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郑荣才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苏里格6井区有效砂体分布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苏里格6井区有效砂体分布郭建林;陈程;贾爱林;孙义梅;唐俊伟;何东博【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6(028)005【摘要】开发苏里格气田的一个关键地质问题就是准确预测有效砂体的分布.以苏里格气田Su6井区为例,综合测井、露头和测试等信息,采用示性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Su6井区含气目的层段的辫状河道体系三维模型和有效砂体分布三维模型,揭露了辫状河道和有效砂体分布规律.预测结果能较好地反映Su6井区有效砂体分布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预测性,这为开发井部署及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页数】4页(P54-57)【作者】郭建林;陈程;贾爱林;孙义梅;唐俊伟;何东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TE19【相关文献】1.多种地震反演技术在苏里格气田西区A井区储层预测中的综合应用 [J], 崔晓杰;史松群;朱端银;席文奎2.改进的模糊-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以苏里格气田苏X 井区盒8下亚段低渗透气藏为例 [J], 朱兆群;林承焰;张苏杰;任丽华;赵剑轩;陈仕臻;贾萧蓬;陈莉;张吉3.随机地震反演在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张雨晴;王志章;张文旗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叶泰然;郑荣才;文华国5.利津北带利988井区沙四段有效储层预测方法 [J], 杨兆刚;刘健;甘玉涛;付世强;孟承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地貌恢复方法综述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法、双界面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构造
沉积模拟法和沉积期微幅度古地貌推算法对古地貌恢复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小区域内可利用双界面法进行古
地貌恢复,对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区,应采用构造沉积模拟法,而针对一些微幅构造地区,沉积期微幅度古地貌推算
复对于岩性圈闭预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恢复 古地貌、分析古地貌对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确定古 地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研究 的重要内容。
2古地貌恢复方法
传统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残厚法p1、印模法、 沉积学法“0。111等,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高
收稿日期:2018—09—25 作者简介:左丽群,工程师,1985年生,2008年毕业于西 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从事地质勘探综合研究。
microstructural areas,the micro—amplitude paleogeomorphology calculation method can more accurately restore the paleo-geomorphologic configuration.
Key words:paleo-geomorphic restoration;stripping and filling method;tectonic sedimentation simulation; micro——amplitude calculation method
2019年5月
石油地质与工程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673—8217(2019)03—0012—06
古地貌恢复方法综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目录1 概述 (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的剖析 (2)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2)3.1基准面变化原理 (3)3.2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5)3.3相分异原理 (6)3.4物质守恒原理 (6)4 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6)4.1 储层对比 (7)4.2 储层分布预测 (7)5 总结 (8)参考文献 (9)1 概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由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教授(1988)带领的研究组所提出,它以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根据地层的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通过精细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转变为三维地层叠置关系,从而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等不同规模层次的储层、隔(夹)层及烃源岩层的成因地层对比格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核心为: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量比值(A/S)的变化,在相同的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以及岩石结构和相组合类型发生变化。
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其理论的关键点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的剖析由于“层序地层学”概念诞生于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念诞生于后,在“层序地层学”概念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人认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一词的核心是“层序地层学”。
其实不然,只要深刻地理解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体系构成,不难得出,它与经典的层序地层学是有质的差异的,二者之间无论是在概念、理论体系构成上,抑或是在方法体系构成上都有不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虽然借鉴了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某些思想,但它不是对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的一种简单升级,而是质的革新,具有一套完全独立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不但适用于海相地层而且适用于陆相地层的理论方法体系,它摆脱了经典层序地层学关于海平面变化控制层序形成这一思想对陆相层序地层研究的束缚,通过对基准面旋回的不同层次性分析,实现不同级次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从而构建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特征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特征崔璀;郑荣才;王强;宋海强;吴蕾;费怀义;文雯【摘要】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对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台地储层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确定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及前缘缓斜坡的坡内礁、滩相沉积最有利储层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厚壳蛤礁灰岩和各类颗粒灰岩,以发育保存良好的原生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认为台地边缘和斜坡内的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期的有利礁、滩相带和埋藏期成岩作用等复合因素控制,这一特点可作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的依据.