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毛概第六章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15版)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 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3亿人共同奋斗,一 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 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谢谢大家!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郑晓光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什么是社会发展战略?
社会发展战略就是根据本国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各种条件和因 素的分析、估计和判断,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全局作出的根本性、长 远性的规划。
意 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伟大胜利
是中华名族发展 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是人类历史上 的一个奇迹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 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 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 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在1955年3月21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开幕辞中,首次提出中国 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 者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 主义国家。 “我们在整个世界上, 应该有这个责任超过美国、 赶上英国。如果不能超过美 国,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 大,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 的球籍。”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 (人均4000美元)
富强 小康 温饱
(人均800美元)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作者:王青媛来源:《卷宗》2017年第16期摘要:中国道路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的;中国梦是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之梦。
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关键词:中国道路;中国梦;十八大1 概述(一)“中国道路”的提出“中国道路”是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及的,他认为鉴于我国特殊国情,不能搬抄外国模式,中国道路命题和主题的提出则要追溯到十二大开幕式的邓小平讲话。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道路”的实质与内核。
(二)“中国梦”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并将其界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是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致使中国几近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
从此,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强烈愿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
正是在这充满希望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所谓“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崛起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这条道路,是不仅是一个奋斗、创造、积累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再奋斗、再创造、再积累的过程。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都是不断地奋斗、创造、积累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中断,就意味着现代化的中断,只要这个过程逆转,就意味着现代化的逆转。
显然,中国道路与苏联和俄罗斯的大转折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因而,就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和现代化的结果。
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报告知识竞赛(满分答案)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知识竞赛试卷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开始答题:1.__C 2012年11月8日__,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__B 全面建成__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3.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__B 开放型__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4.我们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__A 基本理论__、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5.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__C 时代特征__相结合的产物。
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C第一要义___。
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_B基本要求__。
8.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__B指导思想__。
9.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_B核心立场__。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_C精神实质___。
11.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_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_。
12.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__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__,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3.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__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直气壮地反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或“左”或“右”两种错误思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梦; 道路选择[简介]杨沂柳( 1984—) ,女,山东沂水人,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
什么是中国梦?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随后又指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1]P2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两段论述,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梦,特别是理解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实现中国梦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必须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然,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或“左”或右两种错误思潮,必须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它是我们党长期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回顾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民主革命救国的尝试,到资本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败,再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新成就,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振兴民族的必由之路。
结合中 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

结合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中国梦:内涵与实现途径》“中国梦”,这个词汇自提出以来,便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它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和期望,成为了我们奋斗的强大动力。
那么,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究竟是什么?又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实现呢?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丰富而深刻。
首先,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
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强大、科技的领先,还包括政治制度的完善、文化的繁荣以及国防力量的巩固。
我们渴望看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话语权,能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然而,在近代以来,我们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实现民族振兴,就是要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信,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再者,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发展最终要落脚到人民的幸福生活上。
人民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还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教育医疗的公平可及等多个方面。
只有当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中国梦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多元而复杂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向。
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的。
它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引领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国家的进步。
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浅析“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浅析“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作者:郑阳宁杨扬罗中华来源:《祖国》2016年第20期摘要:中国梦饱含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一致性,饱含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梦想的统一,蕴含着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成为现实的根本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关键词:中国梦途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的,其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为了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寻找出正确的途径。
随后习近平又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能够摸索出这条道路,是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伟大的实践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反复探寻,,是在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积累了中国名族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所在201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他同时强调了“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因此,只有认真了解群众的需求,了解广大群众最需要什么,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想要实现真正的“中国梦”,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群众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和谐幸福生活才是“中国梦”真正实现的一种体现。
