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微波工程-第7章功率分配器与定向耦合器
![微波工程-第7章功率分配器与定向耦合器](https://img.taocdn.com/s3/m/da9b6d432b160b4e767fcfd6.png)
对称定向耦合器(7.5,7.6)
1 1 1
S13 S 23 S14 S 24 0 S12 S 23 S14 S 34 0 S14 S13 S 24 S 23 0
反对称定向耦合器(7.8)
* 耦合传输线型理想定向耦合器的三种类型——正向、反向和
定向耦合器等效成四端口网络
S11 S 21 S S31 S 41 S12 S 22 S32 S 42 S13 S 23 S33 S 43 S14 S 24 ——16x2个自由度 S34 S 44
微波工程基础 第七章 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理想定向耦合器的散射参数
微波工程基础 第七章 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各端口都匹配的无耗非互易三端口网络——环形器
网络是匹配的 网络是无耗的
2
三端口网络(T型结)
任意三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9x2个自由度(参数)
S11 S S 21 S31 S12 S 22 S32 S13 S 23 ——9x2个自由度(参数) S33
Wilkinson等分功率分配器,奇偶模分析法
S12 (S13)
e 偶模 V1 jV0 2
求Z,r
S11=0 可算出 Z 2 Z 0
V2e V0
S22 0
S12 (S13)
r 2 ?:保证奇模S22为0
奇偶模分析法 思想?
要点:1、偶+奇=单端口分析 2、所有端口加匹配负载 2、支路串联结构
S13 S 31 S 22 0
2 2 2
S11 0
S 22 0
S 33 0
——6x2个自由度
基础培训资料-功分器和耦合器(临时文件,不作编号)
![基础培训资料-功分器和耦合器(临时文件,不作编号)](https://img.taocdn.com/s3/m/2d8c0d61783e0912a2162aaf.png)
该文件主要目的为针对市场人员、新技术人员、非功分器耦合器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的技术培训,有些定义为便于理解并不是很严谨,所有提及概念、计算方法等不能作为产品的通用和专用验收的依据。
本文中会主要描述以下产品的基本功能,作用和技术指标的定义等。
● 功分器(功率分配器Power Divider, Power Splitter)● 耦合器(Coupler) 定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 双定向耦合器(Bi-directional Coupler) ●合路器(Combiner) 混合器(Hybrid) 电桥(Bridge)1. 功分器功分器是将输入的信号的能量进行分路,并实现多路信号的隔离;功分器的带宽可以很宽,比如1-12GHz,2-18GHz 等;分路时可以是等分或不等分;一般功分器都是等相位(0相位)输出,也就是说功分器的输出相位关系基本是相等的,要求不等输出相位的功分器的一般均只能实现10%左右的带宽。
图1 功分器示意图理论上,功分器的分路路数可以是无穷多路,很多多路功分器均以2路分路为基础,所以一般为2/4/8/16等2n 分路技术上实现较容易,而3/6/7/9/10/11等技术上实现较难。
功分器的国际通用符号图2 功分器的国际通用符号InputOutput1 相位0o。
Output2 相位0o Output N 相位0o本文为理解方便,采用了和实物一致端口画法。
图3 1分8的功分器的实际结构(1分8功分器设计上是由7个 1分2功分器组成,这7个功分器分为3个层次)功分器的技术指标插入损耗(Insert Loss)图4 功分器的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为功分器在系统中的实际能量衰减;●功分器的插入损耗包含两个部分:功分器的分路损耗和功分器本身对能量的衰减(损耗);● 功分器分路损耗随功分路数不同而不同,见表1。
OutputOutput●插入损耗可以直接从网络分析仪上测得。
微波定向耦合器,混合电桥,功率分配器
![微波定向耦合器,混合电桥,功率分配器](https://img.taocdn.com/s3/m/694a4085b9d528ea81c77906.png)