%The Amu Darya basin,located in northeastern Turkmenistan,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entral Asia.Three third-order shallowing-upward stratigraphic sequences,each of which is composed of two system tracts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and highstand system tract),were recognized in the basin based on analyses of core observation,logging and seismic data.A sedimentology study of the Calov-Oxfordian carbonate platform reservoirs in the area reveals that there are six facies:evaporate platform,restricted platform,open platform,platform margin reef,gentle slope and basin.Among them,the platform margin reef and gentle slope reef flat are considered potential reservoirs for play fairways.The reservoirs are mostly rudist bivalve reef limestone and all sorts of grain limestones.Primary pores are well preserved and fracture-pore networksare common in the reservoir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in the platform margin and the slope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controlling factors such as reef presence,distribution of shoal facies belts favorable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burial diagenesis.A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actors could be useful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13页(P792-804)【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礁、滩相带;卡洛夫-牛津阶;阿姆河盆地;土库曼斯坦【作者】崔璀;郑荣才;王强;宋海强;吴蕾;费怀义;文雯【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陕西延长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5;中国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北京100101;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甘肃敦煌73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位于图兰地台东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面积和油气储量都是最大的沉积盆地[1]。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生关系研究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生关系研究佘晓宇;李冬冬;陈洁【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7(039)012【摘要】在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盆地构造演化复杂,多种能源矿产分布层位多,成藏(矿)规律缺乏系统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难度大.基于成藏(矿)流体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研究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多种能源矿产的物质来源、生储盖条件、沉积环境、时空分布规律来探讨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统一地质条件,得到油—气、油气—钾盐、油气—砂岩型铀矿、油气—煤之间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成生关系,多种能源矿产之间的成生关系和成藏模式主要受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对于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综合研究和高效合理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总页数】5页(P38-41,47)【作者】佘晓宇;李冬冬;陈洁【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米仓山前陆盆地东段构造演化模式与油气聚集 [J], 吴世祥;马永生;金之钧;汤良杰;李儒峰2.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生关系研究 [J], 佘晓宇;李冬冬;陈洁;;;;;;3.四川盆地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分析 [J], 吴世祥;汤良杰;马永生;郭彤楼;黄仁春;程胜辉;李儒峰;陈梅涛4.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 [J], 张艳妮;李荣西;刘海青;朱瑞静;朱德明;王宁;赵帮胜5.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下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J], 文华国;郑荣才;叶泰然;高红灿;柯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序地层学
1.论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主要学派,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键不同点,着重从其形成机制、模式和研究方法论述。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Cross领导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成因地层研究组为代表提出的,邓洪文教授首次将该理论体系在国内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随后引起了许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并逐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就是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测井、岩心和露头资料,通过对层序地层基准面的分析,运用精细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技术,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由于时间分辨率的增加,地层预测的准确性大为提高,并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岩石物理模型。
1.理论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是: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通量比值(A/S)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重新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纳空间的函数。
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其理论的关键点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
1.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简介:作为对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沉积体进行研究的分支学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是成因层序,即以等时面为界的时间地层单元,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地层基准面或平衡剖面理论。
地层基准面为一抽象的、动态的非物理界面它是海平面、古构造(区域、局部)、古气候、古物源及沉积物供给速率、古地理等多种影响因子的函数。
基准面位置运动轨迹及方向、波动振幅及频率随时间而变化,并能准确地、动态地反映空间及沉积过程。
基准面在变化中总具有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下降旋回。
一个基准面旋回是等时的,在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理解为时代域)保存下来的一套岩石为一个成因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它以时间面为界,因而为一个时间地层单元。
浅谈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
浅谈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
郑荣才;吴朝容;叶茂才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0(027)003
【摘要】陆相盆地层序分析已成为地质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该文从中国中部、东部和西部广泛发育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层序分析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认为在不同学者提出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中,以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更适合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简要讨论了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与测井和地震剖面为主要分析对象的陆相含油气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综合研究思路和工作流程.
