总结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

五、作业与评价2. 学生互评,共同提高法制观念。

第二章: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理解法律原则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2. 法律的原则与分类。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原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法律的定义,阐述其特征和作用。

3. 分析法律原则:介绍常见法律原则,让学生了解其分类和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5.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五、作业与评价2. 学生互评,共同提高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六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初中课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课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课文法制渗透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难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何遵纪守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法制教育》。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法律的认识和感受。

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总结出法律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法律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同时,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学生的法律素养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习惯。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师:邓孟南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法治渗透教案语文初中

法治渗透教案语文初中

法治渗透教案语文初中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课程内容: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学常识。

2. 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文学常识。

2. 通过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 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文章中法治思想的深入理解。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学常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2.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为后续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做好铺垫。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文章中法治思想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法治思想,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分析,运用文章中的法治思想,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五、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 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通过解答题目,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通过小结,对本文的法治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法治思想。

同时,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法治观念的理解。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运用所学法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课题: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目标: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一、预设知识:学生对法律与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目标任务:1.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3.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给学生讲述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以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利用课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法律与道德的思考与比较。

3. 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制度的运作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意义:-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给出简单实例说明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讨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

2. 探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选取一些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雷雨》等),与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认识和思考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

3. 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选取一些案例(如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

4. 模拟法庭活动:- 分组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根据一些实际案件进行辩论和判决。

-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法律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协作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1. 观察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2.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思考法律知识。

六、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活动,增加实践经验。

2. 邀请法律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和法制教育。

3. 继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形成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调。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解法制教育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分析法制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4 教学活动:1.4.1 讲解法制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1.4.2 分析法制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1.4.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学习宪法知识2.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宪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4 教学活动:2.4.1 讲解宪法的定义和特点。

2.4.2 介绍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4.3 分析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学习刑法知识3.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3.2 教学内容:讲解刑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4 教学活动:3.4.1 讲解刑法的定义和特点。

3.4.2 介绍刑法的作用和地位。

3.4.3 分析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刑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学习民法知识4.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民法在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民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主题: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目标:1. 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制教育的意义;2. 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于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材准备:1. 课堂投影仪或黑板;2. 多媒体素材:视频片段、图片、案例等;3. 主题相关的法律文本或法规;4. 学生作业本。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展示法治国家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法治的含义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2.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与探讨(15分钟):1. 使用多媒体素材播放相关案例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2. 结合教材中相关的文章或文本,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文本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渗透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法律相关的话题,并设计一个相关活动;2. 学生小组通过文本阅读、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该话题,并设计一个小组展示;3. 学生小组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评论,促进思维碰撞和讨论。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今天所学以及对法制教育的理解;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3. 学生写下对课堂的反思和对今后学习的规划。

教学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选择一个与自身生活有关的法律条款,写一篇关于该法律的作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地法制宣传活动,并通过朋友圈或其他途径分享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扩展:1. 邀请一位执法人员或法律专家到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2. 创设法庭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3. 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法律知识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

教案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时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写作的作文质量以及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3. 学生对课堂反思和对未来学习规划的准确性和深度。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意义;2.掌握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2.法制教育的教育意义;3.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学习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30分钟)1.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如讲解一些与法律有关的课文、故事等,以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思考。

2.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力量,加强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3.情景模拟渗透法制教育:通过布置一些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体验和思考在不同法律情境下应有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担当。

第三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热情;2.开展法律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3.进行法律情景解决讨论,通过讨论各种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五、教具准备1.教材:配合教材中相关法制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课文或故事进行讲解;2.多媒体设备: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讲解,准备相关法制教育的图片或视频。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参与情况;2.课后布置相关法制教育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的掌握程度;3.多样化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笔记等形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延伸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参加模拟法庭、撰写法律论文等,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应用。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取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课文,如《宪法的重要性》、《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等。

2. 辅助材料:法制教育案例、相关法律知识介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法律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法制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法制教育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学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法制观念提升情况: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法制观念的提升。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取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课文,如《法律的约束与自由》、《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等。

2. 辅助材料:法制教育视频、相关法律知识介绍。

七、教学方法1. 视频观看法:教师播放法制教育视频,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法律的作用。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 情景模拟法: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法庭审理,增强法律意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法制教育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法律的作用。

3. 情景模拟:教师设计情景,学生模拟法庭审理,体验法律程序。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制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宪法是我们的最高行为准则》2. 辅助材料:有关法律知识的短文、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法制意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宪法是我们的最高行为准则》,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六、教学拓展1. 活动名称:法治教育主题班会2. 活动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法制素养。