微波定向耦合器、混合电桥、功率分配器1.微波定向耦合器基本概念: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以同向为例)•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1.耦合:• 2.定向性:续上:• 5.插损:主线输入口到主线输出口的功率关系:• 6.各端口之间的功率关系:•2.耦合线定向耦合器基本原理• 如图:方向性的物理解释:奇、偶模分析和计算公式• 如图:续上•如下: •b1 s11s21s31s41 a1 •b2 s21s11s41s31 a2 •b3 = s31s41s11s21 a3 •b4 s41s31s21s11 a4•偶模激励:a1=a4 =1/2, a2 =a3 =0 求出: •GAMAe=b1 /a1 = b4/a4 =s11+s41 • Te=b2 /a1 =b3/a4 =s21 +s31•奇模激励:a1=1/2, a4 =-1/2, a2 =a3=0求出:•GAMAo=b1/a1=b4/a4=s11-s41•To=b2/a1=b3/a4=s21-s31•S11=(GAMAe+GAMAo)/2,s21=(Te+To)/2,s41=(GAMAe-GAMAo)/2,s31=(Te-To)/2续上:混合电桥也是四端口网路,其特点是其中两个端口相互隔离,另两个端口等功率输出。
两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可以是•幺正性(无耗网路):3.制造公差对隔离度(方向性+耦合度)的影响•设:续上:•相速影响• 4.功率分配器:续上:续上:•-------续上:•-----续上:•------5. 测试:•这些器件的端口数目N>2,属多端口测试,使用两端口网络分析仪测量这些器件时,多余的端口必须接上匹配负载。
例如写出测量耦合器方向性的连接关系,如图。
复习题•一、说明耦合线定向耦合器工作原理(物理解释)。
•二、一个10 dB定向耦合器,不考虑线路导体本身的损耗且认为理想匹配,当输入功率Pin,dBm=10 dBm时,求出:(2-1)Pc,dBm,Pout, dBm等于多少dBm? (2-2)Pc,Pout等于多少mW?•三、用两端口网路分析仪测量10dB定向耦合器,•(3-1)写出测量各端口VSWR、耦合度CdB、隔离度LdB的连接关系;简述测量方法。
射频实施技术-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射频实施技术-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https://img.taocdn.com/s3/m/dcb505ea0912a216157929a0.png)
微波炉工作原理(磁控管)
磁控管是在同轴放射状的电场加上与其成直角的磁场,并 由它来控制电子发射的电子管。我公司管系连续波磁控管 (固定频率、包装式磁钢、探头输出)。
我司磁控管的铭牌如下图:
图中以流水号最后六位数来分辨磁控管 的性质:如果在“—”前的三位数与后面 三位数相等的话为普通高功率磁控管, 如果两三位数数值相差2,侧为EMC 磁控管。
微波炉工作原理(微波发生系统)
微波炉的微波发生部分如下图所示
高压整流电路电路工作原理为,220伏电网电源经过变压器升压,输 出约2000伏左右的交流高压。高压绕组在正半周时,二极管D导通对 电容器C充电,电容器被充到电压的峰值。当高压绕组电压为负半周 时,二极管D截止,磁控管导通。电容器C上正半周所充的电与绕组 电压正相串联,获得2倍高压,即4000伏左右的直流高压,加在磁控 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射。频实施技术-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射频实施技术-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微波炉工作原理(磁控管)
工作原理:
在磁控管外侧阳极内壁上,沿着圆周 有偶数谐振腔。在这谐振腔内产生的 微波电场,与从位于中央部位的阴极 发射出来的电子进行能量交换,并由 此产生微波。
射频实施技术-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相关标准培训
引用标准:
IEC60335-1:2001 (家用电器通用标准) IEC60335-2-25:1996 (微波炉特殊要求) IEC60335-2-25:2002 (微波炉特殊要求) IEC60335-2-6:2002 (电热器具特殊要求) IEC60335-2-9:2002 (电热器具特殊要求) UL 923 (美国UL微波炉标准) CAN/CSA C22.2-No. 150-M89 (加拿大微波炉标准)
