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2024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在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
其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
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此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专业人员匮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服务的发展。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应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网络,包括图书馆、文化站、电影院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等,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
2. 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等。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应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服务队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2000字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农村社会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
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政府提出了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目标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
为此,本研究旨在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文化传媒机构、文化场馆、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文化产业、文化活动等。
调研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观察。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当地农村居民,主要了解他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反馈。
专家访谈的对象为农村文化服务领域的专业人士,主要了解他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评估和建议。
实地观察则主要是对农村文化活动的现场参观和记录。
三、调研结果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不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
例如,很多农村地区没有文化场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传媒机构的覆盖范围不广,文化信息的传播难度较大。
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多样性另一个问题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文化服务都是以电视剧、电影、传统闹戏等为主,其他文化形式的供给比较少见,这使得农民对其他文化形式的接触和了解较少。
3. 农村文化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农村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态度都有待提高,这会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改进和完善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和完善的建议:1.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
只有建立完善的设施和机制,才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2024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更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研究,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站等。
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等。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1. 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异和城乡差异。
2. 服务内容单一。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多以传统文艺活动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 专业人才缺乏。
农村地区文化人才匮乏,尤其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文艺工作者和活动组织者。
4. 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难以满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1. 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和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创新服务内容,丰富活动形式。
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等,拓展服务领域和形式。
3.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地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4. 多元化投入,确保资金来源。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牧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民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研究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牧区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了一批文化活动场所,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民牧民提供了参与文化活动的平台。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农村牧区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团体和文艺作品,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部分地区缺乏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其次,文化服务内容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农民牧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此外,农村牧区文化人才匮乏,制约了文化服务的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文化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农村牧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缺乏必要的文化设施。
这导致农民牧民无法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限制了农村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服务内容单一当前,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主要局限于传统的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舞蹈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牧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单一的文娱活动已难以满足其需求。
(三)文化人才匮乏农村牧区文化人才匮乏是制约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原因,优秀文化人才难以引进和留住,导致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力和活力。
四、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文化活动场所,为农民牧民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汇报人:2024-01-05•引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录•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结论01引言1 2 3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资源不足、文化活动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调查背景了解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参与情况。
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村,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调查对象包括农村居民、村委会、文化站等相关人员,以全面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状况。
02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农村文化设施数量01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农村文化设施数量有所增加,但总体上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文化设施质量02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老化、破损,需要维修和更新。
文化设施使用情况03部分设施使用率不高,需要加强管理和运营,提高使用效率。
文化活动种类农村文化活动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民俗活动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活动参与度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
活动组织管理部分文化活动组织管理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
农村文化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人才数量人才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部分文化人才素质不高,专业技能和知识需要提升。
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03020103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化设施建设不足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但目前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详细描述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导致村民无法享受到文化服务。
同时,已有的文化设施也存在陈旧、落后等问题,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
目前农村的文化活动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年缩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文化是每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一面重要的旗帜。
因此,建立全面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推进农村文明进步。
二、调研概况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调研时间为一个月,调研地点为中国各地的农村地区。
我们使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和分析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调研,我们总共收到了200份问卷和10份深度访谈的数据。
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得出了一些发现和结论。
三、发现和结论1. 文化设施的建设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始了文化设施的建设。
比如,在一些乡镇,政府已经建造了图书馆和文化设施,学校也开办了一些文艺和体育课程。
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文化设施短缺的情况,需加强投入。
2. 文化活动的丰富性我们发现,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非常重要。
在一些地区,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举办各种文艺、体育、科普等方面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地方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重复性比较高,需要加强创新。
