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生命美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试论老子《道德经》中的生命观

读书心得——试论老子《道德经》中的生命观

读书心得——试论老子《道德经》中的生命观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追寻生命的长度、生命的质量以及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都想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生活过得更美好一些,人生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们都知道任何生命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条线段,可以小心谨慎地延长,但不可能无限。

所以我们希望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实现更多的目标、追求更大的价值,希望这些目标和价值让我们的生命“永恒”。

老子《道德经》中阐述了对生命观的理解和认识。

一、生命观的内涵谈到生命,中国传统文化指出,所有存在于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机和无机的个体都叫作生命。

生命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所持的态度。

具体包括生命观、苦乐观、公私观、义利观、荣辱观和幸福观等内容。

它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它要回答个人为什么要活着,应当怎样度过人的一生等问题。

人生观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它既是个人意识,也是群体意识。

由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生活境遇和文化素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千百年来,人们积极思考人生意义、人生价值和人生目的,无数专家学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出人生的终极答案。

有的人自我认知清醒,深知生命短暂,要在有限的生命做更大的贡献;大部分的人会谨慎对待自己的人生及他人的生命;还有的人随意对待生命。

从《道德经》五千字里,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人应该如何有效地度过自己的人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重人民轻个体的民本思想,重平等忌极端的处世哲学,重精神轻物质的个人修养之法以及重和谐忌纷争的与人相处的长久之道。

老子认为个人如果不胡乱作为,是不会让自己陷入艰难的处境的,纵观历史和现实,老子的这句话有多少人用事实验证过。

那么怎样处事不是胡乱作为,怎样做事符合生命的规律,符合自然运行的法则,符合“尊道贵德”的思想呢?二、《道德经》中的生命观老子《道德经》用五千字道尽天地运行之法则,人世运转之规律,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立于天地之间的人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才能长久得立身于世,运用怎样的处世哲学才能解决自身困惑和问题,掌握怎样的道理才能不困顿于生活和世事。

老子美学思想对构建生态文化的启示

老子美学思想对构建生态文化的启示

老子美学思想对构建生态文化的启示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老子的美学思想强调自然界的和谐美。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种和谐美反映在其著名的《道德经》中的“天地相顾,万物共生”这句话中。

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化而言,这启示我们要追求自然界中的和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

其次,老子的美学思想强调自然界的简约美。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精髓,不必过多装饰,就能体现出美的本质。

这种简约美反映在其著名的《道德经》中的“简之至美”这句话中。

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化而言,这启示我们要追求自然界中的简约,不要过度消费,不要浪费自然资源。

最后,老子的美学思想强调自然界的宁静美。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内在美,不需要外界的干扰,就能体现出美的本质。

这种宁静美反映在其著名的《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

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化而言,这启示我们要追求自然界中的宁静,避免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界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老子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当追求自然界的和谐、简约、宁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_老子_生命思想的现代意义

_老子_生命思想的现代意义
在追求全身避祸和保全自身的同时,老子还追 求超越生命,或者说主体的道德修养。“道大,天 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 老子指出,自 然是道的根本特性,天地人都要效法,表明他提倡 的是一种生活态度,进一步将人的生命意义提升至 与道、天和地三者并重的位置,从而肯定了人的价 值意义。现实中那些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人们,在实 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生命,就像老子所 言“: 死而不亡者寿”。
所以老子讲要“涤除玄览”。“ 涤除”是洗涤除去 灰尘,“玄览”是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孔子也认为看 一个人要一视二观三察。
四、培养谦逊、温和的为人处世方式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 与之争”,“不敢为天下先”,“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 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 之德”。[1] 这就是说,人应当有水一样的特性。有人 凭借这一点指责老子学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味退让,最终归隐山林之中,陷入自我封闭的境 地。事实上,老子思想不是简单的柔弱不争,他是 劝告世人为了自身的发展,不要逞强图霸,要避免 与别人发生正面冲突,无为而无不为,每后退的一 步是为了更大的进步。要收拾起自己的锋芒,不外 显,不咄咄逼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尘。”正如于丹先生所说的,要亚光不要亮光。一个 人如果太爱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恃才傲物,目空 一切,时刻想与人争高低,往往既不能有效团结周 围的人,也不能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与 老子“和为贵”的思想是一致的。在现代社会竞争 中,一个人如果不能谦卑,不肯做小石子,就得不 到大的发展。因此,老子告诉世人要“知其雄,守其 雌”,要“去甚、去奢、去泰”。
关键词: 老子;生命哲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B223.1