微波技术基础讲义7—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微波技术基础讲义7—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https://img.taocdn.com/s3/m/eb310a07ff00bed5b8f31d02.png)
Z0 3 V1 V V2 V3 V Z0 Z0 3 4 2
微波技术基础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种类
按传输线类型
按耦合方式
波导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
单孔耦合
多孔耦合
连续耦合
平行线耦合
输出方向
输出相位
按耦合强弱
同向耦合
反向耦合
90度定向
180度定向
强耦合
中等耦合
弱耦合
11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举例
微波技术基础
(2)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工作参量
P 1 20 lg S 31 dB P3 S P3 方向性 D 10 lg 20 lg 31 dB P4 S 41 耦合度 C 10 lg 隔离度 I 10 lg P 1 20 lg S 14 P4
0 [S ] j 0
将S12与(III)式相乘、S34与(IV)式 相乘,并相减得
S34 0
S23 ( S12 2 S34 2 ) 0
令S14=S23=0,利用幺正性得
2 2 S12 S13 1 将第1列与第3列相乘、第4列 与第2列相乘得 2 2 S12 S24 1 * * (III) S S S 2 2 12 23 14 S 34 0 S13 S 34 1 * * 2 S S S S 2 14 12 34 23 0 (IV) S S 1 34 24
* S12 S13 0 * S21S23 0 S * S 0 31 32
S12 S23 S31 0 S21 S32 S13 1
定向耦合器ppt课件
![定向耦合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fc2a160066f5335a81215b.png)
④
③
图 6-6平行线型耦合器
i1 1
Cm
ic 4
ic 3
4
iL
2
3
图6-7 耦合线方向性的解释
29
同时由于i1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在线4—3 上感应有电流iL。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iL的方向与i1 的方向相反, 所以能量从1口输入, 耦合口就是 4口。而在3口因为电耦合电流的ic3与磁耦合电 流iL的相位相反而叠加抵消,故3口是隔离口。
j1
j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
j1
1 j
j
1
e
A A
BC BC
D D
0
2
1
Te A B C D
(1 j) 2
19
对于奇模,
AB
CD
o
4
图 6-5分支线耦合器
13
如果分支线耦合器的各个端口接匹配负载, 信号从1口输入,4口没有输出,为隔离端,2口和3 口的相位差为90°,功率大小由主线和支线的阻 抗决定。
6.3.2 分支线型定向耦合器设计
设计步骤: 步骤一: 确定耦合系数C(dB)、 各端口的 特性阻抗Z0(Ω)、中心频率fc、基板参数 14
(C
Z0e Z0o Z0e Z0o
S14 )
步骤三: 依据基板参数(εr, h),利 用软件ADS计算微带耦合线的宽度及间距(W, S)和四分之一波长的长度(P)。 步骤四: 利用模拟软件检验,再微调。
32
6.4.3 平行耦合线耦合器设计实例
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750 MHz的10dB平
四功分器和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四功分器和定向耦合器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5a416c3968011ca30091cc.png)
谢谢!