【总页数】4页(P241-244)
【作者】郑荣才;吴朝容;叶茂才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成都 610059;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4
【相关文献】
1.南襄盆地泌阳断陷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郭文平;胡受权
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在陆相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东区克拉玛依组为例 [J], 刘岩;丁晓琪;李学伟
3.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述 [J], 谭平
4.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述 [J], 谭平;
5.成因地层分析方法在陆相盆地填图中的应用—以冀北滦平陆相火山—沉积盆地为例 [J], 张晔卿;谷永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级次解析
1StateKeyLaboratoryofOffshoreOilExploitation, Beijing 100028, China 2CNOOCResearchInstituteCo., Ltd., Beijing 100028, China
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级次解析
胡光义 1,2 王海峰 1,2 范廷恩 1,2 高玉飞1,2 陈 飞 1,2 肖大坤 1,2 张显文1,2
1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8 2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摘 要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
Abstract Basedontheexistinghierarchicalschemeofarchitecturalunitsinclasticdeposits,taking accountoftheevolutionlawofnaturalriversedimentation, thedatabaseandeconomicdevelopmentscale ofoffshoreoilfields,andfollowingtheprincipleandbasisofthegeologicalbodiesclassification, anar chitecturehierarchyoffluvialcompoundsandbodyinoffshoreoilfieldisestablished.Inthispaper, the basiccharacteristicsof13gradearchitectureunitsoffluvialcompoundsandbodyaresystematicallyde scribedfrom theaspectsofgeologicalgenesis,maincontrolfactors,spacetimescale,etc., andthecor
S变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分析
[收稿日期]2009202204 [作者简介]周强(19852),男,2007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地震属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S 变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分析 周 强,朱仕军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文中平,刁永波 (川庆钻探物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00)[摘要]高分辨率地层对比的关键是识别地层记录的能够代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多级次的地层旋回。
在勘探初期阶段只有地震资料的情况下,时频分析方法能识别较低级次地层层序。
S 变换在众多时频分析方法中具有的良好的时频聚集性,能提供高质量的时频谱信息,改善地层结构的可视化。
利用时频属性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分辨出较低级次的层序细节,判别多级基准面,提高对低级次层序单元的识别精度。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对某地震道进行S 变换,分析时频特征、展布规律与组合形式,划分出了2个中期旋回,5个短期旋回,11个超短期旋回,与已知地质情况相符,验证了S 变换时频分析划分地层层序的可行性。
[关键词]时频分析;S 变换;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沉积旋回[中图分类号]P631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9)02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由Cro ss [1]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邓宏文[2]引入国内,与经典层序地层学相比,它摆脱了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这一思想的束缚,从而可以实现对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构建,其研究方法包括钻井、测井、露头、岩心、试油,综合性极强。
岩心和露头精度可达到纹层级。
测井只能够达到“层”级,而地震最多只能够识别准层序组级别的层序。
在勘探初期阶段,没有钻井等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利用地震旋回体[3]的各种特征,能够从不同角度更合理地划分多期次旋回的各类时频层序,可以较准确地分辨出较低级次的层序细节,提高对低级次层序单元的识别精度[4,5]。