论老子的美学思想

论老子的美学思想

田建平 论老子的美学思想
以此。”在老子笔下, 道生万物显然是在混 沌之态中完成的。我们读这段话时, 就好象 在夏日薄云的午夜伫立中庭仰望十五的月 亮一 样。如 果把 月 亮 比喻 为 “道”, 那么 “美”就是我们仰望时感受到的“月色”。

道, 这是老子思想中至高的哲学范畴, 也是至高的美学范畴。它本身就是最高的 美学境界, 是一切美的源头, 是万物之美之 母。它最显著的哲学境界就是它的原始性、 自然性、纯朴性和混沌性。抽象性表明它是 至高的美的普遍法则, 混沌性则表明它是 万物之美的孕育和生产者。“道”当然也就 成为了老子美学思想体系的灵魂和核心。 在老子美学思想体系的园地上, 闪烁着一 颗颗光彩夺目的美学珍宝——美学的具体 概念。它们的有机关系形成了老子美学思 想体系的丰满血肉。
·97·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 会科学版)
1998 年第 2 期源自糊的, 所以说它又同时具有模糊之美。 西方美学大师黑格尔给“美”下的定义
是: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 黑氏 称之为绝对精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等, 它是黑氏哲学的最高范畴。而所谓理念, 黑 氏自谓: “理念不是别的, 就是概念, 概念所 代表的实在, 以及这二者的统一。”据此, 在提出最高的哲学本体范畴和美学本体范 畴, 以及该本体范畴的博大和伟大这点上, 老子竟比黑格尔早了 2000 多年, 而且老子 对这一至高的哲学兼美学范畴——“道”的 十分精炼( 整部《道德经》才 5086 字!) 的表 达简直令黑氏望尘莫及( 整部《美学》泱泱 达 100 多万字∀ ) 。黑格尔之《美学》无愧于 立论精深的鸿篇巨著, 而老子的《道德经》 也不愧连珠缀玉的美学经典。
道 ( 至高哲学兼美学范畴)

一 ( 美的整体)

浅谈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浅谈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浅谈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摘要]老子,道家思想及学派的创始人,其传承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同时,老子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以及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做具有重大的贡献。

在老子的哲学中,“美”是他的毕生追求并且还将“美”与他追求的最高境界——“道”相结合,诠释出了他对人性本真以及自然中的“道”的一种理想追求。

老子美学思想中展现的整体、含蓄、自然、以及柔弱性美,既表达出了其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对当代文学艺术中美学的发展以及现实社会的精神追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及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老子美学思想;文学艺术;“道”;自然美;审美理想1 引言老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老子美学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对中国现代的哲学与美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著名学者李泽厚曾经说过:“道家思想的发展相比于儒家思想及其他各类流派思想的发展都更注重于掌握文学艺术、审美取向以及创作标准的重要特点,这也使得道家思想对于现代文学艺术的影响更多的处于创作与审美这一层面。

”老子美学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他的审美思想规律被后世众多的文学艺术家逐渐转化为了永恒追求的审美思想境界[1]。

《老子》这一书籍里对于“美”的直接论述并没有多少,但有关美学思想的独到见解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依旧影响深远。

老子追求道的同时依旧将“美”作为毕生的追求,并将二者在同一层面上有机地结合,合为“美道合一”,而从这一结合中抽离出的本质即为人性上的“真、善、美”。

老子美学中的“美”主要体现为:天得道即万物清明的整体美、深奥而灵通的含蓄美、任由万物肆意生长的自然美以及水润万物而不逐名的高洁美,而在这些美的体现中“信言不美”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由此造就出了老子独特而又深刻的美学思想及内涵,使其对于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仍具有影响颇深的现实意义[2]。

2 老子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2.1 “天得一以清”中所蕴藏的整体美得道则万物清明是诠释整体美的一种体现,而整体美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原则更在艺术创造与欣赏的审美上有所体现[3]。

老子的生命思想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老子的生命思想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老子的生命思想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启示作者:魏艳琦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9期摘要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生命思想,尤为可贵。

今天重新审视老子生命思想的内涵,对于当代的生命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珍爱自己生命、珍爱他人生命和提升生命价值是老子的生命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其中,老子的生命思想对于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也非常重要。

所谓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1 珍爱自己生命老子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就是说,老子把人与道、天、地放在同等的地位,体现了他对人的生命的重视。

老子认为,人的生命要比名利、财富重要的多。

老子在《道德经》第44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意思是说,名利与生命相比较哪个最亲近?生命与财富相比较哪个最贵重?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较哪个更有害? 过于追名逐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过于聚敛钱财,必定会遭致惨重的损失。