输出端口2
输入端口1
输出端口3
功分器的设计、仿真、优化
版图的S参数仿真
功分器的设计、仿真、优化
版图的S参数仿真结果
功分器的设计、仿真、优化
小结
• 功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指标 • 威尔金森功分器的仿真设计优化 • 威尔金森功分器版图的仿真设计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原理
定向耦合器基本工作原理
隔离端口
/4;f012GHz W/H=0.107
S/H=0.071 直通端口与耦合端口相位差
定向耦合器的仿真设计
经验初值的仿真结果
定向耦合器的仿真设计
耦合器的参数优化
优化微带线线宽w(0.02-0.0508mm);和缝间距s(0.02-0.038mm)
插入损耗
耦合度
隔离度
定向耦合器的仿真设计
• 耦合度: 耦合端口3输出功率P3和输入端口1输入功率P1之比:
C10logP P1320logS31
dB[S(3,1)]
• 隔离度: 隔离端口4的输出功率P4和输入端口1的输入功率P1之比:
I10logP P1 420logS41 dB[S(4,1)]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原理
• 常用定向耦合器: Lange耦合器(交指耦合器) 应用于耦合较强的情况,通常设计为3dB耦合; 具有一个倍频程或更宽的带宽; 在平衡放大器、功率分配器和平衡混频器中有广泛应用。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原理
Lange耦合器基本工作原理
金丝焊接
① ② ③ ④ ⑤
90度相位差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原理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原理
定向耦合器基本指标
• 输入驻波比: 端口2、3、4都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1的驻波比:
(完整版)功分器、定向耦合器及应用简介
![(完整版)功分器、定向耦合器及应用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e9223669dc5022aaea009c.png)
功分器、定向耦合器及应用简介
编写:俱新德
西安海天天线技术支持部天线部 2005年12月
第一部分 功分器
1、T型功分器
图1.1所示为T型功分器,端口1为输入 端,端口2、3为输出端。如果输入、输 出端口的负载阻抗均为Z0,为了使输入、 输出端口均匹配,如图1.1(b)所示,必 须加一段特性阻抗Z01=Z0/ ,长度2 为λ/4 的阻抗变换段。
③端口1无反射。
第二部分 定向耦合器
2.1 分类
定向耦合器的对称性是定向耦合器的 重要特性,在分析和计算中经常利用对 称性。按对称性把定向耦合器分成三类, 如图2.1所示。
1类:沿X、Y轴均对称——完全对称 2类:沿X轴对称——部分对称 3类:沿Y轴对称——部分对称
按输出端口的相位差也分成三类:
图1.12和1.13分别为四功分器和三功分 器。
6、不等功分比功分器
在工程中,有时还需要使用一些不等功分比 二功分器。如在赋形基站天线阵中,需要用不 同功率给各辐射单元馈电,对不等功分比功分 器,按照端口之间的功分比与端口之间馈线特 性阻抗成反比的原则来设计相应的不等阻抗匹 配网络,来满足所需要的不等功分比。图1.14 为三端口微带不等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信号 由端口1输入,由端口2、3按不等功分比输出。
把Wilkinson功分器级联,可以进一步展宽它 的带宽。
对图1.3所示2级联功分器,在倍频程带宽内, 在端口1,VSWR≤1.1,在端口2、3, VSWR≤1.01,端口2、3之间的最小隔离度为 27.3dB。
图 1.4
多段功分器级联后,输入/输出端口的 最大VSWR的频率特性如图1.4所示。
T型功分器由于结构简单,既可以用同 轴线,也可以用微带线实现,因而在基 站天线阵中,大量用它作为馈电网络。T 型功分器的缺点是输出端口彼此不隔离, 因此也把T型功分器叫无隔离功分器。
【2019年整理】射频技术-功率分配器与定向耦合器 (2)
![【2019年整理】射频技术-功率分配器与定向耦合器 (2)](https://img.taocdn.com/s3/m/c8e5bb34bed5b9f3f80f1c36.png)
2 0 2
Te
2 A B C D
[1
j