短时Fourier 变换[6]、Hilbert 2Huang 变换时频谱与不同类型地震旋回体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唐民安;孙宝玲【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7(034)001【摘要】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主要产气层位,沉积分布特征复杂,常规的小层对比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其地层层序.在对测井、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下石盒子组识别出3个中期旋回(MSC3-MSC5)和15个短期旋回(SSC13-SSC27).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均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其中对称型均细分为3个亚类:上升半旋回大于下降半旋回型(C1)、下降半旋回大于上升半旋回型(C3)两种不完全对称型及两半旋回近于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C2).建立了中、短期旋回等时地层格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砂体追踪对比与分布模式分析,提高了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图7表1参18【总页数】7页(P48-54)【作者】唐民安;孙宝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一段沉积相分析 [J], 张广权;郭书元;张守成;陈舒薇2.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一段沉积相分析 [J], 张广权;郭书元;张守成;陈舒薇;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叶泰然;郑荣才;文华国4.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2-3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徐深谋;林春明;王鑫峰;钟飞翔;邓已寻;吕小理;汤兴旺5.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微相及平面分布规律研究 [J], 苏炳睿;田景春;张翔;刘旭钢;曹桐生;杨辰雨;古娜;李映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地层基准面升降旋回为沉积的主控因素的成因地层学。
它以岩心、测井、露头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通过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建立各种高级别的成因地层格架,对各种级别沉积体进行四维评价和预测,因而具有客观、动态、准确、精细等优点。
它包括以下四大基本原理:1.基准面变化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认为层序的形成受控于基准面的上升、下降的旋回。
基准面不是一个实在的物理界面,而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下倾的抽象面,它的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地随时间变化。
基准面可被看成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要达到平衡,地表要通过沉积或搬运作用改变其形态来向靠近基准面的方向运动。
地表和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物沉积的空间构成可容纳空间,基准面相对于地表的运动使其发生变化,从而限定了沉积物堆积的最大潜在空间。
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相比,其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假定沉积物质供给速度不变,则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近似等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的比值。
可容纳空间随基准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产生沉积物保存、剥蚀、过路不留和非补偿四种地质作用。
基准面在变化中有总是向其幅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其变化构成一个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每个旋回称为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穿越地表摆动到地表之下再返回,称为基准面穿越旋回。
它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会形成不整合面,而基准面完全在地表之下,或地表之下的摆动产生剥蚀作用,不会形成不整合面。
高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包含着低级次的旋回,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
地层旋回是在基准面旋回期间堆积在成因上相联系的沉积环境内并保存下来的所有沉积物。
基准面旋回所经历的全部时间由地层记录(岩石)和沉积间断面组成,伴随旋回的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的比值变化,在地层旋回的沉积或岩石性质中表现出来,所以,在地层记录中识别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并进行地层对比是可以实现的。
鄂尔多斯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延长组发育的一致性
2 0 年 9月 08
第2 3卷第 5期
西 安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l f nS i uUn e i ( aua Si c dt n o ra o a hy i rt N trl c neE io ) Xi o v sy e i
旋 回必 须 同时发 育 于不 同的沉积 地点及 不 同 的沉积 相 I 3] XE4. -
项 目以陇东地区为例 , 在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 回分析沉积韵 律旋 回的基础上 , 结合数学
方法对延长组可能的米 兰科维奇旋回进行研究, 同 时与陕北地区[ 靖安油 田[ 的米兰科维奇旋 回进 、 7 ] 行对 比, 从而研究米兰科维奇旋 回在鄂尔多斯盆地
田和陕北地 区延长组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相对比, 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 , 表明同时期的米兰科维奇 旋 回沉积记 录 , 可以在鄂 尔多斯盆 地相 距很远 的 不 同沉 积 区 同时发 育 . 由于 受 区域 性乃 至全球 性 气 候 的制 约 , 旋 回 同时发 育 于鄂 尔多斯 盆地延 长组 的不 同沉积 地 点及 不 同沉 积相 区, 而进 一步 支 该 从
收 稿 日期 : o 80 —6 2 0 目( 编号 :0 0 0 2 4621)
作者简介:李凤杰 (9 2)男 , 17 一 , 副教授 , 博士后 , 事沉积 学、 从 层序地层学及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Sp 0 8 e .2 0
V0.3 No 5 12 .