3. 活动内容:a. 观看法治教育视频,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b. 分享身边的法治故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c.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法制知识掌握程度;d. 邀请法官或律师作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职业。

七、课后作业3. 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

八、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考察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法制观念的树立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2. 评价方法:a.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b.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文质量,包括观点表达、论述逻辑等;c. 法治教育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学习效果等。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基本概念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工具。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意义。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第二章:学习宪法知识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让学生知道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宪法案例,了解宪法的作用和权威。

第三章:掌握刑法知识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让学生知道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刑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

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行为的重要法律。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刑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学生通过刑法案例,了解刑法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学习民法知识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让学生知道民法在保护公民权益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民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民法规定了公民的财产权益、人格权益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民法在保护公民权益中的作用:民法是维护公民权益、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法律。

4.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民法案例,了解民法的保护作用。

第五章:培养法律意识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助于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遵守法律的意识: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 教案教师:邓孟南教课目:1.熟文,领会成中的感觉;2.理解文意,归纳故事情及人物形象;3.认识小三因素,理解境描绘的作用。

教课要点:1.描绘和境描绘的作用;2.的含。

教课建:1.在自中学会圈点勾勒,迅速捕获主要信息;2.在朗中逐渐入情境,领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中系,体成的感觉;4.教课方法能够小、个人感悟主。

教课:2教课程:一、入新同学“孤单〞二字的理解,我会感觉悲凉,酸苦,每日都是阳光的日子多好。

但是小小少年要高,和孤单会跟随我而来。

能够孤单随而来,孤独使生命更为更为丰富多彩。

同学,我今日一同来学曹文的小?孤单之旅?。

二、初文,整体感知文内容1.学生自文,朗注意在文中圈点勾勒出主要信息。

2.字状况。

注意以下字的音:嬉、、予、撩逗、洼地、惧怕累以下:厚、嬉、一泻千里、充耳不闻、歇斯底里3.要点朗以下段落,学生朗,注意领会人物心中的孤单感,出气,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子⋯⋯杜雍和才将船停下来〞。

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不愿,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忽然前面感觉茫然和惧怕。

浸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亲母亲或许其余监护人应该尊敬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益,一定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达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敦促适龄少儿、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少儿、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纳举措防备适龄少儿、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辅助政府做好工作,敦促适龄少儿、少年入学。

(2)从“才是真实的芦⋯⋯而且不强人睡〞。

抵达芦后,父子感觉不一样,儿子“惧怕〞,父也有些“慌〞,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惊慌起来〞。

跟着的流逝,父子感到孤单。

从“那一天,是他离家以来所碰到的最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身后那群的羽毛上⋯⋯〞最劣的天气中,杜小康受了考4.整体感知文内容。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 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法律知识: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案例:通过语文文本分析相关法律问题3. 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语文与法制互融的理念和实践•介绍语文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和互动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给予学生相关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发现法制教育的元素和价值2. 第二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知识点,并通过语文文本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介绍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和要素•强调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意识4. 第四课时:语文文本中的法制教育案例分析•选择一篇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语文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原则•讨论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认识5. 总结与评价•对本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提出进一步深化法制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和考核。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表现等形式。

此外,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综合性评价任务,例如写作、演讲或小组项目等,以检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研方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研方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研方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把法制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基础概念:例如法律、法规、法律机构等。

(2)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3)法律常识:例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常识。

(4)法制宣传:通过观看相关法制宣传片、参观法院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5)法律辩论: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和作用。

(2)小组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力量和作用,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同感。

(4)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思想、观点和经验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阶段:(1)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2.知识讲解和探究阶段:(1)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应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3.体验和实践阶段:(1)观看相关的法制宣传片,增加学生对法制教育的了解和认识。

(2)参观法院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3)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提高他们的辩论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

4.总结与评价阶段:(1)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通过小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2. 学生表演情景剧,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心得体会。

2. 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中的法律问题,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增强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教师:邓孟南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 •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 •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 .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
1 •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 .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 •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 •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
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 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 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
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
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3)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
到孤独。

⑷。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4.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 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1) 失去交流环境。

对于一个
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 失去了人文环境。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 恐惧自然环境。

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 恐惧未来环境。

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2、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

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

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⑵•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 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
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 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
心理的折射。

(5) 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 “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
来”,“暴风雨” “歇斯底里” “天昏地暗” “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
惊散了鸭群。

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 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
的机会和舞台。

3、文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杜小康成长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 的? 提示: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感到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坚强。

4、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四、 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 •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 ?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五、 课外作业
学习本文后,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总是互相依存的。

离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
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 写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 环境描
写。

出发时:
到达芦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