老子否定重名利财富而轻生命的现象,告诫人们要从名利和财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做一个珍视生命的人。

老子认为,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就要防范危险,避免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老子在《道德经》第50章中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意思是说,据说善于保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

犀牛用不上它的角,猛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

老子美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老子美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一、 老子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一) “天得一以清” 的整体美 整体美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 也是艺 术创造原则, 更是审美欣赏原则。 在老子思想中, “道” 不仅是其哲学的最高实体, 也是其美学思想的 基本范畴。 “道” 决定了老子美学的价值取向和思维 方式, 其所体现出来的最为基本的内涵, 恰恰就是老 子对于宇宙万物的一种整体意识。 老子说:“道可道 也, 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 ”就是指 “道” 是 超越于常道, 强调 “道” 的整体性, 他认为 “天得一以 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
8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 9 卷
便能达到清明的审美境界。 在老子美学思想中, 柔弱 美是最本质的特征, 而 “虚静” 所体现出来的美则是 柔弱美的最深刻的内涵和最高的理想境界。
二、 老子美学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 一) 形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含蓄风格 老子美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含蓄性。 老子认为, 词并不完全能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而认识事物的美只能通过直觉把握, 这与西方的理 性美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特别 是后现代文学有着很大的影响。 老子美学的含蓄性特点对中国诗词文化影响特 别大, 与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欣赏水平息息相关。 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不论其 风格如何, 但他们通过精辟的言辞、 深刻的内涵、 浓 缩的形式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志向, 其所营 造的意境、 所抒发的真情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杰出 的代表有白居易、 元稹、 张籍、 杜牧、 温庭筠、 李商隐 等, 他们开创了当时唐宋文学特有的含蓄气息和隽 永无穷的韵味。 随着文学语言的不断发展, 到清末提 倡白话, 但诗歌、 小说并没有因为白话文而失去其含 蓄性, 相反它的含蓄性变得更加深刻, 如曹雪芹的 《红楼梦》 、 郭沫若的 《凤凰涅磐》 等, 这些作品通过凝 练的语言、 含蓄的风格道出当时的社会景观和人情 风貌。 在社会主义文学史上, 特别是建国后文学空前 繁荣,“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 新诗体 “朦胧诗” 的出 现, 使含蓄美在现代诗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其 含蓄性正是通过深刻的语意表达出来的。 随着后现 代文学的出现, 为含蓄美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含 蓄美在后现代文学中表现的正是一种 “妙象尽意” 的 文学微妙性和 “重旨复意” 的意蕴丰富性, 正是因为 其微妙的含蓄性和丰富的猜测性, 从而给人更大的 想象广度。 虽然这种含蓄美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 但 它开创了一种文体, 为以后文学美学的探索作出了 很大的贡献。 ( 二) 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自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 “自然” 在审美中的作用, 重视人 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审美思想对于现代中国山水画 及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山水画重在对自然山水的临写, 画家如果 不深入自然, 把握不住自然的内在之美, 就无法使山 水画生动、 传神。 老子的 “自然” 美思想为中国山水画 创设了一种纯朴的审美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 提高了 山水画的审美品位, 从而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风格和审美取向。 在老子 “道法自然” 思想的影响下, 画家注重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 追求自然而然的审

浅析老子美学的现代启发

浅析老子美学的现代启发

浅析老子美学的现代启发作者:郭思语徐士雯刘溢蒙王诗琪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9期【摘要】“道”支配着万事万物,“道”的特点是无为,那么万事万物的运行都应该符合“道”的规律,也就是“无为”。

所以老子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也就是老子对待美的看法,追求自然无为之美,不要过多的人工干涉。

【关键词】老子;审美;美学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为腹不为目故去此取彼”。

有很多人对老子有误解,认为老子否定艺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老子否定艺术,否定的是五色、五音这种有害人身体健康的艺术。

五音、五色怎么会影响人的健康呢?因为他们是作用于人感官的一种享乐之美,而且对于这种享乐,人们会无节制的追求,最终丧失理智。

比如说酒色、毒品,这些东西都是作用于人的感官,最终使人丧失理智。

五音令人耳聋,为了追求感官,把声音放到最大,耳朵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出问题。

而且这在当时是有医学根据的,晋侯当时生病了,求医于秦,秦派医和给晋侯看病,医和首先就指出要它节乐,不要烦手淫声,不要无节制的沉溺于声色的感官享乐之中。

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要因此而轻视生命。

根据这一点有人就得出了老子否定艺术、否定美,這绝对是一个误读,老子否定的是有害人身体生命的感官享乐。

老子否定了五色五音之美,提倡自然无为之美,这是一种朴素的、自然的美,而且这种美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不是肤浅表面的而是精神上的大美、致美。