文 章编号 :6 30 4 2 0 ) 50 0 —5 17 —6 X(0 8 0 —0 10
鄂尔 多斯盆 地米 兰科维 奇旋 回在 延长 组发 育的一致 性
Unfr t ft eM i n o i h C ced v lp d i h n h n oma in i a t n u wi h i mi o l k vt y l e eo e teYa c a gF r t n es o y h a c n o Ga s t te h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① 为CNPC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前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其研究意义》部分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00210220文章编号:100020550(2001)022*******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①郑荣才1 彭 军2 吴朝容1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学院分室 成都 610059)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分室博士后流动站 四川南充 637001)摘 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具不同成因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界面类型;以界面的成因特征及其差异性为依据,提出基准面巨旋回、超长期旋回、长期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6个级次的划分方案,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准和厘定了各级次旋回的时间跨度,并认为前3个低频长周期旋回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后3个高频短周期旋回主要受天文因素控制;文中分别讨论了各级次旋回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地层基准面 旋回界面 旋回级别地层格架 陆相盆地第一作者简介 郑荣才 男 1950年出生 教授 沉积学、层序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39.2 文献标识码 A 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V ail ”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1〕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层序分析,已被众多层序地层研究者逐渐认识,而由T A Cross 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2~5〕在陆相层序分析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则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接受,并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6~15〕。
有关该理论体系所突出的“高分辨率”含意,不同的学者各有不同的理解,或将其视为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代名词,或将其等同为高频层序,认为在岩性、测井或地震剖面中将层序尽可能地划分为最小成因地层单元,即可达到“高分辨率”的目的。
四川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四川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毛琼;邹光富;郑荣才;黄海波;金辉;孙卫华【期刊名称】《资源与产业》【年(卷),期】2006(8)2【摘要】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野外地质露头剖面精细观察研究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四川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其与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关系。
从中识别出37个短期、12个中期、5个长期和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将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细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三种基本层序类型。
论述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等特征。
在此基础上,对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地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
详细讨论了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认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层组合和形成大、中型次生油气藏的条件。
为确定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深层区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开展储层预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页数】6页(P119-124)【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层序;层序结构样式;沉积体系;上三叠统;四川龙门山前陆盆地【作者】毛琼;邹光富;郑荣才;黄海波;金辉;孙卫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油田第一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J], 刘兴艳;叶泰然;郑荣才2.四川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 [J], 邹光富;夏彤;楼雄英3.陆相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研究和层序岩相古地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J], 朱如凯;白斌;刘柳红;苏玲;高志勇;罗忠4.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J], 谭聪;于炳松;阮壮;郝士龙;李琨;罗忠;刘润达5.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演化 [J], 李英娇;邵龙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近海勘探中的应用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 [ 4 6] 础及原理