3. 文化服务的普及性一些小乡村里的居民,文化服务的覆盖不够,需要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尤其是在一些社会公益项目上。
比如,流动图书馆、文化进万家等等,可以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4.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乡村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些地方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已经开始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需要在未来更加深入地开展工作。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我们的发现和结论,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和展望:1.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4篇)农村文化建设篇1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
20xx 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
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
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
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
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
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
20xx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
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
20xx年共放映数字电影20xx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分析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
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
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内容单一、覆盖面窄、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1. 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2. 覆盖面窄。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3. 人才短缺。
在乡镇级别及以下地区,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4. 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于乡镇级别以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 多元化服务内容。
要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丰富服务内容。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更多乡镇及偏远地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3.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开展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乡镇级别以下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4.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乡镇级别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营机制,加强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对策1. 加大领导投入力度。
领导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领导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积极投身其中。
3. 创新服务模式。
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在线展览等,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篇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推动文化阵地、文化人才等工程实施,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我们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下,于8月中下旬就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中,我们听取了附海镇、匡堰镇和崇寿镇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市文广局、财政局、人事局、文化商务区指挥部等市级部门和部分街道分管负责人、基层综合文化站负责人、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镇的综合文化站和村落文化宫建设情况。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估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文化阵地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传播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是全市文化设施渐趋完善。
市体育馆工程基本完工,陈之佛艺术馆竣工开放,文化商务区文化公建群项目顺利推进。
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全省领先,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20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创建特级站11个、一级站7个、二级站2个,建立农家书屋297个、文化明珠企业104家、基层文化宣传阅览点500多个,设立图书流通站70个。
二是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实现每一行政村(社区)每年2场戏剧或文艺演出、每月1场电影的目标,每年组织高水准文艺演出50场次以上,推出“三北讲坛”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各类文化论坛、文化节庆活动的名片效应逐渐积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延伸到468个基层服务点。
三是文化政策机制不断完善。
制定出台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形成“1+9”的政策体系,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2015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文化发展资金用于“七大工程”建设,各镇、街道均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
农村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3篇农村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一、建设情况(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县有25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建设了文化站,以文化站的建设标准配备了设施设备。
到目前,在4个乡镇建立了省级乡镇文化示范站。
以4个省级文化示范站为点,以点带面,带动其它乡镇文化站共同繁荣,促进我县农村文化全面发展。
目前我县建设了3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功放、音响、调音台、话简等唱歌设备;在活动室里还可以读书看报、玩棋牌等活动。
以后逐渐增加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数量,并赋于更多的功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更广。
(二)农家书屋建设我县共有14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管理员。
每个书屋配书1300多册,光盘100多盘。
每年都要补充新书,以符合百姓的需要。
(三)体育场地建设情况目前,我县在乡镇、村共建设了52个标准篮球场,76个健身路径。
有效地满足了老百姓健身的需要。
(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情况近几年我县在143个行政村放映电影约1800场次,满足了群众看电影的需求。
今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放映了《永远的焦裕禄》、《孔繁森》、《生死决择》等群众路线教育影片,有力地宣传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二、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一)工作举措。
一是为确保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顺利推进,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文体广新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着眼于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文化建设方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从硬件和软件是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促进了全县文体事业向纵深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从县到乡镇和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果。
在免费开放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的同时,逐步开放健身房、公共电子阅览室,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全县25个乡镇的文化站也免费开放,143个行政村的图书室免费阅读,给乡村带去文化的精神食粮。
农村公共文化调查报告
农村公共文化调查报告1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改进和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
没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就谈不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
农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具有与城里人均等的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开展文化创新而且其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
这些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它经过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和运营,使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有效保障,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改进。
当前X县设有1个省标准文化馆和1个国家三级图书馆,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文化宫、有县剧团、影剧院、电影公司各1个,(营运不景气);全县12个乡镇1个管委会有综合文化站15个,全县已揭牌的村级文化活动室57个,总体来看,全县农民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已具雏形。
全县近一半以上的村都陆续在修建公共文化中心,已初步建成了基层党建远程教学C级站微机房,形成了书报刊、文化娱乐、音像、电影、文艺演出、印刷、艺术培训、宗教庙会等文化市场;同时县政府强化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设,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充分保证了我市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2、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宣传文化部门每年都经过“三下乡”、艺术节、旅游节、文艺汇演、艺术展览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近几年来举办的消夏旅游节、龙门洞祈福大会、八渡春季山花旅游节、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亮点展示会,县直机关七一建党歌咏大赛、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型社火游演大赛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0多场,年举办书法,绘画、摄影、民间工艺制作收藏各类展览13多场次,参与群众近30万人次;镇村每年开展群众文体活动50多场,举办文化科技培训班30多次;东西城社区以广场歌舞健身文化和村镇文化为重点,组织了秧歌队、体操队、太极表演队、夕阳红艺术团,开展农村文艺调演、计生普法宣传巡演、党风廉政专场演出等多场文艺活动。