2 j (1)] /
1 (1 j) 22
•同理可求得奇模的ABCD距阵并求得反射参数和传输参数
A C
B D
1 1
2
j
j 1
0 0
T0
1 (1 j) 2
•由此各支路出射波幅分别求得为
b1
1 2
e
1 2
0
0
b2
1 2
Te
1 2
T0
j 2
b3
1 2
二、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Wilkinson的特点
三端口同时匹配;分支隔离;三端口匹配时无耗; •Wilkinson的电路形式(等分)
•奇耦模式分析方法
归一化和完全对称 条件下的等效电路
(a)偶模等效电路 (b)奇模等效电路
(a)偶模等效电路
2
从右往左看
Zin
2 2
1
(b)奇模等效电路
-40
-60
-8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freq, GHz
•不等分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电路形式
重要计算公式
Z02 K2Z03 Z0 K 1 K2
Z03 Z0
1 K2 K3
R
Z0
K
1 K
K 2 P3 / P2
*《微波电路》p277, 《微波固态电路设计》p164
•(输出)
•幅度(-3dB) •相位(90°) •隔离 (隔离度) •损耗 (插入损耗)
•描述与分析方法 •I)散射参数
0 j 1 0
[S]
1
j
功分器-定向耦合器和混合环
![功分器-定向耦合器和混合环](https://img.taocdn.com/s3/m/b47ba1d75fbfc77da269b1a3.png)
⎡0 ⎢S [S] = ⎢ 12 ⎢ S13 ⎢ ⎣ S14
S12 0 S 23 S 24
S13 S 23 0 S 34
S14 ⎤ S 24 ⎥ ⎥ S 34 ⎥ ⎥ 0 ⎦
S12 + S13 = 1
将S12 = S12 e jθ
12
2
2
* S * S13 + S12 S13 =0
12
S13 = S13 e jθ 代入上式可得
⎡ S11e [S]e = ⎢ ⎣S12e ⎡ S11o [S]o = ⎢ ⎣ S12 o
S12e ⎤ ⎡ S 33e =⎢ ⎥ S11e ⎦ ⎣ S 34e S12o ⎤ ⎡ S 33o =⎢ ⎥ S11o ⎦ ⎣S 34o
S 34e ⎤ S 33e ⎥ ⎦ S 34o ⎤ S 33o ⎥ ⎦
∵ [a ]e
二、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是TEM 波传输线定向耦合器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有耦 合带状线和耦合微带线构成,具有反向耦合器的特点。 输出 (3) (1) 输入
θ (4) (2) 输出
图3-4 单节1/4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Hale Waihona Puke 1、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通常采用“偶奇模法”分析。 结构对称,散射矩阵为:
S12 0 0 S13
S13 0 0 S12
0⎤ S13 ⎥ ⎥ S12 ⎥ ⎥ 0⎦
♣设S13=0,则构成反向定向耦合器,有
S12 + S14 e j (θ
14 −θ 12 )
2
2
=1
12 14 −θ12 )
* S * S14 + S12 S14 =0
12
将S12 = S12 e jθ + e − j (θ
微波技术基础-功率分配器跟定向耦合器(2)新
![微波技术基础-功率分配器跟定向耦合器(2)新](https://img.taocdn.com/s3/m/50ce6bb66bec0975f465e2b5.png)
⎧Γe = − j 2 ⎪ ⎪Te = − j 2 ⎨ ⎪ Γo = j 2 ⎪ ⎩To = − j 2
⎧ B1 = 0 ⎪ ⎪ B2 = − j ⎨ ⎪ B3 = − j ⎪B = 0 ⎩ 4
2 2
⎡0 ⎢1 −j ⎢ [S ] = 2 ⎢1 ⎢ ⎣0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 1 0⎤ ⎥ 0 0 ? ⎥ 0 0 ?⎥ ⎥ ? ? 0⎦
⎧ B1 = 0 (端口1是匹配的) ⎪ ⎪ B2 = − j (半功率,端口1至端口2, ⎪ 2 相移−90°) ⎨ ⎪ B = − 1 (半功率,端口1至端口3, 相移−180°) ⎪ 3 2 ⎪ (无功率到端口4) B = 0 10 北京邮电大学 —— 《微波技术基础》 ⎩ 4
正交混合网络
¾偶-奇模分析方法