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着想,把“中国梦”的落实在一件件、一桩桩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实事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所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成为现实的必经道路中国梦要想成为现实,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根本道路。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1、结合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谈谈你为中国梦的实现能做点什么?1)、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虽然相对于中国梦来说,每一位国人自己的梦想可能显得过于渺小,但实现每一位国人虽小但珍贵的梦想却正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2)、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要实现这些、做到这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
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国家一切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归根到底靠实干”。
没有实干”,写在纸上的东西无论多么美好动人,终究无法成为现实。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靠实干”。
实干”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任何物质财富都是通过人的实干”创造的。
物质财富是人类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百业昌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基本标志。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P3)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必考)(论述)(P5~P7)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
毛泽东时代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如何理解(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P31)答: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对新时代中国梦的理解

对新时代中国梦的理解一、中国梦的内涵新时代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的阐释,也是对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集中体现。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新时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及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
国家富强是指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
民族振兴是指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焕发。
人民幸福是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强。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是指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政策。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
四、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五、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实现中国梦需要经历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
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过程。
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过程。
六、中国梦的价值意义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个体幸福的最大化。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发言提纲汽车12-2班向锐题目: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主要内容:一、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二、详细介绍三个路径的丰富含义(1)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2)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3)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三、总结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项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在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
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
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众志成城。
实现中国梦,靠的正是这种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只有每个人都梦想成真,才能使中国梦变为现实。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填空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备知识点梳理(填空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__________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__________。
2.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其中,_________________ 是基础,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
3.二者关系(1)生产力_________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2)生产关系__________于生产力。
合适的生产关系__________生产力发展,不合适的生产关系__________生产力发展。
二、原始社会1.阶段: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__________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制度:__________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管理集体事务。
后来形成部落和部落联明。
4.解体过程:原始社会末期,__________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__________的确立。
__________加剧,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出现。
三、奴隶社会1.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并_________占有奴隶;奴隶__________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__________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
2.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等暴力机关。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国家是产物,是的工具。
4.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的广泛使用, 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的状态,迈入了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一、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不断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其开辟经历了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
早年, 毛泽东就提出,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 不能再走苏联走过的弯路。
在这一时期, 他相继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毛泽东对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起点。
“在探索过程中,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 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在改革开放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不封闭僵化, 也不改旗易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各方面制度、体制也随着探索的深入不断确立和完善, 在实践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
毛概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过去,我们曾一度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不断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纠正了忽视发展生产力的错误观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第二,突出强调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少数人谋福利,必然产生剥削,必然引起两极分化。
而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生活,而资本主义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当然,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
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地把握在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实现中国梦”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国梦的内容及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重要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中国梦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由之路。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重要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要的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
二、为什么说多方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我国总体上实现的还是低水平、不多方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多方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多方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多方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四个多方面”战略布局中,多方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阶段目标是出发点,多方面深化改革、多方面依法治国、多方面从严治党都要围绕多方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阶段目标谋篇布局。
党课问答题

一: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
党适应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其次,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二: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我们党,希望在我们党。
新世纪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85年来,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无穷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始终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nI E B0RDER E C0NOMY AND CU I 1 J RE
NO . 7 . 2 O l 5
( 总第 1 3 9期 )
Ge n e r a 1 . N0 . 1 3 9
【 政治文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董 元 泉
(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延吉 3 3  ̄ ) 0 2 )
摘 要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 民在 改革开放三十 多年的实践 中走 出来的 ,有其
深厚的必然性与现实性。历史和现 实充分证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 中国闭塞不通 ,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2 5
作 者简 介 :董 元 泉 ( 1 9 9 O 一) ,男 ,山东 临沂人 ,硕 士研究 生 ,从事 马克 思主义 中 国化研究 。
回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董元泉: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 途径