有关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篇1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1、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围绕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420多万元,完成了榆山社区和锦水社区及安城乡、洪范池镇、孔村镇等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为全县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起步良好。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迈进。
全县2个办事处和6个乡镇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率达100%,为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村文化大院建设渐成规模。
我县共有365个行政村,截至20xx年底我县文化大院建有率达到70%,为促进全县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按照省、市统一要求,我县建设完善了县级分中心站点、乡镇基本型站点、村级基本型和扩展型站点。
县级分中心站点由市里统一购置设备,将原来图书馆的普通阅览室改为拥有2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并配有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其具有加工、存储、整合、传输信息资源的功能,使我县图书阅览实现真正的网上阅览。
乡镇、村基层站点与镇、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实行一个场所,两个牌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2024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村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研究,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例如,图书馆、文化站、广播电视等设施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覆盖。
其次,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
各种文化活动如农民画展、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
此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和需求。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尽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利用不够合理。
一些地区的设施建设过于集中,而一些偏远地区的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此外,部分地区对设施的利用不够充分,导致资源浪费。
其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差距。
一些地区的文化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才缺乏。
一些地区的文化工作者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 优化布局和利用: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布局,确保设施的覆盖面广且利用充分。
同时,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2. 丰富内容和形式: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兴趣,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农民文艺比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增强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牧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
然而,农村牧区的文化服务建设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构建和完善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牧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策略,以期为农村牧区文化服务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级政府对农村牧区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为农民牧民提供了更多获取文化的途径和平台。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覆盖面不够广,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牧民仍无法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服务。
其次,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农民牧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此外,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员缺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挑战与问题(一)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是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农村牧区文化服务的投入往往不足,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二)人才短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专业的文化人才来支撑。
然而,由于农村牧区经济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优秀的人才往往不愿意到农村牧区工作,导致专业人才短缺。
(三)农民参与度低农民是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
然而,由于缺乏组织、缺乏活动等原因,农民的参与度较低,无法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四、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与建议(一)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内容的丰富性。
(二)培养和引进人才政府应采取措施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文化人才,为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
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近万份。
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
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
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xx罗江、美xx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2022年至今,共放映电影210场,为农民送戏40场,举办文艺活动12场,既满足了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
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
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2022年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
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
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2024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对于保障广大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和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体系化建设与综合分析,以更好地服务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如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等设施的建立和升级。
同时,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如文艺演出、文化节庆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挑战1. 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导致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均,农民享受的文化服务水平存在差异。
2. 服务方式单一:一些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仍以传统的线下服务为主,缺少创新性的服务方式,如线上服务等。
3. 服务内容单一: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服务内容仍以传统文艺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文化服务。
2. 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线上服务,如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等,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3. 丰富服务内容: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发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项目,如举办乡村文艺创作、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等。
五、建设途径与实践为了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区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建设途径和实践措施。
具体如下: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运行。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其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全面构建和谐双清的需要,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段,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安排,由我部牵头,区文化体育局和各个乡镇办事处共同参与,以召开座谈会、现场考察等形式,在全区全面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上取得了较大成效。
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我区是全市的老工业基地,通过抓住省、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的机会,将企业所拥有的文化场所向社区移交,变一家所有为大家所用,大大增强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承载能力。
据统计,我区仅企业移交文化设施就新增加平方米。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也给文化市场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我区新建了全市最大的魏源文化书市,积极配合市里改扩建双清公园,这标志着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家基层文化书屋、文化场所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城乡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友,正逐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精品不断。
打造了“邵水河音乐之夜”的群众文化品牌,开展了“迎奥运、庆奥运”、“建区十周年”等各个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城东乡百合村荣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我区多次被评为省、市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同时我区近年在全国及省级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频频获奖,也为双清文化事业发展增辉添彩。
三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我区农村现有乡镇文化站6个;有组织的民间演出队23个,其中龙灯队11个,腰鼓队8个,业余剧团2个,龙舟(狮)队2个,农村文化活动向经常化、多样化、规范化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自查报告(二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自查报告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加强文化站建设,在新乡政府大院内成立了综合文化站,初步解决了乡文化站的办公活动场地。
