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案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洞”等13个生字。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洞”等13个生字。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生字师:在上节课里我们认识了一位一百多岁的老屋爷爷,这节课再跟着字词的指引,去看看为什么这是一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先和峭壁上的爬山虎们打打招呼吧。

(学生开火车读。

)2.复习内容师:老屋已经活了百多岁了。

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为了让小猫有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它就再站一个晚上。

为了让老母鸡有个安心孵蛋的地方,它决定再站二十一天。

为了让蜘蛛有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它决定再站一会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课文的生字和主要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方式,既总结复习了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了学生学习的细胞。

二、新授探究一:方法总结,应用预测1.总结方法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的内容、生活经验,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预测可能会准确,可能不准确。

当然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自身的知识的积累预测故事下一个情节的内容。

2.实践预测快乐的向日葵田野里,一棵向日葵,仰起头,望着太阳微笑着。

一只小麻雀飞过来,对她说“向日葵姐姐,我的肚子好饿呀!可以吃一点你的向日葵籽吗?”向日葵露出灿烂的笑容,说:“当然可以,尽管吃吧!”小麻雀啄食着一颗颗香喷喷的葵花籽,叽叽喳喳地为向日葵唱起了歌。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第2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第2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印、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水泥路的美丽和作者对水泥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第二课时。

2. 课文内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路的美丽。

(2)学会本课生字,会用“印、印”等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2)感受水泥路的美丽和作者对水泥路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检查预习情况,复习生字词。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享对水泥路的喜爱之情。

(2)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合作成果。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2. 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路的美丽。

(2)学会本课生字,会用“印、印”等词语造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2)感受水泥路的美丽和作者对水泥路的喜爱之情。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印、印”等词语造句。

2.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课。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反思:(1)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2)对课文内容是否理解,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第二课时教案

22.父亲、树林和鸟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内容】感知全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优美的语句,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拆字法等方式,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以及“雾蒙蒙”等19个词语;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朝”等1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通过想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3.朗读课文,通过人物角色对比体会父亲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 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并做摘抄积累。

【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

听写课文中的生词。

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2.激疑。

师:上节课我们读懂了父亲是怎样观察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父亲、树林和鸟的故事。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从题目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关键信息。

同时,释题也是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给课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的,从而达到能给自己习作起一个恰当题目的目的。

二、新授探究一:巩固方法,精读“鸟味”。

1.带着疑问,再读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用上了想象、找有感受的词语等方法来读文章,仔细看看课后第二题,你能读一读文章第10到15自然段。

习作:《我来编童话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我来编童话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我来编童话》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童话的特点,掌握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创作一篇具有自己特色的童话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话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童话的特点:讲解童话的基本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的形象等。

2. 编写童话的方法:介绍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如选题、构思、编写、修改等。

3. 童话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童话的特点,掌握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创作一篇具有自己特色的童话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童话故事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讲解童话的特点:通过PPT展示童话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的形象等,让学生对童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讲解编写童话的方法:通过讲解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如选题、构思、编写、修改等,让学生掌握编写童话的基本技巧。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童话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编写一篇具有自己特色的童话故事。

5. 分享与讨论:小组间互相分享自己的童话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思:对学生的童话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来编童话》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 童话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的形象等。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

2. 生字词的学习:倒塌、倾斜、裂缝、摇摇欲坠等。

3.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老屋的形象,引发学生对老屋的思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5. 小组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6. 总结与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归纳课文的主题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2. 主要内容: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阅读理解与分析3.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屋的短文,要求使用至少5个生字词。

2. 小组作业:每组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份关于老屋的手抄报,要求内容包括课文摘要、生字词解释和插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教案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

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

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学习第一自然的。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金色的)3.你们见过这样的草地吗?(没见过)4.这草地什么时候变成金色的?(蒲公英盛开时)5.一朵蒲公英能把草地变成金色的么?找相关词。

(一大片、长满)板书:蒲公英草地6.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学习语文非常好的方法,同学们要学会用用。

(再读此段)过渡:这片金色的草地是我和弟弟玩耍的乐园,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你体会到了我和弟弟怎样的心情。