与盆地或大区域规模级的经典层序地层学 分析不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地表二维 露头、 钻井岩心、 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 为等密集控制的资料分析为基础 , 其中尤以钻 井岩心和测井剖面资料为最重要的研究基础 ,
收稿日期 : 2005 09 12 基金项目 :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SZD0414) 作者简介 : 郭了萍 ( 1981 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 ) , 女 , 在读硕 士 , 主要从 事沉积
2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体系域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识别储层非均质性的
有效方法[ 13 1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包 括两个方面: # 利用露头、 钻井、 测井、 地震、 地 层古生物以及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 , 主要用于勘探阶段的地层分析和盆地模拟, 适 用于盆地范围的地层对比技术; ∃ 主要依靠岩 心和测井资料 , 适用于油藏规模的储层对比技 术和开发阶段的储层表征和储层的精细对比。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首先依赖于精 细的露头、 岩心和测井的垂向分析和横向对比 , 识别出高级别海平面或沉积基准面变化产生的 间断面、 沉积相突变界面及海泛界面 [ 7] 。近年 来, 在古、 新近纪渤海湾盆地的研究中, 通过建 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 , 发现了湖泊低水位 扇的普遍存在并受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控制。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的结合也 有不少研究成果[ 8 12] 。从层序地层格架中分析 生物地层的各种参数 , 如属种变迁、 分异度和丰 度等变化与海平面或沉积基准面变化的关系, 可 优化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建立高精度的生物和年 代地层格架。我国南海古、 新近纪盆地以有孔 虫、 超微钙化石带确定的年代地层为基础, 结合 地层剖面的追踪, 为莺歌海盆地的海底扇和下切 谷的预测等提供高精度的年代层序地层格架。
测井曲线划分陆相层序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测井曲线划分陆相层序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作者:许文郢周立夫周晓峰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第14期摘要:在新区勘探初期,由于基础地质资料缺乏和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利用测井资料划分地层层序、预测储层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仔细校正取心段位置、研究对比岩电信息,分解地层中引起测井异常响应的地质因素,解析陆相层序划分工作中一些常被忽略和误判的难点和误区。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约束下,把握测井响应与沉积旋回周期存在联系的特点,指出利用测井曲线提高层序地层划分精度和准确度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测井;陆相层序划分;层序界面识别1 陆相层序划分常见问题目前运用最普遍的层序划分依据是常规测井资料和露头岩心资料,其中自然伽玛(GR)和自然电位(SP)是运用最广,识别层序特征最直观的两条常规测井曲线。
1.1 界面不清在构造活跃时期,由于盆缘造山带源源不断向盆内输入碎屑物质,细粒的泥质往往被下一期河道冲刷殆尽,造成井段砂地比趋于1。
这种情况下往往很难在GR曲线上见到高GR值泥岩段,而岩屑录井的粗放也很难提供直观的粒序信息。
这种情形下砂岩层段内的四级层序界面就很难识别出来了(图1)。
1.2 曲线形态异常曲线形态能识别沉积相,如“钟形”“漏斗形”“圣诞树形”等;曲线齿化、光滑特征能分析沉积水体的稳定强弱。
如图1-b1中的“锯齿”往往会被认为是水体能量骤然变化,砂质正粒序发育的特征。
然而通过取心段对比研究,此段并无明显粒序变化,反而是高角度构造裂缝中充填的方解石解释了GR曲线的极低现象。
1.3 粒序不明GR曲线的形态能判识砂岩粒度变化趋势,推断砂体是发育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或是下降半旋回。
例如图1-b1中依据GR会认为粒序是粗-细-粗的演变特征。
然而作者通过岩电对比发现,该井段粗砂岩中发育成岩裂缝,充填了沥青质、炭质成分。
正是这些由粗砂-砾石从沼泽、间湾沉积物中冲刷搬运而来粘土有机成分,造成了粗砂岩(图1-b2红框)GR值低于中砂岩(图1-b2黑框)的现象。
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沉积微相研究
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沉积微相研究摘要:为解决志丹油田沉积微相类型不明而限制油田开发效果的问题,本文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小层对比分析、粒度特征、岩心相标志分析,结合测井相特征,对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沉积微相进行精细刻画。
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发育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本区主力砂体,是下步开发的优势区。
关键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志丹油田0引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是我国致密油气的重要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油气需求的增加,急需加大勘探力度。