这是老子的审美观。

这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有非常大的启发,尤其是有了后期技术以后,后期是为了让我们的作品更佳完美的呈现,我们改透视、调色、磨皮,这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达到一种最佳的自然效果。

但是很多人用后期不仅没能做到最佳的自然效果,反而违背了这一原则。

这一点多出现在风光领域,虽然好看,但是很假,最致命的是很多人都去模仿,使极具个人性的摄影语言艺术越来越趋同,抹杀了人的个性、艺术的个性,这是非常糟糕的。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被认为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代表,其核心概念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也被称为“顺势而为”。

老子认为,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涉,也不要过度追求功利,而是尊重事物本来的面貌。

他认为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以“无心”的态度去做事,顺从事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是人为地干预。

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抱着一种放松、闲适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不要过于执着,不要强求结果,而是顺着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做事,发挥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老子的美学思想老子的美学思想是无为思想的体现,他认为美是一种自然的、无心的状态,也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状态。

他认为美不是人为地追求,而是自在地存在,不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在的存在。

在老子看来,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有其美的存在和表现,我们只需要做到顺应其本来面貌,就能够感知到其中的美。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都是从它而来的,万物都有其本来的面貌,我们只需要抱着一种超然的、无心的态度去看待,就能够领略其中的美。

老子更加强调“道法自然”的思想,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自发自然的存在,而非由人类主宰。

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子主张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发挥事物的本来面貌,达到一种自然、无心的状态,这就是真正的美。

我的感悟在我看来,老子的无为概念和美学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高压力、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比比皆是,让我们很难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

而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则可以成为我们面对种种困难时的一种指导思想。

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加聆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活中的美好。

而且,它还对我们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种平静、宁静和自由。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无为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全部,有时候我们需要付出我们的努力,去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创造新的美的存在。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论文摘要:“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美学思想的重要观点,它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以及世间万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吸收老子美学思想的精髓并把它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

绪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音乐美学思想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与希腊,印度音乐美学三足鼎立的一门音乐学科。

当谈及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时,人们免不了会提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本篇文章我仅代表个人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谈一些自身的体会。

一·老子的简介及“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意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致力于“柔弱”“无为”的个人道德修养。

其主要着作《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着作。

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老子视其为化生万物的法则,其中包含了对美的重要规律即自由与必然,和目的与合规律的理解。

所谓的自然,即自来如此,本性如此。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毫无作为,而是指道孕育,衣养万物,并顺物之性让其充分发展,此外不再另有目的与作为。

“无不为”是说道由“无为”而成就了万物生命和世界之美,最终达到目的。

老子认为:人只有处处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自由。

深刻的意识到了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的统一。

如在《道德经》第34章这样说:“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不名有,不为主”指道化生万物而不另有别的追求,它不以造物主自居。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完全遵循万物之性而让其生长,此外不另有自己的目的与作为。

此即“无为”而正是由于“无为”道又达到了“无不为”成就了万物的生长和世界之美“成功遂事”最终达到了目的。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作者:于跃李妹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老子的美学思想做了简单论述,主要集中在对老子哲学体系中的美育思想的分析,对《老子》中一些独特的审美概念进行了阐释,并讨论了学习老子美学思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子;美学思想;道法自然;素质培养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45-02老子是先秦时期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在美学方面也有巨大的贡献。

他的美学观点不仅影响了他之后的思想家如庄子等,更是深深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道法自然”的传统也成为我们民族性的一部分。

一直到现在,他的思想依然影响着我们美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老子美学思想简述对于道家思想的研究,我们历来侧重于庄子。

但我们研究老子,虽然只凭着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依然可以说,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道家美学的创始者。

因为庄子对道家美学思想的阐释是以老子哲学为依据的。

“道”的概念在老子思想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如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2]。

老子所说的“道”是一切事物的源头,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法则,也是老子对美学最高的追求。

想要了解老子的美学思想,必须从其“道”的概念入手。

《老子》全书五千余字,“道”出现74次,频率最高,且全书大部分章节都是围绕“道”来写的。

“道”是最高的美学范畴,是真善美的统一,其他一切美好的概念都派生自此[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四十二章)“道”生万物的过程,同样可看作道发生出具体万物之美的过程。