(快乐)3.我和弟弟是那么快乐,找出课文中分具体描写我们快乐的句子。

4..理解“一本正经”。

5.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

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婉转、仰望、自言自语、肯定”等词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文本中的对话描写,提高学生对人物心理的理解能力。

- 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对话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列宁善解人意的品质。

例如,在课文中,列宁发现灰雀不见后,他并没有直接质问男孩,而是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这里列宁通过这样的表达,既表达了自己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又给男孩一个自我认识错误的机会。

通过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列宁这种巧妙的处理方式,从而体会到列宁的善解人意。

2.2 教学难点- 体会男孩在听了列宁的话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课文中男孩的心理变化是比较含蓄的,从他最初抓走灰雀,到听到列宁的话后的犹豫,再到最后主动放回灰雀,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需要学生深入体会。

例如,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时的吞吞吐吐,就暗示了他的心虚。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3. 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到列宁公园看灰雀的情境中。

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公园,这里有高大的树木,翠绿的草地,还有可爱的小动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本教案是针对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读懂课文、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置知识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延伸。

前置知识准备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花卉生长的变化过程;2.掌握本篇课文所使用的词语,如“泥土”、“萌发”、“它们”等;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课前预习1.带着学生去校园中的花坛,观察花卉的生长变化过程;2.学生阅读课前阅读任务,自主总结相关知识点;3.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1.掌握花卉生长的变化过程;2.掌握本篇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如“泥土”、“萌发”、“它们”等;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课堂实施课堂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现场观察图片,学生阐述花卉的生长变化过程;2.阅读教材: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教材,然后进行小组探讨;3.语言学习:选取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4.集体回答:学生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题和发表见解;5.课文写作:要求学生针对本篇课文写出一篇700字以上的读后感。

课堂教学安排时间活动安排8:00-8:10 导入活动8:10-8:20 学生小组讨论8:20-8:40 教材解读和语言学习8:40-8:50 集体回答8:50-9:00 书写读后感课后延伸个人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比较观察的花卉变化,记录在笔记本中;2.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卉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花卉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集体延伸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外的园林公园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2.小组展示自己观察、摄影的作品,进行讨论和分享。

以上就是本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16金色的草地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6金色的草地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能够正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金色草地上的一次奇遇,以及他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

2. 生字词: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金色草地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用词语造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6金色的草地2. 教学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金色草地的图片或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 深入理解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能力。

- 能够仿照课文中的描写,进行简单的景物描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精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进行描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懂得珍惜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这需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中的相关描述,例如“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通过这段原文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草地颜色的变化与蒲公英花朵的开合状态密切相关。

- 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文中作者对草地的描述充满了好奇与喜爱,如“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种情感可以从作者对草地颜色变化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蒲公英花朵特点的生动描写中体现出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描写语句,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要像作者那样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还存在一定难度。

例如,作者不仅观察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深入探究了其背后的原因,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并掌握这种观察的深度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常见事物的变化,如树叶的颜色变化等,来培养他们的观察意识。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段及科目三年级语文授课教师时间课题及课时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学校名称授课地点教学目标设计学情分析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启示和点拨,通过朗读、思考、探究,帮助学生感受水泥道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习内容1、正确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美,通过对“晴朗”“凌乱”的理解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2、感受文章中的比喻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学情现状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乐于参与课堂的活动。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以及语言特点,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词语“晴朗”“熨帖”“凌乱”,进而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阅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文章语言美。

过程方法1、通过图片对照,感受水泥道的美。

通过贴枫叶来感受凌乱的自然美。

2、在朗读和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视察事物的习惯,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策略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培养善于视察生活美的习惯。

难点:掌握理解陌生词语的方法。

方式方法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示式、自主学习等教学策略,指点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媒体技术本节课使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学品;用课件授课;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丰富板书;使用枫叶图案来感受凌乱美。

教学流程结构出示图片初次朗读理解词语激发学习兴趣多种情势朗读,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感受修辞感情深化情境导入整体感知聚焦词语品味语言深入探究深化主旨深化感悟引导学生培养视察能力读准字音,感受文章语言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深化学习学生练笔习作评价评价方案设计课前检测【测评内容】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抓住细节,用一句话概括任务对海鸥的一片深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写日记》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写日记》第二课时教案