λ 8
正交混合网络
¾偶-奇模分析方法——偶模(e)电路
+1 2
Γe
1
2
Te
+1 2
1 2
A+ B −C − D Γ e = S11 = =0 A+ B +C + D 2 −1 (1 + j ) Te = S21 = = A+ B +C + D 2
λ 8
⎡ A B ⎤ ⎡ 1 0⎤ ⎡ 0 ⎢C D ⎥ = ⎢ j 1 ⎥ ⎢ ⎣ ⎦e ⎣ ⎦⎢ ⎣j 2
11
180°混合网络
¾180°混合网络特性
两个输出端口间可以有180°相移,也可工作于同相输出状态 从端口1输入,在端口2与端口3等分成两个同相分量 从端口4输入,在端口2与端口3等分成两个180°相位差分量 作为合成器使用,端口2与端口3输入的信号在端口1形成输入 信号的和,在端口4形成输入信号的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无耗 根据幺正性
设:
Microwave Technique
S12 S34 , S13 e j ,S 24 e j
实数 待定相位常数 (二者的关系式待定)
根据幺正性:
0 * S12 * S13 * S14
* S12 0 * S 23 * S 24
分支线混合网络具有高度对称性,任意端口都可作为输入
Microwave Technique
7.5.1 偶-奇模分析
推导思路: 利用奇偶模形式将分支线简化,并利用ABCD矩阵级联 得解ABCD与S参数矩阵元换算
对Z0归一化
Microwave Technique
偶 模
对称线
开路短截线 (2个分离的2端口)
Microwave Technique
输入口 激励V1
分析过程
结中心
匹配状态
输入端口匹配 由于三个端口对称则 所有端口均匹配
功率分配
散射矩阵
(非幺正)
则 输出功率低于输入功率6dB,一半的功率消耗 在电阻上 Microwave Technique
7.3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前两种功分器特点 无耗T型结分配器:不能全部端口匹配,输出端口之间无隔离。 电阻性分配器:能全匹配,但有耗,且输出端口之间无隔离。
Microwave Technique
微带T型结
7.2.1 无耗分配器
无耗T型结的传输线模型
在每个结的不连续性 处伴随有杂散场或高 阶模,可用集总电纳 B来估算能量存储
1 1 1 为使分配器与传输线匹配,则 Yin jB Z 1 Z2 Z0
若传输线无耗(或低耗),则 Z 0 为实数
V2e V
e 1
则
1 V V 0 V 1 jV0 1
jV 4
1 V0
又
Microwave Technique
2 2
2 ,V1e jV0 2
2
电路中线为电压零点
2.
奇模
Vg 2 Vg 3 2V0 ,V2o V3o
* S13 * S 23
0 * S34
* S14 0 * S 24 S12 * S34 S13 0 S14
S12 0 S 23 S 24
S13 S 23 0 S34
S14 1 S 24 0 S34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根据表4.2,ABCD与S参量转换关系
A B C D (1 j j 1) / 2 0 A B C D (1 j j j ) / 2 反射和传输系数 2 2 1 Te S 21 (1 j ) A B C D (1 j j 1) / 2 2 e S11
奇模
A B 1 1 j C D 2 j 1 o
0 0
反射和传输系数
T0
Microwave Technique
1 (1 j ) 2
奇偶模叠加
代入下式:
B1 0
j 2 1 B3 2 B2
1口匹配 2口得到半功率,-90°相移 3口得到半功率,-180°相移 4口无功率
Wilkinson功分器: 端口都匹配,输出端之间有隔离,耗散反射功率(有无耗的特 性)。 可制成任意功率分配的Wilkinson功分器
Microwave Technique
7.3.1 偶-奇模分析
微带形式的等分 Wilkinson功分器
Microwave Technique
等效传输线电路
对Z0归一化后对称形式下的电路结构
§ 7 功率分配器和定向耦合器
功分器和耦合器的基本特征
T型结功率分配器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波导定向耦合器 正交(90度)混合网络 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Lange耦合器 180度混合网络
Microwave Technique
功率分配器(功分器)(定向耦合器) 作用 用于功率分配或功率组合
B4 0
缺点:
理论值 实际?