其中的“一”,指美的整体。

“二”指阴阳两元素,可解释为美的整体是由阴阳两种美的元素或美的属性结构构成的。

“三”有几种说法,我认为在这里是指阴阳二气交合出的一种匀调、和谐的状态。

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二、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 当代价值
(一)“道法自然”与尊重规律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道法自然”:一是指“道”是以其本来状态 存在的,二是指”道“是因顺其固有态势运 行的。引申开来,前者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客 观性,后者揭示了事物运行的规律性。 “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启示我们要尊 重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尊重事物的客观 性和规律性,是人类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关 键。
(二)《老子》其书
1、《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 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 《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 法律、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中心范畴是“道”和“德”,其中“道” 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2、《道德经》中的“道” “道”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终极 根源;二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三是指社会人生 的基本准则。 “道”的基本特征:内涵的抽象性、特性的自然性、 存在的永恒性、功用的广泛性。
(四)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 之道
• 《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道德经》:“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 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二)“以奇用兵”与广告技巧


老子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 重、相互宽容;人对待社会要有关怀之 心和理性精神;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应 是征服,而应是敬重;人对待自己的生 命要善加养护,保持身心和谐。

浅论道家老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道家老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道家老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浅论道家老子思想及其深远影响【摘要】道家的产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围绕着这个思想体系又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范畴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大放异彩,并有着其深远影响。

汉、唐的统治者采用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

在现代,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对社会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时代背景老子思想道法自然无为深远影响统治者百姓生活一、老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息、战乱不止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快速发展,富有活力的时代,中国古代社会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在经济领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和耕牛技术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土地的私有化和土地所有者的经营方式的改变。

到了春秋中期,原来“籍田以力”的经营方式难以继续维持,于是各诸侯国相继采取了收取租税的方法。

这种经营方式的改变造就了大批的新兴地主,使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与农业的发展并行的是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独立的手工业者阶层和商人阶层,他们的活动使得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他们的强大加速了社会的分化,最终促成了社会性质和制度的深刻变化。

在政治领域和社会组织结构方面,出现了政权下移和旧有社会秩序的崩坏的现象。

旧有的社会组织结构,是西周建立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个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统治。

它实际上是封建宗法世袭贵族的统治制度。

起初成效良好,但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下降,逐步丧失了对天下的控制权,而诸侯的经济军事力量却逐步超越周天子。

诸侯的不断强大,造就了一批崛起的卿大夫们。

卿大夫们因为实力的增强,也逐渐不再听从诸侯的号令,由此政权不断下移。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摘要:“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思辨特征,而这一理论的奠基者即是老子。

生命之道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蕴:一是道赋予万物生命个性和成就了万物与世界之美,可见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二是道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化生、衣养万物并没有目的,但又成就了万物和世界之美,达到了目的。

关键词:老子道美无为无不为一、道是万物与美的本原老子认为:道化生万物不但赋予了万物不同的个性,而且提供了一个万物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让其顺性而长,各具形态,各显风采,于是宇宙也就成为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

因此,道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

如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意谓:道不但赋予的万物生命个性“德”且让其顺性成长,各具形态,呈现美的风姿。

又说“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王弼注:“无物而不济其形,是曰善成。

”可见道施万物,并让其各具个性与形态,这是道的本性。

正因为如此,才有万物和宇宙之美。

庄子把这一思想发挥得更清楚。

如《知北游》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道》篇说“天道”是“万物之本”,它“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个天地之“大美”是什么呢?在庄子看来,“道”化生万物、“无为而无不为”,不但是“美”,而且是“大美”——无限伟大和崇高的美。

《天地》篇赞美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大宗师》赞叹“天地之美”伟大得不得了:它“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还发现了“吾师乎!吾师乎”的感叹;《刻意》篇更是把它视为“众美从之”,即离开了它便无美可言。

可见老庄视“道”为万物和美的本原,是它化生万物的生命并赋予个性,使之生生不息,从而使世界形成为一个美的世界。

老庄的上述思想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源自远古先民对万物和自身生命运动的观察和体验。

我们知道,远古先民世世代代对周围世界观察、体验最普遍,而且对自身最重要的,便是万物和自身的生命运动。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体系涵盖了道家、政治学、伦理学、心灵哲学等多个领域。

而其最为人熟知的思想便是“无为而无不为”。

这一思想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当代仍然对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进行探讨和感悟。

一、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是指,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将其归于自身的本性,而不是强行干预,并让自己处于藏而不露的状态。

这里的“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强行干涉自然规律,让自然的力量自行发挥。

以此来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即使不做事也能完成事。

二、对“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的感悟1. 追求自然之美“无为而无不为”反映了老子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一切违背自然的行为都是不美的。