写日记第2课时【课时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写日记的乐趣。

2.通过修改进一步掌握日记格式。

3.逐步养成用日记记录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收集学生上节课完成的日记,了解选材内容和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顾日记格式1.投影展示一位学生的日记,指名学生对照着说说日记的格式。

2.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儿歌,引导学生朗读。

写日记小小日记写生活,正确格式要牢记先写日期和天气,再把正文写完整段落开头空两格,表达符号用正确写完以后再复读,日记成为好朋友。

二、组织交流,分享日记1.引导:写日记是一件快乐的事。

有时候,我们在日记中写的内容很有趣,或者很快乐,我们可以选择部分合适的内容与同学一起分享。

2.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愿意与同学一起分享的日记。

3.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的日记,准备与全班同学分享。

4.组织开展班级日记交流会。

(1)投影出示交流的要求:①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的日记与大家分享。

②日记的主人朗读自己的日记,做到声音响亮。

③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懂日记内容。

(2)各小组代表1台朗读日记,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3)教师指名交流,刚才同学的日己里都写到了哪些内容?(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指导日记的选材: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日记,有的写了发生在校园中的事情,有的写了发生在家中的事情,有的同学和我们分享的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故事,有的同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趣事....写日记就需要多留意生活,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想法等。

(5)请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日记,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如:有的日记写的内容很有意思,让人眼睛一亮;有的日记用上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让人听了印象深刻。

三、合作学习,修改日记1.选取一则日记,投影展示,请学生阅读,并互相讨论这则日记哪些地方写得很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2.组织学生交流。

(1)请学生说说这则日记写得好的地方。

预设1:这则日记记选取了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来写,读起来很有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

(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内容】感知全文,想象声音,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够背诵2-3段,积累拟声词,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1.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偏旁等方式,认识“奏、击”等8个生字以及“美妙”等22个词语;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妙”等13个生字。

2.对比想象、联系生活和朗读体会大自然不同声音的美妙之处,积累拟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了解课文的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了解课文的叙述的顺序。

2. 想象、联系生活和朗读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之处,积累拟声词。

【教学难点】1.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体会课文中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之处。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自然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

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齐读课题)师:还记得我们学过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吗?(预设:风的声音和水的声音。

)2.巩固拟声词。

出示:轻轻柔柔敲敲打打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哗啦啦唧哩哩淙淙潺潺师: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还记得他们吗?(1)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说说自己对喜欢的词语的理解,用词造句。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复习象声词:描绘事物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4)鼓励学生说一两个这样的词。

师: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感悟大自然。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读不完的大书》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读不完的大书》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读不完的大书》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2.理解把大自然称为“读不完的大书”的原因。

3.能和同学交流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自己读到了什么。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2.理解把大自然称为“读不完的大书”的原因。

难点能和同学交流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自己读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回顾课文内容。

“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____________,课文围绕这一写作对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二、读中感悟,品味语言1.学生自学第2~5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对其作适当赏析。

2.师引导赏析精彩句子。

(1)课件出示精彩语句:①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②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③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④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⑤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2)学生对上面的句子进行交流,体会其生动性。

(师重点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写景方法等角度去体会)(3)全班汇报,师小结。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学生齐读课文,画出文中仍不理解的句子,提出自己还有待解决的疑问。

2.全班交流,质疑问难。

3.师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

(1)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因为大自然中有赏不尽的美景和数不清的好玩的事物,这些事物能引发人沉思和遐想,所以说大自然就如同没有终结的画册和大书一样。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都读到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通用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通用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教案(通用8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篇1【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大家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板书:2花的学校)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4. 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书写。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5.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5.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自然现象。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大自然中的声音,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案)一、总体说明本节课是《大自然的声音》这一主题中的第二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不同声音,并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2.能够通过互动游戏,提高听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初步理解文字说明的意义,识记相关生词、词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善于听辨和用语言描述各种自然环境中的声音。

难点:让学生从声音中获得启示、透过声音看见自然,提高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入:老师播放自然声音,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启示。