配备了5台电脑。
采购了各种声乐器材。
已在7个行政村建成了7个农家书屋。
有2个行政村已基本全面覆盖了有线电视网。
2、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全乡共有文化站工作人员一人,农家书屋7个,并配有管理员。
目前,全乡组建了舞龙队,秧歌队、老年人协会等文艺队伍,引导组织他们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乡的文化活动在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开展,每年全乡7个行政村共送戏下乡14场,放电影7场;组织舞龙队进行巡回表演活动,同时村文艺爱好者在重大节假日、春节期间,自发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活动。
如秧歌舞、打腰鼓、和舞龙等文艺活动。
4、体制、机制运作保障情况。
目前,本乡有文化站工作人员一名。
按照标准,每个行政村配备了一名文化管理员,乡综合文化站集中对其进行图书管理、文化开展、电脑操作知识等方面培训,便于管理员对村内文化设施和人员进行管理,配合乡综合文化站正常开展工作。
5、近三年来乡、村级文化活动经费投入情况。
乡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公共文化这块难以顾及;我乡经费本来就困难,没有精力来办群众文化;农村集体经济所剩无几,无法投入文化活动;社会捐助缺乏必要的投入机制,有钱不愿投入,使农村文化经费十分匮乏。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农村基层仍然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的问题。
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硬性考核评价机制,推进文化跨越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
(二)经费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为各文艺队伍提供必备的演出服装、乐器和音响等保障。
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大多是自发性,举行大型活动靠集资化缘形式来开展的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
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
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
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
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
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一. 引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在农村地区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高质量、便捷、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娱乐生活和精神幸福感。
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持续重视,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本报告通过对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与借鉴。
二. 现状分析2.1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调研数据表明,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很多地区仍存在不足。
据调查,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相对欠缺,且配置不均。
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公共文化设施,甚至连一间小型的阅览室和图书馆都没有。
2.2 农村文化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农村地区大多数公共文化服务都是以文艺演出为主,存在着文艺节目单一、时长短、内容单调等问题。
同时,农村居民的诉求也在逐渐变化,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同时希望可以更多地享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的福利。
2.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协调在很多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之间互相独立,缺乏协调。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中。
例如,农村医疗、教育等服务项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 改进措施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建设更多的图书馆、文化广场、阅览室等文化设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2 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在文化服务内容方面,应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拓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之外的文化活动。
3.3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统筹协调机制为了实现公共服务之间的有机融合,国家应建立更高效的协调机制,消除不同服务之间的壁垒,并实现服务之间的互相补充,促进资源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作者:华文建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文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机遇期。
深入农村调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遂昌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在结合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县城和有关的乡镇、村,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遂昌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
我县是丽水市贫困山区县,文化设施较为落后。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增长较快,但文化事业没有能够与经济发展同屏共振。
纵向相比,我县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
横向相比,与丽水市一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我县“三馆”建设推进缓慢,连基本的排练场地都没有;图书馆、文化馆面积狭小、设施陈旧、内部设施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均达不到省级最低标准。
为搞好我县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发展规划,近期,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并对县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总工会等设施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正在筹建中,扭转了我县原文化设施陈旧的局面。
同时也活跃和丰富了我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地位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县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相继投入使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乡镇文化员专职不专干情况比较突出,全县文化员中,绝大多数文化员被乡镇聘用从事行政或驻村工作,本职文化工作却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影响文化站正常运行。
乡镇文化站专业人才缺乏,加上主管部门业务培训少,在职的基本是八、九十年代转正的农村招聘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人才青黄不接,工作缺乏活力。
二是无钱办事。
由于管理和运行经费不足,导致乡镇文化站运行困难,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难以保障群众均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三)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参差不齐。
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一方面,经济发展基础好的乡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如人口相对集中的妙高街道、石练镇、北界镇、安口乡等几个大的乡镇的行政村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就较为完善,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得较为丰富,群众对文化生活也较为满意;另一方面,经济落后的地方,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就较为落后,文化活动缺乏人气,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虽然我县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部分已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高。
农家书屋建成后,图书出版物及报刊杂志更新不到位,图书管理员的待遇无资金来源。
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图书的借阅率不高。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等现象;二是受经济条件制约,财政用于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比较缓慢,县乡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力度不足,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物质基础,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要条件。
县委、县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强化县、乡镇、村工作責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的思想,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措施上落实。
要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营造推动我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全县应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在继续推进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觉兼顾乡村普及性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城乡发展规划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满足重点人群的文化需求,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象的设量上,要重点关注弱势或困难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和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
这就意味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必须下移。
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领域,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不断改善弱势或困难群体的文化生
活条件,最终满足全体人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流程
进一步改变原有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自上而下”为主的决策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链,不断改善供给环节,优化供给流程,提高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水平。
一是要大力看着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调查,在政府主导的框架内,突出“按需供给”的理念,构成政府主导与民众需求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机制。
二是构建公共文化资源库。
根据不同区域民众的文化需求特点及文化资源优势,积极进行公共文化资源的梳理、分类与结合,建成适合各地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源库。
三是要优化配送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文化资源配送体系,优化配送流程,确保公共文化资源运行有效、配送到位。
根据人口密度与布局建立不同级别的“文化资源配送服务点”,对接上下游的公共文化资源,实现网点的点对点直接配送,确保高质量的文化资源能够及时、快速地抵达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