这使我想到了人类追求美的本性,人们所赞美的事物,总是具有某种自然或真实的美感。

而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活动,我们也可以追求这种自然之美。

2. 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无为而无不为”美学思想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我们应该要先认真对待,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去克服困难。

追求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也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引导、发挥自身的潜能。

3. 追求心灵上的平静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于工作和生活,烦恼不断,而“无为而无不为”却告诉我们,要追求心灵上的平静。

在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下工作和进行自身的活动,这样能够让人们的心态更加平和,有利于整体思考和判断,也有利于人们的自然成长和发展。

4. 意识形态的拒绝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追求更高效率和更高价值的生产过程,但这种追求往往是建立在意识形态的垄断和权力的集中上的。

而“无为而无不为”却告诉我们,过多的干涉反而会引发该事物的反弹,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此,这一美学思想的思考,最终是拒绝意识形态的独断式解释,避免人们的优越性和失误。

论老子生命美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老子生命美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老子生命美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赵以保
【期刊名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3)002
【摘要】老子美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本文只就老子美学思想中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笔者细读《老子》文本,发现老子对"生"和"身"这两个字使用频率很高,分别出现29次和23次,一共52次,仅次于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73次,老子52次反复论述"身"与"生",概括起来老子表达的思想就是"贵身"、"重身"思想。

本文就是从老子生命美学思想探源、生命美学思想具体体现、老子生命美学思想的当下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老子美学思想,以期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应用。

【总页数】4页(P128-131)
【作者】赵以保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义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3.1
【相关文献】
1.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2.老子"道法自然"之生命境界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命观
3.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4.谈《老子》中的生命思想及当代启示
5.老子美学思想的生命之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及现代价值转换的研究》

《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及现代价值转换的研究》

《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及现代价值转换的研究》一、引言老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具有深邃的智慧和广泛的哲学价值。

在现代社会,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和人类发展的困惑,重新解读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解读老子的思想,并探讨其现代价值转换。

二、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1. 道法自然: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即万物皆有其自然之道,应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生态美学的核心理念。

2.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以不干预、不强制的方式治理社会和自然。

这种思想方式在生态美学中表现为对自然环境的顺应和保护,不强求改变自然的本来面目。

3.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强调自然界的美并非外在的繁华与华美,而在于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在生态美学中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和整体美。

三、现代价值转换1. 生态文明建设: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应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生态文明。

2. 绿色发展: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在绿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应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美学教育: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思想对于美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美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四、实践应用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应借鉴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注重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城市绿化、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应遵循自然规律,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2. 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应遵循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同时,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3. 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可以运用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开发具有生态特色的文化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子 反 对 人性 的异 化 一 老
我 国古 代 有 着 丰 富 的关 于 人 性 论 的 理 论 , 岱 年 先 生 在 其 《 国哲 学 大 纲 》 性 论 一 章 中 总 结 了 中 国 古 代 丰 富 的 人 性 论 张 中 人 思 想 。然 而 , 老 子 》 书 只 字 不 提 “ ” , 《 子 》 书 来 看 , 子 是 坚 决 反 对 对 “ 性 ” 行 善 恶 区分 的 。老 子说 :天 下 皆 知 《 全 性 字 从 老 一 老 人 进 “ 美之美 , 恶 已 ; 斯 皆知 善 之 为 善 , 不 善 已 。 ( 章 ) 绝 圣 弃 智 , 利 百 倍 ; 仁弃 义 , 斯 ”二 “ 民 绝 民复 孝 慈 ; 巧 弃 利 , 贼 无 有 。 ( 九 章 ) 绝 盗 ”十 可 见 , 子是 根 本 反 对 对 人 进 行 善 恶 区分 , 他 强 调 “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 , 无 弃 人 ” 二 十 七 章 ) 思 想 来 看 , 子 有 着 一 种 坚 老 从 是 故 ( 的 老