由于有 4 波长的限制,分支线混合网络的带宽限制在10﹪~20﹪
可用级联提高带宽
Microwave Technique
结电容效应 补偿后的T分支
两种不同形式 的3dB电桥
例题7.5 S参数幅度与 频率的关系
无耗、互易和同时匹配 三者不能同时满足
(1)非互易 Sij≠Sji
无耗,匹配
环行器(circulator)
无耗
散射矩阵满足幺正性
两组解:
或
Microwave Technique
此时得出结果为:
S12 S 23 S31 0 S 21 S32 S13 1
S 21 S32 S13 0 S12 S 23 S31 1
3dB等功分 Z 0 50 Z1 Z 2 100 阻抗变换器
例题7.1
Microwave Technique
7.2.2 电阻性分配器
有耗网络
S 21 S 31 S 23
1 2
即为-6dB,一半功率都 消耗在电阻上
等分三端口电阻性功率分配器 特点:
三个相同的电阻
两个输出端口无隔离
功率顺时针流动
Microwave Technique
功率逆时针流动
(2)无耗,互易,非全匹配(1口和2口匹配)
无耗
散射矩阵满足幺正性
Microwave Technique
S13 S 23 (3)有耗,匹配,互易 即电阻性功分器,详见7.2节
20世纪40年代
耦 合 器
Microwave Technique
7.1 功分器和耦合器的基本特征 7.1.1 三端口网络(T型结)
功率分配器最简单的类型是T型结。 首先考虑任意三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在互易无耗情况下的性质, 容易证明,构成所有端口都匹配的三端口互易无耗网络是不可能。 当互易,无耗,匹配任意放宽一个条件则器件可以实现。
网络可剖成
Microwave Technique
x
0
e in e 2
Z2 , 若Z ① Z 2
e in
e Zin V0 2 偶模下2口匹配, Z 1,V 2V0 e Zin 1 ② 求解传输线上电压,令端口1处x = 0,端口2处x = 4
传输线上电压可表示为
x V e jx e jx V
无功率传送 (隔离口)
Microwave Technique
通常用下面三个参量表征定向耦合器:
耦合度 C 10 lg 方向性 D 10 lg
p1 20 lg 20 lg S 31 dB p3
① → ③ 传输功率
p3 S 31 20 lg 20 lg p4 S14 S 41
* * S12 S13 S24 S34 0
S12 S34 , S13 e j ,S 24 e j
给出相位常数的关系式
e j e j 0
2n
2
忽略2nπ,通常的两种选择
Microwave Technique
0,
Microwave Technique
完全失配的 单口网络
匹配的二端 口传输线
7.1.2 四端口网络(定向耦合器)
对于匹配的互易四端口网络有:
0 S 12 S13 S14
S12 0 S 23 S 24
S13 S 23 0 S34
S14 S 24 S34 0
匹配 r ① Z 若r=2则奇模下2口匹配, in 1,V2o V0 ,V1o 0 Zo 2
o in
全部功率都传送到 r 2 电阻上没有功率进入1口 至此,可得到奇偶模条件下Z和r的取值,(Z= 2 ,r=2) 此时,在奇偶模条件下2,3口均匹配
Microwave Technique
波导定向耦合器
正交(90度)混合网络
(自学)
正交混合网络是3dB定向耦合器,其直通和耦合臂的输出之间有 90度的相位差 微带线形式或带状线形式,也称为分支线混合网络(branchline-hybrid)
Microwave Technique
相差90°
S矩阵
0 j 1 0 j 0 0 1 1 S 2 1 0 0 j 0 1 j 0
激励两个分 离的模式
偶模: 奇模:
Vg 2 Vg 3 2V0
Vg 2 Vg 3 2V0
叠加 Vg 2 4V0 ,Vg 3 0
由此得出S参数,满足2,3端 口隔离要求(Z和r的值)
Microwave Technique
1.
偶模
Vg 2 Vg 3 2V0 ,V2e V3e , r 上无电流(不考虑r的值) 2
(1)对称耦合器:
2
(同相)
混合网络耦合器
差别:
参考面的选择 (2)反对称耦合器:
0,
(反相)
魔T混合网络 或环形波导
振幅α和β不独立
理想的定向耦合器只 有一个自由度
Microwave Technique
另外两种推导见书269页。
四端口网络的结论:
任何互易、无耗、匹配的四口网络是一个定向耦合器。 两种常用的定向耦合器的表示符号: 直通功率 (传输功率) 耦合因数 (耦合度dB)
Microwave Technique
推导过程
对于任意的三端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