2. 听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声音1.老师播放森林、海滩、田野、河流等自然环境中的声音。

2.老师提问:这些声音都是哪些动物发出来的?或者是哪些自然元素发出的?3.老师请学生个别或集体表述一下某种声音是怎么样的。

3. 观察自然环境1.老师请学生观察班级内的绿植或花草。

2.老师请学生说出他们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有关这些植物的事情。

3.让学生为自己所看到的自然界美景拍照,收集自然界美图。

4. 学生互动游戏1.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可以讲述一个环境,比如:小组A讲述海滩、小组B讲述森林、小组C讲述田野等。

2.老师设定如下游戏规则:每组依次发言,每次限时20秒,讲述该环境中一个声音和一件事物。

3.由其他组同学来回答所描述的环境、声音、事物是什么。

5. 带领学生写描述文1.老师提供图画或给定语料让学生写一段自己观察自然界的描述文,比如:春天里的河流是怎么样的?2.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描述文,并纠正学生在简短性和语言组织上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听、观察、思考、表述、写作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自然界不同环境中的声音和事物,并逐渐学会用语言描述和识别这些声音和事物。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图示、场景还原、角色演绎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习作 写日记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 写日记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写日记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写日记的基本格式;
2.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主题写出简短的日记;
3.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小安的日记》
2.PPT演示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阅读《小安的日记》,在黑板上展示出日记的基本结构,提醒学生日记的组成部分是时间、地点、心情、事件、感想五个方面。

2. 引进新知
老师可以通过PPT演示或黑板板书,详细介绍日记的格式,让学生了解到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模仿这个日记格式,写出自己的日记。

3. 集体创作日记
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日记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合作创作日记。

这是一个锻炼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的好机会。

4. 学生个人写作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写出自己的日记。

在写作之前,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事项并展示示范日记,引领学生进入写作状态。

5. 互检组卷
将同组学生互相检查彼此的日记,检查的细节包含的日记格式是否准确,语言表达是否得当等。

教学总结
本课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日记的基本结构和格式,并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重点时刻关注形式训练与实践操作,磨砺学生的写作技能。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知识目标•了解大树的特点和生命周期•掌握描述事物的方法和用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大树的特点和生命周期•通过模仿和创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时间教学内容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15分钟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树的特点20分钟模仿描述大树的方法和用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0分钟分组创作大树的描写作文,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通过问题互动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出现过哪些自然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孩子们喜欢在大树下上学?步骤二: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树的特点•利用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幼苗、成树、衰老、死亡等阶段。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大树的特点,包括树冠、树干、根系等,想象和描述大树在不同阶段的外观和状态。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简单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例如:大树的皮是厚厚的,像拐杖一样;树叶是绿色的,像小手掌一样;树枝和树干结实粗壮,像英雄一样强壮……步骤三:模仿描述大树的方法和用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给学生展示几组描写大树的文章或短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仔细观察,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篇。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文章或短文,模仿里面的描写方法和用语,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大树或景观。

•学生分组将自己的描述汇总讨论,评选出最好的一篇。

步骤四:分组创作大树的描写作文,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要求组内成员共同创作一篇关于大树的描写作文。

作文可以从生长环境、外观特点、生命历程、生态意义等角度进行描述,要求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情感真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你想知道什么?(翠鸟的外形、住处、捕食等) 3.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翠鸟的美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出示课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交流:外形、动作) 2.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采用翻阅工具书、借助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也可以请教你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3、学生自读自学完后,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4、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识字写字指导)5、抽生朗读课文并借助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小精灵儿童网站] (三)默读课文后给翠鸟上色,并根据自己的图画简单介绍翠鸟外形。

给学生翠鸟的图画,给翠鸟上色和介绍翠鸟外形。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朗读字词,看拼音写汉字(二)细读课文,感悟鸟美,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师:同学们真能干啊,掌握了生字词,真了不起!请你再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用你最棒的朗读方式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并在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你能行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文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师: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2.四人小组自学。

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腹部:赤褐色的衬衫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指导看图,思考:师: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 4.师:你能在这段话里发现几种颜色?从这些颜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师点拨: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

教育学生平时也可以做些积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

学生再读这一段。

5、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