新路 ,随着 时 间的推移 ,其 模式 越来越僵 化 ,发展 越来 越艰难 ,最后 以发生剧 变 、改旗易 帜而告终 。 权力集 中 、体制 僵化 、效率 不高 、活力不 够 的传 统社会 主义发展 老路 ,显 然不会 为 我 国生 产力 的发 展 带来继续前进的希望,更不会将中华民族的复兴推向更高的起点 ,中国人民的梦想依旧渺茫 ,改革势在必 行 。要全 面 突破传 统社会 主义 模式绝 非易 事 ,如何 为我 国的社会 主义发展 松绑 ,激 活社 会活 力 ,成 为 中 国 面 临 的关 键 问题 。邓 小平 作为 党 的第 二代领 导集体 的核 心成员 ,十分清楚 “ 苏联模 式 ” 的长处 和 弊端 ,以 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他 明确指出:思想僵化,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1 3 ] 可以说 ,没有这种 反 思和批 判 ,就没有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道 路的开辟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重新确 立 了解 放思 想 、实 事求 是 的思 想路 线 ,作 出 了实施 改革 开放 的伟大 决策 ,抛弃 了封闭僵化 的传统 老路 ,开启 了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的全 新 征程 ,中国人 民 的梦想从 这里 继续起 航 。十一 届三 中全会 以后 的一 系列探 索与试验 ,使我 国逐 步找 准 了这 条正确 的新 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只能在不懈的实践中不断总结 ,始终与时俱进 ,坚持 求真 务实 。改革 开放 三 十多年来 ,在 中 国共产 党 的领 导下 ,我 国的社 会主义市 场经 济飞 速发展 、社 会 主义 民主 政治 日益 健全 、社会 主义先 进文 化不断 繁荣 、社 会 主义 和谐社会 安定有序 ,这一 切靠 的绝 不是某 一 种 具体的模式 ,而是靠实践 ,靠实事求是。事实充分证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走出的这条新路一 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道 路 符合 我 国社 会主 义先进 生产力 的发展 要求 ,符 合我 国社 会 主义 先进文 化 的前 进方 向 ,符合 我 国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 ,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 复兴 中 国梦 的必 由之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作者:朱晓征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8期【摘要】文章回顾了中国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论证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模式比较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途径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在各时期的具体表现1、中国梦的提出在党召开十八次代表大会前夕,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 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
这个“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更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国梦作了全面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2、中国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1)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相互更替的过程中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生产关系建立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统治者制度的落后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中华民族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16世纪起,西方列强开始通过侵略和掠夺进行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当时还处在“天朝上国”的清王朝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掠夺的对象。
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心理征服等手段使得中国主权沦丧,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人人可以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有了强烈的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主权独立国家的中国梦。
(2)建国后实现建立工业化国家的中国梦。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党和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进行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中国人民敲锣打鼓,欢庆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全国人民最大的梦想就是首先建立一个有工业化和现代化基础的国家。
[2](3)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泽东提出,周恩来宣布的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中国梦”,因为“文化大革命”等原因被中断而耽误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使中国人民重新做起了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的“中国梦”。
所不同的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腾,中国人更务实了。
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和谐的因素。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下党和人民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二、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中国特色新民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自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先后签订了若干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在试图寻找一条救国之道,但是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这一条条的错误的道路使得人民更急于呼唤和期待一条能够完成打倒压在中国人民三座大山的一条正确的路的出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的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和希望,1919年五四运动很快爆发,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其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中国人民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在这条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生产资料的真正主人,也开始了寻找一条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选择在寻找这条适合中国发展道路上,党带领人民也走过许多弯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人民公社时期的社会主义大食堂、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一个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时刻警醒着中国人民,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说:“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开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改革。
[5]正确的道路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失误的道路会费时费力;错误的道路则南辕北辙,离目标越走越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路是否正确只能用实践来验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这巨大的变化归根到底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对于如何建立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问题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寻找答案。
我们曾经照搬过苏联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但是结果没有成功反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沉痛的历史教训。
[8]但是正确的道路往往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得出来的,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特点是第一;要立足于国情,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第二;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未来我们还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要实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将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9]2、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模式比较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于本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进行过不同的道路模式的探索,曾经有过苏联、东欧、亚洲、拉美等一些国家进行过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拉美危机等情况的出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人预言资本主义将统一全世界。
但是邓小平在三步走战略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向全世界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突破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借鉴了其他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先进优秀文明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有力的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不仅使世界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曙光而且还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0]三十多年来创造的经济成就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百年来创造的成就还要大,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值得世界瞩目和借鉴。
中国人民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尊敬,中国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当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它是百年探索、百年奋斗、百年牺牲的结果,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11]【注释】[1] 王仍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2] 张春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3] 张可荣,刘萍.新时期党的民族复兴思想[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4] 周多刚.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与民族复兴之路[J].求知,2011.07.[5] 桑学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经验[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4.[6] 孙蚌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5.[7] 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2.[8] 梁力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特殊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1.[9] 雷江梅,吴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认识与未来发展[J].求索,2009.02.[10] 朱敏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党政论坛,2009.05.[11]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4.【参考文献】[1] 李芬.“始于毛,成于邓”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01).[2] 张丽,郑雪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作者简介】朱晓征(1984-)女,汉族,辽宁省沈阳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港澳台关系研究。
导师为著名台湾问题研究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