] 8 2


门, 竟然 被 老 子 认 为 是 天 地 根 , 见 , 子 的母 性 生 殖 崇 拜 。诚 如 杨 义 先 生 所 说 :从 母 性 生 殖 崇 拜 到 谷 神 信 仰 , 子 所 发 掘 的 可 老 “ 老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 诸 子 中最 称 古 老 和 原 始 , 在 由此 他 触 及 宇 宙 根 本 和 人 生 的 根 本 , 宏 大 的 宁 静 中 寻 找 着 此 世 界 生 生 不 息 的 母 在 体 。 l “ ” 所 以值 得 崇 拜 , 是 因 为母 的创 生 功 能 , 母 意 识 的 实 质 是 对 母 性 创 生 能 力 的崇 拜 , 质 上 是 一 种 生 命 崇 拜 。 ”5 母 之 还 崇 本
老 子 甚 至 认 为 把 对 人 性 进 行 区 分 善 恶 , 是 社 会 混 乱 和 人 性 扭 曲 的根 源 , 以 老 子 说 : 故 失 道 而 后 德 , 德 而 后 仁 , 仁 正 所 “ 失 失
而 后 义 , 义 而后 礼 。 夫 礼 者 , 信 之 薄 而 乱 之 首 也 。 ( 十 八 章 ) 失 忠 ”三 老子 甚 至 反 对 过 度 的 声 色 感 官 刺 激 对 人 性 的戕 害 , 谓 “ 所 五 色 令 人 目盲 , 五音 令人 耳 聋 , 味令 人 口爽 , 骋 畋 猎令 人 心 发 狂 ” ( 章 ) 后 老 子 得 出 的结 论 是 “ 以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五 驰 。 五 最 是 故 去 彼 取 此 。( ” 十二 章 ) 不 是 说 圣 人 只 要 人 吃 饱 肚 子 就 行 了 , 切 的 审 美 和 艺 术 活 动 都 必 须 抛 弃 。王 弼 的 注 很 能 说 明 老 子 的 也 一 “ 身 ” 想 本 义 , 为 腹 者 以物 养 己 , 目者 以物 役 己 , 圣 人 不 为 目也 。 [ ( 所 谓 “ 腹 不 为 目” 其 实 际 含 意 是 指 人 不 要 过 贵 思 “ 为 故 ” ] P 为 ,
定 的 信 念 — — 尊 重 一 切 人 的 普遍 意 义 与 价 值 的人 性 观 。 老 子 可 以 说 是 个 “ 人 性 ” 者 , 为 只 有 保 障 人 人 都 能 做 到 任 其 性 超 论 认
命 之 情 , 要 矫 揉 造 作 , 可 能达 到 “ 治 ” 境 界 。所 以说 , 子 是 坚 决 尊 重 人 性 的本 然 情 性 , 对 人 性 的异 化 。 不 才 至 的 老 反
度 追 求 各 种 感 官 欲 望 的享 乐 而损 害 自 己的 生 命 。用 老 子 自己 的话 说 ,为 腹 不 为 目” 也 就 是 老 子 所 谓 的“ 其 心 , “ , 虚 实其 腹 ” ( ,三 章) 到“ 知无欲”不为外物所 累。实际上 , 子所谓 的“ 知无欲 ” 非要取消一切欲望 , 只是要根除那些有害于生命 的、 做 无 , 老 无 也 而
总 结 国家 存 亡 之 道 , 以及 个 体 成 败 、 存 的 道 理 。老 子 身 为 周 守 藏 史 , 这 些 历 史 经 验 非 常 熟 悉 , 十 分 看 重 。他 明 确 表 示 : 生 对 也
“ 古 之 道 ,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谓 道 纪 。 EJ 执 以 是 -2
二 、 子 生 命 美 学 思 想 具 体 表 现 老
《 子 》 书五 千 余 言 , 中“ ” 生 ” 分别 出 现 了 2 老 一 其 身 和“ 字 3和 2 9次 , 起 来 5 合 2次 , 次 于 老 子 哲 学 和 美 学 思 想 的 最 高 范 畴 仅
“ ” 3次 。老 子 5 道 7 2次 反 复 论 述 “ ” “ ” 概 括 起 来 老 子 表 达 的思 想 就 是 “ 身 ” “ 身 ” 想 。本 文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来 具 身 与 生 , 贵 、重 思 体 阐 释 老 子 的“ 身 ” “ 身 ” 想 : 贵 、重 思
V01 23 N o 2 . .O
21 0 1年 3月
M ar 2O1 . l
口 语 言 ・文 学 ・美 学 研 究
论 老 子 生 命 美 学 思 想 及 其 当 代 启 示
赵 以 保
( 州 学 院 义学 与 传 媒 学 院 , 徽 宿 州 2 4 0 ) 宿 安 3 0 0