志丹油田作为延长油田内勘探成效显著地区,沉积微相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影响后续对油藏分布的深入认识。
为满足延长油田生产开发需求,本文以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地层为例,对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
1区域地质概况志丹油田正22井区位于志丹县旦八镇南部的义正乡境内,地处陕北黄土高原[1-2],其位于西区采油厂最南边区块(图1-1),西邻甘肃省,东邻永宁采油厂区块,北邻西区采油厂樊川区块,为一整装开发区块单位,该区1995年投入开发,资源面积约142km2,动用面积127km2,动用储量1779×104t。
工区共有油水井数616口,目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
研究目的层长4+5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内上三叠统延长组,其是我国陆相三叠系地层中出露最好、研究最早、发育比较齐全的层型剖面,发育边缘相(河流相和冲积扇相)、过渡相(湖成三角洲和滨浅湖相)和盆地相(半深湖~深湖相和浊积扇相)沉积。
地层发育一套浅灰色、灰绿色中厚层中细粒砂岩、粉细粒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黑色碳质泥岩、页岩及油页岩所组成的含煤、含油岩系,偶夹较薄凝灰质泥岩、煤线或薄煤层。
延长组沉积旋回性很强,原自下而上划分5个段,各段之间均为连续性沉积。
为了适应油田勘探开发需要,按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组合和电性特征,特别是根据10个标志层(K0~K9)将延长组自上而下细分为10个油层组(图1-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作业-郑教材
《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读书报告: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石千峰组沉积特征及沉积-层序模式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学号:2012010129姓名:刘钟森授课老师:郑荣才一、前言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富含天然气的大型叠合盆地,经过20多年的勘探实践,不仅生气范围广、强度大,而且含气层位多、气藏类型丰富(付金华等,2000)。
先后在下古生界以及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都发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气藏。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2000年首次在榆17井石千峰组地层中获得了工业性气流。
此后,先后发现了神8井区、盟5井区石千峰组气藏,这一发现打破了图1 研究区区域位置及基本资料点图上石盒子组以上地层中无天然气藏的历史,但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杨华等,2004;张清等,2005;闫小雄等,2005;李振宏等,2005)。
同时,众多学者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沉积相、层序及岩相古地理等方面已作过大量的详细研究,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而对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正是鉴于上述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选择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南起后洼、北至石咀山,西起青铜峡东坻苏里格庙)(图1)石千峰组为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区西北、西南部深井、汝箕沟等7条野外剖面(图1),系统展开综合的基础地质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将会为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勘探寻找新的勘探区带与层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石千峰组发育特征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最早于1922年那琳创名于山西太原市西山石千峰山,称石千峰系,原始定义为:发育于太原石千峰山、关头村一带,石盒子组以上的巧克力色、暗红色砂岩层,包括:1)银杏植物带;2)石膏泥灰岩带;3)砂岩带三部分。
1924年又将银杏植物带下移归石盒子系。
1934年潘钟祥将延长组以下的红色砂岩、泥岩系地层统称图2 研究区石千峰组地层、沉积相及层序综合柱状图(鄂6井)SLSC. 超长期层序旋回;LSC.长期层序旋回;MSC:中期层序旋回;SLSB. 超长期层序界面;LSB.长期层序界面;MSB. 中期层序界面;SLMFS:超长期洪泛面;LMFS:长期洪泛面;为石千峰系。
百宁岗五岳庙
百宁岗五岳庙
佚名
【期刊名称】《协商论坛》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百宁岗五岳庙位于襄城县东南20公里的丁营乡境内,是中原知名的千年古庙。
五岳庙初建于汉,规模于晋,鼎盛于宋、明,几度兴衰,几经修茸,臻于今日,其庙堂百楹、殿宁巍峨、松柏参天、气势恢宏,被誉为“中州神仙皇京城”。
每年三月三庙会,更是万商云集,香火旺盛。
1996年经平顶山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总页数】1页(P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5
【相关文献】
1.百年风霜说岳庙 [J],
2.汾阳虞城村五岳庙五岳殿结构分析及时代考 [J], 李会智;马琴
3.百色盆地百49块百岗组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J], 盘昌林;郑荣才;彭军
4.舟孟社区巾帼建岗百丈东路彰显荣光——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舟孟社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纪实 [J], 陈万丰;
5.争创"五优标兵岗"共建过硬主力军——太原公交二分公司党委开展争创"五优标兵岗"实践活动 [J], 闫俊福;魏江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