[ 摘 要 ] 老 子 美 学 思 想是 极 其 丰 富 的, 文 只 就 老 子 美 学 思 想 中的 生命 美 学 思想 进 行 深 入 挖 掘 , 者 细 读 《 子 》 本 笔 老
原 始先 民生 命 意 识 的 觉 醒 有 关 。
母 性 崇 拜 在 老 子 思 想 中确 实存 在 , 母 ” 老 子 》 “ 在《 中先 后 出 现七 次 , 的 都 是 “ ” 指 道 。在 先 秦 诸 子 中 , 老 子 》 有 强 烈 的母 性 《 带
生 殖 崇 拜 的 意 味 。最 明显 体 现 在 《 子 》 六 章 :谷 神不 死 , 谓 玄 牝 。玄 牝 之 门 , 谓 天 地 根 。 玄 牝 之 门 , 老 第 “ 是 是 ” 即指 女 性 生 殖 器 之
生 命 美 学 思想 探 源 、 命 美 学 思 想具 体 体 现 、 子 生命 美 学 思 想 的 当下 意义 这 三 个 方 面 , 阐 述 老 子 美 学 思 想 , 期 生 老 来 以 老 子 美 学 思想 的 当代 应 用 。
[ 键词] 老子 ; 关 生命 美 学 思想 ; 当代 启 示 [ 者简 介] 赵 以保 (9 2 ) 男 , 学 硕 士 , 州 学 院 文 学 与传 媒 学 院教 师 , 要 从事 文 艺美 学研 究 。 作 18 一 , 文 宿 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老 子 生 命 美 学 思 想 探 源
任何 思 想 都 是 在 总 结 前 人 的 基 础上 发展 起 来 的 , 子 的美 学 思 想 也 不 例 外 。老 子 生 命 关 怀 思 想 是 与 其 史 官 身 份 密 不 可 老
分 , 是 上 古 神话 中 的生 命 意 志 和 原 始 宗 教 中 的生 命 崇 拜 思 想 休 戚 相 关 , 子 也 继 承 了 占代 典籍 中 的 生命 观思 想 。 也 老 ( ) 子 的 史 官 身 份 一 老
过 度 的 欲 望 , 谓 “ 私 寡 欲 ” 十 九章 ) 不 为 外 物 所 役 , 而 保 持 人 的 生 命 的 自 由 与 和 谐 。所 以 , 子 美 学 是 以 不 违 逆 人 的 生 所 少 ( , 从 老
老 子 的 思 想 中有 很 多 是 对 前 人 经 验 、 慧 的吸 收 和 利 用 。 如“ 柔 尚 弱 ” 想 ,尚 书 ・皋 陶谟 》 就 有 “ 而 立 ” 智 贯 思 《 中 柔 的说 法 ; 还
像《 尚书 ・ 禹谟 》 大 中就 有 “ 满招 损 , 受 益 ” 说 法 , 响 到 老 子 的 “ 下 不 争 ” 谦 的 影 谦 的思 想 ; 比 如《 易 》 还 周 中也 有 大 量 的 “ 下 不 争 ” 谦 思 想 的 记述 ,乾 卦 》 三爻 辞 日 :君 子 终 日乾 乾 , 惕 若 。厉 , 咎 。《 》 认 为 一 个 人 做 到 了谦 , 可 以 不 往 而 不 利 。其 爻 《 九 “ 夕 无 ”谦 卦 就 辞 日 :谦 , 。_( 可 见 , 国古 代 很 多 典 籍 中 已 经 有 了 丰 富 的生 命 保 全 的 思 想 , 子 在 其 基 础 上 做 了 一定 的 提炼 和 升华 。 “ 亨 ”3 ” 】 我 老
第 2 3卷
第 2 期
长 春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r a fCh n c n Uni e st c n l g ( o i lS i n e ou n lo a g hu v r iy ofTe h o o y S ca ce c sEdi o t n) i
作 为 周 守 藏 史 , 子 熟 悉 历 史存 亡 、 衰 , 感 生 命 的价 值 和 意 义 。《 书 ・艺 文 志 》 老 盛 深 汉 中记 述 道 家 思 想 渊 源 :道 家 者 流 盖 出 “
于史 官 , 历记 成 败 、 亡 、 祸 、 今 之 道 , 后 知 秉 要 执 本 , 静 以 自守 , 弱 以 自持 。 存 福 古 然 清 悲 ” ” 史 官 文 化 注 重 历 史 经 验 的传 承 ,
文 本 , 现 老 子 对 “ 和“ ” 两个 字使 用 频 率很 高 , 别 出现 2 发 生” 身 这 分 9次 和 2 3次 , 一共 5 2次 , 次 于 老 子 哲 学 的 最 高 范 仅
畴“ ” 3次 , 子 5 道 7 老 2次 反 复 论 述 “ ” 生 ” 概 括起 来 老 子 表 达 的思 想 就 是“ 身 ” “ 身 ” 想 。 本 文 就 是 从 老 子 身 与“ , 贵 、重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